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考試

歷史考試總結(集合15篇)

考試2.49W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給人努力工作的動力,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歷史考試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考試總結(集合15篇)

歷史考試總結1

期會考試是檢驗一個學期教學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試卷質量的高低決定能否很好檢驗一學期的教學成績很重要。下面對本學期的期會考試試卷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找到教學中的不足,以便爲以後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

一、試題分析

本試題滿分爲100分,實行閉卷考試,共五個大題。題型有選擇題、列舉題、識圖題、材料解析題、綜合探究題。可以說題型多樣,接近會考試題類型。

從題量上看共五個大題,設計出了32個問題,覆蓋的知識面比較廣、全,能夠檢全面測出課標上中國近代史部分對學生所要求的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

容易題約佔50%,中檔題佔30%,稍難題佔20%;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別是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直接從教科書上選取,主要考的是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適當也涉及了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設問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節設問,對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侷限於比較淺的層面上。

二、試題解題情況

1、概念把握不準確

概念是學習歷史的基本因素,無數個概念支撐了歷史長河,歷史概念區分了多個歷史史實與現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勢必影響對歷史脈絡的把握和對歷史現象的理解。如第20小題:相當部分學生錯選爲B,此題得分率只有0.56,這是由於學生對皇帝的貢獻沒有認清導致的。

2、相關學科知識掌握不牢

歷史學科內容包羅萬象,涉及了語數政地等多領域、多門類、多學科知識,若相關學科知識缺乏,定會對學習歷史帶來一定困難。如第6小題顯然是學生空間感弱、地理知識缺陷造成的。

3、歷史思維能力、從材料中獲取信息能力、概括歸納能力差

歷史學科教學要教會學生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歷史史實,分析歷史要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要教會學生擅於從材料中獲取提煉有效信息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學生概括歸納能力差,在答題時就會出現零亂、囉嗦或不完整。如第28小題第2、3問,學生失分較多,失就失在不能從材料中獲取有用的東西,對史實分析不透。這就是平時歷史思維能力訓練太少、分析綜合能力欠缺影響所致。又如第31小題,要求學生結合談談對應當如何考試的看法,這考的就是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歸納能力,許多考生在答經過時不是答得囉嗦,就是太簡略,一筆帶過。

4、審題能力不強

審題在考試答題中比較關鍵,從某種程度上說,題審好了,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審題出錯,就會導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領,胡亂作答。如第29小題第3問,有學生審題不仔細,不少學生舉的例子不恰當。

三、對今後教學建議

1、要從思想上重視歷史學科

歷史作爲會考學科已經幾年了,但從重視的角度看還不夠。第一,從八年級年級的成績來開,校與校、班與班之間的差距較大,尤其是均分差距在15---20分之間,這說明了有的學校、有的教師沒有從思想上重視起來,造成差距較大,爲九年級年級的歷史教學埋下了隱患。第二,從八年級年級的試卷來看,學生答題的質量普遍不高,書寫不整齊,空白的試卷較多,說明了學生從思想上不夠重視,對知識的掌握也不到位。近代史是會考考查的重點,佔會考分值的近一半,所以學校一定要給八年級年級充足的課時,保證教師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對於近代史的知識,教師一定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起來,要求學生基本知識點掌握準確無誤。

2、要依據《課標》進行教學

《課標》是歷史教學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和準繩,《課標》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提出了具體的學習目標,學生學什麼以及學到何種程度,都一一作了具體的規定和說明,所以在歷史教學中一定要認真研讀課標。(兼職教師也可參看練習冊的學習目標)

3、固本強基,狠抓基礎知識落實

基本知識點的落實:人物、時間、地點、原因、經過和影響等是歷史最基本的知識點,必須牢固掌握,反覆記憶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強訓練,注重鞏固

教師在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必須落實每一堂課後的作業練習,落實好練習冊的習題,反覆落實基本知識點,注重鞏固。

5、注意對所學知識的總結與歸納

對所學的歷史知識一定要及時的進行單元總結,小專題總結,用線把所學的歷史知識貫穿起來,便於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理解,條理清楚的掌握。

6、要重視讀圖、識圖、填圖和析圖能力的培養

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課本圖;以圖讀史,以圖講史,建立緊密的圖文聯繫,進而挖掘課本圖的隱性知識。對於課本的一些圖片,一定要讓學生識記、理解、掌握。

7、加強對材料題的訓練

加強培養學生對信息的解讀、分析、提取與處理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抓材料中的關鍵字、詞、句和前言、引文出處的信息,要求學生用簡潔、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

歷史考試總結2

本學期教育局對全縣九年級進行統一測試,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把嚴肅考風考紀作爲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樑校長主持召開了全校考前動員會,參加人員爲全體教師,教務處按照教育局的要求認真做好了期末考試各項組織安排,本次期末考試工作圓滿順利完成。現具體總結如下:

本學期考試設十三個考場,實行交叉分層考試。

一、考試組織工作

1、成立巡考組,對監考進行監督和指導巡考。

2、考前準備工作。

①通過考前動員會,明確監考職責,強調考試紀律;

②嚴格按照考試日程表進行考試

3、考試過程情況校領導對考試工作非常重視,親臨考試第一線巡視指導,瞭解考情,提出意見和建議,推動了考試工作的改進和完善。

在教務處設立了考務辦公室,加強了考試過程和管理,並快速處理和協調考試過程中出現的有關情況。

本次考試,巡考人員基本按時到崗,對監考人員、考生、考試組織等方面情況進行了監督檢查,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地提出了意見或建議。本次考試,監考教師都能按時到崗,認真履行監考職責,較好地維護考試紀律。

二、工作成效

領導的重視,師生的共同努力,創造了良好的考試氛圍,考風考紀有了顯著的改善。

三、存在的問題。

雖然本次考風考紀有了顯著的改善,但在本次考試過程中,也還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1、個別巡考未提前到位或未全程監督檢查;

2、有個別考場有提前交卷現象。

四、改進措施

針對此次考試組織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改進:

1、對學生繼續加強考試紀律教育;

2、對監考教師的監考職責需繼續強調;

