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國學

國學讀書心得體會

國學6.21K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學讀書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學讀書心得體會

國學讀書心得體會1

中華古國,悠悠五千載;中華文明,綿綿無千年;中華經典,浩浩五千卷。中華經典的星空裏,羣星閃耀。詩情融花意一體,智慧與激情齊飛。閱讀經典就猶如與先哲同行,聆聽他們對世界、對歷史、對人生的感悟,就會被那蓉智的思想靈光所感染,比如,《三字經》中的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的言而有信;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的廣闊胸襟;《道德經》中的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的宇宙萬物的奧妙……厚德載物、達濟天下的廣闊偉略,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的社會理想;其中不僅蘊含着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澱着一個偉大民族不朽的靈魂。毋庸置疑,國學經典已經成爲我們民族精神約定俗成的輔助教學書,成爲一種長效的民族素質滋養濟,更是當代學生學習的模範用書。

是這本書教會了我何爲真誠,讓我領略了真誠的無限魅力!以言語溫暖他人也是泛愛衆。人生有限,可祝福別人的機會屈指可數,利用好自會喜悅。當老師以真誠心幫助學生,昔日視若無睹的機會驟然間變得清晰可見、觸手可摸。方知沒有哪種職業會比國學經典更有功勞、最愉快,漸漸在享受經典。原來我的生活習慣不節儉,現在的習慣令人讚歎,這一切佳績源於《弟子規》潛移默化間教會學生逐漸形成高尚的品德、強烈的責任感,嚴謹細緻、團結守信、處處爲人着想的待人處世方法,鍥而不捨、善思好學的態度。德育和教學並駕齊驅,相得益彰。

我喜歡眼見爲實。一本《弟子規》讓我明白立身處世接物的道理,耳濡目染於聖賢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中,慶幸聖賢與己如影隨形。懂得經典是拿來做的,不知何時起贏得了家長從未有過的尊敬,只因我請了古聖先賢來幫我。

樹的本是根,人的本是孝。孝是我們做人的根,是我們成長的根。我們一定要從小做起,把根扎牢,讓世世代代的人都知道做人要孝順父母,尊敬老師,把孝永遠傳下去。我向善啓孝心的國學經典致敬,是你爲我們紮下了正確做人的深根。雞蛋原理中,因爲雞蛋是幼小的生命,在破碎的那一刻,我們一定會心靈傷痛。我們要喚醒和保護他們那一顆生命同體的仁愛之心。那是一種很清晰的感覺——心靈得到了深深的淨化,同時,又把自己深藏在心底好久都沒有去關注的東西給喚醒了。

我相信,我們班的每個同學,自小就讀過很多中國儒家的名句和文章,而且很多都是在課堂上經過老師講解的,深諳其中的道理,印象都應該很深刻。可是這些寶貴的東西,在重複的考試和自我的奮鬥中,離我們越來越遠,已經和那些染塵很久的器皿一樣,被埋沒了。

現在,系又把國學經典強調走進我們日常生活,又一落到很現實的行爲點上。修身,對古代人而言是人生的終極追求。但對於現代人又何嘗不是呢?處在全球化的時代裏,我們更身處在一個多元文化所交匯的國家裏。日復一日快節奏的生活,使我們變得急功近利,忘了去關注自己本質的東西。可是拋掉根本,我們會變得一無所有。

古人的話語值得我們好好去聆聽。因爲這些話語歷經千年,依然如珍珠般奪目。不學禮,無以立,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儀一直被當做人生的基礎課程而備受重視。在人類邁進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講究禮儀已上升成爲一個國家或民族進步、開化與興旺的標誌。而我們要做社會的文明人,更需要學習和講究禮儀。以平等心對待別人,幹什麼事情都不要有很強的優越感或自卑感。

真是令人自豪,中國人在幾千年前就領悟到了這個道理;可是也令我們感覺有些悲哀,我們趨之若鶩地去搜尋、閱讀那些外國人士寫的成功之道,卻忽視了自己祖宗留下的東西,甚而將它拱手給了別人。看看現在國外越來越熱鬧的中國文化研究潮,我們真該反省了。

國學讀書心得體會2

春秋時期的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更是中國人的精神偶像、中國文化的代表。

中國人因爲孔子而驕傲和自豪,外國人因爲孔子而研究中國,“孔子學院”於是成爲許多國家研究中國的歷史和現實,尤其是研究中國的古人和今人的學術機構。孔子的經典語錄集《論語》,因其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其推崇備至,不僅影響着今天中國人的思想,更是成爲外國學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經典之作。可見,《論語》之影響深遠而巨大。

我們今天再來捧讀《論語》,其現實意義究竟在哪裏?

