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蟋蟀的住宅評課稿【熱】

其他1.92W

作爲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評課稿,通過評課,可以把教學活動的有關信息及時提供給師生,以便調節教學活動,使之始終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評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蟋蟀的住宅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蟋蟀的住宅評課稿【熱】

蟋蟀的住宅評課稿1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作者懷着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用擬人的手法,具體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對蟋蟀的吃苦耐勞和不肯隨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讚許的。學習這篇課文,在讓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並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要讓學生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富有情趣的語言來表達的。

這篇課文的切入口在哪裏?通過反覆朗讀,揣摩思考,最後決定還是從題目中的“住宅”入手吧。

1、利用動物和人類的“住宅”的聯繫與區別,造成懸念,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說說動物住處的.稱呼,那麼作者爲什麼把蟋蟀的住處稱爲住宅呢?讓學生在拓展中積累,在比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2、從“住宅”入手,瞭解蟋蟀住宅的特點,並結合課文內容的學習進行擬人句的學習,擬人句其實是文章很大的亮點,它奠定了此文不僅是科學說明文同時也是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的地位。文章語言乍看平實,其實是涵蓋着作者濃濃的情懷。當學生找出擬人句時我趁機進行朗讀指導,很好地把握了語感訓練的機會。使學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學習觀察,潛移默化地受到熱愛自然的教育。

3、讓孩子成爲蟋蟀住宅的開發商,把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帶入課堂,實現語文與生活的銜接,語文與實踐的融合。因爲剛學過的《鳥的天堂》一課,曾有過寫“導遊詞”的練習,這樣把“廣告詞”的訓練納入課堂不會太難。

4、爲了開闊眼界,增加閱讀量,搞好課內外結合,學完本課後,讓孩子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培養孩子善於觀察的習慣,熱愛大自然和敢於探索大自然的激情。

蟋蟀的住宅評課稿2

在講解蟋蟀的住宅特點的時候,我先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5、6、7自然段,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然後通過"找尋蟋蟀真正的家"評畫活動調動學生的探討欲。通過四幅畫的觀察和比較,讓學生或多或少的加強了對蟋蟀住宅特點的瞭解,收關學生能購用自己的語言對這些特點進行概括和歸鈉。這種活動表面上是評畫,實際上是學文。學生全身心的投入,饒有性趣的評講,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另外,爲了幫助學生理解"偉大的工程"這句話的含義時,我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古今中外人類所創造的少許偉大的工程圖片。在輕鬆的樂曲中,學生不僅欣賞到了優美的畫面,讚歎人類的智慧和勞動,更多的是從中深刻的領悟到了"蟋蟀的住宅也是靠它自己的智慧和勞動創造的,相同也是一座偉大的工程"的深刻內涵,從而對蟋蟀的吃苦耐勞的'精神產生敬佩之情。

在爲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思惟拓展,我設計瞭如此一道練習題:"假如你正是蟋蟀工程師,要參加昆蟲王國的住宅設計大賽,你能爲自己的住宅設計詞嗎?詞要簡潔明瞭,琅琅上口,最妙能抓住蟋蟀住宅的特點。"聽了我的引導,學生們躍躍欲試,思考交流片刻兒後,掙先恐後的站起來,繪聲繪色的介紹、講解。他們抓住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構造,通過自己編寫詞形象、生動的描述出來,那一舉手一投足的動作神情彷彿自己真的正是一個蟋蟀工程師,完全進入了角色。聽得同鞋也是津津有味的,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由於形式新穎,既激發了學生的想說、大膽說、創造說的性趣,又容易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任何一節課都是一節可惜的藝術,它不同於普通的藝術,可以預先一遍又一遍的排演,它潛伏了更多的隨機性和多變性,既要有專家般深邃的眼光,又要有逢"場"作戲的應變能力。在我的課中也存在少許美中不足之處。如:在教學"隨遇而安"一詞時,雖然我在教學設計中安排了通過引導學生對本段中的要點詞句進行惑者結合生活實際來幫助理解,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忽視了學生感情朗讀的訓練和對蟋蟀不辭勞累、不肯隨遇而安精神的感悟。另外從整體上看,教師讓學生充分研讀課文的時間安排較少,學生獲得的知識比較零誶。在課堂教學快結束時,教師也沒有對整堂課的學習內容進行系統的總結和概括。

