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評課發言稿14篇

其他2.92W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發言稿對我們的作用越來越大,發言稿具有邏輯嚴密,態度明確,觀點鮮明的特點。大家知道發言稿怎麼寫才正確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評課發言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評課發言稿14篇

評課發言稿1

老師們:

下午好!

前幾天有幸聆聽了我校幾位老師的展評課,讓我受益匪淺,在這裏主要針對姚敏老師和劉君碧老師的習作教學,談談我的收穫.

習作對於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個難點,許多學生面對作題仍然無言以對、空話假話連篇,而這次兩個老師的習作訓練內容,更有利於老師去引導學生說出學生的心裏話,不再懼怕作文。依據《新課程標準》對中高年級的習作要求“懂得寫作是爲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在本節習作指導課上他們把這一要求與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真實地表達自己的習慣,培養學生表達有序的能力,以及由感到說,由說到寫的正確表達的方法。

語文特級教師高林生在《國小作文教學應有的突破》一文中提出“作文是一個人在表述動機的驅動下,遵循約定俗成的語言規則,選擇合適的詞語、句子,以別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並以線性文字編碼顯現其結果的過程”。這其實點明瞭作文的實質,“言爲心聲”,“情動而辭發”,而現在學生爲了作文而作文,提到作文就頭痛,我覺得這兩節節習作課的重點還是要讓學生打開話匣子,說出真話,然後,順水推舟,由說到寫。寫作文的難點放在了怎樣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怎樣抓住事情中的主人公的神態、動作、語言以及心理活動來寫具體”。另外,讓每一個學生從別人的評價中完成對自己作文的正確認識,那些寫得好,那些還不足,可以怎麼修改,這也是促進學生寫作水平。

說到這節作文課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法,使我想起了這樣一句俗話“落在貓腳爪下的夜鶯是唱不出歌來的”爲學生營造寬鬆的表達氛圍、和藹的創作氣氛,讓學生盡情地釋放生命的活力,盡情地傾吐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變“要學生寫”爲“學生要寫”,把學生引入“成長”、“有趣”的境界,文思如泉,妙筆生花。這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從語文新課程標準的“人文性”出發,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表達,引導學生走出怕作文的怪圈,讓他們自由的去表達。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採用談話法,談論“成長”,”回憶童年“這樣一個話題,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關鍵是喚起學生的童心,”學生可以在這節課上愉快地討論,暢所欲言地表達,把真實的心境說出來,寫出來,與別人交流,這是討論法。另外正確的評價自己的習作和別人的習作,從而陶冶情操,愉悅身心,增長知識,培養了能力。這是評價法。在這節課上,如果要把教學方法歸納出來,大概有談話法、疏導法、討論交流法,評價法。

這兩節課的設計上從習作本質的特點出發,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在課上注重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實現語文習作教學的目標,過程,方法,內容的四結合。讓我們非常明瞭的感受到從激趣——審題——選材——說作文——評作文——寫作文——改作文這一教學流程的清楚和流暢,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交流,傾吐真言。達到了預設的教學效果。

評課發言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xx八中進行此次共同體活動,我是我校數學教研組組長宋XX,在這次講話中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與我們交流,使得我們在接下的教研活動能更好的改進。

本學期開學初校長就帶領我們在全校大會上學習了xx縣教育局2號文,回到組內的第一次教研活動就是再詳細研究其中的內容,由我們的包保領導張校長親自帶領我們深入去分析、體會其中的重點地方,然後全組討論交流,由教師自由發言對生命化教育的理解,生命化的課堂究竟應該是個什麼樣的課堂?怎樣才能做到尊重學生的生命成長的需要?如何能夠激揚學生的生命?我們怎樣去踐行這樣的課堂?在課堂上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應該注意哪些方面?最後張校長做了總結,並堅決支持我們去實踐生命化的課堂。在生命化課堂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就是“以學定教”,所以我們組成員達成共識,要先給學生一個很合適的自學平臺,這個平臺既不能高不可觸又不能不在學生的頭腦中激起漣漪,而這個平臺的文本體現就是前置性任務,這也正是我們共同體活動的一個主題。

以前學校講公開課都是要指定講課教師的,而今年數學組給全校開了個好頭,沒等學校指定就先在全校做出有關於生命化教育的公開課,之後是每週安排兩名教師授課,不論年齡大的還是年齡小的教師都會出公開課,通過課堂將各自對生命化教育的理解體現出來,講課結束後,我們及時評課,討論這樣的課堂究竟是不是生命化的課堂,在哪裏落實2號文的精神,我們做的力度怎麼樣,前置性任務的設置是否科學,是否本着簡單、根本、開放的原則,又有哪些地方是不足之處,參看着生命化課堂的理念我們應該怎樣去改進,全組教師暢所欲言的說出自己的看法,有時我們討論到下班了還沒能結束,可是沒有任何一個老師有怨言,依然在那裏熱情的討論着沒討論完的話題。有的老師說我們數學組的老師是最能幹的,可能他們有所不知我們這麼幹的一個強有力的支柱就是一定要打造出生命化的課堂。

當然想打造生命化的課堂必須有必要的理論基礎,只通過認真學習了文件和利用每週的集體備課時間來統一學是不夠的,所以要求我們組的教師自行找時間進行學習,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或是閱讀學校提供的相關書籍充實自己的理念,在每次的集體備課中我們都要指定一位教師結合自己的理論學習談談對生命化教育的理解,並做好學習筆記,每隔三週要求全組教師結合這段時間的工作寫寫對生命化教育的更深一層的理解以及在今後的工作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在數學組全員開展生命化課堂的過程中,我組也注重培養具有生命化教育意識的典型教師,我對他們進行了跟蹤式的聽課。先通過聽課瞭解她班學生的一些基本情況,再將課堂中存在的不足與她交流,尤其是在前置性任務這一環節上,比如王老師班的學生較活躍,在前置性任務的設置上就可以側重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或是將題的開放程度再放大一些,或是通過學科之間的聯繫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在各個領域內的運用,旨在讓學生通過動腦思考,激起思維的火花,讓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又比如:陳老師班的學生層次相差較大,爲了照顧中等生兼顧後20%的學生,她班的前置性任務在設置上就要更充分的體現簡單、低入的原則,既要使得學生能夠一目瞭然又要讓學生在發現的這點上體味到發現的快樂,有效地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保障他們的後續學習。我們始終認爲前置性任務不等同於課前預習,它的題目要清楚明瞭,要有一定的概括性或是起到提綱契領的作用,要有能讓學生生成的問題。而我在跟蹤聽課中也是更爲關注這個前置性任務,看看究竟有沒有體現出那幾個基本原則,還可以怎樣做更完善,課後講課教師寫反思,由我寫出評課材料與他進行交流,之後更換一個班級還講這節課再去觀察效果怎麼樣。 在七年級備課組中開展了《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同課異構活動,重點就是前置性任務的設置,比如:潘主任課中先讓學生寫出有同一未知數的係數相等的方程組,再讓學生寫出有同一未知數的係數互爲相反數的方程組,接着由學生尋找解法,進而讓學生髮現並總結這類方程組的特徵及解法;而江老師的課中先是由一道既能用代入法解又能用加減法解得方程組下手,將未知的知識化爲已知的知識去討論。不論是側重哪個部分要求教師都要本着“根本”的原則,抓住知識的主線,找準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使得學生能夠完成的大部分的知識點。

