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歷史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歷史3.17W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歷史課堂教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歷史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歷史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

歷史學科的期會考試中,我們高二年級文科班共169人蔘考,其中90分以上累計爲39人,80分以上累計爲93人,70分以上累計爲124人,60分以上累計爲139人,及格率爲83.4%,優秀率爲55.02%,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是我們準確理解和把握重建課堂教學的精神實質,克難奮進、努力工作的必然結果。

開學初,全校教師就汪校長提出的重建課堂教學的教育思想進展了熱烈的討論,大家暢所欲言,集思廣益,推動了學校教學工作的前進。我們對重建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進展了認真的思考和研究,通過實踐,收到了一些實效,形成了一些共識。主要表現爲以下四點,請大家批評指正。

重建課堂教學,是不是對過去課堂教學經歷的否認?我們的答案是否認的,因爲極端的做法,只會造成在教育思想上的困惑不解和在教育行爲上的裹足不前,不利於課堂教學重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準確理解和正確把握重建課堂教學的精神實質,就顯得十分的必要和十分的重要。我們認爲重建課堂教學,就是通過調節、整合與優化師生之間的教學關係,形成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工作的正效應。走出了認識上的誤區,思想上的障礙得以去除,課堂教學的重建工作便成爲我們的自覺行動。教學實踐中,我們十分注意經常總結和反思,不斷地克服工作中的缺乏,不斷優化教學過程中的各種關係。

有時候,教師“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可能會扭曲教育教學活動中主體和客體的關係,師生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出現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能因此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厭學甚至是逃學的現象時有發生。

實際上,每個學生都有特定的權利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作爲教育工作者,有義務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條件,讓學生充分地發現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體驗到自己作爲人的一種尊嚴感和幸福感。爲此,重建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要進一步弘揚師生關係中民主平等的優良傳統,它既是新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推進課堂教學重建工作的重要策略。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關心保護每一個學生,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對於學習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更是多加鼓勵、多加關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平常的訓練中,老師經常在學習成績不夠理想的同學的作業本上,寫下一些勉勵性的批語,使他們心中的希望之火始終不滅。

在這次期會考試中,爲了鼓舞士氣,引導學生狠抓根底落實,狠抓課本落實,試題的命題過程中沒有參考任何參考資料,而是拿着課本製作的,試題的難度值爲0.747,大部分同學因爲按照科任老師的佈置,注重對根底知識的掌握,因而考出了水平,增強了學習的信心,領略了成功的喜悅,明確了努力的方向,也就進一步改善了我們的教學環境,有利於後段教學工作的開展。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興旺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現狀是,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或多或少、有意無意地存在着無的課堂教學中或多或少、有意無意地存在着無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現象,注入式、一言堂、滿堂灌,嚴重地束縛着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產生。久而久之,養成的盡是人云亦云的惰性,創新思維的火花泯滅得蕩然無存、煙消雲散。這不能不說是課堂教學的悲哀。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成爲重建課堂教學工作的核心內容。

我們反對注入式教學,主張啓發式教學;我們反對一言堂、滿堂灌,主張多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以《隋唐文化的繁榮》的教學過程爲例。隋唐時期,中華文化輝煌燦爛,光照四鄰。這時候文化興旺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我們不急於給出全部的答案,而是要求學生結合此前所學秦漢文化興旺的原因加以分析和推導,展開課堂討論;然後,有幾位同學大膽地走上講臺發表自己的觀點。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集思廣益,逐漸形成了比較系統的結論,收到了比老師直接告知答案要點好得多的教學效果。

令我們感到欣慰的是,同學們除了總結出課本上指出的國家統一強盛,經濟繁榮;統治者推行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國內國際文化交流頻繁;繼承以前朝代文化成就等開展原因之外,還提出了一些課本中沒有提到的新觀點,諸如隋唐科舉制度推動教育興旺,人才輩出以及廣闊人民的辛勤勞動,等等。我們被學生這種創新思維的積極性所感動,我們爲這種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創新精神的教學嘗試而倍受鼓舞。

