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出師表》有感

觀後感2.83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出師表》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出師表》有感

讀《出師表》有感1

《出師表》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後主劉禪治國寄予的期望,文中以懇切的言辭,勸說後主要繼承先帝遺志,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臣,遠小人,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寫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誠之心。南宋詩人陸游曾高度評價這篇表文,說道:“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舟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蓑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杜甫寫到:“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諸葛亮是歷史上一個很值得尊敬的人。古往今來的政治家,諸葛亮幾乎可以說稱得上是完人。他起初跟着劉備,劉備死後,他又輔佐劉禪,劉禪是一個庸人,諸葛亮輔佐了他,大權都在諸葛亮手裏。但這個人沒有野心,沒有把劉禪弄下去,自己來作皇帝。劉禪什麼事都交給諸葛亮,從沒有懷疑過諸葛亮會奪他的權。

諸葛亮在表文中寫到: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旺發達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傾覆衰敗的原因。)小人和賢臣兩個不同類別的人,竟會讓身邊的人有如此大的得失。這又讓我聯想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諺語主要說的.是環境對人的影響。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舉個例子:身邊的一個朋友住單身宿舍,很懶,不愛乾淨,以前和她同住的舍友很愛乾淨,東西擺放整整齊齊,一有時間就打掃衛生,屋子裏總是保持清清爽爽,乾乾淨淨。時間長了她不好意思自己屋子的零亂,受其影響,也開始打掃自己屋內的衛生,也變得愛乾淨起來。後來那位舍友搬出了宿舍,換了另一個舍友。這個舍友自己收拾的利利索索,乾乾淨淨,但屋子很亂很髒,不願收拾。這正應朋友的本性,索性兩個人都不收拾屋子,導致屋子髒亂的沒地落腳,不忍看。另一個例子:學生甲剛來我校的時候是一個誠實、上進、董事、聽話的學生。因爲學校男生少,需要和其他班級的男生合宿,僅一個學期,學生甲就變得油嘴滑舌、不知進取,還屢次違犯校規校紀,多次受到學校的處罰。

從這兩個例子中可以看出,不論一個人的習慣是好是壞,只要他(她)所在的環境是好的,早晚他(她)會變好,相反會變壞。人本身就是羣居動物,時時刻刻都受身邊人的影響,從價值觀到審美觀,從愛情觀到生活觀,身邊人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可能都會在不經意間給自己的決定帶來影響,所以如果自身定力不強,一定選擇好的環境來促進自身的發展。

一聽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人們就會不由自主想起諸葛亮來,諸葛亮的《出師表》更是表達了一對君臣之間的感恩圖報之情,《出師表》不知打動了多少志士的心,千百年來一直在他們中間傳誦,激勵着他們奮發有爲……

諸葛亮輔佐劉備,歷經艱難坎坷,終於建立了蜀國。兩年後,劉備病逝,後主劉禪繼位,時年十六歲。諸葛亮統率蜀軍北京,駐軍漢中,準備討伐曹魏,奪取中原,光復漢室。劉禪昏庸懦弱,諸葛亮頗有後顧之憂,所以臨出發前上書劉禪,懇切勸諫,希望劉禪繼劉備遺志,振作精神,廣開言路,嚴明賞罰,盡心國事,匡扶漢室,統一天下。

文章中有兩句,說盡了諸葛亮的一生,“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諸葛亮是蜀國的頂樑柱,他的這番陳詞,慷慨而情深,大義而忠烈,表明自己對蜀漢的忠誠,既是報知遇之恩,也是盡爲臣之責,意在勸諫劉禪奮發有爲,勵精圖治,嚴明法紀,已完成劉備的未盡之業,統一中國,可謂用心良苦。

