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優】教師讀書心得

觀後感1.48W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優】教師讀書心得

教師讀書心得1

讀了《教師最需要什麼》這本書後,對我啓示很大,收穫很多,這本書從教師人生最需要什麼,教師教學最需要什麼,教師職業最需要什麼,教師教育最需要什麼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現將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教師最需要什麼?

首先,教師最需要一份滋潤心靈的愛心。“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於教師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炙熱心靈中。”因此,作爲一名教師,就應該愛孩子。對全班學生,無論他是出生於幹部權貴之家或是平民百姓人家,無論他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或是令人頭疼的淘氣包,都應一視同仁。對學生的愛應體現在平日裏的點點滴滴中,學生成功時,與他一起開心;學生退步時,與他一起分析;學生氣餒時,給他一個鼓勵的眼神……我相信對待學生需要無盡而真誠的愛。

其次,教師更需要一顆能納百川的寬容心。寬容是一種尊重,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愛,是博大的'胸懷。寬容好比是春風,溫暖着寸寸心闕。曾有位哲人說過這樣一番耐人尋味的話:“天空收容每一片雲彩,不論其美醜,故天空廣闊無比;高山收容每一塊岩石,不論其大小,故高山雄偉壯觀;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論其清濁,故大海浩瀚無比。”這句話無疑是對寬容最生動最形象的詮釋。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即使是聖者,犯錯也在所難免。更何況是國小生呢?現今大多數孩子是家裏的“獨苗苗”,集百般寵愛於一身,從小就養成嬌氣慣縱。所以,教師更需要一顆能納百川的寬容心。

教師讀書心得2

作爲一名年輕的班主任,我在處理班級一些棘手的事情時會感到有些迷茫,特別是針對國小一年級的孩子,他們天真可愛、活潑好動,有着較強的好奇心,但是缺乏正確的判斷能力。如何讓孩子們更好地認識自我,認識到問題的正確性,如何與這些充滿童真的孩子進行有效地溝通、交流,對於我來說非常重要。寒假裏,我再一次認真閱讀並細細品味了孫蒲遠老師《美麗的教育》這本書,確實是受益匪淺,感受頗深。這本書,就像黑夜裏的一盞明燈,給我指出了前進的方向,我不再迷茫,也不再困惑,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例子,似曾相識,孫老師是那麼耐心細緻、不厭其煩地去處理去對待,她時時刻刻用她那平凡而偉大的愛心去溫暖着每一位孩子。

孫蒲遠是愛的大師,是脫離了浮華的愛的大師,而《美麗的教育》一書確實值得我們認真閱讀,認真思考。書上有這樣一句話:班主任是世界上級別最低的主任,但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讀完了這本書,我的確有這樣一個感受。在與家長朋友的溝通中,家長也經常說:"孩子聽老師的要比聽家長的多很多。"還有人會說:"看,這個班孩子的做法真像他們的班主任。""這一看就是某某老師帶的班。"其實,這都是班主任在平時的工作中對學生的一種耳濡目染,一種側面薰陶,使孩子在無形中形成的一種定勢,一種傾向。正如孫老師說:"班主任在國小生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孩子對自己的班主任簡直到了崇拜的程度。國小班主任對自己的學生影響非常大,班主任提倡的東西將會釀成這個班的班風,班主任常說的話將成爲這個班的座右銘,班主任的好惡將會成爲這個班學生的是非標準,班主任的言談舉止對學生性格氣質的形成都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讀了孫老師的書,讓我更加意識到,教育孩子不是光靠老師尊嚴,師生關係的融洽,關鍵在於教師要千方百計營造一種和諧寬鬆的氛圍,這樣孩子才願意接近你,也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你,這不僅需要熱情和堅忍不拔的精神,更需要師生間的心靈溝通。我從孫老師的身上找到了作爲一名班主任,首先要具備什麼,要有一顆可貴的童心,我們只有變成孩子,才能懂得孩子,理解孩子,教育孩子。

教育過程中,要把尊重孩子放在首位。從小被人尊重的人,有很強的自尊心、自信心,容易形成完善的人格。而我們不管作爲教師還是家長,一味的希望孩子能聽我們成年人的話,常常忽視孩子的需要,不考慮孩子在想什麼,不體諒孩子的處境,不顧及孩子的自尊心,不瞭解孩子的苦惱和心理障礙,只憑着我們想象的情況去教育孩子。一旦孩子的行爲出乎我們的預料,或者孩子沒有按我們的要求去做,我們就可能對孩子不滿意,甚至批評孩子。孫蒲遠老師告訴我們"懲罰是教育失敗的根源",懲罰的結果讓學習吃力的孩子更加自卑,讓常常出現問題的孩子更加自暴自棄,讓本來就頑皮的孩子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讓這樣的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樂。那麼,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不許批評嗎?不是!沒有批評就等於放縱孩子的不良行爲,但是批評的時候,一定要講清其危害,告訴孩子這樣做爲什麼不可以,這樣做對別人、對自己、對集體有什麼不好。

教育孩子,老師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寬容不同於縱容,寬容的前提是理解。教育家陶行之曾說過:要想做孩子的老師,你首先要變成孩子。淘氣是孩子的特點,是正常現象,犯錯誤是難免的,我們不可能限制他,我們要從他的淘氣中找尋身上閃光的地方,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淘氣,這時我們的工作就會變得主動和輕鬆起來,甚至還可以從中得到很大樂趣。當然,老師對學生的寬容不是對學生無原則的遷就和讓步,他是以學生認識錯誤爲前提的。對已經認識到錯誤的孩子的寬容是啓發孩子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孫蒲遠老師教給我們很多寬容的方法,給膽小而又出錯的孩子一句安慰;給知道自己錯了的孩子臺階下,用顯微鏡找淘氣包優點,給矯情的學生一個存在的空間,包容學生進步過程中的反覆…

讓我們牢記孫老師"寬容與賞識讓教育更美麗,愛心與智慧讓教育走得更遠。"的經典話語,讓我們把寬容、賞識、愛心、智慧給予我們的孩子,老師愛學生,學生感到幸福,老師也會感到幸福;同樣,我們也會得到了學生最真摯的愛。這就是所有班主任的幸福,這樣的教育也是最爲美麗的教育。