從平常佈置的作業,到期會考試的試題,我們也經常引進具有爭鳴性質的問題,十分注意對學生的獨立個性的接納和寬容,十分注意對學生的創新思維的肯定和鼓勵,使他們在寬鬆的氣氛裏,寓學習於研究當中,寓研究於學習當中,收穫着研究性學習的無窮樂趣。比方我們有道涉及到對漢武帝的評價的訓練題,學生當中,有的對漢武帝予以了充分的肯定,有的對漢武帝予以了完全的否認,有的對漢武帝進展了一分爲二的評價,孰是孰非,孰對孰錯,我們評判沒有墨守成規,而是對於能夠較好地自圓其說的答案,都給予充分的肯定,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了鼓勵。現在,在我們的學生當中,有的已經對教材的科學性提出了置疑,指出了教材編寫中的假設幹失誤,有的問題甚至是老師都未注意到。如果說學生沒有一種自主創新的精神,這一切幾乎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百年教育,教師爲本。教師隊伍素質的上下,是課堂教學重建工作成敗的關鍵所在。教師要得到學生的愛戴,必須要有內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使自己擁有熱情、真誠、寬容、負責、幽默等優秀品質。

爲此,我們始終在自覺地提高自身的修養,加強教學研究,拓寬知識視野,提升教育藝術,努力成爲富有個性魅力的人,成爲重建課堂教學工作的積極實踐者。

總之,我們認爲,重建課堂教學,就是要準確理解重建課堂教學的精神實質,就是要真正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就是要大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就是要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思想和專業素質。做好了這些,相信我們的課堂教學質量一定會再上一個新臺階!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的實施,而課程實施的根本途徑是課堂教學。新課程對傳統教學提出了嚴峻挑戰。我們必須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課程意識去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歷史課堂教學心得體會2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的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新課程對傳統教學提出了嚴峻挑戰。我們必須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課程意識去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一、改變陳舊的教學觀念,樹立新的教育理念。

根據歷史學科新課標的要求,歷史教學必須從歷史學科的歷史教學的特點出發,全面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重視學生的潛能開發,重視創新意思的培養,重視科學與人文素養的塑造,重視人生觀、價值觀的提升以及實踐能力的提高等。教師作爲新教材的實踐者、引路人,只有具備與之適應的新觀念,才能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領會新教材的編寫意圖,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做到有的放矢。新理論從何而來?首先來自於加強學習。

惟有通過學習,才能達到提高認識,辨別方向,洗刷陳舊的'目的。在這幾年中,認真學習了《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歷史課程標準解讀》等相關文件精神。其次,來自於勇於對自己的否定和揚棄。再次,來自於我們保持對所處時代的敏感。教師必須自覺置身於時代的前沿,時刻關注國家的改革與發展,關注一切未知領域中的新知,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要有一種身在校園,心懷天下的胸襟。惟有如此,才能保證我們的心態年輕、思維活躍、觀念不斷更新,也才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肩負的使命和責任。

二、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師生關係的平等,是指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教學過程中地位的平等。新課程的價值在於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態度及情緒和諧發展,教師在其中起着催化劑的作用。記得在上完《南京條約》這一課時,要對李鴻章在近代史上籤定的賣國條約進行小結,說“由此可見,李鴻章是中國歷史上的千古罪人”。誰知話剛落聲,就從角落裏傳來出了這麼一句話“老師,李鴻章在歷史上也有一些貢獻”。

這時候,心裏在想爲何不讓同學們就此問題進行討論了。接着,我表揚了那位同學,同時也在黑板上寫出了兩個論點“李鴻章是歷史上的大罪人”,“李鴻章也有貢獻,不能太苛求”讓大家進行發言。經過了十幾分鐘的激烈的辯論,最後再由我進行了小結。這一堂課就在這樣的輕鬆、活躍的氣氛當中結束了。這樣的課堂,極大地融洽了氣氛,和諧了師生的感情,就能使學生放鬆地學習,放心地思考,就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就能達到意想不到的課堂教學效果。

相反的,如果當是教師打斷了學生的疑問,不僅傷害了學生求知的願望,而且使得這節課變得很沉寂,學生的自主性也就沒有辦法體現了。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不乏有一些小小的竅門。比如經常使用一些激勵的話語,小兵也可以立大功的,會帶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想學什麼,想怎麼學”“你有不同的意見嗎?”“想說的站起來說吧”“你的想法比老師好”“你對老師這樣上課滿意嗎,給些建議吧”等等。這些話看似很平常,但它確實是孩子們的陽光,是課堂的生命,它拉近了師生關係,融洽了課堂氣氛,和諧了師生情感,極大的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和主動參與與積極性。