收關,非常感謝迎江區語文教研室給我此次鍛鍊和施展的機會,感謝各位靈導、老師對我的關心和提拔。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繼續努力,不斷題高,爭取不辜負靈導、老師們對我的鼓勵和期望。

蟋蟀的住宅評課稿3

《蟋蟀的住宅》是法國著名作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作者懷着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用擬人的手法,具體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對蟋蟀的吃苦耐勞和不肯隨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讚許的。學習這篇課文,在讓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並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要讓學生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富有情趣的語言來表達的。

這節課設計是首先目標引路,利用課件讓學生自學課文,重點讓學生理解蟋蟀住宅特點和住宅修建過程,同時領悟作者在介紹時的運用說明方法;接着讓學生提出問題後進行協作學習,對比學習,學生把生活中人們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聯繫起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項偉大的工程;然後採用變換角色的教法,讓學生扮演蟋蟀工程師來介紹自己如何建築住宅,住宅有什麼的特點等,通過學生當主角,老師充當一位聽者,師生的角色互換,這樣反饋練習,解決了難點;讓學生上網查找有關蟋蟀的資料,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增長了見識,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蟋蟀的住宅評課稿4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精讀讀課文,精讀課文從文本內容和文本的年段來看,要注意兩點:一是編者意圖的分類是精讀;二是學段語言文字訓練目標的定位,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細緻的觀察。

值得學習之處:

(一)課題解讀的側重。

《蟋蟀的住宅》這個題目有什麼特點?宅字的意思是指住所和較大的房子的。上面就是一所房子,地下站着一個人。“住宅”一般是指人的住房,可是蟋蟀是動物,爲什麼作者要用“住宅”這個詞呢?這篇課文題目的特點就在於作者把蟋蟀當作人來寫,也表達了作者對於蟋蟀的讚美之情。同時也可以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二)抓住課文的`關鍵詞。

“半掩”“最多”

爲了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的細緻入微,引導學生從“半掩”“最多”等詞進行體會。

“隨遇而安”“慎重”

聯繫全文想一想哪些地方體現出了”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蟋蟀精心選擇住址,把巢穴選在向陽的地方,門口有草叢掩蓋;巢穴是它一一點兒一一點兒挖掘的,沒有半點兒馬虎。等巢穴挖好了,它還會隨着天氣和身體變化不斷地改進巢穴。可見,蟋蟀對自己的巢穴要求多麼高,不像其他昆蟲那樣隨便找個巢穴就住下來。

“偉大的工程”

爲什麼作者說這座住宅是偉大的工程?付老師抓住這一關鍵詞,引導學生理解蟋蟀把巢穴建在向陽的地方,最多有九寸深,且排水優良,可見蟋蟀是很有智慧的。它的巢穴雖小,但是靠它那柔弱的身體建成的,用來施工的工具僅僅是細弱的前足、鉗子和後腿,這與要完成的扒土、搬土塊、推土、鋪土、整修等工程相比,是多麼大的反差!所以對蟋蟀來說,這不能不說是一一個偉大的工程。

法布爾差不多30年持之以恆對蟋蟀連續細緻地觀察,把如此可愛的小生靈通過文字的形式把它送到我們眼前,這樣一種對科學持之以恆地追求的精神,更是一種偉大的工程。

(三)抓住語文要素來教學。

單元導讀提示語中,比如我們在提到“感受作者連續細緻觀察”“進行連續觀察,學寫觀察日記”時,除了課文內容的連續觀察的介紹,付老師還講法布爾是如何觀察蟲子的,藉助資料和從《法布爾傳》中摘取一些文字,讓學生感到法布爾的鑽研科學精神,爲之而震撼。

個人的建議:

《蟋蟀的住宅》是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課文,選自法布爾的《昆蟲記》。教學這篇課文,需要落實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感受作者連續細緻地觀察,體會文章準確生動地表達”,同時也要對《昆蟲記》進行導讀。雖然統編教材把《昆蟲記》的閱讀放在了八年級推薦閱讀書目,但是其有趣的內容和生動的描寫都適合國小高段學生閱讀。況且國中學生學習任務重,提前閱讀相關名著對國中的學習非常有好處。我們除了完成單元教學目標外,可以加上名著導讀,這樣就打通了課內外的界限,巧妙地從課內閱讀引導到課外閱讀,讓一部分愛讀書的學生充分地學習和發展。