諸葛亮不僅足智多謀,更看出的是那份竭盡爲蜀漢效忠的心願,滿篇盡是治國之寶鑑,而情牽其文,感人肺腑,動之以深情,曉之其大意,而且反覆提到劉備的“遺德”、“遺詔”,陳述自己匡扶漢室的決。我想,諸葛亮能成爲我們婦孺皆知的人物,不僅是因他的智慧,更是因爲他的忠義啊。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仲伯間?”歷來以詩名世者甚衆,以表傳後者頗少,唯獨諸葛亮的《出師表》不僅存於歷史典冊,而且燦爛於文苑,煥發出精神的光芒。這裏面的君臣之間的忠義,感人肺腑之情,感染了千秋萬代的人民,讓這個名臣成爲智慧與忠義的化身。

讀《出師表》有感2

讀完了《出師表》,我被諸葛亮的那腔愛國熱血和一顆愛國之心所深深感動了。作爲掌握蜀國軍政大權的人,諸葛亮並沒有安享榮華富貴,而是盡心竭力地去輔佐劉禪,幫助他成就霸業。諸葛亮受劉備臨終前的託孤重任,肩負着“平定中原,興復漢室”的使命。他六出祁山,雖然無功而返,但他這種爲國家興盛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永遠值得後人們敬仰。“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故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這是《出師表》中的一段話。諸葛亮爲報劉備知遇之恩,一生肝腦塗地,爲劉備出謀劃策,使劉備能夠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誇張一點說,沒有諸葛亮,就沒有強盛的蜀國。有人說諸葛亮愚忠,說“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說劉禪沉於酒色,諸葛亮應自立爲帝。

但我卻不贊同這種看法,如果這樣,諸葛亮就是篡位,雖然劉備臨終告訴諸葛亮可以這樣,但卻怎能堵住天下人之口呢?諸葛亮一生爲蜀國立下赫赫戰功,卻從不居功自傲,諸葛亮如此盡心盡力,是爲了報劉備的知遇之恩,又怎能說成是愚忠呢?一篇《出師表》更顯示出他的赤膽忠心。諸葛亮在他的《出師表》中建議劉禪廣開言路,招賢納才,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主張敢於納諫,親賢臣,遠小人,這樣國家纔會強盛。其用心良苦,非一般人能體會。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在他的《書憤》中寫道:“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他在詩中也歌頌了諸葛亮的北伐壯舉,是的,諸葛亮的一生讓我們讀懂了很多,尤其是他的《出師表》。雖然蜀國後來滅亡了,但是諸葛亮和他的《出師表》卻永遠是茫茫銀河中一顆不會褪色的明星!讓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起慢慢品位諸葛亮與他的《出師表》吧!

讀《出師表》有感3

也許你聽到出師表這個名字還有些陌生,那我要是說出它的作者你就絕不會不知道了。它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諸葛亮。今天我之所以要給大家分享這篇文章不僅是因爲它文字優美,滿篇洋溢着濃濃的愛國之情,而且這篇文章還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諸葛亮,以及他對劉備能夠像伯樂一樣發現他身上才華的感激之情。不信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文章開頭便分析了天下形勢,陳述了先帝的遺願。希望以形勢之危急,激勵後主劉禪奮發圖強。就從這裏我們便能看出,諸葛亮與劉禪之間不止是威嚴的君臣關係,而是在君臣的基礎上又多了一絲期望,諸葛亮希望劉禪從那個愚笨的少年中走出,成爲可以公正嚴明的君王。

而後諸葛亮的筆鋒一轉將我們帶入到當年的回憶中去。以看似平靜的語調講述,當年伯樂劉備發現他這匹千里馬,並給了他充分的發展平臺。讓他能一展才華。如果認真讀的話不難從中找出“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之類的話,充分表達了諸葛亮對劉備的感謝與感恩。同事又表達了自己北定中原,以報先帝之恩的決心。最後以一句“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結尾再次表達對先帝的感恩。

