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不抱怨》有感(彙編15篇)

觀後感1.28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不抱怨》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不抱怨》有感(彙編15篇)

讀《不抱怨》有感1

近來,我讀了《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作者鮑溫是美國心靈導師,心靈導師在美國位尊至高,許多美國人趨之若鶩。這本好書也得到著名名人的首肯,比如比爾·蓋茨就給予這本書很高的評價,他說沒有人能拒絕這樣一本書,除非你拒絕所有的書。名人尚且如此,我們更沒有理由拒絕這本書。書中不少精彩觀點值得我們去品味。在細讀完這本好書後,我覺得自已收穫頗豐,下面談幾點想法,作爲這次讀書的讀後感,同時也是對自己以後工作的一種激勵。

(一)停止抱怨,做一個胸襟寬廣的人。

抱怨其實是一種胸襟不寬的表現,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有抱怨的理由。但抱怨往往都是無濟於事,遇到不順心的時候,要更多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要總是責怪他人。威爾.鮑溫在書中指出:“抱怨是在講述你不要的東西,而不是你要的東西。抱怨會影響人際關係,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運動”。作爲一名黨員幹部更要學會停止抱怨,培養大度容人、見賢思齊的良好品質;摒棄私心雜念,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升遷;保持淡泊寧靜,以奉獻的精神回報社會,在工作中追求素質的提升、人格的完善和理想的實現。

在現實生活中,在我們渴望尋找人生幸福和快樂之時,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同事、怨領導……其實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抱怨雖然沒有明顯的惡果,但一種心懷感恩、寬容大度的態度卻給我們帶來另外一種人生,如果做到這一點我們的人生會更加快樂。不抱怨需要一個過程,加入“不抱怨”活動,戴上紫手環,讓快樂代替抱怨,關閉那扇抱怨之門。

(二)知足常樂,學會感恩,做一個有品德的人。

人的一生其實很短暫,什麼是幸福,我覺得幸福就是一種心態,是相對而言的。財富上的不平等客觀存在,物質的追求也永無止境,所以我們要在比較中學會知足,不要在物質名利上進行盲目攀比,不要爲一些小事而斤斤計較。感恩是一種做人的態度,一種優良品德。有人說:這個世界值得抱怨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怎麼感恩?其實我們要善於換位思考,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把困難當作一種磨練,把挫折當成一種挑戰。作爲一名碩士應屆畢業生,更應時時將感恩放在心上,感恩做人,感恩做事,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並非理所當然的,我們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組織的培養、老師的關心、同學朋友的幫助和家人的支持。帶着感恩,我們的心胸會更加坦蕩,學習與工作中更有動力。

(三)堅持夢想,永不懈怠,做一個有進取心的人。

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風順、四通八達,免不了磕磕絆絆。在危機和困難來臨時,我們應該端正態度,不抱怨,不放棄,勇敢接受挑戰。誠如《不抱怨的世界》書中所言,“凡是你所渴望的東西,你都有資格得到,快朝夢想前進吧。不要打壓自己、替自己找藉口,或是假借批評和抱怨,將注意力轉移。你應該要接受不安感來襲,同時在這樣的時刻支持自己。”

寒窗苦讀十幾載,終於等到就業時,本以爲可以大展拳腳,可是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很多同學至今沒有謀得滿意的工作,心灰意冷之感難免涌上心頭。此時此刻,讀到這樣貼近心扉的句子,無比溫暖。不管現狀如何,只要心裏有夢想,願意爲夢想付出努力,夢想會照進現實。

(四)做一個有主見會思考的人。

哲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讀完這本書後,讓我進一步認識到“學哲學、用哲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本書的作者威爾鮑溫是一名虔誠的基督教徒,信仰的是上帝,是唯心主義。而我們信仰的是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應該用辯證的唯物的觀點看待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積極的心態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一個人要想成功,除了必須擁有良好的心態之外,還需要諸如機遇、努力、人際關係等因素。還有作者在書中強調說優秀的人都不抱怨,我覺得這有點言過其實,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其實抱怨對人的心理健康是有好處的,它是人們宣泄情緒、緩解壓力的良好途徑。所以我認爲抱怨並不可怕,我們可以偶爾抱怨只是不能慣於抱怨,更加不能將抱怨看成是解決問題的答案。作爲一名年輕的黨員遇事要不驕不躁,靜心思考,善於用哲學的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遇事要三思而後行,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鑑別力和洞察力。

讀《不抱怨》有感2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不抱怨的世界》。

這本書主要講了作者鮑溫不抱怨的經歷、怎樣不抱怨、你爲何會抱怨、抱怨會對你的人際關係造成什麼影響、不抱怨會對你的人際關係造成什麼影響以及那些完成21天不抱怨任務的人的分享。

平時在不爽/被欺負時,我都會在暗地對他人進行評價並對別人說(進行抱怨),但是,每當我抱怨完之後,我所抱怨的那個人好像真的像我所說的那樣——變得更壞了,甚至比我所說的還要壞。於是,我再次進行抱怨……形成了惡性循環。

現在,我已經能自覺地控制我的語言。每當我遇他人爭吵時,正要抱怨,我就會先想想:“是他/她錯了還是我錯了?錯在哪裏?怎樣有效的解決問題?”當我找到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案時,我便不再爭吵,去實施這個方案。但就算這樣,我還是會抱怨。於是,我按照書上的“紫手環”的方法制定了兩個方案:如果我抱怨了,就把裝在兜裏的鋼筆換一個兜;如果沒抱怨,只是在陳述事實,那麼鋼筆可以不換。

