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美麗新世界》讀後感

觀後感2.17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美麗新世界》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麗新世界》讀後感

《美麗新世界》讀後感1

《美麗新世界》是著名的反烏托邦小說,但同爲反烏托邦小說,《1984》和《美麗新世界》的畫風迥異。

在《美麗新世界》中赫胥黎闡述了一種被稱爲蘇摩的藥物。這種藥物吃下去之後不僅不會危害社會和自身健康,而且會讓人感到快樂和充實。

不禁會想假使小說裏的蘇摩真實存在,現實生活又會是怎樣的景象。

記得王小波說一句話,快樂和痛苦本來就分不清楚,只求他貨真價實。畢竟王小波只有一個,同他一類的人也是少數。

各類層出不窮的綜藝節目,各種流行的短視頻APP,各種直播平臺等等等等充斥着我們的生活。我們在廉價的娛樂和消費中不斷獲取短暫的快感,在不需要大腦思考的垃圾文化和快餐文化中汲取快感,並且像依賴藥物一樣依賴娛樂,娛樂至死。

這些都何嘗不是我們身邊的蘇摩。

《美麗新世界》裏闡述了一個寧靜統一的`社會。沒有紛爭和硝煙,統治者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止被統治者“調皮搗蛋”。通過廢除家庭等方式使得生活在這個社會的人自主地放棄創造性的活動。《一九八四》權力是通過施加痛苦而得到滿足,但《美麗新世界》裏,是通過給予化了妝的侮辱——快樂。

每一個人都想要“放蕩不羈愛自由”,但面對生活必需品不會產生顧慮的生活,嗯,真香!作爲一個普通公民參與政治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生活能維持着習以爲常的繁榮富足,實在沒有戒心去質疑由上至下的由各類專家組成的寡頭政體的統治,如此可能便進入了秩序烏托邦的操縱圈套,就像美麗新世界裏的人在睡夢中被告知千萬遍的那樣:無論他是誰,當他活着的時候他很開心。現在每個人都很開心。

如果你現在很開心,你是在睡夢中,還是醒着?

《美麗新世界》讀後感2

書中描繪了一個科學無限發達、秩序極度穩定的烏托邦——人類的幸福是精英治國下的科學工程,人類的出生由“孵化和設置中心”用試管和器皿在流水線上精確地操作,“胎生”成了被淘汰的污穢詞彙;人在出生前,被設定成五個從高到低的等級、不同等級人類將在出生後擔任辛苦程度遞增的工作,但無論被設置的條件好與壞,每一個人都樂於接受自己的社會角色,並因此感到慶幸和自豪;不愁吃穿,沒有疾病,不害怕死亡,青春永駐,沒有衰老和醜陋,人人彼此相屬;想要什麼就能立即得到,絕不會想要得不到的東西;萬一出現了不良情緒,也不需要擔心,吞幾片對身體無害的'藥物便能立即忘記煩惱——人民熱愛集體、熱衷於消費,被設定爲“永遠幸福”。

這個世界被設定得“完美”,沒有痛苦,沒有衝突,沒有求而不得的憂慮,沒有面對困境的忍受或抗爭——沒有強烈的情感,沒有閃耀的思維火花,沒有美好高尚的品格。

這個“完美”世界聽起來讓人毛骨悚然。

人類再不需要依靠自由意志去通過個人創造、情感體驗、藝術和美的追求來獲得幸福;人自出生就已擁有一切。

劉瑜在序裏問,“你還要些什麼”,她給出的答案是:通過個體努力去爭取幸福比“被幸福”更體現生命的價值。

整本書也通過用反諷意味十足的筆觸來描繪出的可怕烏托邦,來證明,真實的自由的人生雖然伴隨痛苦,但因此獲得的幸福纔是真正的幸福。

距離這本書出版已過去近百年,事實證明烏托邦正在慢慢實現,反烏托邦文學的預言性讓人起一身雞皮疙瘩啊。

《美麗新世界》讀後感3

在學習英語的時候。也許有的同學會羨慕歐美人那一口流利的英語吧。其實羨慕是完全不必要的。我們中華泱泱大國,5000多年的文化歷史,豈能是這些歐美小國能夠比擬的呢?話說到底,這都是應試教育帶來的弊端,學習英語本身是沒有錯的,它能增進我們的視野,也能方便的利外國朋友的交流,讓我們更好的瞭解,把握住世界的動態。但讓我想不通的是。我們白己的語言,我們自己的漢字,這幾年卻似乎被人忽視掉了。