3、需進一步加強巡考力度。

總之,本次考試經精心組織,嚴格實施,考試順利有序,存在的一些細節不足,需要我們認真總結和改進,爲學生創造更加公平、公正的考試環境,進一步促進我校的學風考風建設。

歷史考試總結3

我是**五中教師***,20xx—20xx學年在寺頭中學支教,兼跨七年級、八年級兩個年級的歷史課。七年級年級兩個班,每班大約30名學生,全年級也就是60多名學生。這些學生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淳樸可愛,雖然也處在網絡信息時代,但相對於城市的孩子來說,見識淺,視野窄,比較封閉。優勢是單純,守紀,便於管理,學習動機也純。支教就是爲了促進教育均衡,使黨的陽光遍灑農村孩子心田。權衡利弊,明白優劣,明確目標,採取科學的方法和可行的措施,照樣可以使農村孩子取得與城市孩子一樣的發展。

一、試題分析:

這份試題是**縣20xx年七年級升級學業質量調研測試卷,共四大題型:單向選擇題、簡答題、材料解析題、探究題。試題涵蓋七年級下冊全冊。

第一題單項選擇題,共20題,40分,每題2分。內容像毛細血管一樣遍佈全冊,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可以說每個章節都涉及到了,而且還突出了重點、難點和疑點,又緊扣課標,不偏不怪,難易適中,方寸把握得較好,完全可以考察出學生全面掌握知識的情況,也可考察出學生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

第二題是解答題,適當地有輔助材料,選擇了兩個重要方面:一個是政治方面,爲加強統治而進行的制度創新,很有現實的意義。我們反對君主專制,加強民主法治建設,但我們爲了鞏固國家的統一,不排除借鑑歷史,加強中央集權,減少離心離德的地方分裂因素。歷史是割不斷的,總是在批判中繼承,在繼承中創新。另一個是經濟方面。經濟是硬實力,發展經濟始終是歷史發展的主線。一切歷史的都是現實的,這樣的選題是有現實意義的。這些題都是最基礎的知識,最基本的技能,都是學生必須而且應該掌握的。

第三題是材料解析題,從另外兩個角度考察學生:一個是科技文化,一個是對外政策。科技文化主要涉及到四大發明。對外政策涉及到開放和封閉兩種基本方式、兩種基本史實、產生的影響,以及史實給後人的借鑑。一正一反,讓我們更加堅定改革開放的政策,堅持科教興國的戰略。

第四題是探究題。主題是統一是大趨勢,各統治階級採取有效措施鞏固國家的統一。主要選取了唐、元、明、清這些統一朝代的主要史實,在運用基本史實的基礎上探究民族政策、對外戰爭的意義及規律性的結論,面對南海和東海島礁爭端,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總之,這份題覆蓋全冊,又結合現實,突出了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外交、民族政策、國家統一等重要方面,點面結合,全面而又有側重地考察學生,是一份很不錯的調研題。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七年級共61名學生,及格人數41人,不及格人數20人。及格人數中90分段6人,80分段20人,70分段10人,60分段5人。優生26人,中生15人,跟隊生20人。中轉優,差轉中,即培優轉差的教學任務還很艱鉅。

第一題:錯誤較多的選擇題有1、9、15、16,其餘的各個題基本上都有錯誤,分佈在全年級不同的學生身上。這些題反映了學生還有發展的潛力和空間,教師還要對教材進行深度開發,對教材進行深度研究,還要採取有效措施對學生分層優化,對學生的分析、判斷、推理等思維方面多進行培養,繼續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訓練。

第二題:21小題,滿10分,滿分的同學還不少,說明這方面知識掌握的還不錯。(4)小題正確答案是軍機處,但部分同學答內閣,說明學生在紛亂的知識面前還需要比較辨識,分析判斷。22題滿8分,多錯在(1)和(3)題,(1)題對應歷史史實是兩宋或南宋,這個知識點學生應該是掌握了的,但領會不了圖的意思,前呼後應,就是經濟重心南移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到什麼時候形成定局,屬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的測查。(3)題滿4分,多數同學失掉2分,雖然答案超過兩方面,而且都是正確的,但有一點不在標準答案上。以後標準答案要寬泛一點,不要禁錮了學生的思維。

第三題:除了時間判斷失誤,扣分多的地方就是人物的精神品質和事件的意義、影響。這提醒老師,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經過、結果是歷史發展的基本要素,要抓住這些線索梳理知識,環環相扣,歷史演變的脈絡就清楚了。

第四題:探究題中,意義和結論錯誤的比較多,這說明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對人、事、物內涵及影響的挖掘和理解。歷史的最高境界就是探尋規律,探究題最高的層次就是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的基礎上得出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有價值的感悟、規律性的認識。

三、對今後教學的建議:

1、教的方面:

第一、備教材,備學生,甚至一生都在備課。

第二、沒有歷史的厚度,就不會有現實的深度。反過來,教師要想真正吃透歷史,必須深入社會生活,拓展社會生活的空間,帶着對生活社會的理解去研讀歷史,活化歷史。這樣歷史課堂教學纔會真正生動活潑,具有生活氣息,發揮社會價值。

第三、備講輔批考各個環節環環相扣,抓鐵留痕,踏石留印。功夫不負有心人,一份辛勤,一份收穫。

第四、教師要不斷學習,特別是學習教育理論,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並積極嘗試,不斷創新,勇於實踐。教師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會成就自己。

第五、加強教學研究,不僅向書本學習,還應向同事學習,依靠教育科研來提高教學質量。

2、學的方面:

第一、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教育主體的地位。

第二、修因重於修果。過程和方法比知識和能力重要,但情感、態度、價值觀比這兩個方面都重要。濃厚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科學的學習方法伴隨學生一生,學生就是最大的贏家,知識和成績只是從屬的產品。

第三、認真聽課成績只能好一時,認真自學成績好一輩。學生要有自學的能力,養成自學的習慣。

第四、學生不僅要吃透課本,還要加強訓練,能力是練出來的。只有把吃透課本和加強訓練結合起來,學生在教學的戰場上纔會無往而不勝。

歷史考試總結4

這學期在學校的安排下,本人擔任高一(15)~(18)四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共計課時8節。現將一學期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這學期,熱愛黨的教育事業,鑽研業務,團結同志,熱愛學生,師生關係融洽,出勤率高,完成教學任務。認真學習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結合學科特點,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作爲一名歷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從本學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強的特點出發,注重從高中學生更熱衷於從歷史與現實的聯繫去探討問題的特點出發,充分發揮歷史學科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每學期初制定歷史教學德育滲透計劃,發揮歷史的教育功能的作用,自己也在授課過程中自我素質得到昇華。

