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百家爭鳴評課稿

其他1.3W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評課稿編寫工作,通過評課的反饋信息可以調節教師的教學工作,瞭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造性,及時修正、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那麼評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百家爭鳴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百家爭鳴評課稿

百家爭鳴評課稿1

一、注重方法的指導

1、注重解題方法的指導。九年級畢業班的學生馬上就要迎來自己人中的第一次最重要的考試,對解題方法的指導是九年級畢業班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解題能力的提高也是九年級畢業班的學生必須要提高的能力。李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審題能力和解題能力。如:要求學生“請用史實說明絲綢之路的作用”,第一個學生在回答時說通過絲綢之路使我國的絲綢、陶器、鐵器、漆器等商品運到西方,而西方商人則把毛皮、香料、藥材、珠寶等物品運到中國。在漢代的城市街頭,就能看到古羅馬魔術藝人的表演;唐代流行的馬球遊戲是從波斯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李老師說這題是用史實來說明作用,這位同學回答的答案中“史實”有了但是絲綢之路的“作用”呢則沒有答到,正確的答案應是“史實”加“作用”給我們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做了很好的榜樣。

2、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知識點在上新課的時候老師們都講過了,學生們對所複習的內容已經缺乏了新鮮的感覺,如何讓學生們在複習課上有新的感覺,如何把複習課上出新意來、上得有好的效果,是上覆習課的一大難題。李老師對課的基本知識點做出了較好的處理,如孔子的思想有很多,李老師在上課時問學生“仁”“德”“禮”這是對誰的要求,學生答是對統治者;“有教無類”是對誰的要求,學生答是對教師;“溫故而知新”是對誰的要求,答是對學生的要求。李老師不是簡單的說“仁”“德”“禮”是政治方面的思想,其他是在教育方面的思想,而是通過這種提問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如果說複習是炒飯的話,李老師的複習課則是“蛋炒飯”。

二、注重知識點之間的聯繫

李老師在上覆習課時,注重前後知識點之間的聯繫,通過這種聯繫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更加的深刻,也更加的系統化。如在講述孟子的“仁政”時問,古代的衆多君王中誰對這一思想運用的較好,同學們答是唐太宗李世民;李老師又說同現在的什麼思想相似,同學們答是“民生”思想。在講“法治”時問,這一思想受到古代哪位君王的喜愛,同學們答是秦始皇。在講“兼愛”“非攻”時問這一思想同現在的什麼思想相同,同學們答是“和諧”“熱愛和平”的思想。

三、注重知識的對比,掌握知識的準確度

李老師在講孔子的“禮”時問學生,這個“禮”是不是指禮貌,學生答不是。李老師說我們現在的“禮”主要指禮貌,但孔子所講的“禮”主要指的是禮儀制度,是上尊下卑統治秩序。韓非子的“法治”也不同於現在的“法治”,現在的“法治”是依法治國,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一項政策。而韓非子提倡的“法治”則是指君主應憑藉權力和威勢,保證法令的貫徹執行,以鞏固君主的.地位。李老師通過這種對比,而達到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準確性。

人無完人,課無完課,上課是主觀性很強的一件事,對同一內容每個人的看法和觀點也不一樣。李老師在這節課中處理的不太好的一點就是這節課的考點是a級要求的,用一節課的時間來複習這節不是很多內容的考點上所花的時間多了一點。總的來說李老師的這節課過程上是完整的,教學過程注重創新,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很有效果的,是經過精心準備的一節不可多得的好的複習課。

百家爭鳴評課稿2

點評《百家爭鳴》一課:觀察點:學生學習、——自主

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活躍,邊學邊教,以學生爲中心。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佔了30%,全體參與學困生參與度一般。

在對百家思想觀點、派別等的教學上,沈老師採用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進行了銜接和引導,幫助學生開拓了思維,從而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要求。

學生採用閱讀、思考、練習等方式自主學習。每次基本上都是全體參與。自主學習有序進行,學困生相對比較沉默。

《百家爭鳴》評課2:就問題的設置角度觀察點評:問題設置有梯度,開放有度

觀察到的問題如下:

1、討論探究:“百家爭鳴”產生的原因?

2、閱讀整體感知學習材料,用列表歸納的形式提取重點內容

出示孔子、孟子、老子、墨子、韓非子、孫子的頭像

“誰——說什麼——爲什麼要這樣說——說了帶來怎樣的意義

(1)、孔子的“仁”體現在哪些,“愛”又體現在哪裏?與孟子的“仁政”做比較,看看他們的側重點在哪?

