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舞蹈

舞蹈培訓教材3—4歲教案

舞蹈1.73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舞蹈培訓教材3—4歲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舞蹈培訓教材3—4歲教案

一、親親我(親子

學習目的:

通過組合的學習,提高小朋友的肢體表現力,在教師和家長的引導下激發孩子天性中的表演慾望,也增強孩子與家長的親暱感。

主要動作與要求:

1、大蘋果:雙手掌型對腕放於下顎下方,托住臉頰,好比大蘋果的葉子。寶寶的小臉是紅紅的蘋果,因此特別注意面部表情。

2、“親親我”:

在“大蘋果”動作的基礎上,用雙手輕輕拍打臉頰,右左傾頭,同時加屈膝。

在“大蘋果”動作的基礎上,上身前傾,左右搖頭,屈膝平腳碎步。

教學步驟:

1、問題進入

教師首先讓孩子明白親吻是喜愛的表現以及小朋友應該如何表達親吻。充分設置問題啓發孩子,比如:“小朋友在家裏爸爸媽媽親吻你嗎?你會親吻爸爸媽媽嗎?我們做什麼事情是會得到爸爸媽媽的親吻呢?”等等。

2、啓發與想象

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蘋果,圓圓的形狀像什麼?問他們蘋果紅紅的樣子好看嗎?爲什麼我們會說自己的小臉像蘋果呢。對了,那快把我們漂亮的小臉擺出來給老師看吧,啓發孩子用最燦爛的笑容來舞蹈。

3、音樂進入

讓孩子和你一起坐在地板上,一起唱一唱“我的小臉像蘋果”,歌唱時,教師主動做出組合中“我”、“蘋果的葉子”、“想讓媽媽親吻自己的什麼地方”等等動作,讓孩子對組合有感性的認識,也跟隨教師有初步的模仿,便於組合的學習。

4、組合進入

教師在循序漸進中把組合其餘的輔助動作,用形象的方式交給孩子。

教學提示:

1、表演時注意孩子的面部表情,啓發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笑臉比作可愛的大蘋果。

2、家長參與的動作可不作爲固定動作,目的在於參與,和孩子一起融入歌的海洋、舞的世界,這有助於對孩子興趣的培養。

組合情景描述:

圓圓的小臉像什麼?像不像寶寶最愛吃的大蘋果。媽媽,媽媽你快來看,快來親親這個“大蘋果”。小朋友們,咱們比比誰的“大蘋果”最漂亮,讓媽媽快來親呀親親我。

歌詞:

我的小臉像蘋果,媽媽你快親親我,親呀親親我。

我的小臉像蘋果,媽媽你快親親我,親呀親親我。

我的小臉像蘋果,像蘋果呀像蘋果,媽媽你快親親我,親呀親親我。

二、小小鋼琴家(親子)

學習目的:

用“彈鋼琴”的組合形式,讓孩子學會用肢體來認識節奏,同時訓練了指關節的靈活性和音樂反應能力。

主要動作與要求:

1、彈鋼琴:模仿彈鋼琴的手勢和狀態,要求動作節奏準確。

教學步驟:

1、問題進入

詢問孩子有誰知道什麼是鋼琴啊?它能做些什麼,它會出聲音嗎?(如果條件容許,教師可以簡單的彈出聲音讓孩子對鋼琴有感性認識)小小鋼琴可願意和小朋友們說話了,你們願意跟它玩嗎?來吧,讓我們都來做小小鋼琴家。

2、啓發與想象

讓學生明白我們用身體、地板、鏡子等等許多地方都可以表演“彈琴”給媽媽看。詢問問題:“誰能在地上彈鋼琴呢?我們試試好嗎?有誰聽到自己彈鋼琴發出的聲音了?好聽嗎?我們試試在腦袋上面彈鋼琴好嗎?在肩膀上可以彈嗎?在膝蓋上呢?媽媽可以和你一起演奏嗎?”讓孩子知道音樂無處不在。

3、組合進入

配合音樂節奏完成組合。當孩子樂於自己演奏並玩的不亦樂乎的時候,教師也可適當改變一下游戲的規則。比如“老師拍一下手,你彈一下地板好嗎?老師拍一下腦袋,你在腦袋上彈鋼琴好嗎?聽老師拍了幾下手?你就彈幾下,老師要加快拍手的速度了?看誰能跟上”。以此來鍛鍊孩子的反應能力。