二、教學情況:

針對職業教育擴招帶來的普通高中學生基礎較差的特點,着重從紮紮實實地落實基礎知識入手,並通過對具體史實的講解,逐步提高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歷史事件、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幫助學生完成從國中的“是什麼?”到高中探討“爲什麼?”的轉變。

本期來,我在高一歷史教學中,爲使學生在歷史知識的海洋裏感受到探索與思考的樂趣,力圖發揮歷史學科的啓智與育人功能,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首先,認真上好第一節課。以生動而充滿時代精神的歷史事蹟去吸引他們,讓他們感到學習歷史能豐富自己的學識,開闊自已的眼界。以歷史的人文精神和凝重歷史責任去感召他們,使他們認識到學好歷史能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增強現代公民的使命感;同時也講明歷史學習的特點與方法,使學生感到歷史不是難記難背枯無味的東西,只要有嚴謹的樂於思考與探索的精神,一定能學好。上好第一節引導課,還能轉變學生國中時把歷史課當作副科來應付的心理,以積極熱情的求知心理投入到學習中,推動教與學的互動良性循環。

其次,發揮各班科代表的作用,認真抓好課前預算習。在學生預習這一環節上,按照學校教導處的要求,制定學案,規劃整篇課本知識,重新組合內容,指導學生製作預習提綱,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大膽質疑,積極思考。一學期來,我所任教的6個班中,大多數學生都認真做到了這一點,其中有高一(16)、(18)班科代表一直自覺地將每節課前提醒學生預習時,完成學案,並提出的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記錄下來,要求老師參與討論共同解決。課後,又督促學生完成課後練習。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和積極思維的學習精神,同時對我的教學也起到有力的推動。

第三,落實教學常規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從教學方法到學習內容,我都始終堅持以學生爲本,以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人生觀歷史觀,及現代公民應具備的思想理念爲準則。對教材中一些不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內容,進行刪除;對一些需要補充的知識,堅決補充完整,講明講透。我在講清大學聯考解題要求後,鼓勵學生查找資料,向他們介紹一些史學界的研究成果,教會他們用自已的頭腦去客觀分析和認識歷史,開放歷史思維,不要迷信課本,人云易雲。

第四,在對學生進行健全人格培育和擴大他們的知識面的同時,我也重視對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在每個重要的知識點上,教會學生從不同角度設置不同類型的題目,並要求學生在學習中也養成提出問題設置問題的習慣。另外在每個單元結束後,我都會指導學生理清歷史線索,根據教材的寫作思路把握史實與史實之間的邏輯聯繫,用書面的形式將歷史知識結構整理出來,使學生在學習中重視學習方法的探索與總結。

通過一學期的教學,我感到最大的不足是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不夠。困惑是學生需要精彩的課堂與歷史知識的枯燥性的矛盾;忠於課本要求與實際學習需要而補充知識的矛盾;補充知識擴大課時與課時緊張的矛盾。這些教和學之間矛盾需要在往後的歷史教學中切實解決的,同樣的,對我教學水平推動和提高,有較大的幫助,也讓學生在老師的推動下,感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和意義。

歷史考試總結5

試卷分析:

本次考試試卷題型分三大類:選擇題、材料題和探究題。選擇題古代史部分太多,探究題形式和會考不相符,答案也比較複雜,

成績分析:

學生高分較少,和南甸相比差距較大

仔細翻翻卷紙,後來又通過和學生談話,冷靜下來後總結一下,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熟練度不夠,史實不清,橫向縱向聯繫不到位

二:分析概括和比較能力欠缺,不能很好的理解題意

三:細節問題如歷史術語,語言和答題格式不規範,錯別字,時間混淆

整改措施:

第一: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給學生背誦和練習的時間

第二:要經常性檢查檢測,針對性的輔導和談話

第三:注重結合中招題型和最新試題加強對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做題的訓練力度,並儘可能給學生改出分數,隨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同時結合試題傳授學生做題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對試卷和練習進行總結分析,查漏補缺

歷史考試總結6

本學期,本人任教八年級級三個班的歷史課。一學期來,本人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

作爲年輕教師,能認真制定計劃,注重研究中學教學理論,認真備課和教學,主動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上好公開課和平衡課,並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以和藹、輕鬆、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按照「國中歷史新課程標準」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還注意以德爲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現實優良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愛心事業,爲培養高素質的下一代,本人時刻從現實身心健康,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點拔引導,對於個別差生,利用課間多次傾談,鼓勵其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主動面對人生,而對優生,教育其戒驕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厲,再創佳績。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典範,讓學生樹立自覺地從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去發展自己的觀念,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

作爲教八年級歷史課的老師,明白自己對教材的生疏,故在課前做到認真備課,多方面去搜集相關進行資料。爲提高每節課的進行效果,教學質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礎、重點難點外,還採用多媒體教學,如:投影、幻燈、漫畫、錄音等多樣形式。通過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動性,提高教室的教學質量,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通過一學期努力,能制定好複習計劃,並能認真備好複習課,培養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幫助差生。但由於本學期授課時間較短,複習內容較多,複習比較倉促,同時發覺很大一部分學生接受能力較差,學習自覺性不高。加上本人對教材生疏,同時要到廣州進修本科,無暇顧及六個班面積較廣的差生,致使本學期教學成績未達所想。

總的來說,一年來我在歷史教學上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面臨着一些問題和挑戰,比如:如何更新知識適應時代的要求?如何讓儘快地轉變觀念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如何發揮學生在教室上主體地位作用?如何加強學科之間的滲透?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我今後工作努力的方向,我將通過不斷努力,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

歷史考試總結7

一、經濟領域

1、資奉主義生產組織方式的變化在l9世紀自然科學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電磁學理論產生和發展的基礎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在生產力提高的同時加速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最終形成了以科技爲依託、壟斷形式組織生產的經濟模式。

2、經濟結構的變化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後,最早出現壟斷組織的是鋼鐵和電力工業。之後汽車、飛機制造等工業部門也相繼出現壟斷組織: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工業結構實現了從輕工業到重工業的飛躍,最終形成了以重工業爲主導的工業佈局,資本主義生產進人成熟階段。

