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國學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精選15篇

國學1.53W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學經典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精選15篇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

一、學習國學能夠提高自我的素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僅有用知識武裝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夢想,再完美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必須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樣瞭解自我,明白自我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二、國學讓我學會感恩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衆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經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我的父母應當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當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當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細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能夠說,國學知識裏應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爲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爲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我走出迷茫,使自我的人生簡便而灑脫。作爲中國人,我們應當以此爲傲,也期望大家能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2

今晚又是一個吸收新知識的時刻到了,我又帶着我的記錄本早早的坐在培訓室等待,這已經是第八次的培訓了,今晚的培訓師,是一個年輕漂亮的女老師,她叫燕子老師!真是人如其名一般活潑靈巧。

一口齒伶俐的標準普通話,高雅端正的北京人氣質,已經吸引了我。今天她所要給我們講解的是《國學經典》,這對於我真的是很有幫助了,因爲我就是教小朋友這門課程的,可見是雪中送炭吶。

她整個的局面控制的非常穩,她的思路也清晰明瞭,從最基本的給我們做講解,課程的流程,時間的把握,該注意的細節,幼兒的感受。古詩詞要求:讀誦吟唱舞,常規活動的經典問候,還有簡單風趣的小律動,真是所謂爲幼兒園小朋友,量身打造(邊做動作邊念):國學經典大聲的讀國學經典有感情的誦國學經典放聲的唱國學經典翩翩的舞,別看小小的一個律動,可以活躍小孩子的氣氛,從而讓他們隨着老師的腳步,學習今天的國學經典內容,這也是作爲一個良好的導入工作。

講了上課的常規活動,她又細細的與我們分享圖畫閱讀,引導幼兒完整的觀察圖畫內容(以上到下從左到右)切記不要指着圖畫說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什麼呀?那是最沒有教學意義的做法,小朋友只會說太陽月亮海……這時候可以引導幼兒說完整的話例如:我看到了海我看到了大海老師指導:在這副圖畫中,我看到拍打着沙灘的美麗壯觀的大海,就是加修飾詞,讓是句子變的更完整,生動,這就是引導幼兒說完整的話。

對於上課的幾點要求,也做了較詳細的解說有七:1語言清晰;2減少無效性的手勢;3引導幼兒說完整的話;4注重細節的引導;5圖畫內容總結;6整體欣賞;7文字閱讀。還給我們分享了,她所遇到的一些普遍性問題,很多老師呢,講了圖片,下面準備導入主題,這個時候孩子們有點鬧哄哄的,他們有點坐不住的感覺,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老師沒有銜接語,所以一定要保證句子的連慣性,而不是東一句西一句的,那樣不能夠給孩子吸引了,才從而容易造成那種情況。

先後又給我們介紹了識字遊戲,誦的基礎形式和要求,吟的方式方法包括需注意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的東西,我都記在了腦海裏,這樣子的經典講座我真的很想多聽幾次,很合我的胃口,很高興自己學到了這麼有益的知識,從這一次的培訓我告訴自己,不單單總是照着別人打好的例子來做,那樣永遠得不到進步,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有自己的話可說,有自己的話可談,有自己的見解。

“學無止境”,對於從前的我來說,只把它當作一句警句來勉勵自己。如今,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才深切地領悟它的廣博內涵。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有專業知識,管理理論及能力,還應當多探討人生的哲學,修身養性,明確幸福的真諦,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衆所周知,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它提倡注意個人修養,推崇“修身齊家天下平。“我們今天所說的”“閒時莫論人非,靜時反思己過”,“獨處靜思”,都說明了一個人只有在獨處中,在反思中,才能更清醒地認識自己,看清自己個性中的弱點,在反思中逐漸走向個性的完善。於是,尊重、賞識、寬容、謙遜,成爲自己人格修養中的亮點,堅持不輕言放棄,成爲自己事業的信念。“品格鑄造人生,性格決定命運。”成爲我們學校德育工作的信條。而培養學生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認真、踏實、敢幹、創新的做事風格,寬厚謙讓的品格,將是我們的育人目標。

至於養生之道,莊子《養生主》中《庖丁解牛》,這樣論說:養生的旨在於清靜無爲,與世無爭,要善於鑽空子,就象庖丁解牛一樣,集中精神,依乎天理,遊刃於空隙,不碰硬骨頭。這樣就能象護刃一樣,使自己不受傷害。這是一種“養性金身”圓滑處世哲學。不過,它仍然給人以深刻的啓迪,世界一切事物都有它內在的規律性,只要通過長期的反覆實踐,就能認識和運用它,再加上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我不欣賞這種“養性全身”的圓滑處世哲學,但我還是喜歡它給人的深刻啓迪。不過說到處世哲學,我還是喜歡《方和圓》中的“銅錢人生”,外圓內方,既保持做人的正值善良的根本,又不乏圓滑,能處理好人際關係。我想,在今天我們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中,人際關係融洽、和諧,家庭了。可見,能認識和運用事物的內在規律,掌握“外圓內方”的處世哲學,我們的人生會少走很多彎路。