可以說,《不抱怨的世界》對我來說簡直是一個天大的幫助,相信如果大家都讀這本書,一定能做到人人不抱怨,天天不抱怨。

讀《不抱怨》有感3

最近讀了一本好書,名爲《不抱怨的世界》。是美國的一名牧師威爾。鮑溫寫的,此書在書中陳述了抱怨的各種負面影響,而且倡導人們要學會轉化意識,常懷一顆感恩之心,逐漸培養自己將負面情緒轉化爲積極向上的自我激勵的健康心態。此書在全球颳起了一場不抱怨運動,讀過此書,自己也有一種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感覺。它好似一陣和煦的春風吹走了我內心本來想抱怨的陰霾。這本書像是一個知心舊友,在和顏悅色但又擲地有聲的文字裏,溫柔的牽起你的手,引領你遠離抱怨,走向溫暖的陽光世界。它讓你真切感受到,在生活中,不抱怨,真的會過的更加開心和充實。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苦惱,有的人不滿足於現實,注目苦境;有的人容易被別人的思想所左右,處於一種自我矛盾狀態,苦於無從發泄,只好選擇身邊親近的人抱怨,發脾氣等等,而這樣的人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而是將自己交付給了外界和別人,抱怨過後,自己的現狀不但不會改善,還往往傷害了身邊的人。這樣的做法往往百害而無一利。就像書中所寫的那樣;當面對不如意的人生時,抱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困境也不會因爲抱怨而緩解,反而促使事情像更糟的方向發展,進而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在生活中,我們習慣了抱怨我們所不得的,結果往往都是這樣:不得的還是不得,已得的也會漸漸失去。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的主觀意念能夠影響着事物的發展變化,抱怨只會讓本來美好、正常的事物發黴變質,就像我國古代思想家老子說的那樣: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與褔互相依存,可以相互轉化。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能引出壞的結果。關鍵是我們以何種心態去看待禍與褔。只是一味的抱怨肯定不能促使禍像褔的轉化,只有給自己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併爲之付出努力,事情纔會慢慢向着期待的方向發展,狀況也會一點一點的好起來。

《不抱怨的世界》令自己獲益匪淺,它對自己的工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作爲一名銀行櫃員,每天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時也有一些客戶帶着情緒來辦業務,面對客戶的無理取鬧,或是想插隊的情況,我開始慢慢學着不再去抱怨,因爲我明白了,如果和客戶發生衝突,除了會多一個人煩惱外,沒有任何好的事情發生。既然是這樣,爲什麼我要受客戶思想的影響呢?做好自己的工作,寵辱不驚,相信也會收穫客戶的理解,就像書中所說,"傷害者自己也是受傷的人",如果能換位思考一下,也許就不會產生逆反和抱怨心理。在生活中,我們本來想抱怨的許多事情也許根本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嚴重。"諸法皆以心前導,心是主宰,諸法唯心造。"佛陀如是說。學會轉化自己的意識,將抱怨化爲努力的動力,我們將收穫更多的美好與開心。

讀《不抱怨》有感4

沒有風雨的洗禮,勝利不能顯現出動人光彩,不經風霜的歷練,偉大無法持久相伴,海燕的精神,是在風暴裏閃爍,白楊的意志,是在風雪中挺立,不要抱怨,所有的不幸與困苦,都是爲着最後的流光溢彩! ——題記

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女人之一奧普拉說“這是非常值得推薦的一本書,它會改變你的命運。”可對於我來說,吸引我的是那枚小小的紫色防抱怨手環……。它真的能讓我不再抱怨嗎?於是我便翻開了這本美國作家威爾·鮑溫的《不抱怨的世界》,尋找着屬於自己的答案。

威爾·鮑溫在書中記錄了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對“21天不抱怨”活動的感受,行政主廚蓋瑞·希爾說“當我的思想與語言更趨於感恩,積極去尋求解決方案,就能吸引更多類似的事物。”瑜伽老師馬蒂·李說“當你不再抱怨,你會有更高的覺悟,變得更加感恩。”類似這樣一句句看似是“雞湯”的話卻在我心裏激起一陣陣漣漪。這些充滿了正能量的話語對於一個初爲人母的我、一個剛剛回到離開了一年的工作崗位的我、一個自我感覺青春不再、身材變形的我來說是一次最好的心靈洗禮。它讓我對與寶寶一起成長的未來充滿了憧憬,讓我對曾經熟悉、現在卻無比陌生的環境不再恐懼,讓我對自己不在美麗的外表、不再年輕的心靈充滿了感恩與希望。

當你無力改變這個環境的時候,請心平氣和的接收它,當你可以心平氣和的接收它的時候,請儘自己的努力使它變得更好。所有人都在說,我們的企業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困難與挑戰。可是,那又怎樣呢,誰不說困難總是與希望同在,挑戰一定與機遇並存。“戀戀長白山、心行天地寬”“記憶心歸路、本色桂花香”“世界那麼大、心歸纔是家” 這一句句朗朗上口、扣人心扉宣的宣傳語不正是我們在逆境中萌生出的希望嗎。