蟋蟀的住宅評課稿5

《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作者全文采取擬人化的寫法,到處都能發現作者字裏行間透露出的對蟋蟀的喜愛與敬佩之情。當學生飽含着對蟋蟀的濃厚興趣和探求慾望來學習課文時,也就很容易能夠掌握蟋蟀住宅這項偉大的工程了,當然,如此學到的知識也會更深入、更真實,受到的啓發更大。

1.教學效果(思效)。

這節課最大的收穫就是寫法上的收穫,通過課堂學習能夠學以致用,這是最讓我感到欣喜的。

從課文題目我們就可以看出作者將蟋蟀的洞穴說成“住宅”明顯是將蟋蟀當作人來寫,文中像這樣的詞句還有很多,比如“唱歌”“彈琴”“專家”等等,都是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來表明了作者對於蟋蟀的喜愛之情。

比如,在蟋蟀建造住宅的過程中,通過作者具體而生動的描寫,我們彷彿能看到蟋蟀忙忙碌碌的身影,彷彿身臨其境一般。作者爲什麼能夠寫得如此的生動、具體呢?主要原因在於作者長期細緻地觀察,這裏就使學生明白,要想把一件事物(事情)寫詳細,就要耐心地、細緻地去觀察。我讓學生觀察教室內植物寫出《綠蘿》,將課文學習中學到的觀察方法及其表達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當中,學生寫出來的片段有了明顯進步。

2.教學收穫(思得)。

(1)抓題眼“住宅”,循着作者的思路,帶着學生對住宅做進一步的瞭解和新的發現,在不斷地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這是偉大的工程。

(2)“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在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和感悟時,根據學生普遍對住宅特點感興趣的情況,對課文內容作了大膽的取捨,重點研讀住宅特點部分,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感悟小蟋蟀舒適的住宅是和它們的'不肯隨遇而安、慎重選址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3)採取讀、思、議結合的方法,品詞品句,學生有了主動參與的意識,課堂氛圍顯得和諧而充滿活力。

3.不足之處(思失)。

一般來說,這種類型的課文理解起來障礙不大,只要多讀幾遍,就能把課文內容理解個差不多,難度不大。然而,語文課的教學不能僅僅滿足於學生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引導他們藉助教材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並逐漸學會在自己的習作中加以運用。就本課教學而言,應該說只是完成了初步理解文意的這一淺層次目標,語言文字訓練不夠。

4.改進措施(思改)。

上課之前,我們往往進行了大量的準備:查找課件,尋找相關資料,準備教學流程,可謂費盡了周折。我對這篇課文的教學充滿了期盼,卻忽略了我最應該關注的羣體——學生。所以說,不管是備課,還是課上,還是課下,老師心中都要有學習的主體“學生”,這樣的話課堂會少一些遺憾。

蟋蟀的住宅評課稿6

潘教師抓住了題眼“住宅”,在讀寫遷移中理解“巢穴”“住宅”之間的不同含義,引導關注蟋蟀住宅的特點。循着作者的思路,帶着學生梳理出文脈,此環節設計得十分巧妙。

在精讀段落學習中,讓學生好好地去欣賞住宅,對蟋蟀的住宅做進一步的瞭解和新的發現,在不斷的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發現住宅的特點,感受到這是偉大的工程,學生情感的昇華水到渠成。根據學生普遍對住宅特點感興趣的情況,教師“以學定教、順學而導”,重點研讀住宅特點,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過程。讀是閱讀教學最基本的方法,這節課教師非常重視讀。並在此基礎上,潘老師還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如果你邀請其他的昆蟲朋友來你的住宅做客,你會怎樣來介紹你的住宅呢?訓練了孩子的表達能力。

在學完住宅樣子之後潘老師還順勢引導學生將上下文聯繫起來學,發現段落之間的聯繫,感悟小蟋蟀舒適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隨遇而安、慎重選址密不可分。

蟋蟀的住宅評課稿7

《蟋蟀的住宅》選自國小課標人教版第七冊的第二單元,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對於四年級的學生,課文內容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性趣。

上課之前,我進行了大量的準備:查找課件,找尋有關資料,準備教學流程,可謂費盡了周折,我對這篇課文的教學充滿了期盼,卻忽略了我最應該關注的羣體——學生。上完之後,效果卻令人絕望,因爲整個課堂氣氛太過沉悶。面對此種最終,我靜下心來找尋根由。哦,我沒有把學生的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這節課,留給我的啓示很多很多:

課前預習必須到位,才能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學流程的設計必須符合學生的當前學習狀態。這堂課前,因爲我認爲這篇文章容易激發學生的性趣,即使他們預習不好,也不會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我只簡單地佈置了預習任務——讀五遍課文,疏通文章的字詞,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可我並沒有認真地落實。最後,上課時,讓學生去選擇蟋蟀的住宅在北岸還是南岸時,當教師尋問可以從哪個自然段找尋到相應的幫助時,積極參與的同鞋很少。當學生選擇好後,讓學生體會"隨遇而安"、"慎重"的含義時,主動回答的學生也不多。若上課前教師把預習落實到位,如此的局面必然不會出現。課上到此,教師似一隻折翅的鳥兒,早已無法飛翔。

學習方式必須多變換,才能激發學生潛力。語文新課標指出"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髮揮主體作用,主動參與教學,讓學生造就學生、綜和、應用、實踐語言的.能力。這堂課中,教師利用flash課件帶學生去蟋蟀家做客,讓學生根劇文章內容說出蟋蟀住宅各部分的特點時,我讓學生進行分組討侖,然後進行彙報。後來,進行"做導遊"這一環節時,我又採取了這種探討方式。這種探討方式,雖然能購讓學生加強合作意識,但也會削弱學生思考的能力,讓學生養成依賴的"惡習"。若對第一個教學環節採取思考的學習方式,只怕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更好,教學效果也會更好。就是學習方式的單一,使得學生的思惟受到了束縛,教師的拓展受到了限制。

朗讀形式應多樣性,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感情。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學習的最高境界是讓學生享受語文,讓閱讀成爲一種對話,讓表達成爲一種傾訴,讓思惟成爲一種習慣。在教學這篇課文,爲了讓多數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我多次採用了全班齊讀這種形式,而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很少採用另外少許閱讀形式,如,分組讀,個別讀,賽讀,範讀,使得學生的情感體驗受到了壓制,讓他們內心的那種驚歎,那種驚訝無法呈現,可謂一大憾事。如果,在朗讀這一過程中,注重學生情感的激發,臨了,讓學生談參觀完蟋蟀住宅後有什麼感受時,必然會水到渠成,答案也會精彩紛呈。

一堂課留給我的思考很多,但這些思考也必然激勵我不斷前進。

蟋蟀的住宅評課稿8

《蟋蟀的住宅》是國小六年制第七冊第二組中的第三篇課文,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作者懷着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用擬人的手法,具體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對蟋蟀的吃苦耐勞和不肯隨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讚許的。學習這篇課文,在讓學生把握課文主要資料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並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要讓學生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性趣,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富有情趣的語言來表達的。因此,在這節課上,我嘗試"自主探討,點撥啓導,讀中感悟"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鑽妍文本,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運用,在聽、說、讀、寫中落實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1、自主探討,引導學生質疑。

在學生細讀課文,我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讀懂的文字旁邊寫上見解和感悟。標記出不理解的句段並題出問題。小組交流並解決問題、老師歸鈉關鍵疑問。根劇小組交流的狀態,老師歸鈉出具有共性的要點問題。如:法布爾爲什麼不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稱作"巢、洞、窩",而是把它稱作"住宅"呢?從哪些地方能購看出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它是怎樣選址的?它的住宅有什麼特點?蟋蟀是怎樣挖的?他的住宅爲什麼能購算是"偉大的工程"?

我循着做者的'思路,帶着學生好好地去欣賞住宅,對住宅做進一步的瞭解和新的發現,在不斷的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這是偉大的工程,情感的昇華水到渠成,而不是給學生一個"偉大工程"的結論,要學生去論證這個結論。如此就極大的尊重了學生的主體,確實地做到了讓學生自主探討。

2、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過程。

讀是閱讀教學最基本的方法,這節課我是十分重視讀的。除此之外,我還運用了多種讀的方法。

比如在聯繫上下文讀、比較讀中抓住關鍵詞品"隨遇而安"。蟋蟀不肯隨遇而安,這一點和大多的昆蟲不同樣,那麼蟋蟀是怎樣做的?其他昆蟲又是如何做的呢?誰能聯繫上下文並結合自我讀課文的體會說一說"隨遇而安"的意思?返復讀"蟋蟀和它們不同樣,不肯隨遇而安。"這一句,你還能體會到什麼?