今後,我要多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3

今年我有幸前往深圳參加《中華頌·國學經典誦讀》教師培訓活動,聆聽了幾位教師爲我們上的精彩講課,而最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錢教師與龔教師的兩節課。

來自深圳田心國小的錢愛萍教師爲我們上了一堂《昔仲尼》,她的課例設計新穎,整堂課以課前談話、課件領讀、學生誦讀貫穿始終,讓學生藉助教材註釋,自主感悟。讓學生藉助多媒體的演示,入情入境地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能熟讀成誦。整堂課以“讀”貫穿,真正體現了只求誦讀,不求甚解的原則。錢教師以自我的情感調動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把課文讀得“情意”濃濃,充滿着和諧的氛圍,讓學生領悟懸樑刺骨和Z螢映雪兩個典故的真諦,讓學生沒有一點壓力地學習了祖國的精粹文化。

而同樣來自田心國小的龔白羽教師的示範課很精彩,她爲我們上了一堂《弟子規》,龔教師的課堂是讓學生在簡便、愉悅的氛圍中素讀;讓學生在歡樂的誦讀中學習了古詩詞,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讀書進取性,讓學生輕簡便鬆地學習了祖國的精粹文化。龔教師經過不一樣的朗讀方式的`設計,讓孩子們在琅琅的書聲中體味到國學經典,感受我們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龔教師的課例,讓我又一次親身感受到了國學經典的魅力。

國學課到底怎樣教錢教師和龔教師的課讓我受益匪淺。其實,我們教師只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並熱愛民族的傳統文化,讓學生藉助教材,自主感悟。我們只需要求學生讀通了讀順了讀出美感,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能熟讀成誦,而不求甚解,讓學生沒有一點壓力地學習祖國的精粹文化。

這次培訓會,讓我明白了國學的教學,是我們教師要讓學生在多種多樣的誦讀活動中培養情趣,促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口、耳、腦並用,以習得知識,訓練本事,開發潛能,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深讀課文過程中能熟讀成誦。國學經典的教學就是要“以讀爲本”,並讀悟結合。僅有經過讀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語言,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生動,感受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4

非常榮幸能夠入選參加此次國學踐行的培訓。此次培訓的師資強大,既請到了孔子的第75世孫、儒家學派代表人孔海欽教授,又請到了釋家洗心禪寺的首座妙華法師,還有理學一派嶽麓書院的李兵教授,有中醫代表肖長江主任,有民樂二胡代表張音悅老師,還有主張道家思想天人合一的顏愛民教授,顏教授也是國學踐行的發起人。另外還有黃玲教授、易宇教授專門從教育的角度談了她們的思想。

無論是從學派儒道釋法心,還是從爲人處事、修身養性、教書育人等各方面,我都受到了很大的啓發。但我發現所有的學派思想在各個方面的運用都有相通性。只要弄明白一條最簡單的規律——用生命去喚醒生命,用能量去感應能量,那麼就可以應對世間所有的事物,正所謂“大道至簡”、“道法自然”。

我們把人的內心比作是一個宇宙,而我們所處的空間也是一個宇宙。內心所想,照見現實,世間形形色色皆是內心的呈現。這便是個體的內心世界和外界的同一性。外在世界是同一個世界,但是每個人經歷不同,人心不同,所以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也會有所不同。外在的世界、大自然有其運行的規則,人與自然相處有法則,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有守則,我們簡而稱之爲“道”。正爲《道德經》中所說,“道可道,非常道。”這其中的奧妙,是不可言說的,得從內心去悟,每個人悟出來的感受又不盡相同。我們把外在的大宇宙當成一個整體,即爲“天”,我們內心的小宇宙爲“人”,然後去感受天人合一的境界。天地之間有一個巨大的能量場,我們的內心也有一個能量場。兩個能量場之間可以相互影響。而世間萬事萬物、人人均有一個能量場,這些能量場之間都會互相影響,從而組成了一個大的宇宙。

顏老師說,我們要時常想着自己和宇宙是一體的,感受天人合一的境界。從大自然中汲取能量,從聖賢、君子身上汲取能量,豐富、強大自己的能量場,從而以自己的能量去影響其他人的能量場。我想,這便是“道”,看似無爲,卻有爲。

