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春秋時期歷史典故12篇

歷史2.67W

春秋時期歷史典故1

【安步當車的典故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四》。

春秋時期歷史典故12篇

【安步當車的典故釋義】安:安詳,不慌忙;安步:緩緩步行。以從容的步行代替乘車。形容人能安於淡泊的生活而不追名逐利。

【安步當車的歷史典故】

戰國時齊國有位賢者,名叫顏蜀。齊宣王十分仰慕他,便把他召進宮來。顏蜀走進宮內,來到殿前,就停住了腳步,不再前進。齊宣王叫他上前,顏蜀不僅一步不動,還叫齊宣王下來迎接他,說:“如果是我走到大王面前,說明我羨慕大王的權勢;如果是大王走過來,說明大王禮賢下士。與其讓我羨慕大王的權勢,還不如讓大王禮賢下士的'好。”齊宣王生氣地說:“到底是君王尊貴,還是士人尊貴?”顏蜀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士人尊貴!從前秦國進攻齊國的時候,秦王曾經下過一道命令,有誰敢在高士柳下季墳墓五十步以內的地方砍柴的,格殺勿論!他還下了一道命令,有誰能砍下齊王腦袋的,就封爲萬戶侯,賞金千鎰。由此看來,一個活着的君主的腦袋還不如一個死了的士人的墳墓呢!大禹的時候,諸侯有萬國之多,是因爲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湯時代,諸侯有三千之多;如今,稱孤道寡的才二十四個。由此看來,重視士人與否是得失的關鍵。從古到今,沒有不務實事而成名於下的,所以君王要以不經常向人請教爲羞恥,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學習而慚愧。”

齊宣王聽到這裏,才覺得自己理虧,於是對顏蜀說:“聽了您的一番高論,茅塞頓開,希望您接受我拜您爲師,今後您就住在這裏,有肉吃,有車乘,您的家人個個衣着華麗。”顏蜀拒絕道:“玉,產于山中,一經匠人加工,就會破壞;雖仍寶貴,但失去了本來的面貌。士人生在窮鄉僻壤,如果選拔上來,享有利祿,他外來的風貌和內心世界就會遭到破壞。所以我希望大王讓我回去,每到點吃飯,像吃肉那樣香,安穩而慢慢地走路,足以當做乘車。平安度日,並不比權貴差。清淨無爲,純正自守,樂在其中。”顏蜀說罷,向齊宣王拜了兩拜便離開了。

【成長心語】

在大富大貴面前,顏蜀能夠安於淡泊的生活而不追名逐利。做人需要幾分淡泊,只有如此才能豁達地面對人生的得失。淡泊,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從容不迫的生活態度。有時候追求的目標因能力所限無法達到,並不能代表沒有獲得或距離成功很遠,只要思想達到了,結果必然是一樣的。坦然地面對生命中的榮辱、得失、進退,其實是人生命中最爲可貴的品格。我們所看到的世界,被我們漸染了內心的色彩,如果我們先把內心描繪得五彩繽紛、色彩斑斕,世界就是光明和美好的。

春秋時期歷史典故2

孔子聽說後,曰:“古之遺愛也。”現有墓,位於河南省新鄭市西南17公里陘山頂上,墓冢高約5米、周長約50米。據<新鄭縣誌>載:“子產墓累石爲方墳,東有廟”。1987年3月4日,鄭州市政府公佈爲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子產對當時國際國內形勢的判斷是:“國小而逼,族大寵多。”子產從政後,在鄭國進行了內政改革,整理田制,整頓貴族田地和農戶編制,承認土地私有,按田畝徵稅等等。接着,他又用200多斤鐵鑄造了一隻鼎,把新制定的`刑書鑄在鼎上,放置於王宮門口,讓百姓都知道新刑法。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刑鼎。子產推行法治,寬猛相濟,安撫百姓,抑制強宗,保持國內政局長期穩定。不毀鄉校,以聽取“國人”意見。對外進行了一系列外交活動,維護了鄭國的利益,使鄭國免遭兵革之禍。子產“知人善用,擇其能者而使之”,爲政數十年,政績顯赫。《左傳》:爲相一年,豎子不戲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賈;三年,門不夜關,道不拾遺;四年,田器不歸;五年,士無尺籍,長期不令而治。

子產的思想接近於孔子以前的儒家思想。子產具有人本主義的思想,強調人事,但也不否認鬼神。提出“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在子產看來,人道先於天道,天道可以存而不論,人道則不能不察。他還提出了人性觀念,認爲夫小人之性,釁於勇,嗇於禍,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這是中國哲學史上探討人性問題的開端。

