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活着讀後感範文

觀後感1.69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活着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活着讀後感範文

活着讀後感範文 篇1

人爲了什麼而活着?大概所有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學習是爲了考上好學校,工作是爲了過上好的生活。似乎當下所有的人都在爲自己做的事尋求一個目標,或者說是一個動機,好以此來支撐着繼續前行。

餘華說:“活着,在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與平庸。”

故事開始,主人公福貴,以一個孤獨卻坦然的老人身份出場,他和他的老牛一起休息,在這段時間裏平靜地回顧了他的一生。

福貴的一生就像在深海里浮沉,在那個灰暗的社會背景下發生的所有痛苦的事似乎情有可原,人的生命就如芒草般脆弱且不起眼,命運時而仁慈,給你一顆棗,換來下一個更響亮的巴掌。

福貴都已走到那一步了,他什麼都沒有了,他活着又是爲了什麼?餘華直白的說出了答案: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

接受命運給予的所有,做到能做到的,接納不能做到的`,永遠對人世保留善良和溫柔。畢竟在中國人所說的蓋棺定論之前、在古羅馬人所說的出生和死去之前,我們誰也不知道在前面的時間裏等待我們的是什麼。

旁人眼中福貴一生悲慘,生活絕望、暗無天日,但作者說,福貴本人並不這麼想。想想也是這樣,他這一生好壞都經歷,酸甜榮辱都嚐遍,死了亦了無牽掛,生活百般滋味,在於個人感受,不屬於任何人的看法。

作者說:我希望你讀到的是生命的韌性,力量、愛情、友誼甚至本能煥發的快樂額以及幽默,一切美好而朗朗歡笑的東西,它們無視命運的暴戾而獨自存在,善良的人同情一切苦難,同時也反對假惜命運之名的自暴自棄。善良絕不僅僅是悲傷軟弱的眼淚,而更應該是對所有美好高尚事物的關懷與肯定,它舉重若輕地保護着我們的心,在艱難世道里保持熱情與希望。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活着讀後感範文 篇2

在一個無所事事的下午,我翻出來一本積了一層厚灰的書,打算消遣一下。書名挺文藝,印刷土了點,作者照片亦憂鬱深沉,名字普通到我現在都記不住,只知道介紹上寫:

“XX,作家,19XX年生於XX,婦科大夫,前麥肯錫合夥人"

下面又加一條:“古器物愛好者"。

喔,這個人很牛啊,我想。作家可以愛好古器物,婦科大夫怎麼會跑去做麥肯錫合夥人?

在一個更加無所事事的晚上,我讀完了這本書,打破了我對文學和筆法的世界觀。

真正好的文學體系,不是詩歌,不是傳記,不是散文,不是小說,而是隨筆。真正好的寫作筆法,不是華麗,不是陰鬱,不是精緻,不是煽情,而是簡·暢。

馮唐(我去翻了翻書)的筆法,也正是如此。李敬澤寫的序,筆法和他如出一轍。李敬澤說“馮唐的小說不是現實不是夢想,也不是夢想照見現實或現實侵蝕夢想。"我讀了馮唐的隨筆集,直覺的思想的浪潮洶涌澎湃,帶着清新的海風撲面而來,把我淋了個透心涼。

我再看看,發現馮唐不太像情緒激動的人,他的文字嬉笑怒罵散逸不羈,但你就是知道這種酣暢淋漓的文字後面不是個易激動的人。他的.文字很少失去控制,再揮灑浩蕩敢怒敢罵還是失不去控制,永遠在冷靜的逗號與句號之間徘徊,讓人暢快讓人大笑,讓人看不清這種平易近人的幽默文字後人是怎樣。

唯一一篇激動的文章在第一卷,小豬大道。

馮唐寫着寫着就激動了,他寫了他媽媽,寫了那個年代,寫了很多往事,灰濛濛的,有點憂傷。逗號和句號沒變,但文字已然失去控制,他寫“我眼圈紅了",我在文章外差點哭出來。

原來文字可以這麼簡單,想什麼說什麼,只用逗號句號,我也要學馮唐,不矯情不做作不裝憂鬱,人有多簡單文字有多簡單,酣暢淋漓一氣呵成,大氣磅礴得像幅潑墨山水。

我要記住兩字真言,“簡·暢”。

活着讀後感範文 篇3

終是不敢再看一遍《活着》,苦難的經典,卻不存一絲希望,我想餘華先生根本是不打算往好的方向寫!

