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範文七篇

歷史5.56K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着,在喜悅中收穫着,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計劃了。相信大家又在爲寫計劃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範文七篇

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學期教學目標

教育必須以人爲本,教學必須以學生爲中心。

1、七年級第一學期的歷史教學仍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即瞭解中國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又要了解重要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

2、七年級歷史教學要向學生進行初步的辯證性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教育,尤其是社會發展規律教育,進行國情教育、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進行革命傳播和道德情操教育,培養學生爲社會主義建設和人類和平進步事業而獻身的責任感。

3、七年級歷史教學要求教會學生初步掌握記憶、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內容:歷史知識的知識點分散到每個歷史現象;歷史事物和歷史人物中,特別是每一個具體歷史事件的時間,人物事件的因果是教材的知識點。

本冊分爲四個單元,敘述我國從遠古到南北朝時期的歷史,共有22課,前三單元各設一節活動課,第四單元后設兩節活動課。本書的內容除正文部分爲基本要求外,其他部分包括導入框、楷體字、動腦筋,文獻資料,練一練,活動與探究,自由閱讀卡和活動課等均不做統一要求。但它對引發學生興趣,培養良好習慣卻起着重要作用。

重點:

第一單元:北京人;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人文初祖"---黃帝

第二單元:夏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青銅器的高超工藝;春秋爭霸、戰國七雄;商鞅變法;中華文化的勃興

第三單元:秦朝統一封建國家的建立及鞏固統一的措施;

漢武帝的大一統;秦漢文化

第四單元:三國鼎立;江南地區的開發;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難點:第一單元:北京人;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人文初祖"---黃帝

第二單元:夏朝的建立;夏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青銅器的高超工藝;春秋爭霸、戰國七雄;商鞅變法;中華文化的勃興

第三單元:秦朝統一封建國家的建立及鞏固統一的措施;漢武帝的大一統;秦漢文化

第四單元:三國鼎立;江南地區的開發;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學生情況:通過上學期的教學得知因學生對所學內容距今比較久遠,比較陌生,學生掌握起來就有一定的難度,同時學生普遍存有不重視歷史課,認爲它是副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講清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注意: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逐步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四、改進教學的措施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改進教學的措施、設想:

(1)解決學生不重視歷史課的思想,一方面講清學習歷史課的重要性,列舉歷史知識在古今中外應用的實例,懂得"讀史使人明智"的道理,另一方面注意激發並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採取靈活多變的學習方式,密切歷史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調動他們學習歷史課的積極性。

(2)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點,彩圖多是新教材的突出特點,通過彩圖可增添直觀性,給學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生學習導入框和閱讀小字,引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指導學生學習動腦筋和活動與探究的內容,使學生養成動手動腦,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通過自由閱讀卡,可增長知識,開闊眼界,除此以外,教師在補充一些有趣的歷史故事、歷史常識等,幫助學生理解歷史現象,發現歷史規律。

(3)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不單純以書面成績評價學生,注重學生的綜合歷史能力。

(4)教給學生多種記憶方法,提高記憶速度,採取自我總結,互相交流,教師推薦等形式,找出適合學生的記憶方法。

2、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緊扣新課程標準,對學生要求既不能提高也不能降低。

(2)不能求傳授學生多少知識,而應培養學生的能力,教給學生如何獲得知識。

(3)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4)防止學生死記硬背,指導並與學生一起探討記憶的方法。

(5)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五、實驗課題及方案: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實驗與應用;

方案:

1、認真貫徹歷史新課程標準

2、觀看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的教學光盤。

3、學習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的理論。

4、教學中試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

5、總結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優點和不合理之處,讓其趨於合理。

六、教學業務學習及有關教學活動的安排:

1、業務學習

(1)學習《歷史新課程標準》,加強自身業務,使自己的專業知識達到精深和廣博,以適應教育教學的需要。

(2)認真學習本學科教學大綱,對照歷史課程標準,深鑽教材,以便教學中把握好深度和廣度。

(3)認真學習研究教育理論。理論是實際工作的指導,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諧教學理論、創新教育理論、洋思教學經驗等,並認真做好學習筆記。

(4)認真學習他人教育教學先進經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積極參加各項業務活動。

2、教學活動

(1)聽課、評課、說課。

(2)組織歷史活動小組,興趣小組。

(3)分班舉行歷史故事會。

七、培優補差措施:

1、培優措施:注意調整他們的學習情緒,使之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經常開展知識競賽活動,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

2、補差措施:對待學生要做到耐心引導,不諷刺不歧視,堅持正面教育,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確實把學生當做自己的服務對象,幫助他們認真分析差的原因,鼓勵他們相信自己,增添信心,培養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和求知慾。

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教材分析

七年級歷史學科使用北師大版《中國歷史》七年級教材(上、下兩冊)。七年級教材上、下兩冊敘述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採用時序與專題相結合的體系,即基本按照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線索,由古至今講述歷史的同時,圍繞每一歷史時段突出特徵來敘述。上冊教材確立了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大一統的秦漢帝國,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等四個專題,下冊教材確立了繁榮與開放的社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清帝國的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等三個專題,每一專題下確立四至八個小專題,便於學生學習。

七年級上冊教材每課由12個部分組成,分別是導入框、課文、閱讀課文、圖表、歷史文獻、思考提問、自由閱讀卡、每課一得、材料閱讀、練一練、自我評價和活動建議。其中課文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學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內容,簡明扼要地介紹了歷史發展的生動過程和主要線索。其餘部分是對課文內容的補充,以拓寬學生知識面,教師要很好地利用這些資源進行教學,努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正確的歷史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另外,在每一單元后面,教材還安排了一節活動課。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從中學到學習歷史的方法。

本冊教材還花了大量篇幅介紹各個歷史時期的科技和文化。旨在使學生更加全面的瞭解中華文明的發展過程,增強爲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自信心。

二、教學建議

1、開齊並上足課時,保證歷史課常規教學。堅持以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爲指導,客觀地分析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正確解釋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堅持史論結合的原則,力求科學性,思想性和生動性的統一。

2、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爲核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髮現歷史問題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

3、根據“課程標準”對知識與能力的不同層次要求組織教學。注意歷史知識多層次,多方位的聯繫,歷史現象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繫,歷史知識與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的聯繫和滲透。提倡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積極探索多種教學途徑,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教育資源,如課堂討論,歷史講座等進行教學。

4、注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多媒體、網絡組織教學,開發和製作歷史課件,開展歷史學科的計算機輔助教學。

5、要注重拓寬歷史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進行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同時,充分發掘課程內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內涵,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薰陶。適時進行階段複習並進行鄉土教材教學。

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根據課改精神,以全面推進嘗試新教育教學方法爲指導,以打造高效課堂爲目標,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爲主,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七年級歷史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學目標:

本學期通過學習中國古代史,瞭解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現象、歷史事件和歷史發展的線索;能夠閱讀相關的文獻資料。學會社會調查的方法,能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釋歷史問題。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剛接觸歷史,表現爲:好奇、好動、上進心強、學習的積極性高;從起始年級就要抓課堂常規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嚴格管理和規範學生的行爲,在教學中必須加大力度備好課,做好每一個課件,及時鞏固消化,力求每一節課都能有實際成效。

四、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本學期國中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本學期中國歷史教學內容共分爲四個單元,敘述從中華文明的起源祖國境內遠古居民時代到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民族融合及文化的歷史,共21課。單元複習佔4課時,期中複習佔2課時,期末總複習佔4課時。

3、教材重點、難點: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五、教學措施:

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這學期的教學內容是授完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概括每個階段的歷史特徵,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引導學生自己來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優化課堂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3、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多媒體、網絡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4、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4

新課標教材七年級歷史下冊在全面貫徹基礎知識,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三項教育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三點:

一是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

二是增加啓發性和生動性;

三是培養創新實踐能力。

本學年繼續講授中國古代歷史,主要以課爲單位,敘述我國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歷史,共22課,每課教學一課時。

一、學情況分析

有的同學學習歷史的興趣很濃,有的同學根本沒什麼興趣。我應該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入手,來改善一向把歷史視爲副科,不好好學習、認真對待的學生心理,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歷史課的學習上,力爭培養一批熱愛歷史學科的愛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據七年級歷史課程標準,整合人民版、人教版歷史教材,在改革中創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漸建構帶有自己特色的歷史教學模式,爭取各個班的每個同學的歷史成績都有所提高。

教材貫穿一些材料閱讀,“想一想”等雖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卻是教材正文的擴展,實際上是給了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更自主的學習,有助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形容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實施了愛國主義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時讓學生分組討論,人人蔘與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三、教學目標

