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歷史有名故事集錦11篇

歷史1.81W

歷史有名故事1

歷史是一個很大的故事,這個故事中有很多人物的故事,我們看看下面的有名的歷史人物故事吧!

歷史有名故事集錦11篇

有名的歷史人物故事1、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爲命,爲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爲大嫂所不容,爲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着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爲美談。終有一老着,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有名的歷史人物故事2、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爲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爲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爲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有名的歷史人物故事3、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裏。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 茶經 中受到啓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爲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羣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有名的歷史人物故事4、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讚。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讚,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裏,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有名的歷史人物故事5、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有名的歷史人物故事6、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有名的歷史人物故事7、楊祿禪陳家溝學藝

楊祿禪受到鄉里惡霸的欺負,他不甘心受辱。一個人離開了家,到陳家溝拜師學藝。拳師陳長興從不把拳法傳外人,楊祿禪也不例外。不過,楊祿禪的執着精神終於感動了陳長興,終於學到了拳法,懲治了惡霸,也開創了楊式太極拳。

有名的歷史人物故事8、王獻之依缸習字

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自己也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口成章,順口吟出幾句詩來。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發顯得機警聰敏,而且還特別喜歡習字。王獻之家有一隻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

歷史有名故事2

父親威廉和母親芬妮,都有着貴族血統。在英國,他們擁有兩處家園:茵幽別墅和恩珀蕾花園。每年夏天,烈日炎炎,他們全家像候鳥一樣,馬不停蹄地到“茵幽別墅”避暑;而在一年的其餘時間,他們住在恩珀蕾花園裏。到了春秋季節,全家人就到附近的倫敦探親訪友,忙得不亦樂乎。小弗洛倫斯的童年,是在天堂般的環境中度過。

可是,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她的興奮點,卻往往不在小夥伴們身上。她愛騎小馬,愛和身邊的小貓、小狗、小鳥們聊天,玩耍。她樂於照看它們。有一次,一隻小山雀死了,她用手帕把小鳥包起來,把它埋在花園內的松樹下,還豎起了一塊小墓碑,上面寫了墓誌銘——

可憐的小山雀/你爲何死去/你頭上的皇冠/是那樣美麗//但是現在/你卻躺在那裏/對我不理不睬/不聞不問

從小時候起,她就獨來獨往,不像一般的孩子那樣頑皮。她倔強而執拗,多愁善感,似乎過於早熟。她在滿目繁華中孤獨地成長。

恩珀蕾花園一片繁榮,花園外面卻是滿目凋敝。1842年的英國,經濟異常蕭條,饑民充斥了各個角落。弗洛倫斯在她的筆記中寫道:不管什麼時候,我的心中,總放不下那些苦難的人羣……

1843年7月,正是炎熱的季節,南丁格爾一家再度到茵幽別墅消夏避暑時,她不顧家人的反對,去幫助周圍的窮人。她不怕骯髒和吃苦,把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多地消磨在病人的茅屋中。因爲不少病人缺衣少食,她常常硬要母親給她一些藥品、食物、牀單、被褥、衣服等等。她把這些東西用於賑濟窮人,以解他們的燃眉之急。到了應當返回恩珀蕾花園時,弗洛倫斯不願半途而廢,她想留在當地。但是母親認爲,出身貴族的女兒理應在別的事情上有所作爲,浪費時間護理那些窮人,簡直荒唐無比。父親和姐姐也都站在母親一邊,弗洛倫斯孤立無助。

在當時英國人的觀念中,與各式各樣的病人打交道,是非常骯髒而危險的。人們對於“醫院”、“護理”這樣的字眼一向避而不談,因爲都是一些很可怕、很丟臉的事情。由於醫療水平落後,加上國力衰微,戰爭頻繁,在1844年以後的英國,醫院幾乎就是不幸、墮落、邋遢、混亂的代名詞。由於缺少必要的管理,它有時簡直就像瘋人院。在弗洛倫斯看來,最讓人難以接受的事,還不是上述可怕的醫療條件,而是醫院中“護士”的不佳的名聲,和她們那低下的素質。

1845年8月,弗洛倫斯同父親一道,到曼徹斯特去探望生病的祖母。因爲祖母病情加重,臥牀不起,而且缺少照料,她便留在身邊護理。很快,祖母的身體大有起色。接着老保姆蓋爾太太又病倒了。弗洛倫斯又趕回家裏,精心護理病入膏肓的蓋爾太太。直到老人臨終,弗洛倫斯一直守候牀邊,沒有離開半步。

這年秋天,恩珀蕾花園附近農村中瘟疫流行,和當地的牧師一道,弗洛倫斯積極地投入了護理病人的工作。她在一次次地證明着自己,她的人生信念更加堅定了。在那時,人們都以爲護理工作很簡單,根本用不着培訓。以前連弗洛倫斯自己也曾認爲,只要富有耐心和同情心,就能幫助病人解除病痛,這就是護理工作的全部。一天,她親眼看到一個女人,在她面前痛苦地死去——這位病人服錯了藥。“她必然是死不瞑目,是那些護理者‘毒死’了她!”這一想法讓她大受刺激。她從此知道,護理是一門重要的學問。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她別無選擇,必須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離恩珀蕾花園幾英里處,有一個診療所,主治醫師富勒先生很有些名氣,據說畢業於牛津大學,而且是南丁格爾家的老朋友。於是,弗洛倫斯打算說服父母,給她一段時間,准許她去這個診療所學習。恰逢富勒夫婦應約到恩珀蕾花園做客,她就當着父母的面提出拜富勒爲師。

不料,一場風暴就此爆發了。父親拂袖而去;母親則氣得發瘋,說再也無法忍受這樣的怪念頭;連姐姐也歇斯底里大聲嚷嚷,說妹妹一定是“中了邪”——這不單有失貴族身份,還會把病菌帶入家門,害死了全家。

富勒夫婦感到很難堪。爲了安撫南丁格爾夫婦,他們也只好向弗洛倫斯“潑冷水”,勸她放棄自己的想法。

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她咬緊牙關,沒有屈服。她開始偷偷鑽研起醫院報告和政府編印的藍皮書。她還私下給國外的專家(比如普魯士大使本森夫婦)寫信,向他們請教各種問題。並且,還時不時地索求有關巴黎和柏林兩市醫院情況的調查報告。

每天早晨,她至少要學習一個多小時。當早飯鈴聲響起,她會迅速收拾書本,若無其事地下樓用餐,看上去規規矩矩,也儘量不提及內心的想法。母親要她負責儲藏室、餐具室和藏衣室的`整理工作,她絲毫不敢怠慢。她希望母親回心轉意。她給朋友克拉克小姐寫信說:“我不得不做很多家務。那些衣被、玻璃杯、瓷器,已埋到我的下巴了。它們簡直是乏味透頂。我也不禁要問自己:‘這就是生活嗎?難道一個有理智的人,一個願意有所作爲的人,每天想要做的,就是這些嗎?’”

她也收到了愛情的橄欖枝。在一次宴會上,她結識了年輕的慈善家理查德(將少年犯與成年犯分離,以接受更合理更人性的管教,就是出自他的提議)。理查德對她一見鍾情,兩人一起談詩作畫,愉快交往。在弗洛倫斯寂寞無助的時候,理查德的數不清的信箋,給過她很大的精神安慰,她也曾把理查德稱爲“我所崇拜的人。”但是,在他求婚時,她考慮良久,卻拒絕了他。她給理查德寫信說:我註定是個漂泊者。爲了我的使命,我寧可不要婚姻,不要社交,不要金錢。

弗洛倫斯曾在一封信中流露出追求獨身生活的態度,同時談到自己對婚姻的看法:“普遍的偏見是,歸根結底,一個人必須結婚,這是必然的歸宿。不過,我最終覺得,婚姻並不是唯一的。一個人完全可以從她的事業中,使自己感到充實和滿足,找到更大的樂趣。”此後,她拒絕了所有的求婚者。不過南丁格爾在晚年公開迂曲的表白了自己的性取向,她在自己的日記裏寫到與英國和普魯士女性同牀的興奮之情,她還在不少私人書信中讚許自己與女性之間的愛情,歐美專家經過了多年的考究與覈實確定了南丁格爾的確有同性戀的傾向,南丁格爾也展示出了自己衝破成規這勇敢的一面。