能量有正有負。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賢良淑敏德,此爲正能量。而與之相悖者則爲負能量。正能量與負能量之間可以相互影響,而更爲強大者會成爲能量場的主宰,這些能量最終會形成一個人的氣質和品格。比如我們會評價這個人是個正能量的人,或者是個很謙卑、溫順的人等等。能量有大也有小,得看個人修爲。能量大者,就可以影響更多的人。能量吸收得越多,就越有爆發力。

此“道”與陽明心學的“心、道、得、事”的理論也有相通之處,都強調修內在。不同的是,心學強調自省。心本純淨,只是因爲成長過程中有一些自私和愚昧的瑕疵落在了心上,所以要日日自省,每天擦拭,革除內心的私慾,方能使“心”保持原來的.純淨和明亮。這與孟子的“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萬事內求,而不外求。

所以,最終“大道至簡”的“道”,奧妙何在呢?道家已經給出了答案便是——道法自然。難道什麼都不作爲嗎?也不對,只是說我們對於外界不用刻意爲之,而對於自己,最終要落在了“修心”之上。在我們改變不了世界時,我們就先改變自己,讓自己充滿能量,然後散發能量,改變身邊的人和事。

我以前一直參不透儒家、道家、法家、釋家、心學的關係。聽了課後,才明白法家更傾向於“術”的層面,這就是爲何秦始皇以法家治國兩代便亡國了。的確單純地以法治國在戰亂時可以快速地穩定秩序,但是在和平年代,冷冰冰的法律只會讓作惡的人心與之打擦邊球。“術”沒有溫度,感召不了人心。我想,這也是爲何在漢朝時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觀點。我也明白了中西和西醫的區別,就是西醫爲術,中醫爲道,術解決不了根源問題,儘管說見效快。而中醫之道有一套體系,相生相剋,肝的問題往上找肺,肺的問題往上調心,心的問題調養腎,等等。五臟又對應情緒,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脾。悲傷肺,恐傷腎。如果找不到病的源頭,那麼治標不治本。大道至簡,修心爲上。心境好了,身體也就會隨之變好。對於一個醫生而言,“醫術高明”這個評價很重要,但是“醫德高尚”這個評價更爲重要。

教育也是一樣。教爲術,育爲道。重教而忽略育,那麼,孩子即使再聰敏,也未必是一件好事。現在很多案子都是高智商犯罪,所以,學校的教育,教學應當和德育並重。以品德感召學生去學習,引導學生立志“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師應當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教書。師德師風好了,那麼“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要學生品德好了,那麼以後不管是在哪個行業哪個崗位,他都是在爲中華之崛起而做貢獻。德者,本也。作爲園丁當爲學生樹好根本,再讓他立於天地間吸收能量,駕馭各種“術”,爲自己所用,只要根本是好的,無需多加干涉過分修枝,他無論長成什麼樣子,都將是有用之材。在教學應用中,興趣爲道,方法爲術,所以我們應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再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班級建設中,營造良好的班風爲道,班規爲術。在親子教育中,愛和良好的家風爲道,家訓及具體的實施方法爲術。以道御術,事半功倍。

世間所有的大道都是樸素的,這便是“大道至簡”,而所有的事物都要順應規律,這便是“道法自然”,道和術之間,唯有以道御術,術方成。離道之術,術必衰。

此次培訓,感悟良多,於修身養性、於工作生活均有啓發,此文僅是從悟道的一個角度所寫的感想,不專業、不透徹、不深入,聊當一個門外漢胡諏之論。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5

國學是我國最大的文學之一,他是我們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

我也有我自己的國學書,他的內容讓我一目瞭然,短短的文言文,多麼的簡介!

上面說:”昔時賢文,誨汝諄諄。集韻增廣,多見多聞。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意思是:用古代聖賢的言論,對人們進行懇切的教誨。我們廣泛蒐集有韻味的文字,才編成這本《增廣賢文》,讓大家增長見聞。借鑑古人的教訓,指導今天的行爲,因爲今天是古代的延續。

這本書上也說:流水下灘非有意,白雲山岫本無心。當時若不登高望,誰識東流海洋深!意思是;流水從高處奔向海灘,並不是它自己想要做的,也不是海灘有意向他索取。白雲飄過山峯也不因爲山峯的召喚,若不親身實踐,從高處看河水奔向大海,我怎麼能相信東去的流水像海一樣深。一件事情的成功與否,有他必然的趨勢,外界的些許干擾不會造成最終結果的'徹底改變,當時若不努力去做,也就沒有後來的真知灼見。

