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聊齋志異》讀後感(15篇)

觀後感1.09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聊齋志異》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聊齋志異》讀後感(15篇)

《聊齋志異》讀後感1

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也是我國曆史上唯一一部分把人、神、鬼之間的情仇愛恨刻畫的如此精妙的小說作品。著名作家郭沫若曾給過它這樣的評價:“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甚至大文豪也不惜筆墨,爲這本書寫了一句話——“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沒錯,他就是“柳泉居士”蒲松齡的最具得意之作《聊齋志異》。今年寒假,我奉老媽之命仔細閱讀並揣摩此書,嘿,還真受益匪淺。

這部小說大概有三大類:

一來是批判過去的封建習俗與禮教,歌頌真愛與圓滿婚姻的故事,如《連城》、《小翠》、《嬰寧》、《白秋練》等;

二來是揭露當時朝政和官場的黑暗及惡霸豪紳的罪惡,如《促織》、《席方平》、《司文卿》、《續黃粱》等;

三來是告訴人們一些哲理的,有寓言性質的故事,如《嶗山道士》、《狼三則》、《畫皮》等。

經過了反覆咀嚼,我發現故事幾乎全是短篇,最長不超過三四千字,最短的才二十多字,但每篇文章都有他自己體身的主旨,而且每篇文章的情節都曲折離奇,作者簡潔生動而又不失主人公的獨特個性,語言精簡,寓意深刻,堪比寓言故事。作者爲了揭示每篇文章的深刻含義,在故事末尾,仿照《史記》篇末的“大史公曰”的體例,用“異史氏曰”來直接表達自己內心的見解,媽媽說,這種寫法在古典小說中視極其少見的。

讀《聊齋志異》,人們就彷彿走進了燦爛輝煌的人物畫廊,每個人的獨特像貌和性格都是那麼鮮明,看得讓人目不暇接,讚歎不已。仔細分析,這本書是還夾雜着一些落後的思想成分,如封建的社會和道德觀,迷信於鬼神的報應等,真是妙不可言。

《聊齋志異》是我在寒假讀到最好的一本書,看完這部名作,我可真是受益匪淺。

《聊齋志異》讀後感2

《聊齋志異》蜚聲海外,盡人皆知!用傳奇法,而以志怪!

它主以寫花妖狐魅.畸人異行稱雄於世!它是清初蒲松齡盡畢生精力完成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宣稱“孤憤之書”的它:暴露出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敗,同情被壓迫人民的疾苦和反抗;歌頌與封建社會禮教衝突的愛情與婚姻;揭露科舉制度的弊端;抨擊不良的社會風氣;啓迪庶民,驚駭廊廟,具有一定的社會進步作用,它蘊含着作者豐富的想象,構思的奇妙,情節的曲折,境界的瑰麗,語言典雅而又生動活潑。它是我國文言短篇小說的藝術高峯,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絢麗瑰寶!

書中《田七郎》一篇中:田七郎雖爲一貧窮獵戶,但爲人豪爽,仗義,耿直,爲其兄兩肋插刀,甘願赴湯蹈火,再所不惜,剛正不阿,除暴安良,寧死不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同時也告訴了我們同學,朋友之間應和睦相處,共患難不爲小事而泛起波濤浪涌!田七郎不是一方好漢,不是英雄豪傑!他雖凜然就義,但不枉爲人世;他雖凜然就義,但他的精神卻流傳久遠!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人生於世,長於世,源於父母,《席方平》事中,席方平的大愛無疆驚天地,泣鬼神,他爲其父伸憂,途中歷盡周折,但仍鬥志未消,他的行爲感動了二郎神,同樣也感動了我!是啊!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教給我們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辛勤養育之恩,終生難以回報。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之本。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揪着父母的心我們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聲中我們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我們成長。

《聊齋志異》它是我國短篇小說的藝術高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奇麗瑰寶!