經弗洛倫斯的請求,本森爵士給她寄來了一本書:《凱撒沃茲的基督教慈善婦女年鑑》。書裏介紹了凱撒沃茲在護理方面的先進理念和有關情況。

她仔細閱讀之後,不由得喜出望外。作爲慈善醫療機構,凱撒沃茲正是她多年來夢寐以求的地方。在那裏,各方面的條件相對完備,她可以得到適當的訓練,同時,那裏的宗教氣氛、清規戒律,是一張“擋箭牌”,可以保證護士的名聲不受輿論指責。

但她不敢貿然向父母提出直接去凱撒沃茲,只是利用病後療養的機會,先來到法蘭克福,當時那裏的護理事業也走在各國前列。在一家診療所,她學到了不少有用的東西。兩週以後,她離開時,覺得自己有資格做一名合格的護理員了。

當父母、姐姐知道她對護理“賊性不改”,還在私自學醫時,個個氣得發抖。他們聯合起來懲罰她,令她“閉門思過”,不許出家門一步。

她與家人冷戰數年。時光如飛,在1851年6月8日這一天,弗洛倫斯在她的筆記中,以前所未有的堅定語氣寫道:“我必須清楚,依靠一味的死守和等待,機會就會白白地從身邊溜走。從他們那裏,我得到的,只是愈演愈烈的衝突。我顯然是不會獲得同情和支持的。我應該就這樣坐以待斃嗎?絕對不可以!我必須自行爭取那些我賴以生存的一切。對於屬於我的事業,我必須自己動手去做。我的人生的際遇,我的真正的幸福,要依靠我的努力,他們是決不會恩賜與我的。”這次,她的確是做到了“言必行,行必果”。首先,她以出去散心爲藉口,去了凱撒沃茲;在那裏學了兩個星期之後,爲了獲得更爲系統的學習,決定再次去法蘭克福。她平靜地向家人宣佈了她的決定,父親尚平靜,但母親和姐姐驚慌不已,再度極力阻撓。這一次,弗洛倫斯絲毫沒有退卻。她們三人大吵了一通。父親見勸阻無效,氣憤之下,提着槍牽着愛犬走出家門。他走後,她們更吵得天昏地暗。母親甚至想打她耳光,但被她靈巧地躲開了。

第二天,弗洛倫斯勇敢地離開了家。來到西道爾·弗利德納牧師的收容所——這所機構擁有一所醫院,一所育嬰堂,一個孤兒院和一所培訓女教師的學校。

弗洛倫斯住在孤兒院內的一個小房間裏。她的工作地點,就是孤兒院和法蘭克福女子醫院。所有的工作她都學着幹,一點兒也不肯落下,甚至連手術護理她也參加。這對她來說非常不易。畢竟,在當時,對於一個貴族女子來說,完全是“有失體統”的事。她明白這一點,但她不在乎。

在這段時間裏,她往家裏寫了好幾封信,介紹自己的情況,也渴望和家裏人重歸於好。在32歲生日時,她感謝家人的祝福,還特地給父親維恩寫了一封信。其中寫道:

“儘管我的年齡的確不小了,不過我會更加堅持行使我的使命。事實上,我很高興,因爲我終於重獲自由。我的不幸的青春期已經過去,我並不多麼留戀。它永遠不會再回來了,我爲此而欣慰,因爲這意味着,我將獲得新生命。”

歷史有名故事3

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有關歷史人物的故事內容,歡迎大家一起來借鑑一下!

辛憲英是一個怎樣的人?

辛氏,字憲英,她的父親辛毗是魏明帝曹丕的首席謀臣,丈夫羊耽是東漢著名“懸魚太守”羊續的幼子,官至太常,兒子羊琇則深受晉武帝司馬炎的信任與重用。

辛憲英是一個幸運的女人,而且她具有幸運的資本。原本她就家世出衆,自幼過着優渥的生活,長大以後又嫁給了門當戶對的羊耽,夫妻恩愛。難得的是,辛憲英還是一個智慧的女人,她的智慧在政治上表現得尤爲強烈,因此還被稱作魏晉時期的大才女,絲毫不輸給蔡文姬。

預言曹丕

辛憲英善於鑑人知事,在政治上極富遠見。想當年曹丕與曹植的太子之爭是多麼激烈啊,以至於曹丕被曹操立爲太子的時候甚至高興得忘記了禮儀,他激動的抱着辛憲英的父親辛毗歡呼:“辛毗啊,你知道我現在有多開心嗎?”辛毗屬於曹丕黨派,曹丕成功上位太子,他自然也是高興的,但還沒有高興到曹丕這種地步。

辛憲英從父親口中得知這件小事以後,當即就斷言曹丕將來的帝國必定不會長久!後來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自己稱帝建立了魏國,史稱魏文帝,但是從公元220年到公元265年,魏國只存在了短短45年,印證了辛憲英的預言!

鑑別鍾會

除了通過觀察曹丕的爲人來預言曹丕的將來,辛憲英還鑑別過在魏國官居要職的鐘會,斷言鍾會一定會叛亂。辛憲英觀察過鍾會這個人,鍾會是魏國重要的策臣與謀士,也是消滅蜀國的謀劃與實踐者,在魏國的地位舉足輕重,人人都敬畏他。但是鍾會的爲人處事恣意放肆,說白了就是不肯服從上級命令,這是爲人臣子應該有的態度嗎?所以她肯定的說出了鍾會有異志,並認爲鍾會一定會叛亂。

當時辛憲英的侄兒羊祜,也就是後期的西晉最爲出名的滅吳大將之一,他聽了辛憲英的'話以後,大爲吃驚,他不是不相信姑媽的判斷,而是囑咐姑媽千萬不要在外面說這種話。他是相信姑媽的,但別人不一定相信啊,如果猜錯了的話,那就是朝廷重臣的大罪啊,現在的他們還不宜與朝廷把關係搞得過分僵。

後來,鍾會徵召辛憲英的兒子羊琇爲參軍,一起參加滅蜀之戰。辛憲英已經預料鍾會將叛亂,怎肯看着兒子入火坑,於是極力向司馬昭請辭,結果遭到了司馬昭的拒絕。最後她只能讓兒子隨機應變,但始終要做一名忠臣。鍾會在滅蜀的時候果然叛亂,羊琇因極力勸阻鍾會,回國後纔沒有受到懲罰。辛憲英的預言又一次得到印證!

辛憲英雖出身名門世家,但依然崇尚節儉,她的侄兒羊祜曾經贈送給她一牀華麗名貴的錦被,辛憲英覺得這禮物太貴重了,捨不得拿出來用,最後想出來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把錦被翻過來蓋。辛憲英於79歲去世,這個年齡在古代也算是高壽了!

我們知道,古代女子很少有能被史書記錄下來的,辛憲英卻因爲她過人的才智,其生平被記錄在《晉書·卷九十六·列女傳·羊耽妻辛氏傳》中。辛憲英的外孫夏侯湛也爲她寫了一本傳記《羊太常辛夫人傳》。

和蔡文姬的才名不同,蔡文姬是文采出衆,她的代表作《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充分表現出了她的才華,而辛憲英則是一位女政治家,她的才智也充分表現在政治方面。辛憲英能準確的根據這個人的現在的狀態,去判斷他的將來,而且堅持良好的品質,不做爲人不齒的事,也是高風亮節的一種。這種奇女子如何能不被後人牢牢銘記呢?

