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語文評課稿(熱)

其他2.14W

語文評課稿1

日前,下班級聽了東老師的《巴爾扎克葬詞》、蔡老師的《我有一個夢想》這兩節課,非常受益,很受啓發,也從中看出了執教者深厚的學養和紮實的基本功。可以這樣說,這是兩節異中有同、風采照人的成功課。在這裏我只重點談談共性的問題。

語文評課稿(熱)

一、教學亮點。

這兩節課,每節課都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點,我僅從以下十方面進行點評。

1、從教態來觀:執教者都表現出端莊自然、精神飽滿的姿態,慷慨激昂的語勢給學生以振奮,像老師那不時寫在臉上的笑意,又極具親和力,拉近了與學生間的距離,利於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2、從情境創設看:這兩節課的情境創設,應該說是各具特色,如,東老師的激情創境,蔡老師的美圖美語創境,東老師的發揮學生自主性創境等,既體現出情景創設手法的多樣性,又反映出執教者個性而嫺熟的情境創設能力。

3、從學科特點觀:兩位執教者都突出了“讀”這一語文課堂教學標誌性特點,採用多種形式強化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賞析,凸顯了語文教學的語文味。

4、從教學目標的確立觀:執教者能從課標出發,立足教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既具體明確,具有針對性,又突出重、難點,使得教學目標確立合理、落實明晰且達成度高。

5、從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觀: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一點在兩位執教者身上都有不同的體現,如,蔡老師充分“多媒體”教學,東老師充分發揮學生個性特徵等都成爲了可利用資源,體現出課堂教學資源的豐富性。

6、從問題設計觀:一節課問題設計得如何,一定程度上關乎學生能否學有所獲。從這兩節課不難觀出,執教者在問題設計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開去,又兼顧學生的認知特點,遷移拓展,有深度且環環相扣,如,蔡老師的“在和平年代馬丁路德金爲何有如此夢想?找出自己喜歡的有氣勢的段落談感受”、東老師的“葬詞、演講稿、散文的特點”等問題設計,在落實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的同時,均體現出學習手段創設的有效性。

7、從學生活動看:執教者爲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參與時間,參與熱情高,學生善傾聽,能合作,體現出參與的廣度和深度。

8、從課堂氛圍觀:課堂突顯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創設出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環境,體現了互動的多維性。

9、從學生能力培養觀:執教者都把學生的能力培養作爲重頭戲,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東老師和蔡老師都讓學生課前預習、查找相關資料等環節,關注了學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

10、從預設與生成觀:體現了預設嚴謹、生成合理的`特點,如,東老師漸行漸深的問題預設,蔡老師的針對問題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語句、但不可使用口語的細節要求,均體現出教者扣緊梯度目標、嚴謹教學的預設構想,實現了師生共同體會成功愉悅的深度生成。

以上只是對三位執教者成功教學的概略點評。

二、教學建議。

儘管執教者的教學或真水無香,或色彩豔麗,但也略有不足之處,就此提出幾點建議。

1、東老師注重開發學生潛能、關注學生能力培養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希望能就此入行嘗試,使之作爲一種常態化的行爲實施於課堂教學中。

2、蔡老師的課堂激情澎湃,很有感染力,但還應注重調控氣氛,使課堂氛圍再輕鬆一些,這樣更利於目標的達成。

3、蔡老師的傳統課,很樸實,非常有借鑑價值,但也要注重以下方面的處理:導語過長,再精煉些;放開手,讓學生多思、多動;可合理地利用網絡設備,既體現教學的直看性,又能節省教學時間,增大教學容量。

4、注意評價語言的多樣性,充分發揮激勵性評價對學生思維調控的作用。

三、一點思索。

新課改強調有效課堂,我們入行研討課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如何使有效性體現於授課的每一環節(如,問題設計的有效性,學習方式的有效性,板書的實用性,環節時間安排的合理性等)應是我們今後花氣力探究並努力踐行的方向。因爲只有做到了環節的有效,才能使教學達到真正的有效。相信大家會越走越好。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古人眼中,傳道、授業、解惑是老師的作用,是衡量老師之所以作爲老師的標準。然而今天,衡量老師的標準已經發生變化,一個成功的老師不再是單純地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傳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和刺激學生學習知識的慾望。

陳芳老師的課,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教學思想,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下面,我將從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兩方面略作闡述。

一、教師創設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在課堂導入時就已經決定。好的開頭等於成功了一半,好的課文導入設計不但能自然的進入新課,而且能營造一個好的環境和氛圍,讓學生自然的受到感染,激發學習興趣,從而自主學習,最終完成課堂知識的吸收。陳芳老師就很好地把握了這一個步驟,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以孔子這位千古名師的圖片導入新課,既與課文《師說》主題密切聯繫,又刺激了學生對老師認識的興趣,使他們產生了迫切的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爲下面古文的研讀作好了鋪墊。

