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BBC文藝復興第一季》劇評觀後感1400字

觀後感3.08W

開篇繞的有點長,轉到正題之後內容就開始變得比較有意思了。先說了下拉斐爾學習繪畫技巧的時代背景和家庭背景(這個就不用我說了吧?人家可是文藝復興三傑啊!好吧其實我是記不清楚那一長串人名了,就隱約記得他爹是個幫貴族畫畫的有錢畫家,果然藝術這種東西還是要靠天分,從娃娃抓起的!像樓主這種基本就是註定沒救的),然後闡述了一下他的繪畫風格:

《BBC文藝復興第一季》劇評觀後感1400字

1、有選擇性的寫實主義中帶有一定的理想主義。

比如拉斐爾早年給自己畫的自畫像中,關於五官和髮絲的勾勒細緻得無與倫比,而服飾等其它部分的描繪卻僅以寥寥數筆帶過,形成對比,以凸顯其臉部的精緻(真是自戀得無可救藥了),使得畫面顯得既真實又不真實,而這種畫法被廣爲應用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壁畫中,以凸顯神性既融合於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又高於生活可望而不可即的意味。

2、利用互補色來造成色彩間的互動

將所有你可以看見的顏色都變成了“光”,比如《草地上的聖母》中,聖母身上紅色的衣服與草地的綠色形成了對比,而藍色的裙襬則與另一片嫩黃色的草地形成了互動。順便說一句,在基督教中,藍色代表神性,紅色代表人性,不信的可以研究下文藝復興時期以聖經故事爲主題的壁畫,身着藍色服飾的不是聖母就是耶穌。這幅畫作中聖母着紅衣,身上披着藍色外套,表示聖母雖有一定的神性,但本質仍是人。而在聖經中,聖母死以後雖然也可以昇天,但在地位上卻相對比“三位一體”的聖父、聖子、聖靈要低一個等級,是介於神與人之間的一種存在。

3、利用最基本、簡潔的幾何圖形進行構圖,以達到畫面的穩定和賞心悅目(比如《草地上的聖母》就是利用了大三角形的構圖,而雅典學院則是利用了兩邊對稱雙三角形的構圖)。

比較有意思的是,拉斐爾曾和同爲文藝復興三傑的米開朗基羅共同爲當時的教皇服務過(我說的當然不是你想的`那種奇怪的“服務”!想歪的同學自動面壁!)。所謂一山不容二虎,米開朗基羅陰鬱暴躁的性格註定了他總有一天會被拉斐爾徹底架空。一個有代表性的事件,拉斐爾在爲羅馬教會創作《雅典學院》時,曾通過好友的關係偷偷進入米開朗基羅的工作室,並且借鑑了他當時畫作中一位人物(沒錯就是西斯廷大教堂的穹頂畫《創世紀》),並最終成爲了《雅典學院》完美構圖的點睛之筆,這與其說是拉斐爾在向這位大師致敬,我倒更覺得他是在向教皇展示米開朗基羅的可替代性,並最終導致了米開朗基羅的被驅逐(所以說鬥爭什麼的古往今來各行各業都不可避免啊)。

都聊起《雅典學院》了,那索性再說說這幅畫作中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地方:拉斐爾在創作這幅畫作時,將當時教皇身邊的學者、大師們的形象一一對應了進,比如達芬奇變成了柏拉圖,而和他關係很好的一位建築師(也就是放他進米開朗基羅工作室的那個人)被畫作歐幾里德,米開朗基羅則衣衫襤褸像個乞丐一樣位於畫作中較爲顯着的位置,他自己處於畫面一角,作爲畫者默默看着畫布中的其它人物。所以說得罪誰都不能得罪藝術家啊!據說曾經有個誰得罪了卡拉瓦喬,後來那個人就被畫作了地獄中某一層被剝了皮的壞人,還有個人在畫作中被蛇咬住了生殖器。。。。所以說藝術家們的想象力和報復心真的不是我們可以想象的。。。

拉斐爾自己其實也並不隨和,他在和另一位畫家共事合作時,根本不顧及另一位畫家的構圖,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來作畫(與其說是自我,不如說是故意讓人家下不來臺),所以到現在我們仍能看到這兩幅原本應該是一體的壁畫中人物比例完全失調,眼神和構圖也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所以說和大師真的是不能合作 啊,讓他們單打獨鬥吧~~

不過話說回來,爲嘛人家22歲的時候已經畫出一生中最偉大的傑作了,我25歲了還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呢~~果然每個人天分都是不同的,我還是做個安靜的美女子好了~~

屁話說了一堆好像都沒《草地上的聖母》什麼事兒~其實應該是一定有的,但是樓主年過25以後好像記性就不行了,各位看官放心,等樓主二刷的時候一定補上~嗯!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