有一句大家都知道: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意思是:用心的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卻總是不開,最後還是枯萎了;而隨意折下來的一隻柳條隨意插在地裏,從來沒有照料它,幾年過去,卻成了鬱鬱蔥蔥的柳樹。一心想做成的事卻沒有做成,沒有打算會有什麼結果的事情卻不經意間成功了。事情往往事與願違。你想幹成的不一定就一定能成功,你沒有想的也不一定不會出現意外。

這一些都是經典,是中華兒女的精華,我們的祖先滔滔不絕的寫下這麼多文章,是多麼偉大呀!國學是祖國的,也是偉大的。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6

這次有幸參加了在xx市xx國小舉辦的第x屆“國小國學經典教學觀摩”培訓,在培訓中聽了xxx、xxx教授的講座和xx老師的公開課,使我受益匪淺。特別對xxx研究學院推出的這套教材感悟頗深。

讀一本好書,能改造一個人的一生。更何況是一本內容如此豐富的書,一本寫有古人智慧的書,一本道有古人精神的書,我讀完之後,感受頗深。讓我覺得這是一本值得讀的好書!更有值得讓人學習的古人的精神的書!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我國人民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席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廣爲傳誦。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係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爲重,以社會爲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在於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勤儉、廉正,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xxx研究學院推出的這套教材,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有原文經典、神奇漢字、日積月累、經典故事、古詩擷英,我覺得這套教材特別適合我們國小生閱讀,因爲每篇經典原文都有註釋,文章還配有插圖,所以它不僅使繁冗的'文句變得淺顯易懂,而且生動有趣,更能讓我們深刻的讀懂文章的內涵,這不正是我們所喜歡的愉快閱讀嗎?在這本書中,有孔子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教給我學習的方法;有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教育我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這本書蘊含了太多太多,一篇篇文章,一首首古詩向我描繪出一幅幅古老的圖畫,這本書中有很多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閱讀時,我還積累了不少的名言、成語,這些對我們拓寬知識,提高寫作都有很大幫助。

茫茫書海,好書難求!在古文經典中,古聖先賢把思想、理念、精神中的精髓傳承給我們,我們頌讀經典,能夠聆聽到聖賢的教誨,對我們是莫大的幸事。學貴力行,聖賢文化的學習,貴在把它落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從中得到真實的利益。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我會堅持不斷地閱讀經典,遵循古聖先賢的教誨,把聖人的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7

興國學,任重道遠,匹夫有責

誦讀經典有益於育德、勵志、啓智、明史,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高人的素質的重要途徑。可誦讀經典很盛行,校校興起,卻發現誦讀後學生的.道德素質、文化素質難有明顯提升,沒有煥發出古詩文經典應有的活力。帶着這些迷惑,與學校老師一行四人來到20xx實驗學校,看到了孩子們的積極快樂放鬆的生活、看到了他們的日常習慣、更看到了孩子們是如何寫字識字和讀書……老師們說曾經我們追求背誦數量,機械遵循誦讀經典不求甚解,現在來20xx學習見識到學校的教育教學生活,看到了孩子們良好的習慣,好像才熟悉了國學到底該如何進行了。

走近了20xx實驗學校,我惶恐不安,覺得自己教了幾十年的書談不上誤人子弟,可離真正的教育相差懸殊。我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發出內心感嘆:興國學,任重道遠,匹夫有責。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8

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從國學啓蒙開始。品讀國學經典,可以讓思想在知識的海洋裏自由馳騁,深刻領悟人生哲理,爲你的人生撥開迷霧,指明方向。因此,作爲林業局的幹部職工,我認爲必須認真學習國學,以此來提高自身素質,助力林業發展。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就要廣泛的學習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哲理,學會自我審視、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只有自身道德修養得以提升,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才能實現偉大的人生價值。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也要首先把眼下的事情做好。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而是要從自身找不足,進行自我審視、自我反省,在不斷的自我反省中總結經驗教訓,制定方案來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問題纔不會越積越多,矛盾纔不會增加,工作才能更加和諧順利,人生目標才能得以實現。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衆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對待自己的親人朋友要常懷感恩之心;對待由困難的人要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對待犯錯的`人要去包容理解他們……國學思想給我們啓發,實現精神上的救贖,教會我們在生活中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爲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爲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毛澤東曾經說“治國就是治吏,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將不國。”因此,我們在學習國學知識的過程中,要注重它對當前工作的重要借鑑意義;尤其對國學中以孔子思想爲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學習,要努力發掘其中的人文智慧,領悟其中做人做事的原則、爲人處世之道。在閱讀國學經典的同時一定要思考,要感悟,把國學經典的內涵與工作、生活聯繫起來,通過親自實踐來印證、修正和完善理論思想,使國學理論知識融入實際工作效果,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助力林業工作實現新發展、新突破。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我們應該以此爲傲,大力弘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9

