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比的意義評課稿範例(15篇)

其他1.35W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評課稿,評課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那麼什麼樣的評課稿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比的意義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比的意義評課稿範例(15篇)

比的意義評課稿1

本節課設計,努力凸顯了以下三個方面:

1、激發興趣,注重體驗。

課堂教學中創設“你能創造哪些分數”這一情境,大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的不只是“文本”,更是“體驗”。本課教學中的創造分數充分體現了這一點,爲學生供給了多維度、深層面的體驗,學生感受到不再是機械地學習,有了更大的收穫感,成就感,有利於激勵他們更深入地學習與研究。

2、練習及時,便於鞏固新知。

在教師講解了單位“1”之後,“曬曬你的收穫”讓學生多所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避免了知識點的混淆,如:確定中把單位“1”分成若干分……,強調平均分,又如在自學了分數單位後,又練習了“我會填”,給表哥寫信,無一不在對所學資料及時的進行總結、鞏固。

3、提出問題,加厚知識

李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不斷提出問題,引學生思考,帶着學生的思路逐步加厚知識,如:在學生創造出分數24後,她問:其中一份是多少,2份呢?剩下的又是多少?又如:在用4個蘋果,8個蘋果寫出分數14時,又提出:都是14,爲什麼大小不一呢?等等,這樣經過不斷的問,使學生的知識到達了加後、擴寬。

提議:區分量與率,在講到“都是14,爲什麼大小不一?”時,不妨放慢腳步,找找那裏的學問,當時學生說出是分的物體不一樣,也就是我們說的單位“1”不一樣,那從單位上區分呢?4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個,是14,8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個,也是14,對照一下,14是和分成的份數有關係,1個,2個是指具體的蘋果,是和總體的蘋果數量有關係。

從褚老師的這節課上,我們不難看出,褚老師圍繞概念教學的核心,突出了三大亮點:

一、結合實例理解分數,歸納分數的意義

上課伊始,老師在簡單介紹了分數的產生後,提出第一個問題:你能用準備好的物品表示出1/4這個分數嗎?學生先是自己擺出1/4,然後同桌互相說出含義,最後上臺展示,有的拿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有的拿一些物體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在此環節中,老師並沒有急於概括出分數的意義,而是讓學生通過實物初步感知1/4這個分數的含義。問題設計的巧妙,處理的更是恰到好處。

二、充分利用交流合作與總結梳理,重視概念的形成過程

本節課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彙報展示、質疑互動等一系列活動,逐步理解了單位“1”和分數單位這些概念的理解。在本環節中,褚老師設計了兩個問題來幫助學生理解這兩個概念。第一個問題:根據自己表示的1/4,看一下小組裏每個人所表示的有什麼相同的地方,什麼不同的地方?你有什麼發現?通過比較學生髮現,相同的地方是都平均分成了4份,不同的地方是有的.一份裏面是一個物體,有的是2個物體,還有的是1/4個物體,那也就是說有得分的是一個物體,有得分的是一些物體。老師根據學生的發現適時歸納引導指出:一個物體、一種圖形、一個計量單位、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看作單位“1”,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以用分數表示。

褚老師在揭示分數單位這一核心概念時問題設計的也非常巧妙:任意寫一個分數,說出表示的含義,讓學生在理解分數意義的同時歸納出:分數單位就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分母分之一。最後指出分數單位是有一個分數的分母決定的。

三、靈活多樣的練習形式,充分理解分數的意義

檢驗一堂課學生學習效果如何關鍵是看學生做題掌握情況,在這一環節中老師對練習題的設計至關重要。褚老師設計的練習題本人覺得是這節課的又一大亮點,練習分三個層次,首先是與概念有關的“知識應用”,然後是“闖關”學生連闖三關後是結合本班學生人數的“實踐與探索”,三個練習版塊環環相扣,促進了學生對新學知識的把握。

褚老師這節課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例如,她對概念教學的用心研究,對課標教材的深刻解讀,教學風格的樸實大氣等等,但教學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沒有最好,只有精益求精,通過認真閱讀教材,仔細揣摩本課,我認爲尚有三點需要商榷:

1、應該把話語權還給孩子,整節課該學生做的事、學生說的話老師包辦的有點多,這樣違背了我們自主課堂的核心理念,希望老師在今後上課時一定要管住自己,能讓學生說的老師一定不要代替。

2、時間安排上再合理一些。本節課的鞏固練習設計的非常好,但由於時間過緊,致使處理得稍嫌倉促。

3、課堂評價要及時到位。這節課無論是小組內的評價,還是對各個小組的評價都體現的不夠充分,希望今後能夠注意。

比的意義評課稿2

優點一:

課堂伊始,崔教師簡便的讓學生明白了“1”不僅僅能夠是一個物體還能夠指一些物體;用查預習,我爭先的方式查14的表示意義,這句話就像一顆小石子扔進了平靜的水面,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爲各個層次的學生留足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個有彈性的預設,讓學生生成了很多精彩,教師引領學生對單位“1”的認識走向清晰,也正是這樣的過程,自然而又巧妙地詮釋了本節課的第一個重難點。

優點二:

學習數學實質上就是“做數學”。教師給學生供給了豐富的學習資料,讓學生採用不一樣形式和方法“做分數”,很自然地使學生體驗、感受分數構成的過程。分數意義的探索完全在學生自我實踐、合作、思考下獲得。學生“學習的主人”色彩體現的淋漓盡致。讓學生充分的.交流,適時的抽象、歸納、概括、引導、總結,在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時,教師很恰當地體現了自我指導者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數的意義。體現了“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的現代思想。

提議:

那裏14的表達方式多數學生用的是長方形紙,那裏教師在安排預習時是否能夠更細緻一些,如:12個圓片的14、8根小棒的14、圓的14等,這樣更能讓學生再一次明白單位“1”的含義,爲後面的學習節省時間,留出更多的時間來練習。

由於崔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得巧妙,學生纔有了自由發揮卻不失靈性的空間,課堂上纔會飛揚着學生學習的智慧和教師教學的智慧,從而讓人享受着數學知識從生活化生成到數學化的過程。

課堂結束很久了,但我依然沉浸在崔教師的課堂中,品位與思考之餘,我想,應當說崔教師的課堂爲我們找到了課堂自主學習的導航,在以後的課堂中,我也會在多下功夫,爭取讓學生在進取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體驗,生成更多紮實、有效的數學化課堂!

比的意義評課稿3

最近聽了一節《百分數的意義》,感觸很深,綜觀全課,毫無造作,平凡中暗藏玄機,細微處體會數學課的真諦。整堂課一環緊扣一環,教師教的輕鬆,學生學的實在。仔細回味這節課,讓我們看到了簡簡單單教數學、輕輕鬆鬆學數學的教學氛圍。

一、走進靈動空間,靜待花開。

教師出示3支白色粉筆,2支藍色粉筆,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描述他們的關係,複習兩數的關係可以用倍、分數表示,並引出百分數。然後分享前置性作業: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選擇其中一條,說出百分數在這句話中表示的意思,從而引出百分數的意義。通過學生舉例,使學生體會到百分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數學。

二、體驗靈動世界,聆聽花開。

教師拋出問題1:百分數到底表示什麼?

問題2: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和區別?

老師的問題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的思維迅速轉移到課堂上來,爲該課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基礎,整節課老師不是直接把知識教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位置,真正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體現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小組學習,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掌握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法,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識,同時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快樂。

三、飛揚靈活智慧,配其花開。

在豐富的數學現實中學習數學,已經成爲國小數學教學的主流。老師故意創設百分數的情境,如“在比一比誰寫得快”的`練習中,給你一定時間看你能寫出幾個百分數,結合題目完成的情況,宋老師讓學生回答完成了任務的百分之多少等,讓學生用百分數來表示所寫的百分數,進一步理解百分數意義。

四、描繪靈動色彩,欣賞花開。

整個環節教師緊緊抓住百分數表示兩個數量的比,進行不同層次的練習使百分數表示兩個數量的比有如一根線貫穿全課。從課堂的練習中我們更加感受到老師對教材深度把握之到位,對學生情況瞭解之透徹,對練習設計之用心,練習中體會出實在性、針對性和趣味性。而且,教學語言簡練,對於學生的發言能夠給予恰當的評價,教師能夠較好地調控課堂氣氛,給學生創設了輕鬆的學習氛圍。

《分數的意義》評課稿8

聽了餘執教的《分數的意義》,給我總的感覺是設計簡約,方法簡單,語言簡練,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配合默契,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整節課輕鬆、愉快、流暢,主要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選認知起點,激發興趣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餘老師在教學《分數的意義》這一概念時,就是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分蘋果,說分數的活動。喚起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找到了新知與舊知的鏈接點,既找準了起點,又調動了積極性、導入部分,教師對於知識結構的變革,緣於教師全新的課程理念,使學生的思維開始了“起跑”。

二、重直觀感知,動手操作

數學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體形象事物的抽象與“昇華”、然而,分數畢竟是一種數,在日常生活中其實並不常見,怎樣讓學生理解理解其意義。針對國小生以形象思維爲主的特點,餘老師在成功的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慾望後,及時設計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來參與概念學習,讓學生採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數1/4”,很自然地使學生體驗、感受分數形成的過程。同時引出一個物體、一些物體、一個整體的情況,從而爲抽象單位“1”做好了準備。

《分數的意義》一課中,學生對於單位“1”的理解是一個難點,餘老師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動手和舉例來理解,在歸納後概括出單位“1”這個概念強調錶示的是一個整體,爲什麼加上“1”。爲了讓學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這一概念,餘老師通過圖讓學生體會、感悟,認識單位“1”,着重體會單位“1”表示一個整體的情況。緊接着引導學生找一找,想一想,動手圈一圈,寫出找到的分數。整個教學中向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先動手,再歸納,幫助學生實現思維的“加速”。

三、精練習功能,成功轉化

練習,不只是鞏固,更要發展。傳統教學的形式,是先傳授,再鞏固,練習淪爲授課的附庸。而餘老師的練習設計是讓學生在練習中豐富、發展、建構新的知識。通過幾道有梯度的練習,學生對分數意義的一般性認識變得更爲全面、豐富、深刻,推動着知識的螺旋上升。特別是考考你,猜猜有幾根的練習,有效的解決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掌握過於抽象、枯燥、難懂的困難,使學生在有趣、富有思考性的練習中,從更高層面上來認識和理解分數。

