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讀西遊記有感範文15篇

其他7.53K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西遊記有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西遊記有感範文15篇
讀西遊記有感範文1

暑假裏,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讀後感慨萬千,感覺學到了很多東西,並且認爲它是經典中的經典。

這本書描寫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四人準備去西天求取真經的故事。在取經的途中,他們雖然經歷了各種生死考驗,忍受了很多的艱難困苦,但是他們始終沒有放棄,憑藉他們的團結協作、機智勇敢,和高強的武藝,一路上降妖伏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了真經。

這本書的作者把唐僧師徒四人的性格特點刻畫得栩栩如生,彷彿就在我們眼前一樣逼真。這四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唐僧善良天真,喜歡幫助一切需要幫助的人,有時又過於死板;孫悟空機智勇敢、藝高膽大,又調皮倔強,不願受約束;豬八戒看上去憨厚直率,但實際上好吃懶做,貪財好色,經常壞了大家的事,但又會在關鍵的時刻起到好的作用;沙僧老實敦厚,能文能武,但很多時候又不能堅持自己的主見。

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只爲了一個目的:世界上的人們經歷了太多的殺伐紛爭,經受了太多的苦難,取得真經就可以救人民脫離苦海,遠離戰爭的危險,人與人之間和平共處,建立和諧的社會。四個人爲了這個堅定的目標,堅持不懈,永不放棄,任何風吹雨打、艱難困苦都無法動搖他們的信心,無法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終於他們成功了。

他們的成功還有一個祕訣:取得真經不是一個人的努力,需要的是團隊配合的意識和齊心協力的精神,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任何一個人,即使他能力再強,離開別人的幫助和集體的力量,他也最終難成大器。

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教會我要爲自己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建立堅定的信心,沿着自己選擇的路堅持走下去,絕不能半途而廢、自暴自棄。同時,教會我要善於團結周圍的朋友、同學,建立友好和諧的團隊,通過集體的力量共同達到目標,這樣比自己單打獨鬥事半功倍。

這就是爲什麼我把《西遊記》這本書看作是經典中的經典了,強烈推薦這本書給大家。

讀西遊記有感範文2

這幾天我讀了《西遊記》這本書,書中的每個人物都充滿了自己身上獨特的色彩,我很喜歡孫悟空這個人物,他幫猴子們打倒了來侵襲的怪物,屢次去營救他的師傅,覺得他有點神通廣大。

以前我一直以爲豬八戒是個好吃懶做,總想半途而廢,愛抱怨的人。後來我漸漸地發現他並沒有我想象中的那麼差,他其實很勤勞,雖然總愛抱怨但是對唐僧忠心耿耿,還替唐僧請回了回到花果山的孫悟空。

我不太喜歡唐僧,因爲他總是不相信自己的徒弟孫悟空,還總說孫悟空是個潑猴,他不信任自己的徒弟,卻總是輕易地相信僞裝成善人的壞人和妖精,記得孫悟空有一次打了來攔劫他和唐僧的土匪,唐僧卻責怪孫悟空,說讓那些土匪們真心悔過就行了,何必打他們呢?當時我對唐僧的看法感到很奇怪,心想:如果不打土匪們,難道還任由他們爲非作歹來攔劫你們,禍害人們麼?其實,比起唐僧我更喜歡書中的觀音菩薩,因爲觀音菩薩很少不分青紅皁白地去誤會別人,每次孫悟空請他幫忙,他幾乎都會來。

唐僧他們去西天取經的路程就像我們通向夢想的道路,這條路上註定充滿了許許多多多未知的困難和坎坷,只要我們有堅定的信念,永不言敗,夢想便會實現。

讀西遊記有感範文3

而他們的師父唐僧,卻是一位如此善良和藹的人。似乎代表了一種理想的境界,有人認爲他怯喏,我卻覺得他代表着至善至美。說實話,以前在我沒有看過整部《西遊記》之前,總覺得孫悟空纔是整部神話故事的主角,你想呀,從第一回開始,導演就先讓觀衆們瞭解了孫悟空的身世,後來的兩三回裏,也都是隻講孫悟空如何大鬧天宮等等。直到孫悟空被如來佛壓在五行山下時,纔出現了救他的師父——唐僧,然後又接二連三的出現了豬八戒、沙僧這些人物。而現在,我卻覺得,師父唐僧纔是整部故事的中心人物,是靈魂。前面對孫悟空的渲染都是鋪墊。的確,如果沒有唐僧,也不會有取經這件事了。打個比方吧,《西遊記》就好比是一碗排骨湯,象悟空呀,悟淨呀,悟能呀,都是這碗湯的配料,而唐僧,纔是這碗湯裏的精華——排骨。沒有了排骨,即使配料再鮮美,徒弟再懂事,也全都象沒了根的大樹,變的輕飄飄的,彷彿失去了靈魂似的。而正是由於唐僧的不斷堅持,這個團體才得以排除萬難,取得真經,達到了最完美的結局。