二、教師主導地位發揮得當

①教學目標明確而集中

在教學中,教師對於本課所要學習的知識目標比較明確,並在課堂的前言中給予重點說明,讓學生於“心中有數”,對課文的把握方向明確,從而形成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本文較爲重點的是虛詞和實詞的應用。在教學中,教師反覆強調了“師”的用法,並在每一處給予詳細的講解,從而解除學生對同一字在古文中不同用法的迷惑。教師反覆的比較,更讓學生明白這一知識點的重要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②教師能恰當設疑

教學過程中,死板的教師講說會讓學生失去教學興趣,而恰當的提問會讓學生興趣盎然。這一點,陳芳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做的很好。在文章第一段的分析中,老師巧妙地設置了若干問題讓學生思考,並且這些問題都是可以在文章中用原句回答。學生既閱讀了文章,又賞析了文章,還明白了老師的意義,使學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在知識吸收的同時,也完成了對學生人格的塑造和思想的薰陶。

三、學生主體地位充分體現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是課堂的主導,這是衆所周知的。課堂不是老師獨角戲的舞臺,而是學生思維跳躍,產生思維火花的舞臺。一堂課成功的關鍵是學生的知識吸收程度和課堂參與程度。學生課堂參與程度越高,就證明課堂的效果越好。老師的課堂應該是學生的課堂,老師始終是學生學習背後的指揮棒。經過老師的點撥與指導,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很強,學習興趣很濃。效果,當然沒問題。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以思維訓練爲主線的教學模式,達到培養學生能力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是一節較成功的課。

語文評課稿2

《掌聲》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以小英“自卑——感激——樂觀”的情感變化爲主線貫穿全文,蘊含着豐富的人文精神,作者以飽含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故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完美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啓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瞿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成功,他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爲本、以情爲線、以讀爲主、以拓展爲目標,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段讀悟體會。透過自主閱讀,研討交流,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個性是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一、評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瞿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1、緊扣關鍵點,突出內涵

所謂關鍵點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關鍵部位,能夠是一個詞或一個句、一個過渡段等。本文的“關鍵點”是“同學們的兩次掌聲”。瞿老師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同學們的兩次掌聲,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的重點段第二至四自然段,體會同學們的兩次掌聲給小英的鼓勵和讚揚,給小英帶來的信心,由此突破口切入,突出“掌聲”的內涵。

2、轉換主角情,領悟內涵

當學生閱讀文本時,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體會不到真切的情感。瞿老師就發掘學生善良天性,引導學生轉換主角,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學,你想透過掌聲告訴小英什麼?如果你是小英,你聽到同學們熱烈、持久的掌聲,你會想些什麼?學生變成文中的人物,產生聯想或幻想,激發出情感,走入人物內心世界,就更真切地體會到了掌聲給小英變化,領悟掌聲的內涵。

3、抓住掌聲義,延伸內涵。

同學們的掌聲給了小英鼓勵、讚賞,給了她生活的信心,掌聲的內涵就是給人的尊重、鼓勵和關愛。瞿老師並沒有讓學生停止在對掌聲內涵的理解,而是之後問:“你想給同學或朋友送去勇氣和自信,除了給他掌聲之外,你還有什麼辦法?”學生的回答延伸了掌聲的內涵,能夠直接說,能夠寫紙條,能夠豎起大拇指等等,都對別人的鼓勵和關愛。

4、出示《掌聲》詩,昇華內涵。

讀完最後一節,瞿老師出示了一首小詩《掌聲》,掌聲的內涵都融化在這首短小精悍的詩中,一連串的比喻不僅僅讀來朗朗上口,而且形象地昇華了掌聲的內涵,人與人之間的關心和鼓勵就是陽光、春風,溫暖了我們的心,給了我們力量和信心,這就是一份真愛。學生在輕柔的音樂聲中品讀着這首小詩,會再次被感動,昇華內心的體驗,並將這暖暖愛意融人到他們的生活當中去。

二、評教學特色

本節課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幾點:

1、教學思路——清晰嚴謹

《掌聲》一課的教學緊緊圍繞這四步進行:

(1)讀第四自然段,找出課文寫的兩次掌聲。

(2)品讀小英上臺演講前的表現,體會兩次掌聲給小英帶來的變化。

(3)結合小英演講後變化,進而理解掌聲的內涵。

(4)拓展閱讀小詩,昇華掌聲的內涵。

這一教學思路,比較清晰地反映了文章的脈絡,圍繞掌聲的內涵設計教學環節,自然而合理。對於教學目標的實現,不僅僅僅定位在知識與潛力上,更多的表現爲對學習方法的掌握,情感態度的昇華,價值取向的引領。