所有的前置性任務在設置上,都要求教師要先熟悉課標、熟悉教材,再展開精心的備課,每週的集體備課就成爲我們開展備課研討的主陣地。在這裏我們暢所欲言的說出對問題的看法,往往有時爲了哪個前置性任務而爭論不休,比如四月份校長拉練式聽課我組出課的陳老師《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的前置性任務在集體備課時就出現了很多種提法,最後大家共同決定就由一個故事作爲前置性任務提出,最初我們也擔心學生的答案太寬泛了不好往回收,但是我們還是相信學生如果能夠在與語文學科之間的聯繫的基礎上,將自己放在那個環境中去感受故事的內容是什麼,要說明什麼問題,他們是會找到下手點的。在課後的校長評課中來看,前置性任務這麼留還是有一定優點的,這也爲我們佈置前置性任務提供了一種方法。

對於前置性任務怎麼佈置更科學更合理,如何打造更理想的生命化的課堂這一問題我們還在探索之中,今天爲大家出課的黃偉老師是八年級數學組的備課組長,他今天講課中的前置性任務就是我們數學組在這幾個月工作中共同探討出來的一個方向。當然我們的探索可能不夠深刻,可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懇請共同體的各位自己家人給予指正。

評課發言稿3

《老人與海鷗》描寫的是發生在昆明翠湖邊一個真實的故事。課文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說話等事例表現了求對海鷗無私的愛;後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憾的情。課文語言樸實,平凡中包含深情,向人們展示的是老人與海鷗至真至愛的人鳥情。

這是一篇內容較長的課文,怎樣做到長課短教,合理取捨,選擇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是執教者面臨的一個問題。在教學中姜洪霞老師老師對課文進行了大膽的取捨,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簡簡單單教語文,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教材的處理,新穎而獨特

上課伊始,姜老師引導學生回憶“老人陪海鷗”、“海鷗送老人”兩個主要內容,引出話題:“海鷗的哪些舉動使我們意想不到”,從而引導學生速讀課文15—17自然段。當學生抓住重點語段體會情感後,又順着他們的思路拋出話題“老人與海鷗之間到底有着怎樣深厚的感情”“海鷗爲什麼會有這些舉動?”再次引導學生複習梳理第1—12自然段,剖析老人對待海鷗的行爲,運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更好的感悟老人熱愛海鷗的深情

這樣的處理方式體現了“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教學原則,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紮實而有效地落實了教學目標。

二、多種形式的朗讀,營造了書聲朗朗的課堂

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會到,這堂課的朗讀形式多樣,聽讀、範讀、自由讀、個別讀、齊讀、配樂讀交織在一起,尤其是課堂後半段的教學,書聲琅琅。在讀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創新思路,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得,通過朗讀去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體會句子蘊含的感情,用內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真正達到品讀感悟的臺階,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

三、重點句段的教學,紮實而有效

姜老師在教學15、16、17自然段時,着實下了工夫,他心理很清楚要突破哪幾個點,並且怎樣落實這幾個點的教學。在選取的文本中,也做到了有詳有略,有主有次。在主要內容的教學中,抓住海鷗的動作細節描寫,讓學生體會海鷗與老人不捨的深厚情感。

四、利用文本的空白點,進行了有效拓展

課堂上資料的拓展能激發增長學生的見識,開闊學生的眼界,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在本堂課中,姜老師多次恰到好處地設計拓展的教學環節,比如:對海鷗老人的介紹;在悲傷的樂曲中,詩歌的範讀;以及讓學生想象說話“老人想和海鷗說些什麼?海鷗會對老人說什麼?”這些環節的設計有效地充實了課堂,豐富了學生的心靈,培養了學生想象的能力,提升了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

建議:

一、關注問題設計的同時關注教師語言表達的準確和可操作性,讓孩子能理解老師的意圖,快速的進入學習狀態 。

二、“不動筆墨不讀書”,課堂上孩子幾乎沒有動筆,缺少學生批註能力的訓練和片段練習。最後想象訓練可讓學生選擇一幅圖片動筆寫一段話,而不是說一句話,不符合高年段的訓練要求。

三、課堂時間的把握因該再斟酌,有點前緊後鬆,可以在品讀重點段落部分更耐心點,讓孩子充分朗讀,感悟深情。

評課發言稿4

我們大家都注意到了,我們進入評課室時桌椅不是這麼擺放的,是像教室的桌椅擺放一樣。我們大家一起動手改變了擺放方式,成爲了我們現在的面對面交流。試想:如果我們像學生在教室的坐法那樣,一個老師對着另一個老師的後背評課,會有這麼好的效果嗎?肯定不會。爲什麼同樣的語言交流,面對背和麪對面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呢?我想這說明交流的效果除了與語言的表達有關外,還與非語言的交流(表情、眼神等)有關。所以,我們在課堂上的交流,也要發揮非語言交流的功能,這關係着互動效果。我在商丘興華中學聽課時就發現,那裏的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習慣,那就是一旦有學生開口發言,其他學生的目光都是齊刷刷地射向發言的學生,說者盡心,聽者認真,效率自然會高。

在前幾天看到的一篇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北師大自主招生語文捲開始是這樣寫的:請同學們拋棄你程式化的思維,我們要考查的是你真實的語文能力。這句話將是未來語文考試的方向。什麼是語文能力?怎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這是我們每一個語文老師應該深深思考的問題。

這一學期,我們提出了“構建生態和諧教育,打造優質高效課堂”,這是進一步豐富完善三段式開放性教學法的一項重要舉措。打造優質高效課堂,需要我們明確以下四點:一是我們這一節課準備讓學生解決哪些問題(目標問題)?二是我們計劃用多長的時間解決這些問題(效率問題)?三是通過什麼方式解決這些問題(方法問題)?四是這些問題解決的如何(哪些學生解決了?哪些學生沒有解決?這些學生哪些問題沒有解決?課後如何幫助他們解決?)

