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總結

教育2.95W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那麼總結應該包括什麼內容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總結

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總結1

一、引言

近年來,“大數據”(bigdata)一詞越來越多地被提及,人們用它來描述和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大數據與網絡相輔相成,一方面,網絡的發展爲大數據帶來了更多數據、信息與資源;另一方面,大數據的發展爲網絡提供了更多支撐、服務與應用。大數據是網絡的基礎,這意味着大數據更多來源於網絡,因此,在大數據時代保障網絡安全,使得大數據的利用合法、安全,必將成爲高難度的世界課題。目前,大學生依賴網絡程度越來越高,無論是學習、娛樂或是購物等方面,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xx年人均週上網時長達26.2個小時,相當於每天上網3.75小時,[1]其中學生羣體、特別是大學生成爲貢獻上網時長的主力軍。如果不能很好地對網絡環境進行改善,增強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可能會造成大學生經濟財產損失,個人信息泄露等損害;同時,也對高校管理造成風險。

二、大數據背景下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現狀調查

(一)調查對象、內容與方法

本次調查的對象爲中國民航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四所高校共480名在校大學生,內容爲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和高校間開展的網絡安全意識程度,方法爲網上問卷和實地考察。調查問卷採取選擇題的形式,共計十二題,分別調查了大學生上網情況、自身網絡安全意識及學校網絡安全教育情況。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大學生上網情況

調查顯示有24%的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長在2小時以下,36%的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長爲2-5小時,40%的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長爲5小時以上,若以20xx年《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據爲基準,那麼在校大學生有一半以上超過了每日上網的平均時間,說明在當代大數據背景下,隨着智能手機以及其他網絡通訊設備的普及,可以很便捷地使用網絡,大量的上網時長可能加大網絡安全方面的隱患,還造成網絡成癮等一系列問題。調查學生上網的主要內容,購物、遊戲、學習、通訊這四類佔據學生上網內容的主流,其中網絡購物與大學生的財產信息安全直接掛鉤,通訊則與用戶自身的個人隱私息息相關。

2.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情況

調查“大學生是否有意識地去了解網絡安全方面的知識”問題時,結果爲大學生有20%“經常”、28%“偶爾”、42%“很少”、10%“沒有”去有意識地瞭解網絡安全方面的知識。這表明大學生每日花費大量時間上網,卻忽視網絡安全,這是大學生易遭受網絡陷阱、受到網絡侵害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看到一些未證實的有關社會敏感問題時會怎麼做”調查的是當學生遇到社會輿論的導向時做出的反應,調查數據爲38%的學生“不理睬,直接跳過”,58%的學生“瞭解後,不管”,4%的學生“轉載並評論”,未經證實的社會敏感問題和不良信息有潛在的網絡安全問題,大部分大學生辨別是非能力不強,不能給出自己的判斷,更不能依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做出迴應,總體缺乏判斷能力。調查學生在遇到諸如網絡病毒、垃圾郵件之後的反應以及平時使用網絡的習慣,數據顯示大學生整體擁有基本的網絡安全常識,例如有害郵件需刪除,病毒用殺毒軟件查殺等等。統計大學生遭受過的網絡安全問題,數據顯示多數學生曾遭受過有害郵件和病毒攻擊,佔總人數比例的90%和71%,沒有一定的網絡安全意識和防範措施很難徹底杜絕垃圾郵件和病毒攻擊。遭受過財物被盜(4%)和信息被盜(15%)的學生較少,能夠看出大部分學生對於網絡個人信息和財產的保護擁有最基本的認識,但經驗不足。調查“大學生受到的具體侵權行爲”,每種侵權行爲都有不同程度的受害者,其中受到垃圾信息(94%)、騷擾(61%)和盜號(54%)的學生最多,這幾類侵害行爲的成因多爲學生因網絡安全意識不強,自我保護能力差造成的,產生的後果輕者頻繁收到垃圾信息,擾亂個人網絡環境,重者被竊取個人隱私,造成人身和財產的雙重侵害。

