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繪畫書法

書法家趙孟?的故事

導語:趙孟?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本文是本站小編精心收集的,僅供參考!

書法家趙孟?的故事

書法家趙孟?的故事

一日,趙孟?忙中偷閒和夫人管道昇登上院中假山,在涼亭內欣賞秋日美景,突然管家送來一封書信,夫人接過信札一看,原來是孃家來的,她看完後對夫君笑道:“久未回鄉,家人甚爲惦念,嬸嬸盼我們能回鄉一見呢!”趙孟?不禁無奈地搖搖頭:“我何嘗不想回鄉共享天倫之樂,只是如今身在官場,俗務纏身,身不由已啊!”他的夫人當然深知夫君的志向與心思,而趙孟?也甚爲體諒夫人思親之苦。於是二人商量着給家人送去果脯蜜餞點心等當地特產,而趙孟?知道夫人全家篤信佛教,於是他還爲夫人的嬸嬸專門準備了一百條香燭作爲禮物,東西準備妥當後,夫妻二人興致很高,命人展紙研墨,回覆一封家書。

雖然只是一封給嬸嬸問安、饋贈的家信,但我們可以看到,這封家書一氣呵成,氣韻流動。這就是流傳至今、我們現在看到的著名國寶書帖《秋深帖》。《秋深帖》縱26.9釐米、橫53.3釐米,字共計十八行,全帖爲行書,其筆力紮實、體態修長,秀媚圓潤,暢朗勁健。

這封家書以趙孟?的妻子管道昇的口吻寫道:“道升跪復嬸嬸夫人妝前,道升久不奉字,不勝馳想,秋深漸寒,計惟淑履請安。” 當時季節漸入深秋,書信表達了他們對長輩的思念。信中還向嬸嬸講述了家裏的親戚往來,“近尊堂太夫人與令侄吉師父,皆在此一再相會,想嬸嬸亦已知之”。

只是在這帖頁末尾的落款,字跡模糊,雖然署了夫人管道昇的名字,卻一眼看得出是經過塗改的。

趙孟?與管夫人感情至深,所以大部分專家認爲,《秋深帖》應該是趙孟?代替夫人管道昇所寫。從字跡上看,《秋深帖》筆體溫和、典雅,正與趙孟?的行書特點相契合。專家推測,可能是趙孟?代夫人回覆家信,而他信筆寫來一時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字,發覺之後,深愛妻子的趙孟?覺得屬自己的名字不妥,所以連忙又改了過來。

這封家書究竟是誰寫的呢?是趙孟?的夫人管道昇?還是趙孟?信筆寫來在署了自己的名字之後,又塗改了呢?當年的趙孟?夫婦不曾想到,這一團塗改的痕跡竟爲後人留下了無盡的猜想和疑惑……

書法家趙孟?的故事

看多了元代書法家趙孟?的介紹,差不多千篇一律的說他爲湖州(今浙江吳興)人,精音樂,冠文章,熟詩歌,開畫風,工書法,嗜篆刻,通佛志,可謂集藝術、學術才華於一身,爲宋太祖子秦王德芳後裔。對此我是不懷疑的,同樣還不懷疑他自幼聰敏,讀書過目成誦,爲文操筆立就。南宋小朝廷風雨飄搖了一個半世紀,偏安於江南一隅,終於不能支持,傾大廈於元人鐵騎之下,他這個宋室親貴,奉了元世祖的詔命,從閒居的故鄉登舟北上,入京爲官,卻也一路風順水順,拜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生前即已享盡尊榮,死後又封魏國公,諡文敏。