在讀思議結合中品草"半掩"的高明;在讀寫遷移中品"巢穴""住宅""家"之間的不相同含義及文字背後的不相同情感。教師創設情境,請學生"聽話想象",蟋蟀會唱些什麼呢?孩子們浮想聯翩,一個會勞動會生活的小蟋蟀深深印在了他們心上。課外學習文中的表達方法寫自我喜歡的小動物。這都是在想方設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過程。正因爲學生有了主動參與的意識,課堂顯得和諧並充滿生命的活力。

蟋蟀的住宅評課稿9

本文教學時我注重一個“趣”字,在瞭解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後,我讓學生給蟋蟀的住宅設計廣告詞,學生有的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蟋蟀的是自己住宅的建築師。”有的說:“我的住宅有陽臺、有臥室、有客廳,非常舒服,快來看啊!”在瞭解蟋蟀是怎樣挖掘的時候,我讓學生找到相關的動詞:“扒、推、拋”等詞,讓學生邊做動作邊理解,學生手動起來了,思維也動起來了,在最後學完本課時,我還各學生一起把課文編成了兒歌。

蟋蟀和蟬

啊門啊前一隻小蟋蟀,啊正啊正在挖住宅,

工具柔弱又簡單哪,一點一點往下挖。

啊樹啊上有兩隻蟬,啊嘻啊嘻哈哈在笑它。

現成的洞穴到處有啊,何必辛苦自己挖。

啊蟬啊蟬兒你不要笑,自己造的`住宅才最舒服。

這首歌兒一唱,學生不僅興趣高漲,也更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記憶。

蟋蟀的住宅評課稿10

今天上午,隨校長、教導主任一道聽了本學期新進我校教師的課,這是一堂精彩的語文課,讓聽者如沐春風,拍案叫絕,故記之。

首先,這是一堂辨識度很高的語文課,散發着濃濃的語文味。從理解課題開始,刪繁就簡進入正題。出示蟋蟀圖片,認識蟋蟀又叫蛐蛐,學生的興致馬上來了。未成曲調先有情,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抓住第一自然段句子中的關聯詞進行教學,“不光……還……”,還可以換成哪些其他的關聯詞語?學生找出“不僅……還……”“不但……而且……”“既……又……”從課文內容上看,主要側重於前面還是後面?這樣的教學顯得紮實有效。平時,關聯詞語教學往往不夠重視,採用替換教學,對相近的關聯詞語進行了鞏固與運用,成功串起“珍珠”。認識著名作家法布爾以及他的《昆蟲記》,讓學生做一個粗淺的瞭解。接下來是初讀課文,一般來說,初讀課文需要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了比較具體的提示:第1自然段,蟋蟀出名的原因;第2-6自然段;第7-9自然段。這種方式,可圈可點,便於學生操作,讓學生帶着任務去讀,讀書的目的明確,這是對學生整體把握能力的訓練。檢查字詞教學,重點講了蔽、懼、搜、毫四個字,選擇這幾個字,是頗一番思量,因爲都是平時學生易錯字。接下來,教學蟋蟀住宅的特點,抓住句子進行教學,如:蟋蟀在平臺上彈琴,其實是蟋蟀在鳴叫,把它說成是彈琴,有什麼好處呢?學生說是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看着蟋蟀活動的圖片,一共三幅圖,分別是享受美食,做遊戲,欣賞風景,運用擬人句來說。這個環節的教學,是學習課文表達方式——擬人的手法,以課文爲例,進行學習遷移運用,舉一反三。而且,從內容上都是講蟋蟀的活動,與課文內容有機結合,並不突兀。最精彩的要算讓學生變換人稱方式來進行介紹。“大家好,我是一隻小蟋蟀,我來向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家……”這個環節的教學,體現了老師的教學理念:創設語言表達的情境,把課文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匠心獨運,令人讚歎。