也許有的人說,漢字還要學習嗎?我們天天在說,天天在用的東西,就算不學也能夠學握的。是的.,你也許識字,也許能看明白報紙利電視。但是給你一篇古人寫的文章,你是否能看得明白呢?知道里面所要表達的含義呢?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進程,很多是被記錄在紙上的,如果我們連這些古老的文字都搞不懂,怎麼還好意思去提弘揚民族文化,繼承前人遺志呢?記住,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

漢字最注重的是橫平豎直。中國人民同樣如此,我們平時所推崇的東西不正是這些嗎?老師從小就教育我們爲人正直,不屈不撓,有情有義,誠實誠信。我認爲,我們的漢字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的工具,更是一種文化,是一種二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民族氣節。中華民族歷來備受外族欺擾,從秦王漢武時期的匈奴精騎,到五胡亂華的震盪紛爭,從蒙古大軍的匆匆鐵蹄,到日本鬼子的南京屠掠。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卻始終沒有在這些外來入侵者面前屈服。我們嚥下悲痛的眼淚,拿起反抗的錘子和鐮刀。保衛我們的家園,保衛我們的祖國。

《美麗新世界》讀後感4

太陽既出,羣星隱沒。刺目的光芒撕碎了空間,爭先恐後地涌入世人的雙眼,內心的窗戶卻悄然關閉。

真理永遠處在由相對向絕對轉化的路上,物質生活總是從好變得更好,人心也在愈加貪婪的路上一去不返了。這本身並無不妥,上進和發展不就是舊的需求得到滿足後,再提出新需求嗎?

但是如果有一天所有的物質需求都得到滿足,我們難道就真的迎來了極樂世界時代嗎?衣食無憂、隨意性交、唆麻美夢......所有感官享受和生理需求應有盡有,在這個美麗新世界裏,每個人都屬於彼此,穩定的幸福、平和的快樂成爲了永恆。

一艘船更加高大雄偉的代價是吃水更深;冰山一角是個很酷的詞兒,但它意味着水下部分要習慣暗無天日......而美麗新世界是一個萬丈光芒暈人眼的天堂,它的水下又是什麼?我想:是內心的死寂。

死寂是直線,是穩定;波動是動盪,是激情。

當縱慾和穩定成爲社會的最高宗旨,誰還會銘記在愛情中嚐盡相思苦,在愛而不得中抱憾終生的傻瓜;誰還會詠歎“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的詩句;誰還會在深淵裏掙扎出哈利路亞的絕響;誰還會在雙耳失聰後和命運負隅頑抗;誰又會在兵荒馬亂的'年代馳騁雪山......苦難造就偉大,放縱磨平激情。

而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破壞,若是沒有美好的東西,便也沒有了悲劇,正如美麗新世界裏不會有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慘案與圓明園的大火。

沒有苦難,未嘗不是最大的苦難。

死不僅是生的對立面,也是作爲生的一部分而永遠存在。

物質與精神同樣對立統一,物質上毫無苦難的另一端或許是精神上的萬劫不復。

夕陽的餘暉有些蒼老,羣星若隱若現,嘰嘰喳喳。

像是一羣少不更事的小孩兒圍在一個老人身旁,好奇地問詢着那個他窮盡一生也沒想好的問題:

極樂世界是什麼?

一個不是地獄和人間的地方。

如今,我們在人間。

但是,已整裝待發。

一個小孩兒如是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