酈食其的生平簡介

很多時候,不是你出了力,你的名字就能被人們記住,西漢功臣酈食其就是這樣。酈食其爲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曾替劉邦一口氣收服了七十多個城池,就連漢九年級傑之一的韓信都嫉妒他立的大功,但是最後酈食其這個名字卻不爲人所知。

酈食其是酈蟠十一世孫,是一個戰國舊貴族,他自幼聰慧,從少時起便喜愛讀書,時刻關注着時局的變化。不過,秦國滅亡魏國以後,酈食其的家族就開始走下坡路了,酈食其淪爲了陳留門吏。即使這樣,酈食其身上還是自帶貴族光環,脾氣傲慢,一般人不敢隨意驅使他。

秦末時期,陳勝、吳廣以及項梁起義先後爆發,他們都曾途徑陳留高陽,但是酈食其都沒有投奔他們。酈食其是個有才又高傲的人,他認爲只有抱有遠大志向和具有謀略之人才是他要追隨的。酈食其鄰居的兒子在劉邦手下做事,劉邦經常向他詢問陳留的有才之人。

酈食其通過此人瞭解了劉邦,他聽說劉邦帶着隊伍駐紮在陳留郊外,便讓此人幫他傳一句話給劉邦,就說:“我的家鄉有位六十多歲的酈先生,他身高八尺,大家都稱他爲狂生,但是他自己說不是狂生。”那人勸酈食其說:“沛公不喜儒生,要是你以儒生的身份去見他,估計會被罵得狗血淋頭。”酈食其胸有成竹的說:“你只管按照我教給你的話轉告給沛公,他聽了一定會見我的。”

後來,劉邦果然答應見這位不是狂生的酈食其一面。酈食其見到劉邦的時候,劉邦正被兩名侍女伺候着洗腳,酈食其只向他微微作了個長揖,然後就問劉邦:“沛公聚集士兵是打算幫助秦朝剿滅諸侯,還是幫助諸侯滅亡秦朝呢?”劉邦一聽酈食其的生平簡介就怒了,他朝着酈食其大罵:“你個奴才相的儒生,天下百姓深受暴秦之苦,所以諸侯纔會率兵反抗,如今你卻要我助秦而攻打諸侯!”酈食其接着又說:“既然你有推翻暴秦的大志,爲何接待長者還這般無禮?”劉邦這才反應過來,趕緊把腳洗完,穿戴整齊以後在正廳接見酈食其,以賓客之禮待之。

劉邦問酈食其怎麼才能推翻暴秦,酈食其就將自己的.建議告訴劉邦,他認爲陳留是交通四通八達之地,俗稱兵家必爭之地,他和陳留縣令認識,能幫助劉邦收服陳留。收服陳留以後,酈食其又勸劉邦收復滎陽,佔有敖倉的糧食,屆時諸侯聞之必然望風而歸順。劉邦按照酈食其的戰略,一步步成爲了諸侯當中的佼佼者,劉邦想要攻打齊國,但是齊國地廣人多,勢力不容小覷,劉邦僅有一萬多人的士兵,如何與之對抗?

此時,酈食其再次向劉邦請求讓自己出使齊國,他能不費一兵一卒說服齊王歸順劉邦。劉邦欣然同意,派了酈食其出使齊國。酈食其向齊王分析了天下的形勢,齊王被其說服,答應歸順劉邦,成爲漢朝的藩國。韓信聽聞酈食其說服了齊王,一下子就收復了七十多個城池,他嫉妒酈食其,便發兵偷襲齊軍。此時酈食其正在齊國,齊王誤以爲酈食其暗中勾結漢軍來攻打他,於是烹煮了酈食其。

西漢建立以後,劉邦分封諸侯,他非常想念酈食其。的確,酈食其是韓信害死的,但是韓信當時也是劉邦手下的一員大將,折損不得,所以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可憐的酈食其,明明是西漢開國功臣,最後卻不爲人所知。

歷史有名故事4

1:伍子胥過昭關

在諸侯大國爭奪霸權的鬥爭中,大國兼併小國,擴張了土地。可是大國的諸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給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勢力大了起來。他們之間也經常發生鬥爭。大國國內的矛盾尖銳起來,都想把爭奪霸權的戰爭暫時停止下來。

爲了這個緣故,宋國大夫向戍(音sh)在晉、楚兩國之間奔走,做調停人。

公元前546年,晉楚兩國和其他幾個國家,在宋國舉行了弭兵會議(弭音mǐ,弭兵就是停止戰爭)。在這次會議上,晉國的大夫和楚國的大夫代表南北兩個集團講了和,訂了盟約。規定除齊、秦兩個大國外,各小國都要向晉、楚兩國同樣朝貢。晉楚兩國平分霸權,以後五十多年裏,沒發生大的戰爭。

到楚莊王的孫子楚平王即位之後,楚國漸漸衰落了。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來的太子建廢掉。這時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師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鎮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來,誣說太子建正在謀反。

伍奢說什麼也不承認,立刻被關進監獄。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殺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寫信給他的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們回來,以便一起除掉。大兒子伍尚回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郢音yǐng),就跟父親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殺害。太子建事先得到風聲,帶着兒子公子勝逃到宋國去了。

伍奢的另一個兒子伍子胥,也從楚國逃出來,他趕到宋國,找到了太子建。不巧宋國發生內亂,伍子胥又帶着太子建、公子勝逃到鄭國,想請鄭國幫他們報仇。可是鄭國國君鄭定公沒有同意。

太子建報仇心切,竟勾結鄭國的一些大臣想奪鄭定公的權,被鄭定公殺了。伍子胥只好帶着公子勝逃出鄭國,投奔吳國(都城在今江蘇蘇州)。

楚平王早就下令懸賞捉拿伍子胥,叫人畫了伍子胥的像,掛在楚國各地的城門口,囑咐各地官吏盤查。

伍子胥帶着公子勝逃出鄭國後,白天躲藏,晚上趕路,來到吳楚兩國交界的昭關(在今安徽含山縣北)。關上的官吏盤查得很緊。傳說伍子胥一連幾夜愁得睡不着覺,連頭髮也愁白了。幸虧他們遇到了一個好心人東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裏。東皋公有個朋友,模樣有點像伍子胥。東皋公讓他冒充伍子胥過關。守關的逮住了這個假伍子胥,而那個真伍子胥因爲頭髮全白,面貌變了,守關的認不出來,就被他混出關去。

伍子胥出了昭關,害怕後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前面是一條大江攔住去路。伍子胥正在着急,江上有個打魚的老頭兒划着一隻小船過來,把伍子胥渡過江去。

過了大江,伍子胥感激萬分,摘下身邊的寶劍,交給老漁人,說:這把寶劍是楚王賜給我祖父的,值一百兩金子。

現在送給你,好歹表表我的心意。

老漁人說:楚王爲了追捕你,出了五萬石糧食的賞金,還答應封告發人大夫爵位。我不貪圖這個賞金、爵位,難道會要你這寶劍嗎

伍子胥連忙向老漁人賠禮,收了寶劍,辭別老漁人走了。

伍子胥到了吳國,吳國的公子光正想奪取王位。在伍子胥幫助下,公子光殺了吳王僚(音lio),自立爲王。這就是吳王闔閭(音h lǘ)。

吳王闔閭即位之後,封伍子胥爲大夫,幫助他處理國家大事;又用了一位將軍孫武,是個善於用兵的大軍事家。吳王依靠伍子胥和孫武這兩個人,整頓兵馬,先兼併了臨近幾個小國。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拜孫武爲大將,伍子胥爲副將,親自率領大軍,向楚國進攻,連戰連勝,把楚國的軍隊打得一敗塗地,一直打到郢都。

那時,楚平王已經死去,他的兒子楚昭王也逃走了。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刨了他的墳,還把平王的屍首挖出來狠狠鞭打了一頓。

吳軍佔領了郢都。楚國人申包胥逃到秦國,向秦國求救。秦哀公沒同意出兵。申包胥在秦國宮門外賴着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終於被感動了,說:楚國雖然暴虐無道,但是有這樣好的臣子,怎能眼看他們亡國!

2:弦高智退秦軍

文公打敗了楚國,會合諸侯,連一向歸附楚國的陳、蔡、鄭三國的國君也都來了。鄭國雖然跟晉國訂了盟約,但是因爲害怕楚國,暗地裏又跟楚國結了盟。

晉文公知道這件事,打算再一次會合諸侯去征伐鄭國。大臣們說:會合諸侯已經好幾次了。咱們本國兵馬已足夠對付鄭國,何必去麻煩人家呢

晉文公說:也好,不過秦國跟我們約定,有事一起出兵,可不能不去請他。

秦穆公正想向東擴張勢力,就親自帶着兵馬到了鄭國。晉國的兵馬駐紮在西邊,秦國的兵駐紮在東邊。聲勢十分浩大。鄭國的國君慌了神,派了個能說會道的燭之武去勸說秦穆公退兵。

燭之武對秦穆公說:秦晉兩國一起攻打鄭國,鄭國準得亡國了。但是鄭國和秦國相隔很遠,鄭國一亡,土地全歸了晉國,晉國的勢力就更大了。它今天在東邊滅了鄭國,明天也可能向西侵犯秦國,對您有什麼好處呢再說,要是秦國和我們講和,以後你們有什麼使者來往,經過鄭國,我們還可以當個東道主接待使者,對您也沒有壞處。您瞧着辦吧。