總的來說,這堂課體現了理念新、做中學、練習精、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實現了教學目標。建議加大開放度把教師的精彩轉化成學生的精彩。

比的意義評課稿4

教者能在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站在關注學生髮展的角度設計學習活動。教者帶着學生複習了兩個數之間的關係,接着引導學生思考:還可以怎樣表示他們之間的關係呢?學生已經掌握了兩個數之間的兩種關係,這時再這樣引導,會讓學生產生學習新知的內在需要。“教是爲了不教”,這樣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現實生活是數學學習的豐富源泉。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材料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繫時,學生對學習最感興趣,易於接受和理解新知識。這節課的教學中,教者選用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進行教學,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和理解,因此學習的興趣很濃厚。

在學習比的意義的時候,學生對“比”缺乏感性上認知,教者採用“導、撥”的方法,引導學生明確: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又可以說成誰和誰的比。這樣的設計既節省了教學時間,也使學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義,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

在學習比的各部分名稱及讀法、寫法時,教者採用了讓學生自學課本的`方式,因爲自學課本也是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根據高年級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充分相信學生,組織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研究、探索、討論、總結,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利於學生思維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間的合作精神。

另外,教者對教材把握比較到位,在這部分內容中,分數、除法、比有着密切的聯繫,在教學比的意義後,教者讓學生通過討論、研究、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繫,研究分數、比與除法的關係,掌握它們間的內在聯繫,形成了良好的知識結構。

比的意義評課稿5

蔣老師這節課的內容是比的意義。教學目標爲讓學生了解什麼是比?比同哪些知識有聯繫?怎樣讀寫比?比有什麼用處?怎樣求比值?知識點很多,從整節課的課堂效果來看是成功的一節課,雖然中間穿插了停電的小插曲,並未影響整節課的教學效果。下面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感受。

1、改變了例題的呈現方式。教師精心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讓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處理這些事實,感受到所學知識是看得見,摸得着,用得上,而且就出現自己身邊的事物中。變單純的課本例題呈現方式爲創設生活化的應用情境,教者開課前通過教師的年齡和學生的年齡,讓學生找出數學信息並通過這些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種例題的呈現形式爲學生積極、主動、自主地探索提供條件。

2、教學過程體現了三個字及細、透、廣;三個方面分別爲一是教者挖掘教材的廣,二是例題的講解的透,三是練習設計的多樣性;這節課教學內容多,但教者能準確把握教材,環環緊扣,逐一解決教學內容,每一個知識點都沒有遺忘;在練習上題型設計多樣,由淺入深,尤其是練習題中表格的設計,體現了新舊教材的結合,使學生更進一步瞭解了比與除法與分數之間的`關係,及六年級學生人數的比等,體現了教者的基本功和對教材的挖掘的深度。

3、關注學生整體的教學活動狀況。數學教學不應該是個只重求知的過程,只注意引導學生學數學知識,練數學技能,進行數學思維訓練。這節課蔣老師能衝破傳統數學課堂的侷限,積極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打量世界、認識世界,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才能,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從來就不是書本上的枯燥學問,它的身影在生活的每個角落,它的價值就來自你我的生活。

總之,這節課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爲核心,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應用意識”,課上得生動活潑。

比的意義評課稿6

整節課思路清晰,環環相扣,師生互動性良好,就此談談自己這節課的感想。

一、抓準引入點

上課伊始,教師板書“比”

師:請你寫出一個比(生答)

師:請根據比的基本性質寫出另個比,觀察這兩個比,你有什麼發現?

生:比值一樣,可以用等號連接。

在數學教學中,知識的引入時機不同,得到的教學效果也不同。引入得過早可能使教學顯得過於急促、突兀,過晚又可能使教學顯得過於拖拉、羅嗦。這節課教師通過幾個簡短地師生對話,應用新舊知識間的遷移引入新知,乾脆利落。

二、突出注意點

探究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師:觀察分數形式5/8=10/16的比例,你能找出內項、外項嗎?

生一:分子是內項,分母是外項。

其餘學生:不對,5和16是外項,8和10是內項。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都會特別強調一些關鍵性知識、易混淆知識和易疏忽知識時,常會採用加重語氣、改變字樣、運用比較或反覆訓練等方法,讓學生特別重視這些注意點,防患於未然。而這節課裏X老師採取放手讓學生去判斷,形成認知衝突。通過這節課我體會到:其實強調一些關鍵性知識、易混淆知識和易疏忽知識,也可以採用先讓學生“吃一墊”來加深體驗,然後“長一智”而自覺引起注意,成熟於已然。

三、結合聯繫點

從探究比例的.意義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稱,再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各環節的連接都是在師生默契的對話中順利進行。

我們知道,在數學教學中,每個教學內容一般都以活動的形式表現出來。由於每次活動的目的與要求、內容與形式不盡相同,就可能造成活動板塊之間的割裂。教師一般通過設計過度語言或採用前呼後應等手法來彌補這種“裂痕”,使各個環節融會貫通、渾然一體。但在具體操作上難免有生硬預設嫌疑,X老師注重聯繫點的有效生成,所以自然、流利。

四、創造發展點

師:你可以把比例的基本性質,用因爲……所以……連成一句話嗎?

