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國學

感悟國學經典心得

國學1.16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收穫不一樣的感想和體會,這個時候,可以寫篇感悟的文章將其記錄下來。爲了幫助不會寫感悟的同學,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感悟國學經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感悟國學經典心得

感悟國學經典心得1

最近,校園裏正在開展一項活動,叫做“國學經典誦讀”,大家都非常積極地參與。國學經典包括很多,例如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千字文,複雜的還有四書五經、唐詩宋詞等等。

其實,在我五歲時,媽媽就給我買了國學經典誦讀的全套書和碟子。媽媽說,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的經典,希望我背誦一些。當時我不懂,就搖頭晃腦地跟着背誦。有一次,幼兒園搞兒童人氣小明星選拔,我因爲會背誦“子曰,學而時習之……”而被評爲了人氣小明星,照片還在光榮榜上放了好長一段時間呢!現在回想起來真有趣!

現在,我們學校也在開展 “國學經典誦讀”。在誦讀時,大部分同學都很認真,只有極少數人心不在焉。我們一定要認真誦讀國學經典,這是一項有趣的活動,而且對於弘揚我們祖國的傳統文化有着深遠的意義。我們國家對外開放多年了,一些人就迷失了祖國的優良傳統。現在,國家在國小階段就安排我們學習國學經典,就是爲了讓這些優秀文化遺產深入我們的骨髓,永遠不會忘記。這樣,在我們慢慢長大的'過程中,在接受外界文化的同時,不會忘了我們的“根”。

讓我們大家都來誦讀國學經典吧!

感悟國學經典心得2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學習。《國學經典》這本書正是中國小生國學啓蒙的一本好書。這本書分行節儉、強自信、講智慧這三個單元,每個單元都由經典要義、故事、生活、實踐和經典誦讀四個部分組成。不僅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爲流傳。這本書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中國小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聖人之訓用在實處。

讀了這本書,不但讓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爲的規範,更讓我明白了要把這些道理應用在生活中。比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是警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勤儉節約,不要奢侈浪費。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們要從小努力學習,不斷增長自我的知識才能,增強自我的獨立性;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不可能總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就應自立自強《國學經典》這本書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着我們的思想、行爲。,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着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我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並使之發揚光大!從國學經典中感悟師德春秋時期的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更是中國人的精神偶像、中國文化的代表。中國人因爲孔子而驕傲和自豪,外國人因爲孔子而研究中國,“孔子學院”於是成爲許多國家研究中國的歷史和現實,尤其是研究中國的古人和今人的學術機構。孔子的經典語錄集《論語》,因其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其推崇備至,不僅僅影響着這天中國人的思想,更是成爲外國學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經典之作。可見,《論語》之影響深遠而巨大。

我們這天再來捧讀《論語》,其現實好處究竟在哪裏?北師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座標”。因此,《論語》能夠作爲我們個人尤其是作爲教師的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一、修身養性,德行人生

《論語》中關於修德的言論,最具概括性且易於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益者三樂,損者三樂”。孔子認爲:血氣未定的年少之時,不要沉浸於女色;血氣方剛的成年時期,不要與人爭鬥:而到血氣既衰的老年,不要貪得無厭。一個人遇事不要主觀臆測,不要盲目武斷,不要固執己見,不要自以爲是。孔子還認爲,和正直,誠實守信,博學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諂媚的人,虛僞陰險的人,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時他還認爲,如果以適度的禮樂來節制自我,以稱道別人的好處,以擁有很多賢德的朋友爲快樂,對人是有益的',而以驕奢淫逸,遊蕩忘返,宴飲荒淫爲快樂,對人則是有害的。這些言論,簡潔明瞭,教人自我警醒,讓人持守美德或教人棄去偏執。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把這幾句話牢記在心,時時警醒自我,就應說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會有大的過錯了,作爲教師,爲人師表,更是要牢記不忘,並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爲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人過分地強調物質利益的追求,因爲種種原因而使得人們的利益主體多元化,於是,人們的價值觀也呈現多元化,而作爲教師承擔着教書育人的職責,肩上的擔子千斤重,一頭挑着學生的此刻,一頭挑着國家的未來,務必給予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引導,教育學生爲民族的復興而不懈努力併成爲國家的棟樑。而要到達此目的,教師自我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人生觀,因此,教師務必修身養性,經得起各種不良現象的誘惑。

二、勤於好學,終身不懈孔子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強調學生就應勤於讀書求知,探究學問。