秦穆公考慮到自己的利害關係,答應跟鄭國單獨講和,還派了三個將軍帶了兩千人馬,替鄭國守衛北門,自己帶領其餘的.兵馬回國了。

晉國人一瞧秦軍走了,都很生氣。有的主張追上去打一陣子,有的說把留在北門外的兩千秦兵消滅掉。

晉文公說:我要是沒有秦君的幫助,怎麼能回國呢他不同意攻打秦軍,卻想辦法把鄭國拉到晉國一邊,訂了盟約,撤兵回去了。

留在鄭國的三個秦國將軍聽到鄭國又投靠了晉國,氣得吹鬍子瞪眼睛,連忙派人向秦穆公報告,要求再討伐鄭國。秦穆公得到消息,雖然很不痛快,但是他不願跟晉文公扯破臉,只好暫時忍着。

過了兩年,也就是公元前628年,晉文公病死,他的兒子襄公即位。有人再一次勸說秦穆公討伐鄭國。他們說:晉國國君重耳剛死去,還沒舉行喪禮。趁這個機會攻打鄭國,晉國決不會插手。

留在鄭國的將軍也送信給秦穆公說:鄭國北門的防守掌握在我們手裏,要是祕密派兵來偷襲,保管成功。

秦穆公召集大臣們商量怎樣攻打鄭國。兩個經驗豐富的老臣蹇叔(蹇音jiǎn)和百里奚都反對。蹇叔說:調動大軍想偷襲這麼遠的國家,我們趕得精疲力乏,對方早就有了準備,怎麼能夠取勝;而且行軍路線這樣長,還能瞞得了誰

秦穆公不聽,派百里奚的兒子孟明視爲大將,蹇叔的兩個兒子西乞術,白乙丙爲副將,率領三百輛兵車,偷偷地去打鄭國。

第二年二月,秦國的大軍進入滑國地界(在今河南省)。忽然有人攔住去路,說是鄭國派來的使臣,求見秦國主將。

孟明視大吃一驚,親自接見那個自稱使臣的人,並問他前來幹什麼。

那使臣說:我叫弦高。我們的國君聽到三位將軍要到鄭國來,特地派我送上一份微薄的禮物,慰勞貴軍將士,表示我們一點心意。接着,他獻上四張熟牛皮和十二頭肥牛。

孟明視原來打算在鄭國毫無準備的時候,進行突然襲擊。現在鄭國使臣老遠地跑來犒勞軍隊,這說明鄭國早已有了準備,要偷襲就不可能了。

他收下了弦高送給他們的禮物,對弦高說:我們並不是到貴國去的,你們何必這麼費心。你就回去吧。

弦高走了以後,孟明視對他手下的將軍說:鄭國有了準備,偷襲沒有成功的希望。我們還是回國吧。說罷,就滅掉滑國,回國了。

其實,孟明視上了弦高的當。弦高是個牛販子。他趕了牛到洛邑去做買賣,正好碰到秦軍。他看出了秦軍的來意,要向鄭國報告已經來不及。他急中生智,冒充鄭國使臣騙了孟明視,一面派人連夜趕回鄭國向國君報告。

鄭國的國君接到弦高的信,急忙叫人到北門去觀察秦軍的動靜。果然發現秦軍把刀槍磨擦得雪亮,馬匹喂得飽飽的,正在作打仗的準備。他就老實不客氣,向秦國的三個將軍下了逐客令,說:各位在鄭國住得太久,我們實在供應不起。

3:崤山大戰

秦國的大軍想偷襲鄭國,晉國那邊早就得到情報。晉國的大將先軫認爲這是打擊秦國的好機會,勸說新即位的晉襄公在崤山(今河南洛寧縣北,崤音yo)地方攔擊。

晉襄公親自率領大軍開到崤山。崤山本是形勢十分險要的地方,晉軍在那裏佈下了天羅地網,只等秦軍到來。孟明視他們一進崤山,就中了埋伏,被晉軍團團圍住,進退兩難。秦國的士卒死的死,降的降。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員大將全都被活捉了。

晉襄公得勝回朝。他的母親文嬴(音yng)原是秦國人,不願同秦國結仇,對襄公說:秦國和晉國原是親戚,一向彼此幫助。孟明視這幫武人爲了自己要爭功,鬧得兩國傷了和氣。要是把這三個人殺了,恐怕兩國的冤仇越結越深,不如把他們放了,讓秦君自己去懲辦他們。

晉襄公聽母親說得有道理,就把孟明視等三個俘虜釋放了。

大將先軫一聽讓孟明視跑了,立刻去見晉襄公,說:將士們拼死拼活,好容易把他們捉住,怎麼輕易把他們放走呢

一面說,一面氣得向地上吐唾沫。

晉襄公聽了,也感到後悔,立刻派將軍陽處父帶領一隊人馬飛快地追上去。

孟明視三人被釋放之後,使勁地逃跑。到了黃河邊,發現後面已經有晉兵追上來。在這緊急的關頭,幸好有一隻小船停在河邊,他們就跳了下去。

等陽處父趕到,船已經離了岸。陽處父在岸邊大聲喊叫:請你們回來!我們主公忘了給你們準備車馬,特地叫我趕來送幾匹好馬,請你們收下!

孟明視哪裏肯上這個當。他站在船頭上行了禮,說:承蒙晉君寬恕了我們,已經萬分感激,哪裏還敢再收受禮物。要是我們回去還能保全性命,那末,過了三年,再來報答貴國吧。

陽處父還想說什麼,那隻小船嘩啦嘩啦地,已經越劃越遠了。

陽處父回去向晉襄公回報了孟明視的話,晉襄公懊悔不及,但也無可奈何了。

孟明視等三個人回到秦國。秦穆公聽到全軍覆沒,穿了素服,親自到城外去迎接他們。

孟明視三個人跪在地上請罪。秦穆公說:這是我的不是,沒有聽你們父親的勸告,害得你們打了敗仗,哪兒能怪你們呢再說,我也不能因爲一個人犯了一點小過失,就抹殺他的大功啊。

三個人感激得直淌眼淚,打這以後,他們認真操練兵馬,一心一意要爲秦國報仇。

公元前625年,孟明視要求秦穆公發兵去報崤山的仇,秦穆公答應了。孟明視等三員大將率領四百輛兵車打到晉國。沒想到晉襄公早有防備,孟明視又打了敗仗。

秦穆公仍舊沒有辦他的罪,但孟明視實在過意不去,好像對國家欠下一筆債。他把自己的財產和俸祿全拿出來,送給在戰爭中死亡將士的家屬。他跟兵士一塊兒過苦日子。兵士吃粗糧,他也吃粗糧:兵士啃菜根,他也啃菜根,天天苦練兵馬,一心要報仇雪恥。

這年冬天,晉國聯合了宋、陳、鄭三國打到秦國的邊界上來了。孟明視囑咐將士守住城,不準隨便跟晉國人交戰,結果又讓晉國奪去了兩座城。

這一來,秦國就有人說孟明視的壞話,說他不該這麼膽小。附近的小國和西戎瞧着秦國一連打了三個敗仗,紛紛脫離秦國,不受管了。

公元前624年,也就是崤山交戰以後第三年的夏天。孟明視作好一切準備,挑選了國內精兵,出發了五百輛兵車。秦穆公拿出大量的糧食和財帛,把將士的家屬安頓好。將士的鬥志旺盛,整裝出發。

大軍渡黃河的時候,孟明視對將士說:咱們這回出來,可是有進沒退,我想把船燒了,大家看怎麼樣大夥說:燒吧!打勝了還怕沒有船嗎打敗了,也別回來了。孟明視的兵士們憋了幾年的氣悶和仇恨,全在這時候迸發出來。沒有幾天工夫,就一舉奪回了上次丟了的兩個城,接着又攻下晉國的幾座大城。

晉國這才感到秦國攻勢的厲害,上上下下都着了慌。晉襄公跟大臣商量以後,下了命令:只許守城,不許跟秦國人開戰。秦國的大軍在晉國的地面上來回挑戰,沒有一個晉國人敢出來。

有人對秦穆公說:晉國已經認輸了。他們不敢出來交戰。主公不如埋了崤山的屍骨回去,也可以洗刷以前的恥辱了。

秦穆公就率領大軍到崤山,把三年前作戰死亡將士留下的屍骨收拾起來,埋在山坡裏。秦穆公帶領孟明視等將士,祭奠了一番,才班師回國。

西部小國和西戎部落,一聽到秦國打敗了中原的霸主晉國,爭先恐後地向秦國進貢。秦國從此就做了西戎的霸主。

歷史有名故事5

司馬懿忍辱取勝

六出祁山時,孔明自己統率一支人馬,駐紮在五丈原,一再派人挑戰,魏兵絕不出營應戰。孔明便取來一套婦人穿的服裝,放在一個大盒子裏,並附上一封書 信,派人送到魏軍大營。魏國的將領不敢隱瞞,便將來人引入去見司馬懿。司馬懿當衆打開盒子一看,裏面裝有婦女服裝一套,還有一封信,拆開信一看,見上面寫 道:

你既出身爲大將,統帥中原的大軍,不敢武力相鬥,以決勝負,卻安於躲在土巢之中,小心地防避着刀箭,這與婦人有什麼不同?現在我派人送去一套婦女的服裝,你如果還不敢出戰,便應恭敬地跪拜接受,如果你羞恥之心還沒有泯滅,還有點男子漢的氣概,便立即批迴,定期決戰。

司馬懿看後,心中大怒,表面上卻故作鎮靜,笑着說:“孔明把我看成了婦人嗎?”當即接受下來,並下令厚待送衣的使者。

魏軍的衆將得知這事情之後,無不氣憤,來到大帳說:“我們都是魏國的名將,怎麼能夠忍受蜀軍這樣的侮辱?請允許我們立即出戰,以決勝負。”馬司懿說: “我並不是不敢出戰而甘心忍受侮辱,無奈天子早就有了明確的旨意,令我們堅守不戰,如果現在輕率出戰,便是違抗國君命令了。”衆將還是憤怒難平。司馬懿 說:“你們既要出戰,等我向天子申報批准以後,大家同心協力迎敵,你們看怎麼樣?”衆將都答應了。

司馬懿便寫好表章,派遣使者往合肥軍前,奏聞皇帝曹睿。曹睿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道:

臣才能低下,而責任重大,陛下曾經明確指示,令臣堅守不戰,等待蜀人自己敗亡;無奈諸葛亮送來一身婦人服裝,將臣視作婦人,恥辱太重了!臣謹預先奏請陛下:近日臣將拼死一戰,以報朝廷之恩,以雪三軍之恥。

曹睿看完後,對衆大臣說:“司馬懿既已堅守不出,爲什麼又上表求戰?”衛尉辛毗說:“司馬懿本來不想出戰,必定是因爲諸葛亮這一番侮辱,衆將憤怒,才故 意上了這道表章,希望陛下更明確地重申一下堅守不戰的旨意,以遏制一下衆將求戰的心情。”曹睿認爲他說得十分有理,便命令辛毗持着皇帝的符節,到渭水北岸 司馬懿大營傳旨,不許出戰。司馬懿迎接謂書到大帳之中,辛毗當衆宣讀道:“如果再有人膽敢提出迎戰,便以違抗聖旨論處。”衆將只好按聖旨的意思去辦。

這個故事是對“激將法”的一個“反動”,司馬懿能忍受侮辱,堅持到底,顯示出一個謀略家的卓越見地。兵法上說,不戰在我。也就是說,一旦遇到形勢於己不 利的`情況,戰與不戰的權利在自己手中,此時不是逞一時之勇,而是應牢牢掌握戰爭的主動權。一個成功的英雄應能屈能伸,能剛能柔,要能夠“卒然臨之而不驚, 無故加之而不怒”,這纔是真正的英雄本色。

歷史有名故事6

一位曾擁有英國最高權位的鐵娘子,但背後卻承受着無限的孤獨和悲哀。

撒切爾說過:在我的世代,沒有女性會成爲首相。

然而她做到了,她成爲了英國第一任女首相,向人們證明了女人不但可以做到男人做的事,還可以完成一些男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撒切爾學習很努力,但並不算有天賦,成績並不突出,但卻靠着刻苦學習考上了牛津大學。年紀輕輕的撒切爾在25歲時,就成爲了保守黨女性候選人。

就在這時,她遇到了擁有家族企業的富商丹尼斯,丹尼斯對年輕漂亮、又具有政治頭腦的撒切爾一見鍾情。不久,兩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結婚兩年後,生了一對龍鳳胎。

初爲人母的撒切爾並沒有對一對龍鳳胎有過多留戀,兩個多星期後,就繼續投身政治事業去了。在愛情上,丈夫丹尼斯一直在撒切爾的身後默默的支持着她從政,撒切爾獲得了婚姻上的幸福,在親子關係上,卻是一位失敗的母親。

她忙於政治活動,疏忽家庭教育,成了“母慈子敗”的案例。

晚年的撒切爾曾坦言: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絕不會步入政壇,因爲我的家庭已經爲我的從政之路付出了過高的代價。

由於一直忙於政治活動,撒切爾沒有時間陪伴子女。女兒與她的關係非常冷淡,兒子雖然跟撒切爾的關係很親密,但兒子卻一直不給她爭氣,學習成績差,還依仗母親的權勢在學校裏稱王稱霸,連老師都不敢管。

成年後,兒子參加拉力賽,在沙漠中走失。得知兒子出事的撒切爾後,出任首相以來,第一次在公衆面前落淚,懇請各國政府幫忙解救兒子。被營救後,撒切爾的兒子又因在酒店裏消費大量酒水拒不支付,並認爲政府解救他理所應當,與外交官和酒店工作人員爭執不休,最後以警方介入而告終。

此後,又藉着母親的地位和妻子的錢財,從事一系列冒險活動攬財。最終,因參與幾內亞政變,在南非被捕,判4年監禁緩期執行,並處以31.3萬英鎊罰金。撒切爾聞訊立刻帶着罰金去南非,才把兒子撈回來。

撒切爾教子無方,成了英國媒體公認的“母慈子敗”的案例。

她輕度中風,失去了部分記憶。撒切爾說:家就是你沒事可做時去的地方。

在與丈夫50年金婚紀念日時,撒切爾因輕度中風,失去了部分記憶。兩年後,丈夫去世,對她來說更是雪上加霜,記憶力越來越差,經常還認爲丈夫還活在世上。喪夫之痛讓撒切爾久久不能釋懷,曾有一次深夜醒來,她換上盛裝,非要去墓地看望丈夫。

77歲生日時,撒切爾只收到了4張賀卡,她擺在桌子上,對着它們發呆。兒子遠在西班牙居住,女兒在瑞士,孫子在美國,平時都很少回英國探望她。撒切爾的女兒說:母親不應過於期待成年子女不時的回家看望她,家人不在身邊的日子誰都經歷過,我們年幼時也總見不到母親。

3年後的大壽,也許是懷念曾經熱鬧的日子,她宴請了650人。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查爾斯王儲和當時的首相布萊爾都來爲她祝壽。撒切爾又展露出了以前的風采,臉上洋溢着曾經的笑容,但這一切都是那樣短暫。

她的晚年淒涼得令人唏噓。在之後漫長而又孤寂的歲月裏,撒切爾經常突發中風,後來連看報都變得困難了,經常看了下一句就忘了前一句。晚年的撒切爾飽受着精神上的雙重摺磨,除了病痛摧毀了她身上鐵娘子的烙印,更可悲的是,子女關係的冷淡與疏遠。

彌留之際,房間裏放滿了丈夫、兒子、女兒、孫女和孫子的照片,卻沒有一位至親陪在身邊,陪伴她的只有醫生和護士。即便去世之後,兒子和女兒也不願意第一時間趕回來,打理撒切爾的後事。

但撒切爾這令人唏噓的淒涼晚年,又怨的了誰呢?家怎麼能夠是沒事可做時去的.地方?在本該需要關愛兒女的年代,忽略了女兒,最後得到的是女兒對她的冷漠,又把氾濫的愛給了兒子,兒子在她的溺愛之下,成了“混世魔王”“商業扒手”。