其次,老師具有很強的指導藝術。蟋蟀的隧道長九寸時,九寸是什麼概念,學生還真的不知道。因此,老師講解,告訴學生一寸3釐米左右,9寸就是30釐米左右,用手比劃長度,讓學生很直觀形象感受到其空間的大小。在教學“半掩”這個詞時,讓學生上臺演示關教室的門,什麼叫做“半掩”,趣味盎然。老師把蟋蟀住宅特點的學習與感受蟋蟀聰明能幹結合起來,比如,隧道爲什麼要傾斜的?爲什麼要朝着陽光?整個過程,指導細緻,有條不紊。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的`成長進步是明顯的,就是老師之功。在老師的心中,環節的設計目標指向非常明確,爲什麼要有這個設計?做到有的放矢。這樣的教學時樸實的,也是紮實的。不花哨,但是很實用。老師教學處理,做到詳略得當。重點教學第5段,捨得花時間,濃墨重彩,精雕細琢。而第6段教學,就一筆帶過。一篇文章,要選擇最有價值的教學內容來教,千萬不要面面俱到,要學會取捨。

第三,老師教學過程如行雲流水,感覺舒服。朗讀指導令人耳目一新。科學小品文比較枯燥乏味。老師通過指導朗讀,在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蟋蟀聰明能幹以後,讓學生讀出這種感覺。讀中理解與感悟,讀中積累,比如讀出排水優良的感覺;讀出隱蔽安全的感覺。帶着感覺去讀,讀出的味道就不同了。

當然,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如果說,這堂好課,有什麼缺憾的話,那就是改變人稱,讓學生介紹蟋蟀的家這一個環節。兩個學生都上臺講,欠缺的是,雖然特點講了一些,但是有好一些沒有講到,課文中的詞語運用的也比較少。如果,老師在教學時候,能夠有機板書重要的詞語,讓學生有所憑藉,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讓學生藉助語言的“橋樑”,講起來就會順暢些,而且目標指向也更加明確:一是要講出住宅的特點,二是要運用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在語言表達的時候,要注意避免空泛,胡亂講一通這一弊端。

蟋蟀的住宅評課稿11

在講解蟋蟀的住宅特點的時候,我先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5、6、7自然段,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然後通過“尋找蟋蟀真正的家”評畫活動調動學生的探究欲。通過四幅畫的觀察和比較,讓學生或多或少的加強了對蟋蟀住宅特點的瞭解,最後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對這些特點進行概括和歸納。這種活動表面上是評畫,實際上是學文。學生全身心的投入,饒有興趣的評講,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另外,爲了幫助學生理解“偉大的工程”這句話的含義時,我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古今中外人類所創造的一些偉大的工程圖片。在輕鬆的樂曲中,學生不僅欣賞到了優美的畫面,讚歎人類的智慧和勞動,更多的是從中深刻的領悟到了“蟋蟀的住宅也是靠它自己的智慧和勞動創造的,同樣也是一座偉大的工程”的深刻內涵,從而對蟋蟀的吃苦耐勞的.精神產生敬佩之情。

在爲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思維拓展,我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題:“假如你就是蟋蟀工程師,要參加昆蟲王國的住宅設計大賽,你能爲自己的住宅設計廣告詞嗎?廣告詞要簡潔明瞭,琅琅上口,最好能抓住蟋蟀住宅的特點。”聽了我的引導,學生們躍躍欲試,思考交流一會兒後,爭先恐後的站起來,繪聲繪色的介紹、講解。他們抓住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構造,通過自己編寫廣告詞形象、生動的描述出來,那一舉手一投足的動作神情彷彿自己真的就是一個蟋蟀工程師,完全進入了角色。聽得同學也是津津有味的,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由於形式新穎,既激發了學生的想說、大膽說、創造說的興趣,又容易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任何一節課都是一節遺憾的藝術,它不同於普通的藝術,可以預先一遍又一遍的排演,它潛伏了更多的隨機性和多變性,既要有專家般深邃的眼光,又要有逢“場”作戲的應變能力。在我的課中也存在一些美中不足之處。如:在教學“隨遇而安”一詞時,雖然我在教學設計中安排了通過引導學生對本段中的重點詞句進行分析或者結合生活實際來幫助理解,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忽視了學生感情朗讀的訓練和對蟋蟀不辭勞苦、不肯隨遇而安精神的感悟。另外從整體上看,教師讓學生充分研讀課文的時間安排較少,學生獲得的知識比較零碎。在課堂教學快結束時,教師也沒有對整堂課的學習內容進行系統的總結和概括。