有些同學可能很疑惑,這劉備究竟何德何能,能讓這麼聰明的諸葛亮對其死心塌地。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因爲劉備發現了自己在行軍作戰方面的.不足,而且還發現了諸葛亮在行軍方面的天賦。所以不惜放下身份,三顧茅廬來請他輔佐自己。在生活中,有人總是抱怨自己沒朋友,大家都排斥他。其實並不是大家排斥他,而是他總是用挑刺的目光看別人,用表演的目光看自己。這樣相較之下別人就自然而然的顯得配不上他了。其實我們只要像劉備一樣有挑刺的目光檢視自己,用發現的目光去讚美別人。那麼,你將會擁有很多朋友。

讀《出師表》有感4

《出師表》一文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在北上出師伐魏前給皇上劉禪的一個表又稱《前出師表》,文中內容振奮人心,表現了諸葛亮勇於進取的精神和修明政治的主張,以及忠心報國、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和他不求富貴,安貧樂道的品質。出師一表真名世是詩人陸游對諸葛亮《出師表》的讚揚。

從不求聞達於諸侯者出,諸葛亮身爲丞相,只爲天下太平、百姓安康,而不是爲了自己享受富貴榮華,可見諸葛亮的品質,是歷史長河中的所有忠志之士不能相比的。

而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一句中則可看出諸葛亮誓死忠於蜀國。此忠誠之心,世間罕見,雖然古今以來,也有如此臣民,但像諸葛亮這般,願以死報於國家的,也是屈指可數,杳杳無幾的。由此可以看出,諸葛亮即使死也要統一三國、興復漢室、北定中原的遠大抱負和志向。

諸葛孔明對朝廷文官侍中郭攸之、侍郎費禕、董允等人和上將大督都向寵的稱讚和勸後主重用他們的言語,則表現出武侯並非嫉妒能之輩,而是希望後主知人善任,把他們安排在適當的職位上,能報效國家,使國家興旺昌盛,這足以表現出諸葛亮對自己的國家以及君主陛下的忠誠和愛戴和他對賢能的器重,不國爲他們能幹就認爲其會對自己的權利造成威脅。

《出師表》今天讀來令人感覺蕩氣迴腸,充滿着智慧!諸葛亮真乃神人。他雖身在草廬之中,但卻十分注意觀察和分析當時的.社會,對外界的形式瞭如指掌,且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對當時的時局分析透徹,面面俱到。未出茅廬,卻知天下三分。他甚至還能呼風喚雨借東風,彷彿天地萬物都爲他所用。他用兵如神,運籌帷幄,能決勝於千里之外。實在令人敬佩!諸葛亮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白帝城託孤之重任,爲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效死不渝,鞠躬盡粹、死而後已這句歷史名言,不知影響了多少仁人志士!他爲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爲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唯一的遺憾恐怕就是沒能實現劉備的遺願了吧。以諸葛亮的才華與聰慧,竟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可悲啊!人無完人,諸葛亮也確實有不足,但絲毫不影響他光輝形象,因爲他實在是無愧於一個值得千秋讚頌的人。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此時的蜀漢,國力貧弱,後主劉禪昏庸,聽信黃皓之言,北方未定,漢室未興,可謂內外交困,憂患深重。此種情勢,要想實現先帝之遺願,匡復漢室,何其困難,這位兩朝老臣心裏不可能不清楚。那麼,是什麼支撐着他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呢?是忠誠,他對蜀漢政權的赤膽忠誠。

回顧中國歷史,忠誠美德久遠傳唱。屈原悲憤交加,自投汨羅;圖窮匕首見,荊軻刺秦王;蘇武杖節牧羊;趙子龍長阪坡亂軍救孤;魏徵直言進諫,楊家將血染疆場,岳飛背刺精忠報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忠誠之例枚不勝舉。儘管歷史上的忠誠可能會帶有某種侷限,但忠誠的精神卻一直爲人們所傳揚。

革命戰爭年代,無數革命先烈爲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英勇地倒下了,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忠誠的篇章。