主人公富貴,亦是一個悲慘的人。年少好賭,敗光家財,又氣死父親;後又陰差陽錯被徵兵,未見母親最後一面;妻子無怨無悔,默默陪伴,也是勞苦一生;兒子有慶,未救他人而死,卻也不是自己心甘情願的;女兒風霞,難產而死;女婿兒喜也是一個苦命的人,一場事故而造成的人命;孫子苦根,竟是被活活噎死……勞累了半生,富貴終還是落得孤家一人!

整本書中只有幾處希望的存在,餘華先生的文筆平淡,他着力刻畫了許許多多的`悲慘生活,但又讓書中的富貴放不下活着的希望。通篇如此,也正是這樣,我看到上世紀千千萬萬的農民的縮影,那是怎樣的影子?是畸形的。是什麼壓垮了他們的脊樑?是文革,是災荒,是農民活着的困難!潦潦幾十頁,卻是中國自開國以來的歷史的濃縮,我們看到的,也絕非只是悲慘而已,還有的,是一個人活着的困難啊!

我不禁聯想的我的父母,他們生活在社會基層,沒學歷,沒文化,只能依靠自己的力氣掙錢,養家餬口,解決溫飽問題。但是他們從來都沒有放下活着的希望,爲什麼?不只是因爲我,更是因爲活着本不易!

佛講輪迴,人生就是渡過苦海,我們每個人在苦海中掙扎,希望到達彼岸。那濤濤江水,不就是一道又一道苦難嗎?不經歷風雨,怎麼能看見彩虹?

活着就有壓力,但正是壓力,才讓我們感到自己還活着,心臟任然跳動,而並非是棺材中的枯屍,死氣沉沉。

我想富貴經歷了那麼多苦難之後也明白了,人生老病死都是註定,這也是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既然如此,活好當下,不必糾結,畢竟新的一天太陽照常升起,地球依然在轉!

活着本就是一場不易的修行,何談容易?

活着讀後感範文 篇4

如果我們有更多選擇,就不會有這麼多咄咄逼人的慾望。但是我們只能沿着這條狹窄的小道,麻木地走過去。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可悲。

我也懂得做人應該積極樂觀的處世至理,讀餘華的小說《活着》,我的人生觀卻沒有特別大的改變。要說收穫,則無非是在感嘆之餘,再一次被提醒:人應該知足。

我認爲之所以有一部分人像我一樣沒事胡思亂想,無非是因爲人的.軟弱,因爲人的不懂得知足,總是想要得更多。

《聖經》中提到:天然人的生命是十分軟弱的,人的體內人的成分使人易怒,衝動,不能自制。這一點我是相信的。人的軟弱,使人面對困境時往往無力支撐自己走向新生,使自己陷於泥潭而不能自拔,使自己明知善惡卻無膽反抗。人若敢地在黑暗的曠野獨自唱着歌走路,在烈日炙烤的峭壁無聲地攀爬,在無橋無船甚至無人的野渡泅過冰冷的河面,充分顯示自己的勇氣與智慧,那麼在現實的世界裏,人的日子會有更合理的安排。