3、能源結構的變化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隧着發電機的創制成功,電力逐漸成爲補充和取代蒸汽的新能源。人類社會進人“電氣時代”以煤氣氣和汽油爲燃料的內燃機以及之後創制成功的柴油機,推動了石油開採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在此基礎上“電力”和“石油”成爲人類社會使用的主要新能源。

二、政治領域

隨着壟斷組織在國家經濟生活中佔據主導地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日益完善,英法美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較爲健全的議會民主制度。

伴隨着資本主義經濟的高速發展。資產階級調整統治政策,實行政治民主化和社會立法在政治上工人階級已經取得了普選權、組織政黨等權利,階級矛盾相對緩和;經濟上,工人的生活狀況有所改善,工人運動失去了暴力鬥爭的環境,多以經濟鬥爭和合法、和平鬥爭爲主。

三、思想領域

19世紀中期出現的三大思潮——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下到I9世紀末也有所發展甚至出現了新的變化。

1、自由主義到干預主義

隨着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資本主義經濟從自由競爭階段進人壟斷階段,資產階級從要求實行自由經營、自由競爭、自由貿易到越來越多的干預國家的經躋政治生活。與國家政權相結合。藉助國家政權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思想已從自由主義轉向干預主義。

2、馬克思主義到列寧主義

19世紀末,隨着工人隊伍的壯大,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工人運動再度高漲。在俄國+以列寧爲首的多數派,堅持把實現無產階級專政寫入黨綱,最終形成了以列寧爲代表的布爾什維主義。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誕生。

3、民族主義

面對帝國主義列強的殖民擴張和民族壓迫,亞非拉美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不斷高漲,在鬥爭中日益成熟的殖民地人民更加註意本國的實際情況。民族主義思潮日益民族化,如中國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三民主義、印度的提拉克主義等。

四、國際關係

1、世界格局

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各國發展的不平衡性加劇。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相對緩慢,尤其是英國喪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而美德等國抓住機遇發展迅速,到l9世紀末20世紀初,工業產值超越英法分別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

面對日益變化的經濟格局,列強要求按照變化的實力重新瓜分世界,到l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美的絕大多數地區已淪爲資本主義國家的原料產地、商品市場和投資場所,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同時標誌着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確立。

帝國主義國家對外侵略擴張的同時,列強問爭奪殖民地和霸權的鬥爭日益尖銳,在勾結和鬥爭中形成了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軍事侵略集團,各國更加瘋狂的擴軍備戰,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2、對中國的影響

l9世紀末,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發動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國人民掀起反帝反封鬥爭的新高潮,先後發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在打擊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的同時,加速並最終了腐敗的清王朝,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4、第二次工業革命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異同點:

1、相同點:

(1)兩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國政府的重視,都促進了生產力發展;

(2)都引起社會關係的鉅變。第一次科技革命導致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出現;第二次科技革命導致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國家機構開始和壟斷組織結合;

(3)都對世界格局發生巨大影響。第一次科技革命,形成了東方從屬於西方的局面;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資本主義的殖民體系;

(4)從經濟上看,都加速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發展。

2、不同點: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發起者主要是勞動者,他們憑藉經驗或技能取得許多成果,這些發明成果都是生產經驗的總結;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發起者多是科學家和工程師,各種發明無一不是在精確的自然科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取得的。

(2)第一次科技革命開始於英國,約半個世紀後纔在各國真正展開;第二次科技革命則是多源的。

(3)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輕工業爲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業爲突破口。

歷史考試總結8

九年級月考已經兩次了,但兩次考試都沒有預期的好,尤其是第二次,從兩次考試後我進行了反思,總結出以下幾點希望在以後的考試中能不斷改進。

一、考試卷看似簡單,沒有難度特別高的題目,但每一個問題的思考量都很大,還有個別題目雖是考查重點內容,但設問比較偏,以至學生答題時失分點多,A率不高。

二、這兩次考試時間是和政治結合在一起,共有100分鐘,時間各爲50分鐘。跟學生交流後瞭解到,以往學生答卷時,歷史、政治兩科分開考,現在考試時間進行改革,但試卷的題量跟以往一樣,學生對時間把握不住,如果先做哪一門科,那一門就考得比較好,加之答題時又不抓緊,導致許多同學考到後半階段時答題倉促,導致後考的一門科差。

三、主觀上,學生學習的自覺能動性不夠,沒有很好地掌握學過的知識點。甚至,停留在開卷考,只要“查一查”、“抄一抄”就可以過關的觀念上。這也是考試不理想的重要因素。 針對以上問題,下階段我在九年級教學工作準備做好如下幾點:

一、抓好進度,在教授新知識的時候注重教學方法,在平時多加強審題的訓練,圍繞問題,尋找知識的落腳點。開放性試題的命題依據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爲導向的,教會學生在解題時必須以教材爲基礎,以問題爲中心向教材求索,尋“根”問宗,找出解答問題的相關歷史知識,切忌隨心所欲,想答什麼就答什麼。

二、注重對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正確運用發散思維是解答開放性試題最爲重要的思想武器。這就要求學生平時多注重時事政治,多看、聽新聞,多讀書,藉助課外知識對課本有進一步的把握。平時的點滴積累和不斷的鍛鍊,持之以恆地堅持纔會碩果累累。

三、教會學生抓住規律性的知識,舉一反三,進行知識遷移。

四、強調虛心聽同學的發言和老師的總結,不斷的進行反思。

五、通過兩次月考對我個人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講課要有吸引力,讓學生時刻關注老師,關注課上知識,不斷思考問題。特別是每一個問題的設計,都要深思熟慮,考慮到學生的水平,而不能草率地提問,沒有任何的價值。老師的思考能點燃學生的學習願望。老師的思考能激發學生對書籍的不可遏止的嚮往。這就要求我要不斷的給自己“充電”。