本學期我參加了教育局舉辦的國學講座,感覺受益匪淺。讓我深刻了解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學有利於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從求學、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斷提升,不難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聖人,自己的知識和修養在學習中提高,良好道德的養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從自我約束到隨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統一,已經達到了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此所謂“慎獨”,就是一個人獨處時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壞事。這也使我們懂得了偉大來自於平凡的道理。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在一個人的生命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幹,智慧可以改變命運,因此,經常學習新知識,溫習老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快的事情,我們要養成時時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學問從學習中來,能力從實踐中來。人生困頓,皆因不學無術,其實學習和實踐就構成了人生的兩大主題。孔子的一生是學習的`一生,修煉的一生,境界越高越注意學習修煉。

國學讓我學會感恩,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衆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爲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爲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知道德行天下的道理,“俗雲: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德才兼無,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可見,德行的重要性.“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要怎樣才能得人心,就是以他人之心爲心。以兒女之心爲心,就是“父慈”,以父母之心爲心就是“子孝”,以弟妹之心爲心,就是“兄友”,以哥姐之心爲心,就是“弟恭”,以妻子之心爲心,就是“夫和”,以丈夫之心爲心,就是“婦順”,以人民之心爲心,就是“君仁”,以領導之心爲心,就是“臣忠”,以

朋友之心爲心,就是講信任;以學生之心爲心,就是講師德。以他人之心爲心,就是道心,就是天理,就是德。修德的功夫深入一分,愛世人的情感就誠懇一分,心心相印的境界就昇華一分。唯德能感動人,能得人心。感動一家而家齊,感動一國而國治,感動天下而天下平。中國聖賢經典究天地自然之道,旨在淨化人的心靈,啓發人的道心,匡正人的慾念。所謂正心誠意慎獨修己,歸根結底,就是造就優秀的個人品質,至善的品德。以德率人,則好的精神產品和好的物質產品也就不勞督促,自然產生了。

在當今這個日益浮躁的社會中,我們深入開展“學國學、思先賢、樹正氣、揚美德”活動是非常及時、非常有必要的。通過讀《國學》,使我們的心靈有所啓迪,有所受益,也是就說要對照一下我們是如何做人的,如何交友的,我們的心地是不是夠善良,我們有哪些是君子行爲,又有哪些是小人之舉,我們對待學習的態度怎樣??我們要用心去讀,認真品味,才能夠盪滌內心深處的污垢,淨化我們的心靈,提升我們的道德水準,做一個實實在在的好人。

作爲一名中國人,我以我們中國人特有的五千多年的方化內涵爲驕傲,作爲一名教師我更深刻的體會到我所擔負的責任,我會盡可能的將自己所領悟到的道理傳播給孩子們。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0

爲了提升我縣黨外幹部綜合能力,湄潭縣委統戰部組織了40多位黨外幹部赴山東威海校區學習,我有幸參加了此次學習。9月13日上午,聆聽了青島市委黨校副教授、哲學博士、山東省社會學會理事徐文濤的國學講座,讓我係統的瞭解了什麼是國學,國學的歷史地位,使我對做人、做學問、搞好各項工作深受啓發。

徐文濤老師精彩的講解,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深刻了解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中華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學有利於提高民族的文化素養,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完善。在工作中,要時刻從求學、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中不斷提升。通過學習,不難看出孔子也非天生聖人,自己的知識和修養在學習中提高,良好的道德的養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從自我的約束到隨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統一,已經達到了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在當今這個日漸浮躁的社會中,我們要經常開展“學國學、思先賢、樹正氣、揚美德”的活動,通過讀《國學》,使我們的心靈有所啓迪,修身正心,有所收益,也就是說,按對照一下我們是如何做人的、如何工作的、如何經營家庭的、如何教育孩子的、如何當好領導的……我們的心地是不是夠善良,我們有哪些是君子行爲,又有哪些是小人行爲,我們對待學習的態度怎樣……我們要用心去讀,認真品味,才能夠盪滌內心深處的污垢,淨化我們的心靈,提升我們的道德水準,做一個實實在在的好人。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1

5月20日,融入國學禮儀的《導師制禮儀培訓師研修班》在鄭州的xx賓館會議室開班了,截止24日結束,作爲學員之一的我,一分鐘不少的聽完了全部課程。五天的學習,感覺受益匪淺,從思想上、理念上、知識上,言行舉止上都獲得了巨大的收益,下面是我在學習國學禮儀中的點滴體會。