如果說,我們把每天的時間都用在了抱怨工作壓力大,車間管理嚴,工資不夠花上,又怎麼能夠解決我們正存在的那些困難呢。正是因爲有了那些遇事不抱怨,願意在逆境中迎難而上的同事們,纔有了我們一批批完好的菸絲,一條條完美的包裝,一個個讓消費者滿意的產品。777、迎春、本色、心歸,這些好評如潮的新品不就是我們打好翻身仗的有力武器嗎。

我是制絲車間的一名工藝員,我願意遠離“抱怨”的隊伍,我願意儘自己的努力爲我們的企業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我願意認真的檢查設備的每一個角落,我願意在生產中認真的核對每一個參數,我願意積極的參加到全員營銷當中,我願意認真的交好每一個煙友。也許這些我願意對企業來講只是杯水車薪。但是我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不抱怨現狀、我願意積極的改變它”的隊伍中來。

生活本就是在崎嶇的小路上攀登,別再困難中抱怨,我相信真正的一帆風順,不是從來沒有遇見過挫折,而是能在跌倒後依然堅強的站起來。

合上一本書,合不上的是心中的思緒萬千。 願我的生命充滿陽光,不要讓抱怨的陰霾阻擋了生活的希望。最後,分享易術的一段話“你是否身在異鄉,別人的城市燈火輝煌;你拒絕平庸尋常,故鄉的安逸讓你忘記了飛翔。落寞的時候,請記得—青春不是眼前的苟且,還有夢想和遠方。”

讀《不抱怨》有感5

讀一本好書如同和名師對話,今天讓我真正領會。因爲以前我工作的哪一方面不順利,我會和同事抱怨,和家人抱怨,同事一看到我的情緒不好就會順情說好話,可家人卻說,你別把事情放心上,你可能是更年期。弄得我不知如何是好。

今天有幸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這本書,讓我找到了自己。我深深的知道了抱怨是懦弱。無能的最好詮釋,它像幽靈一樣到處遊蕩,擾人不安。抱怨自己,讓我們將關注點放在自己不想得到的東西上,因此,當我們抱怨自己時,我們就遠離了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且抱怨越多,距離越遠。同時,愛抱怨自己的人是內心不夠強大的人。我們要正確看待自己,因爲“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都是普通的人,任何時候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諸如一句話所言“人總有一塊自己看不見的地方,那裏是這個人的盲點,那裏就是自己所站的位置。自我抱怨不能改變任何事實,只有反思後行動遠遠要勝過一味的抱怨。所以,如果想順利完成一件事或者自己想有一個突破的話,首先就是要學會獨立,獨立思考,勇於承擔責任。只有自己獨立了,纔會有讓自己內心變得更加的可能。世界上並沒有什麼救世主,我們只能靠自己,抱怨自己,只會讓我們停滯不前,得不到進步,只有做到自信。自立。自強,我們才能激發出無限潛能。最終衝破困境走向成功。

在《欲速則不達》這一內容中,我找到了在一節課上。和課下的不該發的(學生說話。知識不會)的生氣抱怨。因爲我知道了,我們可以以爲人師表的態度勸慰別人,但是我們永遠也勸慰不了自己。當我們對同行或他人的過錯予以嘲笑的時候,卻很難將這種過錯警示自己。面對功名利祿,縱然是我們這些平日的教師,也難免會急於求成,亂了分寸。我們應該深知”人不是火柴,不能一擦就冒“。對於教書育人的教師而言,衝動無疑是致命的缺點。有人說:”還能衝動,表示你對生活還有激情;總是衝動,表示你還不懂生活。如果此時你還能爲學生的表現不佳而偶有衝動,說明你還不懂教育。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做的事情很簡單,那就是懷着一顆充滿愛的心,靜靜地陪他成長,不時的施點肥。除除草,不經意間,你的小幼苗就會成長爲棟樑之才。當遇到問題學生的時候,多問幾遍自己“是否能再溫柔一些,是否能再耐心一點”,涓涓細流般的引導,會成就一個人的未來。

書猶藥也,和好書交朋友,受益匪淺!

讀《不抱怨》有感6

當你早晨醒來尚不及享受清晨一縷陽光的時候,卻已經發現自己因爲昨晚觀看一場酣暢淋漓的球賽而睡過了頭,急急忙忙的整理行裝攔上一輛出租車,此刻身在車廂內的你應該是怎樣的一種心態呢?是埋怨自己昨晚不該熬夜,還是催促司機加快車速?事實上,此刻的你大可不必抱怨自己,因爲事實已經不可改變,即使你再有多少抱怨,多少懊悔,都不可改變上班遲到的事實,那麼何不把一切交給司機。而你,只需要一顆平和、感恩的心去享受此刻的美好時光。

《不抱怨的世界》書中最初描述了一個“紫手環”的遊戲。這是由美國著名的心靈導師威爾·鮑溫發起的一場“不抱怨”運動,每一位參加運動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手環,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夠持續地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

喜歡抱怨,是因爲我們覺得當前發生的事件剝奪了我們的幸福感。從簡單的抱怨天氣,抱怨堵車,抱怨身邊的同事、朋友未能按照我們預期的想法做事,然後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我們的抱怨不可能給事情帶來轉機,反而卻把不如意的事實放大了,進而來懲罰自己。