另外,教師本身可以憑着自己的豐富知識,開展相應的興趣小組,吸引學生參與到裏面,而進行學習交流。在活動中,更能增加師生情感的交流,從而在課堂中發酵。當然,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教師必須要有足夠的時間去參與。在這方面,我成立了一個集郵興趣小組。通過學習歷史來補充瞭解郵票上的知識,通過欣賞郵票就能更好的把學生的興趣引入到歷史學習中來。我們現在有成員近30人,通過了每週固定的一次集體學習交流,讓我們的情感更加的融洽了。使我們不僅僅是課堂上的師生,而且還是生活上好朋友。

三、多種嘗試性的探究學習。

現在的課程改革注重的是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而教師單一的教學方式很難完成這能力的培養,所以必須要具備全方位,多形式的教學手段。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現代的學習方式,其特點是“探究”和“思考”,即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選擇並確定他們所感興趣的研究主題,在研究中主動提出問題,以問題爲中心的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去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近三年的教學實踐中,更注重於這一方面的探究。而要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就必須要有一片天空讓他們去開發。

爲此,主要是通過了活動來鍛鍊學生的能力。比如,在七年級年《姓氏的來源》的活動課中,這可看似簡單而又無從下手的題目(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材料缺乏)。我們在班上通過按姓氏分若干小組(避免重複,浪費資源),進行分組研究。通過指導他們怎麼樣去查找資料(查族譜,問長輩,網上點擊,圖書館查閱等等方式),根據他們所要研究的對象進行提問題,然後去找答案,最後在班上進行交流。

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樂在其中,而且發揮了合作的團隊精神,體現了他們的探究能力。其次,讓學生能夠掌握不同的學習歷史的方法。我採取的做法是,逢雙週,讓學生對要講的內容進行預習,然後要通過不同的途徑查找與之相關的歷史知識,以便在課堂中進行交流。這樣做,既禰補了教師知識的“單一性”,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查閱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同時也鍛鍊了學生在課堂上發言的能力,還符合了學習歷史的規律。

最後,不管我們採用哪種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能力,很重要的一點也就是不能過多的佔用學生的學習時間,這也就要考驗教師的教學能力。

歷史課堂教學心得體會3

歷史學科的期會考試中,我們高二年級文科班共169人蔘考,其中90分以上累計爲39人,80分以上累計爲93人,70分以上累計爲124人,60分以上累計爲139人,及格率爲83.4%,優秀率爲55.02%,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是我們準確理解和把握重建課堂教學的精神實質,克難奮進、努力工作的必然結果。開學初,全校教師就汪校長提出的重建課堂教學的教育思想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大家暢所欲言,集思廣益,推動了學校教學工作的前進。我們對重建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研究,通過實踐,收到了一些實效,形成了一些共識。主要表現爲以下四點,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準確理解重建課堂教學的精神實質,是重建課堂教學工作的重要前提

重建課堂教學,是不是對過去課堂教學經驗的否定?我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爲極端的做法,只會造成在教育思想上的困惑不解和在教育行爲上的裹足不前,不利於課堂教學重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準確理解和正確把握重建課堂教學的精神實質,就顯得十分的必要和十分的重要。

我們認爲重建課堂教學,就是通過調節、整合與優化師生之間的教學關係,形成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工作的正效應。走出了認識上的誤區,思想上的障礙得以清除,課堂教學的重建工作便成爲我們的自覺行動。教學實踐中,我們十分注意經常總結和反思,不斷地克服工作中的不足,不斷優化教學過程中的各種關係。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是重建課堂教學工作的重要策略

有時候,教師“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可能會扭曲教育教學活動中主體和客體的關係,師生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出現了混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能因此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厭學甚至是逃學的現象時有發生。實際上,每個學生都有特定的權利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