但同時,人又不懂知足。追求太多總是難以得到滿足的。未經滄桑的人總是容易在現實的捆綁中藉着心靈的不滿足幻想着換個環境,一味認爲物質的困境使自己忙於無意義的奔波,無暇顧及精神享受。於是,在不如意的現實邊緣,痛苦地接受一襲又襲虛無的衝擊。卻不曾想到,若真有一天,你活在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中,過着看人臉色甚至隨時可能遭人毒打,隨時可能朝不夕保的日子,你還會爲曾經的生活盡不如意嗎?或許那時,更多的便只剩下懊惱和追悔了吧。

生活從來都不容易。讀了《活着》,我想,接受現實,努力成長,好好活着,活着,活着……

活着讀後感範文 篇5

還是那個命題,活着的意義是什麼,這本書的作者的想法是“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以前看過電影版的《活着》,不得不說電影已經很還原小說了,沒什麼刪減的。活着給了我一點靈感,如果從第三人稱來寫這本書寫出來的只是可憐文中主角悲慘的遭遇,只有從第一人稱才能帶入那種感情,彷彿活靈活現。我也有這種瓶頸的感覺,當然第三人稱也有它的好處。

說回重點“活着究竟是爲了什麼”。人生的確總是會遇到不測之風雲,好端端的一個人,說沒就沒了。我們都不能保證我們能活多久,不能保證下一秒我們是否還能活着。那活着的意義呢,照《活着》來說,活着本來就不簡單,苟存於世界就已經了不起了,但這只是最底層生存的需要,到了現代,生存基本都能滿足,滿足了之後就會想要實現更高層次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也是這麼想的,大概需求分五層,像金字塔一樣,依次爲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被愛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基本上逐層實現,但也能跳着來,沒完全實現底層也能實現上層,比如畢加索之類的追求藝術的人。

活着本身就是人生的.終極問題,人們也爭論不休,每個人都有它的道理,受個人因素的影響而變化,具有個人獨特性。

看到一種有趣的觀點“人生本來就沒有意義,每多活一天便多一點意義”就是活着的意義是自身每天創造的。我覺得有個例子也許能支持這種觀點:小時候不怎麼思考活着的意義,因爲思想沒有到那種深度,長大之後,學的東西豐富了,就思考這些了。

能活這麼久已經很幸運了。人生短暫,不想浪費時光,不想再頹了。想活得有意義點。多看點書吧,只是做不到,總是不由自主地玩了起來。然後就懊悔。

活着讀後感範文 篇6

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可我更覺得書是一杯沁人心脾的濃茶,有苦澀也有甘甜;書是一雙翱翔藍天的比翼,有它就會飛得更高更遠;書是一陣去霧散雲的風,讓你的船一帆風順。假期裏,我認真閱讀了《巴黎聖母院》這本闡述美與醜的真理的名著,認識了純真善良的愛斯梅拉達、外表醜陋無比內心卻無比美好的卡西莫多、道貌岸然的弗羅洛?? 合上書,扣人心絃、感人肺腑的情節彷彿放電影歷歷在目。“那四面體的鼻,那張馬蹄形的嘴巴,那隻如被茅草似的棕色眉毛所堵塞的'細小左眼,那一隻完全被大瘤所遮蓋的右眼,那上下兩排殘缺不齊、七斜八彎宛如城堡垛子亂七八糟的褐黃色的牙齒??”我閉上眼,慢慢回味着作者描寫卡西莫多的句子,心裏油然升起了一種憐憫之情,彷彿他就站在我眼前,駝着背,雖令人望而生畏,但靜下心來似乎感受到他那顆被長時間恥笑卻依然純潔的心在怦怦跳動,是那麼真實。

接着,又一個小鹿般動人的身姿映入我的眼簾,哦,是愛斯梅拉達!她一邊用腳尖旋轉,烏黑亮麗的眼神裏不時傳遞出聰慧的神色,如墨似的密發一邊在風中隨意飄動。這麼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孩又怎能不讓讀者們傾倒?是她,在男主人公將死之際以結婚的方式救了他,毫不猶豫地拯救了他!可一想到她的死亡,我的心不禁一緊,爲這個女孩的死而感到惋惜和難過,同樣也爲“美與醜”的真正含義而深思。

