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荊棘鳥讀後感9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荊棘鳥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荊棘鳥讀後感9篇

荊棘鳥讀後感 篇1

早上雲遮日,涼爽宜人,又可以東站晨走了。家裏停水,好在有一盆存水,早飯吃的過水麪條。

特高溫過去,卻把室溫擡到了27℃不再下來,電扇開始啓用——這玩意兒最多用上三個月,其餘的時間一直裹着塑料袋蹲伏在櫃子上,真正的束之高閣。

上個週六(5月26日)自行車扎胎,我一直沒修,擱在庫房裏,週末那樣的高溫是沒法騎車的。今天午間我把車子推出去補好了,炎熱過去,這個週末也許可以騎車了。

讀完《荊棘鳥》,澳大利亞女作家考琳·麥考洛的一部長篇小說,應當說這是一本相當不錯的書,值得一看。我把它按人物生活的好壞分爲前後兩部。前一部分的生活極其艱苦,一百年前的澳大利亞人(移民)的生活像原始人一樣艱難困苦;後半部分,也就是二十世紀中葉前後,生活好起來了,人們在物質富足以後有了更高的精神活動——愛與思——了。

面對鉅額遺產,教士拉爾夫的選擇是正常的,而粗人帕迪的表現可以用偉大來形容,而且他們一家人對財產的看法完全一致,相形之下,把拉爾夫比下去了。帕迪此前的表現完全是一個普通的農夫,怎麼會有這麼高的“境界”?這隻能歸因於本性質樸、知足常樂的性情了。然而,這不是這部小說想要表現的東西,它有更深的意義,我看出來了卻說不出,而且我發現,我越來越不會寫讀後感了,那就不勉爲其難了。

“這片土地如此美麗,如此純潔,對擅自控制它的人們的命運是如此的冷漠。他們也許能攫取它,但是在漫漫的歲月中卻是它控制了他們。除非他們能夠呼風喚雨,否則,總是這片大地統治他們。”——《荊棘鳥》P98

我對那時的人對勞動的熱愛感到吃驚,他們把勞動放在最高的`位置上,幹得好、幹得多是榮耀的事,成了最高價值的體現。“對盧克來說,這工作具有一種美好而又痛苦的感覺,好象他終生都在等待這種感覺似的。在這種常人力所不能及的活計中,那帶着宗教儀式的節奏和彎腰、直腰、再彎腰,具有某種神祕的意味。在觀看阿恩對他進行示範的時候,他想,能夠勝任這種活兒,就會成爲全世界體力勞動者最精粹的隊伍中的佼佼者;不管他走到哪裏,都可以引爲自豪,因爲他知道,他所遇到的人,幾乎有一個算一個,都頂不住在甘蔗田裏幹一天。英國國王也不比他強,要是英國國王認識他的話,也會對他讚不絕口的。他可以用垂憫和蔑視的眼光看待醫生、律師、耍筆桿的人和老闆們。渴望金錢的白人就得去割甘蔗——這是一個偉大的事業。他願意坐在鐵牀的邊上,體味着他胳臂上那條條凸起的肌肉在發酸發脹,看着那雙佈滿老繭和疤痕的手掌,那棕褐色的、線條優美的腿。他笑了。一個能幹這種活兒的男人,一個不僅能承受下來而且還喜歡這種活兒的男人,才真正是條漢子呢。他懷疑英國國王是否能明白這個。”——《荊棘鳥》P166

最讓我吃驚的是:如此勞累困苦、沒有多少文化的人,卻個個喜愛讀書!只要有這樣的愛好,這個族羣就是有希望的;你看,他們在幾十年後過的日子,而且,他們在勞動中仍沒中斷了讀書;須知,他們只是農民,相比之下,我們中國的農民又是啥樣的?

“親愛的拉爾夫,我是明白這個的。我明白,我明白……我們各人心中都有某些不願摒棄的東西,即使這東西使我們痛苦和要死。我們就是我們,就是這樣,就象古老的凱爾特傳說中那胸前帶着荊棘的鳥,泣血而啼,嘔出了血淋淋的心而死去。因爲它不得不如此,它是被迫的。有些事明知道行不通,可是咱們還是要做。但是,自知這明明不能影響或改變事情的結局,對嗎?每個人都在唱着自己那支小小的曲子,相信這是世界從未聆聽過的最動聽的聲音。難道你不明白嗎?咱們製造了自己的荊棘叢,而且從不停下來計算其代價。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並且告訴自己,這是非常值得的。”

“這正是我所不理解的痛苦。”他低頭瞟了一眼她的手,那手如此溫柔地撫摸着他的胳臂,使他感到一種無法忍受的痛苦。“爲什麼要痛苦呢,梅吉?”

“問上帝吧,拉爾夫,”梅吉說道。“他有播種痛苦的權力,對嗎?他創造了我們,他創造了整個世界,因此,他也創造了痛苦。”——《荊棘鳥》P253

我認爲這是全書的點題之處,這會兒,我覺得梅吉成了主教,當了一輩子教士的拉爾夫反而成了迷途的羔羊。女人成熟起來清醒了,男人反倒迷惑了。

小說最後,借菲之口加以歷史的總結——

菲又重新織了起來。“所以,當我們去世的時候,就什麼人都沒有了,”她柔和地說道。“德羅海達將不復存在。哦,人們將在歷史書上提到一筆,而某個認真的小夥子將到基裏去見他所能找到的尚能記憶的人,爲他將要寫的有關德羅海達這個新南威爾士州最後一個巨大的牧場的書提供材料。但是,他的讀者沒有一個人能知道它實際上是什麼樣子,因爲他們不可能知道。他們只能瞭解它的一部分。”——《荊棘鳥》P340

荊棘鳥讀後感 篇2

經典的愛情註定以悲劇告終。讀完這本書,我的心中百味雜成,各種思緒念頭涌了上來,也不知該從何說起。

這本書以三代女人的愛情故事作爲主線,即女主人公梅吉,她的母親菲,以及她的女兒朱絲婷,講述了交雜着愛情,友情,親情,人性與命運的三代人的故事。

從梅吉與教士拉爾夫見的第一面起,一場悽美的愛情故事就註定發生了。然而拉爾夫在70多歲的愛着他的卡森夫人的一千三百萬英鎊鉅額遺產和名利的誘惑下,背叛了梅吉以及克利裏家族。而後梅吉嫁給了長相頗似拉爾夫的剪羊毛工人盧克,當然,這段婚姻註定是不幸福的,唯一使她幸福的是後來拉爾夫去找她的時候她從拉爾夫那“偷”來了一個東西,那就是屬於他們的兒子。也許是命運,上帝將梅吉從他那偷走的東西要回去了——他們的兒子戴恩在希臘度假時,爲了救兩個女人,死於海水中。53歲的梅吉冷靜理智地處理了一切,將所有的痛苦深埋於心。用荊棘鳥來比喻她的一生,我想是再合適不過了。