作爲教育工作者,有義務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條件,讓學生充分地發現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體驗到自己作爲人的一種尊嚴感和幸福感。爲此,重建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要進一步弘揚師生關係中民主平等的優良傳統,它既是新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推進課堂教學重建工作的重要策略。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對於學習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更是多加鼓勵、多加關懷,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平常的訓練中,老師經常在學習成績不夠理想的同學的作業本上,寫下一些勉勵性的批語,使他們心中的希望之火始終不滅。在這次期會考試中,爲了鼓舞士氣,引導學生狠抓基礎落實,狠抓課本落實,試題的命題過程中沒有參考任何參考資料,而是拿着課本製作的,試題的難度值爲0.747,大部分同學因爲按照科任老師的佈置,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因而考出了水平,增強了學習的信心,領略了成功的喜悅,明確了努力的方向,也就進一步改善了我們的教學環境,有利於後段教學工作的開展。

三、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是重建課堂教學工作的核心內容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現狀是,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或多或少、有意無意地存在着忽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現象,注入式、一言堂、滿堂灌,嚴重地束縛着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產生。

久而久之,養成的盡是人云亦云的`惰性,創新思維的火花泯滅得蕩然無存、煙消雲散。這不能不說是課堂教學的悲哀。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成爲重建課堂教學工作的核心內容。我們反對注入式教學,主張啓發式教學;我們反對一言堂、滿堂灌,主張多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以《隋唐文化的繁榮》的教學過程爲例。隋唐時期,中華文化輝煌燦爛,光照四鄰。

這時候文化發達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我們不急於給出全部的答案,而是要求學生結合此前所學秦漢文化發達的原因加以分析和推導,展開課堂討論;然後,有幾位同學大膽地走上講臺發表自己的觀點。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集思廣益,逐漸形成了比較系統的結論,收到了比老師直接告知答案要點好得多的教學效果。令我們感到欣慰的是,同學們除了總結出課本上指出的國家統一強盛,經濟繁榮;統治者推行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國舞。

從平常佈置的作業,到期會考試的試題,我們也經常引進具有爭鳴性質的問題,十分注意對學生的獨立個性的接納和寬容,十分注意對學生的創新思維的肯定和鼓勵,使他們在寬鬆的氛圍裏,寓學習於研究當中,寓研究於學習當中,收穫着研究性學習的無窮樂趣。比如我們有道涉及到對漢武帝的評價的訓練題,學生當中,有的對漢武帝予以了充分的肯定,有的對漢武帝予以了完全的否定,有的對漢武帝進行了一分爲二的評價,孰是孰非,孰對孰錯,我們評判沒有墨守成規,而是對於能夠較好地自圓其說的答案,都給予充分的肯定,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了鼓勵。

現在,在我們的學生當中,有的已經對教材的科學性提出了置疑,指出了教材編寫中的若干失誤,有的問題甚至是老師都未注意到。如果說學生沒有一種自主創新的精神,這一切幾乎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四、提高教師的思想和專業素質,是重建課堂教學工作的重要保障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百年教育,教師爲本。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是課堂教學重建工作成敗的關鍵所在。教師要得到學生的愛戴,必須要有內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使自己擁有熱情、真誠、寬容、負責、幽默等優秀品質。

爲此,我們始終在自覺地提高自身的修養,加強教學研究,拓寬知識視野,提升教育藝術,努力成爲富有個性魅力的人,成爲重建課堂教學工作的積極實踐者。總之,我們認爲,重建課堂教學,就是要準確理解重建課堂教學的精神實質,就是要真正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就是要大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就是要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思想和專業素質。做好了這些,相信我們的課堂教學質量一定會再上一個新臺階!

歷史課堂教學心得體會4

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是提高學生學習有中國歷史興趣的重要陣地,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教師在課堂上如何教,學生在課堂上怎樣學,一直是研究者探討的重要問題。近年來,中學課堂教學經過了改革和總結,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目前還存在不少的問題,我就這些問題作簡單的分析探討,並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以求教於同行者。

一、中學歷史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影響和阻礙中學課堂教學質量提高的主要問題有:

1、填鴨式。有些教師上課時滔滔不絕,黑板寫得滿滿的,學生不停地記筆記。這種滿堂灌、填鴨式的教法帶來很多弊病。教師講得過多,他所能提供給學生獨立掌握知識、主動訓練能力的'機會就越少,學生常處於被動位置,沒有時間及時思考、消化、吸收,所學知識當然沒法鞏固。再有,講得過多,重點不突出,學生掌握不了要領,課堂氣氛也沉悶,學生客易產生疲勞。