北師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座標”。因此,《論語》可以作爲我們個人尤其是作爲教師的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論語》中關於修德的言論,最具概括性且易於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益者三樂,損者三樂”。孔子認爲:血氣未定的年少之時,不要沉浸於女色;血氣方剛的成年時期,不要與人爭鬥:而到血氣既衰的老年,不要貪得無厭。一個人遇事不要主觀臆測,不要盲目武斷,不要固執己見,不要自以爲是。孔子還認爲,和正直,誠實守信,博學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諂媚的人,虛僞陰險的人,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時他還認爲,如果以適度的禮樂來節制自己,以稱道別人的好處,以擁有很多賢德的朋友爲快樂,對人是有益的,而以驕奢淫逸,遊蕩忘返,宴飲荒淫爲快樂,對人則是有害的。這些言論,簡潔明瞭,教人自我警醒,讓人持守美德或教人棄去偏執。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把這幾句話牢記在心,時時警醒自己,應該說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會有大的過錯了,作爲教師,爲人師表,更是要牢記不忘,並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爲範。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人過分地強調物質利益的追求,因爲種。種原因而使得人們的利益主體多元化,於是,人們的價值觀也呈現多元化,而作爲教師承擔着教書育人的責任,肩上的擔子千斤重,一頭挑着學生的現在,一頭挑着國家的未來,必須給予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引導,教育學生爲民族的復興而不懈努力併成爲國家的棟樑。而要達到此目的,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國學讀書心得體會3

文化傳統的更新與重建,是民族文化血脈的溝通,如同給心臟病患者做搭橋手術,那是要慎之又慎的。

中國作爲世界四大文化圈之一的文明古國,其古代文明的燦爛輝煌有目共睹,但中國的近代文明卻落在了西方的後面,現代性賴以生存的科技革命,中國沒有發生。原因何在?這道據說是“李約瑟難題”,本書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國學是一個歷史的概念。清末民初,20世紀頭一二十年,東西方文化衝突劇烈,傳統和現代的整合漫無頭緒,當時第一流的知識人士如章太炎如梁啓超如胡適之,遂倡國學以激發種性的文化自覺。

回觀整個20世紀,如果有國學大師的話,章太炎先生獨當之無愧。

王國維以51歲的盛年自殺於頤和園魚藻軒,80年後的今天仍是中國現代學術的未解之謎:作者縷析斯人精神世界的十重矛盾,試圖爲其結局追尋種子熏習的宿因。

國學精髓,留給後人的是無限的精神食糧。從中我們能看到一定的歷史背景,更好的瞭解我們的先輩有怎樣堅強的心志。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人性的力量與唯美。

就《像聊齋志異》,它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是有趣的故事,我們不能拿它當成無聊煩悶時解憂的料資。它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但其中也夾雜着一些封建倫理觀念和因果報應的宿命論思想。《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衆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佈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的高峯。

認真研讀,國學給我們的會是洞天的澈明!

國學讀書心得體會4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有影響極大,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着重要作用。

“長襲宿收,風神凝遠,制行峻潔,望而知其爲貴介公子”。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影響極大,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國的國學思想,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是連接炎黃子孫的血脈之橋、心靈之橋。

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要想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而中國的國學就具備這種獨一無二的特質。國學經典中蘊藏着中華五千年曆史智慧的精髓,構成了我們精神生活的客觀環境,維繫着中華文化之根。

“國學”一詞,最早出自章太炎先生《國故論衡》及《國學概論》的演講,它以先秦經典和諸子學說爲根基,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以及歷代史學等內容,形成了恢宏的“經”、“史”、“子”、“集”四大部分,其內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國學智慧涵蓋了“四書”、“五經”、老子、莊子、偈語、禪機、二十四史、唐詩、宋詞和四大古典名著,它是萬億卷帙的古代文獻,體現了中國人對於生命和世界的理解。國學體系以“儒”、“釋”、“道”三家學問爲主幹,又分爲文學、藝術、戲劇、音樂、武術、菜餚、民俗、婚喪和禮儀等支脈,爲青少年汲取知識,瞭解民族傳統文化提供了一個便捷的渠道。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它對中國曆朝歷代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影響頗深。對於傳承中華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的復興也起着重大的作用。作爲炎黃子孫。每一個青少年都應該瞭解和熟悉國學,讓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時常充盈在心田,通過學習國學知識,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形成積極向上世界觀。

