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手工DIY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範文彙編5篇

手工DIY1.04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大班手工活動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範文彙編5篇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分泥和連接的技能製作民族娃娃。

2、感知幾個常見少數民族的特色。

活動準備:泥、泥工板、溼抹布、民族娃娃的圖片、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出示各種民族娃娃,聽泥娃娃自我介紹:"黑眼睛,黑頭髮;你穿對襟襖,我係葡萄扣;你梳桃子頭,我扎小髻髻。我們是一羣中國娃娃,我們住在無錫惠山的山腳下。

引導幼兒觀察名族娃娃的外形特徵:臉是圓圓的,眼睛大大的,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裝,很美麗。

二、教師示範,引導幼兒學習分泥和連接的技能。

1、老師出示泥團,示範分泥:做娃娃的時候,先要把泥分爲兩塊,每一塊再分爲一大一小兩塊,大的分別做身體和兩條腿,小的分別做頭和兩條胳膊。

2、用我們學過的團圓、搓長、壓扁等本領做出圓圓的頭、寬寬的身體

3、示範連接:做好以後,將頭、胳膊、腿與身體連接在一起。提示幼兒可以用輔助物來幫忙。

4、最後填上眼睛、嘴巴,提示幼兒可以用泥條粘帖的方法表現出名族娃娃的髮髻特徵。用輔助材料進行裝飾,平放在泥工板上。

三、幼兒操作,老師指導。

下面請每個小朋友自己來做一個泥娃娃,分泥時要注意份量多少。提示:想想看,我們可以用什麼辦法將頭和身體連接的牢固一點呢?

四、交流講評

我們今天可以開一個民族娃娃展,你們都是小評委,請你來說說你喜歡那個民族娃娃,爲什麼?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二方連續”的折剪基本技巧,提高幼兒正確、靈活使用剪刀的技能,促進幼兒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2.知道剪紙是我國一種民間藝術,並進一步掌握剪紙的基本技能,培養幼兒對民間美術的興趣。

3.鼓勵幼兒積極探索,大膽嘗試。

教學準備:

課件 範例 白紙、剪刀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你知道哪一天是你的節日?

你們會怎樣慶祝節日?

表演兒歌《全世界兒童是一家》。

2.老師表演變魔術,出示範例。

3.給老師的剪紙起個名字。手拉手4.什麼叫“二方連續”

二.講解

1.猜猜老師是怎樣做出這幅作品的?

排序 折----畫----剪----裝飾2.說說你認爲這四個步驟中哪一步最難。

三.操作

1.提要求你喜不喜歡這幅二方連續的作品,想不想自己來試一試,老師告訴你們:只要你們認真聽,認真看,認真操作肯定會擁有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變魔術,說不定還會做得比老師更棒呢!有沒有信心?

2.讓我們做一個手指操,運動一下我們的手指讓他們更靈活。

(黃婆婆在燒茶)

3.按步驟跟老師操作折 短邊對着,像摺扇子一樣畫 幻燈出示男女孩的不同畫法,幼兒可安自己的興趣選擇(重點強調手指處要相連剪 強調規則(廢紙入簍)裝飾 幻燈片提供一些基本方法四.展示1.評析2.玩變魔術的遊戲五.活動延伸回去給爸爸媽媽變魔術,想想你還可以用今天學到的方法剪出哪些二方連續的圖案來變魔術。大膽地試一試!

教學反思:

亮點:

1.教學過程清晰,老師教得輕鬆,幼兒學得開心,很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2.幼兒有很好的傾聽習慣和剪紙常規

不足:

1.課堂氣氛平鋪直敘,缺乏高潮。

2.教師教給幼兒“二方連續”剪紙方法的同時,要求幼兒剪固定的圖形,約束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建議:

1.給幼兒提供的紙比例要得當,對摺四次後符合小人的比列。

2.教幼兒畫人物時,可以先把紙折分成相等的三分,分別畫人物的頭、身體和腿部。

3.老師示範畫時,強調手指部不能相連處可用紅筆標出以達到引起幼兒注意的目的。

4.幼兒在畫人物時只要做到手指處不相連,其他部位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自主設計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用粗細不等的毛線剪貼,表現菊花的外形特徵。

2、感受菊花的不同色彩和形態,發現並欣賞生活中的美。

活動準備:

範例作品一幅、幼兒用書、白紙、各種顏色的毛線、剪刀、白乳膠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菊花的特徵:

教師:今天我們用毛線來貼菊花。我們先看一看這些菊花,它們的花瓣、顏色一樣嗎?它們各像什麼?