2、教學語言——優美工整

最後瞿老師出示的。是一首自己寫的小詩,能夠看出瞿老師的語言功底——優美而工整。在整堂中我們能夠聽到瞿老師優美工整的過渡語與小結語:“只有短短的幾步路。但是要走完這幾步路,對於小英來說該有多難啊。每走一步,小英的內心都在痛苦地掙扎。”“這是期盼的掌聲、這是安慰的掌聲,這是鼓勵的掌聲!我們有太多太多的話想對小英說,此時,千言萬語都匯成了熱烈、持久的掌聲,他們什麼也沒有說,只是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小英的鼓勵、支持、理解……”“這是多麼的神奇的掌聲啊!在小英最需要的時候,是掌聲給了她勇氣和力量,是掌聲給了她自信的微笑。”“掌聲能給我們帶來溫暖,帶來力量,帶來自信,帶來關愛。在生活中,我們的要給別人帶來溫暖、帶來力量,帶來自信,帶來關愛,除了鼓掌,還能夠用什麼方式呢?”……

3、教學細節——紮實有效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朗讀的指導。因爲,我們此刻的朗讀指導趨於一種虛化,目標也不明確,好像練讀的目標就是讀好這一段,而瞿老師的朗讀指導紮實有效。學習第二到四自然段時,瞿老師讓學生找出演講前小英的三處表現,在練讀這三處表現時,不只是從朗讀技巧上讀好,更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人物的感情,讀是爲了促進悟,悟是爲了提升讀,朗讀與感悟相結合。如:練讀“輪到小英的時候,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小英立刻把頭低了下來。”這段話。

師:讀讀這句話,體會她的情緒,你能讀好嗎?

指名讀

師:你認爲這樣讀比較好。

指名讀

師:上一堂課我們明白小英是個自卑、憂鬱的孩子,平時,總是默默地走向那個角落,她不願別人看到她走路的樣貌,她害怕別人注視的目光,而這時全班同學把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誰再來讀。

語文評課稿3

我聽了王教師的一節閱讀課,對於這節課我總結了以下特點:

1、巧妙導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導語是否導得好,導得妙,看是否導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把學生帶入了課文學習的環境中,所以說導語尤爲重要。楊教師抓住學生的心理,從學生們接觸過的安徒生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裝》入手。

2、教師要想真正地征服學生,除了教師自身的權威外,還應用自身的人格魅力、過硬的教學技能與教學水平來征服。課堂上,王教師始終以平等的姿態應對學生,大膽說出自我的看法、你怎樣認爲的呢?僅有在與學生平等的交流下,我們才能看到學生潛能的如花綻放,師生之間的智慧交融。由此我想到在教學中要成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而不僅僅是指導者,要變牽着學生走爲推着學生走,要變給學生壓力爲給學生以動力,用激勵、賞識、鞭策等方法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3、在介紹安徒生生平,及經受挫折取得巨大成就的事例時,王教師的博學多識,使我認識到教師原先的`一桶水已經過時,需要教師成爲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尋,以尋到知識的甘泉。

另外,對於本節課我有幾點提議:(1)在學生討論這一環節有一些流於形式,應儘量讓更多的同學有說出自我的看法、意見的機會,而不只是教師在說。(2)在朗讀這一環節時,教師讓學生帶感情朗讀,當學生朗讀把握不好時,教師作示範然後是不是讓更多的學生再來讀更有利於學生對感情的把握。

總之,經過這樣的學習與交流使我如何上好一節語文課有了更深的認識。作爲青年教師,我們更應當認真學好新課程,多聽優秀教師的課,把她們的成功經驗貫穿到自己的課堂中來,讓自已更快更好地成長。

語文評課稿4

《臺灣的蝴蝶谷》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四冊的一篇優美散文,課文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臺灣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麗而壯觀的奇異景色。錢老師在執教第二課時時,運用多媒體、實物等教學手段創設了優美的情境,把學生領入充滿迷人景象的蝴蝶谷中,使學生在簡單、活潑的氣氛中,直接“聞其聲、觀其景、臨其境”。把學生的認識欲、用心性完全激活了,到達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優美情境,引領學生走進課文

首先錢老師運用多媒體展示臺灣的山谷圖,一羣羣色彩斑斕的蝴蝶在山谷裏翩翩起舞,這麼美的景象一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緊緊的吸引住了,學生彷彿隨着那美麗的蝴蝶來到了臺灣迷人的蝴蝶谷,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課文中。

在講到黃蝶谷和彩蝶谷時,又透過動畫演示,展現出金光燦燦的黃蝶谷和五彩繽紛的彩蝶谷的景象,爲了能讓學生真切體會彩蝶谷的'美,錢老師把實物花瓣撒向空中,當五顏六鈀帶着香氣的花瓣緩緩飄落的時候,再多的語言都是不需要的了,藉助這些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完全在課文中徜徉、留連,實實在在感受到了美景,體會了課文。