教師讀書心得3

今年暑假,我懷着激動和興奮的心情,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閱歷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讀者。讀後,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讓我折服。同時,使我這個頗有一定教齡的老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裏,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裏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時代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爲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爲一位敢於自我批評、善於積累、善於反思、有愛心、勇於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有人說,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溫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着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裏,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裏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着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急於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缺乏代溝。

通過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不斷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差距太遠了,這哪是愛學生?反思後才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爲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着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爲愛,冰雪會消融;因爲愛,枯木會逢春;因爲愛,希望綻放華彩,因爲愛,能撥雲見日,未來永值得期待;因爲愛,所有的生命才收穫了圓滿。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決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爲榜樣,以“愛”爲己任,在今後的工作中,積極進取,顧大局,識大體,努力按照上級的要求,按學校要求,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樹立競爭意識,不但要自己思想過硬,品行端正,業務水平高,樂於敬業,端正態度,明確責任,勇創佳績,還應想方設法投入到學校集體的建設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爲校增光、添彩。自覺維護學校利益,遵守規章制度,服從安排,舍小家顧大家,潔身自好,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甘爲人梯,愛生如子。

最後,借著名教育家鎮西小語作爲我的座右銘,“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鞭策自己,激勵自己,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師在學習中的方向。

教師讀書心得4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這是書封面上的一段話,正是這段文字,吸引了我的眼球,給了我無限的感動,讓我受益匪淺。

《孩子,你慢慢來》,我喜歡這本書,也喜歡這句話。作者龍應臺的文筆是那樣的細膩,全書蘊含了一位偉大的母親愛的.氣息,讀着讀着,一股暖流慢慢飄進了我的心房。讓我們慢慢來,讓我們耐着性子學會等待。

讀完這本書,我不斷地反思了自我。作爲一名教師,在教育學生時,有時會很生氣,有時也會對學生大聲訓斥。記得期會考試前一天,我和x教師一齊從會議室回到北教學樓時,老遠就聽到哈哈大笑的聲音從樓上傳出來,我倆邊走邊猜測着這笑聲是從何而來。當時的我雖沒說出口,但心裏早已斷定是我們班。於是,上樓直奔教室。“教師,xxx給他的同桌講笑話,他還大聲地笑。”班長見我來了,立馬站起來,氣憤地說。聽班長訴說的同時,我帶着滿臉的怒氣瞥了xxx一眼,此時的他也許真正意識到自我錯了,低着頭,看着桌上的卷子,一動不動地坐在那兒。“如果今日不給他點嚴厲的教訓,我怎能安心?”想到那裏,我走到他的座位,只見他的捲上僅寫了幾個詞,看到這些,我便火冒三丈:“走,去給你媽媽打電話,讓她來盯着你寫。”他一聽,急了:“教師,別……別……。”當着全班同學的面,他竟然這樣對我說,我裝出一幅很生氣的樣貌,走出教室,進了辦公室,一會兒,他也跟了過來,說:“教師,對不起,我不應當講笑話。”聽他這麼一說,我真想原諒他,可是,想想以前的種種違反紀律的事,都與他脫不了干係時,說:“以前,我總是心平氣和地跟你講道理,你也總是不斷地向我承認錯誤,這次我再也不給你機會,打吧!”

他見我這麼堅定,拿起話筒,撥通了電話。不一會兒的工夫,她的媽媽趕了過來,明白他犯了錯後,一向數落着:“這麼長時間,x教師沒給我打過電話,我還以爲你表現得很好,沒想到你這毛病還沒改……”說罷,她看了看他手裏的試卷,相當生氣,此時的他再次認識到自我真得錯了,趕緊寫了起來。當我把學生帶出學校回到辦公室時,他已寫完。我們一齊下樓、回家。

說實話,這樣的結局,我心裏很不是滋味。從那天起,他那些過分的行爲收斂了許多,也正是從那天起,他的名字再也沒被值日班長寫在黑板上。直到今日,我的內心深處並沒有因他折服而自喜,也沒有因我的勝利而置之不理。如果我學着xx的媽媽,耐心地與他交流,讓他愉快的理解;如果我不衝動不叫家長,換一種方式教育;我就會帶給他歡樂,而不是無窮的壓力。上週四的一個課間,我讓他下節課課後找我,他沒有忘記,規規矩矩地進了辦公室。我和他談了好久,談到他期會考試考得不錯,三科都在九十分以上,表揚了他有寫好作業的習慣;談到了他的日記比以前大有長進,肯定了他有堅持閱讀的習慣。並提醒他,如若能做到嚴格約束自我、控制自我,教師相信他還會有大的提高。一句表揚,一次肯定,一種相信給了他莫大的自信,談話結束,他準備回教室上課時,恭恭敬敬地說了一聲:“教師,再見。”此時,我感到很欣慰。心中默默地重複着那句話:孩子,你慢慢來。教師對你有耐心。

事後,我重新拾起《孩子,你慢慢來》細細品讀。我覺得教育不是賽跑,教育學生應當慢慢來,多給學生一點時間,多給學生一點耐心,教育是慢的藝術,我們必須與家長一齊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長。讓我們用心欣賞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細節,享受孩子一朝一夕的變化!讓我們用心欣賞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片段,享受孩子一喜一怒的真實!長長的路,慢慢地走!長長的路,健康地走!