人到暮年,家庭纔是我們最後的歸宿。事業可以帶給你名聲、地位和成就感,但當你卸下盔甲,夜深人靜的時候,當你年華老去的時候,名聲會隨着時間淡去,成就感也會消退。

也許錢會留下,但到了垂暮之年,金錢不會給我們帶來幸福感,家庭纔是我們最終的後盾和歸宿。

受傷時家是遮擋風雨的傘,開心時家是洋溢幸福的河。

事業永遠無法取代家庭成爲人情感的港灣。

擁有幸福的家庭纔是人生的目的,事業只不過是爲了維護家庭幸福而採取的一種手段。

可惜,撒切爾到了生命的最後階段,才明白。

歷史有名故事7

舉棋不定

公元前559年,衛獻公得罪了大臣,上卿孫林父和亞卿寧殖發動了政變,推翻了 衛獻公的統治,改立衛殤公爲君,獻公不得不逃到齊國去避難。十二年後,寧殖 的兒子寧喜當上衛國的左相,而衛獻公也在齊國的幫助下佔據了衛國夷儀這塊地 盤,並開始圖謀恢復君位。衛獻公派人找寧喜談判,要求他廢黜衛殤公而擁戴衛 獻公,並以復位後讓他獨掌國家大權爲條件。寧喜猶豫再三,還是同意了衛獻公 使者的勸說。衛國大夫太叔文子知道了這件事,說:“寧喜看待國君還不如下圍 棋,日後定不能倖免於禍難。下棋的人舉棋不定,就不能勝過對手,更何況安置 國君這樣重大的事情呢?九代相傳的卿相,到寧喜這裏就要滅亡了,這是多麼可 悲的事情啊!”寧喜後來果然被殺。這就是成語“舉棋不定”的來歷。——《左傳》

王粲復棋

三國時,“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博聞強識,過目不忘。一次,王粲看人下棋,棋 局亂了,王粲憑着記憶,重新擺出了原來的棋局。下棋人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 己的眼睛。他們用布把覆盤的棋局蓋起來,請王粲再重擺一遍。王粲胸有成竹, 第二次擺出了打亂前的棋局。下棋者揭開罩布,兩下一對,不錯一子。 ——《魏書·王粲傳》

費禕考棋

費禕是三國時蜀國的大臣,聰敏幹練,識悟過人,諸葛亮死後,蜀國的軍政大權 主要由他掌握。公元245年,魏國大軍直撲蜀境,形勢萬分危急。費禕奉命出 徵,大夫來敏前來踐行,希望與費禕下一盤圍棋作爲告別,費禕爽快答應。兩人 對坐,來敏執白先行,招招都是強手。費禕神色鎮定,防守得法。來敏見無隙可 乘,且棋勢露出多處破碇,於是推盤認輸,他恭賀費禕說:“大戰在即,我所以 要和你對弈,其實是要看看你的胸襟氣度。現在我相信,你是抵禦敵人的最好人 選。”果然,費禕到前線後,堅壁清野,憑險固守,使魏軍久攻不下,露出疲 態,再若強行攻擊,必爲蜀軍所乘,不得已全線撤退。 ——《蜀書·費禕傳》

弈秋誨棋

弈秋是中國歷史上見於記載的第一位棋手,大約生活在戰國初期,由於棋術高 明,當時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爲師。他有兩個學生:一個誠心學藝,十分專 心;另一個大概只貪圖弈秋的名氣,雖拜在門下,並不下功夫,弈秋講棋時,他 心不在焉,探頭探腦地朝窗外看,想着鴻鵠什麼時候才能飛來。飛來了好張弓搭 箭射兩下試試。兩個學生同在學棋,同拜一個師,前者學有所成,後者未能領悟 棋藝。所以孟子說:“今夫弈之爲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這便 是成語“專心致志”的來歷。——《孟子》

巢毀卵破

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獨斷專行。朝中重臣孔融爲人耿介剛直,多次 指陳曹操的不是,令曹操又忌又恨。建安十三年,曹操暗中授意屬下誣告孔融圖 謀不軌,判處其棄市之刑。孔融被捕時,他七歲的女兒和九歲的兒子在家裏下 棋,有人通風報信讓他們快逃,但他們不爲所動,仍堅持下棋。他們說:“哪有 巢毀而卵不破的道理呢?”兄妹倆鎮定自若的行爲震動了曹操,他害怕此兩人日 後爲父報仇,於是下令把兄妹倆也給處死了。 ——《世說新語》

顧師言鎮神頭勢

唐朝大中年間,日本國王子神頭王來朝,皇上便集合各種藝人,擺上珍饈佳餚來 款待他。神頭王非常喜歡下圍棋,而且棋藝高超,在日本國從沒輸過。皇上命棋 待詔顧師言陪他下棋,且要贏他,以顯大唐人才之盛。

兩人下到第三十三手的時候,還勝負未分。顧師言怕完不成皇帝交給的任務,便 凝神思考,很久才落下一子。神頭王細視棋局,頓時瞠目結舌,投子認輸。這一 招棋,後來被稱爲“鎮神頭勢”。

神頭王輸了以後,對接待他的大唐官員說:“陪我下棋的待詔,在大唐能排第 幾?”顧師言本是大唐的第一高手,官員故意騙他說:“只排第三。”神頭王 道:“我來大唐沒有別的願望了,只想見見貴國第一國手的風采。”官員回答 道:“王子您只有贏了第三,才能見第二;贏了第二,纔可以見第一。現在王子 連第三都贏不了,怎麼能輕易就見第一呢?”神頭王聽罷,一聲長嘆:“原來小 國的第一,還不如大國的第三啊!” ——《太平廣記》

阮籍嘔血

西晉名士阮籍是“竹林七賢”之一,爲人放誕,不拘小節,然而生性至孝。有一 日,他正和朋友對弈,忽然有人來報,說他的母親病故。朋友提議暫時終局,待 他處理完母親的喪事之後,擇日再戰。阮籍搖了搖頭,堅持不肯,一定要先決勝 負不可。棋局終了,阮籍飲酒兩鬥,放聲大哭,嘔血數升,幾乎喪命。——《晉書·阮籍傳》

王質爛柯

東晉時,信安郡樵夫王質入石室山中伐木,見兩童子對弈,便將斧子放在地上, 駐足觀看。也不知看了多久,兩童子順手給了王質幾枚棗核狀物,王質吃下後遂 不覺飢餓,繼續專心致志地看棋。一局棋尚未下爲,一童子忽對王質道:“你怎 麼還不回去?”王質如夢初醒,忙去取斧子,卻發現斧柄全已朽爛不堪。回到家 裏,物是人非,原來山中一局棋,世上已百年。——《太平御覽》

換子逐客

唐代元和年間,東都留守呂元應一日正與門客下棋,送來了大量公文,要他立即 處理。呂元應拿起筆準備批覆。下棋的門客趁機迅速偷換一子。哪知門客的這個 小動作,呂元應看得一清二楚。他批覆完文件後,不動聲色地繼續與門客下棋, 最後門客勝了這盤棋。第二天,呂元應就請這位門客走了,誰也不知爲什麼,連 那位門客自己也不明其中原由。臨行時,呂元應照例送了許多東西,以禮相待。 十多年過去了,呂元應終因重病不治行將離開人間,他把兒子、侄子叫到牀前, 向他們講述了十年前與門客下棋的那段往事,說,“當時偷換了一個棋子,我倒 並不介意,但由此可見此人心跡卑下,不可深交。你們一定要記住這些,交朋友 務必慎重。”說完,便與世長辭了。

天元定乾坤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羣雄並起,逐鹿中原。當時有一個虯髯客張 三,爲人豪爽仗義,心有大志,也想伺機起兵。他從朋友李靖處聽聞了李世民之 才,希望能與其先見上一面再謀後計。雙方相約在劉文靜的府上會面,李世民應 邀而至,虯髯客張三見其神采奕奕,氣度不凡,心裏爭霸中原之念已經消減了不 少,但終究他還是邀李世民在棋盤上切磋一番。張三一坐定就抓起四子擺在四個 角的星位上,嘴裏還高呼一聲“老虯四子佔四方”。此時的李世民已經心知肚明 對方的.來意,他不慌不忙地執起一子,放在棋盤的天元上,朗聲道“小子一子定 乾坤”。

李世民棋藝遠勝張三,雖然自動讓四子,但他把第一手下在了天元,可謂始終掌 握主動。中盤過後,張三所佔的四個角已被吃掉其三。當李世民又拿起一枚棋 子,要向最後一角發起進攻時,張三托住了前者的手,說道:“中原大地已歸公 子所有,東南一隅,山高路遠,就請公子交託於我。”後來,李世民開創大唐盛 世,張三自領十萬大軍渡海東征,當了扶餘國的新王。——《太平廣記》

玄奘解棋

唐代著名高僧玄奘自幼喜愛下棋,家中收集有歷代祕譜,他曾潛心研究,並能推 陳出新。當時,有一位國手曾問他有關圍棋的問題,他精闢地說道:“棋盤象徵 宇宙。天體由三百六十部分組成,所以棋盤縱十九道,橫十九道。棋盤共三百六 十一目,那多出的一目就是天元,即黑星,意爲‘太極’,表示宇宙的本體。三 百六十一是古代日曆全年的天數,四個角分別爲春夏秋冬,白子和黑子分別表示 白晝和黑夜。棋盤和棋子就這樣象徵着天地。”那位國手聽到對圍棋的這番新穎 和透徹的解說,不由十分欽佩玄奘的學識。