春秋時期歷史典故11

 琵琶

在中國古代文獻詩詞中,可以找到大量和琵琶有關的故事,千古傳誦的便有白居易的《琵琶行》,還有“昭君出塞和番”的故事,而更多的是秦樓楚館的歌伎傳說。不過,在《古今注》、《舊唐書》、《北史》等歷史典籍中,則多有描寫在位帝王、公主對琵琶的`鍾愛,發生在宮廷中的琵琶故事也就不少,且列其中兩則於下。

話說大詩人王維仍未應舉前獲岐王賞識,特意帶他入宮出席唐皇公主奏樂之宴,並教王維在公主面前以琵琶演奏預先寫好的新曲,果然讓舉座賓客動容。公主雖喜愛琵琶與音律,卻不知所奏何曲,王維隨口稟告爲《鬱輪袍》,岐王在旁亦加美言,並表示王維將要應舉。公主應向主考官張九皋推薦,多少都應該給個解元,公主笑而頷首。其後王維應舉,果然中了個解元。

另一故事發生在唐文宗時。小官樑厚本,於宮外護城河垂釣擱下飄來一個大箱子,赫然發現箱內有位氣息奄奄的豔裝女娘,動了憐憫之心,抱回家中將女娘救活過來。原來女娘是宮中奏琵琶的女樂師,不知何事觸怒龍顏被賜絞死,宮中侍女憐之將其“屍”置於箱子中,隨護城河飄出宮外,終命不該絕被救“重生”。樑厚本未有家室,琵琶樂女感恩圖報下嫁,並告知樑厚本她於宮中彈奏的正是兩個琵琶名器大忽雷和小忽雷,她奉命將大忽雷送到南市趙樂匠家修理,仍未送回宮中,便逢宮中亂事。琵琶樂女“死”後便無人得知此事,樑厚本也就拿了些錢財給趙樂匠將大忽雷贖回,兩口子便不時於更深人靜時把玩。及後梁厚本生辰,兩人半醉興起,女樂師拿出大忽雷錚錚綜綜奏了幾首曲子來助慶。大忽雷果是名器,聲音傳得又高又遠,路過一位宦官聞聲而至,目睹被賜死之女樂師與樑官兒親親熱熱,手中所奏豈非正是名器大忽雷?也就急急回宮稟告皇帝文宗。其時文宗對賜死女樂師已感悔意,即宣召兩人入官,問明始末,驚爲意,赦去兩人罪過,並加賞賜,好好生活下去。

兩個琵琶故事,有名有姓,反之王昭君何以提着“胡樂”去“和番”?“和番”所奏是何琵琶曲?則鮮有人深究了。

春秋時期歷史典故12

【聞雞起舞的典故出處】《晉書·祖逖傳》。

【聞雞起舞的典故釋義】聞:聽到;舞:舞劍。聽到雞叫聲,就起來舞劍。比喻有志向的人及時奮發。

【聞雞起舞的`歷史典故】

祖逖和劉琨是晉代著名的兩個將領。24歲那年,祖逖擔任司州主簿,主管文書簿籍。劉琨是漢朝宗室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也是一個很有志向的青年。他們志同道合,都希望爲國家出力,幹一番事業。

當時,西晉皇族內部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各少數民族首領乘機起兵作亂,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祖逖和劉琨對此很是焦慮。他們白一起在衙門裏供職,晚上回家一起談論國家大事,談如何建功立業,報效國家,一談就是大半夜,累了才合蓋一牀被子睡下。

有 一,他們談得很晚,剛入睡,劉琨就鼾聲如雷。剛睡了一會兒,祖逖猛然聽到雞的叫聲,於是叫醒劉琨說:“你聽,你聽,這不是荒雞的叫聲嗎?恐怕下要大亂 了,我們還能安穩地睡覺嗎?”劉琨揉揉眼,想想說:“對!應該居安思危!”於是兩人穿衣起牀來到院中,拔劍對舞起來,直到曙光初露才去歇後來,祖逖和劉琨爲收復北方竭盡全力,作出貢獻。而他們早年聞雞起舞的故事更是成爲美談,家喻戶曉。

【成長心語】

富 蘭克林說:“勤奮是好運之母。”正是勤奮與堅持不懈,使平凡的祖逖和劉琨成爲威名遠揚的將軍。每個人都渴望成功,都希望好運降臨到自己身上。事實上,成功 的大門也永遠爲勤奮者敞開着,幸運女神也總是垂青于堅持不懈的人。不要抱怨機會與自己擦肩而過,在機會來臨之前,先問自己:我足夠勤奮嗎?有時候,犧牲一 點安逸的享受,換之以奮發向上,人生便會多一分積極與動力,成功的曙光便會在不遠處向你招手。

標籤:春秋時期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