抱怨從另一種角度來看實質是我們缺少幸福感的表現。當遇到有抱怨的時候,如果我們換一種心態,換一種思維方式,心平氣和地去面對,去解決問題的根源,嘗試着增強自己的幸福感,那些抱怨還會隨之而來麼?也許有些人覺得幸福就是在一個冬天的午後,坐在搖椅上,懶洋洋的享受陽光;而另一類人的幸福卻是在買了房子,有了車子,娶了妻子,生了孩子,然後在一個冬天的午後曬太陽。然而我們都很清楚,太陽還是那個太陽。所以幸福感不是外界的物質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決定的,而是取決於你自己,做一個不抱怨的人首先就是要學會如何讓自己幸福。

自古以來,我們的先輩們在他們的著作中無不流露出要積極生活的觀念,比如蘇東坡在他的千古名作《赤壁賦》中記錄了一段蘇子與客的經典對話:客曰:“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客人的言語中流露出來的是對自己在天地之間只是一個渺小的角色的抱怨,表達了人生苦短的感慨。而蘇子卻是這樣回答客人的:“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意思是天地間那一些看似永恆的事物,如果用變化的眼光去看他們,那麼他們其實不能存在一瞬間,而用不變的眼光去看他們,其實他們和我們都是無窮無盡的,天地萬物都有他們自己最後的歸屬,不是我們該擁有的,就是隻有一點點,我們也不能去佔有,江上的清風,山間的明月,這些美麗的山山水水,其實都是造物者賜予我們的禮物啊。同樣面對江水與明月不同的兩個人卻有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這一個鮮明的對比,反映出的正是我們面對生活的時候該有怎麼樣的一個心態。

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行爲準則中有一個詞,叫“大氣”。大氣是一種生活態度,使我們面對工作中,生活中,學習中不如意的事情的時候所該抱有的一種心態。有時候在工作過程中,領導在給下屬分配任務的時候,往往已經重複了兩遍,卻還是不能讓下屬明白自己表達的意思,而此刻,領導又經常會去埋怨下屬沒有去聆聽自己的講話,反之下屬也會去抱怨自己的領導不夠稱職。倘若自己能靜下心來耐心的去講解第三遍,第四遍,那麼下屬也許就會明白了,這時候該檢討的不僅是下屬,包括身爲領導者也應該以身做責。大氣就是在出狀況的時候,應該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道格拉斯·勒爾頓在書中提到,當你在抱怨他人的時候,其實在潛意識裏隱含這樣的一層意思:我沒有責任,我是正確的。強調自身的正確,爲自己免責的成員在團隊中一樣是不受歡迎的,所以不管是領導者或者是團隊的普通成員,都不該抱怨,應檢討自己是否扮演好了在團隊中的角色。

對於置業顧問這個角色來講,每天每時都會碰到不同的客戶類型及不同的事情發生,也許我們在接待的過程中會發現這個客戶會不停的對產品吹毛求疵,甚至在來來回回踏看工地及樣板房後更多的抱怨我們的不足,甚者有些客戶在簽約的時候對於有些合同的法律條款表現出非常大的爭議,用極其惡略的態度及語言謾罵,諸如此類的客戶我們接待過很多。即做爲銷售人員又是服務人員,我們所展現給客戶的永遠是積極自信的一面,這不僅僅是個人能力的體現,更是企業文化及公司形象的標杆。而面對客戶的抱怨,我們更多的是傾聽、引導他們並且耐心的解釋,用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每位客戶,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爲公司創造更多價值。

然而不抱怨也並不是說一味的的去縱容的發展,這樣就會形成另外一種消極的心態,世界上的事有三種: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和上帝的事。我們的煩惱來源於,忘了自己的事,管別人的事,擔心上帝管不了事。所以上文中所闡述的是對別人的事和上帝的事不抱怨,而自己的事,應該竭盡自己的所能去改變,這也就是所謂的“君子見機,達人知命”吧!

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處事態度,抱着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的樂觀心態,面對生活中的種種煩惱,相信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的。

讀《不抱怨》有感7

寒假期間讀了一本書《不抱怨的世界》,剛看第一遍覺得很平平。可在細讀了以後,才真正理會了其中的道理。也許有人會說,不抱怨如何讓人發泄,長期不抱怨會不會得病。其實不抱怨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是一種放下挫折和不滿去尋找和追求新目標的一種銜接方式。真正的做到不抱怨,再加上努力和拼搏,你的事業會更加成功,你的人生會更加美好。

在現實生活中,在我們渴望尋找人生幸福和快樂之時,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同事、怨領導……其實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抱怨雖然沒有明顯的惡果,但一種心懷感恩、寬容大度的態度卻給我們帶來另外一種人生,如果做到這一點我們的人生會更加快樂。不抱怨需要一個過程,加入“不抱怨”活動,戴上紫手環,讓快樂代替抱怨,關閉那扇抱怨之門。

所謂的抱怨,就是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然而,生命中足以讓我們有理由抱怨的事件,其實寥寥可數。抱怨的人是不快樂的,他永遠只會在不快樂的出發點原地打轉,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思維和行爲上需要的改變。抱怨是容易的,而停止抱怨,卻需要意志力。要一個人“不抱怨”很難,在生活上遇到任何的不順遂,發發小牢騷、吐吐苦水,似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但是別忘了一個重要的理論“吸引力法則”,要知道,當一個人在說些負面和不快樂的事時,就會接收到負面和不快樂的事。當你的嘴巴停止表達負面的思想,你的心靈就會產生其他更快樂的念頭。你的心靈就像一座意念工廠,隨時都在運作,若是負面的想法缺乏市場,工廠就會重建改組,轉而生產快樂的思想。張德芬的話就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着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着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着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