二、抓住了關鍵字詞,探究美

錢老師在教學課文時,始終抓住一些關鍵的字詞,透過反覆品讀、比較、回味來理解課文,體會情感和感受作者用詞之妙,如: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先讓學生圈出描述動作的詞,然後討論爲什麼用“飛過”“穿過”“越過”這三個詞,能變換位置使用嗎?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明白了這三個詞不僅僅具體準確地描繪了蝴蝶的動作,而且又避免了單詞的重複。此時錢老師提出,我們寫文章的時候,也要在用詞上下功夫,不能總是用那幾個詞,由於是實例點撥,生動形象,學生易於理解和理解。

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創造美

錢老師十分善於挖掘課文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訓練點,進行語言實踐,將文本語言轉化爲學生會運用的“活”的語言,如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演示完蝴蝶谷的圖象後,讓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些什麼景象?鼓勵學生大膽展開想象,用上比喻句來說一說,學生在優美的情景的啓發下,激起了想說的慾望,老師抓住這一契機,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在想象力得到訓練的同時,語言表達潛力也得到了提高。

語文評課稿5

一樣的愛,別樣的表現;一樣的課,別樣的感受。林教師的這一節課給我的感覺是“精緻”。

一、目標的制定明確合理,落實到位。教學流程清晰,直奔重點,簡便化解難點,整個課堂十分流暢。

二、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如:課前主動預習;學會審題、扣題質疑;學會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句子的含義;學會邊讀書邊圈畫批註等。

三、以讀爲本。讀中感知資料,讀中理清順序,讀中體會父母不一樣的愛,並且讀得方式多,讀得有層次,有感情,教師的恰當指點與評價使朗讀更有效。

四、以生爲本。林教師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充分鼓勵學生說出不一樣的理解、感受,既“求大同,也存大異”,並作出及時的肯定,還課堂以真實,還孩子以真情,讓孩子暢所欲言,這樣的課堂纔是我們所追求的課堂。

五、個人看法

1、“語用”方面較少。如目標3中的`“經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述的語句,體會作者怎樣理解父母的不一樣的愛,感受不一樣的表達方式。教師注重的是情感感悟,沒有滲透表達方法的指導。還有“扔”字換成“放”字,目的也只是體會父親嚴厲的愛,沒有從作者用詞的準確性這一方面來體會。還比如,學習詞語“得意揚揚”,能夠和“得意洋洋”進行區別,以豐富學生的詞語積累。所以,如果搭建更多的語言實踐平臺,進行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那課堂效果必須會更好。

2、整節課按照預設十分順利完成,如果能引發學生產生一些生成點,那課堂會更加“精彩”。

語文評課稿6

《閃光的金子》是對徐虎這種高尚品格形象的比喻。故事真實感人,課文語言流暢,資料淺顯易懂。逯小粉教師執教的《閃光的金子》這節課,讓在坐的每位聽課教師讚不絕口,感受頗豐,不愧爲一節課改典範課,真正起到了示範作用。

逯小粉教師這節課,能緊圍課標,以生爲本,展開教學。教師大膽改革,擺脫了教案的束縛,放手讓學生自我讀書、自我解答、自我感悟,改革了以往按部就班、死板硬套、逐段分析課文的`方法。

教學中,逯教師把三種習慣的培養貫穿於課堂始終。主要體此刻:

一、開課伊始教師經過檢測學生上節課所學字詞、聽寫生字,落實了寫的教學。

二、採用緊扣課題反覆研讀感受人格的策略引導孩子與文本充分展開對話。

1、緊扣課題,激趣導讀

教師導入板書課題時,故意丟掉雙引號,以引起孩子的注意。然後複習,激活孩子先前經驗:閃光的金子爲什麼加上引號?它指的是什麼?學生興趣盎然,帶着疑問,帶着好奇走進文本。經過快速朗讀課文後,教師採用倒序教學,讓學生劃出課文中有課題的句子,抓住課末的點睛之句人們都說他的一顆心像閃光的金子,輻射全篇,反覆感悟,品讀。

2、反覆研讀,自主探究

自讀課文,想一想,文中哪件事突出徐虎的一顆心像閃光的金子,精讀品悟,請你找出文中最讓你感動和敬佩的詞,並說出令你感動的理由。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如挨家挨戶、休息時間、千家萬戶品悟。

3、展示朗讀,自主感受

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表達孩子們對徐虎的敬佩之情。然後,結合孩子的展示讀,引導孩子走進文本,真切感受人物內心。

三、學生總結,徐虎是個怎樣的人?結合我們生活中的事例說一說。培養了學生的說話本事。

提議:作爲低年級國小生,如能留給孩子更充足的時間動筆寫一寫,會更加完美。

語文評課稿7

缺點:

1、在小組討論學習第三四兩個自然段中,教師出示了這個問題:“想想你覺得落日像一個()的孩童/燈籠/跳水員?你從哪裏看出來的?”也許是看到問題中的“你覺得”三個字,所以學生們沒有圍繞書上出現的詞語去作答,而是憑藉着自己的想象來作答。

3、描寫落日像大紅燈籠那一段,教師引導不細緻,其中有一些動詞沒忽略。

4、全篇教學中,朗讀不夠,沒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以各種形式讀書;且讀書的時機沒能把握好,即沒能在學生感情最充沛的時候進行朗讀。

優點:

1、在第二小節以“什麼是風情”這個問題來扣緊“風情”讓學生了解三亞的環境美,使學生知道三亞究竟有哪些風土人情,在讀中感悟美。

2、在第二小節一學生說道“海灘上有許多飽經日曬的細沙,它們都像玉屑銀末似的',十分美麗”這句話的時候,教師運用教學機智,說道:“是呀,那些飽經了一天日曬的細沙一定被曬得暖暖的,同學們想不想用手去摸一摸它呢?那我們就用朗讀去觸摸這處美麗的海灘吧!”順勢帶領大家齊讀第二小節。

3、在精讀第三四兩個自然段的時候,用找三個比喻句的方式來找出太陽變化的三個畫面,學生比較容易有明確的方向。

4、精讀完第三四兩個自然段後,再次回到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那像孩童、像大紅燈籠、像跳水員的三亞落日就這麼落下去了,夕陽湖落的景象美妙絕倫,真是一點兒也不比日出遜色呀,於是人們不禁讚歎。

語文評課稿8

聽課評析:

《北風和小魚》是一則搞笑的童話,寫的是肆虐的北風雖然能夠使許多動植物害怕,但是小魚卻不怕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弱者應對強者時毫不畏懼的情景。

王老師整堂課充分挖掘了教材的語言價值,着重於語言文字方面的訓練,培養了學生在語言方面的基本功。老師設計了多處運用語言文字的訓練,如:讓學生聽了北風的聲音後,讓學生說說他們都聽到了什麼,以及聽了這些聲音有什麼感受;再如:讓學生觀察北風向梧桐樹、草地、鳥兒吹一吹,梧桐樹、青草、小鳥發生變化的畫面,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所看到的情景,透過看圖不僅僅訓練了學生運用語言的潛力,同時也幫忙學生理解了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又如:“北風氣急了,它怎樣想,學着北風的口吻來說一說”等等,像這樣的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訓練,王老師課上還有多處。能夠看出,整堂課學生所表現出來的高於一般一年級孩子的語言表達潛力,也是平時王老師這樣不斷訓練的結果。

王老師整堂課十分善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且十分善於煽情,善於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化解學習過程中的難點,並抓住學習重點。老師用心地參與學生的討論,用自己投入的'情緒去感染學生。因此,整堂課上自始至終學生臉上都洋溢着學習的熱情,如:一開始,由“呼呼地吹”去體會北風的凜冽,王老師不僅僅僅讓學生聽了北風的聲音,說了自己的感受,還讓學生也模仿北風的樣貌來吹一吹,當學生吹得不夠用力時,老師引導學生“北風吹得還不夠大,再大一點”,全班學生跟着老師一齊用力地吹一吹,很自然地體會了北風凜冽,不僅僅化解了難點,課堂上讓學生參與,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再如:爲了幫忙學生理解北風的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王老師讓學生來演一演北風的樣貌,模仿北風的樣貌來說說北風的話,學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再進行朗讀指導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只是,一年級的孩子學習課文還就應多給他們一些讀課文的時間與空間。課堂上應是書聲朗朗。還有,對於朗讀的指導不僅僅僅是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還就應注重學生的朗讀感悟。有些地方,如“北風氣急了,猛吹一口氣”等處,就應不僅僅僅是因爲讀就是讀,得有感情,老師能夠進行範讀,讓學生試着比較一下怎樣讀更好。

語文評課稿9

4月17號,在陸老師的組織下,有幸連聽了由我們新教師中兩位優秀的同仁葉芙芳老師和陳鳳嫵老師分別執教的《橋》、《四個太陽》。兩位老師,一個是執教5年級,一個執教一年級,高低年級的課堂集中呈現,兩位老師的風格也是迥然不同,卻都讓我們大開眼界,學有收穫。這裏我想着重來談談聽了葉芙芳老師執教的《橋》後的一些個人的學習體會。

葉老師的這整堂課的構思非常的完整、巧妙。雖然是新教師,課堂上展現出來的卻是她成熟、老練的一面,完全不見生澀,令人佩服,基本上課堂處理的無可挑剔,亮點多多,顯示出教師對教材、課堂與學生的良好把握。

一渲染情境,以情促情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堂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葉老師的課堂上,始終不忘帶動學生的情感,非常注重渲染情境,以情促情。