《聊齋志異》讀後感3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最著名的一部短篇小說集。傳說,蒲松齡曾在一棵大柳樹下設下茶桌,過路的人只要給他講一個奇異的故事,他就可以免費提過茶水。可是魯迅說,這很值得懷疑。我想也是,蒲松齡自從跟兄弟們分家後,他只得到農場的老屋三間,甚至連門都沒有;其他的,他只分到二十畝薄田,二百四十斤糧食。並且蒲松齡一生在外漂泊,哪有金錢和時間讓他這麼悠閒地蒐集民間奇異故事。不過,他蒐集奇異故事並加工成《聊齋志異》裏的文人式的故事卻是實有其事。據說,他曾在一個姓畢的同鄉那裏作私塾老師,白天教書,晚上就把聽到的故事整理。

蒲松齡是個天才,他19歲時參加縣府的考試,縣、府、道試均奪得第一名,取中秀才。然而他在之後科舉場中極不得志,滿腹實學,鄉試屢不中舉,只有在46歲時被補爲廩膳生,到了71歲時,才被補爲貢生而已。可以說,他一生不得志。後人便因此又根據他的《聊齋志異》中盡是狐妖純潔的故事,想當然地認爲他在書中抒發了自己對世事的不滿。筆者認爲,事情不是這樣的。

蒲松齡一生熱愛小說。王士禎曾表示願意出五百兩黃金購買《聊齋志異》的手稿,但蒲松齡拒絕了,並告誡子孫誰也不準賣自己的手稿。並且,《聊齋志異》也並未在作者生前付梓,只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朋友之間傳閱。朋友們也曾勸他爲了科舉暫且放棄小說的寫作,可是他由拒絕了。這樣說來,他是個真正的小說藝術家。藝術家更關注的自己的內心世界,所以這部《聊齋志異》更是一部反映作者純美的精神世界的著作。“刺世”的主題並非是他的原意,只是他的小說題材在某一定程度上迎合了這種心理罷了,並不能因爲這一主題而擡高他的價值。更主要的應該是他的小說的藝術。我想這也應該是蒲松齡最終想要得到的吧。

《聊齋志異》讀後感4

很喜歡《畫壁》,短短兩千字,勾畫出一個奇幻的畫壁世界。

從故事看,很像《黃粱夢》,不過一個是說功名富貴如夢幻,而此文是說女色情感如夢幻,不過柳泉高處,在於文字之間,雖然文末柳泉自己的感慨,也頗有些道學氣,可文字之間卻搖曳生姿,翩翩可愛。

文中寫畫壁女子“內有一垂髫者,拈花微笑,櫻脣欲動,眼波將流”,柳泉寫女子,動輒絕色,甚至傾國傾城,有俗套之處,然亦有過人之處,如此文,如此處。寫人之美,大多數人會寫眉眼如何,服侍如何,這些都很容易寫的美,寫的絢麗,但更容易束縛讀者的想象。因此像曹雪芹寫王熙鳳,會直書“身量苗條,體格風騷;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以表現王熙鳳之奸詐、刻薄、市儈。而寫探春是“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鵝蛋臉兒,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有實寫,有虛寫,而神采盡在虛筆,顧盼神飛,正見探春之“敏”,可以預見以後決斷大觀園的風采。而寫林黛玉則純寫神采,()“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這種眉眼,這種風姿,是用畫筆描畫不出的,只能細細品味。而柳泉此處寫散花女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垂髫,寫其年少,古代女子八九歲至十三四歲大都是這種髮式。微笑已經讓人憐惜,而拈花微笑,花人相映,更添美麗。而櫻脣欲動,眼波將流,孟龍潭此刻之癡,眼中只看到女子的瘋癲姿態。難怪之後會身入幻境。

而第二次寫女子容貌,是衆女子爲其上頭,“生視女,鬢雲高簇,環鳳低垂。”相比少女的髮式,少婦的髮式,更加突出臉部的曲線和脖頸的美,而一些珠玉首飾,也更加襯托了少婦的嬌豔。如果說少女最動人的地方在純情,少婦最動人的地方則在媚人。