在《論語-先進》中記載孔子反對子路使子羔去做費邑之宰,因爲子羔尚未成學,年紀尚輕。孔子認爲,研習古代典籍是成就事功的必備條件,決不能忽略不顧。否則,一味埋頭蠻幹,難免會有差謬,也就是說,學習前代經典有益於涵養學生崇高的道德品質,孔子指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即詩能感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向善;禮能規範約束人的行爲,使人能夠單立於世,而音樂能夠薰染人的心魄,使人德行圓滿。總之,孔子認爲學文能夠涵養完美的人格,所謂君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這些完美的品質,都應當歸功於學文時潛移默化的力量。這些觀點和思想,我們這天要認真總結和借鑑。一是我們不僅僅要傳授給學生以知識,更要注意培養他們的品質,即堅持教書育人是每個教師的職責。二是教師自身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我,讓讀書成爲習慣,終身不懈。《論語?述而》中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意思是說努力學習而不感到滿足,教誨別人而不感到厭倦。縱觀《論語》全篇,孔子那裏的誨人不僅僅指教誨他人以知識,還包括教

誨他人爲人處事的態度。作爲教育先祖的孔子,可謂教書育人的典範,孔子從而立之年開始教授學生,而且持久不渝,終生以之,他一生“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佳話,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蹟。孔子的教育事業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除了他的“誨人不倦”的態度,還有就是他“因材施教”的方法,在教育方面,孔子最偉大的口號是“有教無類”,它打破了階級的差別,年齡、貧富、貴賤等界限,學生中長幼老少者有之,富貴貧賤者有之,但孔子卻把他們調教得各有專長,各有成就,構成了一個和諧的團體,在孔子周遊列國的十四年間,師生間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沒有因爲困厄而變心從俗,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在《論語?先進》中有一段場景,令人感動,對於我們很受啓發。子路、曾皙、冉有等弟子侍坐在孔子身旁,孔子和他們坦誠自然交談,孔子啓發他們:“如惑知爾,則何以哉?”弟子們於是很自然地說出真心話來。子路魯莽率直,公西華謹慎持重,曾皙灑脫悠然,無不顯示了個人不一樣的才性、抱負和願望,孔子於是據此對他們做恰切的指導。

那裏給我們的啓示有:一是要有終生從教(至少是從教期間)無怨無恨無悔無倦,充滿激情,始終如一,熱愛教育的情感。二是要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不分城鄉、幹羣、貧富,男女等因素,對他們的態度要一樣。三是教法要靈活,要因人而異,量體裁衣,做到具體狀況具體分析,包括表揚、批評、要求等,否則,難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甚至產生師生隔閡,仇恨的心理。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批評學生要講辯證法》,發表在中學政治教學參考上。我認爲較好地體現了因材施教思想。

三、修己治人,仁愛至上

孔子無論談“修己”還是“治人”,最終歸依還是人生道德。孔子所重視的德行,所包括的範圍甚廣,而這些都可用“仁愛”來總括。“仁愛”是孔子所樹立的最高的人生道德理想。在《論語》中有一百多次提到“仁”,雖然具體語境的差異各不相同,但所指都是一種道德的修養境界,是一切德行的總和,孔子提出“仁愛”,是對人的情感、情操、修養的重視。“巧言令色,鮮矣仁”!那些脅肩諂笑,趨炎附勢,出於利慾誘惑而屈己的人的行爲不是“仁”。何謂“仁”?“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仁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孔子認爲恭敬就不會招致欺侮,寬容就能得到多數人的擁護,守信就會得到人們的信任,機敏就會取得成就,而慈善就容易調遣別人。這就是孔子認爲的“仁”的五者能行天下的理由。當然,孔子關於“仁”的言論還有很多,但就教師的爲人準則,只此幾點,我認爲就足夠矣。可見,孔子仁德思想的深遠影響。

一是教師不可培養“巧言令色”者,而要培養有獨立個性,執着追求,寬容他人,忠於祖國,有益社會的人。二是教師個人的爲人處事態度,對他人要“恭敬”,只有恭敬地對待他人,才能少生矛盾和誤會,甚至糾紛,才能和他人和睦相處,才能持續充沛的精力思考自我該思考的問題,來做自我該做的事,提高辦事效率。三是教師要誠信做人,“信則人仁焉”。教師的職業不一樣於其他職業,它要求教師要爲人師表,因此,教師在與人打交道過程中,必須要講誠信,否則,你就會失去影響力,號召力,有損自身的形象,尤其是在和家長、學生打交道時,事先必須要認真思考,不能做到的不要承諾,已承諾的要準時按要求兌現,包括我們對學生的獎懲,對學生的要求等。四是教師對學生的態度要慈善,“惠則足以使人”,慈善,在我看來,就是關心、關愛、關懷學生,這種關心、關愛就應是全面的,不僅僅是學習方面,還有生活方面,情感思想方面,不僅僅是大事情,而就應體此刻細微處。有老師抱怨,學生不聽話,不好管,我們就應反思自我,給予了他們多少愛,多少關心,不然,怎樣不能“足以使人”呢?五是對待家長和學生要寬容,教師觀念要改變,不能居高臨下地要求和訓斥家長和學生。首先要明白,沒有了學生,教師的位置也就不存在

