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六年級《最後姿勢》評課稿

其他2.08W

六年級《最後姿勢》評課稿1

按照學校的安排部署,我承擔了對張老師執教的《最後的姿勢》的評課任務。

六年級《最後姿勢》評課稿

首先,我在聽課之前解讀了教材。《最後的姿勢》以感人的筆觸記敘了xxxx年5月12日發生在四川汶川8.0級特大地震時,譚千秋老師張開雙臂,用自己的身體護衛四名學生的感人事蹟,讚頌了譚千秋老師的高尚的師德和他對學生的無私大愛。

在聽了張老師的課後,我思考很多:

一、《最後的`姿勢》這篇課文篇幅長;課文場面很震撼,地震時情形危急;譚老師的人格魅力更是熠熠生輝。

張老師大膽嘗試,長文短教,緊緊圍繞“環境描寫對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組織教學,對教材內容、重難點的把握準確。

二、整節課的設計,教路清晰流暢,學法指導(勾畫、批註、讀中想象)潤物無聲

1.情境創設到位,奠定了課堂的感情基調。

課前的真心話大冒險讓學生說出真實的反應及選擇。面對危險時,我們必然會做出選擇,這時的選擇也許不理性,也許不高尚,但都是本心的體現。看似不經意的遊戲爲學生理解譚老師最後的姿勢做了情感鋪墊。而後播放地震視頻,將學生帶入到了震撼、恐怖的地震氛圍中去,已深深觸動了學生的神經。這比老師任何語言都具有表現力。

2.品詞析句有板有眼,真切感悟人物形象。

教學中,張老師悉心指導學生默讀課文,畫出相關句子,進行圈點批註。抓環境描寫,抓側面烘托,引導學生感悟譚千秋老師的光輝形象和偉大人格,深刻領悟“最後的姿勢”對“愛與責任”的生動詮釋。

3.讀寫結合,大量閱讀,落實“語文主題學習”。

緊緊承接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閱讀地震中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再次感受譚老師的光輝形象。接着又進行拓展閱讀《懶爸爸》《頂碗少年》,領會側面描寫的寫法。最後落實讀寫結合——運用側面描寫的方法,寫一位熟悉的人。

三、對“語文主題學習”的幾點思考

1.語文主題學習落實“一課一得”,要把握兩條主線:一是思想內容(寫了什麼),一是表達方法(怎麼寫的)。但我們更側重於思想內容,輕視了表達方法。

2.拓展內容的選擇處理。拓展內容的選擇,難易程度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拓展內容的選擇,應緊緊圍繞“一課一得”的訓練點;拓展內容的選擇,應與課文內容從思想內容上有內在的關聯,這樣便於融會貫通。

六年級《最後姿勢》評課稿2

聽了陳老師所教學的《最後的姿勢》一課,我的收穫很多。陳老師教學風格沉穩,胸有成竹,課堂重點突出,收放自如,有着濃濃的語文味。她的課堂上沒有華麗的語言,學生們得到的更多的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一、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描寫來理解“最後的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課文中有三處描寫“最後的姿勢”的句子,陳老師不但讓學生勾畫出,並且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去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

二、抓住環境描寫,讓學生體會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的作用。對關鍵詞句的朗讀、想象、體驗,喚醒了學生頭腦中相關的畫面,通過朗讀讓學生感受地震的突如其來和可怕。有效的情境創設,訓練了學生讀中想象的能力,使譚老師的臨危不懼、大愛無私的形象更加清晰、高大。

三、寫作方法的指導到位。本節課陳老師重點在對學生進行側面描寫烘托的指導上。又通過兩篇文章的'訓練閱讀,再次感受側面描寫對錶現人物形象、品質的作用。

四、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影響深遠。通過反覆朗讀“人生的價值是什麼?”讓學生不但將譚老師的形象與精神印在心中,而且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洗滌,爲他們今後的人生道路指明瞭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