教師讀書心得5

寒假裏我拜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受益匪淺,本書彙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創造的教育”、“創造的兒童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即教育”、“教學合一”以及“創造的教育”的獨特教育思想,對於我們的教育事業具有許多現實意義。

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六大解放,即頭腦解放、手腳解放、身體解放、感官解放、時間解放、語言解放;二是“勞力的基礎上勞心”;三是“學做合一”;四是“實驗即創造”,創造的本質是活鮮鮮的生命,是活生生的願望,是在於火一樣的熱情,是在於探究的興趣,創造來源於生活的活力、來源於生命的本身。

在“創造的教育”一文中寫到魯濱孫漂流到荒島上去,白天到海邊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沒水喝,他想出了用軟土製成的瓶子,再用火燒成,可以裝水,這是由行動而發生思想,由思想產生了新價值。當今的學校教育,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不很多,教師的教法不新,學生學法不新。因此,現在的教育需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創造力,需要充分的營養,適宜的土壤,良好的環境,還需要建立良好的習慣,需要因材施教。我們也要像利波老闆那樣寬容法拉第,讓法拉第在電學上取得輝煌的功績。

教育創新並非標新立異,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的能力,如果說教學內容已經體現了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採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的話,就無所謂能力的培養了。因此,新時代的教學就是創新的教學,創新的學習。陶行知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不在於教學,而在於教學生學。教師不應把現成的解決問題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應該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過不斷反覆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讓學生像“無頭的蒼蠅”似的盲目亂撞,教師應精心的設計好一系列程序,指導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來解決問題,並能推而廣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由此我們體會到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教育”的真諦。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手腦並用,學會過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使每一位學生成爲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實際教學中,我將從書上學到的做起,從自己的本職工作做起,認真對待每一名學生,認真上好每一堂課,以真正的創新理念去開拓自己的新天地。

寒假是孩子們期盼的,作爲老師的我也同樣,寒假可以好好休息,但是怎樣過一個有意義的寒假,愉快的寒假讓自己有點困擾。作爲青年教師自己有許多需要學習的東西,學校也爲老師們着想,要求我們假期好好讀一本書,品一碗心靈雞湯,在愉快的假期裏也能成長。我也挑了自己喜歡的一本書:肖川的《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過幸福快樂,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實現。幸福是人類個體認識到自己需要得到滿足以及理想得到實現時產生的一種情緒狀態,是由需要、認知、情感等心理因素與外部誘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種複雜的、多層次的心理狀態。而教師的幸福是教師在教育場景中自身需要得到滿足後的一種感受,是教師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的`一種教育主體生存狀態。教師的幸福就是教育幸福。幸福的教師能培養出幸福的學生。教師,循循善誘,守望的是講臺,放飛的是夢想,播種的是知識,收穫的是未來。教育是教師的生命,因而教師的幸福首先來教育教學的工作;其次教師的幸福來自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因爲從學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進而體驗到精神上的無限幸福,學生的道德成長,桃李滿天下,便成了教師最大的幸福;教師的幸福同時也來自教師的專業成長、教育研究、善好的學校生活。

教師的幸福其實很容易得到實現,當學生的成績有進步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幸福;當調皮的學生開始懂事、聽話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幸福;當在比賽活動現場,學生一起吶喊、加油、努力、全力以赴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幸福·······對於教師,我們很容易在身邊的小事上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幸福就是一種感覺,敞開心靈去感受,幸福無處不在;幸福就是一種充實、閒適,沒有空虛感,匱乏感、無聊感,沒有內在的緊張、焦慮;幸福就是內在的平安,自由自在。做一名幸福的教師其實也不是很難,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認真的對待自己的教育事業,自己的學生,用心體會生活,你會發現幸福就在身邊!

教師讀書心得6

這學期,當我讀的是《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感受了李鎮西老師的與衆不同,從他自己的身邊的故事舉例說起,真實自然,每一節都讓人感動。

愛學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我們很多老師都是愛學生的,但是爲什麼還會不被一些學生喜歡呢?“愛學生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首先就應該要有一顆與孩子一樣的童心”,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啓示,也許只有童心才能滋潤童心。當我們擁有一顆童心時,我們就更容易的去理解學生,當我們有了童心和愛心之後,自然我們就會很容易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和他們一塊來分享快樂與煩惱,學生就會把你當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對你的.愛自然也就會流露出來,因爲學生是最單純、最可愛的,他們也是最容易感動的。

我們要愛學生,但是不能憑藉自己的感情只愛那些自己認可的學生,我們應該一視同仁,把目光投向每一個學生,老師的一個關切的眼神和一個微笑就能個一個學生莫大的動力,讓他感受到老師是關心他的,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溫暖,作爲老師,我們更要注意觀察去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肯定學生,賞識他們,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優秀的,至少我們關注的優點是發現學生的亮點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盯着他們的缺點和短處,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學生是優秀的,相信他能做的更好。李老師說得對,因爲有愛,我們纔會關心;因爲有愛,我們纔會和同學心貼心;因爲有愛,纔有崇高的靈魂和蓬勃的朝氣。當學生喜歡你的時候,他很自然的也就會喜歡你的課,這就是所謂的愛屋及烏吧。

合上《做最好的老師》體會到:做一個有“愛心”的老師很難,教育上的愛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今後,要把自己的愛很自然的貫穿在我教育過程的每一個環節。

教師讀書心得7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教師需要讀一些教育理論書籍,通過讀書可以加深自身底蘊,提高自身學養。利用課餘時間,我讀了一些教育專著,很有感觸。

劉鐵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使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作者從“關注我們時代的倫理覺悟”、“走向人對人的理解”、“道德教育”、“從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開始”等篇目闡述了自己對道德教育沉重的憂思和對教育問題複雜性的思考,這實實在在是作者以一個學者的思想在爲我們解惑;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使我的心靈受到激盪,“隨意或許是一種美麗,而執著卻是一片更燦爛的.雲彩”,讓我重新反思自己的“隨意”與“從容”,突然間我覺得以前的“隨意”是一種逃避,以前的“從容”包含着惰性;博士肖川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運用了感性的文字表達理性的思考,用詩意的語言描繪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摯的情感謳歌人類之愛,以滿腔的熱情高揚教育的理想與信念……