其實當拉爾夫選擇了鉅額遺產的時候,我也曾經問過自己如果面對着相同處境的時候會做出怎樣的選擇。當然起碼對於現在的我來說,我可能會選擇自己所愛之人,但我又是理解拉爾夫的,作爲一個男人,對於事業與名利的追求是再正常不過的,更何況他清楚地知道作爲一個教士,他不肯也不可能背叛上帝與梅吉在一起。即使後來情感戰勝理智,他和梅吉上牀,之後卻仍然是痛苦而虔誠地懺悔。對於愛情的渴望、對上帝的信仰、對前途的`追求,是如此矛盾卻又統一在拉爾夫的身上。我又不禁想到如果將他作爲一個現代人物放於公共媒體中,估計會有大批女性斥他爲“渣男”吧!然而在那樣的時代歷史背景之下,拉爾夫又似乎別無選擇。

而梅吉,她聰明能幹,優雅又堅韌。但我不認同的便是她嫁給拉爾夫神父的替代品——工人盧克。也許是因爲作爲一名現代女性,我認爲即使不嫁,也不能委身於一個完全不愛自己的男人,更何況盧克還是一個重男輕女的守財奴。這一嫁也註定了那幾年梅吉遠在他鄉且只能不停工作,身邊連回家的錢都不夠的悽慘孤獨的生活。而後她對盧克的孩子,也就是女兒朱絲婷的冷漠也是我不認同的地方,也許是因爲我仍然幼稚,但我認爲作爲一個母親,應當對自己的孩子一視同仁。當然在心靈深處,梅吉和她的女兒都是互相愛着的。

除了兩個主人公之外,我最喜歡的角色還有斯圖爾特,梅吉的哥哥之一。在讀這本書前我做過了一些功課,因爲描寫他的內容不多——他在二十幾歲時就死了,所以並沒有看到他人對斯圖的評價。但是在我看來他是最與衆不同的一個角色,他孤僻、沉默卻又充滿了溫柔善良,以及對家人的愛。小說中他對母親的愛讓我印象很深,尤其是最後描寫他被野豬壓死的片段——“這種時刻也是他早就料到的,這就是爲什麼他從沒有過希望、夢想和計劃,只是坐在那裏,沉迷於生氣勃勃的世界,沒有時間爲自己的命運痛苦悲傷的原因。”即使是當他的心臟爆裂的時候,他心中想着的依然是無法再陪伴母親。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我落淚了,斯圖是早熟的,他看透人世,敏感細膩,讓人覺得他不適合在德羅海達那樣粗獷遼闊的黑土高原生活。他或許更應該做一個詩人。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還萌生了一些對宗教信仰的思考。儘管這本書的重點並不是在於這些,但畢竟梅吉和拉爾夫之間唯一的阻礙便是拉爾夫是一位教士,而梅吉與盧克的婚姻,菲與帕迪的婚姻也都因宗教問題而有過矛盾衝突。我的家庭也是一個基督教家庭,從小我便會唱一些詩歌,會背誦一些禱詞。雖然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更多地相信科學並懷疑基督的存在與否,但我明白的是宗教存在的真正意義是慰藉人們的心靈,勸誡約束我們的所作所爲,給人們一種精神寄託。所以我對家鄉的一些所謂宗教歧視一直很不理解,我的表姐和她交往兩年多的男友,因爲一家篤信基督教而另一個家庭則是佛教信徒,於是雙方家庭都堅決反對,迫於無奈也出於孝順,他們都選擇了自己的親人。但這件事情卻使我深深地認識到即使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精神文明開化程度卻遠遠不夠,甚至是我一直認爲相對開明的母親,在我未來伴侶必須依附基督教的問題上也絲毫不肯退讓。但不同宗教的存在意義本是相通的呀。

在這本書中我還看出的一點就是對於女性價值地位的變化,由一開始帕迪決定家中一切事情的父權家庭到後來女權意識極強的朱絲婷,跨越了三代,體現了作者對於女性主義的思索。在書中,作者揭露了男權的獨斷專行,批判其壓制女性的一面(在盧克身上尤其體現),宣揚了女性意識的提升,提倡和諧的兩性關係。女權問題不僅僅是書中所表現的,更是當代我們所有女性需要爭取的,性別歧視的問題長久以來一直存在,解決這個問題更是任重道遠,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

零碎地表達了一些自己尚不成熟的觀點,感覺不太像一篇讀後感。總而言之,《荊棘鳥》將是一本我會再三拜讀的書,不僅僅是由於其淒涼動人的愛情故事,更是因爲它在那個時代背景之下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道理。

荊棘鳥讀後感 篇3

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  ——題記

真正的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是需要以難以想象的代價去換取的。但總有人樂此不疲,像是菲奧娜,像是梅格安,像是每一個你。

日薄西山,夕陽沉金。他像夢幻中的人,飄然而來,這是梅格安和拉爾夫第一次見面。梅說:“我在十歲的時候就開始愛他了。”我想,愛這一個令人痛苦而快樂的詞,它串聯着人與人,它也分離着人與人。它讓普羅衆生癡迷追尋,至死不渝。直至像荊棘鳥一樣覓得那唯一的荊棘樹。無論以何種方式,無論以哪種身份,無論是因爲什麼。

我們也總是這樣,總是被一些盲目的自我認知矇蔽了自己的心,讓理智或剋制的繩索狠狠勒住自己的感情,直至失去,直至離開,我們才放鬆痛哭。被勒住的感情才傾瀉而下,卻毫無用處。像孩子丟失了玩具,像是探險者丟失了珍寶,像是遊子失去慈母時悔恨沒有在母親塌前盡孝,像是萬物失去最後的太陽。一切都追悔莫及,一切都徒勞無功。那爲什麼不抓緊時間的繩索,用力的去感受愛呢?爲什麼不表現出自己的感情呢?相信我,擁有時流露出一份小小的愛也比失去後不止的淚水有價值得多。哪怕像火焰一樣燃燒,只剩下灰燼。