歷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爲過的,它對你的記憶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對社會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學歷史要紮實、牢固、脈絡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時間的紅線串起,切勿東一個人物西一個事件地無規律記憶。因爲那樣,雖然把所學的事件都記住了,但這些事件如一盤散沙,缺少戰鬥力。今天的歷史考試已不是單純考察你對孤立事件的記憶,它要求你在記憶單個事件的基礎上,經常重複一項工作——串線。這樣的線索可大可小,可橫可縱,十分靈活。越是靈活串線,證明你的知識掌握得越牢靠。在此我簡單提及一些:最常見的是以時間爲線索。這是一條自始至終的大線。也可以人物、民族等爲線索。 “線不在多,有之則靈。”另外,要勤思考,千萬不要以爲歷史就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務只是記憶,實際上記憶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記憶基礎上的分析、歸納、比較能力。這也是能暴露弱點的部分。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探索,大膽嘗試,與課改同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教育事業奮鬥終身。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一一注重以上問題,逐步讓學生適應我的教學方法,我也要適應他們,形成和睦、融洽的課堂氣氛,並扭轉學生“開卷考,只要瞭解知識點在什麼地方就可以”的錯誤觀念。師生共同努力,勇敢的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挑戰。

歷史考試總結9

期會考試又結束了,爲了今後的教學能取得更大的成績,需要總結經驗教訓,下面就這次期會考試的情況作以簡單分析:

一、教師方面:

1。課時和內容所限,任務重,爲了加快總複習的速度,在11月份中旬學完九年級上冊的內容,我沒給學生複習歷史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在課後複習。導致學生對於整節內容不能形成系統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掌握。

2。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

3。歷史故事雖能調動學生興趣,但有時佔用時間太長,課堂上應適度調整。

學生方面:從試卷看,主要失分是材料1有的'學生理解有誤,沒有抓住中心內容,第一問應是文藝復興就錯,其它問題就全錯了;材料2(但這道題不是會考內容)和材料3兩個作用和意義。問答題主要失在美國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二、學生方面:

1。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

2。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爲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

3。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儘量多得分等等。

4。看書不細。未能聽進老師的忠言相告,一相情願地以爲這兒不考,那兒不考,存在僥倖心理,結果遭受沉重一擊。

5。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唸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繫,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

6。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功夫,主動去背去記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三、今後的措施:

1、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採取及時反饋抽查。期會考試後,我改變了教學方法,採取邊複習邊抽查。經過驗證,每講一個知識點,我進行重複後,然後,讓學生記憶,再抽查;這樣做,不僅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識,而且課堂氣氛緊張,學生生怕漏聽了而使自己起來丟臉,因而,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課堂效果非常好。

2、加強課後的鞏固記憶程度,採取做練習的方法。同時要求學生避免照抄照辦的現象再次發生。

四、我的看法:

歷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爲過的,它對你的記憶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對社會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學歷史要紮實、牢固、脈絡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時間的紅線串起,切勿東一個人物西一個事件地無規律記憶。因爲那樣,雖然把所學的事件都記住了,但這些事件如一盤散沙,缺少戰鬥力。今天的歷史考試已不是單純考察你對孤立事件的記憶,它要求你在記憶單個事件的基礎上,經常重複一項工作——串線。這樣的線索可大可小,可橫可縱,十分靈活。越是靈活串線,證明你的知識掌握得越牢靠。在此我簡單提及一些:最常見的是以時間爲線索。這是一條自始至終的大線。也可以人物、民族等爲線索。 “線不在多,有之則靈。”另外,要勤思考,千萬不要以爲歷史就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務只是記憶,實際上記憶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記憶基礎上的分析、歸納、比較能力。這也是能暴露弱點的部分。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探索,大膽嘗試,與課改同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教育事業奮鬥終身。

歷史考試總結10

一、前段教學總結

1、學生學習現狀:

絕大多數學生認爲歷史學科是副科,平常只要對付一下,考試前突擊搶背一

下就能考一個不錯的分數,爲此,他們課後根本不可能花時間在歷史科目上,連一個星期一節的晚自習等不能專時專用,每次都是老師進去後才紛紛拿出歷史書,等老師一走又幹其他的(因爲一節晚自習老師要看兩個班),根本不按老師講的注重課前預習上課集中聽講課後及時消化做題,一個星期就把那節晚自習充分用好(用來預習與消化)都做不到;這種心態再加上國中養成的考前背提綱等不良習慣使大多數同學不會聽課、不會看書、不會記筆記,還停留在被動學習和死記硬背上,學習方法不對。

2、歷史學科大學聯考要求:

“全國新課標下”的《考試大綱》規定:“歷史學科考察對基本歷史知識的

掌握程度,考察學科素養和學習潛力,注重考察在科學歷史觀指導下運用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命題不拘泥於教科書,運用新材料創設新情境,古今貫通、中外聯繫,把握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可見當今大學聯考歷史試題對學生的要求很高,命題已由原來的“知識立意”、“能力立意”發展到“學科素養立意”。假若高一時期一點都不重視歷史學科的學習,不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打下堅實的基礎,進入高三以後,老師和學生面臨的歷史教學任務都很重,不僅要完成高三自身的教學任務,還要彌補高一高二甚至國中學習時所欠下的學習任務,尤其是要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更是難上加難。所以我們要將高中歷史教學作爲一個整體來規劃,注重三個年級教學任務各自的側重點。

3、備課組工作措施:

一要端正學生學習歷史的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讓學生變“要我學”爲“我要學”,變“我要學會”爲“我要會學”。要讓學生養成自主看書學習複習的良好習慣,即課前預習課堂積極思考主動參與課後及時複習消化鞏固。平常多看文史類書籍,擴大知識面,提高閱讀速度,提高歷史學科素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爲大學聯考文綜取得好成績奠定基礎。

二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轉變學習歷史的方式方法,儘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俗話說:學無定法,適合自己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但是歷史學科知識繁雜,縱橫古今中外,包羅萬象,特別需要理出一條條線索將相關知識串起來,要理出線索就需要歷史思維能力,歷史思維能力的提高就要養成在思考狀態下看書學習。主動將國中高中知識銜接起來,培養“通史”意識。主動思考教材中的“學思之窗”、“本課測評”、“學習延伸”之類的問題,並高質量地寫出來,就會提升我們的歷史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