他們凝練、雋永的文字和獨到教育的闡釋給我深深的啓迪,也改變了我的生活觀和教育觀。

教師讀書心得8

書藉是人類知識的結晶,是社會進步的階梯,是精神的生活盛宴,是強盛民族、進步社會、健康人生須臾不 可或缺的巨大支撐。

讀書之所以重要,是因爲閱讀中蘊含着重要的內涵。閱讀可以不愛時間和空間的侷限,思接千載、出入****,與大家巨擘攀談、泰斗耆宿交流、巨人英雄對話、嚮導領袖請教。他們高屋建瓴的奇妙哲思,波瀾壯闊的人生軌跡,氣勢恢宏的.豪邁事業,感染你、引導你站在高山之巔,開闊你包容萬物的胸襟,培養你崇高人格的大度、大氣。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無一點塵。”書藉記錄着人類的真善美和假惡醜,讓你在美醜的世界中行走,使你從正面和反面教材中受到啓迪。如浴清純之水中,自覺洗掉各種心理灰塵,培育真善美的情操。

書藉是人類的知識寶藏。它存儲着政治理論、歷史、哲學、文學、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儒學、道學等包羅萬象的人類智慧。時代的飛速發展,使我們每個人面臨着“本領恐慌”的危機,只有涉獵書藉寶藏,才能在各種難題和挑戰面前獲得解難題和取勝的錦囊妙計,從而使我們產生辦每件事、思考每一個問題,都有大師在前面引路的感覺,創新思維脫穎而出。

鑑天讀書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作用力和感召力,採用正確的讀書方法,則是能否發揮以上“三力”作用的十分重要的前提。

要確定一個讀書座標。書海卷帙浩繁,讀無止境。必須把各類書藉劃分爲若干系列,規劃某一階段相對應讀哪些系列的書,從而一個系列一個系列地循序閱讀。

在時間上要善於擠和鑽。要養成手不釋卷,巧用點滴時間的習慣。要儘可能擠掉一些應酬及打牌、下棋待娛樂事項;要儘可能鑽進屬於自己的時間,出差途中利用坐車的時間閱讀,就寢前後犧牲一些休息時間進行晚讀和早讀,工作間隙和飯前飯後利用空餘時間閱讀。

在態度上要敢於下吃苦的決心。面對書藉的知識高地,要敢於橫下一條心,以冬戰三九、夏戰三伏的韌勁,以頭懸樑、錐刺股的拼搏毅力,攻破一個個知識高地。

要勤於動筆,善於思考。學而不思則罔。遺忘是讀書的大敵,動筆則是加深記憶的良方。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及時把讀書心得、啓迪隨手記下來,把重點語句圈點劃連,是深化大腦記憶痕跡的有效途徑。因此,手中的筆墨是苦攻書藉最直接的利器。

讀書學習對一個民族,對一個人來說是一個永恆的課題,只有建立全民的讀書型社會,終身的讀書型組織,才能走上永不言敗的科學發展軌道,這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旨之一。願更多的人們加入全民閱讀的行列。

教師讀書心得9

前不久學習了陶行之先生的教學佳作《教學合一》一文,我覺得作爲一名音樂教師,爲了能使低年級小朋友越學越有趣,越學越聰明,越學越愛學,然而去把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滲透到音樂教學中去。

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

教師教學不應該是教給小朋友死記硬背現成的知識,而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培養小朋友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小朋友學會學習。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確立好小朋友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和把握小朋友的興趣,創造小朋友積極參與學習的機會,讓小朋友在說一說,做一做,演一演,創一創中去感受、理解和表現音樂,並給小朋友一些自由空間,讓他們自由發展自己的個性。

二、“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來決定”,要把教法和學法緊密相連。

陶行知先生認爲人的智力有差異,因此,他積極提倡根據人的不同智力特點施以不同的教育。他還認爲教師教的快、慢、多少,都要根據小朋友的實際情況,各方面的能力、興趣而定,要使不同的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在“做中學,學中做”,纔能有興趣,才能學得好。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纔會積極主動地學習。陶先生的理論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寓教於樂”的思想。人的智力有差異,小朋友音樂基礎也有差異,所以我們教師要根據小朋友的差異性,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時,對每位小朋友的音樂基礎有所瞭解,以便能在課中能有的放矢地進行音樂的差異教育。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能隨機應變,讓不同層次的小朋友都能有“成功”的機會。例如:在複習《保護小羊》這首歌曲用雙響筒和碰鈴來爲歌曲伴奏時,我先叫那些音樂節奏不太好的小朋友,用__|__||節奏伴奏,待他們表演完後,我與學生一齊擊掌,表揚他們,然後我再叫那些節奏感好的.小朋友,鼓勵他們用不同的節奏來伴奏,因爲他們節奏感非常豐富,用了|等等不同的節奏來伴奏,獲得了大家一陣又一陣的掌聲。這樣,不僅讓層次差的小朋友有了參與的機會,而且增加了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一旦興趣被調動起來,就能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順利掌握了學習的基本要求,同時,基礎好的小朋友又得到了較高要求的鍛鍊。

我感覺到音樂教學中滲透“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有着重要的意義,不僅受到了小朋友們的歡迎,還能使我在教學中化時少,工效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讀書心得10

今年暑假,學校安排我們讀一本書:《做卓越的教師》。打開書,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六項修煉”、“做幸福的教師”、“做會育人的教師”、“做會上課的教師”、“做會寫作的教師”等每一個題目都讓我想盡快了解裏面的內容,於是靜下心來,慢慢翻閱、品味。上次讀《教師閱讀地圖》自己感覺吃力不少,有的地方讀四、五遍才弄明白是什麼意思,而讀這本書就如同聽一位富有思想又極其有演講水平的朋友的演講,一會兒激情澎湃,一會兒娓娓細語,一會兒諄諄教誨,一會兒促膝談心,深入淺出,淺顯易懂,是近幾年讀專業書讀得最快的一本書,並且從中吸取到不少自己所需要的營養,受益匪淺。