《西遊記》確實不愧是一部傳世的經典著作,也不愧成爲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用神話故事揭露出了社會中的善、惡、美、醜,我覺得,在這個假期中,能看完這樣一部文化瑰寶,瞭解到中國的傳統文化,真真是獲益非淺呀!

讀西遊記有感範文4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是誠心向佛、頑固執着,孫悟空是正義大膽、本領高強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是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是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比如在剛收孫悟空爲徒時,孫悟空不服管教,逃跑了,白馬也被妖怪吃了。可唐僧仍然繼續西行,從中可以看出他的堅持。這是一種我們學習的精神。

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爲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我的全力去做了,這對於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爲我做了,而且堅持不懈一直把這件事做到了最後,而不是半路放棄,讓自己不斷地去嘗試和堅持把這件事去完成做好。就像唐僧一樣一個凡人卻完成了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就是堅持的力量。

讀西遊記有感範文5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小說《西遊記》,它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書的內容非常精彩,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一路上歷盡艱辛,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了真經的故事。

《西遊記》這本書對人物形象的描寫突出了每個人的特點,刻畫得栩栩如生,讀着書彷彿這些人物就出現在自己的面前。唐僧固執但誠心向佛、信念堅定;孫悟空毛燥、急脾氣但勇敢、本領高強、正義感強;豬八戒懶惰、貪吃但真性情,沙和尚木訥但老實善良;白龍馬也是一條勇敢、善良的小白龍。還有其他各個人物、妖怪每個都描寫得惟妙惟肖,各有特點。在這些人物中我最喜歡的是齊天大聖孫悟空,他身懷絕技,堅韌勇敢,打敗了許多妖怪。他還有一雙火眼金睛,能辨認出人和妖怪,而唐僧不能,所以常被唐僧誤會,經常被唐僧用緊箍咒教訓。孫悟空雖然經常被師父誤會,但對師父一片赤誠之心,懷着報恩的心一路保護師父最終取得真經。

在“取經團”裏,雖然孫悟空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若是沒有其他成員的配合,單靠他一人單打獨鬥也是難以取得真經的。降妖除魔最重要的不是一個人的能力有多大,有多強,而是整個團隊齊心協力,萬衆一心。團隊合作是一件需要團隊成員密切配合的事情,如果在一個團隊裏有一個人跟不上掉隊了,那就會使整個團隊失敗,這就需要整個團隊的堅持、理解、配合。我也經歷過團隊合作,去年我們學校組織我們五年級去軍訓,在軍訓的過程中都是考驗大家團隊合作的。比如我們軍訓中的一個遊戲,每個人拿一根杆子,手掌放在杆子頂端,杆子底端放在地上,其中一個同學喊:“1,2,3,放”。我們每個人要同時把手放開,並要接住前面同學放開的那個杆子,但不能一把抓住杆子中間,要把手放到那個杆子的頂端纔算成功,如果其中有個人快了或者慢了,那就會影響其他人,讓這個遊戲失敗。一開始我們不是這個人太快,就是那個人太慢,但我們沒有放棄,正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經過了一次又一次地嘗試,我們終於都掌握了其中的技巧與規律,後面的嘗試都很成功。這告訴我們在團隊合作中堅持、配合和相互理解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讀了《西遊記》這本書,讓我對團隊合作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我想在以後的生活中我還會經常碰到這樣的事情,這會讓我終生受益。

讀西遊記有感範文6

讀完《西遊記》,我對唐憎師徒四人有更新的認識,唐憎屬於牆頭草一派中的拉拉藤,因爲他沒有一點自己的主見,一路上全都靠孫悟空三規四戒,從來沒越過雷池一步,那種精神是值得我們敬仰的,孫悟空可以說是不服輸過了頭的賴皮,但對師父是絕對的忠心耿耿,被趕走了,但心裏還時不時地想着師父的安危。