細細想想,人生真正值得抱怨的理由真的很少,但人都不想抱怨,可都禁不住的報怨。也許經過了衆多挫折和困苦之後,人們需要更多的抱怨,可是抱怨又有什麼用處,又能解決什麼問題?長期抱怨之後,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真正成爲現代的“祥林嫂”。我們要學會更多的放棄,放棄過去的挫折帶給我們的傷害和痛楚,我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爲自己尋找更多的前進的藉口。

在工作中,我們更應該放棄抱怨。我們常常會抱怨工作環境不好,同事之間不夠和諧,工資不高等等,但當我們放棄抱怨,心懷感恩,用一顆寬容的心投入工作時,你會發現你所期待的一切又已“水到渠成”。過多的抱怨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只能讓你的心情更加不好。學會不抱怨之後,心情會比較開朗,也會有能量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難題。

書中不乏至理名言,但我卻深深的記住了一句話:任何人和團隊要成功,就永遠不要抱怨,因爲抱怨不如改變,要有接納批評的包容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行動力。朋友,試着加入“不抱怨”活動吧!不要匆匆經歷這個過程,這不是賽跑,而是一種過程。從帶着紫手環的那一刻起,你就在改變,你用你的意志在完成一種挑戰,爲自己創造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的挑戰。放棄抱怨,相信自己!

讀《不抱怨》有感8

以耐心宣教去幫助他人樹立起“抱怨不如改變”的理念,以親身示範去幫助他人養成不懈學習、勤於工作的習慣,把這份正能量無限加持放大,營造全社會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大氣場。

對於每一個人,生命的永恆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對時間的珍惜,對時間的浪費則是對生命本身的褻瀆,對於人生的現場直播,每一秒都要百分百投入,在追求速度的同時夯實生命的質量,給未來投射一個沒有遺憾、只有拼搏的影子,那時陽光溫潤,窗明几淨,放聲以詠,盡是盛世讚歌。

讀《不抱怨》有感9

美國知名牧師威爾·鮑溫發起了一項不抱怨運動,通過輪換佩戴紫手環的方式提醒自己抱怨發生的次數。接受挑戰者若能在連續的21天內不用換手,就意味着成功擺脫了抱怨的魔咒,成爲一個不再抱怨、充滿能量的使者。

這項運動看似簡單卻很有意思,短時期內迅速風靡全球80多個國家,引起了600餘萬人的熱烈響應。輪換手環、停止抱怨,是一個發現自我、改變自我的過程,從無意識的抱怨到有意識的抱怨、從有意識的不抱怨到無意識的不抱怨,心靈趨於寧靜平和,行爲臻於至善至美,充分點燃自信和激情,釋放積極健康快樂的正能量。

不抱怨運動是由表及裏、由此及彼、由內而外、由淺入深的心靈詮釋,從改變心思意念入手,帶來正面思考,從而達到重塑自我、締造夢想的目的。同時,通過一個人的自我提振到一羣人的同頻共振,放大和傳染正面能量,創造美好和諧的身心環境,讓所有人的美好夢想能夠觸手可及。

靜下心來,遇見未知的自己。不管是否是有意識的行爲,慾望、憂慮、悲傷等過分渲染的情緒都會讓我們的內心失去原有的平和,使我們很難以按照正面心態和理性思維去爲人處世、待人接物,從而降低事物應有的預期效果。平凡質樸的不抱怨運動從一個簡單動作入手,善意提醒我們自己時刻檢視和覺察自身的言語和行爲習慣,避免內心的天平失去平衡。也許,起初它確實讓你近乎沮喪、瘋狂和不安,因爲事實上證明了我們都是一個被動或主動抱怨的人,而我們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以及抱怨帶來的各種消極後果。但是,它確實又可以疏解不安的情緒,溫和舒緩地平撫我們的內心,慢慢地靜下來和自己的心靈對話,邂逅和認知自己真正的內心世界,傾聽心底裏最真實美妙的聲音。這時候,你會發現一個另一個自己,新奇而又未知,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進去,仔細的觀察,慢慢的思索,久久的回味,作出最符合內心真實想法的判斷。

戰勝自我,拋卻逃避的藉口。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頓挫折的時候,抱怨可以緩解和麻痹一時的陣痛,卻不是祛除病痛的靈丹妙藥,而不抱怨正是一劑良方。抱怨消耗了太多的能量,轉移了你本應關注的視線和注意力,讓你原地踏步、被動坐等問題的自然解決。當這種渺茫的冀望無法實現時,徒增了煩惱和再次抱怨,直至形成抱怨的怪圈。所以,要跳出抱怨的圈子,拒絕逃避的藉口,用不抱怨指引自己的心神,喚醒積極向上的心態,凝聚樂觀推動的力量。不抱怨需要足夠的勇氣和毅力,威爾·鮑溫發現做到連續21天不用換手佩戴紫手環平均需要4—8個月。如果在第20天抱怨了一次,也要從第1天重新算起!聽起來近乎殘酷,卻不失爲磨練不服輸的意志和培養不放棄的習慣的有效途徑。當不抱怨的次數在減少、不抱怨的天數在推長時,不抱怨的習慣正在塑成。直到有一天,你不再抱怨了,不是因爲不敢抱怨或不願抱怨,而是真正的不會抱怨,因爲你已經遵從了內心的真實想法。