圍繞兩位老師的課,大家作爲內行都談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我分別爲兩位老師提幾點建議。l老師的一貫作風是有激情,善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是我們學校前幾那個被稱爲“差班”的實驗四班,在你手裏也是激情四射。但是,這一節課上,學生沒有真正地動起來。“動”的不足,就會導致展示、質疑的不足,開放的不足。二是在內容設置方面,我覺得本文需要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寫的什麼?怎樣寫的?爲什麼這樣寫?本節課只需解決一個問題即可,讓學生讀熟課文,掌握字詞翻譯,能夠熟練翻譯課文,把下兩個環節留到二個課時。r老師這節課思路清晰,在如何在一節課內解讀長課文且做到活而不亂爲大家提供了借鑑。我覺得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兩點:一是學生展示時最好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用自己的話口述出來,不要讀課文。找到的是知識,變成自己的話就是能力。二是對於文中的一些重點語句,要進一步地引導學生品讀,領會其內在的涵義。

評課發言稿5

陳老師執教的《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很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行了充分地展示。具體表現如下:

一、對文本的處理,以人格化的語言呈現在師生面前

語文閱讀教學,是師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教着把握住這一點,在學習整篇文章時,始終是以"地球母親向我們述說"爲線索,來體悟文本的。這樣處理,使學生與文本更接近,使枯燥的文字變成一位母親的述說,人格化的語言,人性化的處理,勢必會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情感衝動,使學生深刻領悟文章的內涵,起到了積極作用,這也是這節課最鮮明的特點之一。

二、挖掘文本內在的情感,展現給學生人文的關懷

《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文字樸實自然,寫了較多地球資源豐富的內容,學生不容易被文字背後的情感所感染。王老師的教學設計,首先是讓學生反覆地朗讀課文,進行地球樣子的想象描述,讓學生了解地球是如此的美麗,和藹可親。使學生始終沉浸在對地球真摯的愛這種美好的情感之中。通過看圖片、談感受,感受地球的可愛,並且爲人類慷慨地提供礦產資源,地球爲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後,話題一轉,他在宇宙中卻很渺小,同時又遭受人類無情的破壞,這樣,學生真正體會到地球外表的可愛,內涵的豐富,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深入挖掘語言文字的情感因素,讓學生沉浸在語文的真善美魅力之中,這也是語文教學的真諦。

三、自讀自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陳老師在這方面處理的很好。《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是一篇說明性文章,它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同時又告誡人們要保護地球生態環境。這與人們息息相關的事情,學生很感興趣,聯繫實際,教師安排學生收集相關資料,把收集的資料在課堂上交流、彙報,當然,這也是在學生讀文感知文本內容,又放手讓學生討論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師從多方面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四、以情促讀,讀中感悟,加強讀書方法指導

陳老師在教授本課時,在深挖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充分體現了課標要求的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比如: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這句話,學生在瞭解地球如此美麗、壯觀之後,產生了強烈的對地球熱愛之情。()而後,深情地讀出這句話。在講"地球資源有限"這部分時,教師加強了朗讀指導,使學生強烈的意識到地球的可愛和保護地球的迫切。

陳老師執教的這節課,如果在學生對文本理解不是很透徹時,適時增加學生討論、交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閱讀文本,效果會更好。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幾個突出特點進行的評述,評的不合理的地方還請各位多多指教。謝謝!

評課發言稿6

首先感謝韋老師和黃老師兩位老師呈現給我們這麼精彩的兩屆語文課。二位老師選同一年級同一單元的兩篇不同課文,展示了語文閱讀教學的兩種風格。

先說黃老師的這節德國篇——《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黃老師在這四十分鐘裏展現了很多亮點。如前面幾位老師評的,教學環節緊湊、學習氣氛輕鬆活躍。我想說的是品詞和德育的兩個亮點。在品詞學句“花團錦簇”“奼紫嫣紅”這一環節時,黃老師先給學生找出描寫奇麗景色的句子,接着投影出示句子,並用鮮豔的顏色標出“花團錦簇”“奼紫嫣紅”,給學生讀句子再解釋詞語意思,然後展現12張鮮花美圖,緊接着質疑,還能用哪些詞語形容這些鮮花?學生紛紛發言,黃老師收集了學生提到的6個詞語,分成A B C三組,再給學生換到課文“花團錦簇”“奼紫嫣紅”的位置讀句子。我覺得這樣品詞很好,但是又覺得好像這樣結束還缺點什麼。如果再追問,用“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描寫好在哪?使學生區別同義詞近義詞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選擇,體會語文用詞的美與準確性,是不是更好? 第二亮點是課文的情感昇華部分,黃老師也做得很好。他從課文最後一段內容填空開始,引出了“人人爲我,我爲人人”是人的心靈美。再給學生合作交流,我們身邊或生活中哪些事情是“人人爲我,我爲人人”?最後佈置作業續寫“花的夢”或者“思鄉的夢”。不知道是不是快到下課時間的原因,學生好像還有些困惑。我認爲這一環

節可以結合我們當前創建精神文明的大背景引導學生,“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是一種奉獻精神。奉獻出自己的花,就能欣賞到許多別人的花;有了奉獻就有回報,得到回報後學會感恩,這就是“人人爲我,我爲人人”。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奉獻自己種的花,人人種花給別人看,那麼我們將看到怎麼樣的花?這就是“花的夢”。如果我們全社會都講奉獻,人人會感恩,那麼我們的國家將是怎麼樣?這是“思鄉夢”——“我的中國夢”。

再說韋老師的意大利篇——《威尼斯的小艇》,也有很多亮點。韋老師看似簡單的幾張填空題幻燈片,體現了韋老師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和教學要求。三張填空題由易到難設計。學生只有讀會課文,讀懂課文,才能完成練習。在第一張練習,韋老師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主要交通工具”定義威尼斯的小艇。第二張練習概括小艇特點,“把小艇比作 ,寫出了小艇的 特點”,引導學生用打比方的方法描述事物,第三張練習“在 時候,小艇能夠 。”是用排比的句式說小艇的作用。由易到難的練習設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扶到放地引導體現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法。如果再設計一題仿寫的擴展練習,是不是更好呢?