拉爾夫終究忘不了梅吉,梅吉也忘不了拉爾夫。雖然是他親手將梅吉推向盧克那個“騙子”,他總是關心着梅吉,卻又從不爲她停留。雖然他以1300萬鎊將梅吉“賣了”背叛了她。可他們依然深深地愛着,糾纏着,痛苦着。令人也隨之痛心,像荊棘扎進心臟,痛楚蔓延在每一條神經。

我認爲他們是禁忌之愛,亦是真心相愛,無論如何他們的相愛是遲早的。梅,這樣一位熱愛孩子的女性終於擁有了拉爾夫的孩子——戴恩。她爲了他願不顧一切,幾近狂熱。“希臘人說,衆神認爲不可理喻的愛着某種東西是一種有違常理的事,當有人這樣愛的時候,衆神就會嫉妒起來,而且會在這愛的對象開出怒放的花朵時,將它摧折。”安妮又說:“愛得太深是褻瀆神明的。”這真是諷刺,愛本身有什麼錯呢?它是純潔的真摯的,又怎麼能褻瀆神明呢?再說那“至高無上”的神明,難道不是統治者爲了禁錮人們的思想而創造出來的嗎?我相信,真正的神明是普愛他的孩子的,是不願意他的生靈受苦的。是封建的信義教條,是世俗的眼光,是權力和利益,是他和她無法改變的時代背景阻礙了他們。可笑可悲,戴恩成長爲一位極具神性的教士,因救人溺死。在僅26歲的玫瑰年華悄然而逝。這是一種報復嗎?梅吉向拉爾夫隱瞞了戴恩,上帝又把梅吉從他那偷走的,又拿了回去。正如尼采所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爲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可是當理由被永遠地剝奪了,我不知道梅吉該如何忍受呢。  “追求幸福,免不了要觸摸痛苦。”——霍爾特。但這幸福實在是太短暫,要讓人用餘生來償還,仍記得在梅吉仍是少女時,她曾在一場大火後從水箱架下面的樹叢背後找到唯一一朵半開的淺粉玫瑰。是啊,少女的她像一朵半開的玫瑰。但他們之間的愛情,卻只是玫瑰的灰燼。這是一場飛蛾撲火的愛,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都從中觸摸到了最美好的情感,都給他們帶來幸福,哪怕是轉瞬即逝的。

荊鳥情深,長荊錐心,心血灌爲花。或許每個人都有這樣的舉措,寧化爲荊棘鳥,把長長的荊刺扎進心臟,唱出唯一一次也是最悽美的歌聲,只爲那唯一的荊棘樹。而這荊棘樹可以是珍寶,權力,智慧,每個人追求的東西。總有一些事物令我們奮不顧身,縱然萬劫不復。又像那灰暗歲月中的逐夢少年,又像是爲了幸福生活而苦讀寒窗的.學子。都爲了自己的理想和慾望付出代價。在這艱苦的泥濘之路,我們卻又是清醒的。一如書中所說,“當我們把荊刺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釘子扎進胸膛。”誠如譯者曾胡所說。荊棘鳥“令人掩卷且悲不能抑,感不能竭。”是當之無愧,被譽爲澳大利亞的《飄》。

我想拉爾夫早就應該明白了,當他感受到梅吉那雙仰望他的銀灰色眼睛,像熔融的寶石,閃爍着柔和純潔的光芒時,他們就已經深愛彼此了。

曾經的荒蕪土地,長出了新芽,綻出了鮮花。烈火縱燃之地也恢復了原樣,一片祥和。我們曾痛下決心,永勿忘的回憶依然癒合了。儘管他們的愛情是玫瑰的灰燼,我依然記得拉爾夫把梅吉贈予的玫瑰,夾在那本亡父遺留給他的聖經裏。於是那朵半開的淺粉玫瑰變成永恆,補了他們缺失的愛情。

嘆荊棘之惋傷,哀荊鳥之驪歌,頌絕世之愛戀。

荊棘鳥讀後感 篇4

初次聽到這本書是大學時一個朋友推薦的,當時就感覺書名很奇怪。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沒來得及品讀。前段時間,突然想起了這本書,趕緊找來通讀,剛看到開卷語就被震撼到了。

作者的開卷語是這麼寫的:在南半球有一種鳥,它的歌聲比世界上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美好動聽,但是它只有找到一種荊棘樹,落在長滿荊棘的樹枝上,讓荊棘刺進自己的肉體,才能夠歌唱。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開始了尋找荊棘樹的旅程,直到如願以償,找到那種長滿如針一樣鋒利荊棘的荊棘樹。這個時候,它就落下來,而且要選擇最尖、最鋒利、扎進肉體最長的荊棘。它的身體被鋒利的荊棘刺得血流如注,疼痛難忍,生命就要奄奄一息了,它開始了讓所有會歌唱的鳥自慚形穢的歌唱。一向自比歌王的雲雀和夜鶯,在它的歌聲面前也黯然失色。不久,荊棘鳥的血流盡了,一曲最美妙的歌聲也戛然而止。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着。所有聽到歌聲的人和鳥兒都在向荊棘鳥致最後的敬意,因爲大家都知道,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才能換取……這就是荊棘鳥的傳說。

拉爾夫,一個將自己的身體和靈魂都獻給上帝的人,一個以成爲紅衣主教爲自己人生努力追求的人,他早已失去了一個作爲普通人的權利,他不能談情說愛,他以爲自己可以做到。在遇到梅吉前他就是這樣度過的。但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他的內心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儘管那時的梅吉只是一個9歲的小女孩,卻照亮了拉爾夫的內心。在梅吉長大成人之前,兩人有過一段溫馨美好的時光,因爲那時可以不必避嫌。但是隨着梅吉的長大,痛苦和矛盾也就與日俱增。最終,拉爾夫選擇了他的事業,他的上帝,他的教會,遠離了梅吉,希望梅吉可以有自己的未來和幸福。梅吉後來選擇的丈夫,只是因爲他酷似拉爾夫。婚姻自然是不幸的。在這樣的境況之下重逢,情感戰勝了理智,拉爾夫屈從於梅吉的願望,梅吉也如願地從上帝那兒偷來了屬於他們的兒子。因爲她知道拉爾夫永遠也不屬於他,那麼得到他的兒子,就已經是上帝的恩賜了。從此,梅吉離開了她的丈夫,守着一雙兒女回到了家鄉。最後,偷來的東西自然要還回去的,當他們唯一的兒子也永遠離開他們的時候,他們覺得也卸下了心頭的包袱。拉爾夫在臨終的一剎那,他的心裏才真正放下了梅吉。而梅吉,將要面對的是往後更加孤獨的人生,幸好,她一直是個堅強的人。