“美”與“醜”,一對最易知曉卻又令人最難懂的詞彙!回想起自己只因追求外表而忽略了更重要、更真實的美——“心靈美”,萬分懊悔。書中,弗羅洛就與愛斯梅拉達有着天壤之別,他雖然外表英俊,但心靈十分陰暗,邪惡。

活着讀後感範文 篇7

我總以爲一個人與一本書的邂逅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緣分,也許撥開書頁,看到的是致一的文字,然而這些呆板的墨色下掩藏的卻是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靈魂,這個靈魂時常閃躲,但亦毫不羞怯的袒露着。

《活着》就是這樣一本有生命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着》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後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神祕的期待——呼喚着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麼的殘忍和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的讀到最後。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動,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濃重的嘆息,又彷彿一陳熱烈的律動……我的淚直直的落了下來。

書中,隨着富貴悠長的笑娓娓道來他的一生。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終於敗壞家業,淪落爲餬口而下地,回味的時候,我常常驚訝,這彷彿是看見一綹及纖細的髮絲被逼迫着承受千萬斤的重量,然而它卻沒有斷,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着人生絕望地不存在。福遺的人生,彷彿是一株盤剝的冬筍。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化,一層層撕掉人生的幸福依賴,一層層摧毀着人的堅強,可到最後,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最柔軟。最純淨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着,爲了活着而活着。活着,執着的活着——已成爲唯一能描述富貴的'形容,也是對富貴最好的肯定與頌讚。至於幸福或不幸福,我們無法斷言,也許在旁人的眼裏富貴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許更多的感受到了幸福,賀拉斯說:”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的生前,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富貴的一生恍若一面鏡子,窄若一手掌,小弱一水滴,卻透出一個時代的背影。也許渺小的終於只是渺小,就如遭遇風浪的舟船,我們可以挽救於搏擊,卻無法晚會沉默的結局,因爲人性的共同,因爲只要活着,除卻無奈,生命常有空白等待絢爛。

活着讀後感範文 篇8

我們每個人就像我們踩着的這塊黑土地,坦露着胸膛,召喚着屬於自己的歸宿和使命。一個人生下來不易,活着更不容易,活得好卻是難上加難;有些時候經歷過苦難後倖存了下來,別人認爲你只是倖存者,但對我們自己來說其實這才叫生活。

小說裏的故事與現實與和現實中的現實總有不一樣,而現實總是令人費解和矛盾的,我們活着不應該只是發泄、控訴或者揭露,適當的高尚纔會給人希望和未來,人畢竟只活那麼些年,在時間的世界裏,我們都只是一羣路人,有些時候卑微而自大。一顆安定的心是我們需要的,有些事只有在經歷理解之後纔會蛻變超然,看待善惡一視同仁,用一顆慈悲的心和同情的目光環顧世界。

人的體驗和慾望以及想象和理解,會屏蔽所有不同的界限,讓人從他人的經歷中感受到自己的命運,就像在不同的鏡子裏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形象,而《活着》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財富,講述了絕望,講述了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讀完福貴的一生,一路喜憂參半。

他走過的這大半輩子異常艱難,在開始時會爲他的不爭氣而生氣,年輕時把家中的'一百多畝田輸光了;後來他改過自新,命運卻對他不公,讓人對他的悲慘境遇唏噓不已,妻離子散,到頭來只餘孤身一人在這茫茫人海中,再也沒有老婆的嘮叨和寬容,沒有子女的歡聲笑語,只是白髮送了黑髮人。