也許是年齡的原因,本書最吸引我、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輯“做幸福的教師”。作者用輕鬆活潑的筆調,生動流暢的語言,巧妙地將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理論融入其中,告訴我們如何進行心理健康的調適,如何學做幸福的教師。如:“不是你面對的東西決定你的幸福,而是你面對的方式決定你的幸福”。學會陽光思考,學會人際交往,學會開心工作,學會開心生活,尤其是如何學會開心地工作對我的指導意義重大。作爲一名教師,我每天重複着許多相同的工作,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考試,難免有些枯燥乏味。但是,如果自己將本職工作當做一門藝術去研究,去追求,就會覺得生活是那麼的美好,工作是那麼的快樂!回想自己從教26年的經歷,雖然羨慕有的職業那麼光鮮自在,也曾多次抱怨工作的辛苦,但我始終沒有離開教育崗位,而且一直奮戰在教學一線,憑的是什麼?還不就是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是啊!既然不能“選我所愛”,那就乾脆“愛我所選”,因爲“教師是一種使人類和自己都變得更美好的職業;是一種不僅具有越來越重要的社會價值,而且具有內在的尊嚴與歡樂的職業。”在工作中要學會承受冷落,學會歷經磨難,學會創新工作,自己就能體會“工作着是快樂的!”的。今後,我將一如既往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直到自己職業生涯的結束,用自己的方式決定自己的幸福。

“腹有詩書氣自華”,是金海岸國小教師的語言。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精神及其豐富的人,他們才能成爲幸福的.人”。作爲一名教師,生活中除了適當的休閒和積極的運動以外,恐怕只有讀書能使我最開心和最充實了。本書中也寫道:“讀一本好書,是與一個高尚的人談話。人只有一生,但只有一生是不夠的,我們要在優秀的作品中再活一次,甚至再活十次,這樣的人生纔是有意義的。”讀書使我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今天比昨天更慈悲,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寬容,今天比昨天更懂得愛,境界提高了,胸懷寬廣了,在快樂工作的同時開心的生活着。

本書中一些精彩語言,如“對一名教師來說,推動其教育事業發展應該有兩個輪子,一個叫做“情感”,一個叫做“思考”。“尊重、信任、理解、是每一個孩子精神生命所必需的陽光、空氣和水,是孩子心靈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甦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的感情也會消融。”“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浮。”等等,我都細細品味,反覆咀嚼,如沐春風之中。

總之,我很喜愛此書,以後還會細細品讀,不斷汲取養分,促進自己健康的成長,提高教育涵養。

於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啓發,讓我瞭解到作爲一名教師,有良好的教育素質是很重要的,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瞭解他們所需要的,瞭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他們的個性特徵,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對於教育學生也是很重要的。當我接觸了這本書後,心中發出深深的感嘆:魏書生老師不是一個一般的教育家,他異乎尋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獻身這一崇高事業,有一種忘我精神,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世界觀等方面的內容,以及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宗教學等學科的知識,有意識地,不斷地滲透到學生中去,從而使他的教改遠遠超出了語文教改的範疇。那麼,他又是如何改變他們、轉化他們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麼特色呢?

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耐心的職業,沒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學生有時候做錯了事情,老師可能會平心靜氣地指導他,但是有些時候,學生一錯再錯,老師的脾氣也沒有那麼好商量了,畢竟,老師也是一個平常人,也會有發脾氣的時候,儘管努力剋制不好的情緒,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學生這麼多,而學生還是犯同樣的錯誤,心中的怒氣就難以平息了。而魏書生老師就做到了避免發脾氣,即使是在批評學生,他也不是厲聲惡語。儘管有時要發脾氣,但也都在他選的一位控制自己發怒的學生提醒下壓下去了,他用切實有效的方法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發火和極大的耐心與學生進溝通,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提出“我們需要怎樣”、“我們怎樣做能更好”、“我們必須堅信我們會做好的”等等,讓學生感覺到老師不是在訓斥他,而是在幫助他,他是老師的助手。

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愛心的職業,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魏書生愛自己,愛家人,愛他人,尤其是愛學生。魏書生愛學生,尤其是愛那些差生。魏書生認爲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課聽不懂,還要硬着頭皮聽,不懂裝懂,裝模作樣,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給他們一些關愛和耐心,幫助他們進步也應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再有,教師做差生的轉化工作如同醫生診病一樣,醫生只有在治療疑難雜症中才能提高醫療水平,教師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師的這一認識應該說是非常獨特、耐人尋味、給人啓示的。書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強者”,“堅持道德長跑——寫日記”,“每天點燃一盞思想的明燈”這些內容讓我震撼。他的教改確確實實地在育人。

教書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級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從學生怎樣做人開始的。教會了學生怎樣做人,築好了思想教育這一“地下工程”,知識之樹也就根深葉茂,碩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魏書生老師那深邃的哲學氣質和深厚的文化素養,讓人仰視,讓人望塵莫及,但這並不妨礙我認真地去做,學着他去做,讓自己在未來的教育工作方面做得更出色。

教師讀書心得11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家庭教育書籍,是在長春的聯合書城。當時和好朋友一齊去買書,爲了湊夠買300元錢的書就能夠辦一張會員卡,我就毫不猶豫的聽了書店工作人員的介紹買了這本書,理由是這本書書是師大附小的老師推薦給家長看的。

回到家之後,利用空閒時間慢慢品讀,更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讀了一遍後,又挑重點地方讀了第二遍。本書的作者是劉稱蓮。她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在培養自我孩子的過程中,注重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從實踐中摸索出了豐富的家庭教育經驗,倡導和諧的親子關係,用科學的方法培養自我的孩子,18年的時間,她培養了一個素質全面,成績優秀的女兒,她的女兒同時被北大和香港大學錄取。本書重點記錄的她的女兒在國小階段成長的點滴。

讀完此書,作爲教師的我才感覺到對自我兒子的教育與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顏。在培養孩子的寫作潛力上,我沒有像作者那樣給孩子寫“下水”作文;在培養孩子的耐心時,我不會像作者那樣陪孩子一齊玩拼圖,讓孩子從中體會到“輸得起”的人生態度;在節假日,我沒有把逛書店作爲孩子休閒交流的地方,讓孩子泡在書海中學習和感受……這一樁樁事例,無不體現出作者的出發點,都是基於有利於孩子成長來思考的。

