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教育的文章

教育5.89K

教育的文章1

母親說,她很小的時候,外婆就去世了。母親姊妹多,家裏窮。雖然不識字,但母親始終保持純樸、善良、孝敬長輩、與人友善的良好美德。教育哥哥和我時,她經常用諺語,不僅貼切,而且效果極好。

教育的文章

兒時,我對適應季節還沒有任何概念,準備任性增減衣物時,母親就會提醒我。例如,春節前後,我和小夥伴玩得滿頭大汗,想要脫掉厚棉衣時,母親就會說:“‘打(立)過春,赤腳奔’,這還沒打春呢,你不能脫!”待到春暖花開,氣溫漸高,我和母親說要換薄衣服,她就會說:“‘吃了端午糉,才把棉衣送’,過段時間再給你們換棉衣。”母親這麼說,我只好照辦。有一年冬天特別冷,我看到一個老爺爺在棉衣外面繫了一根繩子,不知其故,就問母親爲什麼。母親說:“‘腰中系根線,賽如添一件’,衣服紮緊了,風就進不去了,‘冷的是個風,窮的是個債’啊。”聽母親這麼一說,我才明白原因。母親還說:“‘臘月凍死懶漢’,人只要勤快,就不怕冷。”看到母親冬日裏勞動出汗的樣子,我就明白了。

等到我們上學時,母親經常對我和哥哥說:“不要怕吃苦,‘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哪有不吃苦就成功的啊!”有一天,老師來家訪,我在隔壁隱約聽到母親和老師說:“老師,你放心,‘慣兒不慣學’,這個道理我們懂,我們絕不護短,一定嚴加管教,積極配合老師。”聽到母親說這些話,我的學習態度端正了許多。

記得有一次,我同小夥伴有衝突,雙方都動了手。一向溫柔的母親發火了,舉起柳條狠狠抽我,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母親教訓。母親一邊流淚一邊說:“‘桑樹條子從小育’,等你長大了再管教就來不及了。纔多大的人啊,就動手打人,長大了還得了。吵起架來‘出口無好言,出手無好拳’,哪有數啊!現在教訓你,是防止你以後再犯!”從那以後,我再也沒跟小夥伴吵過架、動過手,更沒有罵過人。

高中畢業後,我一直爲人生的出路苦苦追尋,上過技能培訓班、打過工、進過工廠……我整天苦思冥想,吃不好,睡不好,整個人非常憔悴。母親心疼不已,經常跟我說:“孩子,你不能爲難自己,要好好吃飯,‘吃一豬,不抵一呼’,要休息好,有個好身體纔有好的前途啊。我知道你想離開農村,我也曉得你不甘心學木匠、瓦匠手藝,但是‘荒年餓不死手藝人’,你考慮好,想學我們就帶你找個師傅。”當我對渺茫的前途垂頭喪氣時,母親就勸我:“‘雨下不到一天,人窮不了一世’,你還年輕,不要灰心,要相信自己!你有什麼想法,我們都支持你,人生的路要選擇好,不要‘瞎子吃狗肉,塊塊是好的’,適合你的才行。”幾個月後,我當兵入伍,母親鬆了一口氣,跟我說:“俗話說,‘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我不這麼看,到了部隊後你要爭氣,幹出樣子來,這就是你的前途。”三年後,當我在電話裏告訴母親,我考上了軍校,母親喜極而泣。

在母親眼裏,我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我成家後,母親還經常教育我:“過日子要精打細算,‘吃不窮、穿不窮,不會算計一世窮’,不能大手大腳,不能鋪張浪費,‘外面有個勤(掙)錢手,家中有個聚寶盆’,要慢慢聚財,家才能富起來。我知道你這個人好交朋友,交朋友也要看人,‘酒肉朋友朝朝有,事到難處無一人’。夫妻之間要和睦,不要總是責怪對方,‘話從心中起,說人說自己’,要想想自己做得怎麼樣……”

母親用這些諺語教育我,樸素的教育方式影響了我的一生。

教育的文章2

隨着大學聯考、會考的相繼結束,在校的學子們即將迎來漫長的暑假。儘管我離開學校已20多年,但印象中,暑假是最值得期待的。暑期驕陽似火,酷熱難耐,但夏日裏那不知疲倦的蛙聲蟬鳴猶如一首首消暑催眠神曲,讓你心寧神安、意悅身爽;那點點閃爍的流螢繁星讓你的遐思飛越蒼穹、鏈接萬載;而成羣結隊下河鳧水弄潮、踩蚌掏蟹、嬉戲打鬧則是每天午後的必修課,還有每天晚飯後與小夥伴們準時到村頭橋上納涼聽故事的快樂勁頭,賽過如今的任何一場娛樂盛宴。暑假當然有作業,國小、國中時,暑假作業本僅薄薄一冊,不消十日全能做完,剩下的是悠長的玩樂時間。高中時,暑假作業量增加,但也有足夠的時間享受消暑的樂趣。