最後,非常感謝迎江區語文教研室給我這次鍛鍊和施展的機會,感謝各位領導、老師對我的關心和培養。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繼續努力,不斷提高,爭取不辜負領導、老師們對我的鼓勵和期望。

蟋蟀的住宅評課稿12

本學期的聽評課活動又開始了,我在四年級二班執教了部編本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11課《蟋蟀的住宅》。語文組的所有老師對我的教學內容進行了聽評課指導。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說明性的科學小品,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作者懷着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用擬人的手法,具體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對蟋蟀的吃苦耐勞和不肯隨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讚許的。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之一就是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並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教學重點是瞭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課文主要通過重點語句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所以在本節課中,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這上面,以期達到選編本課文的目的以及突出教學重點並進行落實。

《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我在本堂課中,我努力做到有效教學,在課前有充分的準備;在教學中也有豐富而創新的教學智慧,包括互動、指導、等方面的智慧。學生做到了積極主動愉快的學習。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我抓住了題目中的“住宅”,激起孩子的學習興奮點,提出問題:什麼是住宅?我們人類住的地方叫“宅”,動物住的地方應該叫“窩、巢穴”等,蟋蟀是一種昆蟲,爲什麼住的地方也叫住宅呢?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這樣的引入既富有童趣,也表達了作者對蟋蟀的喜愛之情,讓學生在拓展中積累,在比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這次的聽評課,我以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是如何建造的作爲這堂課的重點教學內容,並注重文章內在的聯繫。從文本來說,主要寫了住宅特點和修建兩個方面。我“以學定教”,重點研讀住宅特點,略學習修建過程。如在學習住宅特點時,學生髮現蟋蟀的住宅具有朝陽、傾斜、幹得快的特點,我就順勢引導學生將上下文聯繫起來學,發現段落之間的'聯繫,感悟小蟋蟀舒適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隨遇而安、慎重選址密不可分。

在課堂上,我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好好地去欣賞住宅,對住宅做進一步的瞭解和新的發現,在不斷的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這是偉大的工程,情感的昇華。我在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在體會蟋蟀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時,我讓學生讀出自己在課文中的關鍵句子,並說出自己的理解:對於一般的昆蟲來說,只能找到一個臨時隱蔽的藏身之地就滿足了,而蟋蟀不同,他不願利用現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擇址,自己一點一點挖掘。這讓讓學生明白了照應課文的題目,爲什麼把蟋蟀的藏身洞穴稱爲“住宅”。課外學習文中的表達方法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這都是在想方設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過程。正因爲學生有了主動參與的意識,課堂顯得和諧並充滿生命的活力不僅如此,在課中我還注意了及時捕捉學生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其他孩子紛紛效仿等。

本堂課中有許多不足之處。在課前,我預設了大量的問題,並針對學生有可能提出的問題想好了如何繼續的對策,另外課堂設計的教學內容過多,取捨問題沒有下夠心思,致使在講住宅修建部分的時間稍微緊了點,以致其中的小練筆沒有進行,而且還拖了堂。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將小練筆插入其中,這樣就能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有機結合,就能更好地讓學生領會作者的寫作手法。

蟋蟀的住宅評課稿13

在本學期聽評課的第二週,我聽了畢xx老師執教的《蟋蟀的住宅》,下面簡單談談我的想法。

畢老師引導學生進行自學探究,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教學效果明顯。教學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傳授與給予的過程,對教師來說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去獲取知識,並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習探究的`方法和培養自我探究的能力。

首先是注重學生理解詞語能力的培養。

畢老師在學習課文時,對於理解重點詞語“隨遇而安”一詞時,採用了聯繫上下文的讀書方法找出重點句子詞,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理解內容,效果俱佳。

其次是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在自學探究階段,學生默讀課文時,畢老師注意提醒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便於學生良好讀書習慣的養成。

再是側板書設計巧妙、重點突出。

畢老師的板書也是經過一番心思設計的,主板書板塊雖然有些全面聚到,但是她的側板書“偉大的工程”卻是突出了學習本文的重點,這與蟋蟀柔弱的建造工具“前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凸顯了蟋蟀建造工程的偉大,更易於學生理解文本。

最亮點的還是聊天對話賦予新意。

在教學中,畢老師設計的假如我是一隻昆蟲,我與蟋蟀的聊天對話,讓學生和聽課的老師都感到非常有趣。這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的一大亮點,這種趣味性教學值得我學習借鑑。