此書讓我的收穫頗豐,此刻談談自我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讓孩子泡在書海中。以前我總是說自我的孩子不喜歡讀課外書,其實是我沒有找到正確的引導的方法。首先家裏要有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父母更要和孩子一齊讀書,這一點和我校的親子共讀是一致的。讓孩子讀感興趣的書,哪怕開始的時候和學習的書並沒關,但是當孩子的興趣培養起來後,他就會不知不覺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書,這是名著和文學書籍就會走近孩子的視野中。從我兒子的身上我就明顯的感受到了這一點,以前的兒子從來不讀課外書,是一本校園文學書《淘氣包馬小跳》讓他愛上了校園文學。那次我和他一齊去書店買學習用品,兒子自我挑了一本《淘氣包馬小跳》。回到家後,我陪兒子一齊看,兒子一看就上癮了,連上廁所的時候都在看,看完後,又央求我給他買另一本。

看到兒子有主動讀書的願望,我沒有吝嗇錢,在網上給兒子買了全套的《淘氣包馬小跳》共20本。看到兒子捧着新愛的書讀的時候,我真的感覺的由衷的高興,當兒子讀完這一套之後,又讀了楊紅櫻的《笑貓日記》全套16冊和《漂亮老師和壞小子》系列。此刻每當我和兒子去吉林或者長春的時候,孩子最愛去的地方不是遊樂園,而是書店。我們母子都喜歡在書海中漫步,暢遊。如今,兒子讀完的書已經有幾十本了。這中間包括校園文學、四大名著、科普知識等等,只要是兒子買書的要求,我一律同意。此刻我感覺到兒子寫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樣“詞窮”了。書讀多了,他的想象力也豐富了。每一天我家睡覺前都會看到我和兒子各持一本書在牀頭品讀,雖然是個讀個的,但孩子真的是愛上了閱讀。

二、愛在自由裏。孩子不是機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長,教育不僅僅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愛化做涓涓細流,時刻滋潤孩子成長的.心田,與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不要因爲虛榮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績方面和別人攀比,在孩子國小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學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多一點耐心與愛心,讓他把各方面基礎都打紮實了,正如厚積而勃發。在給孩子學習時間的同時更就應給孩子玩的時間,有的時候,玩中也是一種學習。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相信是每個爲人父母的的心聲。

讀完此書,收穫還不僅是這些,我會把我學到的教育理念不單用在自我孩子的身上,也會用在我的學生身上,讓我的學生們也在陪伴與自由中快樂成長。

教師讀書心得及收穫 歌德這樣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推薦》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推薦,在原先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裏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着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我,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狀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爲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我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我,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爲他們最爲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下任何一個孩子。

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我,我所教的班裏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此刻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我的一技之長,都有自我的分工,自我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爲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爲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爲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爲了一切學生。

教師讀書心得12

1、積極參加培訓活動

爲提高教師的信息素質,教育部門經常組織教師培訓,培訓目標分爲:普及和提高兩個層次的內容。普及層面,主要是對一般教師進行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使其能夠在自己所任學科裏使用信息技術,做到二者整合,相得益彰,從而提高學科教學質量;提高層面,主要是針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和教育技術骨幹,目的在於培養信息科學技術的帶頭人,通過他們,指導一般教師的信息技術進修學習,推動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以及和其它學科的整合水平。

教師作爲傳道者,應有超前意識,率先想到適應新形勢、進入新角色,積極參加培訓活動,對社會需要什麼人,教育需要培養什麼樣的人,從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學觀、學生觀、人才觀、價值觀等各個方面進行多維思考和全方位探討,着眼於現代化,把這種思想和精神領會透,把這個道傳輸到學生和社會中,去引導學生、家長和社會適應新形勢,發展新教育,創造新人才。創新人才的培養,主要是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核心的應變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是多面手,是複合型人才,它需要教師的施教活動以學生爲中心。教師的一切活動要圍繞學生的發展而進行,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教師要練好通用基本功,提高學科基本功,加強實驗操作和現代教學設施的應用能力,超前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學會用拿慣了粉筆的手點鼠標,用寫慣了教案的手製課件,把多年習慣的一支粉筆寫古今,一塊黑板種春秋的傳統做法,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代替,使用現代化的智能工具,用超前的行動引導學生,使他們在接受教育的同時感受時代的腳步。

2、主動參加自學進修

由於計算機的智能特徵,使它成爲了信息時代的電子教師,並已進入了學校,影響着教育和教學。計算機即使可以稱爲教師,但它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師,充其量也只能是傳統教師的助手而已。但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卻對傳統教師提出了挑戰,促使教師的職能正在發生着重大的變化。

傳統教學基本是結論式的教學,即以教師傳授學科結論爲重點,輔以一定的講解,從結論出發,在迴歸到結論,任務是讓學生記住結論。電子教師介入了教學以後,以其軟件功能推動着傳統的結論式的教學模式迅速向新式的.過程式的模式發展。過程式的教學模式的特徵是通過電子教師的引導,側重讓學生從分析事實、現象入手,逐步得出結論,核心是推導過程。這樣傳統教師的主要任務就由是什麼爲什麼發展到了學什麼怎樣學;教師的智能就由傳授者、操作者變成了組織者、指導者。這樣的任務和職能變化,加之各個學科領進入信息時代,各個領域裏的知識總是在爆炸式的增長,每個人要想跟上時代步伐,就必須持續學習,不斷更新知識。

在新課程實施的背景下,從信息技術課程實施角度討論教師的進修學習,當然應把重點放在信息技術的基礎理論和操作技術兩個方面。在突出了信息技術素質這個重點的前提下,對以下兩個方面的進修學習也不可忽視。

一是不斷更新所任學科的知識體系。新課程教材與舊課程教材相比變化很大,淘汰了不少陳舊的知識,增添了不少新知識,在編寫思路和知識體系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對自己所任學科的知識體系來一次較爲廣泛和較爲深刻的更新。另外,信息時代,各個領域裏的科研成果層出不窮,知識正在爆炸式的增長。一個教師,要使自己的教學富有成效,要使自己成爲深受學生歡迎的優秀教師,就必須以所任學科爲中心不斷學習新的東西,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科素質,並將持續學習看作是搞好教學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要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先進的教學經驗。教育思想論同其它學科一樣也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前幾年的新理論、新方法,近幾年就已變的過時、陳舊,因之就不斷吸收新思想,學習新理論、新方法。另外,要想把它與其他學科整合,用於和改善其它學科的教學,就必須採用有別於過去使用的、過時的新的教學方法。