第三處寫女子容貌,只是簡單一筆,“共視拈花人,螺髻翹然,不復垂髫矣”,點明畫中女子前後之變化。

《聊齋志異》讀後感5

我國十大名著,部部精彩非凡,流傳百年,每一本書都在作者濃重的筆墨下綻放着絢麗的光彩,都在文學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而《聊齋志異》卻與衆不同,別有一番情趣。

初讀此書時,我感到納悶,爲什麼這本書取名爲《聊齋志異》,莫非另有其因?一看前言,便恍然大浯,聊齋乃作者蒲松齡書屋的名稱,志是記述之意,異指奇異的故事。《聊齋志異》內容廣泛,以狐、妖、仙、鬼,來概括當時封建社會的複雜關係,表現了我國17世紀的社會面貌和風氣。

在《聊齋志異》整本書中中,我對《聶小倩》一文情有獨鍾。野魂聶小倩進入書生寧採臣所借宿的寺廟去誘惑他。誰知,寧採臣剛正不阿,不受鬼魅之誘,不昧不義之財,義不容辭拒絕了聶小倩的東西和提議。寧採臣雖爲一位平凡的趕考書生,卻是世間少有的正人君子,並非貪婪好色之徒。那時腐敗、混亂的世代當中,如此耿直的人已市極其少有,更別說是兩袖清風的官員了,簡直是屈指可數。現在,大公無私的清官比比皆是,但是,貪官污吏也不是消失得無影無蹤。所以,爲了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富強,我們新一代就應該好好監督自己,向曾子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長大以後不要隨意收他人的賄賂。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職位,也要做到清廉二字。文中的妖怪可惡至極,利用聶小倩引誘他人,助於自己練功,這一招借刀殺人害了不少無辜男人。怪字妖怪心狠手辣,更怪那些被害之人色、財兩迷心竅。

這一個故事給我的啓發很大,它告訴我一個做人的道理:一個人不可以有貪得無厭的慾望、野心和習慣,不可貪戀美色。做一個大公無私,清廉公正,擁有耿直之心的人。

《聊齋志異》讀後感6

輕輕合上《聊齋志異》的最後一頁,望着手中的書,我愛不釋手。

這本書的書名很有特色,其中“聊齋”是他書屋的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是指奇異的故事。連起來解釋,顧名思義,在聊齋這個書屋記述的奇異故事。

這本書的作者是蒲松齡,他是清代文學家,小說家,字留仙,號柳泉。《聊齋志異》是一部具有獨特思想風貌和藝術風貌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書中有六個最典型,最經典的故事《小倩》、《陸判》、《畫皮》、《小翠》、《阿寶》、《小謝與秋容》,各有不同的特色與風格。

郭沫若評價說:“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評價說:“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初讀聊齋,本以爲是寫了人鬼之間的故事,實則不然,它是通過些鬼、狐一類的故事,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腐敗,這些神狐鬼寐的故事,有的揭露封建官府的黑暗,有的批判科舉制度的弊病,有的表現青年男女衝破封建禮教、爭取婚姻自由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以懲惡揚善爲主,表達了人民的願望。

其中,我最喜歡《紅玉》一篇,馮相如在狐女紅玉的幫助下,同林村美麗的姑娘衛氏結婚了,不料罷官在家的宋御使依仗權勢,打傷相如打死相如的父親,強走了衛氏女。馮相如到處伸冤,可無人爲他申冤。後來一位俠士,爲他殺死了仇人,夫妻團聚,重整家業。這篇小說,不僅是暴露社會的黑暗,而且着重表現了人們同惡勢力的抗爭,使惡人受到懲治,善良的受害者受到救助。作家對“人俠”虯髯客,“狐俠”紅玉不不記個人得失助人爲樂的品德十分讚頌,而且對豪紳和贓官,則表示了極大的憤怒。

