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愛心與教育》教育名著讀書心得5篇

教育3.26W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愛心與教育》教育名著讀書心得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愛心與教育》教育名著讀書心得5篇

《愛心與教育》教育名著讀書心得5篇1

“素質教育”的大旗上,有一個大寫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爲了一切人慾速則不達發展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觀點: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幸福的人!他的信念就是:“要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他手裏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着眼於每一個“人”的發展,而不是培養“考試機器”;因此,唯分數至上的所謂教育,是目中無“人”的僞教育!

“總以爲教育有愛心就足夠了,可是當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我的想法就徹底改變了。”這本書沒有深邃的語言,有的只是對學生無盡的情感和最真實的教育。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是萬同的故事。“這長達50頁的轉化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見過最感人的後進生日記,在閱讀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像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這樣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教育僅有愛心是不夠的。愛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瞭解學生的、天賦傾向、性格特徵等,當一個教育者能夠真正地瞭解學生並在與學生交流中獲益而提升自己的時候,他的所得將要比他所付出的多得多!

在看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中,我深深的懂得,做一個教師,愛心更重要。如果說最初的愛來自於職業的要求,自己命令着自己,自己提醒着自己,那麼,能讓這愛綿延不絕的,是我們的“心”。用心去愛孩子吧,讓愛一路伴隨他們成長。縱然不能給予鳥語花香,也可以帶來些微綠;用心去愛孩子吧,讓愛成爲畫中和諧的一味色彩,即使不是畫龍點晴的神來之筆,也不會是大煞風景的塗鴉之作;用心去愛孩子吧,讓愛回報愛;用心去愛孩子吧,讓愛地久天長。最後,我想用一首曾經讀過的小詩來表達我的情感:書是一扇沉重的門,它垂青於每一個敲門者。它敞開的門扉裏,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盡的礦,是一片看不夠的景,是一腔抒不倦的情。走進書裏去,從書裏走出來,讓知識浪花滋潤你的肺腑,讓動人的箴言樹起你人生的目標。讓陣陣馥郁的書香在校園縈繞,陶冶你優雅的`氣質,不俗的談吐,自由的精神,高尚的情操。一路書香,一生輝煌!

讓讀書成爲人生的追求,讓讀書成爲學校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愛心與教育》教育名著讀書心得5篇2

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學生對李鎮西老師愛的回報,讓我不止一次感動的流淚。李鎮西擁有了一顆愛學生的心,這是他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牢固的防線。其實他也是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詮釋着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因爲他明白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學生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離開了感情,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愛學生就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必須把學生當做自己的朋友。李老師認爲自己目前遠沒有達到宗教的境界,但是把教育當做我熱愛的事業,並儘量使自己逐步具備一種宗教情懷。因此,他自覺地記錄、反思、改進自己的教育行爲,於是便有了持續不斷的班主任工作日記。這已經不是他的工作常規,而已經成了他的生活習慣了。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李老師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我們也都可以做到。可爲什麼李老師能成爲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呢?這是因爲李老師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

作爲一名國小教師,面對着一羣天真無邪、稚淳可愛的孩子們,我們又傾注了多少愛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說:“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所以,讓我們對孩子多一份愛吧。

《愛心與教育》教育名著讀書心得5篇3

很多人認爲,上學就是爲了讀書,讀書是爲了升學,升了學還是讀書,最後的目的是找個好職業,過更好的生活。

讀好書是不是就一定能達到這樣的目的?怎樣纔算讀好書?分數高是不是就一定等於書讀的好?

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裏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紮實的知識。這樣的人才還要能夠正確的處理社會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經歷順利和艱難、成功和挫折的考驗。他們需要有知識,更需要有理想,有堅強的意志,有優良的品質。這一切都是需要在學校中奠定基礎的。

“素質教育”的大旗上,有一個大寫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爲了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着眼於每一個“人”的發展,而不是培養“考試機器”,因此,唯分數至上的的所謂“教育”,是目中無“人”的僞教育!