深挖潛力,培養成功的習慣。優秀的人,都不抱怨!這是因爲,抱怨不如改變,馬上行動解決問題是成功的先決條件。不抱怨是一種成功的心態,帶來正確思維的力量。試想,當每一次惹人煩惱的問題出現時,你都把它當作自我挖掘和檢驗提升的途徑,你就會養成包容缺憾的胸懷、感恩各種善意的關懷、享受解決問題的過程,那麼本想抱怨的事情最終成爲值得驕傲和快樂的事情,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不抱怨是一種成功的行爲,帶來自我改善和提振的能量。不抱怨時,才能充分的自信自立自強,切實調動自身一切力量去改變自己、改變環境,把自己的一切潛能倒逼出來,持之以恆地形成習慣。當你恐懼和抱怨時,問題隨着恐懼而來;當你拒絕抱怨時,困難和問題會繞道而走,因爲不抱怨的習慣賦予了你改變自己的正能量。你傳遞的正能量感染着他人,他人的快樂傳染着你,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交互輝映的力量,支撐着我們逼近和實現夢想。

停止抱怨,馬上行動,你改變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你的周遭乃至整個世界。

讀《不抱怨》有感10

歌德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很榮幸在這學期的前半個學期讀到這本書《做不抱怨的教師》,雖然我還有幾年就要退休離開自己心愛的講臺,不能再真正體會到一名教師的工作和生活,但在退休之前看到這本書,無疑是給我上一堂很好的崗後思想教育課。從中我獲取了豐厚的人生智慧,領悟了“不抱怨”是獲得一切成功前提,因爲無悔的事業,不抱怨;成功的人生,不抱怨;默默無聞的教師,不抱怨。這本好書猶如生活中的明燈,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更增強了我“好讀書”的責任和“讀好書”的興趣。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讀書對一所學校意味着什麼呢?——意味着這是不是一所真正的學校。由此我聯想到,讀書對一個教師意味着什麼呢?——意味着這是不是一個真正的教師。課堂是個大舞臺,有的教師可以在舞臺上縱論古今,揮灑自如,演出一幕幕精彩壯美的活劇;有的教師則期期艾艾,捉襟見肘,令孩子們失望。每每看到這樣的反差,我的靈魂就會被孟子說的“人之患,在好爲師”這句話所敲打着,因爲,一旦 成爲 老師,就要爲學生們“傳道授業解惑”,成爲“知識”的代表和化身,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除了準備一桶水之外,還應該爲自己找到知識的源頭,每天向源頭汲取活水,正如朱熹所說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源頭在哪呢?那便是書。爲人師者,最緊要的是讀書,堅持不懈地讀書。

細品《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我深刻地認識到抱怨是懦弱、無能的最好詮釋,它像幽靈一樣到處遊蕩、擾人不安。抱怨自己讓我們將關注點放在自己不想得到的東西上。因此,當我們抱怨自己時,我們就遠離了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且抱怨越多,距離越遠。

或許我們在工作中會覺得有很多不自在,不滿足,不愉快的事情,客觀的條件讓我們頹廢、悲觀。可是,我要說,人不是萬能的,七情六慾在影響着我們,教師是不應該唉聲嘆氣的。我國的教育條件非常非常不均衡,可以說是天壤之別,這點大家都理解。爲這等等事,就要嘆個氣嗎?我不是說不應該。光嘆氣就能改變局面嗎?我認爲不能,別人怎麼想,我不知道。我以爲,在不能改變局面的情

況下,嘆氣沒用,那只是白白浪費力氣的!一個學校,如果教師的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很難說能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學生,由於學生正處在一個人格形成和完善的關鍵時期,除了知識上的需求之外,更多的是對如何做人的理性思考,他們需要知道如何才能成爲一個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教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示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當教師的負性情緒帶入課堂時,必將導致教學工作效率下降,師生關係緊張等問題的發生,而問題的出現反過來又加劇教師的負性情緒,久而久之,教師身心疲憊,情緒易激動,各種軀體不適症狀如頭痛、頭暈、乏力、失眠、食慾減退時有發生,有些老師因此而不得不退出講臺,有些老師甚至產生過激行爲,學生、學校、家庭、社會將因此而蒙受難以逆轉的損失。

我覺得,我們應該更用心地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光光是知識!教不了學生當博士不要緊,教他們當好人意義要大一些!環境不好,我們就給學生描繪什麼是美好的環境吧!我們給學生希望,他們就成爲我們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對自己的希望呢,還是哭着面對希望呢?笑着面對希望,希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保持快樂的心情,做一個陽光老師,拿得起,放得下,生活就會簡單而充實。

不抱怨工作,獲得工作的樂趣,一位偉人曾經說過:“有所作爲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而抱怨是無所作爲,是逃避責任,是放棄義務,是自甘墮落”。如果你還有時間抱怨工作,那麼你就有時間將工作做好。喋喋不休的抱怨,註定於事無補。若想擁有美好的前程,就要拋棄所有的抱怨,學會享受工作中的樂趣。

有一句俗話說得好:“好工作不如好身體,好身體不如好心情”。的確,愉悅快樂的心境對工作和生活都有着極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們整天愁眉苦臉、鬱鬱寡歡,那麼縱使工作條件再好,職位再高,薪水載多也是徒勞無用的。因爲我們沒有好心情去享受工作的樂趣,自然就會怨聲四起,抱怨工作中的各種問題。教師也是如此。倘若我們每天沒有好心情,如何將快樂傳達給學生,如何讓學生愉快的學習呢?