3.高校網絡安全教育情況

統計了四所高校的網絡安全教育情況,依據調查的數據顯示,理工大學的網絡安全教育情況較好,有47%的學生接受過較爲全面的網絡安全教育,網絡安全教育範圍較廣,主要原因與理工大學自身教學環境相關;外院有72%的學生在校期間從未受過網絡安全教育,網絡安全教育的進行並不理想;中國民航大學和南開大學網絡安全教育情況在與另外兩所高校的比較中成中游態勢,總體而言網絡安全教育在整體學生中覆蓋面不廣且不精。在“大學生在校期間受過哪些形式的網絡安全教育”的調查中,數據顯示,開設講座的形式佔據主流,主要原因是開設講座覆蓋面廣,一次可以容納大量學生,專業性強,且對於學生具有一定強制性,但學生願意接受講座的意向不強,更多人希望通過主題班會、網絡宣傳、自主學習等方式進行網絡安全教育。整體來看現階段高校網絡安全教育方法較爲單調,學生主動性不強,網絡安全教育模式有待提高。

三、大數據背景下提高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的探究

(一)多方面入手,擴大網絡教育範圍

大數據背景下,海量的數據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衆多問題。這就需要網絡安全教育從多角度入手,全面擴大網絡安全教育範圍,提高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網絡安全意識教育主要從四個角度進行,包括網絡法治意識教育、網絡道德意識教育、網絡安全防範技能教育以及網絡心理健康意識教育四部分。[2](P.94-96)網絡法治意識教育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網絡法律意識,大學生應掌握網絡安全法律法規,能夠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利益,不做違反網絡安全法律的行爲。網絡道德意識教育從道德角度入手,要求大學生應具備網絡安全責任心與道德心,在網絡上自己的行爲不只同自己有關,還會影響到其他人,一個安全和諧的網絡環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網絡安全防範技能教育旨在提高學生的網絡安全防範能力,使大學生掌握網絡安全基礎知識和防禦手段,能運用常用網絡安全工具進行分析和防禦。網絡心理健康意識教育幫助大學生合理、健康地上網,長時間地沉迷網絡有可能會引發網絡成癮和網絡心理障礙等問題,這裏需要學校對其正確引導,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上網心態。

(二)因材施教,實行多層次網絡安全意識教育

對於大學生而言,課堂是獲取知識最多的地方,因此必須重視網絡安全意識教育在課堂中所起到的作用。數據顯示不同學校、專業、年級的網絡安全意識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各高校進行網絡安全教育時要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對於網絡安全意識較弱的人文社科類學校或專業,可以進行普及式的網絡安全教育,如將網絡安全教育納入必修或選修課、定期舉行全校範圍的網絡安全講解活動等;對於一些剛入學的大一新生要格外重視,對其進行網絡使用的正確引導,以免走向歧途;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網絡自由創業投資羣體,一些大學生在大學期間使用網絡開創自己的事業,對於這些已踏入社會但經驗不足的大學生來說,網絡安全意識教育更加重要,學校對於這些學生應當進行更爲系統專業的網絡安全意識教育。

(三)根源做起,增強網絡監管體制

安全的網絡環境需要學生和學校共同構建,大學生遇到網絡安全問題並不僅僅靠受到的網絡安全教育就能夠解決,高校須從自身根本開始改變,營造安全的校園網絡環境。目前,不僅是學校,某些國家相關部門也在不斷加強對網絡使用的監管力度,呼籲全社會重視網絡安全問題。各大高校也應該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公安及工商管理部門、市場管理機構、網絡運營部門等進行積極有效的'合作,構建一個完善的網絡安全監管系統,爲大學生上網提供良好的網絡環境,從而在客觀環境上有助於提高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3](P.87-88)例如,保障先進的技術設備、採取身份認證技術、封堵、禁止對不良網站進行訪問以淨化網絡環境、詞彙過濾功能、預警功能等等。[4](P.82-84)另外高校還要負責關注校園周邊網絡環境,積極配合其他部門,對學校周邊諸如“黑網吧”等違規網絡營業行爲依法進行取締。