三要加強老師精心備課和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的轉變。針對高一年級科目多學生時間緊任務重的實際情況,我們加強備課研究,精心備課,儘量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爲此,在備課時,老師花了很多心思思考:一是優化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構;二是怎樣引導學生在思考狀態下聽課和學習,怎樣儘快讓學生學會看書、學會聽課、學會做題,提高聽課效率和學習效率;三是思考如何讓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深入淺出、讓學生容易懂容易學會變通學會運用;四是將重點難點內容運用一些簡單圖示或材料突破並思考如何變通運用,通過舉一反三培養學生知識點的遷移與運用能力,培養歷史思維能力和學科素養,爲此老師們利用多媒體技術,製作課件。從而老師們備課所花的時間大大增多了,備一節課有時需要花五六個小時甚至更多,這麼精心備的課,學生容易理解,教學效率大大提高了。就是老師們的負擔太重了。

二、期會考試總結

1、本套試卷特點:

一是符合教科室和歷史新課標的要求;

二是覆蓋了本期所學的重要知識點,覆蓋面廣,如:宗法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羅馬法、英美法德政治體制、開放通商口岸、太平天國運動等;

三是突出考察了教學重點難點及其所應具備的基本解題能力與技巧。如:三個材料題主要考察了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及其之間的關係,通過概括歸納、分析比較、評價說明等題型考察學生的知識運用和遷移能力,考察學生基本的答題能力,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解題方法和能力。2、考試結果:班級名稱高458班高459班高460班高461班高462班高463班高464班高465班高466班高467班高468班高469班高470班高471班高472班高473班高474班高475班高476班高477班全體總人數65666667665064666565666666666465656566661295參加人數65666667645064666563666665666465656566661290平均分68.4666.3265.4570.8165.1183.8262.8359.6273.5162.9861.9173.3861.7165.1568.0671.3560.5465.269.0364.3666.79排名7910513116202151731812841911614最高分979189949498898894928493848192918689868498最低分難度區分度0.312527412123681434352531432842404525344635140.673、教學反思:

一是一如既往地狠抓備課質量和課堂效率;

二是繼續引導學生在思考狀態下學習,轉變學習歷史的態度和方式;三是加強解題方法的講解和運用,落實好學易;四是督促學生專時專用,自覺用好歷史晚自習。

歷史考試總結11

本次考試目的是檢測開學以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併爲下階段教與學提供有效依據,從而有針對性地根據學情,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與學質量。

一、 存在問題:

1、各班之間的發展還不夠平衡,各班的成績差距較大。

2、對重本生的培養措施和力度還不夠。

3、對普本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沒有完全調動起來,對其非智力因素挖掘得不夠,練習還不夠到位,沒有形成應有的能力,故這部分學生的成績還不夠理想。

4、老師有時講得過多、包得過多的教法還需進一步改進。

5、由於學生沒能自覺及時做好複習,練習鞏固,使學生知識消化不良,課本基礎知識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亂,沒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好適當的識記,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6、學生考試過程中審題作答存在隨意性,考試技巧有待提高等問題,導致知識無法得以有效運用,同時還存在書寫不工整答題不規範等問題。

二、今後的改進措施:

1、繼續夯實基礎,反覆練習,狠抓落實。

2、少講,多練,課前提問,課下抽查。

3、培養學生閱讀、概括、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4,考試作業的批改,評講要及時,應注意審題技巧,答題規範性等問題的指導與訓練,對症下藥,適當的訓練是鞏固和理解知識點的必備途徑。

5、加強學法指導:指導筆記。

6、對個別學生進行試卷的書寫與規範指導

7、認真備課,研究教材,多聽課,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8、加強對重本和普本邊緣生的指導

三、目標

學科 前5

組內 前7

歷史考試總結12

一、考試分析

(一)成績彙總:

九一班應考人數爲56人,班級平均分只有34.5,其中最高分72,最低分56;此外,30分以下的有19人,60分以上的僅2人,無80分以上者。九二班應考人數爲52人,班級平均分更是少到28.5,其中最高分63,最低分7;此外,30分以下的有34人,60分以上的只1人,無80分以上者。

(二)試卷分析:

本次試卷分爲選擇題和材料分析題兩大部分。前者共20道小題,總分40,爲基礎型試題,涉及第一、二單元,共十一課的基礎知識點,按具體題型可劃分爲:事件類、人物類、時間類、文件類,概括起來也可看作是對歷史事件的經過之考察,皆是直接檢驗學生對一、二單元中所提重大歷史事件的熟悉程度。而從學生的卷面來看,做正確的平均只有9道題,這反映出一個嚴峻的現實:學生連最基礎的知識掌握程度還沒有五成。這裏面不排除有些同學根本沒認真對待選擇題,只三、五分鐘便搞定了這20道題,倉促之下必有疏忽,但客觀來講,還是學生的基礎太過薄弱,這是通過本次考試我發現的最大的問題。

而後者材料分析題,一直是學生最大的軟肋所在,通過平時的瞭解,我得知很多學生一見這種題首先心理上就慌了神,腦中僅存的那些知識也便全不見了蹤影,接着就是滿篇的信口開河,想當然地塗鴉而作,甚至材料於不顧,只是憑感覺答題,結果,雖然是都答滿了,但失分也極其的多,這次考試也不例外,兩個班的學生在本大題中基本上都作答了,但60分的題,平均得分卻僅有10分,許多同學都是個位數,在翻閱兩個班的試卷後我發現其中的一個問題:不注意審題、馬虎圖快,對於畢業班的學生而言,現在說他們不知道做題前應該先仔細審題也不現實,所以歸結起來,根本的原因還是學生的態度有問題,除此之外,對於此種題型缺乏一定的訓練和做題技巧也是導致這類答題得分荒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閱卷感想:

但就試卷而言,反映了兩大問題:第一、基礎薄弱,尤其是對於最基本的事件經過掌握遠遠不夠;第二、態度不端、缺乏做材料分析題的基本能力。針對這兩大問題,我的感觸如下:

首先,對於整份試卷,學生中普遍缺乏主次之分的觀念,從卷面分數設來看,材料分析題所佔分值較大,所以幾乎所有同學都將答題的重點放在了其上,而對於選擇題,只是草草地揮筆而成,缺乏足夠的重視、缺乏足夠的時間審題,同時也缺乏一定的答題技巧(即三個“缺乏”),這原本是合情合理的,但前提必須是對基礎知識有了一定量的儲備是,而大部分學生的真實狀況卻是恰恰相反基礎知識相當匱乏。就難度而言,選擇題要較之簡單的多,試卷的布可以說是先易後難,可我們的同學往往一拿到試卷就往難度較大的材料分析題裏鑽,說重了,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行爲,不清楚自己究竟能夠在哪些地方得分,不知道究竟應該在哪些地方花大精力去作答。