生:因爲在比例中,所以兩個外項之積等於兩個內項之積。

師:反過來這句話成立嗎?(因爲兩個外項之積等於兩個內項之積,所以是比例)

師:1.5:10=():8

這樣處理很好地爲接下來的解比例鋪墊孕伏。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從“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轉變,很明顯這需要教師具備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的能力,使教學設計變得更有靈性、更爲靈活。數學教學中,一些知識可以經過適當的“改造”例如運用“加法”,增加一些思考問題;運用“減法”,減少一些平鋪直敘,成爲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的創新點,使學生學習該知識時不再感到機械、平淡。反視自己的教學,排除沒時間和精力充分備課的原因外,重要的是本身的素養以及經驗限制,沒辦法靈活地設計,駕馭課堂,更別說二度開發教材了。可見自己該學該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這節課美中不足的是:學生的合作能力沒有得到培養,學生的互動只停留在一般問題的反饋與補充的層面,數學味的問題答辯的濃度不大,可見學生真正數學探究的素養還沒有得到深層次的挖掘與開發。

比的意義評課稿7

優點一:課堂伊始,崔教師簡便的讓學生明白了“1”不僅僅能夠是一個物體還能夠指一些物體;用查預習,我爭先的方式查14的表示意義,這句話就像一顆小石子扔進了平靜的水面,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爲各個層次的學生留足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個有彈性的預設,讓學生生成了很多精彩,教師引領學生對單位“1”的認識走向清晰,也正是這樣的過程,自然而又巧妙地詮釋了本節課的第一個重難點。

優點二:學習數學實質上就是“做數學”。教師給學生供給了豐富的學習資料,讓學生採用不一樣形式和方法“做分數”,很自然地使學生體驗、感受分數構成的過程。分數意義的探索完全在學生自我實踐、合作、思考下獲得。學生“學習的主人”色彩體現的淋漓盡致。讓學生充分的交流,適時的抽象、歸納、概括、引導、總結,在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時,教師很恰當地體現了自我指導者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數的意義。體現了“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的現代思想。

提議:那裏14的表達方式多數學生用的是長方形紙,那裏教師在安排預習時是否能夠更細緻一些,如:12個圓片的14.8根小棒的14、圓的14等,這樣更能讓學生再一次明白單位“1”的含義,爲後面的學習節省時間,留出更多的時間來練習。

由於崔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得巧妙,學生纔有了自由發揮卻不失靈性的`空間,課堂上纔會飛揚着學生學習的智慧和教師教學的智慧,從而讓人享受着數學知識從生活化生成到數學化的過程。

課堂結束很久了,但我依然沉浸在崔教師的課堂中,品位與思考之餘,我想,應當說崔教師的課堂爲我們找到了課堂自主學習的導航,在以後的課堂中,我也會在多下功夫,爭取讓學生在進取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體驗,生成更多紮實、有效的數學化課堂!

分數的意義評課稿7

那天,我校開展數學教研活動,由六(1)班的黎良立老師給我們上《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這節課。聽了這節課,我感觸良多,下面就這節課談談本人的一些粗淺看法: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上進行的,我認爲最突出的地方也就是最成功的地方在於能從課題出發,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以設疑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探究新知中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可採用不同的方法來計算,發散學生的思維,小組討論交流,總結出計算分數除以整數(零除外)的方法,並小組內試舉簡單的例子試算,然後小組彙報方法,學生分別說出了計算方法,然後老師再出示習題,用自己總結的方法去計算,在彙報計算中又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最後總結出分數除以整數(零除外)的最通用的方法。整個探究新知的過程都是有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來完成的,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足之處:

1、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學習分數除法的意義這部分用的時間過多,導致後面的學習內容無法完成。

2、應該板書出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比的意義評課稿8

那天,我校開展數學教研活動,由六(1)班的黎良立老師給我們上《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這節課。聽了這節課,我感觸良多,下面就這節課談談本人的一些粗淺看法: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上進行的,我認爲最突出的地方也就是最成功的地方在於能從課題出發,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以設疑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探究新知中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可採用不同的方法來計算,發散學生的.思維,小組討論交流,總結出計算分數除以整數(零除外)的方法,並小組內試舉簡單的例子試算,然後小組彙報方法,學生分別說出了計算方法,然後老師再出示習題,用自己總結的方法去計算,在彙報計算中又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最後總結出分數除以整數(零除外)的最通用的方法。整個探究新知的過程都是有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來完成的,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足之處:

1、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學習分數除法的意義這部分用的時間過多,導致後面的學習內容無法完成。

2、應該板書出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比意義》評課稿2

這節課,課堂設計合理,層次分明,有以下幾個優點:

1、導入新課從學生熟悉的事去比。比高低,比體重,比多少等等。創設這樣的情景讓生髮現比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應用學生生活中的事情引入新知,有效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

2、課堂教學設計合理、層次分明。李老師引導學生探究比的意義,比的讀寫法以及比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再到比的各部分名稱,通過討論主學生髮現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及比的後項爲什麼不能爲“0”,每個環節的連接都是合理緊湊。