重點引導幼兒說出菊花的不同外形和顏色特徵。如:有小碗一樣的、有像球一樣的、有像媽媽燙的捲髮一樣的……顏色有紅色、黃色、紫色……

二、教師引導幼兒瞭解製作毛線菊花的方法。

1、師出示範例:小朋友看看這幅菊花畫是用什麼材料製作出來的?怎麼做呢?

教師着重引導幼兒觀察製作的材料,猜想製作的方法。

2、師: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各種顏色、粗細的毛線,我們可以繞在手上,拿下來,在中間打結拉開成菊花;也可以將毛線剪成一段一段的,中間盤成圓形花蕊,將毛線圍着中心貼一圈或幾圈;還可以將一條一條較長的毛線盤成卷,圍着中心粘貼。

三、交待要求,幼兒自由製作。

1、師:小朋友先想好用什麼顏色的毛線,貼在哪裏,怎麼將毛線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再蘸上乳膠在畫紙上,最後將毛線按乳膠畫的形狀貼在膠上,輕輕地用手掌將毛線按一按、壓一壓,讓毛線粘牢;最後用乳膠畫上些小房子、小草等,用好看的毛線粘在乳膠上,變成完整的、漂亮的毛線貼畫。

2、兒自由製作,教師指導幼兒完成作品。

教師鼓勵幼兒進行自主創作、造型。

四、作品,結束活動。

評出表現菊花形象美和色彩美的作品。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玩泥的樂趣。

2.嘗試運用團、搓、按、捏等技能製作漢堡包,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漢堡包

2、動畫片:我的美味三明治

3、各種顏色的橡皮泥若干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漢堡包,調動幼兒興趣

1、教師:小朋友,看一看這是什麼?你們吃過漢堡包嗎?

問:哪個小朋友來說一說,漢堡包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特點?

(圓圓的,裏面有好多好吃的東西)

2、你們知道漢堡包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麪包、肉,菜)

二、探索漢堡包的製作方法。

1、動畫片:我的美味三明治請小朋友們看看動畫片裏小動物們是怎樣製作漢堡包的。

2、討論:

漢堡包有幾層呢?都有那些東西包在裏面?

(漢堡包裏面有面包、肉、生菜,裏面還有沙拉醬)3、你們想不想看看老師怎樣製作一個漢堡包呢?

三、教師製作示範

1、重點演示雙手團泥。

2、將泥團圓後放在手心進行按壓、壓扁。

3、選兩塊做最外層的麪包,裏面放兩層:

一層做生菜,一層做奶酪,最裏面的防疫曾作爲雞塊。

4、一層一層的包起來,一個美味可口的漢堡包就做好了。

四、幼兒製作美味可口的漢堡包。

製作前,教師帶領幼兒邊做團、搓、捏等動作表演,加深幼兒對基本動作的理解。

五、展示並交流自己的作品及製作的方法。

1、請幼兒介紹自己製作漢堡包的方法。

2、引導幼兒相互評價作品,分享製作美食的樂趣。

活動反思:

《美味漢堡包》是一個美術活動,讓孩子們綜合運用搓長(圓)、捏泥、壓扁的技能及分泥的方法,藉助輔助材料製作“漢堡”。在此活動之前,經過一段時間的捏泥,孩子們以上的技能基本都已經掌握,利用這個活動能幫助孩子們鞏固及綜合運用這些技能。活動中的“漢堡”這一事物是孩子們喜愛而且在他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食品,取材生活,孩子們也會更有興趣。