讀《出師表》有感5

今天,我們語文課上學習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出師表》。這篇文章是諸葛亮寫給後漢的皇帝劉禪的。學習他我感觸頗深,也感受了許多。

剛開始閱讀它的時候,我都有些不認識其中的字,因爲生僻字生僻詞太多了。但是經過老師的耐心講解,我最後全部能認識,並且能流利通順地閱讀下來。我取得了一些成就之後,便開始了對這篇文章的細緻學習。

剛開始是讓我們翻譯這篇文章,瞭解疏通了大概意思。完成之後,我第一感覺便是諸葛亮那拳拳的報國之心和報國之志。因爲諸葛亮時時刻刻都在想着國家,想着北伐,平定中原,從而完成統一的大業,實現鮮麗的夢想,這纔是他終生的志向。

他還有滿懷感激地說:“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我僅僅是一個卑微的農民。在南陽那片地方種地,但是先帝他不計前嫌,而且不嫌我的`身份地位低微,依然以他皇叔的名字三顧茅廬請我出山,這樣才使我有了建軍的想法。我的人生全是靠着劉備,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報答!”讀到這裏,我感觸頗深。古代的人們是多麼的誠實善良,他們受點水之恩,必以涌泉相報,而我們現在的人呢,可能心底早已那麼不誠實了吧!

其實諸葛亮他的考慮事情非常的周到。他不僅考慮到了宮內的事情,而且就連宮外的事情,他越考慮的很恰當得當。他不僅考慮到宮內有許多的忠臣志士,而且考慮到戰場上也有許多立志要報效國家的人,所以從這點來說,他不僅是一個軍事家,而且是一個政治家。羽扇綸巾,在千里之外運籌帷幄之中,這纔是他的政治家風範!

細細品讀此文,更能決出其中的味道。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在蜀漢這片大地上熊熊地燃燒起來。

讀《出師表》有感6

《出師表》,是諸葛亮寫給漢後主劉禪的一封奏摺。說是奏摺也不太準確,它更像是諸葛亮對劉禪的期望。

當時的天下大勢,大家一定都很熟悉:曹魏國力最強,孫吳次之,劉漢的`勢力可謂小之又小。諸葛亮請兵平定北方,意在一統中原。在臨出發前寫了這份奏摺,當時諸葛亮採取採用了“勞師以襲遠”這一兵家大忌的策略,能否平安歸來,還是個謎。

雖然劉禪昏庸無能,但諸葛亮仍盡其所能,將小人和賢人的名字一一列舉,希望他遠小人、近賢者,重振漢室,以圖完成劉備的夙願。

我們可以想象,一位“孤兒”,早早就沒了父親,是一位位國家的賢臣,將他養大,並盡心輔佐。如果沒有這一位位的賢臣,恐怕漢室以後也無法振興。劉禪也會不再是一國之君。諸葛亮不求名利,一心輔佐皇帝,“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說明了他的忠誠。

此文是奏章,多以議論爲主。諸葛亮想讓後主明白先帝的艱難,想激勵他完成先帝未竟的大業,因而文中間也說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隨先帝的原因,他對劉氏父子披肝瀝膽,將所有情感都融入了這一段文中。因此,《出師表》也被譽爲天下第一表。

“報先帝”、“忠陛下”的線索貫通全文,處處不忘“遺德”、“遺詔”,期望後主劉禪完成“興復漢室”的重任。雖然最後事與願違,但諸葛亮的這份忠心,也值得後人去銘記他。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封帶有家書意味的奏摺,滿含了君臣之間的真情,而這種真情,值得我們靜下心來慢慢回味……