教學提示:

1、教材中音樂節奏較快,開始時動作可以放慢一倍,在教學中逐漸加快。

2、組合中可將孩子的身體想像成一架鋼琴,在規定的節奏內自由彈動。

3、孩子節奏把握不準時,可由家長代替把握。

4、讓孩子儘量放開動作,模仿鋼琴家的狀態。

組合情景描述:

我是小小鋼琴家,五指尖尖來跳舞。彈到哆來彈到咪,音符慢慢向上爬,爬呀爬呀爬呀爬,我是快樂的鋼琴家。

三、我要自己走(親子)

學習目的:

通過兒歌和組合的學習,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興趣中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

主要動作與要求:

1、擺臂前踢步:雙臂直臂前後自然擺動,雙腿直膝勾腳前蹄步,動作時頭隨動。

教學步驟:

1、啓發與鼓勵

告訴小朋友我們現在長大了,好孩子都不讓媽媽抱,自己走路,對不對。那麼現在我們就來走一個讓爸爸媽媽瞧瞧,看誰走的最威風,最帥氣。我們把手臂擺動起來風兒姐姐就知道你來了。大家一起來做一次,看看媽媽會不會給我們鼓掌,好嗎?

2、完成組合

讓媽媽與寶寶一起學習,完成組合的各項配合。家長或教師及時給予相應的鼓勵

教學提示:

1、在與家長擁抱和親吻時,要求是最自然的生活狀態,不可矯揉造作擺動作。

2、家長要幫助孩子記憶節奏,動作時家長可先於孩子,以便於孩子的模仿。

3、在孩子正確完成節奏和動作時,家長或老師最好給與相應的鼓勵。

組合情景描述:

我是超級好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爸媽媽要抱我,我說我要自己走,不要爸爸媽媽抱。你們看,寶寶走的多麼棒!

歌詞:

爸爸好,媽媽好,把我親,把我抱,我說我要自己走,不要爸爸媽媽抱。

四、袋鼠媽媽(親子)

學習目的:

組合中強調孩子與家長間的互動,在遊戲中增強母子間的情感交流,同時也給孩子和家長提供了共同表演的舞臺空間,從中找到無限樂趣。

主要動作與要求:

1、小袋鼠形象:雙臂夾於身旁,提腕垂手放於胃前。

2、傾頭:肩膀保持不動,頭頂尖主動向左或向右傾倒,耳朵找肩膀,眼視一點。

3、雙腳蹦跳步:雙腳同時向上跳起,同時落地,落地要輕。

4、袋鼠媽媽的口袋:家長在孩子身後,指尖相對在胸前抱成一個圓,家長根據

孩子的身高來調整“口袋”的高度。

教學步驟:

1、形象認知

小朋友,你們有沒有見過袋鼠啊?它長什麼樣子呢?(讓小朋友模仿)你知道它前面的這個袋袋是做什麼的嗎?對了,裏面裝着袋鼠寶寶呢。小袋鼠在媽媽的肚子裏很乖,你乖嗎?誰能學學袋鼠走路的樣子呢?兩個小手放在肚子前面,來,跟老師一起做。

2、組合進入

讓家長與孩子配合完成組合,儘量讓孩子自己完成動作,必要時家長可協助。

教學提示:

1、“雙腳蹦跳步”時,家長可扶着孩子的腰部協助孩子完成動作。

2、在與孩子有配合動作時,家長幫助孩子記憶動作。

3、最後小袋鼠跳進口袋時,袋鼠媽媽要根據孩子高度來調整口袋的高度,結束動作要露出可愛的袋鼠寶寶。

4、在完成複合動作時,可分解動作,逐步進行。

組合情景描述:

袋鼠媽媽有口袋,口袋裏面有乖乖,袋鼠乖乖和媽媽快樂的玩耍着,調皮的小袋鼠一會跳出了媽媽的口袋,圍着媽媽盡情的玩耍,一會又跳進媽媽的口袋,你瞧你瞧,他在跟媽媽玩捉迷藏呢......