時移世易。如今的孩子對暑假想說愛你不容易。

同學周君,女兒在市某重點名校讀高一,暑假未到,語數外等各科補習班的日程已排滿。朋友劉君,兒子下半年要讀九年級,他從七年級開始每個假期都安排兒子到社會辦學機構上輔導班。兩家長鉚足勁頭助力孩子拼搏前程。可憐了那兩位正值舞象之年的孩子,每次見到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樣。

周君兩口子都是公務員,家境較好,小孩上輔導班經濟上沒什麼負擔。而劉君老家在農村,現在某開發區機關開車,沒有編制,每月工資兩千多,妻子在一家公司做會計,月薪不足五千,小孩每學期的各科輔導費近兩萬,全年的學習花費就高達五萬元。

一個家庭把收入的絕大部分用在孩子教育上,除了有“讀書改變命運”的信念與執着,也不排除跟風的成分。正如劉君所言,“班上同學個個學,我家不學會掉隊”。這也是社會辦學機構日益紅火興盛的根本所在。

在我的認知裏,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養分的主渠道。如今大多數學生家長對“課外課”趨之若鶩,竊以爲是家長迫於未來生存競爭的壓力,對孩子高強度灌輸知識、全方位夯實基礎,以期能贏在起跑線。

然而,近日網上引發圍觀的兩則消息,卻顛覆了我的三觀。一則是國內某頂級名牌大學根據20xx-20xx年該校畢業生質量評估,對全國百餘所重點中學進行了量化考覈,很多著名超級中學被列爲“劣質中學”。其特點是,考入該校的人數非常多,但大多數學生在大學期間成績平平,許多學生只會做題、考試,其他什麼也不會。

能考上該大學的,都是各地的狀元,是學霸級的人物。爲何一些人跨進大學門就變成平庸之輩?問題出在哪?怪學生嗎?這些可憐的孩子從幾歲起就在家長和學校的雙重驅壓下,整天披星戴月,奔波在學校、輔導班之間,除了學習就是考試,就差頭懸梁錐刺股。大人評價他們的優劣,除了分數還是分數。這暴露出功利主義應試教育的短視和危害。這是否該引起衆多家長和“大學聯考加工廠”的警醒和反思?作爲家長,你是否明白大學聯考的成功並非萬事大吉,你煞費苦心、傾盡所有打造的孩子可能還是個“巨嬰”!你肆意剝奪孩子自由成長的時間和空間,有可能是在扼殺未來的數學家、文學家,亦或是大國工匠!那些手執牛耳、吸睛天下的名牌高中還存有多少教育的初心?是否真正做到“學爲人師,行爲世範”?大學聯考升學率與爲祖國培養優秀人才孰輕孰重?教育爲何總是跟不上社會前進的步伐?

另一則消息更讓人無法淡定。說的是在一些學校個別教師在課堂上敷衍應付 ,而把重要知識點移到晚上,讓學生到自己家中講解,以賺取輔導費。教 師能力有高低,教學質量自然有差異,這無可厚非。但這種爲了賺取錢財有意作賤課堂教學,而讓學生“飯做熟了炒着吃”的做法,着實令人憤怒。這些教師心中哪有什麼職業操守可言,又何談“師德”二字。這些任性教師的“師腐”,加重了學生學業負擔,擠佔了學生休息時間,給家長帶來了經濟災難,也敗壞了社會風氣。

上述非筆者親歷,故難辨真假。但教育領域亂象叢生,爲社會詬病已非一日。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孔子認爲教育、人口、財富爲立國之三大要素。孟子也曾說過君子有三樂,其一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古時曾有“長不輟耕,幼不輟讀,暑日休務者,薄其餼廩”的說法,如今教育一直被國家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尊師重教深入人心,教師的社會地位也非同日而語。尤其是當前我國正闊步行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上,社會各領域急需大量的尖端人才和合格的建設者。作爲人類靈魂工程師,每位教師理應肩負起時代重任,視學生如己出,毫無保留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幫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爲他們的成長成才加力助跑。相信只有秉持立德樹人、均衡發展,讓教育正本清源,還學生一片清朗天空,每個孩子纔會有一個出彩的人生。願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值得期待的暑假!