畢老師的這堂課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學的習興趣更爲濃厚,實現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充分發揮了信息化教學的優勢。

蟋蟀的住宅評課稿14

一、教學預設不完善。課堂是學生主宰的、充滿變化的課堂,教學時教師的教學預設不完善,加之機動能力不強,不能很好地應對課堂中出現的突發情況,造成課堂教學膚淺,學生感受理解不到位。

二、課堂欠缺教學主線索。在學生具體研讀中,教師沒有及時地把學生引導到重點詞句的研讀感悟上來。例如在蟋蟀住宅的選址上,沒有就蟋蟀“不肯隨遇而安”的個性展開想象、理解、體會、沒有在其他昆蟲和蟋蟀的強烈對比中,突出蟋蟀的鮮明個性。同時,在蟋蟀住宅的大門和平臺的理解上,也沒有達到深刻體會作者細心觀察,有優美詞語、準確詞語正確表達出的教學目標。

三、教師導向性語言不明朗。容易造成學生不能理會教師的意圖,學生的一些思考成果不能很好表達。例如在叫學生談談讀完作者的精美準確用詞後,直接引導學生說說對自己今後寫作的啓發,或許學生以後對用詞的慎重與講究更加深刻一些,同時也有細心觀察的耐心。

四、教師對課堂的調控能力需要加強。教學是學生學習的夥伴、引路人、合作者,所以教師的課堂調控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教師要加強應變能力培養,隨時能夠做好課堂的掌舵人。

五、教師生字教學與指導教學有效性需要提高。教師要在關鍵時刻,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對學生進行最有效地指導,並提供給學生練習的機會。這樣學生的雙基才能在課堂上得到有效落實,學生的能力纔會提到明顯的提高。

六、教師對教材的組織與處理要加強研究。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有效載體,教師對教材的解讀,處理,直接關係學生的'學習成效,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在有限的教材中,找到一個最佳的突破點,挖掘教材的深層內涵,引導學生由面到點的學習,爭取在課堂上,讓學生獲得最大的收益。

蟋蟀的住宅評課稿15

教學《蟋蟀的住宅》後,我感觸頗深。《蟋蟀的住宅》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作者懷着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用擬人的手法,具體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對蟋蟀的吃苦耐勞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作者是十分讚許的。學習這篇課文,在讓學生把握課文主要資料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並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要讓學生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富有情趣的語言來表達的。

1、文中的題目比較新奇,引用揭題來引起懸念,激發閱讀興趣。

利用動物和人類的“住宅”的聯繫及區別,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說說動物住處的稱呼,讓學生在拓展中積累,在比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2、從“住宅”入手,瞭解蟋蟀住宅的特點

並適時地進行擬人句的學習,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點,此文不僅僅是科學說明文同時也是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課文中的語言乍看平實,其其實文章涵蓋着作者濃濃的情懷。我讓學生多次找出擬人句並重點地指導朗讀,訓練了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學習觀察,潛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愛昆蟲、熱愛自然的教育。

3、透過重點詞句學習語言。

文中許多詞語和句子都寫得別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們不一樣,不肯隨遇而安。”這句話我要求學生們反覆閱讀,運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結合體會段中的“臨時”“隱蔽所”“得來不費功夫,棄之毫不可惜”等體會”不肯隨遇而安所表達的豐富內涵。再如:“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引導這句話時,我給學生設疑:作者把蟋蟀挖掘的.住宅說成是“住宅”,而且還說是個“偉大的工程”你覺得是不是有點誇張了?從而又引導學生認真讀書,從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內部兩方面的特點來感受蟋蟀的聰明才智和建造出這樣的住宅簡直是一個奇蹟,所以說它是偉大的工程一點也不誇張。

最後,我把課堂拓展到課外,讓孩子成爲蟋蟀住宅的開發商,再給蟋蟀提一些好的修建住宅的推薦。並且在課後蒐集一些科普短文來閱讀。覺得這樣一來學生能夠《蟋蟀的住宅》一課作爲起點,再多接觸一些科普文章。這樣他們既能夠增長課外知識,又能夠鍛鍊讀書潛力。從而實現語文與生活的銜接,語文與實踐的融合。

標籤:評課 蟋蟀 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