對於豬八戒,那評價可要一落千丈,他呢,好吃懶做,既好色又暗地揹着師父存私房錢,純屬欺騙類,每次孫悟空被師父念緊框咒都是他慫勇唐僧的。每念框咒,都會讓孫悟空生不如死,痛不欲生。而沙悟淨則是一個誠懇、善良、誠實,但就是有時太笨,腦子就像一個木呆瓜,時時寸步不離的跟着唐僧。

這四個人只是性格不同,但志向絕對的一樣:成佛。在這部書裏,他們的意志堅定,最終換來了如來的真經,成了佛,這些就像我們的生活一樣,遇到一些難題,有的人會選擇面對一切,去解決,而有些人則是選擇退縮,這會讓我認爲:退縮就是膽小鬼,我們應該向唐僧四徒一樣,遇到困難要挺過去,不要臨陣脫逃,這樣你的人生纔會更精彩。

這本書曾經都被必成電視劇來放映過,多半是說唐僧四徒爲了要爲人們祈禱,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到真經,成佛,這九九八十一難中的一難如果讓我們去解決的話,我想,任何人都會有臨陣脫逃的念想和做法。

同學們,《西遊記》這是一本激人立志,使人發奮圖強的一本書,它教會了我們:做人要多闖,遇到困難不要退縮,而要勇敢去面對,任何事都會有解決的辦法,我們應該多學他們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多學多闖,這樣你的人生纔會變得更精彩。

讀西遊記有感範文7

我讀的是四大名著之一。施耐庵寫的西遊記中其中一段,《智過女兒國》,讓我記憶最深刻。

在讀《西遊記》中‘智過女兒國’這一章的時候,我邊讀邊想:豬八戒——呆子實在太貪嘴了,自己貪嘴,還讓自己的師傅喝了不乾淨的水。最後兩人都大了肚子!

這個文章故事是一波三折,先是寫了唐僧和八戒誤喝了喝水導致懷孕,又是女兒國國王逼親。女兒國裏都是女人,沒有一個男的,唐僧四人來到女兒國,這讓女兒國的女人們對唐僧幾人有着好奇的目光,也讓國王之後喜歡上了唐僧。但是唐僧不領情,一心要去西天取經。最後唐僧又被蠍子精抓去逼親。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這是主要內容,講的非常不錯,讓我深受啓發!

我相信很多同學也都看過,但是你們的感受和我的相同嗎?我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常聽大人們說:讓我們多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書是人們進步的階梯,這本書特別的好,希望大家也去找一找看一看!

讀西遊記有感範文8

明代文學家吳承恩的《西遊記》作爲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一直深受大衆的喜愛,其中的孫悟空、豬八戒、唐僧、沙僧等人物形象都在人們的腦海中浮現。一百回的故事情節雖看似很長,卻蘊含着我們當今一直被傳承,一直鼓舞人的民族精神——自強不息,這一精神體現在唐僧師徒們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修成正果的過程。

自強不息的精神,體現在孫悟空在取經過程中敢於鬥爭、保護師徒兩個方面。孫悟空樂觀、聰明、勇敢、頑皮、熱愛自由、除惡務盡。孫悟空起初大鬧天宮,便體現了他“天不怕地不怕”的獨特風格,爲他在取經過程中與黑惡勢力鬥爭奠定了基礎。儘管孫悟空參加取經隊伍後被帶上了金箍,不能完全自由行動,但他的火眼金睛能夠看透一切,辨別出什麼是妖魔鬼怪,手上的金箍棒更是威力無窮。憑藉這些條件,孫悟空用眼力和武力相結合的手段與妖魔鬥爭,保護師徒。孫悟空曾經遇到過白骨精,白骨精化身爲多種不同的“角色”,孫悟空卻憑藉火眼金睛辨明其爲妖怪將其打死了三次,卻接連被唐僧誤會,甚至與他斷絕師徒關係。但不論如何,孫悟空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保護唐僧,除惡務盡,儘可能地爲取經之路減少障礙。即使在取經過程中經受九九八十一難,孫悟空也堅持與一切黑惡勢力鬥爭,他也因此成爲戰勝妖魔鬼怪的戰鬥主力。孫悟空的鬥爭精神,實際上也蘊含着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這一精神就體現在孫悟空敢於鬥爭的精神和對爭取自由的嚮往,是這兩個因素爲孫悟空戰勝困難,修成正果提供了強大動力。