教育的文章3

以前我教過一個冰雪聰明的女孩,沉靜內斂,嗜書如命。她像一朵安靜的蓮,寫出的文章總是給人一種一鳴驚人的感覺。四年級的時候,瘦弱的她常常感覺關節疼痛,而且是莫名其妙地來,又莫名其妙地消失。女孩的媽媽很擔心,於是帶孩子到醫院診療。診療後發現,女孩沒有生病,這些疼痛是成長過程中的一種自然疼痛,醫生稱之爲成長痛(生長痛)。我爲女孩鬆了一口氣,也懂得了一個專業醫學名詞——成長痛。

最近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的事業發展到了瓶頸期,過去我認爲奏效的管理方式與辦法,似乎不能發揮太多的作用。常常覺得疼痛,是心底的一種隱隱的痛。這是對過去的一種否定和對堅持的一種迷茫。

前幾天班級發生了幾件小事,學生都不敢對我說實話,躲閃着我的目光。那時候,我感覺失望至極。儘管我一再強調相信他們,但他們仍然在編織謊言。

事後,我認真地進行了反思:在教育學生或與學生談話時,我是不是不自覺地表現出了居高臨下的姿態,又或者雖然看起來表面鎮定卻目光憤怒……學生從這些細節中窺見了我的憤怒,自然不敢說真話。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藝術的基礎在於教師能夠在多種程度上理解和感覺到學生的內心世界。”是的,面對問題,逃避責任也是一種選擇。倘若我能夠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態,選擇認真傾聽,或許事情就會柳暗花明、路轉峯迴。而真正積極的傾聽,不是“假裝”的,而是一種全然接納的姿態,以冷靜的態度面對教育問題。

“傾聽”不僅僅是指課堂上的40分鐘,而應體現在班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應該好好反思:我們教育學生要學會傾聽,我們是一個善於傾聽的老師嗎?學生每一次發言都用心傾聽了嗎?我們所說的尊重,是不是真的“尊重”?是不是懷着敬畏之心面對生命?

教育是有溫度的生命關懷,容不得一點點虛僞和矯揉造作。我希望教室能夠給每一個學生足夠的安全感,給予更多賞識與鼓勵。教育需要等待,每個學生都是一路跌跌撞撞長大的,包括如今已經成人的我們。過高的期望值,不但讓學生失去奮鬥的勇氣,也讓自己深陷絕望的泥淖。

教師,也有成長痛的吧!教師也是在跌跌撞撞中成長的,失敗後反思,跌倒後重新出發,錯誤的教育方式留給心裏的隱痛終將化成一種歲月的沉澱、生命的給養,激勵我們研究下去、勤奮下去、努力下去,爲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也爲自己的教育生涯書寫溫柔、漂亮的一筆。

教育的文章4

下班經過教學樓時,從背後聽到學生喊自己的名字。在樓上,起先是一個學生,後來有兩到三個學生,雖然沒有理睬,只顧自己走自己的路,但我感覺出,那是七年級年級的學生。回到家,說起這事,W說,你也沒吱聲?我說,沒啊,怎麼啦?她見我這麼問,就沒有繼續下去。我跟她說,他們可不一定是故意的,只是他們裏面的一兩個學生,以爲知道你的名字,喊出來,在同學面前顯擺顯擺罷了,好像他知道你這個人的許多事情。他們只是好玩,並不是有意要冒犯你,又沒有罵你什麼,談不上存什麼惡意。做老師的嘛,就應當寬容他們的冒犯,不要老把學生往壞處想。

其實,國中學生就像初生的牛犢一樣,幼稚而純真。他們當中,當然也有一些調皮的甚至頑劣的學生。做老師的,自然比較喜歡那些聰明乖巧的,即使他們有一些小的失誤或者小的過錯。對於這樣的學生,老師往往能理解能包容他的失誤或過錯;但對於那些比較調皮的或者頑劣的學生,恐怕就不那麼容易做到寬容和忍讓了。

那是許多年前的事,也是幾個學生站在樓上喊一老師的綽號。那老師認爲這些學生對他是大不敬,怒氣沖天,硬是要把那幾個學生給找出來。自己找不出,就把班主任老師叫來。開始的時候,學生們怕受處分,所以都不敢承認。班主任就火了,最後,找是找出來了,那幾個學生自然也受到了班主任老師的嚴厲批評和教育,甚至當面還向那個老師賠了禮道了歉。但事後又怎麼樣呢?後來,那幾個學生,因爲這件事受到班主任老師的嚴厲批評和教育,逆反起來,與那個老師對立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回頭想一下,這樣做,又有什麼意思又會有多少教育的價值呢?