讀《出師表》有感7

這節課給我一個強烈的認識:必須對傳統的課堂教學加以改造,應該時時創新課堂教學。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非常不適合學生的學習狀況。如果教師在課堂上一味地講,學生在下面就不注意聽講,沒有了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效率就會非常低下。這節課就是這樣,以往我講得口乾舌燥,強調學生要注意聽講,但是仍有部分學生的心思根本就沒有在課堂上,有的在玩小東西,有的隨意地翻閱課本根本就沒有看課文,甚至有的在小聲地說話。教室裏雖然安靜,但是好像思維停頓了,凝固了一般,死氣沉沉。我開玩笑地說,全班只有我一個人在學習。由於這篇課文的內容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一些字詞的意思不容易把握,翻譯也就困難,因此,以教師講解的形式來代替學習。從學生的'表現來看,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新課改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教師、學生和文本三者的對話,強調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不能以教師的講解來代替學生的學習。這些不僅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理念,而且還是基於學生學習狀況的現實。每一位負責任的教師都應該把新課改的理念溶入課堂教學之中。然而,現在課堂教學的現狀並不樂觀,傳統的、陳舊的課堂教學方式仍然存在。包括我的課堂教學也是這樣。這反映出我對學生缺乏足夠的信任,並且沒有徹底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創新的意識還不夠強烈。

如果,在這節課上,我讓學生唱主角,以讀爲主,領讀,分小組對讀,齊讀,反覆讀,從讀中來領會文章的內容。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然後讓他們分組討論、交流、展示,引導他們參照註釋翻譯句子,理解重點字詞句,遇到困難時再由我點撥該有多好。只要組織得當,就一定上得精彩。《出師表》是千古名篇,其衷情感動感人至深。因此朗誦這篇課文應該感情充沛,聲情並茂。範讀時利用多媒體圖文結合讀出感情,要求學生聽準字音。當然學生讀得較好,非常有感情感情。學習這篇課文應該把朗誦放在首位,只要讀好了,對內容也就水到渠成了。

讀《出師表》有感8

蘇子云:“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嶽少保亦書:“紹興戊午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更深秉燭,細觀壁上先生文辭、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

餘嚐遍觀諸葛之文,每讀至此,亦唏欷不已,終日心有慼慼焉。然細細思量,乃恍然悟之。世人皆知孔明之智者莫能及也,亦知孔明之忠莫能及也,故讀“出師一表真名世,長使英雄淚滿襟”,千百年來,莫不涕泣零零也。餘以爲:先生文章,雖有所賞;先生之心,雖照日月;先生之情,亦可謂流貫四海;然先生之智亦難如衆之云云耳。君若不信,舉此表所云,固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意,然若論其人,則易爲忠喪智,而愚若爲木也。何爲嘵嘵者也,究其緣者,是以衆人之惑惑也。

《出師表》雲:“受任於敗軍之計,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二十有一年,先生妄動兵戈,疲於奔命,向來可理朝政?況先生空懷復國之心,然復國無望,於功何哉?豈不悲乎?當是時,百姓思定,先生非不知。欲奪天下,乃中飽一己之私囊,豈爲天下黎庶計久長?

朝野上下,黃門專橫,把持朝政,乃阿斗昏昏不可終日之禍根也,先生非不知,然何以無動於衷,乃殆及江山社稷也。

馬謖,《三國志蜀書》雲“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且爲先生獻計,平定南方,永絕後患。可謂學富五車矣,然不善兵。先帝嘗告汝曰“幼常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先生執而用之,不量才節任,隨器付業,致使街亭一役,毀於一旦。至今思之,猶令人噓唏不已也,先生明知其不可用而用之,可謂昏矣!

彝陵之戰,白帝託孤。先生欲報先帝知遇之恩,六出祁山。然每每無功而返,何爲?阿斗之掣肘也。阿斗愚懦,先帝欲令汝危難之時,取而代之。餘輩姑且不論備之真心與否,爲天下蒼生,亦當取而代之也。若由先生再假以時日,勵精圖治,何至於蜀國不興,朝廷不明,國土淪喪矣。此所謂盡小忠而失大義也。

東吳陸遜,文韜武略俱全,幸陷於八陣圖中,先生憐其才,縱虎歸山,終成大患。可謂婦人之仁也。後有詩嘆曰:“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先生之舉,豈不令後人所痛惜乎?