高爾基曾經說過:“工作如果是快樂的,那麼人生就是樂園;工作如果是強制的,那麼人生就是地獄。”一個人之所以總是抱怨自己的工作,往往並不是因

爲他的工作真的有多糟,而是因爲他沒有用一種良好的心情,用一種積極地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

抱怨的人還有一種原因就是不敬業,一個人一旦缺乏敬業精神就不會尊重自己的工作,也不會將眼前的工作於自己的人生意義聯繫在一起,更不會產生職業。的神聖感,使命感和責任感。缺乏敬業精神的人,工作起來就很被動,凡事總是應付了事,而且一旦遇到一點小麻煩、小挫折就會抱怨不已。如果我們在工作上盡心盡責,並且將敬業變成一種習慣,那麼我們在工作上的表現就會優於常人:一絲不苟,認真負責,有始有終。而且正因爲我們用心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所以能從工作中獲得更多的經驗,更容易取得成就,並且一輩子從中受益。

讀《不抱怨》有感11

今年學習了美國作家威爾鮑溫的《不抱怨的世界》,在細讀了以後,真正理會了其中的道理。也許有人會說,不抱怨如何讓人發泄,長期不抱怨會不會得病。其實不抱怨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是一種放下挫折和不滿去尋找和追求新目標的一種銜接方式。真正的做到不抱怨,再加上努力和拼搏,你的事業會更加成功,你的人生會更加美好。

在現實生活中,在我們渴望尋找人生幸福和快樂之時,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同事、怨領導……其實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抱怨雖然沒有明顯的惡果,但一種心懷感恩、寬容大度的態度卻給我們帶來另外一種人生,如果做到這一點我們的人生會更加快樂。不抱怨需要一個過程,加入“不抱怨”活動,戴上紫手環,讓快樂代替抱怨,關閉那扇抱怨之門。

在工作中,我們更應該放棄抱怨。我們常常會抱怨工作環境不好,同事之間不夠和諧,工資不高等等,但當我們放棄抱怨,心懷感恩,用一顆寬容的心投入工作時,你會發現你所期待的一切又已“水到渠成”。過多的抱怨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只能讓你的心情更加不好。學會不抱怨之後,心情會比較開朗,也會有能量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難題。

書中寫道“你會爲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連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也不例外”“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就能發揮這種確保健康的力量”是的,對生活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的人,生命會時時得到滋潤,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能熬過去,喜歡抱怨的人,即使是福至將來也會變成禍。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活在感恩的世界裏: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爲他助長了你的智慧;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爲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爲他教導你應該自立;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爲他磨練了你的心志……”這是一種積極的心態,一種智慧的生活態度,人人都懷有一顆如此感恩的心,那麼人生一定會過得堅實而有信心!因爲感恩,我們才擁有了一個多彩的社會。

“不抱怨”行動只是一把鑰匙而已,在我們忙碌的生活工作中,藉助這鑰匙,開啓我們對生活的不抱怨,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成爲一個快樂的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讓我們都擁有一個“純淨無暇”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

讀《不抱怨》有感12

你是否認爲你是一個樂觀的、積極向上的人?你是否覺得你是一個很少抱怨的人?大多數的人答案是肯定的:“是,我很少抱怨。”其實我也是這麼認爲的,但讀了《不抱怨的世界》之後,其實則不然。

學會傾聽,就像書中說的那樣。停下來,好好想一想,你和身邊朋友的談話是否都在抱怨?這樣你就會發現,原來你生活中充滿了抱怨,而你則是抱怨的中心,只有你散發出的抱怨,纔會招致更多充滿抱怨、生活頹廢的人。終止這種建立在抱怨上的朋友關係吧,這樣會更有利於你和朋友的發展。停止抱怨吧!如果你是一個經常抱怨的人,那你的朋友就會逐漸的遠離你,這該不是你想要的吧?

學會肯定,肯定周圍的一切,這樣你會變得更陽光。你也會招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要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有好的一面,我們要去肯定他們而不是一味的抱怨,抱怨會使我們矇蔽了自己的眼睛,只看到別人的缺點,而這種抱怨就會反映在那個人的種種行爲上。相反,我們在抱怨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在被別人拽引,趨向不好的發展。我們也要學會肯定自己,我們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正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們可以通過努力來改變自己的生活,我們可以對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對社會,對世界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只有我們發現了生活中的抱怨,我們纔回去試圖改變它,不要去指望別人改變。如果你想要改變你周圍的世界,就要先改變你自己,而你的世界也會隨着你改變。這就是改變的力量。

來吧,讓我們都成爲一個樂觀的人,學會肯定,學會傾聽,學會感恩,學會憧憬。向着無限美好的未來,從現在做起,改變我們自己,同時也改變我們的人生!