學生輕拉一下你的秀髮,喚一聲你的大名,於你背後做下怪臉,我想,一般是不會有什麼惡意的,大多都是因爲他們年齡尚小,不太懂事而已。所以,我們在這時候,最好的辦法是來個冷處理。學生們看到你不理睬,或許就會反思出自己的所作所爲是否恰當。我覺得這樣做往往能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說,“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全國名師孫明霞在她的專着《怎樣當個好老師》一書中如是說,“學生之所以是學生,就因爲他們會不斷地犯錯誤,而正是因爲他們會犯錯誤,才需要學校,需要老師。我們的任務就是陪伴孩子成長,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引導而不是簡單的指責;在孩子衝撞甚至冒犯了自己的時候,給孩子以寬容而不是懲罰,這纔是美好的、充滿溫情的教育。”

即便是創造“第56號教室的奇蹟”的雷夫也承認,“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教好的,但我會努力去教每個學生。”

教育,不能沒有理解和寬容;教育,不能缺少守望和等待。我跟W說,改天,我一定得給學生們說說,應當學會尊重他人,因爲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一樣重要。

教育的文章5

我8歲那年寫下了人生的第一篇日記。那時我讀二年級,應該是春末時分,一個晴朗的週末。父親給我一個塑封的日記本,在教完我日記的格式後,父親推開火爐屋的木格窗,指着院角那塊種着地雷花、指甲花和十樣錦的小花壇說,你可以寫寫裏面種了什麼,長什麼樣子。正說着,恰巧有兩隻小麻雀飛過去,落到旁邊的蘋果樹上,父親說,你還可以寫寫那兩隻麻雀。

多年後,當我成爲一名老師,才感受到,父親當年的教育是最樸實的,又是最實用的。父親說:“你看到什麼就寫什麼,怎麼想就怎麼寫,儘量把話說清楚就可以了。”我用同樣的方法教學生作文,效果還不錯。可惜我當年的處女作早已不知去向,但我還記得自己在新奇和緊張中完成的第一篇“造句式”日記,得到了父親的肯定和鼓勵。

我出生那年,在我們那個不足百戶的小村子還有另外8個孩子和我同年出生。我有一個同齡的小夥伴都沒有的幸運,那就是父親爲我訂閱了兒童讀物。我讀到的第一本雜誌是《科學畫報》,印象最深的是一個人用一根細棍子撬起一個球,旁邊還寫了一句話,“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地球 ”。當年這句話不知殺害了我多少腦細胞,我百思不得其解,怎麼可能呢,吹牛吧。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好多年,直到上了國中才解開,那個該死的“撬地球”的老頭兒!再後來,父親又爲我訂過諸如《兒童畫報》《兒童文學》《少年文藝》《國小生優秀作文》《少年月刊》之類的讀物,國中時增訂了《英語畫報》。在那個年代,家家都窮,這樣一筆奢侈的額外消費是其他夥伴的家長所不能理解的,但父親從未中斷。我是多麼感謝父親的這種堅持啊,讓我因此擁有了那麼多同齡夥伴所沒有的美好幸福時光。

二姐曾對我講過一件事。她讀二年級時,數學學得一塌糊塗。那年暑假,父親就給她一個任務,背乘法口訣表。二姐本來是很聰明的,一個暑假背個乘法口訣算什麼事兒?很快就滾瓜爛熟。新的學期,她的數學一下跟上去了。受這件事的啓發,在女兒讀完四年級的那個暑假,我買了兩張地圖,一張世界的一張中國的,還買了一個地球儀。有事沒事,祖孫兩個就認認地圖,這是哪個省,那是哪個國家;這是什麼河流,那是什麼山脈。等女兒上了國中高中,她學地理時比班裏大多數同學的腦瓜子都清楚,因爲她的腦子裏就印着一副地圖。

父親很慈愛,也很嚴厲。但父親的嚴厲,絕非棍棒式的教育。大姐說她最怕父親講數學題。因爲父親講題有個習慣,會問你聽懂沒有。沒聽懂,他會講第二遍,聽懂了,那好,你來給我講一遍。大姐說,每次聽父親講題都膽戰心驚,撒謊是萬萬行不通的。這點倒是,我們三姐妹都沒能遺傳到父親的智商,而父親對我們學習的要求又是很嚴的,能沒有壓力嗎?