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瞭解和熟悉國學,根據國學所倡導的精神指引,“正心”、“修身”、“齊家”,成爲一個品質高尚、行爲規矩的人,對國家和社會都能起到積極、正面的作用。推廣國學關係到民族素質的提高,關係到中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國學的精髓是“天人合一”,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關係,這又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國學讀書心得體會5

最近,我們都在學習國學。我也讀了一本書名叫《國學經典》。讀完了這本書,我不由得發出一些感嘆。

這本書分爲三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兩個部分。第一單元主要講的是節儉。“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這句話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在總結唐朝由盛世走向衰敗的歷史教訓時寫下的警世名言。意思是:歷觀前代王朝和古老的家風,往往勤儉節約意味着成功,奢侈浮誇意味着失敗。是呀,這句話用於我們現在是再適合不過了。當我把第一單元讀完時,我想到了我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一次,我在洗碗時,把水開得很大,媽媽看見了,提醒我說:“把水開小一點吧,一噸水可要好幾塊錢呢!”爸爸也在一旁也說:“節約錢是一個方面,重要的是要節約水資源。”我聽了,慚愧不已,連忙關小了自來水。

節約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它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用心,我們就會想出節約的好辦法。你瞧,這是我和姐姐想出來的:

將用剩的小塊肥皂收集起來,做成了大塊肥皂;把雨水收集起來,用來澆花;把沒有用完的作業本合訂在一起,做成了一個新本子;把洗完臉的水用來衝馬桶。

怎麼樣?這些節約的辦法你用過嗎?如果沒有,那就從現在開始行動吧!

第二單元主要講的是強自信。“天地之性,人爲貴。”這句話選自於,《孝經。聖治章》。意思是:天地之間的萬物生靈,都一樣的得到天地之氣成形,稟天地之道成性。但只有人最爲尊貴。這句話說得多麼好呀!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都有自己的特長,只是有很多人自己沒有發揮出來罷了。我就把自己的優點和特長髮揮出來了:我把字寫得很好;我的作文常被老師稱讚;我的舞蹈跳得很不錯哦,還獲得了證書;我很守時,上學,集會從不遲到。

瞧!我的優點和特長很多吧!相信你也一定有很多優點和特長,趕緊發揮出來吧!

第三單元主要講的是智慧。“知者創物”。這是《周禮。冬官。考工記》中的一句話,意思是:由有智慧的人設計發明。用智慧來解決問題的人也很多,下面讓我給你們介紹一下吧:賀龍同志在緊要關頭讓戰士們扔掉草帽,使敵軍自相殘殺。包公運用智慧,使用了計謀,從毛驢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還有許多的例子……就不一一說明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之柱和心靈家園。國學是中華文化的集中體現,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誦讀國學,品悟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涵養民族修爲,承繼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華氣韻和民族氣質的現代中國人,是我們共同的使命。

國學讀書心得體會6

以前我是一個很驕傲、很愛炫耀的孩子,從不懂什麼叫謙虛,就拿一個故事來說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級刊物上,我高興地告訴了父母讓父母分享我的快樂。他們聽了後不住地誇我,但也不住告誡我:“不能驕傲喲!”我哪裏能聽進去,因爲我早已被驕傲給“駕馭”了!就在我興奮的同時,我的性格也有了極大的變化——變得更加驕傲、暴躁了。

一有在比誰的作文寫得好時,我就在他們比面前炫耀,若不順心便“發揮”出我暴躁的脾氣;和同學們聊天時也會炫耀我的“光輝”史……我就和同學們比了下去,最後到了一個朋友都沒有了,我心裏卻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寫的好嗎?我還不想和你們在一起呢!從此我驕傲成了癮,暴躁成了性,一發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徹底改變了。那次測驗,我原本以爲只要一動筆,就能寫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錯了,上午兩節課,我居然才寫出了一個題目幾句話,結果可想而知,我不僅受到了老師的批評,還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實,他們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呀!記住一句話‘滿招損,謙受益’千萬不能驕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義。

自從我校掀起了“誦讀《國學經典誦讀》”的活動,我也積極地參加活動並被《國學經典誦讀》裏的一樁樁,一件件動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別是馮異的謙遜把我給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稱爲“大樹將軍”,他自幼好學,率領的軍隊有規矩,爲人謙遜。特別是每次將軍們圍坐爭功領賞時,只有他從不居功自傲,總是隻身一人坐在大樹下思考戰鬥的經驗和教訓,正是因爲他與衆不同的作風,纔有了“大樹將軍”的美名。而劉秀髮現他的行爲習慣與作風之後,就更器重他了。我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許多道理,如:“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些道理不但使我學會了戒驕戒躁,而且還讓我學會了要厚物載德,更要有一顆赤子之心。