2、陳舊式。有些教師上課停留在原始的教學狀態中,沒有多媒體,沒有幻燈片,沒有電腦等現代化的手段來輔助教學,從始至終都只靠教師講述,根本提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3、應試式。學生參加會考只有筆試,不考覈學生的能力。爲了適應學生答卷的要求,很多教師不注重訓練,學生滿腦子裝的全是知識點和條條框框,語言能力很差。

4、厭教式。有些教師不能透徹地掌握教材,處理課文缺少靈活性,教學方法呆板,又不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和更新知識,長年累月地重複這種教學,感到厭煩。另外,有些教師教學任務重,還有會考壓力,一天忙於教學等事務之中,時間一長,也容易產生厭煩情緒。

5、厭學式。學生學習死記硬背,加上作業過多,越學越吃力,就會在心理上產生害怕、厭惡甚至牴觸的情緒。

我認爲本次培訓要解決的重點就是:瞭解網絡課程培訓的詳細內容,爲今後的教學工作確定了總的工作目標和方針。爲今後的課堂教學,尤其是山區孩子的教學工作指明瞭方向。把握好每個年級的重點,處理好每個階段的目標要求。並且爲目標而努力付出,爲山區的教育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爲縮小教育的地區差異做出貢獻。

通過網絡課程的培訓,我們的預期目標還是對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瞭解和掌握。我所提出的這些問題希望能夠在培訓中找到更具體有效的解決方案

歷史課堂教學心得體會5

根據歷史學科新課標的要求,歷史教學必須從歷史學科的歷史教學的特點出發,全面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重視學生的潛能開發,重視創新意思的培養,重視科學與人文素養的塑造,重視人生觀、價值觀的提升以及實踐能力的提高等。教師作爲新教材的實踐者、引路人,只有具備與之適應的新觀念,才能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領會新教材的編寫意圖,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做到有的放矢。

新理論從何而來?首先於加強學習。惟有通過學習,才能到達提高認識,區分方向,洗刷陳舊的目的。在這幾年中,認真學習了《國務院關於根底教育改革與開展的決定》、教育部《根底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歷史課程標準解讀》等相關文件精神。其次,於勇於對自己的否認和揚棄。再次,於我們保持對所處時代的敏感。教師必須自覺置身於時代的前沿,時刻關注國家的改革與開展,關注一切領域中的新知,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要有一種身在校園,心懷天下的胸襟。惟有如此,才能保證我們的心態年輕、思維活潑、觀念不斷更新,也才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肩負的使命和責任。

師生關係的平等,是指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教學過程中地位的平等。新課程的價值在於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態度及情緒和諧開展,教師在其中起着催化劑的作用。記得在上完《南京條約》這一課時,要對李鴻章在近代史上籤定的賣國條約進展小結,說“由此可見,李鴻章是中國歷史上的千古罪人”。誰知話剛落聲,就從角落裏傳來出了這麼一句話“老師,李鴻章在歷史上也有一些奉獻”。這時候,心裏在想爲何不讓同學們就此問題進展討論了。接着,我表揚了那位同學,同時也在黑板上寫出了兩個論點“李鴻章是歷史上的大罪人”,“李鴻章也有奉獻,不能太苛求”讓大家進展發言。經過了十幾分鐘的劇烈的辯論,最後再由我進展了小結。這一堂課就在這樣的輕鬆、活潑的氣氛當中完畢了。這樣的課堂,極大地融洽了氣氛,和諧了師生的感情,就能使學生放鬆地學習,放心地思考,就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就能到達意想不到的課堂教學效果。相反的,如果當是教師打斷了學生的疑問,不僅傷害了學生求知的願望,而且使得這節課變得很寂靜,學生的自主性也就沒有方法表達了。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不乏有一些小小的竅門。比方經常使用一些鼓勵的話語,小兵也可以立大功的,會帶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想學什麼,想怎麼學”“你有不同的意見嗎?”“想說的站起來說吧”“你的想法比老師好”“你對老師這樣上課滿意嗎,給些建議吧”等等。這些話看似很平常,但它確實是孩子們的陽光,是課堂的生命,它拉近了師生關係,融洽了課堂氣氛,和諧了師生情感,極大的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和主動參與與積極性。另外,教師本身可以憑着自己的豐富知識,開展相應的興趣小組,吸引學生參與到裏面,而進展學習交流。在活動中,更能增加師生情感的交流,從而在課堂中發酵。當然,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教師必須要有足夠的時間去參與。在這方面,我成立了一個集郵興趣小組。通過學習歷史來補充瞭解郵票上的知識,通過欣賞郵票就能更好的把學生的興趣引入到歷史學習中來。我們現在有成員近30人,通過了每週固定的一次集體學習交流,讓我們的情感更加的融洽了。使我們不僅僅是課堂上的師生,而且還是生活上好朋友。現在的'課程改革注重的是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而教師單一的教學方式很難完成這能力的培養,所以必須要具備全方位,多形式的教學手段。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現代的學習方式,其特點是“探究”和“思考”,即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選擇並確定他們所感興趣的研究主題,在研究中主動提出問題,以問題爲中心的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去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近三年的教學實踐中,更注重於這一方面的探究。而要讓學生進展探究學習,就必須要有一片天空讓他們去開發。爲此,主要是通過了活動來鍛鍊學生的能力。