了,存在的教師也就沒有好處了,再者,我們要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作爲家長的時候理解其他老師“教育”時的情緒是不是很好。第三,我們的學生都是未成年人,思考問題不可能每一件都很成熟,既使是成年人也不可能做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當我們發現學生缺點和錯誤時,要有寬容的態度,善意地指出並引導他們改正,日後他會終身不忘,感激不盡,尤其是不能以當年老師“教育”我們的錯誤方法去教育自我的學生,更不能夠野蠻的“出於好心”的違法方法去教育學生。這樣只能是“不得衆”,甚至是斷送自我。

總之,孔子《論語》是中國古代的經典之作,幾千年來影響着中國,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要不斷地研究《論語》,體會《論語》的精華思想,並以此來指導我們這天的教育教學,讓中華古老的文化精粹,開出豔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

易中天說,集結《論語》的孔子,是中華民族的孔子,是大衆的孔子,是人民的孔子,也是永遠的孔子。我們作爲教師,因爲孔子而自豪。

教師的工作平凡,教師的職業崇高,教師的職責重大,教師的使命光榮,教師的報酬微薄,我們要有一顆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去做好我們每一天該做的事情,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我們不平凡的人生價值。

感悟國學經典心得3

這幾天,徐老師向我們推薦了《國學經典》這一本書,並且還給我們打印了這本書裏比較好的名言,讓我們多背,讓這些名言永遠做我們的生活導航。我們通過多讀、多背,漸漸的瞭解了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這一句吧,我們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來解釋這句名言。人生自古誰無死就是人生自古以來誰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誠丹心,照汗青就是要爲光照史冊留下最精彩的一頁。連起來就是人生自古以來誰都要死亡,要爲光照史冊留下一片赤誠丹心。這句話告訴我們,人沒有一個能長命百歲長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個能犧牲,有意氣的人。我們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樣的愛國。

還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長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張百歲”、“志小則易足,易則無由進”……一些能啓迪人心靈的諺語、名言都能讓人濫記於心。這纔是讀詩、讀詞的最高境界—讀名言。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學習。《國學經典》這本書正是中國小生國學啓蒙的一本好書。

這本書分行節儉、強自信、講智慧這三個單元,每個單元都由經典要義、故事、生活、實踐和經典誦讀四個部分組成。不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爲流傳。這本書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中國小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聖人之訓用在實處。

讀了這本書,不但讓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爲的規範,更讓我明白了要把這些道理應用在生活中。比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是警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勤儉節約,不要奢侈浪費。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們要從小努力學習,不斷增長自己的`知識才能,增強自己的獨立性;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不可能總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應該自立自強。

《國學經典》這本書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着我們的思想、行爲,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着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並使之發揚光大!

感悟國學經典心得4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偉大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吸收了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許多優秀的思想精華永遠值得我們發揚。“自強不息”的開拓精神;“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精神,“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憂國憂民的'情懷等等,這些凝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思想,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國學,只有接續國學薪火,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這是一件大好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從做人開始。如果沒有做人的基礎,那就既不會有民族精神,更不會有革命精神。做人從哪裏開始?從灑掃庭除,應對進退開始;從國學啓蒙的“三百千”開始。這種學習不光是識字和道德思想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作爲一種文化的傳承來對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們把它稱之爲“國學”。以國學啓蒙的範本“三百千弟”爲例。《三字經》最重要的特點是條理清楚、文理明暢、概括精闢地傳授歷史文化知識,倫理道德知識,團結友愛的重要性,以及學習應當刻苦等等,被譽爲“袖裏通鑑”。且反覆勸勉學童勤學,敦促家長、老師認真對待對子弟、學生的教育。誦《百家姓》使我瞭解了中華民族姓氏的淵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遠,使用人數最多的兒童國學啓蒙讀本,在中國教育史、文化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國文化的小百科全書。《弟子規》是關於品德修養、行爲規範的國學啓蒙讀本,將中華文化所倡導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語言,淺近的歷史典故講述清楚。

所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揚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從國學啓蒙開始。回溯源頭,傳承命脈,“國學”是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

感悟國學經典心得5

寒假中,我在家裏認真觀看了山東少兒頻道的經典誦讀大賽—《國學小名士》,心裏產生了很大的觸動。

《國學小名士》主要分爲三個環節,分別來考驗小選手的詩詞積累,文化運用,品行美德。第一環節“我愛記詩詞”,主要弘揚我國博大精深的詩詞文化。選手們根據指定的字,然後輪流在規定的時間內作答出帶該字的詩句。該環節考驗的是選手對古詩詞的積累與靈活運用。第二環節“名家對對碰”,有幾個穿着古裝的小朋友按照不同分值進行提問,該環節要求答對加分,答錯直接減掉該分值。這個環節考驗的是選手對詩句、詞語的理解與運用。第三環節“美德大考驗”,在選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考驗他們的品行和涵養。