這本書不僅使我從一個“遊手好閒的小皇帝”,變成了一個勤勞的“忠僕”,還讓我明白了中國的一句古語“百善孝爲先”的含義:只有“孝”才能推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做一個讓人尊敬的人。現在我已學會了爲勞累了一天的爸媽端上一杯清香的茶,爲奶奶端上一碗熱騰騰的米飯,並且學會了做飯,洗衣等家務活,爲父母減輕了一半的負擔。 《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使我與驕傲絕交,與暴躁斷絕,最後又讓我走上了正直、謙虛、誠實與愛國的人生征途,大家都來從這本書裏感悟真諦吧!

國學讀書心得體會7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這一句就是教導我們學習文化知識要用心,要努力,要刻苦,要實踐,要理論聯繫實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學習到真正的學問,我們才能夠真正起到“學爲人師,行爲世範”的作用。才能成爲一個真正有用的人,如果只重力行,對學問不肯研究,就容易執著自己的看法,而無法契合真理。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這一句告訴我們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即:用心記,眼要看,口中讀,三者同步,缺一不可,只有這樣,才能學習到真正的學問。讀書時要有規範,讀這一段,就不要想到另段,這段還未讀完,就跳到另一段。學習某一科目知識,就不能羨慕別的科目知識,這一科目的知識還沒有學習完,還沒有完全掌握,就不能學習其它科目。

“寬爲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這一句告訴我們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一定要有計劃,一定要刻苦用功,絕對不能投機取巧。遇到難通的地方,要專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達了,這正是所謂書讀千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如果反覆思考,還不能瞭解的話,就用筆把問題記下來,向有關的師長請教,一定要得到正確的答案纔可放過。

“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書房要整理得簡單清潔,四面牆壁要保持乾淨,書桌清潔,所用的筆、硯、臺要擺放端正。磨墨磨偏了,就表明這個人讀書的目的心術不正,亂寫字的學生,就表示這個學生的學習心態有問題。我們一定要愛護好自己的學習環境,把學習的環境維護得井井有序,纔有益於我們的'學習。懂得從人的微小動作去觀察每個人是否有用,有才,這確實是很有道理的。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存放經典著作,要有固定的書架或書櫃,每一次讀書之後,要將書放回原處存放。書本有殘缺或損壞時,應補好,你愛書,書就愛你,有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穫,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穫。這一句是告訴我們愛惜經典著作是一件頭頂大事,沒有一件事情能夠比愛惜經典著作更重要。我們要像敬愛尊長一樣敬愛經典著作,要養成有條不紊、一絲不苟的認真態度,這是對中國文化的敬愛和尊重,“非聖書屏勿視敝聰明壞心志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學爲人師,行爲世範”,做爲一個學子,從小就要立志讀聖賢之書、學聖賢之教、行聖賢之道,不是聖賢之書,則千萬不能看,若在學習聖賢之教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時,絕不能自暴自棄,而是應以聖賢爲老師,爲楷模,長期熏習聖賢之崇高品德,做“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的榜樣。這一句教導我們一定要接受聖賢之教,學以致用,做人決不能自暴自棄,自己的命運要掌握在自己的手裏,改變命運靠自己的力量。

國學讀書心得體會8

這幾天,徐老師向我們推薦了《國學經典》這一本書,並且還給我們打印了這本書裏比較好的名言,讓我們多背,讓這些名言永遠做我們的生活導航。我們通過多讀、多背,漸漸的瞭解了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這一句吧,我們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來解釋這句名言。人生自古誰無死就是人生自古以來誰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誠丹心,照汗青就是要爲光照史冊留下最精彩的一頁。連起來就是人生自古以來誰都要死亡,要爲光照史冊留下一片赤誠丹心。這句話告訴我們,人沒有一個能長命百歲長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個能犧牲,有意氣的人。我們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樣的愛國。

還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長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張百歲”、“志小則易足,易則無由進”……一些能啓迪人心靈的諺語、名言都能讓人濫記於心。這纔是讀詩、讀詞的最高境界—讀名言。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學習。《國學經典》這本書正是中國小生國學啓蒙的一本好書。

這本書分行節儉、強自信、講智慧這三個單元,每個單元都由經典要義、故事、生活、實踐和經典誦讀四個部分組成。不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爲流傳。這本書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中國小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聖人之訓用在實處。