實施素質教育主渠道在課堂,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教師。因此我計劃做到以下幾點:

1、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師適當補充一些練習作爲課堂訓練,從而改進評估教學;

3、組織學習某一歷史人物進行正確客觀的評價,培養學生從正反兩方面來看問題的.能力;

4、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5、教導學生理解記憶知識點。切忌死記硬背;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不良習慣;

6、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經歷、感受和體驗;

7、從嚴治教,提高成績。

四、具體措施

(1)以啓發誘導式教學爲主,並採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2)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教學掛圖等教學工具;積極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3)爭取每期都要開設歷史活動課,要求自己必須自始至終參加學生的活動,並且要讓學生學有所得。

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師生平等,民主的人際關係,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崇尚個性和主體性,鼓勵探索真理,在教師啓發、誘導下,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這給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學生在擁有發揮個人才智的機會和空間的同時,壓力感又會促進學生去主動涉獵知識,獨立思考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注意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校教學計劃爲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完成七年級上冊所學內容;

2、提高教學質量,期末測試綜合評價力爭進入全縣鄉鎮中學中等行列。

三、具體思路

1、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規管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2、強化理想前途教育、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形勢教育,學生學得好,以確保考試取得圓滿成功。

3、強化質量意識,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4、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複習階段,要認真制定複習計劃,精心組織複習,以書爲本,講清概念,提示規律,指點迷津,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的能力及速度。

6、引資料、學經驗。經常向老教師學習,經常聽課。

7、認真組織測試,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學科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

四、教學任務和要求

七年級歷史教學,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即瞭解歷史的基本線索,瞭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觀點,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

歷史教學,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按時間順序觀察歷史發展和變化,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啓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識活動,對有關的歷史問題進行簡要評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五、教學設想

1、歷史教學要充分體現時代精神,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對歷史作出正確的敘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學性的統一,觀點和材料的統一。

2、繼續深入課堂教改,在傳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養,樹立學爲主體,教爲主導,學導結合的教學觀,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3、樹立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的育人觀,堅持教書與育人統一,提高課堂效率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鼓勵學生主動探求新知識,提高學習素質和學習效率,嘗試歷史活動課的教學。

4、開展歷史第二課堂,通過舉辦歷史講座,故事會,創辦歷史報等形成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問題的能力。跟蹤輔導,找學困生談心,了節其學習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六、教學進度(按學校教學計劃安排教學內容)

以上教學計劃,一定認真履行,爭取在新的學期裏教學教研工作再上新臺階。

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爲更好的抓好七年級的教學工作任務,本期歷史除傳授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之外,還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維護祖國統一,增進民族團結教育、優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以及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同時要把環境教育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學生情況分析

所任教的學生上課時的情況有所不同:女同學比較聽話,上課時的整體紀律較好,但學生的思維不夠靈活,課堂氣氛有點沉悶,且有個別學生上課睡覺。從總體上觀察,大部分學生的情緒比較穩定,對這門課程較感興趣,特別是將有關內容以故事的形式講出來的時候,學生聽得特別認真;有一小部分學生的情緒不太穩定,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往往看一時的心情或喜好來決定是不是認真聽課,所以在課堂上表現差異較大,還不具備自我約束能力,自覺性較差。通過上個學期的觀察,學生對於“堂堂清”這種教學模式比較適應了。

三、教材分析

1. 教材特點

七年級歷史第二冊是政治思想性很強的一門課程,思想性、科學性、可讀性強,圖文並茂,趣味性較強。

2. 教材內容

《中國歷史》第二冊的內容是從我國隋唐時期至明末清初的歷史,主要講述了各個朝代的興衰過程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情況,共22課。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四、 主要措施與教學目標

針對以上幾點,本學期仍採用“平時分積分制度”,制定了一套較爲完整、詳細的積分制度。從課堂上答題、作業完成情況和上課紀律幾個方面來實行積分獎懲。首先,課堂上的提問分爲“複習提問”和“新課提問”,在“複習提問”這個環節採取答錯扣分,自願回答多加分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而在“新課提問”這一環節中,爲了激發學生髮散思維,使學生敢於踊躍回答問題,答錯不扣分,對於回答有創新意識的多加分等。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了,提問有難有易,對於比較容易的問題儘量要求成績處於下游的學生回答,增加其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對於有進步的學生,給予表揚和獎勵。其次作業完成情況和上課紀律的積分主要是爲了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對於作業完成情況的扣分主要是爲了督促學生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作業;對於上課違紀情況根據情節輕重處以不同的扣分,對於表現有明顯進步的同學給予加分鼓勵。每個月公佈一次積分,使學生能及時看到自己的進步和不足,及時總結。