歌詞:

袋鼠媽媽有個袋袋,袋袋裏面有個乖乖,噢?哦!乖乖和媽媽相親又相愛,相親又相愛,相親又相愛。

五、小馬(親子)

學習目的:

家長與孩子共同舞蹈、共同遊戲,在訓練步伐和節奏的同時,提高孩子對舞蹈的興趣,增強母子間的默契感。

主要動作與要求:

1、揚鞭手:單手臂上位舉起,食指伸出,其他手指握拳,呈馬鞭狀。

2、勒馬手:單手握空拳,沉肘壓腕放於前平位,做勒繮繩狀。

3、小跑步:雙膝放鬆,主動提壓,雙腳交替落地,鬆弛靈活。

4、雙腳蹦跳步:雙腳並步跳起同時落地,要求節奏準確。

教學步驟:

1、形象認知

讓孩子認知小馬、山、山洞、小河,比如詢問:你們知道小馬長什麼樣嗎,它是怎麼跑的啊?山洞有沒有鑽過?請兩個小朋友搭好山洞,我們一起手拉手試試從這裏面鑽出去。那麼,什麼是小河呢?我們過小河的時候應該怎麼樣?小馬過小河的時候又是什麼樣子的?一起來學一下好嗎?

2、故事的進入

將組合情景描述的故事講給小朋友聽,告訴孩子我們接下來要表演的內容。讓孩子腦中有大致印象,便於組合生動、真實的表演。

3、動作進入

教授組合動作,母子配合完成組合。

教學提示:

1、“小馬”跟着媽媽時,完全模仿媽媽的動作,強調小跑步的節奏。

2、媽媽跟着“小馬”時,要注意設置障礙的動作與“小馬”互動起來,另外要主動幫助孩子完成動作。

組合情景描述:

爸爸媽媽帶着小馬出去玩耍了,他們跑起來一顛一顛的,一會踏過小山,一會經過小橋。沿途飽嘗了很多美景呢,小馬好開心啊,跟着爸爸媽媽嘣咕哩,嘣咕哩快快跑。你們說小馬棒不棒啊?那你們能像小馬一樣棒嗎?

歌詞:

小馬跟着爸爸媽媽快快樂樂去玩耍,踏過小山,經過小橋,嘣咕哩,嘣咕哩向前跑。嘣咕哩向前跑。

六、我來喂媽媽(親子)

學習目的:

組合爲孩子與家長搭建了親密接觸與交流的平臺,培養母子間的親暱感情,同時也讓孩子體會媽媽的辛苦,孩子學會關心和愛護親人。

主要動作與要求:

1、寶寶飛舞

①:正部位旁按手位準備,動作時旁斜下位提壓腕,下顎微揚起,配合屈膝半蹲。

②:手腕主動由體側做旁雙撩手動作,手臂鬆弛配合平腳碎步。

2、寶寶餵食:旁按手位,身體重心推至右腿,左腳後點地,連續四次做點頭動作,眼視“媽媽”,好似給媽媽餵食。

教學步驟:

1、形象認知

小朋友你們知道小烏鴉長什麼樣嗎?它是怎麼飛的呢?它的翅膀打開時是什麼樣子的?我們想一想,一起來模仿。

2、啓發與想象

媽媽平時餵你吃東西嗎?餵你吃東西的時候你是怎樣接過來的呢?是不是用嘴巴吃啊?那我們現在試試好嗎?教師這時可將“餵食”的動作教下去。想象你現在是隻小烏鴉,媽媽餵你食物時我們怎麼接啊?

3、故事的進入

當你的主要動作基本上都進入完畢後,你應該讓孩子休息一下,坐下來聽你講個故事。那就是小烏鴉和媽媽的故事。要求故事簡明扼要,不需太深刻。

4、演繹故事

帶領孩子一起演繹你講的故事,在表演的過程當中要啓發孩子有內心潛臺詞。比如“我不吃、媽媽吃、媽媽好吃嗎?”等等。

教學提示:

1、組合中的動作均以對話形式出現,因此家長或教師應強調彼此間的配合與交流。

2、 “寶寶餵食”動作不要求腳下的規格規範,以穩定爲主。

組合情景描述:

烏鴉媽媽生病了,小烏鴉眼裏含着淚花花,自己飛出去捉小蟲喂媽媽。懂事的小烏鴉是我們每一個小朋友學習的好榜樣!