比如正式導課之前,葉老師就播放了一段關於山洪災害的錄象,這真實可怕的山洪鏡頭馬上把學生,甚至聽課的老師都拉入了這種氛圍中。同時葉老師讓學生在滋生情感之後給他們充分表達的機會,談談自己的感受,非常巧妙的利用課前幾分鐘時間,營造了一種與課文相吻合的緊張氣氛,奠定了學生學習的情感基調。再如葉老師在後來教學中,兩次運用音樂渲染,這音樂選的也十分巧妙,不是普通的背景音樂,一是山洪爆發時的聲音,二是溫柔悽婉的配樂,適時出示,恰當運用,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情緒,烘托氛圍,讓學生很快進入音樂中的情境,讀有味,說有情。

二對話文本,以情育情

本堂課的又一大亮點,就是在整個過程中,我們都能感受到葉老師把閱讀教學看成了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以讀爲本,於讀中感悟,讀中入情,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比如在交流描寫洪水的句子這個環節中,葉老師請學生劃出句子後指名交流後談對洪水的感受,學生說是“兇猛的,危急人民生命安全的……”接下來葉老師就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接觸這些文字,在練讀中體會洪水的兇猛,並通過個別展示讀,開火車讀,齊讀等方式交流讀,學生在各種形式的讀中一次又一次的接觸文本。這時我想學生對這洪水的認識以不僅是開始時那段錄象所帶來的,而是他們自己在與文本的次次對話中所帶來的體驗,文字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在朗讀中滋育了學生的情感,讓他們讀的入情。同時教師又利用自己的情感,投入的導讀,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在師生配合讀中,再次激發學生情感,讓學生讀得聲情並茂。

三抓詞品句,讀中升情

本堂課還是一堂充滿語文味的課堂,是紮紮實實的語文課堂。教師抓詞品句,做得十分到位。在這裏,還要講的是葉老師提問設計也很有效,利用幾個大的問題去統領整堂課的教學。然後又把解決這些大問題的途徑,迴歸到閱讀,落實到具體的句子,詞語的品讀中去。比如葉老師抓住“老漢是個怎樣的人?”這一大問題,讓學生劃出句子,讀讀說說。並抓句幾個重點的句子,以及其中重點的詞語,引領學生深

語文評課稿10

《女媧補天》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神話傳說的特點,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體會女媧爲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們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於奉獻的精神。這天有幸聽到但老師執教這篇文章,教者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是這樣,聽課也如此。咱們每個人聽完課後也都會有自己的看法,觀點,我覺得,但老師這堂課,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讀中悟,悟中導

隨着新課程的實施,"讀"在語文課堂上也越來越"熱"。這比以前的閱讀教學多分析,少朗讀的情形,實在是一大進步,但也不難發現"重視讀"這一理念在有些課堂實踐中產生了一些偏差。如:爲讀而讀,朗讀無目的;讀悟分家,朗讀少思考等。可但老師的這節課"讀"貫穿始終,但不是沒有目的的讀,每次讀都有具體的目的。如:女媧爲什麼要補天帶着問題自由輕聲地讀,避免了學生漫無目的,又能使學生更快地圍繞問題,解決問題;又如:看到這山崩地裂的一幕,能說說你的感受,能讀出那種可怕嗎這是感悟邊讀;

老師對學生讀課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讀的方式也有所不同:羣衆讀,個別讀,老師讀,學生讀,大聲讀,默讀……等等。不同形式的讀也是有不同的功能。默讀有利於對文字的揣摩;出聲朗讀能加強感受,增強記憶;指名朗讀能夠給對文本有不同感悟的學生施展個性的空間;自由朗讀能夠讓學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語言。羣衆朗讀有增強氣勢,激發共鳴的功能;教師範讀對學生不僅僅有示範作用,而且有激勵作用……但老師對每種讀法的作用掌握很清楚,什麼時候該用什麼形式用得十分準確:如,體會女媧補天真辛苦,真偉大時,讓學生在默讀中找出具體的詞句,學生透過細心揣摩都能找到有關句子,產生體驗;再比如,"女媧決定冒着生命危險,把天補上"這句,老師採用了羣衆讀,在氣勢中學生再一次體驗了一把女媧當時補天的的勇敢和堅定。

爲了更深入,準確地體驗情感,老師指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來指導朗讀,使學生在課堂上積累了更多的語言文字,學生也在細節中獲得情感,昇華情感,比如,學生從"找啊找啊,最後"看出了女媧補天多辛苦;從"五天五夜"中體驗到了女媧補天過程的辛苦與偉大;但是有一點小遺憾就是,老師沒有將這些重點詞作爲朗讀指導的重要道具來使用,如果能將這幾個詞語再進行朗讀上的重點推敲,是否效果會更好些呢