(四)高校聯合,提高網絡安全教育互動性

現階段,大多數大學生並不滿足於單一的照本宣科講課模式,高校應着眼於採取更多元豐富的網絡安全教育形式來促進學生接受網絡安全教育的互動程度,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提高網絡安全意識的活動中來,譬如課外舉辦網絡安全知識競賽、有關網絡安全主體的辯論賽和班會等等。調查顯示各高校之間的學生網絡安全意識擁有較大差異,因此可以就此方面將高校聯合起來,成立諸如“網絡安全意識聯合會”的學生組織進行互幫互助,互相學習,比如建立網上論壇、舉辦線上線下活動、開宣講會等,同時還要注重法律意識的培養,這方面可以以諸如開展法律講座、交流法律知識、觀看經典案例的方式進行。這樣做一方面可行性較高,一方面這種由學生自發進行活動比學校施加的教育更深入淺出,學生間所交流的經驗也是提高網絡安全意識重要的一部分,增添了趣味性和互動性。

四、總結

大數據背景意味着每個人身邊都充斥着海量的數據信息,人們通過網絡的方式與這些龐大的數據進行接觸,如果沒有一定的網絡安全意識,自身的人身財產安全將會在大數據背景下岌岌可危。多年來提高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一直是高校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現階段相比於其他網絡環境較發達國家,我國的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還處於實踐階段,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不可一蹴而就,在進行的過程中必須同時具備完整性、針對性、深入性,使之能夠真正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而並非一朝一夕的泛泛之談。

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總結2

隨着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空間已經成爲一個與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息息相關的特殊場域。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截止20xx年3月,中國網民數量約爲9.04億,互聯網的普及率達到了64.5%。龐大在中國的網民羣體中,大學生已經成爲主力軍,成爲網絡空間環境中的最主要羣體。數據顯示,在9億多網民中,按照年齡結構來看,20-29歲的人羣佔了21.5%;按職業結構來看,學生羣體所佔比例達到了26.9%。上述數據突顯以下兩個重要問題:一是網絡空間意識形態安全已經成爲國家安全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二是大學生作爲網絡空間中的主體,一方面其價值觀念的形成深受網絡空間信息、觀念等環境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大學生在網絡空間中的言行舉止,又對網絡空間環境進行着重構。因此,對大學生進行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一方面是加強國家安全教育的必然舉措,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塑造一個有利於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網絡空間環境。本文在分析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內涵的基礎上,針對當前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內涵

清晰的概念界定是科學研究的前提和基礎,要釐清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內涵,首先必須理解和把握“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安全”的本質。意識形態,從其本質來看,可以概括爲是一種觀念的集合。每一個社會羣體由於其特定的歷史文化特徵以及特定的社會經濟條件,會形成一套完整的對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羣體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種種認識觀念和價值觀念,意識形態就可以看作是這種觀念的集合。在政治領域和社會文化領域,意識形態有其特定的功能。具體而言,意識形態主要爲一個國家的社會政治制度、秩序提供思想觀念層面的合法性闡釋和支持。正是意識形態所具有的這一重要作用和功能,使其成爲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稟賦、制度體系以及文化觀念,是構成現代民族國家的三要素。文化觀念從國家構成的角度來看,就是指意識形態。自然稟賦是國家的物質基礎,制度體系爲國家的正常運轉提供了規則和秩序,而意識形態則是將一個國家不同羣體粘合起來,形成關於統一國家認同的“黏合劑”。因此,意識形態安全,從宏觀上來講就是一個國家的社會羣體對於國家、民族能夠形成穩定的文化價值認同;從中觀角度來講就是對政黨制度、發展道路等等制度、文化、法律等等具體觀念、制度能夠形成相對統一的認同;從微觀角度來看,就是在面對具體境遇和觀念衝擊時,有相對穩定的立場和清醒的判斷。意識形態因其往往涉及思想觀念、價值的特性,其安全往往有着自身的脆弱性,極易受到外界輿論場域、觀念和具體事件的衝擊和威脅。隨着互聯網在社會各領域的延伸,人們客觀上已經進入了一個虛擬網絡空間和現實社會空間疊加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現實社會中的事件、觀點和價值觀念往往能夠藉助網絡空間迅速傳播、發酵,從而在網絡空間形成一定的輿論場;同樣的,網絡空間當中形成的輿論場,因其所引起的巨大傳播效應,又反過來對現實社會形成客觀的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如上所述,特定價值觀念通過網絡,對現實社會生活中人們意識形態的形成和發展發揮着非常巨大的影響力。這就揭示了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內涵,即網絡空間價值觀念等構成的網絡空間環境,不會對網絡空間中和現實社會生活中的主體的主流意識形態價值觀的形成和培養構成威脅;反之,則可以說網絡意識形態處於不安全狀態。