(2)、分析孔子的教育成就

材料:20xx年山東大學組織的“孔子思想與中華文化論壇”和周勇博士撰寫的《跟孔子學當老師》的教育著作;

從今天政府治國思想和舉措中追尋其歷史的淵源,乃至把治國平天下的觀點,運用到班級管理的情景假設,過去的歷史走到今天就是社會。

當今社會中的種種現象,與它的歷史血脈相連,所以,歷史總能在社會中找到印證,社會裏常能見到歷史的影子。

(3)、孔孟之道的哪些教育理念與主張對我們中學生有哪些啓發?

(4)、道家的思想主張哪些對我們現實有意義,哪些對我們沒有意義?(學生分小組討論)

(5)、墨家、法家的主張對現實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

(6)、“百家爭鳴”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3、設問:如果你是當時的一位普通百姓,你最願意接受哪家治國觀點?爲什麼?”、“如果你是當時的`一位諸侯國君,結合春秋戰國的社會背景又會作怎樣的選擇?

老師通過三個主幹問題的設置,讓學生有了一條通向瞭解百家思想的“綠色通道”,

次問題圍繞主問題展開,開放性程度高,易於學生積極參與,這樣一種活躍的氣氛和沈老師對問題的精心設計是密不可分的。問題開放又是有原則的開放,這裏的原則就是我們今天要把握的知識,對這一“度”的把握,恰好是我們落實知識的一個關鍵。

百家爭鳴評課3:學生學習、一一達成

學生清楚學習目標,但是發現對於思想家部分思想理解不夠深刻,孔子思想是否需要重點挖掘。

本課課標之一,能夠從歷史和現實生活中體會諸子百家的主張和深遠影響。諸子百家的思想很豐富,在課堂有限的時間裏,我們怎麼樣才能既全面把握知識又突出重點呢?我個人認爲不能把時間平均分配,而是對重點要深挖,易於理解的內容點到即止,這樣既可以從整體上把握,又兼顧重點。沈老師對孔子思想的介紹方面,除了治國方面,如果能在教育思想上也加以挖掘,學生可能就會對有教無類這一教育思想的思想淵源有深入的瞭解。

基於這點原因,導致課堂教學重預設輕生成,老師的主導性太強了些阻礙了學生主體性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不當之處敬請原諒。謝謝大家!

百家爭鳴評課稿3

一、雙語教學評價

吳春長老師選擇了三級雙語。老師和學生在組織教學語言和回答問題上儘可能用了英語,教師具有一定的英語表達能力,學生具有一定的英語接受能力。教師能選取較適當的教學資料,進行適當的師生交互活動,課堂教學取得一定的實效。重要的歷史名詞和術語(如:孔子——Confucius;儒家——Confucianism等等)也用英語表達出來,達到了三級雙語教學的要求。

二、新課程理念評價

1、教師專業知識技能較突出,是一個教學基本功很強的老師。在教學設計中,老師善於開發和組織教材,組織了豐富的音像和資料,給了學生充足的思想啓發和發揮的空間,是一堂歷史文化底蘊較深厚的課。

2、本節課的亮點之一是新課導入比較成功。通過一幅畫中畫,讓學生明白:一幅畫從不同的.角度看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一個時代由於人們所處環境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想法。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大變革在思想領域的反映。由此導入新課,既新奇,又自然。

3、本節課的亮點之二是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環環相扣,過渡自然。從“新課導入”到“推銷自己”,從“特別推介”到“請你策劃”……各個環節水到渠成,這對剛剛接觸歷史的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非常重要,要讓他們瞭解歷史並掌握歷史,注意邏輯性和易懂性就顯得特別重要。

4、課堂教學過程能體現出對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及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注意學生的全員活動,啓發學生思考實踐。如:在瞭解了“百家爭鳴”的主要幾家的思想觀點後,吳老師設計了一個投票環節,讓學生上臺爲自己認同和贊同的學派投上一票,然後進行總結,這樣,學生對百家爭鳴的主要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本課的重點內容之一也就掌握了。

5、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養成上,吳老師能結合本學科特點,結合時事,提倡儒家文化修養教育,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養成具有積極的作用,對學校德育教育也應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不足之處:

1、本課一些歷史專業術語沒有在課件和課堂中很好地用英語展示出來,與雙語教學的要求有一定距離。

2、由於本節課是一節以介紹思想爲主的歷史課,因此,在師生互動方面有很多需要改進之處。

3、雙語應用略顯“虎頭蛇尾”,提問對象稍過集中,後來教師在課堂上自己也注意到了此問題,並作了相應調整。

4、時間安排方面不盡合理,前鬆後緊,結尾倉促。教學環節上的過於複雜,時間上的緊籌,使課堂效果難以發揮出來。

標籤:評課 百家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