通過觀看該節目,小選手們淵博的詩詞積累、機智靈活的對答,深深的觸動了我2016山東國學小名士觀後感400字3篇讀後感。名家流傳下來的精品詩詞是那樣優美、膾炙人口,作爲國小生,我們身上承擔着將這樣精深的文化繼續傳承、發揚的責任。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通過不斷的沉澱,去其槽粕,留給我們的是藝術的'瑰寶

當我們朗朗的讀書聲傳出窗外時,是否每個人都已讀懂、理解了它們的含義呢?通過觀看該節目,我覺得自己在知識求知的道路上還有長遠的路去走,思想決定行動,只有不斷傳承經典文學、積累更多的學識,豐富了自己的內在,才能不斷影響、提高我們的外在、修養。

在美德大考驗環節中,選手們面對考驗所呈現的不同表現,更是對我們中國小生思想品德的一種拷問。在社會中,我們面臨着美德考驗的時候也是不計其數,但我們真正做到傳承美德了嗎?在公交車上,年邁的老人顫顫微微的站在車中,那滿車的乘客又有誰主動讓座了呢?在盲人摸索着過路時,我們是否願意停下疾走的腳步幫扶一把呢?在名勝古蹟上的塗鴉中是否有你的一筆?作爲新時代的少年,祖國對我們有更高的要求,我們不能只做徒有虛表的人,內在的修養、美德的提升纔是對我們的更高要求。

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要在求知的道路上傳承經典文學,積累更多的知識,豐富內涵。在美德方面,真正學以致用,知行合一,以高標準、高素質要求自己,做一個新時代的國家棟梁。

感悟國學經典心得6

今年暑假,學校組織老師看國學視頻,我抱着完成任務的心態去看,不看不知道,一看我就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經過此次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一定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學習國學,讓我更進一步的瞭解孔子及其學說。

修身養性,德行人生。細讀《論語》,頗有感觸。《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座標。 因此,《論語》可以作爲我們個人尤其是作爲教師的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論語》中關於修德的言論,最具概括性且易於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益者三樂,損者三樂”。 孔子認爲:血氣未定的年少之時,不要沉浸於女色;血氣方剛的成年時期,不要與人爭鬥:而到血氣既衰的老年,不要貪得無厭。一個人遇事不要主觀臆測,不要盲目武斷,不要固執己見,不要自以爲是。孔子還認爲,和正直,誠實守信,博學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諂媚的人,虛僞陰險的人,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時他還認爲,如果以適度的禮樂來節制自己,以稱道別人的好處,以擁有很多賢德的朋友爲快樂,對人是有益的,而以驕奢淫逸,遊蕩忘返,宴飲荒淫爲快樂,對人則是有害的。這些言論,簡潔明瞭,教人自我警醒,讓人持守美德或教人棄去偏執。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把這幾句話牢記在心,時時警醒自己,應該說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會有大的過錯了,作爲教師,爲人師表,更是要牢記不忘,並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爲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人過分地強調物質利益的追求,因爲種.種原因而使得人們的利益主體多元化,於是,人們的價值觀也呈現多元化,而作爲教師承擔着教書育人的`責任,肩上的擔子千斤重,一頭挑着學生的現在,一頭挑着國家的未來,必須給予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

價值觀. 人生觀的引導,教育學生爲民族的復興而不懈努力併成爲國家的棟樑。而要達到此目的,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 價值觀. 人生觀,因此,教師必須修身養性,經得起各種不良現象的誘惑。

學習國學讓我學會感恩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衆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爲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爲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國學,只有接續國學薪火,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揚和光大革命精神,一定要從國學開始。

感悟國學經典心得7

《論語》的最後一句話“不知命,無以爲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每個星期講一次課,整整用了一年零七個月的時間,講了87堂課,259個小時,一部《論語》終於講完了。這其中的過程雖然很漫長,如今回想起來,卻似乎就在轉眼之間。孔夫子的那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依然歷歷在目。

學習《論語》的過程,也就是幫助我們認識自己、與自己的毛病習氣作鬥爭的過程。通過學習,使我們看到了自己身上許多的缺點,比如懶惰、貪吃貪睡、公私不分等,老師說,君子見得思義,不佔公家的便宜,即使是隨手可得的,也決不沾染。在聽課的過程中,後學常常感到非常的慚愧,當後不再造,作一個安分守己、精進好學的人。