3、課堂的練習緊扣目標落實比的知識。課堂充滿着愉快的學習氣氛,李老師的課堂語言精煉簡潔,課堂教學效果好。

建議:讓學生多討論解決一些習題的解題方法。

比的意義評課稿9

國小數學評課稿:分數的意義

數學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體形象事物的抽象與昇華。《分數的意義》一課中,學生對於單位1的理解是一個難點。針對國小生以形象思維爲主的特點,雷老師沒有把書本上現成的分數的意義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設計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猜一猜、想一想、畫一畫,向學生提供了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通過多種感官來參與概念學習,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慾望,讓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做到了讓學生在做中學,真正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而教師的引領又有效的幫助學生實現了思維的加速。教學中雷老師不斷提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中體會、領悟單位1,共同總結出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就是單位1;之後讓學生充分的交流,適時的抽象、歸納、概括、引導、總結,在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時,教師很恰當地體現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指導者的作用,使學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數的意義。

在這樣的數概念教學中,學生的知識建構不是教師傳授與輸出的結果,而是通過親歷,通過與學習環境間的交互作用來實現的。整個新課的學習,看似教師淡化了定義概念的教學,實際上引在覈心處、撥在關鍵處,雷老師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主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辨析問題,教師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整堂課,學生興趣盎然,就在不經意間,學生建立了數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這充分說明雷老師的數學課堂是一個充滿靈性的課堂,從引導學生起跑到加速,最後衝刺,水道渠成,他使每個學生都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有效的解決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掌握過於抽象、枯燥、難懂的困難,使學生在有趣、富有思考性的練習中更好的認識和理解了分數,有效推動了學生知識認知體系的螺旋上升。

在課堂中,雷老師還很注重數學史學知識的滲透,讓學生知道這個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經過一定時期慢慢形成的。通過適當的習題,引導學生教學重點、難點進行理解。教學中雷老師設計了精練、適當的練習題,讓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新的提高。練習的設計層次鮮明,層層遞進,開拓了學生的思維,而且形式多樣,不枯燥。但是在習題的講解的時候,有學生有不同的看法,或許這是個很好的現象,但是我們由於一味的常規,而忽視了學生自身的.優點。今後我自己的數學課,對習題設計還要精心、精練,對於學生提出的不同的解題方法,也要耐心的聽講,說不定這裏就有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

在雷老師的課堂上,還有更重要一點是雷老師的語音很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他的話能夠調動起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他總是能在合適的時候用合適的話不斷去肯定,去鼓勵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感覺自己受到重視,課堂上有他的立足之地,這就是語言的魅力。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多多學習雷老師的語言和教學方法。

比的意義評課稿10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的內容。這一內容是在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既是學生對前面知識概念的歸納,也是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本課要求學生明確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小數與分數的聯繫,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從而對小數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認識。老師在幾位專家引領把脈後,在教學時,注重聯繫生活,聯繫身邊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的資源,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究與發現的過程,使他們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學會思考。

(一)通過從生活實際引入小數,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知識是有用的。

新課開始,老師以小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爲切入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通過讓學生估計課桌的長度,並進行測量,當老師要求用米作單位說說測量結果時,學生心理產生矛盾,因爲測量結果不夠1米,無法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教師引出不夠1米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單位,就要用小數來表示。學生通過觀看老師測量,親自證實了小數產生的必要性。

(二)教學小數的意義這一環節層次清楚,教學紮紮實實,並能在此基礎上適當的開放。

小數的意義是一個十分抽象的概念,國小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老師以米、分米、釐米、毫米爲背景,引導學生觀察大屏幕,從1米的尺子、一元錢,再到一條線段、一個正方形,讓學生感悟單位“1”可以表示很多事物;先讓學生認識一位小數,以同樣的方法認識兩位小數、三位小數、四位小數......順理成章得概括出小數的意義。與第一節課相比,這堂課老師通過比較0。09米和0。90米的區別,更好地理解了兩位小數的意義。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遷移、合情推理和邏輯思維能力。老師既重視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又重視發揮集體智慧,組織好學習同伴間的合作與交流活動。孩子們在靜思中,在合作商量中,輕鬆、愉快地學到知識,增長本領,從而達到樂學、會學、創造性學的境界。最後的計數單位的引出老師是通過具體的事例來幫助學生理解小數的計數單位,這點在這堂課中是成功的一點。

概念是思維的`出發點。正如楊老師昨天所說:學生對數學概念掌握得是否準確、完整,將直接影響到各種性質、法則等基礎知識的掌握,影響着各種數學技能的形成與提高,同時也影響着學生思維的發展。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學生很順利地從直觀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並逐步形成小數的意義這一概念。

(三)本課的練習針對性較強。基本上是針對課中的知識點設計的。我認爲可不可以加入這樣一題練習:把分數改寫成小數,讓學生體驗到分母是其他數的分數,也是可以用小數來表示的,這樣的分數與小數的轉化我們要在今後的學習中繼續探討。以這樣的練習結束課堂,既讓知識得以拓展,又給學生留下了思維的空間。

比的意義評課稿11

優點一:

課堂伊始,崔老師輕鬆的讓學生知道了“1”不僅可以是一個物體還可以指一些物體;用查預習,我爭先的方式查1/4的表示意義,這句話就像一顆小石子扔進了平靜的水面,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爲各個層次的學生留足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個有彈性的預設,讓學生生成了很多精彩,教師引領學生對單位“1”的認識走向清晰,也正是這樣的過程,自然而又巧妙地詮釋了本節課的第一個重難點。

優點二:

學習數學實質上就是“做數學”。老師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料,讓學生採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數”,很自然地使學生體驗、感受分數形成的過程。分數意義的探索完全在學生自己實踐、合作、思考下獲得。學生“學習的主人”色彩體現的淋漓盡致。讓學生充分的交流,適時的抽象、歸納、概括、引導、總結,在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時,教師很恰當地體現了自己指導者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數的意義。體現了“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的現代思想。

建議:

這裏1/4的表達方式多數學生用的是長方形紙,這裏教師在安排預習時是否可以更細緻一些,如:12個圓片的1/4、8根小棒的1/4、圓的1/4等,這樣更能讓學生再一次明白單位“1”的含義,爲後面的學習節省時間,留出更多的時間來練習。

由於崔老師在教學中引導得巧妙,學生纔有了自由發揮卻不失靈性的空間,課堂上纔會飛揚着學生學習的智慧和教師教學的智慧,從而讓人享受着數學知識從生活化生成到數學化的過程。

課堂結束很久了,但我依然沉浸在崔老師的課堂中,品位與思考之餘,我想,應該說崔老師的課堂爲我們找到了課堂自主學習的導航,在以後的課堂中,我也會在多下功夫,爭取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體驗,生成更多紮實、有效的數學化課堂!

《比意義》評課稿5

在學校教壇新秀的評選過程時,沈老師來我們班上了一堂“倒數的認識”。總的認爲這一課設計巧妙、思路清晰,這節課上學生學得很開心,知識掌握的也比較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在課前談話時,沈老師利用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好朋友是誰,我和誰互爲好朋友。這樣輕鬆的談話爲本課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使學生在談話的過程中初步感受知識的相互依存關係。

整堂課中,沈老師較多的地方採用學生自主探究的形式來理解倒數的意義和學習倒數的正確表述,充分體現了新課改新理念。老師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說出自己的見解,並適時作好點評,很好地處理好扶和放之間的關係。

另外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沈老師在整堂課上始終把學生的主意力吸引住,每個學生都能跟着老師的思路走,看得出每個學生都在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而想到自己的課堂上總有幾個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有時扯着嗓子也無濟於事,經常令我生氣。

整堂課上爲了使學生深入瞭解倒數的意義,沈老師引導學生舉了大量分數的例子,並通過觀察、計算等方法使學生明確“互爲倒數的兩個數的乘積是1”。再讓學生通過研究求各種數的倒數的方法,面對特殊的0和1這兩個數時進行了討論,引導他們互相說說自己的理由,在他們的交流中,最後達成了一致的認識:0沒有倒數,1的倒數是它本身。並且在說明理由時,學生還認爲“0不能做分母,所以0沒有倒數”這個理由,這個結果的出現,遠遠比我扯着嗓子告訴他們,讓學生能接受的效果要好的多。

總之,本節課是非常成功的,在以後的工作中以此爲榜樣,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比的意義評課稿12

比的意義是學生在理解了除法的意義與基本性質、分數的意義與基本性質、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等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20xx年12月9日聽了由李桂萍老師執教的《比的意義》,我認爲在課堂上體現了以下幾個亮點:

1、教師精心選擇了淘氣長方形照片爲引子,裏面4張長方形照片,給出真實數據,引導學生討論長與寬的倍數關係,得到長度相除的關係式,由此引出同類量的比,初步感知比的意義。李老師考慮到學生對“比”缺乏感性上認知,所以採用“導、撥”的方法,引導學生明確: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誰是誰的幾分之倍或幾分之幾,又可以說成誰和誰的比。

2、在新知過程中,教師能充分放手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如在“自主探索新知”這一環節,教師始終都是讓學生利用已有經驗自己讀一讀、畫一畫、說一說、想一想,突出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導--扶--放--收”的教學方法,結論的歸納也是引導學生自己觀察、推理、思索、發現而的到的,教師點撥的當。

3、在教學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數關係的時候,李老師讓學生藉助教材、板書、計算機課件的有機結合,總結出三者之間的聯繫,實現了自主學習。

4、採用三疑三探教學模式,並培養主動探索的能力。

本節課最大的特色就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鼓勵主動探索。“課前自學導學案,圈出重要內容”。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獲取新知。

俗語有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李老師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選擇了合適的教學方法,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深入淺出,因勢利導,反覆強化。課堂教學的安排,以“比的意義”爲主線,教師運用啓發式講講練練、講練結合、以練帶講的教學方法,教與學的雙邊關係處理得較好。整節課安排有序,變化有致;既有高潮又有適時調整。課堂教學自然流暢,活而不亂。

5、對一些細節處理得好。李老師多次提醒學生,如“比的書寫要注意哪些”“前項與後項不能顛倒”等等,都可以看出李老師非常注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在學生出錯時,李老師允許學生出錯。營造了一個寬鬆的學習氣氛,保護了學生的自尊。