最後說一點這兩節課的不足之處。語文課的“聽說讀寫”四項基本功練習,兩位老師在“聽說讀 ”的練習很到位,就是少了“寫”。兩節課裏,學生幾乎不用動筆寫字。今天,我們的語文教學,能說會寫纔是硬道理。

評課發言稿7

各位語文界的同仁,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工作室全體成員,衷心感謝仙蹤中學各位領導和語文組各位老師對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同時,我還要感謝縣教研室的張先富主任,對本次活動的積極推動;感謝各位兄弟學校的領導和專家,語文工作室評課活動發言稿。剛纔大家的發言十分精彩,以誠懇的態度實事求是地對兩堂課進行了深入細緻的分析,尤其是計主任和趙書記的發言,切中肯綮,入木三分,讓本工作室在座的各位成員受益匪淺,我對大家深表感謝。

今天既是學術活動,大家本應暢所欲言,但是因爲時間的關係,可能無法滿足各位同仁的願望。對此,我深表歉疚。下面,我先就兩位老師的課作一簡要分析。我覺得今天下午兩位年青教師讓我覺得眼睛一亮,我們認爲仙蹤中學語文組是一個有着強勁實力的、充滿活力的教研組。兩位老師陽光活潑,語言簡潔流暢,課堂的節奏控制得十分得體,面對那麼多專家和領導,整節課表現出十分嫺熟的駕馭能力,讓人刮目相看。先說一下王瑋老師,總體覺得她對這節課的目標定位是十分準確的,李白的《蜀道難》是一篇古體詩歌,屬必修內容。在設計的時候,教師注意到了基礎知識的落實,正音正字的過程也是一項不少的。聽錄音誦讀並且指出讀錯字音,培養了學生批判意識和質疑精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指向三個方面:即自然美、意象美和情感美,對於高一學生來說,把詩歌的目標定位在美的體驗,符合課標要求。因爲《蜀道難》這首詩從主題來說,在學術界一直是個非常麻煩的爭論對象,到目前爲止,至少四種說法。即便如王老師在課堂上所說,是送友人入蜀,也還是個謎。此說依據爲原文:“問君西遊何時還”,“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但是,僅憑這兩句就肯定是一首送別詩,未免武斷。關於此詩,明代學者胡震亨在《唐音癸籤》卷二十一說:“《蜀道難》自是古曲,樑陳作者,止言其險,而不及其他。

(白)則兼採張載《劍閣銘》‘一人荷戟,萬夫趄趑,形勝之地,匪親弗居’等語用之。爲恃險割據與羈留在佐逆者著戒。”對李白此詩在古題之外翻出新意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孫紹振先生說:“《蜀道難》之所以成爲千古絕唱,其難能可貴,就在於突破了樂府古題的單純空間的誇張性鋪排,呈現出多給複合的意象系列和情致起伏。在時間上,縱觀歷史,驅遣神話傳說;在空間上,橫絕雲嶺,驅策回川;在意象上,天馬行空,色彩班斕,糾結着怪與奇,交織着驚與嘆,贊與頌。”①在藝術上的突破是兩位學者的共識。因此,王老師選擇的抓手無疑是正確的。第二理由是,對於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來說,一下子讀懂這首詩是一種奢望。我們可以通過指導誦讀,引領着孩子們踮起腳,讓大師們俯下身子來對話,通過誦讀建立起一個紐帶,讓孩子們產生情感上的體驗。哪怕是一點點的體驗,我都覺得是成功的。可惜,這節課沒有將誦讀進行到底。

王玉輝老師是一個有六年工作經歷的老師,但是看上去他應該比較成熟了。他有着語文教師應該有的學養和追求;他有着年輕教師的那種滿滿的自信;他還有着一般語文教師所沒有的個性。對於他的課如果作一般意義上課來觀察的話,我非常贊同趙書記的話:該強的地方沒有讓它強起來,該弱的地方沒有讓它弱下去,發言稿《語文工作室評課活動發言稿》。這是一則《孟子》寓言,對於寓言來說最爲重要的當然是作者的寓意了。因爲這裏頭不僅是文本的核心,多數還包含着作者的寫作意圖。至於對本文中故事情節的曲折性,人物形象的刻畫的生動性,這是前人已經認可的東西,當然是孟子文的亮點,但是,卻不應該成爲本文主要教學目標。如果我們再細看一下,玉輝老師選擇的課文是高二學生學習的選修文本《先秦諸子選讀》,那麼,對於目標的確定則應作另外的考慮。

我們的新課標中對必修和選修的培養目標方面都有比較明確論述。必修部分側重於工具性,即語言基礎的培養,兼顧人文性;選修方面則應側重於人文性,即注重民族的、傳統的、文化層面的探究。因此,本文作爲選修課,則不應也不必上得如此細緻,對於選修課的教學,大可以進行整合,要着重從文化的視角來探討。我覺得本文可以從人生觀、價值觀的角度來設置富有探究意義的目標。從而引導學生迴歸到對於現實生活的關注上面來。儒家構建的以“禮、義、廉、恥”爲核心的價值觀爲何在今天受到如此重視,從孟子時代來看,對於人的追求與價值的評判就已經達到如此高度。如果這樣來處理教材,就等於把教材用活了,而不至於死在教材之中。不管怎麼說,玉輝老師對於先秦諸子思想觀點的深入瞭解,那種隨意驅遣,滔滔不絕的演講(謂之玉輝大講堂)的霸氣,實在值得我學習且佩服。

下面想簡單與各位同仁探討一下,作爲一名普通的中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如何去聽評課。首先,我想跟大家介紹兩本書:一本是《課堂觀察》一本是《課堂觀察II》都是由華東師範大學課程教材研究所所長崔允漷先生主編的。這本書並非是純理論性質的,它更加重要的是崔先生與他的研究生同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市高級中學的全體老師八年實踐的結晶,凝聚着一個滿懷話語霸權的大學教授對於中學課堂教學的深切關懷,當我讀着那些老師的觀察範例,聽着那一個一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的時候,常常爲之動容。這本書還有個副標題:讓聽評課走向專業化。根據我的個人體會,我認爲,當前多們中學的老師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使我們的聽評課變得有些學術的味道來的。

一、從關注課文(文本)教材到關注課程

1.要善於從宏觀的角度來把握教材,比如,今天我們聽王玉輝老師的這節課,我們除了關注文本以外,我們還應該看到這是一篇選修的文本,我們在處理的時候,要更多的去關注選修課的特點,這就是關注到了課程;

2.就語文課而言,我們應該去思考:除了課堂,我們還需要關注什麼?語文是母語,我們老師們的教學能讓我們學生感受到了什麼了呢?一種日漸強大起來的霸氣?還是一種油然而起的自豪?“漢字聽寫大會”只是央視的一檔普通的節目,爲何引起那麼大的關注度?還有是生活影響了語文,還是語文影響了生活?