本學期爭取平均分達到及格水平。

五、 教學進度

新教材七年級歷史第二冊總共有22課,從隋唐時期講到明末清初的文化教育,大部分課的內容爲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對比較難理解的內容分爲二課時來上。教材主要全面貫徹基礎知識、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三項教育目標,以歷史發展的線索、重大事件和人物、經濟、文化的重要史實爲重點。本學期共二十一週,第十週進行期會考試,第十九與二十週複習和考試,第二十一週進行期末試卷評卷、統計、分析,除去考試周與放假周,一共有三十二個課時左右,其中新授課佔二十二個課時,單元複習佔四個課時,期中複習佔兩個課時,期末總複習佔六個課時。

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7

計劃人:

20xx年秋基本情況分析:

該年級共有學生270人, 通過上學期的教學,該年級學生學習目的不是很明確,自覺學習習慣很差,非常貪耍,時間觀念和紀律意識比較淡薄,總成績15名,大多數都是低等生,反映慢,做事情拖拉,凡事都要老師親歷親爲,否則,就打很多折扣.在總複習的過程中暫時記憶好,但是記着後面的就忘記了前面的,由於上期時間安排不恰當,再加複習程序欠妥,只簡簡單單拉完一遍就考試了,學生所記的知識比較零亂,沒有完全系統化,條理化,,在運用的時候難免提取不出來,本期我決定從現在抓起,每教完一課就佈置好鞏固提綱,督促檢查學生按時保質量完成,抓好抓準考點,突破難點。

20xx年春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七個單元,,敘述我國古代時期的歷史,有22課,每課內容除基本要求外,其它各部分,包括導入框、楷體字,動腦筋、文獻資料、練一練,活動與探究、自由閱讀卡和活動課組成。一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1-6課是重點,考點多,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老師要加強題型練習,三單元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讓人們從一個側面瞭解不同時期的社會變遷、革命鬥爭和人們的精神風貌在同學們心中產生昨天與今天溝通的共鳴,陶冶情操。最後讓學生通過觀看不同家庭生活的變化,看到祖國的強盛與發展、文明與進步。根據課程安排了四次活動,以便學生提高、鞏固所學知識。

教學任務與目標:

針對學校安排的每週3個課時,按一課一教時,中途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靈活調整教學進度和計劃,爭取一步一個腳印,步步爲營讓學生切實把握知識點,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掌握、靈活運用的能力,充分展現洋思教學在文字科目上的優勢,儘量讓學生先學後教,學生會的不教,不會的才教,實行生生監督,週週搞清,長期如一,不到目地決不放棄,讓學生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爭取在12周教完新課,五週複習課總複習題型一套,近年來的考試題型一套,讓學生從實際練習中把握答題方法和技巧。力爭本學年考試上升5個名次。

教學方法與措施:

1真搞好課前預習,課前檢查學生預習時做的筆記。

2、上課時充分利用洋思教學的先學後教,學生會的不教,不會的才進行點撥,指導,引導學生像剝竹筍一樣層層解剖,實行兵教兵,步步落實,不打折扣。

3、開學初擬訂好鞏固複習計劃,讓學生覺得每週學有所獲,有章可循,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堅持不懈,始終如一。

4、教師多用愛心、細心、耐心、誠心去關心每一個孩子,多親近學生,讓學生親近你,喜歡你的課,以便增強學習興趣。

5、認真分析本教材縱橫關係,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常考點和易考點,弄清易混點。

6、分析近兩年來的考題類型,加強類型題練習,攻破難關

教學進度安排:

按每週3課時計算,共20周,60節課,具體情況如下:

周次 教學內容

1—2 1—3 課

3—4 4—7 課

5 8課 複習一單元

6—7 考 試 小結

8—9 9—12 課

10—12 複習,半期考試

13—14 13—17 課

15—16 18—22課

17—20 單元複習 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