沒有學習之前,後學不知道什麼是孝順父母,也不懂得友愛兄弟,很少幫父母做事,更不會關心兄弟姐妹們,通過學習,才知道,原來“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噫,多年來,一直都在做着悖德、悖禮的事情,卻依然恬不知恥,還自以爲是君子。如今,在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方面,後學依然做得很不好,需要認真的努力。

《易經》曰:“蒙以養正,聖功也。”通過學習,收穫最大的,當是使我們明白了應該如何教育下一代。人不學、不知道,學習以後才明白,對於孩子,要培養他的敬畏之心,當他還小的時後,就要教他學會灑掃應對之禮,還要特別注重禮和樂的教化,拒絕電視和流行音樂,多聽古大德演奏的古典音樂,以長養孩子的`中正平和之氣,“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留金錢給子孫,子孫未必能保得住;留經書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爲子孫長遠之計。”教兒教女先教己,我們想把子女教好,如果自己沒有變好,子女又何以能學得好?我們要以三太、以孟母爲我們學習的幫樣,孩子的功名利祿,命中自有定數,然而對於孩子的教育,必希其爲聖賢路上之人。 這些都是在《論語》的課堂上學來的法寶。

“不知命,無以爲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方法,盡在《論語》之中。遺憾的是後學還學得很膚淺,真的很遺憾。希望能加倍努力。

感恩老師辛勤的教誨!

感恩同學熱情的幫助和支持!

我們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您真誠的付出。謝謝您!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爲他磨練了你的心志。

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爲他增進了你的見識。

感激鞭打你的人,因爲他消除了你的業障。

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爲他教導了你應自立。

感悟國學經典心得8

近幾天晚上,我看了國學小名士20xx首屆山東省青少年國學經典誦讀電視大賽,賽場上的選手知識是多麼的淵博、思維是多麼的敏捷、反應時多麼的迅速,令我羨慕不已。

在我欣賞了幾輪激烈的比賽後,場上僅剩下12名選手。他(她)們六個一組,分成兩組進行組內比賽,比賽中每組會有三名選手被淘汰;場上剩餘六名選手繼續比賽,主持人或視頻會提示答案,誰搶到答題權,誰才能上前答題,在這一輪的比賽中又有兩名選手離開了賽場。下一場的比賽是棋逢對手的比賽,只有答對題目,纔有出題的權利,只要一方連擺五子在一直線上便獲勝,經過激烈的比賽後,兩輪比賽全是紅方選手謝奕辰、劉康寧獲勝,黑方兩名選手田藝萱、馮浩然敗下陣來獲得並列第三名。最後一場是三局兩勝,充分體現了國學傳統文化的內涵。規則是對對聯由書法大師出對上聯,選手對出下聯。第一局謝奕辰獲首勝,劉康寧第二局搬回一局,重點在第三局環節中,到底誰會勝出呢?只見上聯是:一元二氣三陽開泰;劉康寧下聯對四海五洲六合同春;謝奕辰下聯對四書五經六藝貫通。又是投票環節,第一位評委投給了謝奕辰,因爲她的.下聯比較符合本次大賽氣氛,第二位評委投給了劉康寧,因爲她的下聯比較符合節日氣氛,到底最後一票給了誰呢?只見最後一位評委逐字評論,因爲兩處下聯都堪稱經典,只有從她們下聯字聲上找差別,最後把票投給了劉康寧。我親眼目睹了冠軍的誕生,懂得了只要有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每位選手都是精英,相信以後她(他)們一定會更棒,更出色。

感悟國學經典心得9

記得有位名人這樣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進行交流。我愛讀書,讀各式各樣的書,比如《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但給我感受最深地是爸爸最近給我買的新書《弟子規》。

那天,當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那精緻的.封面吸引住了。我愛不釋手地翻開看了起來。爸爸告訴我說:“這是中華傳統教育的一本經典好書,好好讀讀吧,你會有很大收穫的。要不咱們一塊兒學吧。”我們從總序的“弟子規,聖人訓”一直到“有餘力,則學文”,又從“父母呼,應勿緩”到“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

爸爸一邊和我朗讀,一邊給我講解。爸爸說,有些古代的思想現在可能已經不適合了,我們就把好的有用的記下來。“首孝悌,次謹信”教會我們從小要懂得孝敬父母,關愛同學,同時要做一個誠實守紀律、有愛心懂禮貌的好孩子。“居有常,業無變”告訴我們,作爲一名國小生從小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到早睡早起,平時做事要有一定的規矩,還要有恆心,堅持把每件事做好,這也是對爸爸媽媽和老師最好的回報。“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是說我們讀書要心、眼、口 都要一起專心在書上,只有認真去領會,纔能有所收穫,才能感受到讀書的樂趣。

我和爸爸每天晚上都要堅持讀一段,直到能夠領會詩意,後來媽媽也被我們感染了,被“俘虜”了,加入了進來。我們仨時而齊聲朗誦,時而互相提問,在不知不覺中感受着讀書的快樂,在快樂中共同成長。

我愛書,書也愛我,我們成了要好的夥伴。讀書,自有一分樂趣在其中,一分辛苦自有一分收穫。讓更多的小朋友加入到讀書的隊伍中來吧,誦讀經典,共同成長吧!