這可太有趣了,一個前朝宋室中人,怎麼就能保住項上人頭,而且還又混得這麼體面,讓我在時過700年後的今天,都甚覺匪夷所思,難解內情。

這是否可說得益於他的藝術修養?我在想,大概不好這麼下結論,但也絕對是有關係的。這裏先按下其他藝術門類不表,只說他的書法成就,便代有推崇者。譬如元虞集在《道園學古錄》中明確指出,鬆雪(趙孟?號)“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行書詣《聖教序》而入其室;至於草書,飽《十七帖》而變其形。”虞集的總結是有道理的,有元一代,趙孟?獨樹一幟,是可以稱之爲書法家的',創立的遒勁姿媚的書法風氣,不僅在當時,就是對後世的書法傳統,也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書體亦被後人冠以“趙體”的盛譽。又譬如元人鮮于樞《困學齋集》稱,“子昂(趙孟?字)篆、隸、真、草、行、顛草爲當代第一,小楷又爲子昂諸書第一。”便是近人馬宗霍,也在他的《書林記事》中謂“元趙子昂以書法稱雄一世,落筆如風雨,一日能書一萬字,名既振,天竺有僧數萬裏來,求其書,歸國中寶之。”

書法家趙孟?的故事

愛情故事

衆所周知,趙孟?是元代最著名的書法家。他多才多藝,能詩能文,知音律,精篆刻,鑑定文物百無一失。他的書法、繪畫更堪稱書法繪畫史上的絕妙佳作。俗話說,才子配佳人。趙孟?的夫人管道昇正是一位才華橫溢、善解人意的絕妙佳人。

管道昇,字仲姬,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卅)人。她的祖輩因避亂來到吳興。吳興地處“山色四時碧,湖光一望青”的江南,四圍環水,美 麗如畫,也是趙孟?的居家所在。因爲她聰穎過人,有才有略,能詩詞,擅書畫,所以她的父親管伸發誓一定要爲女兒物色一位令她滿意的如意佳婿。

這時,趙孟?闖入了她的生活。寓居吳興的趙孟?一家是宋朝的宗室,他的曾祖、祖父等世代爲宋朝的大官。父親曾官至戶部侍郎兼臨 安府(令杭州)浙西安撫使,善詩文,富收藏,而且時常與文人們互相交往,切磋藝術,鑑賞書畫。生在這樣一個官宦書香之家,趙孟?自幼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薰 陶,經書、文章之外,詩、詞、書畫方面也有良好的基礎。然而,在他11歲那年,父親去世了,家道逐漸衰落。14歲那年以父蔭做上了真州司戶參軍這樣一個小 官。不久,宋朝滅亡了,他便隱居家鄉。趙孟?有弟兄八人,他排行老七。母親丘夫人是一位很有識見的老太太,她對趙孟?說:“朝廷必要收江南有才能的人予以 重用,你如果不多讀一點書,將來怎能出人頭地呢?”因此趙孟?聽從母訓,勤奮地自學。很快,他的卓越才華顯露於鄉里。於是,管伸選中他做了乘龍快婿,因爲 他認爲趙孟?有奇才,日後必有福貴。

同中國古代許許多多的婚姻一樣,管道昇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給了比她大八歲的趙孟煩,從此纔開始他們真正的愛情生活。 婚後,夫妻倆恩恩愛愛、情投意合。在管夫人的大力支持下,趙孟?在事業上更上一層樓。在朝中大臣程鉅夫推薦下,趙孟?以其書畫、詩文的卓越成就得到了元世 祖忽必烈的信任。其後,他官運亨通,先後在**與地方接任過多種官職,到元仁宗時則升到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

由於管趙二人才調相匹,志趣相同,因此,人們常常會看到他們夫婦二人總是相偕相隨,或是夫婿爲夫人代筆作畫,或是夫人爲夫婿之 畫補竹,或是夫妻二人聯合作畫、詩歌唱和,或是進行翰墨丹青的切磋,大得夫婦唱隨之樂。其姻緣美滿,大概只有宋代的趙明誠和李清照可以相提並論。所以,提 起管夫人,趙孟?滿懷深情地誇讚:夫人“天姿開朗,德言容功,靡一不備,翰墨辭章,不學而能。處家事,內外整然。”