3、合理的利用網絡的功能

網絡資源極其豐富,功能很多,在研究應用過程中,我們不斷嘗試積極應用網絡的有效功能,充分利用網絡的有效資源,促進學生認識的發展。網絡資源雖然豐富,但在教學中我們僅能應用其中的極少的部分,如果在教學中一味的放手讓學生查閱資料,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有些內容也不是很合適,針對這一情況,我們要充分利用學校校園網絡,將一些有用的網絡資源下載並與學生通過其他途徑獲取的資源進行重組,使之優化,應用於課堂教學,學生們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查閱大量的資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我們利用網絡搜索功能可以很方便的查閱到大量圖片資料、動畫資料等;利用網絡的下載功能,教師、學生可以很方便的將資源應用到教學中;利用網絡的交互功能,學生可以自由點擊,自主學習,進行小組協作學習。

我參加了國小教師計算機信息技術培訓。這次培訓,我感觸很深。我深深地體會到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走到了我們身邊,認識到課堂上要把信息技術完美地融合到教學之中,充分發揮計算機工具性能,利用網絡資源,蒐集信息、處理信息,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另外我體會到教育對教師在專業知識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進入21世紀,知識總量呈幾何數增長,俗稱“知識暴炸”,專業知識更新之快,使得一些專家昨天還是專業知識的權威,今天就可能落伍。所以說我體會到作爲一名教師如果不努力實現在專業方面發展,將跟不上不斷變化的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教育專業發展不僅要幫助教師更深刻、靈活地理解學科知識,還要幫助教師理解學習者的言行,掌握關於學習的知識,瞭解可用的課程資源和最新教育教學技能技術,並培養教師對實踐進行分析和反思的習慣和技能。

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使用,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無精打采的教學氣氛。它使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遞者變成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教學的組織者,教師和多媒體、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組合成了一個合理、協調、有創造性和發展性的學習整體,從而使學生的學習不再枯燥乏味、了無生趣。如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查找信息)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並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任務。最後,師生一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和個別化得到較大的體現,這樣的教學氛圍十分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同時,教師通過現代教育媒體,發揮了自己的主導作用,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學習,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是一種積極的,合作的教學模式,由於其視聽結合、手眼並用的特點及其模擬、反饋、個別指導和遊戲的內在感染力,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最終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做到自主學習、衝學習和高效學習。在現行教學中恰當、正確地使用多媒體手段來輔助教學,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難點,對優化數學教學起着顯著的作用。

傳統的教學手段似乎就是那麼單調,黑板加粉筆。由於有些學科自身的特點,沒有那麼形象、生動、具體。學生起來有點枯燥無味,從而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隨着計算機輔助教學進入課堂,確實給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多媒體計算機把語言、聲音、圖象、文字、動畫、音樂等經過處理後,形成一種全新的、圖文並茂的、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教學信息,彌補了以往課堂教學中的某些不足,對教學中重點的講解、難點的突破有很大的輔助作用。同時,化抽象爲具體,更加直觀和具體地將信息傳達給學生,不僅把學生的聽覺、視覺等一起調動起來,使學生成爲主動參與、發現、探究和建構知識的主體,這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提高了教學效果和課堂效率。

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爲,並把這次所學的內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努力提高教育質量,讓學生快樂成長。

教師讀書心得13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作爲教師的我在今年寒假讀了鄭傑校長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

一百條建議使人讀起來很非常親切,他的每條建議都與我們息息相關。它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高調的論談,他用平實樸素的文字把他的建議說到了我們心裏。《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中“合理合法地懲戒學生”,鄭傑校長如是說——“教師真的越來越難當了,特別是遇到一些差的學生,教師變得一點辦法都沒有了,打也不是罵也不是。打學生早已歸入一條罪狀叫體罰,被明令禁止了;現在連批評也不敢了,批評重了孩子可能想不通,到頭來是教師吃不了兜着走;爲了少惹麻煩,一些老師可能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取不作爲的消極態度。說實話:我也在教學過程中常遇到學生個體差異大,個別學生厭學等情況,對他們進行教育時,也常常覺得黔驢技窮。鄭傑校長指出——新型的師生關係建立在國家法律制度的基礎之上,意味着教師不必再扮演“一日師終身父”的角色,而應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係,這種關係首先不是以血緣,其次不是以感情來維繫的。教師對學生也不必如其父母般“恨鐵不成鋼”,只要對每一名學生盡心盡職,就算是對這份職業有所交待了。當然教師的不作爲不應被寬容,積極的態度應該是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有效地懲戒學生。”所謂懲戒,是指通過對不合範的行爲施於否定性的制裁,從而避免其再次發生,以促進合法行爲的產生與鞏固。懲,即懲處、懲罰,是其手段;戒,即戒除、防止,是其目的。在教師的懲戒活動中,手段與目的應緊密相連。教師完全擁有對學生進行懲戒的權力。但是,世界上得人和一種權力都是一種強制力,都會對權力對象產生一定的傷害,因此,任何一種權力都需要限制的,教師的懲戒也需要限制。他說:“當你從你的工作中發現了價值,將工作與自己的生命建立了意義連接,再苦再累也會無怨無悔”“在學校和孩子們在一起,欣賞他們人性中最純美的一面,這些風景是其他任何地方都沒有的”……

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裏汲取營養,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

教師讀書心得14

一本好書,總能給予我源源不斷的啓示,把它放在牀頭,讀一讀,養養心,也且把它當做一個鬧鐘似的,提醒着我,當一名好教師——凡事心平氣和,潛心教書,用心做事,耐心待生,不斷汲取,提升自我。

雖說,教育是無法複製的。富有魅力和人性的教育,永遠是這個教師——這個班級——這個孩子——這個家長的一對一。但薛瑞萍老師傳遞的是一種精神,是對教師心靈潤澤的養料。

這樣一個老師,老師每天上好一節課,每天做好記錄反思,每天和家長在線溝通,每天閱讀,每天和孩子一起成長……做到這些一次兩次並不難,而貴在堅持,這樣踏踏實實做教育的人,令我深深的敬佩,這樣的教師才真正對得起“教師”這一神聖的稱呼。