比方,在七年級年《姓氏的》的活動課中,這可看似簡單而又無從下手的題目(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材料缺乏)。我們在班上通過按姓氏分假設幹小組(防止重複,浪費資源),進展分組研究。通過指導他們怎麼樣去查找資料(查族譜,問長輩,網上點擊,圖書館查閱等等方式),根據他們所要研究的對象進展提問題,然後去找答案,最後在班上進展交流。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樂在其中,而且發揮了合作的團隊精神,表達了他們的探究能力。

其次,讓學生能夠掌握不同的學習歷史的方法。我採取的做法是,逢雙週,讓學生對要講的內容進展預習,然後要通過不同的途徑查找與之相關的歷史知識,以便在課堂中進展交流。這樣做,既禰補了教師知識的“單一性”,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查閱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同時也鍛鍊了學生在課堂上發言的能力,還符合了學習歷史的規律。

最後,不管我們採用哪種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能力,很重要的一點也就是不能過多的佔用學生的學習時間,這也就要考驗教師的教學能力。

在歷史教學中,如何才能優化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技藝呢?首先,應該善於學習,通過各種渠道。博採衆法,廣泛吸收,注意儲存各種教學方法的信息,仔細研究其中的異同,這樣才能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做到信手拈來,亦即教學有法。其次,教無定法,教學方法不能一成不變,要因人、因課、因境而異。所謂因人而異,即要因教師、學生的實際而異。如有的歷史教師,演講能力強,講課時聲情並茂,情境教學法能使其到達爐火純青的境地;而有一些教師那麼善於使用圖表、幻燈、錄相、彩圖等多種立體教學手段,結合啓發、提問、歸納講解等教學方法。

總之,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和使用,要注意揚已之長,避己之短。另外,在選擇和運用詳細教法時,還要注意學生的心理及生理差異。對學生可多用一些直觀教學法或情境教學法,以激起其學習歷史的興趣;其次對學生卻要多啓發思考,增加思維深度,教會他們學習歷史的方法。

所謂因課而異即因歷史教學內容而異。根據內容與形式的關係,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自然也就應該採取不同的教學形式。如在講授新知識時,可主要採用講述、講解、講讀、講演法等;在導入新課和穩固新課、課後練習中那麼可用談話法,對學生進展啓發式提問,[爲您]對課文中理解和運用部分等重點內容進展精心講解、分析,而對非重要內容和一般性史實介紹那麼用講述法。同樣,歌頌歷史上的英雄豪傑或鞭韃奸賊等那麼應慷慨激昂,進展生動的描述和演講。如遇較爲複雜的歷史事件和理論,我們還可輔以圖表法、綱要法、聯繫比照法、演示法等。