我是老幺,父親對我可能沒有兩個姐姐嚴厲,我關於被父親揍的記憶,嚴格意義上說,只有一次。那年我上四年級,忘記什麼原因了,反正那天下午沒按時回家。剛走到院角,就遇到扛一捆玉米稈回家的父親。父親黑着臉,解下捆玉米稈的繩子,劈頭蓋臉朝我打下來。我當時被打蒙了,因爲那天下午我的確沒有因爲貪玩而遲迴家。幾天後父親搞清楚了,那天是鄰居家的女孩在他面前“誣告”了我。父親很鄭重地跟我說錯怪了我,把我拉到懷裏撫摸我的頭。我懂事後,認定那天父親一定是遇到了他極其不痛快的事,鄰家女孩的話只是一個誘因。那是父親唯一一次打我,不知道爲什麼,我那頓打捱得冤,但我從未曾產生過絲毫對父親的恨意,當時沒有,後來也沒有。

人們常說,“父愛如山”。於我而言,父愛就是天。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一直有一種特別的安穩、踏實,這都源自父親。現在,父親老了,到了該由兒女爲他撐起一片天的年齡。但我們姐妹遇到事,還會徵求父親的建議,父親總能給我們一種力量和勇氣,不用怕,什麼都不用怕。

教育的文章6

每個時代,都有勇立潮頭、敢於在風口浪尖上搏擊的先鋒;每個行業,都有身先士卒、不計得失、在或顯或隱的崗位上不斷攀登的排頭兵。六年來,我和一中同呼吸,共命運。一中見證了我的成長,教學工作磨礪了我的意志和品質。在工作、學習和生活當中,我謙虛,坦誠,處事周到,待人熱情;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關心愛護,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師者,處處注意維護教師的形象,愛崗敬業,嚴謹自律,爲一中的發展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當老師,就意味着必須有奉獻的精神,必須時時刻刻將學校和學生的利益放在首位。而我們也在工作中做到了耐住清貧,守住寂寞,頂住壓力,擋住誘惑,做到了無私、忘我、奉獻!我們總是過着緊張而忙碌的兩點一線的生活。當人們還在熟睡時,英語老師們卻已經在教室裏陪着學生誦讀和背誦英語。課後要花大量的時間備課、批改作業和試卷,還要總結反思教學的效果,對學生進行德育、心理教育並想辦法融洽師生關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講上兩堂課就空閒和自由,也不是隻教書不育人。學校教育如果只是注重智育的提升,我認爲這樣的教育是失敗的。教師除了教書,更要育人,不只“言傳”,還要“身教”。孩子是一個個有思想的個體,要讓他們樂於去學,樂於去聽,需要一顆火熱的心,一顆負責任的心,一顆沉穩而堅定的心。這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爲了祖國的教育事業,我們會繼續堅持下去;爲了讓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無怨無悔,迎難而上,甘爲人梯,甘當鋪路石。看着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圓滿完成學業,帶着輕鬆愉悅的心情離開母校,我們的臉上洋溢着欣慰和滿足,心中滿滿的都是幸福。

曾聽過一句話:人生沒有彩排,腳下就是舞臺。是的,我身邊的教育工作者正用他們的一言一行,以最昂揚的鬥志、最無私的奉獻在澆灌着祖國的花朵,規劃着他們平凡而璀璨的人生。對於大海,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對於教育事業,我個人是渺小的。沒有黨和人民的培育,沒有維西一中的培養,沒有許許多多人的關心,支持和幫助,我是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用工作實績,回報一中,回報黨和人民,回報社會。在今後的工作當中,我將繼續認真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繼續努力工作,不斷創新教育方式和方法,在教育舞臺上展現出自己的形象。

在我們教學過程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我們要學會頂住壓力,承擔責任,必須兢兢業業、刻苦勤奮工作,完成自己的使命!要以學校工作的需要爲第一選擇,以家長和社會的滿意爲第一標準,全身投入到教育工作中,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爲開。

教育事業是一項偉大而艱辛的事業,因爲他承載着一個個孩子的夢想,一個個家庭的夢想,它擔任着整個社會的重託和祖國繁榮富強的希望。教育關乎國家的命運和民族的將來,任重而道遠。但是,我們這一羣普通人民教師會腳踏實地,鞠躬盡瘁,不斷反省和提高自己,讓家長的臉上掛滿笑容,讓社會擁有更多高素質的人才,讓祖國的明天更加美好!

標籤:文章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