歌詞:

烏鴉媽媽叫娃娃,烏鴉爸爸叫娃娃,媽媽病了不能飛,眼裏含着淚花花,想起媽媽餵過我,拍拍翅膀飛天下,捉來小蟲我不吃,親親媽媽餵給她。

七、小手拍

學習目的:

在擊掌中準確掌握節奏,訓練身體把握節奏的準確性與音樂反應能力。

主要動作與要求:

1、交叉盤坐:雙腿交叉,盤繞收回,坐於地面。

2、雙跪坐:雙膝跪地,臀部坐於腳後跟。

3、擊掌

①胸前擊掌:雙手掌型於胸前拍手,眼視前方,要求在節奏中進行。

②上位擊掌:雙手掌型於上位拍手,眼視上位,要求在節奏中進行。

教學步驟:

1、啓發與想象

我們的小手在哪裏?兩個小手拍的時候會有聲音是不是?那麼在哪拍聲音最大啊?在頭上還是在胸前呢?別的小朋友拍手時你是不是要離他近點才能聽見啊?那我們往前爬一爬聽聽好嗎?大了嗎?再近點試試?好聽嗎?

2、組合進入

配合音樂完成動作。

教學提示:

組合邊唱邊跳,有助於孩子對節奏的把握。

組合情景描述:

我們都有一雙小小手,拍拍手來拍拍地,拍拍上來拍拍下,節奏準確我最棒,我有小手我拍呀拍。

歌詞:

我有小手我拍拍拍,我有小手我拍拍拍,我有小手我拍拍拍,我有小手拍。

八、哈哈

學習目的:

通過組合學習提高孩子的模仿能力和舞蹈表現力,對於每個站在中間勇於模仿小朋友來講,是提高自信心的一次良好的鍛鍊機會。

主要動作與要求:

1、小雞:右手食指伸出,其他手指握拳,曲臂放於耳旁,指尖對向三點。左手叉腰,右傾頭,同時配合屈膝半蹲。

2、小鴨:右手拇指與其他四指相捏,做鴨嘴狀,曲臂放於耳旁。左手叉腰,右傾頭,同時配合屈膝半蹲。

3、娃娃:右手闊指向裏轉腕,曲臂放於耳旁。左手叉腰,右傾頭同時配合屈膝半蹲。

4、哈哈:雙手闊指,虎口相對放於嘴旁,同時張開嘴巴,做“哈哈笑”的樣子。

教學步驟:

1、形象認知

“你們知道什麼是小雞嗎?它們的嘴長什麼樣?那小鴨子呢?娃娃是誰啊?誰會像娃娃一樣轉轉手?能和我試試嗎?小朋友的嘴巴在哪裏?張開給老師看看?”用這樣的語言啓發孩子學習主要動作,對主要動作的形象形成深刻印象。

2、組合進入

在圍圓圈之前,要先把中間領舞孩子的動作教授完畢,才能保證任何孩子到了中間領跳都不會忘記動作,避免慌亂。

教學提示:

1、動作模仿準確,每次練習最好換不同的小朋友上來,給每個人鍛鍊的機會。

2、此年齡階段的孩子對左右的方向概念不深刻,尤其是在圍成圓圈後更容易出現混淆,這很難保證動作方向的正確性。建議使用在右手帶花環或貼星星等方法,幫助孩子區分方向。

組合情景描述:

小朋友們,我們今天來做模仿吧,先來模仿小雞,尖尖的嘴巴啄米吃。再來學學小鴨,扁扁的嘴巴,嘎嘎嘎。還有一個是娃娃,張開圓圓的小嘴巴,哈哈!

歌詞:

嘴巴尖尖是小雞,嘴巴扁扁是小鴨,嘴巴圓圓是娃娃,嘴巴一張笑哈哈,哈哈!

九、搖着我的布娃娃

學習目的:

孩子們帶着自己心愛的布娃娃來跳舞,增加了組合的趣味感,使孩子們樂於融入其中,減少獨立舞蹈的畏懼感。另外,小朋友最喜歡模仿媽媽,讓他們學着媽媽的樣子哄着布娃娃睡覺,也會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

主要動作與要求:

1、搖娃娃:雙手抱着自己的布娃娃,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左右移動中心搖擺起來,頭與身體隨動。

2、哄娃娃:左手單手抱娃娃,右手上下輕輕拍娃娃,雙膝緩慢地屈膝半蹲,眼視娃娃,學着媽媽哄寶寶的樣子,哄着自己心愛的布娃娃睡覺。

教學步驟:

1、形象認知

小朋友,你們手裏拿的是什麼啊?娃娃每天都陪你玩嗎?你喜歡她嗎?平時晚上睡覺的時候都是誰陪着你呢?今天,我們也來當回媽媽,哄着我們的布娃娃睡覺好不好啊?