自強不息的精神,還體現在唐僧不顧艱險,信仰堅定,毅然到西天去取經這一方面。唐僧去西天去經前自知到西天必然會碰到艱難險阻,“吉凶難定”,但仍然勇往直前,義無反顧。無論遇到多少困難,也不管外界有多少誘惑,他從來沒有動搖過自己的信仰。他多次被妖怪迫害,但最終都被徒弟們順利營救,堅持西行。正因爲唐僧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才贏得了徒弟們的信任和幫助,才讓唐僧取得真經的目標得以實現。

如果說我國四大名著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那麼《西遊記》便是其中的一個典範一部百回長篇小說始終貫穿着自強不息的精神,這讓每個讀者產生共鳴的同時,也激發了讀者對於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傳承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西遊記》作爲中華經典文化的一部分,其內容蘊含的自強不息的精神正激勵着我們不斷拼搏,不斷前行。這就要求我們從這一名著中感悟到自強不息的精神,並將其傳承和發揚,是這一精神在當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揚光大,展現光彩。當然,自強不息的精神在許多危難時刻得以展現,比如抗震救災、抗洪救災......這一切都向我們表明自強不息的精神不僅沒有過時,而且還放射出新的光芒。

總而言之,自強不息的精神從古至今都有其特殊的意義。我們要重視這一精神力量,砥礪前行,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

讀西遊記有感範文9

西遊記第一回是“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主要講述了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一座花果山,花果山山頂上有一仙石,仙石中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澗水源頭尋到名爲“水簾洞”的石洞,被羣猴擁戴爲王。如此過了三五百年,有一日,石猴忽爲“人生無常,不得久壽”而悲啼。後在一老猴指點之下,石猴經南贍訓洲到西牛賀洲,上靈臺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見須菩提祖師,被收爲徒,起名曰孫悟空。

這第一回雖然內容簡短,但卻是《西遊記》長篇鉅製故事的引子,給人感悟頗深。

首先,孫悟空非常勇敢。衆多猴子同在山澗中玩耍,只有石猴勇敢而執着地去尋找水的源頭,這才發現了勝地——花果山水簾洞,也正因爲如此,石猴才能成爲衆多猴子的王。

其次,孫悟空不甘平庸,懂得遠慮。在水簾洞勝景之中,衆猴們生活了三五百年,只有石猴想到了要尋找長生之道,也就有了後面歷盡千辛萬苦尋找能教給自己長生之道的師傅。

第三,誠實禮貌,真心求道。石猴初見到菩提祖師的時候,倒身下拜,足見其禮貌真誠。當菩提祖師對石猴的話產生懷疑時,石猴不急不躁,如實相告,最終贏得了祖師的青睞。爲此,菩提祖師收他爲徒,習得一身高強本領。

孫猴子優點多多,值得我們向他學習。在生活中,在學習上,我們都要尊師重道,不畏艱苦,努力向上,這樣,才能在社會上成爲一個更有用的人。

讀西遊記有感範文10

孫悟空武藝高強,會七十二般變化,手持一根能大能小的金箍棒——那可是東海龍宮的鎮宮之寶啊,上天入地,難逢對手。他是護送唐僧西天取經的絕佳人選,但觀音菩薩考慮到這個集天地之靈氣的石猴頑劣成性,一旦魔性發作,無任何法力的唐僧沒法控制,就設法他戴上了一頂帽子。

這頂外看是嵌金的花帽,其實內藏一道金箍,那金箍能緊緊地戴在頭上無法拿下,只要《緊箍咒》一響,它就變小,什麼頭都禁不住它勒。請看小說中一段的描寫:“三藏見他戴上帽子,就不吃乾糧,卻默默的唸了幾遍,把個行者痛得打滾,抓破了嵌金的花帽。……伸手去頭上摸摸,似一條金線兒模樣,緊緊的勒在上面,取不下,揪不斷,已此生了根了。”金箍是唐僧控制孫悟空的法寶,小說中孫悟空幾次不聽唐僧的話,唐僧就念起《緊箍咒》,痛得老孫只求饒,實在看不慣唐僧的做法,只好一走了之。

金箍也是唐僧引渡孫悟空成佛的工具。一個生性頑劣的石猴想立地成佛怎麼可能?要想剎住他的性子,必須藉助金箍這個外力的作用,讓他懂得不要殺生,要珍視生命;讓他知道看到有人遭難要出手相救。在護送過程中,他一點一點地向佛靠攏,當到了西天,他一摸頭上的金箍,金箍不知幾時沒了,因爲他已成佛,金箍自然消去。