弈棋忘忿

李訥是唐朝時高麗人,代宗時官至同平章事,封隴西郡王。又曾任僕射之職,實 爲宰相之職。李訥性情急躁,但酷愛下棋,下棋時神情安詳,極其寬容溫和。每 當他急躁得大發脾氣時,家人就悄悄地將圍棋放到他面前。李訥一見圍棋便馬上 和顏悅色,拿起棋子擺弄棋局,於是就把滿腔怒氣完全丟到腦後了。——《古今談概》

棋差一着

宋太宗趙光義酷愛圍棋,常宣棋待詔賈玄與其對弈。賈玄藝高出太宗不止一籌, 但爲了不讓天子掃興,每次對局總是不多不少僅輸一子。宋太宗也清楚自己是被 相讓了,起先他並沒有點破,可日子久了,便對這種“常勝”漸漸失了興致。一 日,他下定決心,執意要讓賈玄拿出真本事來與自己大戰一盤。聽聞聖意後,賈 玄自是連連推辭,但太宗另有高招——故意讓賈玄三子。不過即便如此,賈玄還 是以精準的一路之差輸棋。宋太宗失望之餘馬上要求再下一盤,並警告賈玄,若 是再輸可就要革去官職了。

第二盤棋開始,下到中盤時出現了一個“三劫循環”,雙方都不能退讓,按規矩 應判爲和棋。面對這一結果,宋太宗要求再來第三盤,而且還加重了警告力度— —賈玄若勝,能獲賜緋衣,倘不敵,便會被拋進污泥濁水中。

結果第三盤依舊和棋,因爲賈玄被皇帝強迫性地讓了三子,所以就算是輸了。不 過待他被侍衛扔進荷花池後,突然又高呼了起來。原來,賈玄的手裏頭還握着一 枚子沒算呢!見此情景,宋太宗不禁笑了起來,而後又賜予緋衣。——《古今談概》

歷史有名故事8

祁奚之舉

【拼音】qí xī zhī jǔ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晉國貴族之間權力鬥爭十分激烈,範宣子趕跑了他的外孫欒盈,並殺了他的同黨羊舌虎。大夫祁奚向晉侯請求告老還鄉,晉侯問他誰可以接任,他推薦了他的仇敵解狐。晉侯問誰可以擔任中軍尉,祁奚推薦了自己的兒子祁午。

【典故】歷官三朝,年逾一紀,凡所稱薦,罕避嫌疑,實有祁奚之舉。唐·姚元崇《答張九齡書》

【釋義】祁奚舉薦賢人,不避親仇,公正無私。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用人

【近義詞】祁奚之薦

【成語舉例】又是臣門戶子弟,堪任兗州刺史,公家之事,知無不爲,是以敢希祁奚之舉。蔡東蕃《兩晉演義》第四十六回

三徙成國

【注音】sān xǐ chéng guó

【成語故事】相傳堯舜禹時期,舜在沒有成爲首領前,一心爲公,受到百姓的`愛戴。他第一次搬遷時,跟隨他走的人有一個邑,第二次搬遷時,跟隨他走的人有一個都城那麼多,到第三次搬遷時,足有一個國家那麼多。後來他被堯推舉爲繼承人。

【典故】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國。 《呂氏春秋·貴因》

【釋義】形容聖人到處都受到百姓的擁戴。同“三徙成都”。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近義詞】三徙成都

魯陽回日

【注音】lǔ yáng huí rì

【成語故事】傳說周武王率領諸侯討伐殷紂王,旌旗飄揚,殺聲四起,戰鬥非常激烈,周武王的部下魯陽公愈戰愈勇,敵人望風披靡,眼看天色已晚,魯陽公舉起長戈向日揮舞,吼聲如雷,太陽又倒退三個星座,恢復了光明,終於全殲了敵軍。

【出處】酣湑半,八音並,歡情留,良辰徵,魯陽揮戈而高麾,回曜靈於太清,將轉西日而再中,齊既往之精誠。 《文選·左思〈吳都賦〉》劉逵注:“此言酣飲與音樂……良辰之所以覺也。故追述魯陽回日之意,而將轉西日於中盛之時,以適己之盛觀也。”

【解釋】指力挽危局。同“魯陽揮戈”。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挽救危局

【結構】主謂式

歷史有名故事9

政治人物,做什麼都要有藉口,或者說提出個主張什麼的,沒有藉口蠻幹的,屬於什麼都不懂的武夫。藉口,有的時候屬於權力技術,指東打西,指南打北,虛晃一槍,發現的時候,血窟窿已經在了。有的時候,其實僅僅是爲自己的行爲開脫,蓋上一層紗布,薄薄的遮上點就得,因爲旁邊的人,就是看見了什麼,也不敢說。2bL

歷史最有名藉口的故事,發生在唐朝的“名相”婁師德身上。此人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好脾氣,他在朝中做宰相,兄弟外放地方官,臨別送行,勸弟弟千萬制怒,別惹事。弟弟也知趣,回答說,人家把吐沫啐在我臉上,我也不生氣,拿手抹去就是。婁師德說,不行,你拿手抹去,人家啐的人能高興嗎?正確的做法是等着吐沫自己幹。就這樣,我們的婁大人發明了一個成語唾面自乾。讓後輩馬屁精們,享用不盡。

婁大人對自家兄弟高標準嚴要求,但處理政務,卻是個可人,特別通情達理。他所處的,是一個女皇帝當政的年月,主子特難伺候。武則天一改李家王朝崇尚道教的傳統,死活喜歡上了佛教,不僅大修佛寺,廣印釋典,最後乾脆愛屋及烏,把清俊的小和尚拉進宮來,作自己的面首,大家一起快活。快活可是快活,小和尚色戒開了,殺戒卻還堅持着,不僅自家堅持着,而且運動女皇帝在全國禁止屠宰。禁屠令一出,舉國譁然,要中國人不殺豬宰羊,怎麼吃肉?這大概跟要中國人命差不多。不過,譁然歸譁然,皇帝的命令還得執行,只是執行過程中,上上下下,所行與所說,多了些許周折,婁師德下去視察工作,也免不了。

宰相出行,儘管聽說婁相脾氣好,但地方官也不敢怠慢,好酒好菜必須上。賓主坐好,管絃橫吹,第一道菜上來了,是烤全羊。廚子出來說明,這個羊不是我們殺的,是豺給咬死的。於是大家放心開吃。過了一會兒,第二道菜上來了,是紅燒魚。廚子又出來說明:這魚也是豺咬死的。婁師德說,不是吧,應該是水獺咬死的。大家一片歡呼,還是領導高明,於是,魚也下肚了。魚也好,羊也好,當然都是地方官讓廚子準備下的.,肯定不會趕那麼巧,豺專門趕來咬死了羊,自己不吃,留着給婁大人。又像婁大人修正那樣,水獺專門咬死了魚,獻上來湊趣。

藉口就是藉口,官老爺做事,總是需要藉口,雖然當事的人心知肚明,卻一般沒有人會如此不識趣,出來說破。不過,凡是藉口,必須能說得通,因此豺咬殺的魚,必須變成獺咬殺的,因爲,最後大家要一起騙皇帝,應付檢查,不會水的豺,突然變成了捕魚能手,邏輯上說不通,所以,必須修正。只是現在的人們再幹這種事的時候,早就由祕書和有關人員把藉口編圓了,用不着勞動領導的大駕親自出馬。進化論的道理,就是好,時代畢竟在進步,當年的藉口,還只是在跟法令繞彎子上做文章,現在的藉口,不僅讓法律法令都自己見了鬼,而且往往極其堂皇,極其正大。明明在違法,卻好像是嚴格執法,明明在牟利,卻好像是在奉獻,明明是在越規,卻好像是在禁慾。不明裏就的人,如果不被感動得掉眼淚,多半是有些麻木。可惜,現在的藉口出臺得實在是過於頻繁了,一個兩個又三個,什麼把戲演多了,觀衆也就有了審美疲勞,加上回去一算帳,往往感覺自己虧了,所以也就不信了。只是,跟當年的藉口一樣,操作者只要把上級糊弄住了就行,至於做飯燒火和看着吃的人,儘管知道內情,又能怎樣呢?就像許許多多的漲價聽證會似的,大家都知道聽證是假的,假得甚至有點過火,但只要開過了,給上面一個交代,然後該幹什麼幹什麼,誰又能擋得住?