感悟國學經典心得10

暑假得此機會赴北京學習國學經典,感受到了國學經典的魅力。不得不承認,誦讀國學經典的確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薰陶,對國小生而言亦是如此。這種國學經典的浸染,看起來是個大工程,突破起來也是個難點,但這對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文學視野的拓展,個人素質的提高卻有着重要的意義。兩天的課程培訓下來,杭州的拱宸橋國小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拱宸橋國小在國學經典教學方面走得非常紮實,讓我覺得耳目一新的是入學禮。開學初的入學禮儀(正衣襟、拜孔子、觀國學館等等)讓孩子從思想上重視國學、禮儀、傳統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教學環境和氛圍。王崧舟校長所打造的“樂學模式”也是讓我感受很深:始於“悅讀”,基於“熟讀”,貴在“悟讀”,成在“化讀”。在國學課堂中重視學生的體驗,提倡“兒童視角”,非常在意學生的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另外,王校長還呈現了“文化種子”的習得。以每天三誦、每課一練、每週一課、每月一查、學期一賽、學年一年來作爲主要途徑開展國學經典教育。拱宸橋國小王校長的“以教立心,以文化成”理念,把國學經典教育做得的確是有聲有色。感受了拱宸橋國小的國學教育特色以及其他幾位專家灼見之後,我也有了很多思考,現就幾點來說明:

一、國學經典教育要有重視氛圍的營造。幾位專家都講到了,陶冶薰陶在國學經典教學中很重要。國學經典教育的實現並不只是通過那一週一節校本課,更不止於課堂上的教與學,還應該有一種環境、氛圍的薰陶,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習得或強化。如果只把國學教育的壓力放在三四十分鐘的課堂上,那這節課跟普通的文學課並沒有太多差別,反而會提不起學生的`興趣,所以應該打造國學經典學習的文化氛圍。比如關於國學經典讀書活動的開展、繪畫活動的開展,文化牆的更新、班級讀書角或者黑板報等欄目的更新。在樓梯處或走廊也可以有一些國學經典裏面的詩文、或者宣傳國學經典教學的標語等等。再另外,也可以通過“升旗儀式”“大隊活動”來輔助宣傳,多加薰陶。再有像參觀國學館等實踐活動,也可以讓學生有所悟有所得。要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國學經典”的學習很重要。

二、國學經典教育要有策略的提高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是要求課堂上的學習興趣,而且要注意讓學生在課餘生活中也不忽視國學經典。課堂上的興趣提高,離不開教師的課堂設計,多樣化的誦讀,趣味遊戲、動畫輔助教學、小誦讀競賽等等可以做些嘗試。課餘生活中對國學經典誦讀的興趣要依賴於學校活動的側重。學校可以每月、每學期根據情況來計劃關於國學經典的誦讀比賽、演講比賽、節目展演等等,或者配合讀書活動、書畫活動來開展。

另外,這也對老師自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身來講的確還有很多需要學習和提高的地方。

感悟國學經典心得11

暑假我校開展了學習《國學經典與教育》這門課,它分爲四個教學視頻。原來我對國學僅僅是知道而已,經過此次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二、國學讓我學會感恩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衆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爲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爲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作爲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爲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感悟國學經典心得12

《北大國學課》,在細細品讀之後,我越來越能“品”到國學的奧妙。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國學本身所涵蓋的內容複雜而又多樣,在其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不僅產生了衆多本土學派,也不斷有外來文化的傳入,這些不同的學派和文化,在矛盾衝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豐富了、發展了、壯大了;有的則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

《北大國學課》全書劃分成10個章節,分別是“史”、“儒”、“禪”、“道”、“法”、“兵”、“醫”、“易”、“禮”、“食”,以下本人就“儒”、“道”兩個方面簡單談談讀後感。

大約從東晉開始至隋唐時期,中國文化逐漸確立了以儒家爲主體,儒釋道三家既各自獨標旗幟、同時又合力互補以應用於社會的基本格局。一直認爲儒、道兩家持截然不同的主張,然而通過讀《北大國學課》以及一些其他的史料書籍,我發現兩家的觀點中依然有着共同之處,特別是對人的修養的倡導上起着殊途同歸的效果。道家思想的核心是“無爲”,主張順自然、因物性;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爲”,強調禮,教、規範人性,表面看來好像是相互對立的,甚至是不可調和的,但實則不然。