3.就語文課教學來說,我們應當做語文課程資源的建設者。這些事情現在有人在做,我們學校有的老師在研究“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問題”,也有的老師在研究“流行文化”的問題,當然這還遠遠不夠。

二、從關注教師的教到關注學生的學

1.我們在評課的時候有多少真正把目光放在學生身上,你統計這堂課有多少學生在活動嗎?你統計過老師叫起的或者是自己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比例是多少嗎?你注意到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影響了學生,還是學生影響了教師?

2.你注意到教師課堂的行進路線了嗎?你注意過教師關注的學生是學優生還是學困生?

3.你對課堂評價的時候關注過學生在課堂外的活動嗎?

三、從關注外在的形式到關注內在的核心

1.多媒體的運用是否真的輔助了教學,增加了課堂的容量。

2.教師是否真正把課堂的話語權交還了學生?還是圍起桌子,調轉凳子,做做樣子?

3.是不是越熱鬧的課堂就越符合新課改的精神?

四、從關注預設到關注達成,到關注生成

1.在課堂上,我們的老師爲什麼拼命把學生往自己設定的答案上引?

2.學生的回答偏離了老師的航線,或者造成“失聯”了,我們應該怎麼辦?

五、從關注信息(知識)的釋放到關注信息(知識)的接受。

我們的老師可能僅僅關注學生回答問題的正誤,即與他設定的答案是否一致相符,但是,我多少人會更加關注學生回答問題時的錯誤信息,並且能夠智慧地運用錯誤信息,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學習的目標呢?

六、要改變目前教師的這種狀況,我呼籲我們的一線們更加緊密地結成教研共同體,發揮集體的智慧,發揚協作的精神,實現共贏的目標。

七、最後,我想提議讓閱讀成爲我們師生共同的習慣。謝謝大家。

評課發言稿8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上午好!

今天春風和煦,陽光明媚,到處一派祥和景象。在這樣美好的日子裏,我們迎來了遠道的客人。鳥鳴嚶嚶,訴說着我們心底最深切的喜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遠方的客人,歡迎你們!

親愛的朋友,我們盼望已久!

我們雖然身處不同的地方,但對教育的執着和熱愛是我們共同追求。我們今天聚首寨底,共悟育人之道。你們遠道而來爲我們傳經送寶,我們萬分感謝。我相信你們一定會不吝言辭,把你們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傳授給我們。而我們也一定會向你們虛心求教,與你們真誠交流。相信你們的到來一定會爲我們今後的工作增添前進的動力,一定會增進我們兩校之間的友誼。

我們雖然身處鄉村國小,但我們對教育事業有着無限的熱忱和忠誠。我們熱愛我們的工作,熱愛我們的孩子,熱愛這片教育的熱土。我們沒有驚天動地的壯志,我們只希望給這片土地上的孩子描繪希望,爲他們插上飛翔的翅膀。

我想我們的心是一樣的,我們的愛是一樣的。

春風陣陣,傳遞着我們兩校之間濃濃的情誼。白雲朵朵,承載着我們對教育共同的追求和希望。

最後,請允許我再次代表寨底國小全體師生對你們的到來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評課發言稿9

我校開展了以“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率先推進新理念”爲指導思想的聽評課活動。整整一個月的聽評課活動讓所有老師都深深體會到:這次活動不僅是一次智慧與能力的提升,更是推進新模式發展的一針強化劑。在張主任的帶領下,十二位老師積極參加了本次活動。活動中,每位老師都展現了自己獨有風采。他們有的立意創新,有的大膽創新,有的勇於突破,彰顯出各自獨特的教學風格。評委、老師全程參與、細心傾聽了十二位教師的語文課,現將本次活動總結如下:

一、聚焦課堂比教學。

1、參與面廣,效果良好。

本次公開課活動,大多數語文教師都是提前準備、積極備課、勇於參與,運用新型教學設備來設計課型。教師們不僅對聽課積極性高,而且評課時也是一針見血地進行指導和糾正,給授課教師提出寶貴的課堂教學建議。

2、“讀”中盡顯語文魅力。

語文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語感。而讀就是培養語感最積極有效的刺激。朱作仁教授指出:“抓住語感的培養,語文課的特點才能充分體現出來。”本次活動中,大部分語文教師都能以讀促悟,通過朗讀來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或抓關鍵詞句(重點詞語)來反映人物或景物的特點,這點做得非常到位。朱興運、李萱萱、張振貴等老師在朗讀方面充分體現了“以讀促悟、邊讀邊悟”的語文教學理念。每位老師都能帶領學生充分閱讀文本,從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中去感悟課文、感悟人生。“讀”中盡顯語文課堂魅力。

3、新課堂教學模式穩步推進,效果明顯。

本次公開課活動中,所有教師都運用了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有些大膽地創新和改革。低段教師(一、二年級)已滲透了課程改革的新模式,學生互助合作已正式展開。(周坤改革較優先)。他們還善於抓住字、詞來講授,強化低段基礎,這是值得我們深感欣慰的地方。朱興運老師在教學中技藝嫺熟,教學風格娓娓道來,有如清泉從山谷中蜿蜒而來,令我們老師嘖嘖讚歎。

4、聽評課強化素質,提升教師業務水平。

爲了使教學理念與教學實踐更好融合,以評促教,教學相長。聽課完畢後,語文教研組還安排了互動式評課活動。全體老師暢所欲言,既肯定了執教老師亮點,又誠懇地提出了商榷之處,使聽課、評課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

二、教學中存在問題及改進建議。

1、教學中時間安排不合理,重難點不突出。我認爲時間安排應有具體規定性(分別是溫故互查5分鐘、設問導讀10分鐘、問題研究20分鐘、鞏固練習5分鐘、拓展延伸5分鐘)。這樣每位教師就做到心中有數,而不至於方向全失。重難點講授應通過每一週教研來實現。(分爲三大組:1、2年級一組;3、4年級一組;5、6年級一組)。

2、獨特教學風格呈現不明顯,喪失了教師的個人魅力。

由於課堂教學中的每一步都是這樣的,導致課堂的同一性。如何展示個人魅力?現在的教學形式應與過去的教學形式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應以自身特色爲主。也就是把設問導讀中的問題,有意識地設計到你的教學中去,體現有特色的個性教學。設問導讀只是僅供學生預習中使用或設問導讀環節略用一下。這個問題,有待於進一步商榷和探討。