20日下午的《國學禮儀十八說》課,自己是在懵懵懂懂中聽完的,因爲以前在國學禮儀方面知之甚少,且對古文也不感興趣。但是第二天下午的《國學禮儀十八說》課中,當聽到x老師講,古人說當時學生忙於學習知識,而放棄禮儀的學習時,我驚呆了,聯繫到現在學生的狀況,感到古人幾百年前的話,怎麼就和現在的狀況類似呢?情不自禁的舉手提問,向老師請教。由此,激起了我學習國學禮儀的興趣和渴望,在後面幾天的國學禮儀課中,竟自覺的融進了課程之中,禮儀培訓師研修班學習結束回來後,到x老師的博客中和網上一些國學禮儀知識網站進行學習。

我國曆史悠久,以文明古國著稱於世,其文化傳統源遠流長,作爲文明標誌之一的禮儀,在傳統文化中佔據着相當重要的地位,這不僅因爲我國的禮儀自成體系,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而且還因爲我國的`禮儀一向被視爲法治的補充,在社會整體中發揮着調節人際關係的重要職能。長期以來,通過禮教或政教作用於人們的思想領域和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從而形成了一套以“禮”爲核心的道德觀念、行爲準則和社會規範,使我國在世界上享有“禮儀之邦”的美譽。

通過國學禮儀的學習,知道了中國的“三禮”:《周禮》、《儀禮》、《禮記》,還知道了古人的名言:孔子說“人無禮,無以立”; 荀子說“人無禮而不立,事無禮而不成,國無禮而不寧”,這就說明古代人們就認識到了禮儀的重要性,認識到了禮儀與人、與家、與國的關係。

通過學習瞭解到:禮是天地之道,天地互禮,日月相顧。禮是人之道,人類互禮,萬類相濟。互禮爲敬,故曰:禮道主敬。而且在《禮記》開篇中說道:毋不敬。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2

中華五千年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傳統給我們炎黃子孫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那些流傳了成百上千年的經典著作、詩詞曲賦、文學名著、名言佳句,如燦爛的星辰,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觀看了中國傳統文化誦讀節目,感受頗深,經典誦讀大賽是以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爲主題,複賽和決賽都採取國學知識和應用題的形式,在全國各地的選手爲代表來參賽,已檢測當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品德的傳承。

經典誦讀大賽在啓動儀式上,六十名學童集體誦讀《x規》,並舉行了開筆禮。經典誦讀大賽是以三部分組成,分別是——我愛記詩詞、對對碰和美德大考驗。

我愛記詩詞是在大屏幕上出現1個或2個字,由5名選手分別說出有這些字的詩詞,堅持到最後者獲勝。那麼多的古詩詞流利的從他們的口中說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日裏他們要下多少功夫!我覺得自己和他們相比遜色的多了,以後可得多讀而且這個比賽清晰的體現了我囯學生對詩詞的知識的掌握情況,也體現了我囯學生的博學多才!對對碰主要是回答“李白”“白居易”“杜甫”等的問題,從而得到三十分、二十分、十分。

最後是美德大考驗,導演會給選手們設置不同障礙,觀察選手們是否在生活能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三百四十名選手有許多選手沒有通過比賽,很遺憾。經典誦讀,是對廣大中國小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傳統教育的教材,是弘揚族精神,張揚中華文化的魅力的法寶。

經典誦讀,使我們跨越了時空界線,連接起亙古爍今的世族文化精粹,爲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和五千年燦爛文化的中華民族唱響了發揚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的音。它是民族傳統與民族精神的化身。

通過誦讀經典詩文,可以讓我們走進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什麼是儒家風範,什麼是道家精髓,什麼是千古美文……“經典”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也”,從《歸去來兮辭》到《蘭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通過觀看《xx省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讓我覺得經典誦讀對我們的重要性。誦讀、熟背詩文,讓我們在一生記憶力的時候,以便捷的方式獲得經典文化的薰陶。

培養我們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幫助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心地向善,提高修養。提升我們語文水平,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我們要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讓我們的每個人誠摯有愛、充滿活力,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安定有序、和諧美好,讓我們的國家更富。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3

孔子教學的基本方法是啓發誘導,他以爲把握知識應當是一個主動探索領會的過程,所以他在教學實踐中異常重視學生的主動性題目。他說"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啓發一詞也由此而來。宋代朱熹對這句話做了解釋:"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啓,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就是說僅有當學生進進進取思維狀態時教師才適時地誘導、引發,"開其意","達其辭"。"憤"、"悱"站在教師的角度講是啓發的契機條件,"舉一反三"是啓發的結果。站在學生角度看"憤"、"悱"是能"思","舉一反三"是能"悟"。善教者啓之待時,因勢而利導,"引而不發,躍如也。"啓發式教學的核心是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孔子以爲,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必須瞭解學生的熟悉規律,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他說:"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衛靈公》)。教師要做不失言的智者,這樣才能使學生聞一知二,聞一知十,既能主動獲取知識,又能發展思維本事。孔子教育的成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講究教育教學方法,這是教師必備的一種品質。正如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遂欲從之,末由也已"(《論語子罕》)。善於啓發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學習上有"欲罷不能"之勢,說明孔子教育技巧之高超、教育本事。