同許許多多的家庭一樣,趙孟?夫婦的感情生活也是難免會出一些這樣那樣的波折。明代徐軌在他的《詞苑叢談》中曾有過關於他們夫 妻愛情生活的頗有情趣的記載,說趙孟?入仕元廷後,官位漸漸做得大了,便想納一房小妾,又擔心因此會傷曾與他榮辱與共的恩愛妻子的心,於是他靈機一動,取 來筆墨紙硯,寫下一首小詞,叫人送到管夫人那裏,詞是這樣寫的:,“我爲學士,爾(你)做夫人。豈不聞王學士,有桃葉桃根,蘇學士有朝雲暮雲。我便多娶幾 個吳姬越女,無過分。爾年紀已過四旬,只管佔住玉堂春。”。

桃葉、桃根是晉代賢士王獻之(王羲之之子,書法家)的兩個愛妾;朝雲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在杭州通判任上所納的一名小妾。在我國封建社會巾,向來 實行一夫多妻制,丈夫娶妾既合當時之法,又合當時之理。何況這時管夫人年已40,紅顏漸逝,趙盂?作爲丈夫不甘寂寞,再娶幾房吳姬越女當也是天經地義的。 然而這首小詞卻真的傷了管夫人的心,她暗暗地埋怨丈夫不該不諳長期的夫妻情誼。於是她也取來紙筆,回贈趙孟?一首小調相與唱和。這首小調便是在我國古代衆 多愛情詩篇中堪稱絕妙好辭的《我儂詞》。詞中寫到:“爾儂我儂,忒殺情多,情多處熱似火,把一塊泥,捻一個爾,塑一個我,我泥中有爾,爾泥中有我。我與爾 生同一個鄰,死同一個槨。”

於是趙孟?羞愧而止,再也不願提及這件傷害夫妻感情的事情了。

趙孟?夫婦步入晚年後,感情更加深厚,趙孟?愈發感到自己的生活中絕少不得管夫人,特別是當他懷才不遇,遭人嫉害,鬱郁不得志的 時候,管夫人總是在身邊默默地安慰他,撫平了他那容易激動的心緒,給了他努力延續他的藝術生命的勇氣和力量。元代孔行素《至正直記》裏寫到這樣一件事:趙 孟順告官歸隱後,經濟狀況不佳,他原本是宋宗室之後,家鄉有田產,但入元爲官後,田產荒蕪,家道中落。有人送來蔬菜水果之類的東西,他便以字相酬,而且必 定有潤筆才肯寫。有一次有兩個白蓮教僧人登門求見,正值趙孟?心緒不佳,突然焦躁起來,他說:“什麼居士?是香山居士還是東坡居士,一個戴風斗巾吃素食的 人憑什麼也稱居士。”通報的門人尷尬地站在那裏,這時夫人管道昇從裏屋趕緊出來說:“相公不要這樣發脾氣,有人來求,正好有錢買東西。”於是趙孟?聽從了 夫人的言語,爲了錢替兩位僧人寫了兩幅字。

1317年,趙孟?又入翰林爲承旨,管夫人隨同入京,腳氣疾復發。1319年,夫妻二人奉旨南還,管夫人終因疾歿於自大都(今北京)還家路途的舟中。趙孟?扶柩南歸。

人生最痛苦的莫過於中年喪子,老年喪妻。管夫人死後,趙孟?變得更加蒼老了,失去了愛妻的痛心之切常常使他夜不能寐。他在給友人中峯明本和尚的一封信中曾這樣吐訴了銘鐫肺腑的哀慟之情。

“得旨南還,何圖病妻道卒!哀痛之極,不如無生。酷暑長途三千里,護柩來歸,與死爲鄰,年過耳順罹此荼毒,唯吾師慈悲,必當哀 憫。……孟?自老妻之亡,傷悼痛切,如在醉夢。……蓋是生生得老妻之助整卅年,一旦哭之,豈特失左右手而已耶!哀痛之極,如何可言。”

趙孟?甚至曾因此想到死。他在另一封致友人的信中說:“……夫人奄棄,護柩南歸。哀痛之極,幾欲無生。憂患之餘,兩目昏暗,尋丈間不辨人物。足脛瘦瘁,行步艱難,亦非久於人間者。”

由此可見,趙孟頰、管道昇夫婦是怎樣一對人生旅途上相扶相助、互勉互慰、志同道合的恩愛夫妻,情真可謂深矣,意真可謂至矣!

標籤:趙孟 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