3、課堂設計過多或不充分,點撥、評價單一、不及時。

課堂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設計內容過多,從而出現拖堂、講不完的現象。大部分教師評價單一(好、棒等),末針對不同學生實行不同的評價語。有必要加強備課的設計,內容不能太多,時間設定準,多多學習不同類型評價語。

總之,不論什麼樣的課,都始終把學生成長放在第一位置上;不論什麼樣課堂,每時每刻不忘爲師者的責任,這是我們共同追尋目標。前路漫漫,我們當持之以恆,不斷反思總結,不斷求索進取。

評課發言稿10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今天,我們在這舉行教學研討活動。剛纔,教研室的幾位領導針對我們八位老師的課堂教學,分組給與了肯定,並進行了具體的指導,讓我們進一步明白了推進活動能夠化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找到了解決的辦法,和活動能夠化教學的研究方向,爲了深入推進活動化教學研究,引領教師專業化發展,切實提升教學質量,藉此機會,我對各位校長和老師分別提出兩點要求。

一:對校長的要求,明方向、強管理。

學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學質量,我們搞活動化教學的目的是提升教學質量,而校長是學校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所以作爲校長一定要強化教學中心的意識,明確目標,狠抓管理。

當下,國家層面有新課程改革,江蘇省提出蘇派教學,徐州教育學南通推學講,新沂參與新教育構築理想課堂,我們學校堅持活動能夠化教學,這裏面的關係我們要理清,從上到下實際是在做一件事,就是改變當下教學中無效的方式方法,探尋有效教學路徑,所以,我們把活動化教學做實了,就是在構築理想課堂,也是在實施學講,說到底都是在落實國家的課程改革。前段時間徐州教育局召開“學南通,推學講”動員會,張德超局長在會上強調:要通過學習南通務實、奉獻的教育精神和先進教育教學理念,來助推“學講計劃”的深入。廣大教師要理解透《學講計劃區域推進教學改革的徐州實踐》這一文本,結合徐州實際“學南通”,不能生搬硬套。不是設框框,一線優秀教師的一些行之有效做法,只要能夠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就是學講方式。

我們的活動化教學已經堅持了五年,我們要逐步地拋棄一些形式主義的東西,從形似階段到神似階段發展。要加強管理,通過管理促進活動化教學研究向縱深發展,尤其是教學五認真,這是我們要堅守的教學管理底線,必須徹底改變管理中的注重形式,低效高耗的一些做法,真抓實幹,讓管理更有實效,讓課堂更真實、紮實、有效。

二、對教師的要求:真學習、真教研

真學習有兩層含義,一是教師的真學習。活動化教學推進的核心力量是教師,教師的觀念不變,活動化教學就不可能深入開展下去,所以教師必須真讀書、真學習、真反思,我們反對照搬別人的做法,要在學習的基礎上,從自身實踐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倡導教師要有自己的獨特創新的做法,要不斷通過真學習形成自己的教學主張,真正的走教師專業化發展之路。二是學生的真學習,課堂上我們要以學爲中心,以學定教,讓學生充分經歷真實的學習過程,遇到問題了,學不下去了不要過早的介入,把握學習的關鍵點,引領、點撥、激勵、指導,把問題當作知識的生長點,能力的訓練點,思維的導火索,讓知識、智慧、能力在學生的真實學習中生長起來。

真教研要抓實兩個環節,一是課前的準備,也就是活動案編寫,我們的活動案要在深入地研讀教材,瞭解學生基礎上,通過集體備課的形式設計,要關注實用,強調修改,真正的研究出符合我們學生和教師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方案,這是抓好活動化教學的關鍵和抓手。不斷在實做中改進活動案,最終形成具有自己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這其實就是把國家課程校本化,就是在研發卓越課程。二是課後的反思,要結合真實的課堂通過集體交流或者自我反思的形式,找出實踐中的不足和發現實踐中的有效做法,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提升我們的教學水平和教研能力。我們強調寫教學反思併發在學校構築理想課堂專帖上,目的在於讓課後的反思更系統化,讓實踐和理論聯繫得更緊密,真正的讓教師在實踐和反思中提升能力,探索出一條真正的活動化教學之路。

各位老師,活動化教學我們必須堅定不移的走下去,讓我們堅信,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纔有奇蹟。

評課發言稿11

首先,我要說《平行四邊形面積》這節課很難上。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如果只是讓學生學會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進行計算,很容易,只需要1分鐘,而要把1分鐘就能學會的內容上滿一節課,就很難。難就難在探究過程的教學,學生思維的碰撞,轉化思想的滲透。

本節課,王爽老師是在教研集備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對教材的理解,精心設計的一節課,與課前的說課環節相吻合。縱觀王爽老師這節課,基本功紮實,環節清晰、流暢;課堂真實,預設與生成均有很好地體現;內容充實,環環相扣。從問題的提出到大膽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鄰邊相乘還是底乘高呢?製造認知衝突),然後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從而得出結論,解決問題。可以說是一節實實在在的探究課。本節課有幾大亮點:

一、抓住數學靈魂,轉化思想貫穿始終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作爲這節課的組成部分,但不是核心,轉化思想纔是它的本質所在。王爽老師恰恰將轉化思想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貫穿整堂課。更難能可貴的是使學生頭腦中一直縈繞着這樣一個想法:在不能直接計算一個圖形的面積的時候,能不能把它轉化爲學過的圖形從而計算出它的面積。這不僅很好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還爲後續的探究三角形及梯形面積公式做了鋪墊。王爽老師在滲透轉化思想過程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數方格,感知轉化。

2、剪、拼操作,運用轉化。

3、公式推導,還原轉化。

4、實踐應用,拓展轉化。在比較三條小路哪條面積大時,引導學生觀察,並應用轉化,把三個不規則的圖形轉化成了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爲探究三角形及梯形面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轉化思想進一步得到延伸。

二、合作學習層層深入

作爲本節課的主體部分——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而小組學習的三個問題也層層深入:

1、如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目標明確,化未知爲已知)

2、拼成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有什麼關係?(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現:面積相等,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長方形的長,高等於長方形的寬。)

3、你得出什麼結論?(學生很自然地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底乘高,可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三、習題設計由淺入深。

本節課在習題的選取上很有代表性。第1題是根據公式求面積。(公式的應用)。第2題是已知面積和高,求底。(公式的拓展)第3題是通過觀察、比較得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這是深層次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本質)。第4題則是通過比較三條形狀不同的小路面積,使學生髮現這些不規則的`圖形也可以轉化成平行四邊形,進一步滲透轉化思想,從而回歸本課的主題。用三個詞來概括就是精心、精煉、精彩。