當一個人經歷命運的考驗時,選擇各不相同,結局也不同。福貴雖然歷經磨難,但他是幸運的,他在生活面前失敗了,敗得一塌糊塗,但在精神世界裏,他是一個勇敢的強者,任何磨難都不足以擊垮他。所以說,我不敢妄加評論他的一生,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也許時間會把他的身體摧垮,但會讓他的意志更加堅定,活得更瀟灑更自在。可能時間會改變一切,且不會事先通知你,但真正有智慧的人經歷過歲月的沉澱之後,會變得更醇香、更簡單,那是洗盡鉛華之後的浴火重生,我相信時間會讓我們越來越有魅力,無懼所有,即使生死在前,也只淡然笑之。

活着讀後感範文 篇9

“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

餘華說“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因此,忍受與苦難造就了活着。

看書過程中對作者文筆無比佩服,用第一人稱講述他在田間遇到的這個叫福貴的老人的一生。卻又恨他,恨作者一次次給我們一點點美好,一點點希望,卻更把我們推向更大的深淵。

第一次大哭是有慶突如其來的死亡,那個早上還迷迷瞪瞪就跑去給羊割草,中午放學又光腳跑三四十里地回家割草,急急忙忙扒了飯回學校的有慶就這樣,被抽血死去。怎麼能讓人接受呢?等看到鳳霞有了美好的.家庭,卻又因爲生孩子大出血而死。好不容易生下的苦根,卻又因吃豆子而死。騙我的,生活還是這樣狗屎。

我無法再像一開始那樣批判福貴,將他不幸的開始歸結於自作自受。魯迅先生說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這個世界上也從未有過“感同身受”這回事。沒有經歷過,其所言所行都十分蒼白而無力。

如果有人問我如果你是福貴,你能挺過這麼多苦難,繼續活着嗎?我想我是不能的,但是如果我真的成了福貴,可能也是這樣活着。

我以前也總覺得爲了活着而活着沒有意義。有一段時間心理上出現了很強的抑鬱情緒,其實什麼也沒有發生,卻感覺自己在泥潭裏。在深淵,在低谷,甚至對生活失望,對人際交往無感,其實活着就是活着沒有任何意義。我的經歷跟福貴相比不值一提。

現在我只想好好的活着,有意義的活着。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活着讀後感範文 篇10

合上書本已是深夜,閉上眼睛,冥思、遐想。《活着》這部小說中的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命運在腦海深處層層涌現,撞擊着藏在深處的靈魂,《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他們相互感激,同時也相互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同時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在講述主人公富貴如何承受生活巨大苦難時,也令我從中深受啓發。

福貴年輕時貪圖享樂,以致傾家蕩產,父親不久便被氣死,母親也相繼離世,原以爲命運到這裏便會有一些的好轉,但往往事與願違,幾年平靜生活過後,接踵而來的是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的相繼死去。最後,只剩得福貴與一頭老牛在世上相依爲命。中國過去六十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與他的家庭身上,但當厄運來臨時,福貴並沒有自哀自憐,在稍許的麻木後,又開始迎接生活的挑戰,以一己之力承擔着照顧這個破敗家庭的重擔,他始終沒有放棄生命的`想法,即使在這個世上他僅有一頭牛,幾畝田與破茅房。所以當這部沉重的小說結尾時,我沉沉的感受到活着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我已經被這堅強的意志所打動,我明白了無論遇上多大的困難,只要有一顆堅強、樂觀的心,世上沒有邁不過的坎。每次深陷困境時,只要想起有一位老人在世上僅與一頭牛相依爲命,但他那活着的意志超乎於常人,我們更會精神抖擻,充滿這鬥志。

《活着》以簡單的美麗和樸素的力量,召喚着我不斷前行。有人會認爲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但對於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感受到了幸福。

《活着》體現了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人不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活着讀後感範文 篇11