在書中作者塑造了三個敢與命運、與社會習俗抗爭的女性。梅吉的母親菲奧娜是一位貴族的女兒,未婚先育,孩子弗蘭克的父親是一位有名的政客,他愛菲卻不能娶她。菲被家族遺棄,被父親安排嫁給了剪毛工人帕迪。婚後,她對帕迪與孩子極其冷漠,她把自己埋在繁重的家務之中,每天一言不發像陀螺一樣勞作着。她可以給帕迪生兒育女,可以勞累,但她不會愛他,她愛的只有弗蘭克及弗蘭克的父親,她一直都生活在對自己早年的歡樂的幻想之中。直到帕迪被大火燒死,她才突然發現自己原來如此深愛着他。而在他生前,她從沒說過,也從未知曉。

梅吉的歌聲在最美時,也即她痛苦到了極致的時候戛然而止,給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梅吉在孩提無知時,雖然有痛苦的時候,但那時她有真實的歡樂。直到拉爾夫爲了利慾權勢,將自己賣給瑪麗死去的靈魂和天主教廷後,梅吉的生活才陷入無底的黑暗。她嫁給了有點象拉爾夫的盧克,失去的愛情卻沒有從這兒得到彌補。這以後,她對生活的態度與其說是一種熱愛,毋寧說是一種無奈的面對。後來她有了拉爾夫的孩子——戴恩,那像是她所希翼的全部,事實上只是一種微薄的安慰。她對戴恩越喜歡,越襯托出她的孤單與可憐,愛的無力及失去愛人的虛空。在拉爾夫與戴恩死後,梅吉纔得到真正的解放。就像帕迪死後,老去的菲纔得到安寧一樣。此時歌聲最爲響亮,也由於痛失所愛而分外悲傷。

梅吉的女兒朱絲婷是一隻另類的荊棘鳥。她並沒有像她的外祖母或母親一樣用一生追求一段得不到的愛情,她那根最長最尖的棘刺並不是某個情人,而是她的弟弟戴恩。戴恩的死給了朱絲婷沉重的'一擊,令她陷入了無限的痛苦與自責,但也正是戴恩的死喚醒了朱絲婷本真的一面,引導她走上了一條健康的情感道路。戴恩是朱絲婷的絕唱,同樣悽婉悲愴,在曲終之後,那個孤傲、冷漠的朱絲婷是命竭了,但取而代之的是涌動着激情與摯愛的朱絲婷的誕生。朱絲婷終於從戴恩的陰影中走了出來,接受了她生命中另一個重要的男性雷納,在痛苦的懸崖上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曾經有人把荊棘鳥和枯葉蝶作爲對比。荊棘鳥,把所有的生命精彩都演繹在最後的絕唱中,雖然短暫卻是絢爛萬分;枯葉蝶,在單調寧靜中渡過它的一生,雖然單調卻是歲月綿延。截然不同的選擇,也就註定了截然不同的命運。一個,縮短了生命,只爲了瞬間燦爛;一個,放棄了華麗,只爲了延長生命。而這本書,正是說明了荊棘鳥存在的意義,即使付出生命,也要夢想的一切。

忽然想起泰戈爾的一句詩:“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感覺與《荊棘鳥》很相配。想着荊棘鳥帶血的啼叫,不禁想到人的一生,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明知做起來很痛苦,但仍然要義無反顧的去追求,因爲那樣的人生纔有價值。正如小說的結尾所寫:“鳥兒胸前帶着荊棘,它遵循着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但是,當我們把荊棘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棘刺扎進胸膛。”

荊棘鳥讀後感 篇5

上學期期末就從同事那兒借來了這本書,一開始斷斷續續地看了幾十頁,中間擱置了很長時間才又開始看,又因爲書太長,直到今天凌晨2點多才看完。說實話,前面是看不大進去的。但堅持着看了大約5分之一,就感到越來越吸引人。

看完之後,有很多的感受想表達,但卻理不出個頭緒來。我概括不出這本書的主題,也概括不出讀完整本書產生的感受或觀點,我能寫的只是一些局部的零星的感受,我甚至無法把這些感受組織成一篇文章

一、完美依然不在人間——有感於“戴恩之死”

前段時間我推送過一篇文章,叫《完美不在人間》,現在又可以補充一個例子了。梅吉和拉爾夫的兒子——戴恩,真摯愛情的結晶,高大帥氣的外形,純真聖潔的心靈,不摻任何雜質的虔誠。26歲,死於意外。

看到這裏的時候,我說不出的難過。正如上篇文章裏提到那些人物死時一樣。可是我早該想到,明明知道“完美”不在人間,明明知道作家的這個”套路“,難道我的內心始終還懷着關於“完美”的憧憬嗎?

二、衰老的肉體盛裝不下豐滿的靈魂——有感於瑪麗·卡森人物形象

瑪麗這個人物讓我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篇文章——《你的老去如此寂然》,文中反覆將一位老太太的生命狀態與“我”(一位年輕女子)進行對比,寫老者的眼神裏還有着對這個世界的熱切的渴望。寫到這裏,我也想起了我的外婆,在她肉體都開始腐爛的時候,她還想活得久一些,再久一些。瑪麗已經七十多歲了,但她想過年輕的生活,她想辦舞會,她想戀愛,她還想要拉爾夫年輕的肉體。她嫉妒年輕的梅吉。

對這個人物我當然沒有什麼好感,可是看到她在樓梯口與拉爾夫道別的時候,我只看到來自生命深處的悲哀。

三、感情、獨立與幸福

昨天,我在文章裏說:一代又一代人不過是重複着同樣的命運。這話並不準確,是重複中又有了新的變化。梅吉和母親菲同樣愛上了不能與之廝守的人,同樣都嫁與他人,同樣因爲得不到心愛的人便把這份愛轉移給了與他所生的兒子身上,甚至因此而忽略了其他的孩子。但雖然都嫁給了別人,菲是被迫的,梅吉是主動選擇的;菲一生都是順從的家庭主婦,梅吉選擇了離開盧克。朱絲婷和母親梅吉同樣有相同的命運,都是家裏被忽視的孩子,又都跟受寵的那個關係十分好。梅吉和弗蘭克,朱絲婷和戴恩。但她們又有不同,朱絲婷對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更強烈,她不願守着本已十分豐厚的遺產過日子,而要遠走他鄉去當演員。她對婚姻的看法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她不再認爲婚姻是人的必需品。