既然是一節探究課,就要把大量的時間都交給學生,難免會在探究過程中出現偏差,從而影響探究活動。

首先,就本課而言,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動手多於動腦,顯然是對探究的目標不是很明確,建議在探究之前對三個小問題加以強調,必要時組長可以在組內引領,3個問題一個個地完成,達到公式推導這一探究任務。

其次,數方格這一環節,王爽老師是教給了學生數方格的方法,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顯然是不想讓學生過早地接觸轉化,以免在探究過程中缺少內容。但從實際數方格的效果來看,很多學生很快就說出了答案,可見他們大多並不是按照半格半格數的方法,而是進行了平移。這說明學生的思想是不應該束縛的,同時也是不能束縛的。這是本節課學生第一次有機會嘗試體驗轉化的思想,應該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平行四邊形可以轉化成長方形,爲後面的公式推導奠定基礎。

些許遺憾,但瑕不掩瑜,因爲王爽老師很好地展示了一節平面圖形面積公式推導的奠基課,也是國小數學滲透轉化思想的最重要的一節課,意義深遠,而在教學中自始至終滲透轉化思想並引導學生能應用轉化思想解決問題方面,王爽老師做到了。我相信在接下來探究三角形面積公式這節課,王爽老師會上得更精彩。

評課發言稿12

5月26日,武平實驗國小向大禾中心學校第二次捐贈儀式暨送教下鄉觀摩活動在大禾中心學校舉行。實驗國小繼去年向我校捐贈學生餐桌椅之後,這次又向我校捐贈了價值3萬7千多元的講臺、課桌椅,同時還不辭辛苦,爲我們送上了精彩紛呈的6節示範課。其中練瑞英老師在五(1)班上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感受到了語文的魅力。

聽這麼優秀的老師上課,上的又是這麼美的一篇課文,真是一種美的享受——花美、人美、課更美!

一是結構美。這篇課文的作者季羨林先生是美學大師,連老師的這節課也把季先生的這一作品以很美的結構方式呈現給了大家。整節課思路清晰,線條簡潔,從德國給作者留下怎樣的印象開始,讓學生欣賞了德國奇麗的景色,再引領他們認識了德國這個奇特的民族,從而體悟到“人認爲我,我爲人人”的美好境界,並用自己的筆寫出自己的感受。最後用一首小詩《給予》作爲全課的結束,給人一種餘音繞樑之感。由“花美”到“人美”,由“讀”到“寫”,從整個教學設計的外在形態來看,呈現出一種建築之美;從其內在的結構來看,則表現出一種由易到難、層層遞進、漸入佳境的層次之美。從中體現出練老師在教學設計上的獨具匠心。

二是情境美。課文記敘的是作者兩次赴德的見聞和感受,文中洋溢着一種濃濃的異國風情。課堂上,練老師以充沛的感情,生動的語言聯繫學生的生活情境,把教材所寫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通過創設情境溝通起來。如在課前互動時就讓學生交流自己養花的體會,還在課堂上讓他們說說自己生活中“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事例。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片段是:練老師請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邊聽邊展開想象,然後說說彷彿看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在輕柔的音樂聲中,練老師用優美的朗讀把學生帶到了德國,帶進了一個花的世界,不僅讓學生看到了鮮花,還讓他們聞到了花香,聽到了花開的聲音!這樣就打開了學生的生活寶藏,強化了他們的體驗,增進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從而引發了他們與文本、與作者之間的共鳴,真正體會到了“花美,人更美”的美好境界。

三是語言美。課堂上,練老師無論是對課文內容生動形象的講述,對文本聲情並茂的範讀,還是對文章立意深入淺出、絲絲入扣的剖析,都以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而打動着學生的心靈,也打動着所有聽課老師的心靈。而且,練老師不僅自己的教學語言生動、傳神,還努力引導學生貼近生活,走進文本,強化語感,從鮮活的語言實例出發,從具體的語境中領會語義。如對“花的脊樑”中“脊樑”一詞的理解,老師親切地摸着一位同學的後背的脊樑骨說:“這是人的“脊樑”,我們只能從他的後面看到。那麼,在句子中,花的脊樑又指什麼呢?”從而讓學生理解因爲花朵都朝外開,那麼在屋裏看到的“花的脊樑”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花的枝幹和葉子)。顯然,德國人養花是給別

人看的。又如,爲了讓學生體會德國人“家家戶戶都在養花”練老師讓他們進入德國人的角色,自己對他們進行採訪“請問小姐,你家養花嗎?”“你家呢?”??在交流互動當中,學生在不知不覺當中就進入了文本,理解了語義。同時,練老師不僅讓學生理解、感悟語言,還讓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學習表達。不但讓他們積累教材中的優美詞語、句子和段落,讓學生把課文的第三自然段當堂做到熟讀成誦,還重視課外積累,如在學習了“花團錦簇”、“奼紫嫣紅”後,讓學生積累了“色彩斑斕”、“五彩繽紛”等描寫花的詞語。特別是與課文密切相聯繫的“我做了一個花的夢??”“我做了一個思鄉的夢”的小練筆設計,既練習了表達,又昇華了情感,讓人感覺眼前一亮。整節課充滿了濃濃的語文味,同時又體現出語言美與哲理美的相互交融。

當然,除了結構美,情境美,語言美,這節課還有太多的亮點,太多的美。如節奏美、生成美、板書美等等。由於本人水平有限,我無法進行一一闡述。總之,這節課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明白了——原來語文課是可以上得這麼美的!

感謝實小的練老師爲我們帶來了這麼美的一節語文課,感謝所有的這次送教的老師。你們辛苦了! (藍興啓)

評課發言稿13

今天聽了朱老師的《花鐘》一課,這篇課文是三年級一篇科普小品文,課文用生動而準確的語言介紹了各種各樣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一篇帶有濃重科學性的閱讀文章,也是一篇語言優美的文章。教學難點是闡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及其原因。回顧朱老師整個教學過程,我特別欣賞她的這幾點做法:

一、老師注重課件的運用,讓學生在欣賞花兒美麗的樣子時,在課件的展示中感受課文語言之美,進一步激發情感,培養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同時讓學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激發學生對花的喜愛,以便於新課的學習。

二、識字環節非常紮實有效

朱老師將生字新詞利用課件的形式出示,第一組是新的詞語,第二組是去掉熟悉的字,本課中新的生字。學習時,首先抓讀準字音。先個別抽讀,集體糾正。接着男女讀,再讓全班齊讀,讀完請學生髮現規律,互相說一說,哪些生詞拼讀得注意。簡短的言語,形象的理解記憶,就將識字的方法傳授給了學生,非常紮實,可以幫助他們積累詞語,豐富寫作的語言。