我們的數學老師戲稱作業是套在我們學生頭上的“金箍”,說得真有些道理,老師既能用作業控制住了我們,也想用作業引渡我們成才。但我們老師濫念“緊箍咒”,人家唐僧也沒動不動就念《緊箍咒》,如果那樣孫悟空怎麼工作和休息了,您老是念“緊箍咒”,我們會頭痛得做不好作業的。我們這個年紀是學習長本領的時候,但也要玩耍的時間,因爲適時的對玩耍對學習大有好處,如果您想通過念“緊箍咒”剝奪我們玩耍的時間,那我們不但學不好,也將失去一個快樂的童年。

讀西遊記有感範文11

這個寒假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故事精彩,人物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是一部百看不厭的神話小說,它的作者是吳承恩,他是中國一位傑出的小說家。

《西遊記》講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以及白龍馬師徒五人歷經千辛萬苦,跋山涉水,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

雖說有九九八十一難,其中最有趣的要數三打白骨精了,白骨精爲吃唐僧肉從而長生不老,使出渾身解數。首先扮一位貌美如花的女子,孫悟空拿出金箍棒把她們打倒在地,唐僧卻看不出來,以爲是在濫殺無辜,把孫悟空趕走回了花果山。要不是及時發現,也許現在他們已經身處險境,凶多吉少了。可以說唐僧可以平安的取得真經,幾乎靠的都是孫悟空。

從《西遊記》這本書中,我瞭解了一個道理:人做事一定要堅持到底,不能因爲遇到一點點挫折,就半途而廢了,那樣是永遠不會成功的。我們都應該學習唐僧師徒,爲了取得真經,走了十萬八千里,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他們都沒有退縮。

看完這本書我聯想到我自己,記得我學擊劍的時候,擊劍跟所有運動一樣,首先需要練基本功,我去的第一天,教練就指導我做基本功訓練。無非就是壓腿,增加腿部的柔韌性;之後就是蹲跳,增加我的肺活量;再往後就是步伐移動訓練,每次去就是這些,我心裏想着拿劍的那一刻是多麼帥氣啊!可是遲遲達不成心願,每次訓練除了腰痠腿痛便是大汗淋漓,我真的堅持不下來了,每當這時我就想想我心目中的英雄孫悟空,便有了力量,現如今我堅持了三年終於帥氣的拿上劍了,我的路還很長,他們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我這才哪到哪,我一定要堅持努力,練好基本功,練好體能,希望自己能在擊劍運動上取得不錯的成績!

讀西遊記有感範文12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古典名著《西遊記》,它是古代著名作家吳承恩寫的。主人公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

《西遊記》這篇歷史大作是中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著名作家吳承恩。

《西遊記》這篇歷史大作的主要內容是:描寫唐僧師徒四人,不畏艱辛,堅強不屈,百折不撓,歷盡磨難到西方取經的過程。在路上唐僧被妖魔活捉或引誘都不爲所動;大徒弟孫悟空和兩個師弟則一起想方設法去打妖精、救師父;孫悟空被逐出師門兩次,但爲了協助唐僧取得真經,最後又回到他身邊保護,最後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修成正果。

我從《西遊記》這篇名著中,我懂得了:人只要堅強不屈,不被大小困難給嚇住,遇到磨難,要想想怎麼把困難解決了,要把自己從困難裏救出來,才能得到成功!

有一次,我在做數學作業的時候,被一題難題給困住了,我想呀想,抓頭摸腦,但是怎麼想也想不到,也想不到任何的解題方法,搞到心煩意亂。過了一會兒,我想到了一個辦法——問媽媽!媽媽看完題後,就一步一步地教我應該怎麼做,終於這道題在媽媽的教導下輕而易舉地解決了。她還教育我當遇到困難時不要發脾氣,而是應該心平氣靜地想辦法把自己從困難裏救出來。

要明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啊!這就是我的《西遊記》讀後感了。

讀西遊記有感範文13

在寒假裏,我讀了許許多多的書,有《洋蔥頭歷險記》有海底兩萬裏》還有《世界未解之謎》等,在這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西遊記。因爲故事內容非常豐富,同時也突出了故事人物的不同品質。

《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之一,也可以說是小說,內容不僅僅有真善美,醜假惡,還運用了幽默的語言。

《西遊記》整體內容主要講了師徒四人一起去西天取經的事,在路途中,他們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妖怪,孫悟空不畏艱辛,總是第一個衝上去斬妖除魔。另外,豬八戒力大無窮,手持九齒釘耙也是毫不遜色的,每次孫悟空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會幫他,孫悟空雖然英姿颯爽,但是在水中捉妖就不拿模順利了,不過有沙僧就行了,唐僧有一顆善良之心,不過他每一次都會被妖怪捉拿,最後,他們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正經。

