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教育學著作讀後感

觀後感1.48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育學著作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學著作讀後感

教育學著作讀後感 篇1

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們永恆的主題。沒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動中洋溢着激情、詩意,也不可能有優質的教育。爲了未來的教育,我們必須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但是,光有滿腔的熱情和遠大的理想是遠遠不夠的。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應該認真思考,什麼是教育?教育爲了什麼?

通讀全書,我們認爲它有如下幾個明顯特點:第一,教育理想與教育現實相結合。第二,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相結合。實踐性與科學性、整體性與開放性的統一。再次又切入對中國德育改革與創新的關注,提出了中國道德教育目標、內容、方法、體制等創新的具有較強實踐價值的具體構想。第三,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第四,教育熱情與教育沉思相結合。

朱永新教授說“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教育家和教書匠,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教育家有一種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他們以不教之本爲基本的教育教學指導思想,追求的是一種充滿靈性與智慧的教育教學。而教書匠往往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灌輸作爲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的教育教學手段。接受教育的時間越長,卻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單一,視角更加狹窄,更加缺乏想象力,更加不自信,這難道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嗎?我們該如何人保護兒童的想象力與好奇心呢?

我想,或許我們會從中獲得一些啓示。我覺得像這樣的教育才稱得上是讓人終身受惠的教育。其實這種教育也在進行灌輸,但它不同於傳統的灌輸,它充滿着靈性與智慧,能給每個孩子以深深的心靈震撼,又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能給每個孩子樹立起遠大而切實可行的目標。“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教師,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教師,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教師與一個教了一年卻又重複了一輩子的教師,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因此,作爲一個教師,我覺得應該具有不探索、不斷創新的精神,做一個教育上的有心人,千萬不要成爲一個高高在上的教書匠。此乃感觸一。

感觸之二:師德是教師之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是驅使教師運用已有的知識能力教育作貢獻的動力。教師的角色是“學生學習的夥伴”,是“學生式的教師”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與學生的對立關係,教師的作用不再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使用,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教師既是學生的夥伴,又是教學的組織者,誘導者,促進者;教師是“學生式的教師”,學生是“教師式的學生”,相互影響相互探究,相互學習,共同發展。課堂上,不僅僅學習書本上前人創造的知識,也學習師生共同探究,發展,創新的新知識,使學生的認知解決,實用,貼近。教師要學會合作,要善於向別人學習,要學會支持,教師要善於運用支持的策略,使兒童獲得更多的探究機會。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發現,讓我們攜手,更加努力,更加勤奮,充滿了愛,充滿了知識,充滿了對工作的滿腔熱忱,無愧於“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做新時代的好教師。

行耐心教育,以知心、愛心爲出發點和歸宿,以寬容、信任爲橋樑,經過耐心、細心的轉化工作,並持之以恆,後進生的病態心理是可以轉化爲健康心理的,我們所作出的努力一定會收到成效。轉化後進生是一項艱鉅的工作,只要教師用滿腔的愛心,春風化雨,讓愛之花常開在後進生心裏,那麼,轉化後進生就不是一件難事了。讓我們以春天般的溫暖,使後進生不斷取得進步,儘快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讓“遲開的花朵”也和其他嬌豔的花朵一樣吐露芬芳。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到自己過去似乎都在沉睡之中,而這本書一下子就把我喚醒了。尤其是第二章“我心中的理想教師”中的內容,更是感觸頗深。“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朱教授在論述這些理想教師特點的時候,不但在精神上給我以鼓舞,而且在研究的方法上也給予了無形的指點。比如,他在論及“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的時候,他就說到了我們現在的很多老師充當的是“教育警察”和“劊子手”的角色,無限地放大學生的問題,在我們手上,失去了很多諾貝爾獲獎者。教師只有對學生充滿愛心,纔會去賞識他們,激勵他們,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讀了他的這些論述,想想自己對學生的態度,看看周圍的大多數同事對學生的態度,尤其在考試到來的時候,我和我的許多同事真的扮演着朱老師所說的那些可怕角色。讀了他的論述以後,我決心改變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愛學生、賞識學生,學生纔會真正得到發展,這也是我讀後最深刻的一個體會。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們永恆的主題。沒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動中洋溢着激情、詩意,也不可能有優質的教育。爲了未來的教育,我們這些做教師的必須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也許我們離人們心中的理想教師還有一段距離,但我們有決心更有信心將這段距離逐漸縮短。我深信:“教育的理想會奏響新世紀中華民族的英雄樂章,理想的教育會開創新世紀中國文明的燦爛輝煌!”