讀了這本書,不但讓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爲的規範,更讓我明白了要把這些道理應用在生活中。比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是警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勤儉節約,不要奢侈浪費。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們要從小努力學習,不斷增長自己的知識才能,增強自己的獨立性;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不可能總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應該自立自強。

《國學經典》這本書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着我們的思想、行爲,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着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並使之發揚光大!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學習。

國學讀書心得體會9

這份關於古代教學內容的資料拿在手上沉甸甸,裏面內容的價值更是不可小覷,對於我們學堂乃至老師更是如獲珍寶,現在終於能體會智博老師當時看完的激動心情。

《當代學校國學教育構思》這本資料內容比較多,我利用平時零碎時間終於看完一半了,就這一半的內容就讓我受益匪淺,我整理了幾項個人認爲比較重要的,希望能幫助大家對國學教育的深刻認識。

一直都很想知道古代教學的基本內容是什麼,剛好資料中首先就講到了這點核心內容--是通過德、體、藝、用、國小這大五類來完成教學的。第一類,德,就是品德教育。德育是童蒙教育的主體。是以禮教和生活教育爲主要內容。愛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就主要是禮教。生活教育就是生活基本能力的培養,要做到生活能自理且能幫助他人。看到這裏,我也是興奮,因爲以上所說的不就跟我們學堂教的內容一樣嗎?由此可見我們方向是對了,難道還怕教不好孩子了嗎?

第二類,體,就是中國古代教育的主體內容,主要是:經、史、子、文。上次學習也聽張恩富教授講過,這次更深入瞭解了。其中的“經”感觸比較深,分享一下。就是儒經,主要是十三經,經過唐宋儒遂加增補篇目後,又有了“四書”。四書偏重心性修身,適合後人研讀實踐。古代科舉考試是要從十三經中任取一句作爲題目,來做千文內短文。所以古代舉子都是要熟讀十三經的,十三經正文是64萬字。所以古人但凡能考秀才的,僅經典一項,肚子裏都是背過上百萬字的,熟讀千萬字的。從先秦到民國每位文人儒士都經歷的共同的教育,這就是所謂“讀書”又叫“讀書人”。爲什麼古人背書厲害,是因爲“讀”就是吟誦,“書”就是指經史子文。吟誦的讀書方法可以達到背誦而不被遺忘。這也是我們學堂可以借鑑的寶貴經驗。

第三類,藝。藝是用來薰陶性情,培養品格的。經史子文並不能保證品性的提升,而與環境薰陶和生活習慣關係更明顯。需兩者結合起來修學。這是智博老師爲什麼總是問我們何爲雅文化,何爲俗文化的原因了。藝的主要門類,有琴棋書畫、花酒香茶,詞曲歌說、玉石古玩等等,這些都是雅文化,雅文化則以品性爲目標。國學教育的藝類,應爲雅文化。一般以利益爲目標,福祿壽、平安吉祥等等爲俗文化。俗文化不是不可以學,只是不能作爲國學教育的基本內容去學。

第四類,用。經世致用的學問。比如平時大家比較少談的政治,治國之學。其實這是儒家學的特長。歷代大儒積累的治國智慧真如汗牛充棟,無法計量。這些學問,正常儒士都是必須學習的。而且儒士對經典理解到位了,對着政治、經濟方方面面問題也自然而然了,加上心中有孔子,自然知道孔子當此之事應該怎麼做。但今天社會的不和諧,有誰從儒學的角度對政府提出一套高明有效的治國方策?所以學習國學教育是當務之急,不僅修身養性,還能保家衛國。

第五類,國小。主要是指一套中國文化的基礎學問,即文字,音韻、訓詁、版本、目錄、校勘、工具書等。說起文字、音韻、訓詁的學問。讓我想起前面提到的吟誦,說讀書的“讀”就是吟誦,這是古人讀書的方法,是老師直接傳給學生的。現在的人否定漢語讀音的意義,分裂漢字的音形義功能,用詞本位代替字本位……等等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教育中文化內涵的流失。但是古人吟誦每個字有聲音的意義,有些詞句吟誦時還要去意象它的感情。只有用吟誦方式去全面的理解到一首詩詞了,這纔算得上真正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所以落實吟誦學習很緊要。

學到這裏真是意猶未盡...因爲不但瞭解到古人教學的內容及方法,特別是看到古人讀經典的字數,對陪孩子們讀經典突然感到樂此不疲,對今後教育工作也增加了不少的信心。我堅信,只要堅持、照做,懷着一顆真心,一定會做到真正在傳承傳統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