這三個女人共同的關鍵詞當然是感情,毫無疑問,她們的感情都純潔而自然。作者爲了讓他們的感情更偉大,更純潔,甚至讓菲和梅吉一個永遠得不到的愛人,但她們還是要忠於這份感情。是的,女人如果讓愛情沾染上半分俗氣就不再可愛了。

可是追求愛情並不等同於追求幸福。豆瓣上有一段書評寫得很好:

守住無能爲力的愛情就是對幸福的`放棄。幸福的生活只能被建立在妥協和對妥協的妥協的基礎上,這幾乎是一種客觀規律。

然而對於太過強烈的愛情,梅吉也只有無能爲力的可能。拉爾夫太過明亮的眼睛就像星辰般註定了梅吉的不幸。他們的愛情如此純真,以至於他們根本無力抵抗。那種玫瑰灰色的美麗的愛情,也不會是他們想要抵抗的。

堅守住這樣的愛情需要極大的勇氣。

梅吉如果不是這樣一個有勇氣的女子,我想她的形象不會如此動人。就像安娜·卡列尼娜如果不是這樣一個有勇氣的女子,她的形象也不會如此動人。就像林黛玉如果不是這樣一個有勇氣的女子,她的形象也不會如此動人。

可是安娜臥軌了,林黛玉香殞了,菲和梅吉不僅無法得到心愛的人,還爲守護這樣的愛情而得到了報應,菲的兒子弗蘭克在監獄裏度過了30年,梅吉的兒子戴恩26歲便溺水而亡。

自古紅顏多薄命,果真不假。我想大約是情感太過濃烈,以致於燒傷了身體。

相比之下,朱絲婷的結局相對圓滿,只有她有情人終成眷屬了。但我們不能不忽略掉比寫她的愛情着墨更多的是她的獨立。她對雷恩的試探,和隨時準備抽身離開的心態固然是因爲她在童年裏因沒有得到媽媽平等的關愛導致的心理創傷造成的。但更多的卻與她獨立的追求和實現自身價值的願望有關。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她也沒有依賴雷恩;即使在與雷恩熱戀的時候,她也說不願做只替他做飯洗衣的妻子。

所以,只有獨立,才能走向幸福,對嗎?

荊棘鳥讀後感 篇6

一個一無所有的人會得到一切,一個毫無感情的人無法使其受到傷害。

古老的凱爾特有個傳說,那胸前帶着棘刺的鳥,泣血而啼,嘔出了血淋的心而死去。因爲它不得不如此,它是被迫的。荊棘鳥唱着自己那支小小的曲子,這是世界從未聆聽過的最動聽的聲音。

第一

剛剛把《荊棘鳥》這本書看完,心中有着些許感慨。見證了他們整個家族的發展。就像《百年孤獨》一樣,一個地方乃至一個家族的興盛直至衰敗。只是《荊棘鳥》的最後結局是,家族中最後一個年輕血脈將在另外一個地方繼續燃燒着它的火焰。德羅海達將不再有新鮮血液注入,它註定走向滅亡。還記得那片神奇的土地,天空灰濛濛的,怎麼也刷不乾淨的地板,到處亂飛的蒼蠅,以及昏黃渾濁的水。德羅海達埋葬了梅吉最摯愛的爸爸,最像媽媽的哥哥斯圖爾特,她從小帶到大的哈爾,她像天使一樣俊美的兒子戴恩,還有她的愛人傳教士拉爾夫。她最愛的人們無論去向何方,最後都會回到德羅海達,那是他們的歸宿。也是他們靈魂最想安息的地方。

第二

我這個旁邊者見證了他們的整個人生。故事的.最開始是由菲開始的,因爲她犯了家族的大忌,未婚生子。後來她奶奶去世了,在父親的安排下嫁給了牧場的剪羊毛工帕迪,他非常的愛菲,也非常的崇拜菲。他們生了很多的孩子,菲最寵愛的就是她的第一個兒子弗蘭克,對其他的孩子非常的忽略。她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每天有做不完的家務活,家裏的孩子太多了,而勞動的人太少了。生活很艱辛。後來他們在帕迪姐姐的召喚下,前往澳大利亞德羅海布生活,便愛上了那裏自由自在,每天騎馬放牧,給一大羣綿羊剪毛的生活。後來帕迪姐姐去世,她們住進了豪華的別墅,龐大的財產被拉爾夫神父繼承,他帶着這筆財產去當了紅衣神父。雖然帕迪一家沒有繼承遺產,但每年他們每個人都有豐厚的報酬。最重要的是,他們喜歡德羅海達的放牧生活。

第三

小說前面是以梅吉爲主角,後面主要以朱絲婷爲主角。愛情在裏面也佔了很大的比重。拉爾夫神父對梅吉一見鍾情,陪伴她長大,教她騎馬,幫她解決難題,開導她。長大之後的梅吉,情不自禁地愛上了拉爾夫神父。可是啊,的教父是不能有愛情的。他在沒有遇到梅吉之前,對其他女人一點感情都沒有。無慾無求的一個人,可是上帝卻讓梅吉出現在了他的面前,他拼了命控制自己的感情。最後,他的感情宣泄出來了。他們短暫祕密地在一起了,也有了他們唯一的兒子戴恩。可笑的是戴恩竟然也要放棄一切成爲一個傳教士,最後在剛成爲傳教士不久就爲了救人心力衰竭去了。梅吉悲痛欲絕,但她是一個非常堅強的女子,什麼樣的痛苦她都能熬過去。這也是拉爾夫喜歡她的一個原因。戴恩是另外一個拉爾夫,而拉爾夫竟然不知道他是他的親生兒子。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拉爾夫神父悲痛難忍,最後在梅吉身邊也倒下過世了。正如梅吉所說的,戴恩被上帝提早召回去挺好的,這樣他就不會經歷她跟拉爾夫在人間所遭遇的種種磨難和痛苦。這是上帝對他的仁慈和喜愛,讓他免受人間地獄痛苦的折磨。梅吉身上不僅有承受一切的堅強,還有包容一切的溫柔。這也就是爲什麼她能得到拉爾夫神父鍾愛吧!