在這裏,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於正視現實的精神。

《聊齋志異》讀後感7

他被稱爲“至情戰將”。但當他徘徊於兩個女人之間時她是否還配得上這個封號,甚至其中一個是她的妻子。他愛他的妻子嗎?也許他曾經愛過,在沒有小唯這樣的一個女子出現之前我相信。但當他把小唯帶回家時,在她對他妻子的信任不再是,他對他妻子的愛應該也不在了。剩下的只是他自己內心道德的約束。他在妻子面前一再強調我愛的只有你一個時,他的心是怎樣的心虛。這句話是多麼的無力。

他對妻子的愛在他相信他的妻子是妖時已經蕩然無存了。正如她在最後講的那句話:“佩容死了我和她一起死要是佩容回來你告訴她,我不是個好丈夫,我沒有好好保護她 。”對妻子只剩下道德上的愛了。他的心早已出軌。而最後他對九霄美狐說的話正好印證了這一點。“我愛你,可我已經有佩容了”她還是背棄了他對妻子的愛。

正如所有的暗戀者一樣,龐勇愛的很辛苦。但他也愛的至情至性。在佩容選擇了王生之後他拋棄了一切,選擇流浪。但當佩容需要他時他就會毫不猶豫的跳出來,不求回報。他一直相信這佩容,沒有一絲的懷疑。比起王生,他纔是那個最愛佩容的人。但愛情總是無法完美的。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去巫山不是雲。但命運還是公平的,她碰上了另一個女子,她個佩容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典型。那是一個可以陪她浪跡天涯的女子。我想她是愛着龐勇的。她的義務就是除妖降魔。“我終於知道我爲什麼無法成爲真正的降魔者,是因爲我心中充滿了恨。”我一直不是很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可能是她的了悟吧。這看到這麼多的死亡,看到在死亡中的愛情。還是她以前在除魔時對妖只有恨沒有愛。或還是她最終發現了他對龐勇的愛。

我不得而知,但我喜歡這位敢愛敢恨的女性。他是一個卑微的蜥蜴精,他對狐妖的愛也很卑微。他爲她寧願讓自己墜入深淵,到最後失去了生命。小易的癡並沒用得到回報,到最後依然只有慘烈的死。愛着你像心跳難觸摸畫着你 畫不出你的骨骼。這樣的結局是喜劇嗎?也許吧?

《聊齋志異》讀後感8

《聊齋志異》是中國十大名著之一。讀完這部作品,讓我感覺與大師進行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的內心多了一份平靜。

《聊齋志異》的內容十分廣泛,以狐、魔、花、妖,來概括當時的社會關係,反映出17世紀中國的社會面貌。在《聊齋志異》裏,蒲松齡獨具慧眼,以高出當時這個時代的鋒芒銳氣與獨特視野,使《聊齋志異》成爲中國神怪小說創作的最高峯。看了這部小說,不能不讓讀者爲它點贊!

在這部小說裏,我喜歡的是賈兒這個故事。在這個故事裏,賈兒母親由於狐狸精的陷害,神情大變,每天又唱又叫,哭笑不止。賈兒爲了能找出兇手,挽救母親。晚上賈兒只要一聽到母親的笑聲,就立刻起來點燈查看,但神質不清的母親卻生氣地責罵賈兒。但賈兒卻並不在乎,反而越來越大膽了。爲了消除母親的恐懼,白天,賈兒學着泥瓦匠的樣子,用磚石將母親的窗戶砌得不見一點光亮。而其他人都以爲賈兒頑皮胡鬧,反而不願意理他。他們哪知道,賈兒其實並非在玩耍胡鬧,而是在伺機替母親除害。每天夜裏,賈兒都會偷偷地把刀藏在懷裏,用瓢把燈蓋上,等着狐狸精的到來。功夫不負有心人,賈兒在與狐狸精的鬥智鬥勇中,終於找到那隻狐狸精的下落,將狐狸精毒死了。當賈兒的父親知道原委後,父親驚喜地說:"你怎麼不早告訴我啊?"賈兒說:"狐狸精有靈性,這邊一說,他們在那邊就知道了。"父親聽後點頭讚歎。真是精誠所至,金石爲開。具有變幻之術的狐狸精就這樣,在一個只是稚氣未脫的孩子面前,輸得一敗塗地。我爲賈兒的這份孝心感動!這不正是我們社會提倡孝老愛親的美好風尚嗎?