6、加強練習,舉一反三。

在課堂中,通過不同的形式,不同層次的對所學內容進行了練習,舉一反三,使學生能真正對比的意義理解的清透。

一堂課下來,感覺還是有一點不足之處,有些細節地方處理得不是很到位,對學生的評價還不能做到語言豐富,賞識語句不夠多。

建議:

1、教師今後在課堂上還是要儘量把學習的機會,表達的機會讓給學生,不要引得太多,因爲六年級的學生一定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2、在課堂上還應繼續研究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和策略。(什麼時候引導,什麼時候放手,該引的就引,不需要引導的一定要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比的意義評課稿13

分數的意義對於國小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怎樣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從具體的實例中逐步抽象、歸納出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兩個重點問題。其中,學生對於單位“1”的理解是一個難點。朱教師從數字1開始,問:你會用1來表示數量嗎?到把3只桃子也用1表示,怎樣做?更多的桃子呢?一步步引導學生髮現桃子個數的變化都能夠用1來表示,說明這個“1”很特殊,由此引入新課。之後讓學生經過畫圖表示四分之三的活動,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中體會、領悟單位“1”,總結出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都能夠看做單位“1”,我們都是在把單位“1”平均分。最終經過四幅圖、九分之三、若干份之三、九分之幾、幾分之幾讓學生充分交流,適當的抽象、歸納、概括、引導、總結,讓學生在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時,教師恰當地體現了自我在教學過程中指導者的作用,使學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數意義。在分數單位的教學中,朱教師讓學生觀察這些分數單位,有什麼發現?爲什麼分子都是1?讓學生在自主發現中找到找準分數單位的準確方法,即分母是幾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分數單位由分母決定的。整個新授過程,朱教師紮實高效地推進教學,不斷經過數學問題

對學生進行引導,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朱教師設計了精練、適當的習題,由易到難,由淺入深,讓學生在不一樣程度上都有了新的提高。總結出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都能夠看做單位“1”,我們都是在把單位“1”平均分。最終經過四幅圖、九分之三、若干份之三、九分之幾、幾分之幾讓學生充分交流,適當的抽象、歸納、概括、引導、總結,讓學生在充分展示自己的同時,教師恰當地體現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指導者的作用,使學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數意義。在分數單位的教學中,朱教師讓學生觀察這些分數單位,有什麼發現?爲什麼分子都是讓學生在自主發現中找到找準分數單位的準確方法,即分母是幾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分數單位由分母決定的。整個新授過程,朱教師紮實高效地推進教學,不斷經過數學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朱教師設計了精練、適當的習題,由易到難,由淺入深,讓學生在不一樣程度上都有了新的.提高。特別是習題中的兩次提問,一是:同樣是三分之二,爲什麼塗色的個數不一樣?二是:同一個點,爲什麼能夠用不一樣的分數表示?讓學生對分數意義的建構起到了催化作用。

整堂課,學生興趣盎然,就在不經意間,學生建立了“數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朱教師的數學課堂是一個充滿靈性的課堂,整節課簡便、流暢,值得我學習。

比的意義評課稿14

《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其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經歷百分數產生的過程,感受百分數的價值,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明確百分數爲何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使學生理解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與區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與生活,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收集、處理、解讀信息的能力。吳老師精心的課堂設置和精彩的課堂演繹讓我們的耳目一新,詮釋了對教學目標的達成。

吳老師的課粗中有細,有自己獨到的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體現了這樣幾個特點:

1、讓學生充分體驗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

在教學伊始,吳老師先出示學生熟悉的幾個鞋業生產的皮鞋的合格數量,提問:你認爲哪家鞋業公司的產品質量最好?大多數學生會認爲哪家鞋業公司的合格數量最多,產品質量也就最好,然後出示相對應的被抽測數量,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發現合格數量最多,產品的質量並不一定最好。從學生的認知層面上看,學生首先關注的是不合格越少,產品質量最好,接着在吳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逐步向要判斷產品質量需要看合格數量佔被抽測數量的幾分之幾(百分之幾)過渡,從而讓學生在充分體驗百分數產生必要性的前提下初步感知百分數的意義。

2、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在初步感知意義的基礎上,吳老師出示先三組信息:

(1)咱們學校有60的學生參見興趣小組。

(2)酒精度52。

(3)文件下載已完成21。

讓學生讀出百分數,並說出具體的意義,在這一環節中,吳老師將生活和數學知識有機的聯繫在一起,建立意義的聯繫,使學生明白數學知識來源與生活,又反過來服務生活,幫助他們在生活中發現百分數的意義,進一步豐滿百分數的意義。學生學習的不只使“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在引領學生區別百分數和分數的教學中,吳老師出示信息:一根繩子長米,減去了它的。通過帶領學生討論和解讀,使學生完成了一個對百分數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並將相比的一個數與另一個數分離出來,賦予具體內容,深刻感知百分數的本質屬性。同時通過比較,突出了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和區別,引起新舊知識的矛盾,促進學生的注意力指向新的知識點。

3、練習設計簡約而豐滿。

在練習設計時,吳老師吧練習的素材做到了“簡約而豐滿”。通過寫分數,判斷,根據成語猜百分數,即鞏固了讀寫,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而且進行了意義的感悟和理解,特別時猜百分數環節的設計,學生興趣盎然地對所學知識的運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自然地融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中。