讀《不抱怨》有感13

如何習慣不抱怨呢?威爾·鮑溫在書中通過自己的一些生活案例,分別告訴了我們如何來面對和接受。我覺得他主要從四個方便的關鍵來從心靈上影響和昇華我們的意識:角度、態度、維度、程度。

第一,角度是我們看問題的出發點。一個品格高尚,修爲良好的人一般不會通過憤怒和要求來溝通和交往。一個善於對自己要求的人,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理性和禮貌是最大的關鍵,反之也是變相抱怨的一個元素之一。角度決定態度,這是彰顯精神和決定是否抱怨的重要因素。

第二,態度是我們習慣和堅持標準的參照物,有的時候不發表看法不是沒有態度,其實這正是在用旁觀的態度,衡量着位置和價值。一個有態度的人,語言和行動直接決定了他的價值取向。

讀《不抱怨》有感14

一、關於不抱怨。

員工對公司和上級的態度大約有兩種:抱怨或認同,如遠山對你自己的迴音一樣,你選擇以什麼態度對待公司,公司就以什麼態度對待你。所以你在一個公司中,要想邁出令自己滿意的第一步,就要克服抱怨,對公司如同對自己一樣。不要抱怨懷才不遇,只要是金子終會發光不要有懷才不遇的想法,懷才不遇多半是自己造成的。

抱怨的升級速度是十分驚人的。當妻子抱怨丈夫,家庭便發生爭吵;當員工抱怨同事或老闆,團隊就會產生對立,甚至發展成敵對。你在一個公司中,是一個合作共贏的員工呢,還是一個拆臺共輸的員工呢?抱怨在你看來可能只是星星之火,但控制不好卻會燎原,尤其是如果你的抱怨在公司中表現出來,那它就絕不僅僅是個人行爲,而是一種職業行爲。對團隊不滿意,可以選擇很多方法改善境況,惟其忌諱控制不住自己,成爲抱怨的傳染源。

很多員工抱怨領導、抱怨公司。不是領導不英明就是公司沒有給施展才華的機會,其實,最大的問題就出在你自己身上。在抱怨領導、公司的同時,你有沒有檢討一下自己:你是否真的有才?你要先有真正的“才”,方能讓人“遇”,你想鶴立雞羣,是否有卓爾不羣的資本。

所以不必抱怨,多看看自己纔是最明智的。

二、關於不折騰。

不折騰,就是忠於事業;

不折騰,就是有所作爲。

不折騰,就是努力工作;

不折騰,就是專注目標。

成功,除了努力工作之外,沒有別的捷徑可走。現在很多年輕人,尤其是剛剛踏入工作崗位的年輕人,往往容易產生浮躁心態和“速成”的心理,他們眼高手低,朝三暮四,頻繁地更換工作崗位,白白“折騰”了大好的青春和工作機會,到頭來一事無成。事實上,工作並沒有好壞之分,只要努力,任何工作都可以幫助我們通向成功。一旦選擇了工作,我們就應當踏踏實實幹下去,只要立足崗位,腳踏實地,即使是小事情也能幹出大名堂。

三、關於不怠慢。

只要你對所從事的工作認真負責,想盡一切辦法達到工作目標,就會從工作中找到成功的喜悅,就會得到大家的認可,就會得到領導的賞識。因此,在工作中要積極樂觀進取,熱愛你從事的事業,才能真正體會到工作的樂趣。

不要好大喜功,不切實際,敷衍了事,這樣會害了自己一輩子,只會使自己感到人的一生彈指一揮間,到頭來一事無成,追悔莫及。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職業觀,對待工作要樹立目標,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朝着目標一步一步堅實邁進。

在工作中按照“務實、高效、快捷、勤奮”的要求抓落實,少爭論,多幹事,力求幹一件成一件。不怠慢應該從細節入手,無論你從事的工作有多麼偉大,抑或是多麼渺小,都應該認真策劃每一細節、每一環節,都應該按照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去對待它。只有通過細緻周密的部署,通過不斷的努力進取,通過不厭其煩的勞動,才能將所從事的工作按照預定目標完成。

讀《不抱怨》有感15

不抱怨是一種態度。抱怨是一種“口臭”。

不抱怨是一種境界。抱怨是一種“自殘”。

在這本書暢銷之前,幾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能停止抱怨。當然也包括我,一個十一歲的孩子。

幾乎沒有什麼不是我們的抱怨對象,也幾乎所有人都曾將自己成爲抱怨對象。地球人(不管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的人)總是喜歡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後面責備他人,從中認爲自己很了不起。但是,你恰恰錯了。我們的思想就像是空氣,捉摸不透,除非有意識的去發現,否則會像陣風,瞬間即逝。可悲的是,我們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每天都會有十幾次甚至幾十次的抱怨,當我們抱怨時,自己在內心深處還不會發覺,一旦帶上紫手環,久而久之,抱怨就會慢慢的消失。

當小寶寶呱呱墜地的一瞬間,就開始一直狂哭,狂叫,直到完全沒有力氣。這難道不是抱怨嗎?

好學生會抱怨:“今天老師發的試卷怎麼那麼簡單,一會兒就做完了,真沒意思。”差學生會抱怨:“今天的試卷怎麼那麼難,快點下課啊,拜託拜託。”這難道不是抱怨嗎?

一個沒有工作的年輕人,會抱怨:“高中時,我怎麼就不努力,現在好了,連一份踏實的工作也沒有。”這難道不是抱怨嗎?

一位花甲老太太,抱怨道:“天氣怎麼怎麼熱啊,簡直是要把我這個老太婆給熱死才安心。”這難道不是抱怨嗎?

威爾.鮑溫說:“抱怨會帶來不好的磁場,因爲抱怨會將注意力集中在你不喜歡的東西上,然後你會發現越來越多可以抱怨的東西,結果自己就將變得更加不快樂。”所以說,如果我們開始從當下練習,不說抱怨,不批評,不講閒話,那麼這個世界也許將會變得越來越親切。

用正能量,贏得好運氣。用不抱怨積累正能量。只要自己的決心夠堅定,就沒有什麼不能改變的。

標籤:有感 彙編 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