雖然,現在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電視、電影、電腦、手機等一些高科技正在充實着人們的大腦,但名著的影響,猶如陳年老酒,年代越久越醇香。

《聊齋志異》讀後感9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我很早就聽說過,但一直以來只看過它的電視劇、電影等,所以對此書充滿興趣。正好,今年暑假,爸爸給我買了這本厚厚的《聊齋志異》。打開書的第一頁,上面介紹了作者的姓名:蒲松林,生於清初,是個文學家。他寫的《聊齋志異》充滿了傳奇色彩,並寫了鬼與神仙的許多故事;讓人眼花繚亂。

書中的故事《畫皮》讓我印象深刻,它是最精彩的,也是最恐怖的。裏面將了以爲窮書生在路上遇到了一位眼睛大大猶如葡萄,兩條又細又長的柳葉眉,依仗櫻桃小嘴鑲嵌在俊俏的臉蛋上,一頭烏黑髮亮的秀髮。魔鬼般的身材,可她路邊哭。窮書生十分好奇,便問了姑娘的來歷。原來,姑娘是被人販子賣到着而來的。有興在半路逃脫卻不知回家的路,書生出於好心把姑娘帶回了家。晚上,書生在窗旁走過,發現那位貌美如花的姑娘,脫下了人皮,露出了張牙舞爪的樣子。書生再定睛一看,立刻跌倒在地。因爲他看見了姑娘的真面目,所以女鬼把他的心給

掏了出來。家人四處尋醫,終於一個乞丐能醫治他的兒子。但乞丐有一個要求,要大媽吃他吐他的痰,大媽硬吃了下去。回到家中見兒子沒好轉,又撲在兒子胸口大哭。忽然,大媽噁心想吐,一口吐在了兒子胸口;那竟是一顆心,兒子立即醒了過來。大媽請來了大仙把那妖怪收服了……

從中我感受到,眼睛所看到那美麗的景象深處並不一定是美好的。正如俗話所說“人不可貌相,還水不可斗量。”往往那另人看不起的外表下,有着一顆純潔、美好加鑽石般透明閃亮的心靈,比海還深比宇宙還深的心靈。

《聊齋志異》讀後感10

蒲先生生活在康熙年間的山東淄川蒲家莊;那時侯,“西學東漸”剛剛開始,或是還未開始。相信,達爾文的遺傳進化話思想不會“漸”到蒲先生的耳朵裏。但是,“龍生龍,鳳生鳳”這種樸素的遺傳觀念,蒲先生應該是知道的。在他的作品中,他多處用“遺傳學”的規律來借寫子女而實寫其父母,寫得卻也精緻可人,令人不免會意一笑。今擷其幾篇,妄加評說,以博衆一樂。

《嬰寧》的主人公最大的特點恐怕就是她的愛笑了:“年已十六,呆癡裁如嬰兒。”蒲先生在這一點的刻畫上可沒少花氣力。本來吧,寫到嬰寧夫婦安居樂業也就足矣,最後又神來一筆:“女逾年生一子,見人輒笑,亦大有母風雲。”——兒子將母親的特點繼承下來,言子猶在言母,實在妙甚!