活動開始以開門見山的方式展開:出示漢堡圖片,引出主題內容,孩子很快被吸引,眼中流露出期待。我先請孩子們說說他們對漢堡的感受,從形狀、味道等幾方面展開,孩子們說的有模有樣,情緒進一步激發。之後以情境導入的方式進入製作:“孩子們今天我們來當一回小廚師,製作一個自己的漢堡包好嗎?”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說:“好。”有的孩子已經開始介紹自己想要做的漢堡包的口味了。有的說“我要做草莓的”、“我要吃牛肉漢堡包”……這時的孩子們有很多話要說,根本不願停下來,我順勢讓孩子們繼續討論,將他們的新奇想法與朋友們分享。等待時間差不多時我拋出了一個問題:“可是小廚師們,美味的漢堡包到底應該怎麼做呢?”孩子們開始了它們的思考。我出示了橡皮泥。然然說:“捏一個圓的,再壓一壓。”“這是什麼呢?”“漢堡包的上面的。”“然然小廚師說的很棒哦,我們看漢堡包是怎麼樣的?”“一層一層的”有的孩子說。“對啦,漢堡包是一層一層疊起來的。”“有蔬菜的、有肉的、有香腸的…….”討論過後我進行了漢堡包製作過程的示範,完成後妍妍說:“老師那個上還有芝麻的。”“你的小眼睛真仔細,芝麻可以怎麼做呢?”“一點點的壓一壓。”根據孩子們說的,我進行了芝麻的示範製作。之後孩子們開始了它們的'製作,由於時間的關係最後環節的介紹評價活動沒有展開。

整個活動孩子們的興趣還是比較濃的,但這其中存在了一些問題。

1.材料方面比較單一,只有同色的橡皮泥。在材料上需要進一步討論,可提供一些輔助材料加入製作,既不會讓橡皮泥粘在上面拿不下來,又可以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

2.其中的整個過程示範是多餘的。漢堡包的形象孩子們很熟悉,且製作時需要的技能都已經學過了,在這裏只要幫助孩子們解決他們認爲是難點的地方就可以了,這樣對孩子不會有太多的侷限,孩子們製作出來的漢堡包也會有更多的不同。

3.最後的評析活動不應該備捨去,這是孩子們互相交流、發展語言表達能力、互相學習的機會。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 篇5

製作意圖:

1、在教學中只單純運用圖片、掛圖進行操作來吸引孩子的興趣是不夠的,不能更好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孩子的天性是好奇的,總是喜歡看一看,摸一摸,爲了讓幼兒在探索、思考、操作、觀賞中掌握有關的平衡知識,從小培養孩子愛科學,因此,我們製作了這個玩教具。

教育價值:

1、雞媽媽和小雞的製作可以激發幼兒愛科學,瞭解物體不倒的方法和原理。

2、根據物理學平衡知識的種類和物體的穩度,打下了感性的知識基礎,在玩不倒雞時感受到一個物體的底部較重,上部較輕,而且底部凸球形的它就能達到自然挺立的狀態。

3、既可以供觀賞之用,還可以給幼兒玩耍。

4、培養幼兒愛科學的意識。

選擇材料:大飲料瓶兩隻、綵帶、即時貼、天然泥、一個乒乓球、塑料繩、鐵絲、黑毛線。

製作方法:

1、大雞的製作:將兩個大飲料瓶都從中間斜着剪下來,其中一個下半部分做雞身的底部,上半部分當作雞尾,另一隻飲料瓶的上半部當作雞的上身,把瓶口剪去粘上乒乓球當作雞頭,雞身的底部放上天然泥,能夠自然豎立,雞身的底部、雞尾、雞頭三部分插接好,粘貼牢固,用綵帶剪成羽毛,有層次的粘貼好,即時貼做雞的嘴、眼、雞冠。

2、小雞的製作:用塑料繩做成一大一小的塑料球,用剪刀剪整齊;用鐵絲把兩個球連接起來;用鐵絲做成小雞的兩條腿、一張嘴,漏出鐵絲的地方纏上塑料繩;用黑毛線從頭的中間穿透、打結雞的眼睛即可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