第四

我比較喜歡菲和梅吉多一點,對朱絲婷有點喜歡不來。她太有個性了。但,不可置否,她活出了自己。她非常的矛盾,多疑。對母親的感情既愛又抗拒。她是由於梅吉非常想要一個孩子而來到這個世上的。可是,梅吉生下了她又非常厭惡她。後來她又跟梅吉搶戴恩。朱絲婷是個壓抑自己內心的人。好在她有一個非常愛她的雷恩。耐着性子等着她。一步步引導她。直到她明白她是屬於她自己的,並不是屬於德羅海達,她要過屬於自己的人生。她喜歡好奇,喜歡闖蕩世界。讓她留在德羅海達,然後嫁給一個德羅海達的男人,然後在德羅海達終老。她是可以這樣做,可是這樣做她不會快樂。她是要在舞臺上發光發熱的啊!那種平凡的生活,不適合這個特立獨行的少女。在有生之年,她要和雷恩探索世界。而雷恩是最適合她的男人,也一定會讓她幸福快樂。

第五

梅吉最後明白了這點。所以不再要求朱絲婷回來,而是選擇了放手。正如她信裏所說的那樣,不要自責,戴恩的那束光已經熄滅了,但你的那束光還在燃燒着。它雖然燃燒在別的地方,但它也同樣燃燒在梅吉的心裏。所以,朱絲婷做你自己喜歡的事,過屬於你自己的人生。

德羅海達的輝煌即將成爲歷史,因爲那裏的人們都太老了。再也沒有人可以繼承它。也許以後人們會從歷史書上看到這一切,但那只是一小部分。它不會全部完完整整地保留下來。菲和梅吉的人生即將結束,而朱絲婷和她的後代的故事纔剛剛開始。

只是這麼一個關於德羅海達大家庭的故事,不會再有了。

鳥兒的胸前帶着棘刺,它遵循着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降臨。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但是,當我們把荊棘刺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荊棘刺扎進胸膛。

荊棘鳥讀後感 篇7

前幾天,有朋友去新疆玩了,發回來的那拉提、瓊庫什臺的照片美不勝收啊!那廣袤無垠的草原,近處,紅、黃、白、蘭各色小花如繁星般散在草地上。極目遠眺,遠處炊煙裊裊,綠草與藍天相連處則牛羊成羣。哦!神祕靜謐的草原,怎不叫人沉醉?

突然想起前段時間看的考琳-麥卡洛的小說《荊棘鳥》,書裏描述的澳大利亞德羅海達牧場應該也是這般景色把?

《荊棘鳥》這本書主要以梅吉與神父拉爾夫之間那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爲主線,講述了克利裏家三代人的人生經歷和情感歷程。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愛情則纏綿悱惻。但小說裏大段的牧場景色描寫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看了朋友的美照,忍不住重看《荊棘鳥》,一看到景色描寫自動腦補草原景色。感覺看得更是有滋有味!

小說一開始,年幼的梅吉收到生日禮物洋娃娃,卻被頑劣的兩個小哥哥扯壞了。而她只能在一邊痛哭,看得我心疼不已。我自從生了兒子以後其實一直想要個女兒的,但中國奇葩而滅人倫的計劃生育政策讓我不能如願以償。以至於我現在看到女孩就覺得她們是天使下凡,怎捨得見到女孩哭泣、被欺負呢?然後,出現的是永遠在爐臺和洗衣房忙碌的,梅吉的媽媽——菲,又叫人心塞。也許小說一開始就暗示克利裏家的女人都是不幸的。

首先是最年老的,張狂驕橫的瑪麗-卡森夫人,爲了保持澳大利亞首富的位置,寧可孀居33個春秋,也不願意和自己想愛的人結婚,因爲怕別人分割自己的財產。孤獨讓她對所有人敵視,最後,所有財產捐給教會,心有不甘地死去。

再說媽媽——菲,因爲愛上了已有家室的,位高權重的政治家,併爲其生下了兒子——弗蘭克。最後被其阿姆斯特朗家族趕出門。在遭受愛的背叛的陰影下,迫於無奈嫁給了帕迪,一直抑鬱寡歡,直到帕迪意外身亡,才知道自己真的愛丈夫,但再也沒機會對帕迪說一聲“我愛你”在悔恨中繼續生活。

然後是美麗溫柔、善良倔強的梅吉,愛上了英俊優雅的拉爾夫神父,拉爾夫爲了實現做紅衣主教的理想放棄了梅吉。爲了忘記拉爾夫,梅吉選擇了和自私守財的盧克結婚,而在小島上度假時,在與拉爾夫的繾倦沉淪中,有了拉爾夫的孩子,人見人愛的完美男生——戴恩。但戴恩一心只想做教士,離開了德羅海達,後來在希臘溺水身亡。梅吉失去了兒子,大女兒朱絲婷又與其格格不入,獨自留在英國。克利裏家族後繼乏人啊!

當梅吉在昆士蘭受苦時,我對盧克只想要賺錢買牧場,無視梅吉的需求時,是充滿恨意的,同時覺得拉爾夫和盧克一樣,出於對教會的忠誠,拉爾夫也沒給與梅吉完整的愛。還有梅吉的兄弟眼裏似乎只有草原、放羊、剪羊毛,爲了管理好德羅海達,甚至沒有娶妻生子的打算。

怎麼回事?那個時代的男人完全忽視了女人的存在,完全不知道有憐香惜玉這個詞,女人完全沒地位,連菲都說“重要的是兒子”對梅吉一直都很冷淡。梅吉有14000英鎊的嫁妝,居然直接存在盧克的銀行帳戶上,梅吉還要去路迪家打工。真是沒天理啊!

對拉爾夫和盧克我只想說:沒有任何理想抱負能高尚到可以傷害一個女人的.心!

男人不知道如何愛女人,做母親的其實也不會用正確的方式愛孩子。菲愛弗蘭克嗎?愛。非常愛!但菲錯誤地把自己塑造成家庭犧牲者的形象,這樣做其實會讓孩子產生罪惡感,而一個有罪惡感的人往往用自暴自棄的方法度過一生。弗蘭克就是最好的例子,弗蘭克的暴躁,好鬥最終毀了他。梅吉也一樣,因爲過於關注戴恩忽視了女兒朱絲婷,這也是導致朱絲婷不願意回德羅海達的原因。

堅強、堅持是美德,但笑着堅持纔是正能量。所以,我從不在兒子面前說我爲這個家犧牲了什麼什麼。要求孩子以後報答父母,這其實是一種自私的想法。你現在的努力工作也是爲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別說是爲了孩子,別把自己說得這麼偉大。只有自己有顆快樂圓滿的心,才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學會愛與被愛,愛不但要讓自己幸福,更要讓所愛的人,甚至所有人都幸福。

對梅吉來說,她一直在與上帝爭奪拉爾夫,她相信,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的巨創來換取。讓荊棘插進胸膛把,唱一曲讓雲雀與夜鶯都黯然失色的絕唱!

