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大學生《歷史》讀後感

歷史1.45W

讀希羅多德的《歷史》是需要很大的耐心的。首先是因爲此書牽涉的地域跨度太大、年代跨度太長,人物、事件頭緒太多。從空間上看,東起印度、西至直布羅陀海峽,北到北極圈附近,南達尼羅河的源頭,希羅多德都涉及到了。從時間上看,從呂底亞王國的興起(約680BC)到希臘人擊退波斯人的侵略(479BC),前後200年。這還只是書中的主線,如果加上插敘中提到的其它事件,則有的可以上溯到更久遠的年代。

大學生《歷史》讀後感

另外,作者特殊的講述方式也是原因之一。他不斷地打斷自己的敘述,不斷地在一件事講到一半時插進一段有關的背景介紹。這種插話,短的時候大概是一、兩節,但長起來就不得了。最長的一段是有名的介紹埃及風俗的第二卷。整整一卷182節,除了第1節之外,完全和敘述主線沒有直接關係。更有甚者,在這種插話之中有時他還要插進另一段,於是就形成了插話中的插話。比如第五卷第55節(簡記爲五55,後文同此)以下,希羅多德講到阿里斯塔戈拉(Aristagoras)反抗波斯的伊奧尼亞起義的主要領導者到希臘本土尋求支援。他先到了斯巴達,但沒有結果,便轉去雅典。這裏作者插進一大段追述(五55至五96),向讀者介紹雅典是如何擺脫僭主的統治,建立民主制度的。這本來不過分。可他在五57又插進了一段,介紹起殺死雅典末代僭主希庇亞斯之弟希帕庫斯,並最終引發人民起義的兩位英雄的原籍蓋菲拉(Gephyraei)。這還不算完,在緊接下來的五58,他又開始講述和蓋菲拉人一道在希臘本土定居的腓尼基人,進而開始討論自己的一個研究成果他認爲希臘字母是腓尼基人傳來的,並花了3節的篇幅(五59至五61)來舉例說明之。這個研究成果誠然是很具洞察力的',但是和蓋菲拉人有什麼關係?和雅典人擺脫僭主有什麼關係?和伊奧尼亞起義有什麼關係?這種插話中的插話中的插話我稱之爲三次方插話在希羅多德的書中並不只此一處。比如這個三次方插話結束之後,在五96之前,即一次方插話結束之前,還有幾段二次方插話和三次方插話。我要是苛刻一點的話,甚至連四次方插話都能找出來。

(當然,《歷史》並非完全地缺乏主線。插話多的情況也只在前五卷中比較明顯。後四卷因爲已經開始直接敘述希臘-波斯戰爭,所以插話就減少了很多,現代人看到這裏應該會覺得輕鬆了一大截。)

如果一定要介紹一點背景知識,又和正在敘述的主題沒有直接聯繫,今天的作者大概會用腳註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但希羅多德不會,而且我感覺就算他那個時代有腳註這種東西,他也不願意採用。插話是他講述方式的特徵,而腳註是不能滿足他的需要的誰也沒有在現代著作中見過腳註的腳註的腳註這種東西吧?

這種時不時地脫離主題的敘述方式,或者說主題不明確、主線不清楚的敘述方式,你可以認爲是當時文學技巧本身不完善的結果。但如果你心胸放開闊一點的話,也可以認爲這本身就是一種具有特殊魅力的敘述方式。我想凡是讀過未經改編的《一千零一夜》的人,都能明白這種故事中套故事的結構其實並不罕見,也並不單調。它是一種隨着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