《嬌娜》一篇中,孔雪笠之狐妻鬆娘“舉一男,名小宦”,嬌娜“掇提而弄,曰:‘姊姊亂吾種矣’”。讀至此,大笑——虧作者想得出來!到篇尾,“小宦長成,貌韶秀,有狐意;出遊都市,共知爲狐兒也。”乍一看,似無多大深意;細一想,儼然是聊齋先生在“都市”中親眼見過一般!弄得讀者半信半疑,又一大妙!

此二篇中皆爲母子相似,而《鴉頭》篇中的鴉頭與其子王孜卻迥然不同:鴉頭“儀度嫺婉,實神仙也”,她受盡了其母的凌楚;而王孜卻“孔武有力,喜田獵,不務生產,樂鬥好殺”。雖爲母子,爲何如此之異?想來定是發生了基因變異吧!而且這“變異”程度還非常之大:王孜殺老狐之後,鴉頭“命持葬郊野”。而王孜卻“剝其皮而藏之”——豈非暴戾之甚?雖則如此,王孜爲母報仇,大快人心,使人長舒一口悶氣,亦是快哉!

了得,了得!作者對《聊齋志異》是如此的精讀,如此的精記,達到了縱論自如,順手拈來的程度,這從文中的隨處精確引述就可見一斑。更令人稱奇的是,作者還讀出了一種“遺傳學”——“言子猶在言母”,母子大類,此是正“遺傳”;而母子迥異,則又是基因變異。見地新穎,感悟獨特。全文語言精彩而老練,文采斐然。

《聊齋志異》讀後感11

《聊齋志異》中的人神鬼狐的形象極爲突出。《水莽草》中“鬼不得輪迴,必再有毒死者,始代之”而被害的祝生卻因痛恨此種輪迴,不再禍害別人而盡心盡力去救別人,積成功德成仙;《香玉》裏身爲花神的牡丹花香玉被人移走,深愛着她的黃生日日哭吊,感動了花神,最終還魂復生,結爲夫妻……原先,“愛總有奇蹟”在古人心中早已種下了不解之結,在那個“滅人慾”的傳統理念橫行的時代,蒲松齡是個異類,堅守着自我的理念,尊重的是自然本性和自然感情,才歷盡一生的心血成就了這本不朽之書。

情,說來說去總繞可是的一個字,承載了古今多少人、多少事、多少夢、多少苦痛、多少甜蜜纔有可能領悟的感受。“寄託如此,亦足悲矣。”在這本書中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古人的浪漫以及不顧一切的勇氣與執著,那是現代人身上所稀缺的情感。而今的我們依舊沒有書中所說起死回生、舉翅藍天的本事,更不可能以花爲妻、與鬼相談、以狐爲友,可是我所執著地看到的是“情”,無論是捨身成仁的友情、感動天地的感情、苦苦爲兒的親情,都是值得此刻的我們再一次體會的,也應是我們所珍惜的,因爲我們的生活不可能“三年之後”“十月愈後”那樣簡單,我們是要好好生活的,好好尋找屬於自我的故事。

“以人事之倫次、百物之性情說之。”《聊齋》用它魔幻的筆法構成了一個個小而精的故事,構思奇幻委曲,記事詼譎蔓妙,行文典雅純熟,風調寒峭高古。《聊齋》的魅力就是如此,像一塊巨大的磁石硬生生地吸引着我的眼球,欲罷不能。再談到“情”,在這不一樣於其它書籍的背景下,又顯得生動而不誇張,靈活而不做作。

狐雖是怪,鬼雖非人,神雖有不可控,可是,情,看上去那麼深奧卻容易體會,只在一念之間方能成爲刻骨銘心的記憶。聊齋中也有些我不能懂的“愚昧”,孤身一人而被迷惑的蠢,不念家人的孤注一擲,毫無主見的聽從順從,或許那是古人落後思想的阻礙罷了。