二、當前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進入大學階段學習的大學生,因其年齡特點和知識層次特點,在擺脫中學階段應試教育導向下的填鴨式知識學習階段後,進入到了一個知識的自由探索階段。通過對日常生活的觀察,體驗,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及網絡世界的遨遊,在此過程中,思想教育是否發揮了實效,個體自身科學理性思維是否形成等因素,決定了大學生認知自己、他人、社會以及國家的認知結構和特點,也決定了大學生以什麼樣的價值觀念去認知發生在自己身邊和所處社會空間中的事情。另一方面,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羣體,在整個社會結構當中,屬於擁有高級知識和技能的特殊羣體,從社會經濟發展層面來看,其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社會發展的核心骨幹力量之一;從社會進步角度來看,擁有相對較高素質的大學生羣體,其所展現出的價值觀、理想信念等,在推動社會文化價值觀念進步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從社會主義事業的歷史發展來看,大學生羣體所形成的意識形態結構特點,則關係着我們事業的成敗。正是基於上述兩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對學生進行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具體來說,就是培養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長期以來,高校思政教育課通過教育理念改革、教學方法改革、考覈方式改革等多種多樣的方式,力圖強化學生對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認同感,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但隨着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大學生成爲網絡空間主體這一客觀事實,大學生已不再是過去被關在象牙塔中“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羣體,而是與校園圍牆之外的社會時刻發生聯繫,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的討論,甚至是治理的'年輕羣體。與已經發生巨大現實變化相比,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已經出現諸多侷限性,影響着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實效性。具體表現爲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忽視網絡空間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當前高校對學生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仍然主要通過思政課程來完成,即主要通過課堂思政理論課的教學來培養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的形成。然而,課堂教育有其難以逾越的侷限性,如課堂教學時間總是有限的,即使一趟課達到了非常理想的教學效果。但在離開課堂後,學生更多是被網絡空間中的世界所包圍。極有可能發生的是,剛剛在課堂上初步構建起的主流意識形態,轉眼就會被網絡空間中的熱點事件以及圍繞這一事件所形成的輿論場結構。從當前國內大多數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模式來看,只有極少數注意到了網絡空間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缺乏網絡空間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措施、手段。隨着網絡空間對大學生羣體思想價值觀念的形成所發揮的作用和影響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重視對大學生的網絡空間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但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和手段,才能在網絡空間達到相對良好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效果,絕大多數的高校並沒有清晰的認知。第三,對學生安全意識教育相對滯後。網絡時代,各種各樣的信息充斥網絡空間的各個角落,成爲網絡空間環境的一部分。在這其中,不乏大量的謠言、抱有特定目的的價值觀宣傳以及網絡營銷宣傳等,涉世不深的人生階段特徵以及信息的不對稱,使身處網絡包圍中的大學生難以辨別信息真假,很容易受到錯誤的引導。這就需要高校加強對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教育。但在實踐當中,受限於諸多主觀、客觀因素,高校此方面工作的開展和實效都難以盡如人意。