道家的自然無爲思想包括崇尚天道的自然無爲和提倡人道的自然無爲,即人與自然界的關係方面:道家強調人與天地萬物之間和諧、一體的關係,認爲人應當順物之則,緣理而動,不要以人的主觀意願去胡亂行動,從而破壞自然界的和諧和平衡;二是在社會人際關係方面,尤其是處於社會領導地位的統治者,要效法道的自然無爲精神,儘量簡化各種制度、規範,使百姓保持純樸的民風。這種思想很久以來被一部分人認爲是消極思想,其實是因爲理解上的片面才導致了這樣的批判。

我們不難發現,當今人類社會幾乎發展到了一個“隨人意志”的地步,然而很多有識之士很快就發現,這種“隨人意志”地去改造自然界,不僅遭到了自然界日益嚴重的反抗和報復,使人類生存的環境急劇惡化,而且人類也越來越受到自己創造的“人工自然環境”的制約,成了它的奴隸。相反,像歷史上有名的“大禹治水”“都江堰水利工程”等等卻一直被看作“推自然之勢”取得成功的典範,由此可見,順應自然之勢的“無爲”絕不是消極的,比之那種盲目、違揹物性事理的、不顧後果的`、爲人類私意爲求的“有爲”更具有更多合理性和積極意義。?????

而儒家文化中,把人格的確立和提升放在第一位,因而特別強調倫理觀念、道德規範的教育和養成。到宋代理學大家朱熹時,他強調:考察以往聖賢之所以教人,無非是讓人們探求明白做人的道理,進行自我修身,然後推己及人。並不只是教人們廣文博記,寫漂亮文章,以便去沽名釣譽,追求利祿。由此可見,儒家文化在教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時,強調從“修身”做起,後邊一系列的志向都是爲了建立一個和諧穩固的社會環境,而絕非相互攀比、爾虞我詐。這跟道家倡導保持人的清淨自然本性,“見素抱樸、少私寡慾”殊途同歸。

當今世界上許多有識之士,都在爲人類日益被迫地成爲經濟動物、物質奴隸而憂心忡忡。經濟和物質的強大壓力,幾乎使現代人的自我喪失殆盡,人們限於嚴重失落和迷惘的痛苦之中,力求人性的“返璞歸真”,倡導“吾日三省吾身”是儒、道兩家極力呼籲的,防止人類有爲活動的隨意干預、積極尊重自然法則的無爲思想,是儒、道兩家一致認同的。

看完這本書我深深覺得“國學無涯”,同時我也覺得受益匪淺。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這本書,細細的品一品中國的國學。

感悟國學經典心得13

讀了這一套書以後我真是感慨萬千,它讓我知道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它似一個知識庫,點亮了我的心靈。“仁”裏面的《美金的價值》、“義”裏面的《大義橋》、“智”裏面的《無心的鹿》……其中我最喜歡“信”這本書,我能從中體會到“信”讓人受益匪淺,那一句句簡練的語言卻蘊含着深刻的哲理,例如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言心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古今中外誠信使人們走向文明。季布大家一定都熟悉,他只要答應別人的事無論多困難他都想辦法辦到。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大將,曾幾次打敗漢軍。劉邦當皇帝后下令通緝季布,季布只好化裝到山東一朱姓家當傭人,朱家知道他是季布後收留了他,而且幫他向劉邦說情。劉邦後來封季布爲中朗。季布有個朋友叫曹丘生,專愛拍馬屁,聽說季布當了官便來巴結。季布見曹丘生來就虎起了臉,罵了他幾句。誰知無論季布態度多嚴厲,曹丘生照舊陪着笑還說:“我聽說楚地有‘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季布聽後很高興就待他爲上賓,曹丘生走後到處宣揚,季布的名生就越來越大。這就是一諾千金。

誠信是不分國界的., 在美國一個莊園主的家裏有一把新斧子,莊園主的兒子看見了十分喜愛,他想試試斧子快不快,就對準一棵櫻桃樹砍去,只聽“咔嚓”一下樹被砍斷了。男孩一看不好,就把斧子放在原位躲進了小屋,但後來因爲‘誠信’還是承認了自己的所作所爲 。這就是美國總統華盛頓小時候的親身經歷的一件事情。

不管是季布還是華盛頓,在他們身上都有個共同點“信”,我們必須要以誠待人,正如李嘉誠的所說“我們要以誠代人,別人纔會以誠相報!”

國學,是你使我的知識一天天充實,是你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要大聲對你說:“謝謝你”!