爲了情,能夠不顧自我。爲了情,能夠拼盡全力。爲了情,終是爲了情。

《聊齋志異》讀後感12

原來我們要的只是純純的愛 也許是我傻,一部“畫皮”耗盡幾多淚水~~~~ 一句又一句的對話,一次又一次的敲打你的心,眼淚不知不覺的流... 不爲肉麻和做作的臺詞,不爲狐妖愛的癡心與絕對,不爲佩蓉愛的寬容與大度,不爲王生對家庭的責任...... 只爲複雜的人性,只爲對現實的`感嘆~~世上戀人,夫妻千千萬萬,誰擁有真心,坦誠的愛? 當王生在小唯的妖勁誘惑下說了句:“王夫人只有一個”,多少女人立馬感動流淚,可王生爲什麼下跪?爲什麼流淚? 當王生深夜拒絕小唯時,他內心其複雜,怎麼會只是簡簡單單一句“愛老婆”而已; 爲什麼要躲開小唯的眼睛,爲什麼顯示出拒絕的痛苦?爲什麼要猶豫?拉起小唯衣服的手爲什麼會抖? 當王生對小唯說:“我不是個好丈夫,因爲我愛你,但我已經有了佩蓉。”

原來他不是不愛,只是他知道自己已經沒有愛的權利了,在責任與愛情之間他選擇了責任; 縱然最後的結局是大團圓,還是能看到最後王生摟佩蓉於懷時的惆悵~~那時他的心裏在想誰? 爲什麼王生想與龐勇一起闖江湖?想尋找什麼?想拋開什麼?? 人世間所有的愛情都經不起推敲,一經推敲就看得到千瘡百孔~~註定男人的愛情是猶豫而脆弱的~~ 只有女人不懈追求愛情的純粹,如佩蓉般艱難地端起那碗毒水,毅然決然地喝下,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揹負了食人惡魔的罪名,只爲換來丈夫和鎮上人民的安全.....

試想幾個男人能做到? 心靈的出軌大過於身體的出軌!如果我們是佩蓉,還願意與王生再生活下去嗎? 如果不願意,走出圍城後如何面對天下無處不王生的景象~

《聊齋志異》讀後感13

它是我國文學的一朵奇葩,也是我國曆一部分把人、神、鬼之間的情仇愛恨刻畫的如此精妙的小說作品。作家郭沫若曾給過它這樣的評價:“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甚至大文豪魯迅先生也不惜筆墨,爲這本書寫了一句話——“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沒錯,他就是“柳泉居士”蒲松齡的得意之作——《聊齋志異》。今年寒假,我奉老媽之命仔細閱讀並揣摩此書,嘿,還真受益匪淺。

這部小說大概有三大類:一來是批判過去的封建習俗與禮教,歌頌真愛與圓滿婚姻的故事,如《連城》、《小翠》、《嬰寧》、《白秋練》等;二來是揭露當時朝政和官場的黑暗及惡霸豪紳的罪惡,如《促織》、《席方平》、《司文卿》、《續黃粱》等;三來是告訴人們一些哲理的,有寓言性質的故事,如《嶗山道士》、《狼三則》、《畫皮》等。經過了反覆咀嚼,我發現故事幾乎全是短篇,最長不超過三四千字,最短的才二十多字,但每篇文章都有他自己體身的主旨,而且每篇文章的情節都曲折離奇,作者簡潔生動而又不失主人公的獨特個性,語言精簡,寓意深刻,堪比寓言故事。作者爲了揭示每篇文章的深刻含義,在故事末尾,仿照《史記》篇末的“大史公曰”的體例,用“異史氏曰”來直接表達自己內心的見解,媽媽說,這種寫法在古典小說中視極其少見的。

讀《聊齋志異》,人們就彷彿走進了燦爛輝煌的人物畫廊,每個人的獨特像貌和性格都是那麼鮮明,看得讓人目不暇接,讚歎不已。仔細分析,這本書是還夾雜着一些落後的思想成分,如封建的社會和道德觀,迷信於鬼神的報應等,真是妙不可言。