我只是一個小女人,沒啥大抱負,只想要我的小幸福,如果要我用刺入胸膛的痛去換取愛,我想我只會放棄。我不想做德羅海達的荊棘鳥,只想做新疆草原上的小云雀,啄到豐滿的草籽,肥美的蟲子就開心地歡唱。

我就這點出息!

其實,不管是做荊棘鳥還是做雲雀,只要是真心喜歡和享受這種生活狀態,有所爲,有所不爲,那就毫無問題。用王小波的話說:“參差多態,幸福本源!”

荊棘鳥讀後感 篇8

書友強烈推薦閱讀澳大利亞作家考琳。麥卡洛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創作的長篇小說《荊棘鳥》,爲了儘早品賞精彩,我首次選擇了當下最爲便捷的網絡收聽方式。只用了幾天的時間,長達五十多萬字的故事就如潺潺流水般涌入腦海,意猶未盡之際,又買了書,繼續翻閱,思考。

書名中的荊棘鳥在傳說中一生只唱一次歌。從離開巢的那刻起,它就尋找着荊棘樹,當如願以償,它會將自己嬌小的身體扎進棘刺,留着血淚放聲歌唱,直到曲終命結,這絕唱比世上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爲婉轉動聽。

以荊棘鳥爲名的這部小說描述了大半個世紀中,從新西蘭遷居澳大利亞德羅海達牧場的克利裏家三代人的人生經歷和情感歷程。這洋洋灑灑的鉅作圍繞家族三代女人的愛情故事層層展開,她們明知面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感情,卻仍冒着危險,固執地把那根愛情的棘刺扎進自己的胸膛,最後只能留下悽美的故事,這正像傳說中的荊棘鳥一般(第三代最終完成了鳳凰涅槃)。

《荊棘鳥》篇幅巨大,人物衆多,筆者不想就故事情節多做介紹,僅就小說中的主要女性人物性格與命運進行些探索性的思考。

第一代女性菲奧娜是名門之女,因爲愛上了已婚政治家並生下私生子而遭家族放棄,並被下嫁給羊毛工帕迪。婚後,儘管生育了多個子女,但她一直沉默寡言,將心中的愛始終留給初戀和他們的兒子(該子後因牢獄之災,最終無所成就)。對於深愛着她的丈夫帕迪,直到他離世前兩天,她才醒悟並發現自己有多麼愛他,但還沒等她來得及表白,帕迪已經帶着對菲奧娜忠貞的愛在森林大火中永遠離去了。

菲奧娜是不幸的,但也是幸福的,她年輕時曾經追求過自己的真愛,儘管求而不得,但她擁有了愛情的結晶,在兒子的陪伴下,她至死都把這份愛存在心底,時時地懷念。之後的婚姻生活中,丈夫對她愛得情真意切,但她緊鎖心門,空洞地活着,當那扇門終於打開時,丈夫永遠地離去,留給她的只能是無限的回憶和遺憾。

第二代女性梅吉是菲奧娜的獨女,當她隨父母來到德羅海達時,年僅十歲的她認識了風度不凡的拉爾夫神父。隨着梅吉日漸長大,她越來越信賴和依靠拉爾夫,直到墜入愛河。拉爾夫也是一樣,他無法自拔地愛上了一天天長大的梅吉,併爲自己曾立下獻身上帝的永恆誓約而無比痛苦,但在野心的驅動下,他最終選擇接受了梅吉姑媽臨終的財產贈與,而走上了紅衣主教之路。傷心的梅吉找了個外貌酷似拉爾夫的丈夫,但這個愛錢、冷酷的丈夫在留給梅吉一個女兒後就消失在賺錢、攢錢的自我陶醉中去了。梅吉開始重新思考人生,並做了一個冒險的選擇。一次意外,她懷上了拉爾夫的兒子,她沒有告訴拉爾夫,而是獨自將孩子撫養成人。這俊美的孩子長大後,竟然義無反顧地追隨拉爾夫成爲了真正的教士,最終在年僅二十出頭的時候,爲下水救人而葬生大海。

梅吉相比媽媽更爲勇敢,但也更爲不幸,她先是愛上了不該愛的人,而且從沒放棄過這份愛,但這愛傷了自己,也傷了侍奉上帝的拉爾夫。梅吉嫁給了拉爾夫的替代品,以爲可以逃避一切,結果卻落得傷痕累累。當她效仿母親,在真愛中孕育了孩子,獨自享受這愛情果實成長中帶來的美好時,那麼完美無瑕的孩子又在命運的安排下,離去了。這一切使梅吉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誰都不怨恨,我不能對此有片刻的追悔。”

第三代女性朱絲婷是梅吉的女兒,也許是母親把太多的愛都給了弟弟,所以她從小的性格就是獨立和冷傲,但在完美的弟弟面前,她始終表現得非常細膩,和弟弟無話不說,堪稱知己,也許正因如此,她對與弟弟的感情之外的愛情抱着可有可無的態度。弟弟的離世喚醒了朱絲婷,她終於發現身邊一直有一個理解她、愛她、等他的`雷恩,當她接受了這份真摯的感情後,總算走出了家族女性“荊棘鳥”的宿命。

朱絲婷是幸運的,她沒有像外婆和母親那樣用一生去追求可望而不可得的愛情,她冷靜看待婚姻,在沒有找到真愛的時候,她根本就不打算結婚。儘管失去了最親近的弟弟,但她在重生之後,發現了愛情,守護了愛情。

《荊棘鳥》通過三代人的愛情故事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呢?

閱讀過程中,一直覺得荊棘鳥悽美的歌聲猶如炫麗的愛情,它是需要苦苦追尋、奮不顧身、強忍創傷來獲得的,儘管短暫,但堪比絕唱。

但當看到書的結尾,特別是朱絲婷的鳳凰涅槃時,我不禁想,在愛情面前,這種不顧一切、固執堅守、向死而生的態度未必是對的,當朱絲婷獨立而高傲地追逐事業、追逐智慧的時候,她的愛情其實已經悄悄守候在了身邊。

作者在當時的歷史時期,通過《荊棘鳥》大概就是想要啓發女性自我意思和自我價值的覺醒吧?