關心孩子,我們真的做到了嗎?沒有一個孩子不是抱着一顆學好向上的心來學校的,只是各人的能力、悟性、家庭環境所給的滋養不同。他們把無限的信任給了教師,教師應當對應他們的心願,而不是根據他們呈現的優秀度,回報相同的信任。面對孩子天真無暇的雙眸,我們當教師的是否問心無愧,我真的盡我所能了嗎?今日聽王煒老師的講座,聽到這樣的一則故事。“一名教師剛生完孩子回來,校長找她談話,希望她接下來能潛心教書,她的回答是現在她已經把一些教學工作看得很開了。校長如是回答,那那些孩子怎麼辦?我們是身負責任的啊。”是啊,一個孩子對於班級,對於教師而言你,可能他平凡無奇,我們甚至有時候會忽視他們中的一個,可是對於一個家庭而言,他們是唯一的希望,是寄予了家長深深地期望的。對於學生個人而言,我們國小教師的啓蒙引導,又是起到了多大的一個作用。我們身負重擔,不爲別的,就爲這一份責任,我們就該好好地工作,去關愛每一個孩子。

那麼如此勤勤懇懇地當一名好教師,除了責任,對於我們自己又有什麼好處呢?作爲本然自利的.個體生命,不考慮這點是有悖情理的。我想當教師這一職業,本身就是對自我的一場修煉,是自我成長的一個過程。有時候我會發現我給予學生的還遠不如學生給予我的呢。

教學一年級,從一開始的嫌煩嫌累,彷彿一隻無頭蒼蠅到處亂撞,到慢慢地理出一個頭緒來,慢慢地靜下心來,耐心教書育人,細細品味生活的五彩斑斕,孩子們一天一個樣,進步是有目共睹的,豈不樂哉?那些汗水,付出的,總有一天會還給一個大大的收成。一直堅信“未來的那個你,會感謝今天拼命努力的自己”更何況,未來還有那麼多孩子因你的付出有了那麼一點好的變化。想到這些,還不能說教師是一份多麼幸福的職業嗎?這些都是從薛老師《心平氣和的一年級》一書中悟出來的。若不是這一本書,今天的我,還是會常常氣急敗壞地站在講臺上,對那些頑皮固執的學生大呼小叫;成天嘮嘮叨叨工作的不如意而不懂得自我反省;被學校大大小小的事忙得焦頭爛額而忽視了真正去靜下心來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或許沒那麼糟糕,但也絕不會懂得應心平氣和地去對待每一個學生,從孩子那裏學習,和孩子共有成長,爲他們的快樂而快樂,感恩每天的工作。當然也有耐不住性子、放錯發火的時候,我的“修煉”還遠遠不夠,纔剛剛開始,我很慶幸,在一開始,我就遇見了這樣一本好書,每天上班,它就提心我:不要着急,不要生氣。要微笑,要溫和。是這本書及時地指引我走上正確的道路。

薛瑞萍老師在班級中實施了一項“請跟我來”的方案,意思是讓家長跟着老師的步伐,配合教師共同幫助孩子成長。她隔三差五地給家長“寫信”,通過網絡普及教育知識,在學校教育好孩子,在家也讓家長跟上步伐來,雙管齊下。充分調動挖掘家長的力量,這一股強大的力量給予了最得力的幫助。這個老師當得多辛苦,又是多麼踏實啊。她把這樣的辛勤工作謂之爲“一場修煉”。

在《心平氣和的一年級》一書中,薛老師也寫到自己爲班級的每個孩子建立“可愛一幕”的成長記錄,目的是“逼迫”着自己去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多麼用心的一個老師啊。通常我們當教師的有時候是太過“挑剔”了,又常常被“怒”之浮雲遮了雙眼,學會賞識是多麼重要啊。我也學着薛老師的樣子,儘量每天去發現一個孩子的可愛之處。漸漸地,我覺得自己更喜歡他們了,他們是天使一般的孩子以前我怎麼都沒發覺?薛老師說的對,喜歡他們就是喜歡我們自己呢。

吳婷小朋友上課總是走神,作業完成得一塌糊塗,家長又因爲總總原因不能做好監督輔導,實在令我頭痛。後來我漸漸地發現,她其實是一個很熱心腸的孩子,我漸漸地喜歡這個孩子,也發現她一直努力地想要做好一件事情,有空就自己練習口算,這些行爲實在令我很感動。

汪春旭小朋友平時柔柔弱弱,今天生病了,卻還是堅持要把一節數學課上完,他的品質不是很令人欽佩嗎?

……

每個小朋友都有着可愛的一面,他們的可愛之處也深深感染着我,使我覺得每天的工作都是有意義的,使我一遇見孩子就不自覺的嘴角上揚,讓我感受到和孩子們相處是一件幸福的事。平時就算我再兇,有時候也失去耐心,可是下一秒孩子們見到我還是會真誠地向我問候,依依地和我說再見。就爲這一點,作爲教師的我就應該對他們多一點耐心。天使一般的孩子我怎麼捨得去責怪,去放棄,去敷衍?對於過去的不足之處我表示慚愧,今後我定時刻勉勵提醒自己——做一個心平氣和的教師。在一場修煉中,成爲一名幸福的教師。

教師讀書心得15

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什麼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先生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願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爲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與他。雖然我無法做到這位先生的如此坦誠,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學生了。兩個學生同時犯了錯誤,有時,我會憑我直覺判斷,然後毫不留情的批評那個我心目中的`差生。卻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學生在暗自垂淚,也許在他們的眼裏,我不再是個好老師。寬容和尊重學生,"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先生們給的我另一個啓示。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學生,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只要目的達到,又何必在意學生是否接受了懲罰。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兄弟,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溫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裏溶解。書中給我的啓示是,做一個溫柔的嚴師,用充滿愛意的語言來嚴格要求我們的學生。

標籤:教師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