李鎮西說:“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但這種情感,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甚至不是爲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採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是我們感染學生的情感魅力。

李鎮西教授對於“後進生”的轉化也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他說:“當我們自然而然地走進‘後進學生’的心靈,而他們也樂於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已駛入了成功的港灣。”

愛,是教育的前提;而且這種“愛”應該是真誠的。換句話說,教育者對“後進學生”的愛,絕不應是爲了追求某種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態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誠的人道主義情懷的自然流露。教育者心目中“一無是處”、“不可救藥”的學生,其心靈深處或多或少也有着美好道德的萌芽。對“後進學生”的轉化,與其向他們“灌輸”,不如引導他們發現自己身上的善良之處、高尚之處,幫助他們樹立“我是一個有缺點的好人”的道德自信。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表現對學生的不滿、發泄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他也時刻記着:不能讓那種‘成爲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在批評教育的問題上,師生同樣是平等的:教師當然可以批評學生,學生也可以批評老師;教師如果批評失誤,應該尊重學生申辯或解釋的權利;如果冤枉了學生,教師應該公開主動認錯。

作爲真誠的民主教育,用心靈贏得心靈,不只是教育的條件,更是教育本身。

《愛心與教育》教育名著讀書心得5篇4

《愛心與教育》深入淺出、親切感人的教育,“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這是李鎮西老師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書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的那種潛移默化的愛,這種愛充盈着整本書,也衝擊着我的個心靈世界。

李老師在書中提到:“愛是打開學生心靈之門的金鑰匙。”因此我們應該給學生以愛,這種愛不是高高在上的平易近人,而是拿他們當朋友的朋友之愛。當看到李老師與“後進生”萬同的時,我是如此感動。作爲一個老師,能夠對一個學生費如此大的心思,那麼什麼樣的學生不會被感化呢?反思我的工作,我要學習李老師善於鍛造"優秀學生"的卓越人格;實施民主科學與個性化教學,把更多的關注投向"後進生"。像李老師那樣,懷着強烈的人道主義情懷,給"後進生"們以心靈的呵護,幫助他們樹立起人的尊嚴,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我把李老師書上提到的馬特洛索夫的一句格言銘記於心,"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既要讓自己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是如此的偉大,對祖國、對社會、對學生是如此的重要。也要讓學生有這種感覺,幫助他們認識生命的偉大,找到生存的意義。指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生命的舞臺中演繹好自己的角色!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落發射出不同顏色的光芒!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學生不僅要學會學習,還要在實踐中學會發現、創造。這就要求教師關注每個學生:不偏愛分析能力強的優等生,不歧視具有實踐創造能力的中等生和後進生。老師們,不同的學生不可能都成爲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但是,如果老師能針對學生的差異進行教學,“以人爲本”的教育思想就能充分體現,成功智力的學生也會大大增加,“個性+特長”的學生也會不斷涌現,社會所需要的成功智力的人才纔會層出不窮。

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的。但只要我們用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作爲一名教師,要用愛心滋潤童心,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中,愛在點滴之處讀了《愛心與教育》,我深刻認識到,教育學生,需要的是羅森塔爾的期待效應;需要的是李鎮西老師的那份堅持。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爲學生打造一個精神家園式的班級,關注每一個學生,帶給學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去創造自己燦爛美好的明天!

《愛心與教育》教育名著讀書心得5篇5

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學生對李鎮西老師愛的回報,讓我不止一次感動的流淚。李鎮西擁有了一顆愛學生的心,這是他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牢固的防線。其實他也是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詮釋着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因爲他明白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學生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離開了感情,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愛學生就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必須把學生當做自己的朋友。李老師認爲自己目前遠沒有達到宗教的境界,但是把教育當做我熱愛的事業,並儘量使自己逐步具備一種宗教情懷。因此,他自覺地記錄、、改進自己的教育行爲,於是便有了持續不斷的班主任工作。這已經不是他的工作常規,而已經成了他的生活習慣了。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李老師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我們也都可以做到。可爲什麼李老師能成爲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呢?這是因爲李老師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

作爲一名國小教師,面對着一羣天真無邪、稚淳可愛的孩子們,我們又傾注了多少愛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說:“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所以,讓我們對孩子多一份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