“亮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固復國心切,心神難安,事必躬親,殫精竭慮,以致病入膏肓也!嘆矣,況先生空有滿腹經綸,先生之後,幾人能當!先生貴爲人師,亦差矣。

餘讀《出師表》者,情鬱於胸,中有萬丈波濤,吞雲吐霧,終日不息也。然先生一顆拳拳忠貞之心,漢帝不解,左右不知,庶幾哀嘆者乎。

嗟乎,吾嘗觀三國之書,先生出祁山前,一謀士曰:“丞相,下官夜觀乾相,相星光弱而無生,非貴之所兆,不宜出行。”然先生未聽也,曰:“謀事在人,成事豈能由天也,區區天象安可信乎?”試問先生本上知天文,下識地理,今卻視而不見,匆匆而行,急欲滅魏,終落得死不瞑目,懿生喜貌,蜀亡國辱。何也?先生明知其不可爲而爲之也。下臣告之,先生非不知,然蒙先帝重託,拳拳之心,無以言表,深嘆時局維艱,時不我待也。一子既下,滿盤皆輸。乃以一智之化身,中道崩殂,棄蜀而去。直讓天下嗟呀嘆惋,痛徹心扉也。

而今以事論事,凡躁者難以合謀,凡驕者難以成事,《誡子書》曰:“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先生宜善聽餘逆耳之言矣。

後記:

諸葛魂斷長江,唯存幾許文,今感其忠心,固嘆時之意,丞相需見諒也。

讀《出師表》有感9

大家都知道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吧,他草船借箭,巧借東風,點火燒船以及空城計等事蹟令人嘖嘖讚歎。不僅如此,他還讓周瑜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你說,他是不是很聰明機靈啊?但你可聽說過一句話,叫讀《出師表》不哭是不忠,讀《陳情表》不哭是不孝。這裏的《出師表》就是孔明先生的著作呢!你看,諸葛先生還是很有文采的呢。今天,我讀這篇文章,很是感動。不信,就往下看吧

1、情況清楚,建議恰當,語言婉轉

它的第一句是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確實傷感,現在當務之急是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但問題也不在衛兵身上,相反,還都忘身於外了。那問題出在哪兒呢?這就看孔明先生的分析能力了,他要求皇帝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真確切!又說不能怎樣。然後就侃到法律。若有作奸犯科及爲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行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這就是婉言向皇帝進諫了。

2、薦臣理由詳細,分析漢朝滅亡透徹

先薦人。郭攸之,費詣、董允,向寵是人才,但你放在那兒不用,或者奏章寫得不討人喜歡,就等於白搭,弄不好還會惹出麻煩來。你看諸葛先生就很會說話,很詳細地說明了爲什麼要讓他們擔任重要職務。還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雖然現任的皇帝是扶不起的`阿斗,但有這麼個忠良之臣想必也感受到他的一番苦心吧!孔明先生還分析了漢朝滅亡之由: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之所以傾頹也。

3、表現自己的衷心,先帝崩後行動,促使國家興隆

孔明先生證實了自己使劉備三顧茅廬,又怎樣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已經奔波了21年。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然後,夙夜憂嘆,又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又想平定了中原,攘除了姦凶。他又說準備興復漢室(劉備認爲自己是劉邦的後代)讀到這裏,我的眼睛模糊了。孔明先生,一個字忠!兩個字很忠!!三個字非常忠!!!

4、臨表涕零

結尾,是軍師請求自己能出征,讓其它人才擔當好職位。又希望你昏君劉禪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我啊,會無限感謝你的!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後記:作爲劉備的後人,我的心也碎了。感謝諸葛孔明,感謝忠臣們!每每想到劉禪那句這裏好好,我再也不想念蜀國了!我的拳頭捏緊了,他怎麼能對得起先帝劉備與孔明呢!

標籤:出師表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