感悟國學經典心得14

暑假,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國學經典與教育》的在線學習,這次學習分爲四個教學視頻,我用半個月的時間看了好幾遍教學視屏,總計用時20多個小時。另看完教材《國學經典與教育讀本》(一、二)。原來我對國學僅僅是知道而已,平時教學中雖有涉及,但受國小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約的給國小生講解,並未更深地從中國文化的歷史傳承,從《國學》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上,對中國人的影響上過多考慮。經過此次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深刻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學習國學,讓我更進一步的瞭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學說。

(一)修身養性,德行人生。細讀《論語》,頗有感觸。《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座標。 因此,《論語》可以作爲我們個人尤其是作爲教師的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論語》中關於修德的言論,最具概括性且易於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益者三樂,損者三樂”。 孔子認爲:血氣未定的年少之時,不要沉浸於女色;血氣方剛的成年時期,不要與人爭鬥:而到血氣既衰的老年,不要貪得無厭。一個人遇事不要主觀臆測,不要盲目武斷,不要固執己見,不要自以爲是。孔子還認爲,和正直,誠實守信,博學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諂媚的人,虛僞陰險的人,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時他還認爲,如果以適度的禮樂來節制自己,以稱道別人的好處,以擁有很多賢德的朋友爲快樂,對人是有益的,而以驕奢淫逸,遊蕩忘返,宴飲荒淫爲快樂,對人則是有害的.。

這些言論,簡潔明瞭,教人自我警醒,讓人持守美德或教人棄去偏執。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把這幾句話牢記在心,時時警醒自己,應該說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會有大的過錯了,作爲教師,爲人師表,更是要牢記不忘,並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爲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人過分地強調物質利益的追求,因爲種.種原因而使得人們的利益主體多元化,於是,人們的價值觀也呈現多元化,而作爲教師承擔着教書育人的責任,肩上的擔子千斤重,一頭挑着學生的現在,一頭挑着國家的未來,必須給予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引導,教育學生爲民族的復興而不懈努力併成爲國家的棟樑。而要達到此目的,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因此,教師必須修身養性,經得起各種不良現象的誘惑。

(二)學習《國學》,讓我懂得如何學習和如何教育學生。

《明儒學案》曰:“古人之於學者,其不輕授如此,蓋欲其自得之也。即釋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師不輕易的傳授知識就是想讓學生自己去領悟,即便佛教傳經也最忌諱完全說破,因爲那樣學生就會輕鬆獲得而把學習當成玩樂。現在的教學,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鴨式的方法了,寓教於樂纔是教師的首選。“師者,善於傳道,授業解惑也;道之未聞,業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也矣。”老師要善於傳授道理教授學業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學業不精湛,學生有疑惑卻不能解答,這算不上老師。所以,老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接受新知識,新技能,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參加學習和培訓。要想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滿斛水。

(三)學習《國學》讓我學會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爲了國家。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衆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爲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爲你指出正確的方向。同時,也爲學生做好榜樣,教育學生尊老,愛老,愛護弱小,讓中華的優良傳統得以傳揚。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國學》,只有接續《國學》薪火,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揚和光大革命精神,一定要從國學開始。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 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也爲我的教育事業添光加彩。作爲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爲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學習《國學》,不是我們這一代的事,也不是這幾代的事,而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秋萬代的偉業,《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傳承的基石。讓我們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裏凌波,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裏採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們心中最美好的詩篇,用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感悟國學經典心得15

讀完《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我受益匪淺。它讓我覺得這是一本值得讀的好書!

《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有名言,古詩詞,經典故事。這本書從開天闢地到各種自然現象,從遠古時期的三皇五帝到百家學子,從社會歷史到禮樂文化,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們娓娓道來。這本書讓我增長了許多知識,又明白了許多道理。我被《誦讀》裏的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讀完《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我穿越時空參觀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創造的令世人稱讚的奇蹟,我看到了這個偉大的民族在五千年的風雨侵襲中依然堅定地向前奔跑。讀了孔子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我學到了學習的方法;讀了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我知道了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

如今,我們偉大的民族將我們的傳統文化不斷髮揚光大,以韓國的第一家孔子學院爲先例,全球五大洲的`各個國家爭先創辦孔子學院,掀起了學習中文,學習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浪潮。

讀了這本書,我不能不驚歎我們的祖先不僅用聰明才智創造了不朽的五千年傳統文化,而且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了堅不可摧的長城文化。它從戰國的硝煙迷霧中誕生,曾一度肩擔抵禦外族守護關內的歷史重任。歲月滄桑,朝代更迭,它爲了責任而不斷剝蝕自己的青春。如今,長城作爲世界八大奇觀之一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它以微微雄姿、堅強的體魄,象徵着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毅力。

讀完這本書,我從厚重的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了精神食糧,從中感悟到中華民族團結奮進、和諧友善、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