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總結3

按要求,現將城固縣水利局20xx年上半年網絡安全工作總結做出如下彙報:

一、20xx年上半年網絡安全工作總結

(一)科學部署網絡安全工作。局黨組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工作,年初對全局網絡安全工作進行了統一研究、部署、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成立了以副局長分管,專人負責全局網絡安全工作。確保專人維護內外網絡、電子政務規範運行、政務公開及時到位、網絡諮詢按時答覆。

(二)積極做好政務信息公開工作。我局認真做好政務信息公開工作,及時採集、編輯和發佈動態信息、行政審批、行政處罰等重點信息;充分利用政府門戶網站資源,重點欄目進行熱點新聞發佈;爲方便公衆諮詢、求助,我局及時、主動通過網站和政務微博等平臺公開信息渠道,更加便捷、有效、及時、詳盡的解答業務問題,爲提問者排憂解難,拉近了我局與百姓的距離。

(三)拓寬網絡內容建設渠道。我局及時在官方微博、微信轉發評論社會熱點信息,並進行實時的網絡輿情監控,加大網絡宣傳力度,拓寬網絡內容建設渠道。

(四)加大網絡信息管控力度。我局對所有職工個人微信微博賬號進行了統計,並加強職工對個人賬號所發佈內容的管理。嚴禁轉載、發佈對單位,政府和黨組織的不當言論和信息。

(五)堵塞漏洞,狠抓信息安全。20xx年我局對每個幹部職工要求對計算機和移動存儲介質,按涉密用、內網用、外網用進行分類,及時抽查各類計算機和移動存儲介質,確保符合保密要求;針對不同情況採用分類處理辦法(如更新病毒庫、重裝操作系統、更換硬盤等),並制定相應制度來保證長期有效;嚴肅紀律,認真學習和嚴格按照《計算機安全及安保工作條例》強化安全責任、掌握安全操作技能,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二、網絡安全工作下一步安排

我局要進一步加強信息化工作,主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認真梳理逐步擴大公開內容。對原有公開的政務信息進行補充完善,進一步梳理可公開信息,保證公開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並對網絡輿情進行實時監控。

(二)繼續做好內外網的維護工作。加強對計算機設備的使用、管理和維護。重點加強用戶管理、變更管理、網絡安全檢查等運行控制制度和數據安全管理;在業務分析需求的基礎上,合理設置安全策略,充分利用局域網優勢,進一步發揮技術防範措施的作用,從源頭上杜絕木馬、病毒的感染和傳播,提高信息網絡安全管理實效。

(三)切實做好信息系統安全安保工作。嚴格按照有關保密要求審查預公開的信息資料、文件,確保“涉密不公開,公開不涉密”。加強移動介質管理,強化幹部職工的網絡安全防範意識,杜絕泄密事件的發生。

(四)組織開展網絡和信息安全清理檢查。對辦公網絡、微博、微信公衆平臺的安全威脅和風險進行認真分析,制定本單位各種網絡與信息安全工作計劃、工作方案,及時按照要求消除信息安全隱患。加大網絡和信息安全監管檢查力度,及時發現問題、堵塞漏洞、消除隱患。

(五)加強信息安全宣傳教育。利用宣傳欄、微信羣、QQ羣等平臺,加大信息安全宣傳力度,不斷提高員工對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認識,努力形成“廣泛宣傳動員、人人積極參與”的.良好氣氛;着力加強信息化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切實增強做好信息化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提高服務的有效性和服務效率。

三、開展網絡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現階段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技術人員不足,對技術人員的培訓有待進一步加大力度;二是創新機制還有待完善,要進一步創新安全工作機制,加大網絡安全的責任追究力度;三是部分人員網絡安全意識淡薄,應繼續加強對機關幹部的網絡安全教育,提高網絡安全防護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