教育學著作讀後感 篇2

一個人從自己出生的那一刻起,便開始了與教育打交道的這一輩子。當自己還是襁褓中的嬰兒的時候,懷抱着你的家人便會教你說話、認識事物,讓你瞭解自己周圍的一切。這也是我們最初接觸的教育——家庭教育。在經過幾年的家庭教育後,自己已經會嗲聲嗲氣地說話,瞭解了許多生活必須,這時候,我們所需要學的東西已經不是家庭教育能夠滿足的了。爲了促進自己的進一步成長,讓身體的成長和學識的成長成正比,我們便開始了學校教育。

從狹義的教育上來講,我們的教育一般指的是學校教育。所以,從進入學校接受的教育的那一刻,我們才真正地開始自己這一生的教育之路。當自己三歲被送入幼兒園的時候,根本沒有想過,自己會在這樣一個圈子裏待那麼多年,也沒有想到,自己之後生活在這裏的時間會比家裏的時間多上好幾倍。

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到現在的大學,算算日子,已經有十幾年了。曾今坐在課堂上,看着講臺上的老師講課,總是在想,自己什麼時候也能像老師那樣傳道授業解惑,那時,單純地以爲只要長大了,就能當老師。進入大學以後,爲了自己的以後的事業,也逐漸進入了考證大軍的隊伍。什麼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二級證書、導遊證、祕書、,還有教師資格證。大學第一年的時候,看着身邊的許多同學都報名參加教師資格證的培訓,起初,自己也去領了一張報名表,但填好後,想了想,沒有參加。因爲是第一次接觸這些事,所以想先看看情況,再做決定。而且,詢問許多同學他們考證的原因,並不是去當老師,而是想給自己多弄幾個證書。

其實自己也並不是很想當老師。基本上,每位同學國小的時候都創作過一篇作文——《我的夢想》,還記得那時老師把每位同學的夢想都念了出來,而其中“老師”是大多數同學的夢想。可是,隨着成長,選擇這個夢想的人,越來越少。因爲,在自己一年又一年,一級又一級的學習過程中,當老師的那種辛苦,心裏也都明白了。

暑假的時候,趁着有時間也有精力,便去圖書館泡了泡,在尋尋覓覓好幾圈之後,最終還是選擇了《教育學》。每本書的佈局基本上沒有多大出入,特別是理論方面的書,在最初的章節中,介紹的總是關於這門學科的定義。所以,剛開始看的時候,總是覺得疲憊,所以前面的內容看得很慢。後來看到關於教育學的歷史和發展的時候,興趣便被引出來了。其實以前學習歷史的時候,書上也講過些許相關的史實,但並不其中,十分分散,所以對於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教育瞭解不深。也是因爲自己對這些方面的好奇,所以纔會去看《教育學》的書。看看自己國家的'教育,瞭解一下其他國家的教育。

我國現在的教育與西方國家相比,是比較落後的。但是,我們國家的教育起源卻比西方要早。在我國史料記載中,遠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了學校教育形態。從估計的記載中可以知道夏朝有庠、序、校三種學校。在《孟子·滕文公上》中對這三種學校做了相關的敘述——“設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這是我過最初的教育形態,隨着歷史的演變,教育業跟着發展。但總線路總是圍繞着儒學。也正是由於儒學在歷史上強大地位,所以我國後來在教育的改革上纔會經歷那麼多的困難。眼看着西方國家的教育事業發展得如日中天,古代的時候,總是其他國家不遠千里地來到中華天朝學習我們的先進文化,後來,泱泱大國卻由於自己的閉關鎖國而落後。想想鴉片戰爭後的頓悟,再想想曾經古朝的輝煌文化,實在是不得不令人心寒。

經過戰爭長時間的摧殘,我們國家的教育更是跌入谷底。當我們還在爲教育的出路而煩惱時,西方國家卻已經步入新的教育階段。由於我國近代教育的低起點,所以我們現在的教育水平與西方先進國家有較大的出入。以前在電視裏看到關於美國學生的學習生活,總是十分羨慕,羨慕他們學的內容,羨慕他們學習的制度,羨慕他們的教學方法……因爲,與他們的教育相比起來,我們的學習生活顯得十分死板。而中國當代的應試教育也照成了大多數學生實踐能力低的結果。所以,現在的家長爲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獲得更好的,更有前途的教育,都不約而同地選擇將孩子送到國外學習。而許多的學生也選擇出國留學深造,爲自己的未來打下更好的基矗由此,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颳起了一股留學熱。中國當代社會,更是將出國留學作爲“人才”的評判標準。留學生的頭號成了能力的一種權威性的象徵。

雖然橫觀我國現在的教育情況並不太讓人滿意,但是,在看了《教育學》這本書後,我認爲這塊瑰寶將來總會閃爍耀眼的光芒,世界人民的目光不再單單隻放在我國的古代文化上,世界人民的目光會更多地注視在我國當代教育的成果上。在書店選書的時候,我將幾本講教育學的書的目錄對比了一下,雖然在關於如何講述這門學科的定義上,幾本書各不相同,但每本書後面的內容都大相徑庭,那就是感性化教育,重視教育過程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重視德育和素質教養,將教育的內容以及方式多元化。並且政府方面也在積極地爲教育改革而努力,在考慮到我國現在的實際情況後,將西方的先進的教育制度引以借鑑,去己糟粕,取爾精華。

現在,身爲大學生的自己,雖然對於我國的教育並不太滿意,可以說失望,但並不絕望。因爲它由始至終都是人們心中的重點,不會被人們輕視,所以不會被放棄,所以不會絕望。我期待我國教育在經過社會多方的努力後,能夠出現令人眼前一亮的成果,教育學方面會有更多新的理論指導,使我國的教育事業再次以讓人仰之生嘆的高度屹立在世界教育事業的大森林中。

標籤:讀後感 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