看到活着這一作文題。大家肯定都會想到餘華先生那部經典的著作《活着》。他向我們闡述了一個出生貴門,卻因嗜賭成性,輸得一無所有。最後,帶着一家的孤兒老小,過上了艱辛的生活。但是,這卻僅僅是一個微乎其微的轉折,更大的厄運,已經慢慢的靠近富貴了,白髮人送黑髮人是他這一生做過最多的事,目睹着親人們一個個的離去,富貴無能爲力,他什麼都沒有,曾經的.資本都被他揮霍一空。現在的他只有一具沒有靈魂的肉體。我們不明白作者,爲什麼要將富貴的命運寫的如此的悽慘,已經超過了我們不能承受的範圍。

我想,正是因爲對富貴這一生的命運多舛,讓我們每個讀者都產生對於活着的思考。活着,僅僅是活着嗎。活着,讓富貴從一個富家子弟變成一個一貧如洗的空空老人。讓一個有着幸福生活的一大家子,變成只有一頭老牛陪伴富貴終生到老。難道活着的意義就是不斷地接受着生活給我們的不斷施壓,打擊,折磨,而我們卻毫無反抗之能,只能任憑它將我們粉碎。沒錯,這正是活着,活着就是希望,因爲活着,富貴看到了自己子孫滿堂,享受到了溫馨與愉快。活着就有希望,至少帶着一份記憶,那份記憶仍然在,就像記憶中的人仍然活着一樣。就像我們經歷幸福喜悅,或艱辛苦難,只要繼續活着,它們中的大多數細節和感受都將被我們和時間一一遺忘。甚至好多年之後,想想自己怎麼可能承受得住那些。現實是我們也依然活着。不要去在在意結局的好壞,重要的是我們依然活着,依然可以享受活着帶給我們的希望。

要說活着有什麼意義呢?無數人問過這個問題。有無數中解釋,但是我想在不同的時間對於活着的要求和解釋也是不同的。人只是一種存在,它與天地萬物一樣並無意義。人的存在只是爲了讓自己的基因遺傳下去,這是本質。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偉大和無私。

活着,就是活着而已。

活着讀後感範文 篇12

有人說,福貴是悲慘的;但我認爲福貴是堅強樂觀的。

望着天空,如果是漫天的星辰,我會想明天一定是晴天;如果烏雲密佈,我會想雨會在半夜襲來,將烏雲帶走,明天依然是陽光燦爛。福貴也是這樣樂觀的人。

在將家當全部輸光後,福貴沒有一蹶不振而是拿起皮影闖南走北,養家餬口。在當大兵的時候,即使自己很害怕,依然堅強的活了下來,並且相信總有一天自己會回家。即使經歷父親,母親的離世,兒子有慶的突然離開,女兒的難產過世,妻子的生離死別,女婿的意外死亡,就連最後孫子也離開了,他依然活着。

有人說,這樣的'活着,不如去死。但是又是否有想過,生命是父母賦予的,每個人的生命都寄託着父母親最美好的祝願。福貴必須活着,他是徐家唯一的生命了,也是父母親最後的願望。

福貴他必須活着。家珍的希望就是福貴好好地活着。也是孩子們的希望。龍二因爲地主的頭銜被槍斃,福貴看着嚇到尿褲子了,他感嘆到,那五槍原本應該打在自己身上的。上天的庇護,福貴更應該好好地活着。

活着,相信明天會更好,變得樂觀的活着。是我最大的感觸。假如一個人每天只能在埋怨與淚水中度過,那麼這樣的一天又有什麼意義呢?

哭着,是一天;怨着,也是一天;笑着,也是一天。爲什麼不選擇開心的過好每一天呢?我想起一位同學,每天抱怨着現在學校的不好,懷念過去的校園生活。耷拉着臉,一把鼻涕一把淚,怎麼也停不下來。同學們的安慰,她一律屏蔽,只專注於哭泣與懷舊。最後,發現當自己希望停止悲傷時,卻發現身邊可以安慰自己的人已經所剩無幾了。

無論生活給我們多大的困難,都要咬緊牙關向前衝!悲傷時時有,生活得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