歷史有名故事10

劉琦上樓抽梯問計

東漢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曹操在官渡巧施計謀,以少勝多,大敗袁紹,使得袁紹的主力幾乎全部被殲。隨後,曹操逐步統一了中國的北方,一度依附於 袁紹的劉備迫於形勢,只得南下投靠荊州的劉表。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到隆中三顧茅廬,將諸葛亮請出來做自己的軍師。當時,劉表與江東孫權戰事失 利,曹操也在打荊州的主意。荊州內部各個集團之間也矛盾重重。劉表寵愛後妻蔡夫人生的`兒子劉琮,而不喜歡前妻生的大兒子劉琦。在劉琮這一派人的壓抑下,忠 厚老實的劉琦很爲自己的前途擔心,但苦於想不出避禍自保的辦法,心裏十分憂慮。

一次,劉琦乘劉表把劉備、諸葛亮請到荊州議事的機會, 邀請諸葛亮到他家的後花園觀賞遊玩。喝茶之間。劉琦對諸葛亮說:“我的繼母不能容我,希望先生想個法子救救我。”諸葛亮推辭說:“我是作爲客人寄居在你們 這裏,怎麼敢參與你們家庭內的事情啊?倘若泄露出去,那真爲害不淺。”說完,就要走。

劉琦把他挽留密室喝酒。喝酒之中,劉琦又請諸葛 亮教他一個自救的辦法,又被諸葛亮推辭了。劉琦又以請諸葛亮到他的樓上看古書爲由,把諸葛亮請上一座小樓,令人撤去樓梯(原文是“共上高樓,令人去 梯”),再次請求,跪在地上哭着說:“我幾次向您請教自救的好計策,您怕泄漏,不肯說,今天在這裏,上不着天,下不沾地,您說的話,只有我一個人聽到,您 就放心地談吧!如果您還不肯談,我只好現在就死在您的面前了。”諳葛亮沒有辦法,就教他去向劉表請求帶兵鎮守江夏,以此達到避禍的目的。第二天,劉琦依計 而行,果然避過了劉琮集團的迫害。

上樓抽梯又稱爲“登摟抽梯”或“上屋抽梯”。此計名出於《孫子兵法·九地篇》:“將軍之事:靜以 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後來的意思有所改變,其 《三十六計》解語如下:“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即指誘敵深入,阻敵援兵,斷其退路,然後殲之的一種戰術。劉琦運用這一計策,迫使孔 明爲其謀劃保全之策,可以說是這一軍事計謀在日常生活中的成功運用。

歷史有名故事11

孫氏兄弟踞江東

正當曹操和袁紹在北方打得不可開交之時,南方崛起了一股強大的勢力,佔據了江東(今長江下游的江南地區)。這就是由孫策、孫權兩兄弟打下的東吳江山。

兄弟倆的父親孫堅原來是袁術的部下,參加了討伐董卓的大軍。父親死後,孫策便帶着一路人馬,投奔了袁術。

袁術雖然非常欣賞孫策這位少年英雄,但他對孫策存有戒心,一直沒有加以重用。時間一長,孫策便感覺到了,雖然嘴上不說,但心底卻很明白。

恰在這時,揚州刺史劉繇(yǎo)把孫策的舅舅、丹陽(今安徽宣州)太守吳景趕跑了,還在長江邊上屯下了重兵。孫策覺得機會來了,主動向袁術請求讓他帶 兵到江東討伐劉繇。袁術考慮到這樣可以借孫策之手解除劉繇的威脅,甚至可以讓孫策、劉繇拼個魚死網破,自己可以坐收其利。想到這兒,袁術同意了孫策的請 求,並且撥了一千人馬給他。

孫策帶着這班人馬向南挺進,一路上他不斷招兵買馬,擴充隊伍。到達歷陽(今安徽和縣)時,隊伍已經壯大到了五六千人,和舅舅吳景的隊伍勝利會師。同時,孫策小時候的好朋友、足智多謀的周瑜也帶着人馬前來會合。

孫策的隊伍浩浩蕩蕩地來到江邊,卻遇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問題——停靠在江邊的船隻才幾十條,這對龐大的隊伍來說,實在是少得可憐,大大影響前進的速度。

孫策雙眉緊鎖,不停地在江邊踱步。忽然,那一叢叢在風中搖曳(yè)的蘆葦躍入了他的眼中。他緊鎖的眉頭展開了,大聲命令侍從:“所有士兵即刻奔赴江邊,砍伐蘆葦,扎筏渡江!”一聲令下,數千士兵齊心協力,很快就紮了許多筏子,江面上出現了千筏競渡的壯觀場面。

孫策的隊伍一舉衝上江東岸,攻佔了牛渚(zhǔ,今安徽當塗西北),奪得了大量的糧食和武器,接着又用裝死的辦法誘使劉繇的部下笮(zé)融開門出城, 伏兵突然殺出,直殺得笮融人仰馬翻,連夜逃竄。孫策乘勝進攻,沒多久就打到了曲阿(ē,今江蘇丹陽),龜縮城中的劉繇被孫策勢如破竹的氣勢嚇得棄城而逃。

進城後,孫策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依然保持着嚴明的軍紀,並且優待俘虜,因此深受百姓擁護,僅僅十幾天的功夫,就得到了兵卒兩萬多人,戰馬一千多匹。孫策的名字一時間威震江東。

不久,孫策又帶兵攻下了會稽(今浙江紹興)、東冶(今福建福州)等地,在江東站穩了腳跟,並且藉口袁術有稱帝的企圖,與他斷絕了關係,打算繼續向北挺進。

但是,在這關頭,意外的事情出現了。一天,孫策上山打獵,預先埋伏着的幾個刺客突施冷箭,孫策中箭跌下馬來,身受重傷。

雖然醫生使出了渾身解數,但是孫策的傷勢依舊一天比一天嚴重。孫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找來了長史張昭,將弟弟孫權託付給他,囑咐他好好輔佐孫權,憑 借長江天險守住基業。又把孫權叫到牀邊,將象徵着權力的印信交給他,叮囑孫權一定要知人善任,挑起穩定江東的重擔。說完,年僅二十六歲的孫策告別了人世。

這時,孫權還不滿二十歲,失去兄長的悲痛幾乎壓垮了他,他淚流成河,悲痛萬分。張昭竭力勸慰,請他克服悲傷,挑起兄長留下的重任,同時又火速通知周瑜,讓他借奔喪之機,回來共同輔佐孫權。

孫權剛剛披上統帥戰袍時,儘管統治着江東六郡,但政權並沒有完全穩定,而且孫策剛死,許多將士擔心孫權年輕沒辦法保住江東,因此人心渙散,甚至有的人想投靠新主子。在這危難之際,幸虧張昭和周瑜兩人齊心協力,說服了大家,這才使政權穩固了下來。

廬江太守李術不僅不肯聽從孫權的指揮,而且還收留了一些叛將,這使得孫權十分惱火,命令李術立刻交出叛將。李術卻囂(xiāo)張地說:“如果你確實有德有才,那麼大家都會聽你的';反之,大家就會離你而去。所以,我是不會把他們交給你的。”

李術明目張膽的反叛,促使孫權下決心除掉李術,爲此,他做了周密的謀劃。他預料到李術一旦受到攻擊,一定會向曹操求援,於是,先下手爲強,寫了一封信給 曹操,信中說李術這個人生性殘暴,不講信用,並且還提到了李術從前殺掉曹操的揚州刺史的往事,以此來引起曹操對李術的憤恨;如果他發兵討伐李術,希望曹操 千萬不要聽信李術的狡辯。這封信一方面堵住了李術的退路,另一方面又堵住了曹操出兵的藉口,稱得上是一箭雙鵰。

安排好以後,孫權就發兵攻打李術,不出孫權所料,李術果然向曹操討救兵,曹操爲了自己的利益,沒有出手相助。李術打不過孫權,被殺身亡。

孫權平定了內亂,樹立起了自己的威望,同時,他大力招攬人才,採納魯肅先立足江東、再佔領荊州、最後奪取天下的戰略步驟的建議,使他在江東的統治得到鞏固和發展。

標籤:集錦 有名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