在課的結尾,吳老師以“情感教育和評價”爲載體,讓學生在名言“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們也要盡100的努力”“天才=1的靈感99的血汗”的體驗中感悟人生的價值觀;在用百分數表達自己學習情緒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去審視自己的學習情緒,反思自己的`學習情緒,更學會用數學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學習情緒。

《比意義》評課稿15

溫江濤老師這節比例的意義是一節紮實、豐富而又親切的一堂課,讓我們感受了數學的樸實和魅力。有以下幾個特點讓我印象深刻。

1、重視數學知識完整建構,形成清晰的知識網絡

溫老師在教學比例的意義前,先複習求比值的方法,根據兩個比的比值關係順利地引出比例的意義,突出了教學重點,同時又爲判斷關係式能否成比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學生理解掌握了比例的意義形成一定的新知後,溫老師有心地把比例和比放在一起,讓學生比較,這樣把新知識納入舊知識體系中,通過比較使學生比例的認識更加深刻,也使學生的認知結構顯得更加完整。同時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知識即事物具有密切聯繫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2、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發揮,體現了自主學習的新課程理念

比例的意義是一節概念課,在概括比例的意義時,溫老師不着急,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根據前面的式子,先讓學生自由的說說你認爲什麼叫做比例。暴露學生的思維,把握下一步的教學方向,其實這只是學生的感性認識而已,爲了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溫老師又準備了幾道判斷題,讓學生在在矛盾中思考、討論,掃清了一個個認知的障礙,爲學生第二次概括比例的意義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這時學生的思維是邏輯的、理性的,正確的,他們的觀察、比較和概括能力得到了充分發展。

3、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現出數學的實用性

溫老師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合理、靈活創造的使用教材,學習比例的意義的素材選取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一是從雅士利汽車實際和模型的長或高之比,引出比例的概念,拉近了知識與學生的距離,讓人感到親切,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二是結尾比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通過具體形象圖片學生深有同感,頻頻點頭稱是,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很強,對學生學好數學知識起了推動作用,這樣的設計首尾呼應,也顯得非常自然。

溫老師的練習設計多樣,有層次,學生學得輕鬆又紮實。尤其是最後一道的精心設計,年齡和身高數據的出現突破了難點,讓學生認識到非對應的兩個量不能組成比例,使比例意義得到深化,使課堂顯得的更豐滿。是這堂課的又一個亮點。

當然一堂課不會達到百分之百的完美,我認爲有幾點需要考慮與大家討論:

1、複習環節求比值的方法要突出,時間久了,學生忘了求比值,尤其是比中有小數、分數的,方法多種,需要靈活運用,如小數除以小數除不盡時可以轉化爲分數計算求出比值,在判斷是否成比例時,讓學生說說比值是多少,怎麼求的,既有利於準確判斷是否成比例,又爲後面的解比例做好鋪墊。

2、最後一道習題可以再充分挖掘利用,如年齡和身高不是相關聯的量,那麼其他組的兩個量是對應的嗎?它們的比值是多少?表示什麼?比如2:30表示每千克需要的箱子數量,30:2表示每個箱子重多少。強化數量關係,這樣比例的意義理解會更深刻,也爲後面的正比例的學習“相關聯的量”“比值一定”等打下基礎。

3。4、6。8、12組成比例是一個很好的開放題,彙報時學生說了4種,應該追問下去還有嗎?其實有8種。8:4=12:6可以推出12:6=8:4,交換位置後比的兩個外項和內項已經發生了變化。

比的意義評課稿15

劉老師這節課的內容是比的意義。教學目標爲讓學生了解什麼是比?比同哪些知識有聯繫?怎樣讀寫比?比有什麼用處?怎樣求比值?知識點很多,從整節課的課堂效果來看是成功的一節課。下面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感受。

1、改變了例題的呈現方式。教師精心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讓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處理這些事實,感受到所學知識是看得見,摸得着,用得上,而且就出現自己身邊的事物中。變單純的課本例題呈現方式爲創設生活化的應用情境,教者課前通過長方形的長和寬,讓學生找出數學信息並通過這些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種例題的呈現形式爲學生積極、主動、自主地探索提供條件。

2、教學過程體現了三個字及細、透、廣;三個方面分別爲一是教者挖掘教材的.廣,二是例題的講解的透,三是練習設計的多樣性;這節課教學內容多,但教者能準確把握教材,環環緊扣,逐一解決教學內容,每一個知識點都沒有遺忘;在練習上題型設計多樣,由淺入深,尤其是練習題中表格的設計,體現了新舊教材的結合,使學生更進一步瞭解了比與除法與分數之間的關係,及六年級學生人數的比等,體現了教者的基本功和對教材的挖掘的深度。

3、關注學生整體的教學活動狀況。不但重求知的過程,注意引導學生學數學知識,練數學技能,進行數學思維訓練,而且積極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打量世界、認識世界,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才能,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從來就不是書本上的枯燥學問,它的身影在生活的每個角落,它的價值就來自你我的生活。

總之,這節課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爲核心,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應用意識”,課上得生動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