2、啓發與想象

現在把娃娃放在地板上,想一想媽媽是怎麼哄寶寶睡覺的呢?嘴裏哼着歌,手中搖啊搖,我們是不是應該拍拍娃娃,讓她不要害怕啊?邊拍娃娃邊和老師一起說“娃娃乖,娃娃乖,娃娃快睡覺。”

3、組合進入

在音樂當中完成動作。

教學提示:

1、在組合中啓發孩子的想象力,儘可能去模仿媽媽樣子,看誰是個合格的小媽媽。

2、小朋友對布娃娃要表現的十分親暱,動作舒緩輕盈。

組合情景描述:

寶寶們都有自己的布娃娃吧,誰的最漂亮啊!晚上睡覺的時候,你們的布娃娃是自己睡覺呢,還是跟你們一起睡呢?那麼,你們是怎麼哄着布娃娃睡着的呢?現在要午休了,我們一起跟布娃娃睡覺去吧,走!我們都學着媽媽的樣子,搖着布娃娃睡覺了……

歌詞:

小妹妹,搖呀搖,搖着娃娃睡覺覺。輕輕搖,輕輕唱,布娃娃睡着了。啊!睡呀睡着了。

十、小青蛙

學習目的:

通過模仿小青蛙的形象,鍛鍊孩子的腿部肌肉和彈跳能力。

主要動作與要求:

1、小青蛙:大八字位半蹲,闊指張開,曲臂架於體側,指尖向上,大臂與小臂架成直角。

2、青蛙呱呱:雙跪坐,上身前傾,闊指指尖相對手扶地面,仰頭眼視一點。動作時上身下壓帶動肘關節的屈伸動作,好似小青蛙呱呱叫的狀態。

3、青蛙跳:

①:保持:“小青蛙”的舞姿,雙腳同時跳起,不要求高度,要求保持舞姿。

②:正部位全蹲,上身前傾,雙手闊指,指尖相對手扶地面,仰頭眼視一點。在此舞姿基礎上,手腳同時推地跳起,向遠向高跳出,落地時還原舞姿。

教學步驟:

1、形象認知

給孩子一個形象,讓他產生興趣。青蛙爲什麼總是這樣一蹲一蹲呢?是不是它準備要跳起來了啊?看看青蛙分開的手指多漂亮。

2、動作進入

將“青蛙跳”等動作教與孩子,根據孩子的能力盡可能多的要求規格要領,最後完成組合。

教學提示:

1、 “青蛙跳”動作時根據孩子的身體條件來做動作,不可超負荷跳,以模仿形象爲主。

2、充分啓發孩子的想象力,表現小青蛙呱呱叫和跳躍的狀態。

3、組合教授中,爲了提高興趣,小青蛙跳②可面對不同的方向做,比如設置小青蛙找朋友的場景,教師靈活掌握。

組合情景描述:

我是一隻小青蛙,大大的眼睛寬嘴巴,唱起歌來呱呱呱,抓起害蟲頂呱呱,水裏我能遊岸上我能跳,我是一隻快樂的小青蛙,呱呱!

歌詞:

我去問問青蛙,你究竟住在哪?請你向我回答,不要呱呱呱呱。

河裏我能游泳,岸上我能奔爬,水路任我來往,兩處都是我家

十一、小鼓

學習目的:

通過敲鼓的組合形式,準確掌握節奏,在練習中增強音樂反應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

主要動作與要求:

1、敲鼓:正部位站立,眼視身體前方。雙手握拳,小臂折回,重拍向下,按節奏敲擊前人的肩膀,同時連續做半蹲。

2、咚咚咚:正部位站立,眼視身體前斜上方,雙手握拳舉於前斜上位,重拍向下連續敲擊三次。

教學步驟:

1、形象認知

小朋友,你們看我手中拿的是什麼啊?小鼓是什麼呢?你們聽它能發出聲音是不是?老師問問大家,你們去敲小鼓的時候它疼不疼啊?來我們大家試試看看它回不回答你?它沒有回答是不是,那老師來聽聽“哦……它說不疼不疼啊。”小朋友說不疼怎麼表示啊?來,和老師一起學。

2、動作進入

小朋友,我們怎樣敲小鼓呢?有幾種敲擊的方式啊?(模仿)小鼓可棒了,任憑我們怎麼敲擊,小鼓都說“不痛不痛”。

3、完成組合

配合音樂完成組合。

教學提示:

1、準確把握節奏是組合的難點,教師在組合中應更關注這一點,進行強化訓練。

2、組合要求孩子們邊唱邊跳,這有助於孩子對節奏的把握。

組合情景描述:

小鼓小鼓咚了個咚,敲敲它,敲敲它,小鼓天生最勇敢,它對我說不痛不痛。

歌詞:

小鼓小鼓,敲敲它,咚咚咚,它說不痛不痛。小鼓小鼓,敲敲它,咚咚咚,它說不痛不痛。

十二、吱吱叫的鞋子

學習目的:

運用我們課堂上常用的舞蹈鞋來跳舞,一方面活躍課堂氣氛,增強課堂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充分體現寓教於樂、快樂舞蹈的理念,使孩子愛舞蹈,學舞蹈,愛學舞蹈。

主要動作與要求:

1、雙背手單踏步:雙臂成圓弧形背於身後,雙肩展平,肘向身體正旁。右腳向前伸出平腳踏地,雙膝同時彎曲,重心向下,右傾頭。反之亦然。

2、雙伸手單踏步:雙手同時向右旁平位伸出,手心向下。右腳向旁伸出平腳踏地雙膝同時彎曲,重心向下,右傾頭。反之亦然。

教學步驟:

1、故事進入

小朋友們,鞋子是用來做什麼的呢?是不是每雙鞋子都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呢?老師現在就給小朋友講個鞋子的故事吧:“有一天媽媽給寶寶買了一雙新鞋子,寶寶穿上它特別的高興,在房間裏走啊走。就看到小貓跟在自己的後面,寶寶以爲小貓在和自己玩,就把鞋子藏在了身後,光着腳和小貓捉迷藏,一會寶寶把藏起來的鞋子拿到前面學小貓的樣子走,一會學小貓的樣子左右的擺擺爪子,就是不讓小貓看。後來啊寶寶發現,原來小貓是把寶寶手中的鞋子當成了小老鼠,想着去抓呢。最後寶寶坐在地上把鞋子穿上告訴小貓,這是個鞋子,哈哈哈!你們說小貓好不好玩啊?”

2、動作進入

根據此故事教授組合動作,教師也可自編故事,目的是將把動作故事化,便於孩子理解。

教學提示:

1、舞蹈中小鞋子穿在手上的變化是比較能吸引小孩子的,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點提高學習的趣味性。

2、組合最後要比比看,哪個小朋友穿鞋子穿的最快、最好,教師要以示鼓勵。

3、小鞋子穿在手上的動作要誇張,教師在課堂中充分啓發小朋友,組合要像變魔術似的將小鞋子玩起來。

組合情景描述:

每個小朋友都有好多雙漂亮鞋子,每一雙鞋子走起路來發出的聲音都不一樣,高跟鞋,嘎嘎嘎。運動鞋,嘣嘣嘣。小皮鞋,噠噠噠。小拖鞋,塔拉塔拉。哈哈,真好笑真好笑,快快把我們的鞋子拿出來吧,演出現在開始……

歌詞:

我的鞋子真好笑,真好笑,真好笑,走起路來吱吱叫,吱吱吱吱叫。小貓把我當老鼠,吱吱吱,吱吱吱,跟在後面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十三、餅乾圓圓

學習目的:

通過“圓餅乾”和“彎月亮”以及“小船”的形象變化,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隨着教師的不斷引導,有助於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肢體表現力的培養。

主要動作與要求:

1、圓圓餅乾:雙手食指與拇指伸出,指尖相對形成一個圓,其他手指收回,直臂放於前斜上位,眼視前斜上方。

2、月亮和小船:雙手掌型,手心向外舉至二、八點斜上方,手臂呈圓弧型。

教學步驟:

1、啓發與想象

此年齡段的孩子想象活動異常活躍,教師應充分啓發孩子。舞段中“圓圓的餅乾”除了能變成“太陽、月亮、小船”之外,還能變成什麼,讓小朋友一起來用餅乾給老師變出各種形狀。

2、動作進入

小朋友,我們用身體來模仿餅乾,老師張開大嘴巴來吃掉“它”,當我“啊嗚”一口後,你們想一想會變成什麼呢?(進入動作,教授組合)

教學提示:

1、組合開始的造型可讓孩子打開想象空間,自己設計動作。

2、教師應生動地啓發學生的想象力,“圓餅乾”、“小船”和“月亮”儘可能的形象些,動作隨音樂舒緩流暢。

3、大嘴巴來吃餅乾時,因爲是在孩子身後,所以擊掌時要帶出聲音,以此作爲前排小朋友的動作起動信號。

組合情景描述:

小小餅乾在手中,我啊嗚一口把它咬下,咦,你看,它變成了月亮。再讓我啊嗚一口,哈哈,它又變成小船,小船劃啊劃,統統划進了我的嘴巴。快看,大嘴巴來了,它要把所有的餅乾都吃掉,啊嗚、啊嗚、啊嗚……

歌詞:

餅乾圓圓像個太陽,啊嗚一口變成月亮,啊嗚一口變成小船,小船劃劃開進嘴巴。

十四、香蕉娃娃

學習目的:

讓孩子從可愛的香蕉娃娃形象中鍛鍊腰部的軟度,改變一下枯燥的腰部訓練形式,同時也增添舞蹈課堂的娛樂氛圍。

主要動作與要求:

1、香蕉娃娃(一):正步位站立,雙手掌心相對舉至上位,雙臂夾住耳朵,同時向左下旁腰,好似彎彎的大香蕉。

2、香蕉娃娃(二):正步位站立,雙手掌型提腕舉至上位。行進時,右腳前腫步,主力腿屈膝半蹲,上身45度下前腰,然後移動重心至右腳,左腳收回正步位,上身還原。

教學步驟:

1、形象認知

小朋友,快來告訴老師香蕉長什麼樣子?香蕉娃娃的兄弟姐妹可多了,他們長着彎彎的身軀,走起路來一步一挪呢。(模仿動作)

2、設定情節,進入組合

小朋友,香蕉娃娃一定要藏在媽媽的身後噢,得到香蕉媽媽的許可才能一個個跑出來玩。香蕉娃娃向大家打招呼,跟着媽媽一起向前走,玩的可真開心啊。

教學提示:

1、香蕉樹媽媽可以讓家長或老師代替,一方面可以幫助孩子完成動作,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互動,活躍課堂。

2、香蕉是孩子們經常見到的食物,組合中香蕉娃娃的動作教師應形象的進行教學,在形象中儘量要求腰部動作的規範性。

組合情景描述:

那裏有棵香蕉樹,呀,好多的香蕉啊!香蕉媽媽真會生娃娃,讓我們來數一數,一個、兩個、…八個、九個、十個......香蕉娃娃穿着黃皮褂,彎着身子去玩耍。

歌詞:

香蕉樹媽媽,最會生娃娃,八個九個接連生,多多少少變一家。娃娃彎着身,都穿黃皮褂,離了媽媽往哪裏,南南北北去玩耍。

十五、小黑熊採蜜糖

學習目的:

運用小黑熊的形象鍛鍊孩子們腿部的軟開度,也提高孩子的模仿能力與身體協調能力。

主要動作與要求:

1、小黑熊(地面):勾腳旁開腿,雙手握拳舉至旁斜上位準備,眼視一點。動作時,旁開腿勾腳不變,雙臂落至旁平位,小臂向身體折回,握拳錘胸口。然後小臂向上舉起,與大臂呈九十度,保持舞姿肘部主動向下壓。

2、小黑熊(站立):上身動作同“小黑熊(地面)”,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雙膝在肘部下壓動作時配合下蹲即可。

3、小黑熊(行走):保持“小黑熊(站立)”最後的舞姿,順手順腳向前行進,動作應顯出小黑熊的笨拙感。

4、旁開腿壓胯:雙手指尖相對扶按於地面,勾腳腳後跟向遠蹬,拉長腿部韌帶,上身向前貼地面,後背最大限度的拉伸,仰頭眼視一點。

教學步驟:

1、形象認知

小熊長什麼樣子啊?誰知道他怎麼走路啊?誰知道它爲什麼要這樣走嗎?(模仿形象)

2、動作進入

要求把動作儘量放進故事,方便記憶。

教學提示:

1、教師應啓發學生將小黑熊動作慢悠悠的做,淋漓盡致的體現出小黑熊的特點。

2、旁開腿壓胯動作要求規格和規範,需單一練習。

3、小黑熊所有動作,教師可讓小朋友帶上面部表情,比如鼓起小臉、瞪圓眼睛等等,總之越形象越好。

組合情景描述:

我是一隻小黑熊,胖呼呼,慢悠悠。今天我去採蜜吃,哎呦哎呦,趕快爬到樹頭,把蜂王趕走,我就可以享受美味了!嗨嗅嗨嗅,嗨嗅嗨嗅!

歌詞:

小黑熊採蜜糖,爬到樹頭找蜂房,找蜂房,趕走蜂王吃甜蜜,哎呦呦哎呦呦,伸出舌頭吸蜜糖。

小黑熊採蜜糖,舉着火把燒蜂房,燒蜂房,去完這窩燒那窩,哎呦呦哎呦呦,杯中不再有蜜糖。

十六、娃娃跌倒啦

學習目的:

組合表現了小朋友間互相關愛、互相幫助的情景,通過學習此舞蹈強化孩子們互相關愛的良好品德,在邊歌邊舞中達到舞蹈寓教於樂的功能。

主要動作與要求:

1、娃娃跑:雙手握拳,頭微低,身體重心移至前腳掌,墊腳碎步跑,膝蓋鬆弛,手臂隨動。

2、娃娃跌倒:身體重心倒至地面,雙手於身後扶地,順勢重心向後倒,同時雙勾腳擡腿翹起,眼視一點。然後雙腿自然落至地面,上身保持不變。

3、哇哇哭:在“娃娃跌倒”的舞姿基礎上,上身直立,雙手闊指手心向前,曲臂架肘放於眼前,搖頭,手臂隨動,交替顫動膝蓋。

4、扶娃娃:正部位站立,雙臂經過下位至肩前交叉位,雙膝隨手臂下蹲、直立。

5、誇娃娃:拇指豎起,雙臂於前平位做曲臂、直臂的動作,膝蓋配合蹲起。

教學步驟:

1、樹立道德觀

小朋友們,如果你的小夥伴跌倒了,你該怎麼辦呢?對了,應該把他扶起來然後送他回家。這纔是老師和爸爸媽媽最喜歡的好娃娃。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是我們每一位小朋友都應該做的。

2、故事進入

教師自編故事將組合要講述的情景更生動的描述給學生。然後用情景劇的形式完成故事的演繹,必要時安排小朋友說話也可以。

3、組合進入

在故事的基礎上完成舞蹈組合,有了故事表演做依託,舞蹈表演能夠更加誇張化。

教學提示:

1、教學中要先講清楚故事再學動作,孩子比較容易理解,動作會更生動。

2、教學中應強化組合講述的互相關愛、互相幫助的道理,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

3、組合最後搭成的小房子,可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想象,用身體組成不同的造型,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組合情景描述:

瞧!路邊有個小朋友摔倒了,我該怎麼做呢?對了,趕快跑過去扶起她,拍拍身上的土,擦乾她的眼淚,然後再送她回家。嘿嘿,幫助別人真是件快樂的事情啊!小朋友再見!!!

歌詞:

路邊有個小娃娃跌倒了,娃娃娃娃哭着喊媽媽,我快快的跑過去抱起小娃娃呀,高高興興送她回了家。

註釋:

“快樂小舞星”文字教材的“教學步驟”是提供給老師的一個範例。在教學中,教師要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切不可教條死板。對於這一年齡段的孩子來講,教師在授課時最好把教學內容揉在故事與遊戲中,讓教學“悄悄”進行,以便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快樂小舞星教材”倡導快樂、健康、科學的教學理念,因此在教學方法上需要授課教師具有全新的方式方法對待,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運用孩子的語言把最寶貴的東西給予他們,那就是健康、快樂、自信、大方、團結、友愛、拼搏、合作。希望快樂小舞星教材伴隨孩子們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