其次,對於選擇題,第一,以題型而論,我主張讓學生放棄“時間類”的題,因爲歷史事件很多很雜,完全記清楚每個事件的具體時間雖然不是不可能,但對於即將應考的畢業班學生而言是相當困難的,所以平時用不着刻意去記憶,那考試的時候怎麼辦呢?既然這類題考試中不會超過三個,分值不大,但是完全放棄嗎?不是!這裏就涉及到一個答題技巧排除法,此法不僅適用於“時間類”的題,其他類型的題在無法確信答案時也可採用,因爲選項裏面必然有一至二個是明顯錯誤的,最常見的就是“世紀”不對,譬如“一戰”是二十世紀的事,那應該是19××年,而有的選項會是18××年,或是20××年,顯然可以排除,這時候一般會剩下兩個選項,都是19××年,不同的是月份和日子,那麼需要學生快速翻閱整個試卷,搜尋有關“一戰”的其它題,尤其是材料分析題,如果有,看裏面的時間,然後在選項中尋找合理的,例如,有材料已經給出有關“一戰”中的某一事件發生在1914年9月20日,然而在前面的選擇題會考察“一戰”爆發的時間,如果有選項給出的是1914年10月14日,那麼就應該排除。第二,“事件類”的題其實就是歷史經過的主要構成,這類題學生作答不好,歸咎於我的教學策略,之前一直把課堂的重點放在了對歷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意義”(影響)的分析和講授上,而對於“經過”言之過簡,強調更是不夠。

二、教學反思

(一)上半學期教學回顧

1、授課方面。在本學期開始的時候,講了一、兩課我就感覺到一個問題學生對於本冊書所講的世界史相當陌生,不論是重大的事件也好,還是著名的人物也罷,我在課堂上一說,下面的學生一臉茫然,完全不知所以然。其次,在課後談話中得知,幾乎所有的同學在世界史和中國史之中,都鍾情於後者,對世界史沒有興趣。針對這些問題,我在其後的講課中,不得不對一些學生陌生的知識做大量的擴充,以便能夠讓大部分同學明白,所以往往覺得一週三節課時間太不夠了,所以課堂之上往往留給學生的時間極少,可以說是滿堂灌,這就減少了複習提問和強調重點的時間;另一方面,爲了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我在課前的準備中儘量加入一些名人趣聞以及一些學生在書本上看不到的歷史真相,這樣之下,課堂學習氣氛雖然還算活躍,但同時在笑聲之中,對於知識的有效吸收也打了折扣。

2、作業批改方面。學期之初,我發現學生在作業中的抄襲現象相當嚴重,對此,在平時批改作業時,我將所有作業攤開而看,發現相似的就放在一塊,找出其中相互抄襲的作業,記錄名單,上課時公開指出,並制定相應規則:平時作業中累計抄襲三次以上者,作業本以後送達班主任處批改,並且平時作業成績爲零,而期末成績分爲期末卷面成績、平時作業表現、平時課堂表現,期末卷面佔80,平時作業和課堂表現各佔10,我會在期末成績旁加上一列教師評定分。通過這樣的方式,在多次發現作弊同學之後,整體的作弊現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尤其九年級(一)班,只有一、兩個“頑固派”仍是陋習不改。

3、複習總結方面。歷史是一門知識點極其散碎的學科,所以複習總結很重要,在第一單元新課結束以後,我專門用來一節課進行復習,再次強調每課的重點知識,降低語速、反覆提及考點,也對於當初筆記沒記完整的同學以機會補全。由於課時有限,僅僅是在第二單元講完之後用了一節課時間對第一、二單元的基礎知識點進行了一次檢測,由於試卷是自己所出,難免有不足之處,加之沒有時間進行以“做題”-“講題”的方式來鞏固知識的環節,所以效果不明顯。

(二)下半學期教學計劃

通過這次考試,反映了許多問題,有來自學生自身的,當然,更多的還是自己的教學環節出了岔子,對此,經過認真反思之後,我覺得下半學期的教學應該做如下的調整和改動:

首先,就是對教學策略的調整。課堂教學中應該把重點放在對歷史事件經過的講授上,而對於背景和意義的分析,點到爲止,不宜做過多的延伸和擴充,這樣反而會增加學生的理解難度。在課堂快結束時進行必要的小結,尤其對於經過中的重要事件、人物、文件等再次重申,而相應的在下一節課新知識講授開始之前必須要對本節課小結時的知識點進行提問,或是集體共同回憶,以達到複習鞏固的目的。

其次,加強基礎知識點記憶能力的培養。起初,考慮到九年級學生學習壓力大、任務繁重,所以平時沒有要求學生在課下記憶背誦歷史,現在看來是有必要採取“有選擇性”的抽查工作了,對於(二)班,我的想法是先在班上進行統計,徵集自願背誦者,如果人數偏少,則統一直接由我考察;如果人數稍多,則分組,選出負責人來考察組員,而由我考察各負責人。對於(一)班,採取課前、課後提問的方式,重點針對歷史成績處於50分至30分之間的同學。這是考察的方式,而考察的內容則還是以歷史事件的經過爲主,這點我會在課堂小結時針對課堂筆記做出劃分,明確指出哪些部分是需要加強記憶的。

最後,加強材料分析題的訓練。這個主要在課堂上進行,對於每一課的“想一想”以及課後的“材料閱讀”,儘可能在課堂上進行解決,當做材料分析題去做,啓發學生,最後讓學生給出答案。這個過程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答題技巧,要善於從材料中找出關鍵字,比如“國家”、“人物”、“時間”等,並通過多次訓練,養成學生仔細審題、做提前先閱讀材料的習慣。===

歷史考試總結13

試卷分析:本次考試試卷題型分三大類:選擇題、材料題和探究題。古代史內容考了12分,偏多;探究題形式和會考不相符,答案較爲複雜、難度較大;對近代史和現代史的重點知識考查不全,出題比較籠統,學生理解起來不知從何下手。