荊棘鳥讀後感 篇9

難以想象讀完這本《荊棘鳥》,斷斷續續用了我3個月的時間。用女兒的話來說,這就是所謂的蝸牛爬行,還是打着盹兒的蝸牛。

在文章的結尾,如願以償地看到朱絲婷終於戰勝了自己,向從來沒有中止愛她的雷恩“繳械投降”了。這圓滿的愛情結局應該是文章中所有人,也包括我在內的所有讀者的願望吧。愛情與其說是甜蜜的,真不如說是折磨人的。爲了這個倔強、有追求、思想又獨立的女孩,成熟穩重、充滿魅力的雷恩用愛用耐心,用了七年的光陰來等待朱絲婷愛上自己。當然,朱絲婷一直以來極力抗拒着愛情和婚姻,是源於原生態家庭中外祖母與母親的那種壓制自我、放棄自我的不幸婚姻。

母親梅吉是個堅強勇敢,敢愛敢恨的女性,但對於朱絲婷成長來說,梅吉是有過失的。梅吉把所有的愛給了戴恩,這個從拉爾夫身上得到的兒子。梅吉知道她永遠也得不到拉爾夫,但她得到了他的兒子。可最終這個集一身寵愛的,從上帝身邊偷來的,完美無瑕的教士兒子還是早早的回到了上帝的身邊。無望的愛情,無愛的婚姻,到最後兒子的意外身亡,一度以爲要從此擊垮她,但是廣闊無垠的德羅海達土地不僅給予了她倔強,還有堅強。正如她最後爲了促成女兒的幸福所寫的那封信所說的:“如果你以爲我們在德羅海達這裏靠哭泣而過日子,你就大錯而特錯了。我們的日子過得很有意思,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你這團火光依然在燃燒着。戴恩的光明永遠熄滅了。親愛朱絲婷,請盡力承認它吧。”所有愛的缺失在這封信裏得以彌補和激發,這裏的人們都用着一種奇特的方式在愛着彼此。弟弟戴恩的死實際上又潑滅了朱絲婷那難以喚醒的激情,要知道等來這激情,雷恩已經等了很久。德羅海達的人是奇怪的,他們不願意擠在一堆傷心,寧願獨自忍受着巨大的痛苦。

在所有人的情感都到了一個瓶頸口的時候,梅吉和母親菲以內心深處的`愛融化出一道突破口。正如母女倆的交談:“我希望咱們做的這件事是正確的。”菲凝視着她,點了點頭。“啊,是的,肯定是對的,朱絲婷的麻煩是她沒有做出這種決定的能力,所以我們就別無辦法了。我們必須爲她做出這個決定。”這何嘗不是深愛着彼此,但從不表露痕跡的三個女人在人生道路上一次破天荒的表白和和解呢!

那麼接下來我們說說梅吉從小就愛上的男主角拉爾夫吧。一位英俊的天主教會的教士,承諾終身爲上帝服務,禁婚主義者。爲了自己的紅衣主教夢想,博取教會行政統治集團中的一席之地,保證以後的得酬壯志,他接受了帕迪的姐姐瑪麗卡森的遺囑分配,決然的放棄了與梅吉的愛情。不得不在此提一下,這個被嫌棄爲臃腫的老蜘蛛-瑪麗卡森,也愛着拉爾夫,愛誰錢就給了誰,死了還爲拉爾夫鋪好一切,雖然口口聲聲的表示,是用這種方式對拉爾夫進行報復,但是她的鉅額財富遺囑分配助拉爾夫登上了紅衣主教之位,也從此保證了帕迪一家世代無憂的衣食住行啊。爲什麼還要給她扣上驕橫張狂、滿腹尖酸之名呢!?只是因爲她老了,而且是個不美的老女人而已吧!?唉,有點替她不值。

後來梅吉嫁給了盧克,一個長得與拉爾夫相似的男人。這個盧克的人物描寫吧,有點不切實際,你說他利益薰心,爲了利益娶了梅吉,那又爲何不再繼續佔有她更多的財產?!而是莫名其妙的苦戰在甘蔗田裏,還用對待兩條狗都不如的態度去冷落和漠視梅吉和剛出生的女兒朱絲婷!實在令人費解。這無疑就是梅吉與拉爾夫經過長期的思想交鋒之後,突破底線,最終身心都合一的促成劑。梅吉和拉爾夫在那一段時間的雲朝雨暮之後,梅吉幸福又偷偷的懷上了戴恩,但拉爾夫必須離去,回到教會和他的職務上去。在戴恩死了之後,拉爾夫才知道這個兒子的存在。

在爲兒子做完彌撒後,拉爾夫在心愛的女人梅吉的懷抱中合上了雙眼,永遠的合上了雙眼!如果盧克能有帕迪一樣的善良,像帕迪寵愛菲一樣的寵愛着梅吉,那麼梅吉和拉爾夫還有下文嗎?是不是梅吉和拉爾夫的這一場刻骨銘心的愛情就可以在歲月的長河裏消失殆盡了!雖然帶着愛情私生子的菲同樣也是嫁給了沒有愛情的帕迪,但是能夠拴住一個女人的心,那就是這個男人拼了命的去愛她。可惜這樣的帕迪在一次意外的森林大火中死去。這時候的菲歇斯底里地哭泣着,她才意識到,其實她是多麼的愛着帕迪,就好像她是終生都在愛着他似的,但對帕迪來說太晚了,對菲自己來說也太晚了!她多麼希望能有一次機會,把帕迪摟在自己的雙臂之中,對他說:我愛你。雖然之前毫無感情的爲帕迪生了一大串孩子,包括梅吉。神神叨叨地聊完了書中的主人公,認真地咀嚼着她們的人生和自己的生活,感慨時光的變遷,唯愛不可辜負吧。

這本荊棘鳥,被誦爲一曲美麗而悽婉的愛情悲歌,稱之爲澳大利亞的飄。但是我覺得除去不該發生的人亡讓人痛心並絕望之外,裏面的愛情並沒有讓我心生悲哀。我倒認爲該得到的都得到了,心靈上和肉體上都得到了啊,最終還是心心相印的。你認爲這世上有多少人能在短短的的幾十載遇見珍貴且稀缺的愛情啊!!!

標籤:讀後感 荊棘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