在這本《西遊記》中,我最喜歡的莫過於孫悟空三借芭蕉扇了,我最敬佩的是孫悟空借扇子時的堅持不懈,不屈不撓,這讓我想起了我自己。

有一次,我還沒有做完作業,就想下去玩,玩了好長時間纔上來心不在焉的做,結果錯了九個,因爲當時我不在狀態。

他們師徒四人很團結,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只要向他們一樣,有什麼事情還辦不好呢?正所謂“執意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我相信,只要把握住夢想前進,總有一天,會取到“真經”的。

讀西遊記有感範文14

我很喜歡看四大名著,但我更喜歡看《西遊記》,因爲它向我們詮釋了做人做事的真諦,讓我受益匪淺。

在這本名著裏,主要有孫悟空、沙悟淨、豬悟能和唐僧幾個人物。孫悟空起初是從石頭裏蹦出來,他憑藉自己的勇氣當上了猴王,然後拜師學會了七十二變,因爲天廷欺騙他而大鬧天宮被壓在五行山下,後經觀音指點,拜唐僧爲師。而豬八戒、沙和尚因爲違犯天規而被貶下凡間,最後也拜了唐僧爲師。

我們都知道孫悟空神通廣大,不僅會七十二般變化,還有一雙火眼金晴,只要看一個人一眼,就知道他是不是妖怪變成的,加上孫悟空武藝高強,還有一根金箍棒作爲兵器,降妖除怪對他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可以說孫悟空爲取經立下了汗馬功勞。可如果孫悟空沒有誠信忠厚、善長水性的沙僧的幫助,可能在水中捉妖就沒有這麼順利了。雖然沙僧不像孫悟空一樣英勇果斷,但他每天都扛着所有的行李走在隊伍的最後面,不論嚴寒酷暑,不管多辛苦,他都始終如下,毫無怨言,所有的髒活、累活、苦活他全都幹了。現在像沙僧這種老實巴交,一心只爲集體的人幾乎都沒有了。豬八戒有很多缺點,如:愛貪小便宜、好近女色……但他在降妖除怪時也幫了不少忙,也算的上是得力助手了。

通過讀《西遊記》,我領悟到:辦成任何一件事,都絕非易事,唐僧師弟四人西天取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後纔到達了理想的彼岸,現在我才知道這並非全是玄虛離奇。就拿我們的學習來說吧,我們經歷的每一天何嘗沒有困難呢?我們考取國中、高中、大學,又何嘗僅僅八十一難呢?戰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着成功。我們一定要不怕艱難、通往直前,學習孫悟空的精神。

我與經典有約,讓我們更加好好欣賞偉大的文學吧!

讀西遊記有感範文15

在這個暑假裏,我讀過的書有很多。但我最喜歡的是《西遊記》這本書了。書裏有很多情節讓我印象深刻。

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角色是孫悟空,他機智、勇敢,和八戒、沙僧一起護送唐僧上西天取經,接下來我就給你們講講我最喜歡的部分吧。

我最喜歡的部分是三打白骨精,孫悟空在摘桃時,唐僧和八戒遇上了一個女孩,因爲八戒不知這女孩是誰,而差點落入了白骨精的陷阱,這時,孫悟空回來了,看見了妖精,說也不說,就一棒子打了下去,妖精每一次都把一個假屍首擺在地上,真身卻逃了出去,之後,妖怪又分別變化爲老婆婆和老公公來欺騙師徒三人,如此接連了三次。在第三次時,孫悟空又發現了妖精,唐僧看悟空又要打老公公,就念起了緊箍咒,孫悟空忍着痛,把妖怪打跑了,唐僧誤以爲孫悟空三番兩次錯殺好人而把孫悟空趕走了。當悟空回花果山後,白骨精又故技重施,吧唐僧抓走了,八戒敵不過妖精,就馬上跟八戒到了妖精住的地方,小妖發現了他們,就進去彙報,白骨精便出來迎戰,孫悟空跟白骨精打了好幾回合,最後,孫悟空把白骨精打死,並救出了師徒三人。

另外一個劇情也讓我記憶猶新,孫悟空到了一個王宮裏,發現國王的三個國師是妖精,就勇敢地向他們挑戰,用自己一個人的智慧和本領,揭開了三個國師的真面目,拯救了國民。

《西遊記》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要勇敢的面對困難和挑戰,做一個勇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