成績分析:本次考試,自己的成績與其他學校相比,差距很大,尤其是優生。仔細翻翻卷紙,後來又通過和學生談話,冷靜下來後總結一下,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熟練度不夠,對相應的史實及史實間的聯繫不能很好的把握,出現混淆,該背下來的東西記不住,如明治維新的內容影響;經濟危機及羅斯福新政目的影響;兩次世界大戰的原因、性質、影響及啓示;諾曼底登陸,巴黎和會等;

二:學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比較能力還很欠缺,平時強調的很多,但是學生一到運用的時候就不能自覺運用,同時也凸顯學生對知識的橫向和縱向理解還不到位;

三:學生在細節方面還有很多問題,如歷史術語的不準確,審題不到位,答題格式的不規範,語言不規範

四:學生對本學科的不重視,還存在着僥倖心理,比較懶惰

五:教師對學生缺乏針對性的檢查檢測督促和輔導,在課堂上說的多,練得少,背的少,檢測的少

整改措施:

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給學生背誦練習的時間,針對性的檢查檢測和輔導 第二:結合會考題型和最新試題加強對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做題的訓練力度,並儘可能給學生改出分數,隨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同時結合試題傳授學生做題的方法和技巧。

歷史考試總結14

原始的農耕生活

原始居民地域距今時間生產工具房子畜牧手工業。

河姆渡居民長江流域約七千年磨製石器耒耜幹欄式家畜紡織陶器。

半坡居民黃河流域約五六千年磨製石器骨箭頭半地穴式豬狗紡織彩陶。

1、我國較早種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國較早種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國早期文字的雛形源於半坡彩陶。

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

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莊稼,主要糧食作物是粟。

歷史考試總結15

期會考試過後,總結往往是我們最容易忽視,實際卻是很重要一步。通過總結,查漏補缺,找到新的目標,併爲之努力。學習正如吃飯,而考試失敗則就像是飯中的一粒石子,你總不能在人生中對知識最渴求時,因爲一次的失敗而放棄學習,正如你不會因爲飯中有一粒石子而餓着不吃飯。你的期會考試成績怎麼樣?兩個月的學習有了提高還是出現了退步,有沒有對自己的學習進行總結,接下來的學習計劃又將怎樣進行?這些都是靠總結才能做到的。所以,我們認真總結期會考試,不僅能爲下一階段學習明確方向和目標,更是我們迎接期末考試的一次考前動員,從這一點來看,總結就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現我就對本次期會考試進行一下總結。

總的來說,經過兩個多月的學習,同學們都已經熟悉了這裏的一切,老師、同學、環境等等;也已適應了高中生活,適應了老師的教學與管理;高一整體呈現出一種逐漸上升的趨勢,很多同學在本次期會考試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年級的進步名次與入學相比有明顯的進步,這一切成績的取得與我們每一位同學的勤奮努力是分不開的。本次期會考試的結束,我們欣喜的看到上課溜號、不學習人的少了,而認真學習、問題的人多了。本次期會考試總結的就是爲了幫助同學們準確定位,查找不足,對症下藥。

當然,在此次考試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

1、塗錯卡的人數較多。這足以說明有些同學上課不夠專心,甚至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所以老師反覆強調的如何塗卡根本就沒聽清楚。

2、基礎知識的掌握還不紮實。有些同學作業馬虎,差錯較多,選擇題亂猜,書寫不規範;學習的自覺性較差,講評過的練習部分學生沒有養成及時訂正的習慣,導致已做過的練習屢做屢錯。考試中再出現,還是一錯再錯,還安慰自己說這個題我會。老師上課講的知識沒有及時落實,造成知識堆積,不能及時複習,以至於越差越遠。到考試時遇到難題不會積極去思考,而是停留在表面,憑感覺答題。

3、考試過程中出現的答題不規範現象。.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

4.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爲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5.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儘量多得分等等。

6.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唸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繫,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

7.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功夫,主動去背去記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8;有的同學不能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晚上睡得晚導致上課打瞌睡,影響課堂效果;自習的效率不高,課間之後上課無法迅速進入學習的狀態;自習課上總有人借問題爲名說閒話。有的同學想提高成績,但方法不對又不積極主動問老師。

……百無聊賴地坐在桌前,對着那一本本厚重的書、呆望了一會兒,從中撿出一本,亂翻了幾頁,從中挑出一道題,結果半個小時也沒能做出結果,然後只有沒好氣地把它再丟回書堆中去,再撿起一本……,在這簡單的重複勞動中,時間匆匆而過。

就目前學生的狀態生活態度而言,當務之急應也是的解決方法,就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合理規劃、利用時間,提供時間的利用率。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誰合理地利用了時間,誰纔有可能在競爭中獲勝。學時間=上課時間+自習時間+真正利用的課餘時間-發呆時間-閒聊時間-借東西時間。一天時間的利用率=學習(工作)時間/24小時。因此,要建立有效的學習環境,即,儘量保持桌面整潔,只留正在做的事情;學習中經常要用到的用品應容易取得;每一件物品應擺放在固定的位;把各科的教材、資料分好類;把不再需要的東西堅決扔掉。

其次要有明確的目標。目標應是具體的、可執行的。年.級前10名、級前50名、級前100名、級前200名等等。

再次,要使學生習具有“計劃性”。計劃是實現目標的前提,沒有計劃,目標就成了水上浮萍,沒有根基。做事沒有計劃,結果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就是“盲人摸象”一樣,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要能根據自己學習潛能、學習成績、努力程度等實際情況,制定自己的行動計劃,主要是明確自己將要在哪些方面採取什麼樣的措施。

第四,注重基礎知識,要落實老師講的知識點,及時複習。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才能持續進步提高1.培養良好的聽課習慣。增強自制能力,認真聽講,學會捕捉關鍵信息,會聽講。2.及時鞏固知識:當天學習內容,一定當天鞏固;當週學習內容,一定當周鞏固;複習時一定要靜心看書,理解知識。

最後送給同學們幾句話,與大家共勉

今天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你每天早上起牀時,試着對着鏡子告訴自己:“今天我要盡我所能做好每一件事”。生命是一個不斷向前的過程。你要是主動前進,就有成功的機會。只要你鎖定目標,永不退縮,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讀書改變命運;勤奮贏得未來;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不要爲失敗找藉口,要爲成功想辦法!

擴展閱讀:

標籤:考試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