學思結合

孔子一向誇大學思結合,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爲政》)只學習不加思考就會迷亂而不明,只思考不學習就會空泛而不實。這種見解貼合人的熟悉規律,已初步揭示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孔子誇大學的重要性,反對思而不學。他以自我的親身體會告誡學生:"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這說明學習是思考的基礎,離開學習往思考,其結果必然徒勞無得。另一方面,孔子有腔調思考的重要性,反對學而不思。他說:"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論語季氏》),主張事事處處都應運用思考,極力反對"饜飫終日,無所專心"(《論語陽貨》)。孔子的學有方向,先是學德,次是學文。思亦有方向,先是思修身,次是思修行。思與行結合,思與社會生活結合。學,不是漫無邊際的學;思,不是漫無邊際的思。學有方向,思有目的`。如此,才能領悟孔子學思結合的真諦。

學以致用

孔子很誇大學用結合,學以致用。他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爲"(《論語子路》)。也就是說,儘管熟讀了《詩經》三百篇,但叫他往處理政務,卻行不通;派他往出使外國,卻不能獨立應對。書讀得雖多,又有什麼用處呢孔子主張"學而優則仕"。據《雍也》載,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孔子說:"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季康子又問:"賜也可使從政也與"孔子說:"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季康子再問:"求也可使從政也與"孔子說:"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意思是說他的學生有的果斷,有的通達人情事理,有的多才多藝,這對於治理政事會有什麼困難呢孔子培養學生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爲了推行其政治抱負,練習學生能夠出仕爲宦,治理一方。所以他十分留意學用結合、言行相符。

學而時習

孔子在《論語》的第一句話即"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論語學而》)意思是說,學習了,然後再經常溫習、練習、實習,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爲技能,獲得了成果,內心感到歡樂與滿足,不也令人喜悅麼孔子還說溫故而知新"。意思是說,溫習舊的知識而從中獲得新的體會、新的見解。這涉及到新舊知識關係的看法,是貼合教學規律的。孔子以爲學習靠多聞多見,往僞存真。他說:"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論語述而》),多聽多看,廣於見聞,即認真學習,對於不明白和靠不住的事情要存疑,不盲目往做,只是謹慎地說已經明白的道理,做已經明白的事情,就能夠減少怨尤和造成遺憾。學習本身是不斷實踐的過程,要反覆地學習實踐才能牢固地把握所學的知識。對所學的知識熟練了,融會貫通了,便可舉一反三,告諸往而知來,從已知探未知。故,學而時習之。

讓我們一齊爲弘揚國學而努力吧!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4

“經典”是一個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結晶,所載爲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價值歷久而彌新,任何一個文化系統皆有其永恆不朽的經典作爲源頭,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羅曼·羅蘭曾說過:“一個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爲了探索它內在的生命——它的各種行動的源泉——我們必須通過它的文學、哲學和藝術而深入它的靈魂,因爲這裏反映了它人民的種種思想、熱情和理想。”這個暑假我認真誦讀國學經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頗深。 一提到“國學經典”四個字,大家的第一反應一定會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範性着作。我覺得《千字文》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據史書記載,這篇構思精巧、富有韻致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時一位叫周興嗣的人於一夜間編成的。公元六世紀初,梁武帝蕭衍博通衆學,擅長文學,雅愛書法。他對王羲之的書法推崇備至,因而命人從王羲之的墨跡中,選出一千個各不相同的字,讓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用四言韻文的形式將其編撰成文,字句間要求有密切聯繫,且要富於文采和韻味,以供兒童學習識字,並從中掌握必要的知識。周興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將《千字文》編成,不過,第二天,他竟已是兩鬢斑白。《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流傳到今天,作爲一部啓蒙讀物,它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書中還有關於學習的,如“尺璧非寶,寸陰是競。”說明古人很早就認識到光陰的可貴,“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篤初誠美,慎終宜令。”修身、求學,重視開頭固然不錯,但始終如一堅持到最後更是難能可貴,做學問不可以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應該堅持不懈,最終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守真志滿,逐物意移。”說的是每個人要保持善性,學習要專一,不要轉移意志,甚至玩物喪志。“孤陋寡聞,愚蒙等誚。”學問淺薄,見識少,就會被別人恥笑。我們不能只讀死書,還要多增長見識,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則就會成爲“井底之蛙”。書中還寫了許多歷史傳說,經典故事:如夜明珠,盤古開天,讓我大開眼界。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我們在多讀、多背中享受這部經典美文帶給我們的.樂趣吧! 再如讀《論語》時,我對《論語》及其作者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在現實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們的很多風俗習慣、禮貌用語原來都來自於《論語》,《論語》在2500多年後仍能擁有如此深的影響,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廣爲流傳。