所謂因境而異,即因教學情境而異。隨着教學對象、教學環境的不同,教師也應施以不同的教法。如教師課前準備了電教手段(錄音、錄像、投影等),但恰巧遭遇停電或機器故障,教師就應隨之進展相應調整,或採用激將法,啓發讀朗好的學生將歷史材料繼續讀下去或結合歷史課本中豐富的插圖進展講解,或在小黑板上進展圖表法演示。有時,學生也可能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問題,教師可以採用談話法乘勢追問、引發討論、引導學生結合史實自查自找等方法加以解決。

總之,優化教學方法要善於學習,博採衆法之長,根據自己施教的不同內容、不同對象、不同情境而採用相應的教法,最後形成適合自己特點的一套完整、科學、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歷史課堂教學心得體會6

國中歷史教學的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課改要求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如何把新的教學理念貫穿到實際的教學中去?如何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如何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現就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心得和體會談出來供同行討論。

一、採用先進的教學方法

在歷史教學中,過去我們習慣於採用的講解法和談話法,已遠遠不能適應網絡化時

代學生的需要,在衆多的教學法中,我主要運用了杜郎口“三三六”教學模式,藉助多媒體進行教學。以學生爲主體,看一看、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測一測。課堂大舞臺,展示都精彩。先教後學,當堂訓練,促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觀看歷史影片

歷史知識對學生來說都是遙遠和陌生的,爲了讓學生了解特定歷史情況下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發展走向,我多次帶學生到多媒體教室觀看有重大影響的影片,如反映中國社會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影片《鴉片戰爭》,反映解放戰爭的《大決戰》,反映二戰時期蘇德戰場的影片《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等,這些影片以故事的形式再現了當時的歷史風貌、宏大的歷史場景,劇中人物個性鮮明,愛憎分明,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樂觀主義的教育貫穿其中,通過讓學生觀看,可以加深他們對課本的瞭解與理解,同時有助於培養他們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質,更爲重要的是通過複雜的電影故事情節讓學生們學習用辯證的觀點來觀察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

三、學寫歷史小論文

記得第一次讓學生在歷史課上寫論文,要求論文的內容必須聯繫現實,同學們表現得很驚訝,他們想象不出歷史論文與現實有什麼聯繫,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同學們很快就喜歡上這種學習方式,我們寫的題目《從唐朝長安城的城市佈局聯想到今天的環境保護》,這是個歷史與現實緊密聯繫的問題,你可以任思維馳聘,聯繫今天的水土流失,亂砍亂伐,沙塵暴,全球氣溫變暖,汽車尾汽排放,工業廢水污染等來寫作,這樣由於取材廣泛,同學們思維非常活躍,通過寫論文,我們既達到了歷史學習的要求,又樹立了每位同學環保的意識,還提高了他們寫作的能力。此後我多次佈置這種論文,我選擇的都是一些社會熱點和社會焦點問題,只求論文短小精悍,說明問題,不求洋洋灑灑長篇大論,每次我都把其中的優秀論文挑選出來在全校展出,把其中最優秀的小論文送往市地教育部門參賽,二年來已有多篇學生小論文在市地獲獎。這也將更加激勵學生們寫出更好的文章來。四、歷史劇表演

爲再現歷史事件中典型的故事情節,我們讓學生表演歷史劇,當然這很花時間,事先得準備一段日子,教師擬好主題,學生表演各個角色,故事情節和對白都由學生自編自導,但不能偏離主題,必須體現書本中要求的基本知識點。我們表演的歷史劇《張騫出使西域》,學生自己動手製作道具,如:漢武帝的皇冠,張騫手中的`漢節,西域各少數民族的服裝等。學生自己準備西域的物產,葡萄、核桃、苜蓿等。表演時,他們的演出是那麼的投入,漢武帝想通西域時的急切心情,張騫的剛毅與勇敢,西域各民族的熱情與好客,匈奴的強悍與兇猛都通過學生的表演栩栩如生表演歷史劇這種方式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展示了學生的表演才華,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個性與能力都得到了挖掘與昇華,保持了學生學習的旺盛熱情。

類似上述形式的做法還有許多,如帶學生去花洲書院參觀,舉行歷史圖片展,展開社會調查,在此不一一列舉,在實際的教學中如何既保證教學內容按期完成,又能開展如此多的教學活動呢?我的做法就是合併課時,鼓勵學生課前預習,把更多的準備工作放在課餘時間去完成。既保證了教學時間,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