《聊齋志異》是我在寒假讀到的一本書,看完這部名作,我可真是受益匪淺。

《聊齋志異》讀後感14

我國十大名著,部部精彩非凡,流傳百年,每一本書都在作者濃重的筆墨下綻放着絢麗的光彩,都在文學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而《聊齋志異》卻與衆不一樣,別有一番情趣。

初讀此書時,我感到納悶,爲什麼這本書取名爲《聊齋志異》,莫非另有其因?一看前言,便恍然大浯,“聊齋”乃作者蒲松齡書屋的名稱,“志”是記述之意,“異”指奇異的故事。《聊齋志異》資料廣泛,以狐、妖、仙、鬼,來概括當時封建社會的複雜關係,表現了我國17世紀的社會面貌和風氣。

在《聊齋志異》整本書中中,我對《聶小倩》一文情有獨鍾。野魂聶小倩進入書生寧採臣所借宿的寺廟去誘惑他。誰知,寧採臣剛正不阿,不受鬼魅之誘,不昧不義之財,義不容辭拒絕了聶小倩的東西和提議。寧採臣雖爲一位平凡的趕考書生,卻是世間少有的正人君子,並非貪婪好色之徒。那時敗、混亂的世代當中,如此耿直的人已市極其少有,更別說是兩袖清風的官員了,簡直是屈指可數。此刻,大公無私的清官比比皆是,但是,貪官污吏也不是消失得無影無蹤。所以,爲了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富強,我們新一代就就應好好監督自我,向曾子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長大以後不要隨意收他人的賄賂。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職位,也要做到“清廉”二字。文中的妖怪可惡至極,利用聶小倩引誘他人,助於自我練功,這一招“借刀殺人”害了不少無辜男人。怪字妖怪心狠手辣,更怪那些被害之人色、財兩迷心竅。

這一個故事給我的啓發很大,它告訴我一個做人的道理:一個人不能夠有貪得無厭的慾望、野心和習慣,不可貪戀美色。做一個大公無私,清廉公正,擁有耿直之心的人。

《聊齋志異》讀後感15

在一次偶然,我遇到一本書,這本書說的都是一些關於鬼、妖、魔、狐之類的故事。他看起來像是一本純粹的恐怖小說,但是隻要你認真去閱讀,就一定能讀出書間的真情和諷刺來,這就是作家蒲松齡的著作——《聊齋志異》。說到這本書,我就不得不提書中我喜歡的一篇文章來,那就是《聶小倩》書中主要講書生寧採臣在寺廟裏借住,卻沒想到隔壁有一個老妖怪要喝他的血,還讓一個叫聶小倩的美麗女子用女色和金錢來誘惑他,誰知寧採臣不僅爲人坦蕩,品行端正又有奇人相助,最終化險爲夷跟小倩成爲了夫妻。

在作者的筆下,原本應該非常邪惡可怕的妖魔鬼怪不但都有情有義,而且還很可愛可敬!花姑子一家雖然是獐子精,卻知恩圖報,得知自己的救命恩人死了,他們竟然在閻王面前跪了整整七天七夜,寧願犧牲了自己的性命也要讓恩人活下去。如此重情重義,怎能不讓人感動呢!

此外,《聊齋》表面上在講鬼、妖、魔、狐之類的故事,而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腐敗與黑暗,在康熙時期的中後期,也就是蒲松齡所在的那個年代,貪污成風,贓官比比皆是,清官又能有幾個?在作者寫的《促織》一文中,秀才成名被狡猾的小吏推選上去做了里正,專門負責蒐羅名種的蟋蟀,可要知道,一隻蟋蟀就可讓好幾戶人家傾家蕩產,老實的成名不忍向老百姓搜刮,便經常遭到縣官的毒打……我無法想象也不明白,一隻小小蟋蟀居然可以控制別人生死,更令人感到荒唐的是,古代的科舉考試就像是兒戲一樣可以被隨意的踐踏和賞贈。但在這裏,我不禁深深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於正視現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