《論語》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的確,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穫;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學習要動腦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題海戰術,要學會思考和總結。只有在努力的基礎上,學會思考,自己的學習成績才能更上一層樓。如果僅僅思考而不學習,那就像種莊稼想不勞而獲一樣。把這句話作爲自己的座右銘,時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講究方法,不要一股勁走到頭,才發現是個死衚衕,要經常反思自己的工作,從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時刻提醒着自己,只有親身付出,纔有可能有回報,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餡餅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嘗試,去付諸行動。

《論語》不僅教會了我學會工作,還教會了我做人。所以,我堅信,只要大家能夠理解《論語》的真諦,你的人生一定不會遺憾。 閱讀國學經典,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着我們的思想、行爲,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着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並使之發揚光大!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5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歷史的民族。古典文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是幾千年來積累下來的文化經典,是我國輝煌燦爛的文化典籍的核心部分,對我國文學產生了重大影響,是中華文化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橫貫五千年的光輝燦爛的古典文學,鑄就了華夏民族渾厚的文化史詩。古典文學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範疇,閃爍着中華民族的特有精神基因,它孕育出無數中華英才,千古風流人物,他們使中華文化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並且至今深深影響着中華民族的道德情操和中國人的人格智慧。古典文學,是中華文化中的精華,它能穿透深邃的歷史時空,和我們的心靈相遇,相勵、相慰,猶如世代相傳的火種,點亮一脈相承的人們的智慧和情感之燈。

打開古典文學,你就猶如進入了知識的寶店,讓你大開眼界,讓你如飢似渴,讓你得到一把把開啓智慧的鑰匙,空虛、無聊、浮淺、驕躁將遠你而去,你的.精神將得到大的昇華。從國學中你可知道如何勵志、歷練、學習、生活、審美、健身、醫療等。古典文學不僅在歷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今天我們通過學習國學,受益仍是匪淺。老子的道德經能夠培養我們的哲學思想,增強自身的修養。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指導着我們的學習、生活,是做爲人的道德準則。而孫子兵法又是一部充滿傳奇色彩,深得中外軍事、經濟、史學家的青睞。司馬遷《史記》不僅記敘了中華文明史,而且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藝術價值和思想價值。

詩詞是中華文學寶庫重要內容之一。從《詩經》的風雅頌到屈原宋玉的賦,以及唐詩、宋詞、元曲,無不閃爍着中華文化的光輝。幼兒園的小孩可以背誦李白的“牀前明月光”,國小生在朗讀杜甫的《登嶽》中,培養了“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胸懷。而中學生在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長恨歌》中增長了歷史和社會知識。不論什麼人,只要誦讀唐詩宋詞,就可陶冶自己的情操,自己的意志,身心獲得娛樂,修其身,養其性,何樂而不爲之。

國學給人教養最深的應該是做人,的確,做人是天下第一學問。曾子曾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他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爲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他能有這種態度和自我批評說明個人修養很強。曾子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怎樣才能做人好做事對呢?敬重賢人;孝敬父母;忠於職守;誠信待人。

賢人有德有才,這樣的人不多,尊重賢人能夠體現謙遜做人的風度和教養,瞧不起有德有才的人恰恰反映出不分好壞和美醜。現在有德少才的凡人居多,我們大多都是這些凡人,但也不缺少爲國家做事的報負。

父母是天下最大的恩人,不孝敬父母就是忘恩負義,一個忘恩負義的人又怎麼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呢。有兩件事是不能等的一個是孝敬父母,一個是施德行善,特別是孝敬父母能使良心得安穩而不留遺憾。現在有人說滿街都是大學生,可是要找幾個大孝子恐怕就沒那麼容易了,從中可以看得出現在孝道教育缺失的非常嚴重。

一個人的一分忠誠勝過十分的才志,一個人做事不僅看能力還要看品德,有才又忠誠的人難得,反之搞陰謀的人再有才也不一定被重用。

怎麼樣在世上立身呢?守信就可以,這是孔子說的。誠信待人就能在別人那裏營造良好的第一印象,也塑造了自己的美德,誠信待人,誠信做事,可以使我們正氣凜然,心胸開闊。誠信不僅是一種待人的態度,本身就是生活的質量。一個人能夠誠信地生活,是因爲他有着智慧,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追求這樣的生活狀態,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