朱熹曾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老師很得巧用了"讀"的藝術,無論從讀的形式還是讀的次數,該什麼時候讀該怎樣讀都把握得當,行雲流水。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參與到讀中,實現讀和思考的有機結合,使學生親近文本,走入文本,進而對文本產生富有"個人好處"的理解感悟,自然地到達"一個文本,多種聲音"的個性化朗讀的境界。

如果說讀是走進語言文字的基本途徑,那麼這堂課的語言文字的訓練更能體現語文課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這也是我要說的這堂課的第二個特點:

二,語言文字的訓練紮實,到位

課堂中,有多處讓學生進行文字訓練的活動。如:用"首先之後然後最後"的句式來說說女媧是怎樣補天的。這樣的訓練,能使學生學會如何有條理的把一件事說清楚,訓練了思維,同時也爲學生能複述故事資料奠定了基礎。再比如:這些描述動作的詞語能夠打亂順序嗎由此引導學生了解寫作時也要有條理的敘述。這樣的訓練,對於三年級正開始學習習作的學生來說是很有必要的。第三處訓練點:女媧用盡全力把天補好了,你能用一句話或者一個詞來讚美女媧嗎這樣的訓練,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也給學生帶給了一次與文本對話,與人物對話的平臺,既訓練了學生的表達,也使情感得以昇華。

另外,我們看到教師的板書設計精美,書寫漂亮,體現了她個人紮實的功底。課後作業的佈置,讓學生選做作業,也獨具匠心,學生也很感興趣。

我的一點推薦:課文後小夥伴吐了一個泡泡:"女媧真了不起。"這實際上是引導學生感悟故事的神奇。的確,課文寫得夠神的了!那麼學生有沒有體會到故事的神奇,由此喜歡上神話故事。如描述天塌的情景,透過一連串疊詞的運用(轟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逼真傳達出人間的慘狀;還有女媧冶煉五彩石和補天的一連串動詞的運用(找—挖—放—煉—化—裝—端—潑等)十分生動傳神;又如課文結尾段,"此刻,人們常常看見天邊五彩的雲霞,傳說那就是女媧補天的地方。"看似寫得隨意,實則十分抒情,流暢,餘味深長,值得好好朗讀和積累。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粗淺的看法和體會,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語文評課稿11

《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話故事。聽了雷教師執教的《青蛙看海》一課,感受很深。

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緊緊圍繞青蛙和松鼠、蒼鷹的對話展開,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讀中體會、感悟。

教師首先引導孩子說出對於青蛙來說,登山看海是件難事,然後抓住難字,問學生難在哪裏?課文中哪句話能體現登山難?學生找得都很準,一句是天哪,這麼高的山!另一句是我沒有一雙像你一樣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怎樣上得去呢?教師重點指導了這兩句話的朗讀。

上不去就不上嗎?在青蛙感到很失望的時候,小松鼠來幫忙了它,引領它一級一級的跳上臺階。這兒的節奏編排又獨具匠心,這時青蛙開始變得有信心了,爲了讓學生體會青蛙登山的艱辛,教師又設計了讓學生交流登山時遇到的各種困難,還會遇到什麼意外,同時讓學生一齊做登山的動作來體會辛苦。最終,教師展示小松鼠、小青蛙爬上山頂的圖片,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體會到實現願望時的幸福感、成就感。

聽完這課,我豁然開朗,突然覺得我們教師不正是帶領青蛙登上山頂的`這隻松鼠嗎?我想,僅有我們正確的引導和不斷的鼓勵,每個孩子都會實現夢想,到達成功的彼岸。

語文評課稿12

《穿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透過一個個片段的截取,表達了海峽兩岸割不斷的血脈親情。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到達和諧完美的統一。這節課中,高老師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現思想感情。

1、情景創設,激情導趣:

課堂中注重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透過圖片、錄音等教學設備營造氛圍,透過觀看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公路斷裂、一片廢墟等圖片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地震的危害,引導學生對餘震中仍堅持抽取骨髓的李博士和青年人的關注,入情入境生情;透過緊張的畫外音,配以流程圖,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李博士十幾個小時辛苦奔波、跋山涉水爲了海峽彼岸的錢暢,進而更進一步地感受到這種血脈親情以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質。

2、注重感悟,以讀悟情:

朱熹曾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

在高老師的帶領下,以多種形式的讀來感悟文本。配樂朗讀,以語言烘托渲染氣氛,將學生帶入課堂;重點突破時,高老師巧妙地利用師生接讀的方法,將地震的危險與他們在地震中的做法進行比較,連續三句,讓情感遞升,三次朗讀,兩次感悟,悟後再讀,讀中感悟,讓學生的感情到達高潮,自然地明白到從臺灣青年身軀中涓涓流出的生命之泉的來之不易,爲後文瞭解生命橋的含義埋下鋪墊。

3、抓住矛盾,發揮想象:

在對教學重點“理解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品格”的處理中,將天崩地裂的現實環境與他們的從容表現相比較,又將青年神清氣定的表現與其內心的萬千思緒相比較,利用這樣看似矛盾的對立,巧妙地運用了本課的句式“也許……但是……”讓學生髮揮想象,說一說“李博士莊嚴地站着,他想:也許但是;青年人靜靜地躺着,他想:也許但是。”讓學生在這一系列的矛盾中感受到他們的勇敢、負責、有愛心,水到渠成。

語文評課稿13

本學期我有幸聆聽了盧老師的語文課《匆匆》讓我獲益匪淺,也引起我的一些感想

1、重視語文的薰陶作用,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也是多元的。因此,盧老師在教學時個性重視對課文文本的研讀,抓住語言文字材料,透過讓學生讀、思、議等讀書活動,讓學生品味語言文字所帶來的美,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注重引導學生抓住“匆匆”兩個字,透過找詞語、讀句子、說體會來讓學生領略一種和諧的美、適度的美。

語文學習是學生個體的行爲。語文閱讀也是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所產生的感受也是不盡相同的。盧老師在教學時就十分注意尊重與呵護學生的獨特感受。對於學生的回答,盧老師能把自己擺在與學生同等的位置上,引導學生把內心的感受說出來,回答得好教師給予肯定,對於學生回答過程中不太明確或不合理的教師也能給予正確的.導向與引導。

2、重視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語文課堂,不僅僅僅是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課堂,還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陣地。在這堂課上能夠窺見盧老師平時的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多麼執着與重視。例如在朗讀課文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讓學生在書本上劃劃,隨手寫上一些讀書後的感想和體會。這對於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和閱讀理解潛力的培養是何等的重要。這一點我想聽課的老師都會有此感受。

語文評課稿14

可能沒教過一年級,每次去聽一年級的課,我都懷着一種敬佩和感激的心情。老師在手忙腳亂地打此起彼伏的地鼠的同時,還得花招百出地哄這羣隨時“精神雲遊”的紅孩兒聽課,真是太偉大了!一節課總共教了了“ao""ou""iu"三個複韻母。你讀我讀大家讀,你認我認大家認。最讓我佩服的是,認完這三個複韻母後,老師刷刷地在黑板上勾畫了一棵大樹,樹上長滿了色彩豔麗的花朵,而花蕊竟然全都是”mao""liu“|”hou"等等音節。“小樹盛開着漂亮的花朵啊,看看誰有智慧把它採下來?聽錄音,把讀到的音節花朵摘下來,想不想?“毋庸置疑,孩子們熱情高漲。我只道時光之快如白駒過隙,沒想到春秋只在一霎。”花兒都謝了,樹上結滿紅彤彤的.蘋果。我們一起來收穫果實,好不好?“賞了花,摘了果,接下來還來看動物。栩栩如生的花貓、水牛、刺蝟、猴子馬上跳到黑板上。你能給他們貼上名字嗎?”shui niu""hua mao""hou zi",三下五除二,學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務。

衆人只關注婀娜多姿的小蠻腰璀璨奪目的光彩,可是又有幾個人惦記着砌磚鋪瓦的工人呢,誰又去感激打地基的人呢?萬丈高樓平地起,萬事開頭難。國小老師肩負的正是打地基、引上道的任務,其他階段的教育工作固然也重要;可是爲天真爛漫的孩子打開廣博知識的大門,激發他們遨遊全新世界的慾望,這樣的付出,這樣的耐心,難道不值得敬佩嗎?不值得銘記嗎?

語文評課稿15

苗老師上了一節現代散文的研討課。研討課目的在於讓同學們從優秀的散文作品中總結其寫作的成功因素,從而使學生對自身的寫作提出一個更高的要求。

這節課的教學有兩個突出優點:

一、老師善於鼓勵和表揚學生。苗老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和看法。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成功都給予充分欣賞和關注,以激勵性的語言、鼓舞、喚醒學生主動參與的信心,因而本節課學生參與積極性高,面積大,學習興趣濃,師生配合默契。這一點大家都看到了聽到了。

二、在課堂探討的過程中老師充分發揮了其引導者的作用,課堂問題的設計注重有效性和有序性。對於佈置給學生的討論問題苗老師都能夠給出非常明確的要求和指向,這樣可以使同學更加明確自己的討論方向、及時作出自己的總結。苗老師的整堂課是用“合歡樹具有怎樣的意義(普遍意義和文本意義)”—“作者對合樹情感態度的變化” —“作者與母親‘合歡’嗎?”—“文尾又多次出現了合歡樹,有何深意?”這樣的問題設計可以讓學生對文本有更爲整體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苗老師的.課對我的教學工作有很多的啓發。我們備課時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內容,緊密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教給學生合適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由“要我學”變“我會學”,再由“我會學”到“我要學”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掌握知識要點的過程中自覺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