三、品、讀、繪結合

本節課的重點在於理解花朵不同時間開放的原因,爲了便於學生理解這一重點,教師先讓學生默讀探究答案,教師相應點撥,指導學生繪出花鐘的日鍾圖和夜鍾圖,接着課件出示“花鐘”圖,引出下文。多種手段結合,理解課文。

四、給予學生很大的肯定

整堂課中,朱老師都及時的給孩子們鼓勵,讓孩子們感覺到了學習興趣,充滿了自信心。孩子生詞的不夠好,但是能讀下來,老師便說:“真不錯,會讀了”。讀好了的學生,老師會說:“非常了不起。”給了孩子們鼓勵,上課也更積極了。在孩子們回答問題時,老師都不忘說一句:“還有誰想起來試試呢?”更是激發了更多孩子的舉手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在這有些需要探討的地方,在課件出示花鐘圖時,應先讓學生仔細觀看一下圖片,瞭解花朵,這樣學生會有更直觀的印象,理解這個難點更容易些。學生繪畫“花鐘”難度也小了。 以上僅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給位老師點評指正,互相交流學習。

評課發言稿14

一、直覺、建議、贈言

作爲教學生來說,並不是公開課上得好的老師才能帶得出好學生,適合上隨堂課、並注重輔導的老師也能教出好學生;作爲上公開課來說,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上一堂公開課的,由於一堂公開課需要來自老師自身很多的先決條件,所以有的老師對公開課來說只能評、不能上,就跟作文學評論的人不一定是文學家一樣。聽了你的《聰明的使者》直覺告訴我,你是一塊適合上公開課的好料,你的膽量、體態、課堂語言以及你深厚的語言文字功底爲你勝任公開課準備了條件。對此,你得相信我的直覺,並堅定你的信心。

當然,聽了你的《聰明的使者》知道你也還得不斷提高,這也是你所希望的。爲此,我提議:1、繼續向教務處申請執教公開課5至10堂;2、公開課後虛心聽取艾志勇校長、盛潔芳校長、庹小紅主任、遊小玲老師、劉會菊老師的聽課意見,他們對公開課都有獨到的見解;3、公開課後認真寫好反思、心得,可以藉助網絡相同課例與自己的公開課進行對比;4、主動申請執教的公開課完後,可申請教科室爲你集體備一堂公開課,爭取產生一堂優質課。

我認爲對於任何一堂課都可以用“成功、不成功、完美、不完美”這些關鍵詞來進行概括性評價。作爲一堂公開課,追求“成功”是必須的,在“成功”的基礎上追求“完美”應該是公開課的最高境界。是不是“成功”主要是看教學結果,看學生是否真正學到了知識,其能力是不是真正得到提高,強調的是“實效性”;是不是“完美”主要是看課堂效果,看學生是不是已經把你的教學當成了生活,是不是產生了豐富的情感體驗,當成了“知識美餐”,強調的是“生動性”,這會要求你在教學語言、過度處理、課堂藝術等方面從細節上下功夫。因此,“抓實效讓課堂教學成功,重細節使課堂教學完美”這算是我的贈言。

二、說說公開課《聰明的使者》

1、把“理解內容、培養觀察”作爲教學目標是合理的;課堂教學結構分爲“背景介紹、講讀課文、拓展學習”並交叉進行也是可行的;教學流程的設計及安排上也應該算是合理的。這說明你在公開課前的準備工作是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在備教材這方面做得到位。

2、你上的是《聰明的使者》的第二課時,用得最多的方法是“提問法”,這是一個常用也是實用的方法,但也許是由於公開課的原因,你把握得還不是很好。從產生問題到解決問題,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是老師啓發、學生思維的過程。這個過程要能夠看得到學生的心在動。然而,課堂的好多處呈現,你的問題剛剛提出,你就帶而爲之把答案說了出來,就像自言自語,又好像不是在“一般疑問”而是在不停地“設問”。更有一處,當你提出一個問題時,由於學生提前預習過,“浮力辨根梢”的答案立即就從學生口中產生了,而你就很快地板書在黑板上,你忽略了不該忽略的講解和能力培養的環節,同時產生了作爲公開課最忌諱的“失真”。其實一堂課的問題並不需要很多的,抓住幾個重要問題進行不停地追究,讓學生的思維在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中階梯性地前進這是應該的。

3、說說你的板書。你的板書設計整體上是精緻的,做到了簡潔、大方,具有概括性,適合學生根據板書進行知識鞏固。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課題沒有板書出來;板書的出現錯時,覺得正確的出現時間是在學生把問題解決之後,而你的板書有幾處都是在解決問題之前。板書出現在解決問題之前,對學生來說是你有意的暗示,這對學生思維訓練沒有好處。

4、課堂語言簡單、樸實、通俗易懂是把公開課上成功的必然條件;特別是語文學科,要讓公開課上得完美,課堂語言優美、講究藝術這也是必須的。你在課堂語言的使用方面意識很強,但在執教《聰明的使者》中也出現了瑕疵,那就是你的課堂中出現了“異曲同工”這個課堂語言,看看當時的學生,我知道好多學生並不是很理解這個詞語的。因此,在你使用這個詞語的同時,花幾秒鐘時間解釋一下應該是必要的。語言學習本身就是個無處不在的事情,作爲大語文觀來說,讓學生在《聰明的使者》的學習過程中多積累一個“異曲同工”也不是壞事。

5、說說你的重難點處理。本課的教學重點我想首先應該是理解課文,教學難點根據當時學生的表現我想應該是“培養觀察能力”那部分。對於教學重點來說強調的是“突出”兩個字,而你的課堂表現出主次失衡,你在背景介紹上花功夫太多,擠兌了“理解課文”部分,其實根據學生精力和注意力規律,你完全可以在開課的前20分鐘就把本堂課的重點,從“聰明”兩字出發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首先就完成。另外,作爲“教學難點”,本人認爲並不是教參規定的,是學生規定的,哪裏是學生不懂的,哪裏就是“教學難點”。對於“教學難點”,強調的是“突破”兩個字,你應該做的是通過“循循善誘”使學生“豁然開朗”,而不是通過你在學生短暫的思考後就匆匆出示答案使學生“恍然大悟”。一堂課下來,在“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方面,總讓我感覺到你是在“輕描淡寫”上語文,這與別人追求明確、樸實、自然而簡簡單單上語文是完全不一樣的。

標籤:發言稿 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