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參觀美術館的觀後感

觀後感1.02W

藝術是相通的,美術作品中的人物,色彩,線條等藝術形象,完全可以體現在音樂作品中。作曲家或演奏家應該讓人們在他的作品或演奏中感受到音樂色彩的變化,能讓聽衆的眼前浮現出一幅畫面,這樣你的作品或演奏纔算成功!本文是本站小編精心收集的美術館的參觀觀後感,僅供參考!

參觀美術館的觀後感

參觀美術館的觀後感

這幾天天氣很好,既不下雨也沒太陽。真是天公作美,是個合適出遊的好日子。

今天,去了位於燈市口西四街的中國美術館。該館是個中國式的建築,有五層樓。我們先從一樓展廳看起,一樓展廳今天展出的是專題作品——已故畫家李瑞年100週年誕辰畫作展。我對美術不在行,也就看個熱鬧。我不喜歡李老先生的作品,太暮氣了,他的作品好像缺乏靈動之氣,我是外行,也許這麼說失敬了,我們一行4人都是這個觀點,當然我們都是外行。從他的展廳出來再轉到另一個專題作品——五龍山藝術作品展。眼前突然一亮,迎面撲來一股朝氣銳氣,明亮的色彩,熟悉的現代生活氣息,讓剛纔有些壓抑的心情得到了放鬆,這些畫家的作品我覺得不錯,尤其是那些先鋒作品,好在哪我說不出,但讓我留下了印象。

一樓展廳今天居然還有廣西北海畫家們的作品展——北部灣風情。這些北部灣才子們的畫很有生活氣息,但作品比較直白,看不出有什麼層次和意境,看時是挺好看挺熱鬧的的,過後沒什麼印象,有點像陸麒任他們作曲專業的同學的作品音樂會,聽的時候覺得還行,弦管齊鳴,熱鬧得不行,但沒有音樂記憶點,無法回味。

三樓是澳大利亞土著文化展,純屬矇事兒,什麼破玩意也敢拿來泱泱大國?穡?追蜃用徘奧粑惱攏?惶嵋舶鍘?/p>

五樓是今天最值得看的重點,華彩。——吳冠中先生的作品展。吳老先生剛去世不久,他把他的作品全部捐獻給了國家各個美術館。人品真是讓人高山仰止。

我再外行,也看得出大師就是大師,不是浪得虛名!!!吳冠中先生的畫作與我們在一樓看的作品的顯然不在一個檔次,無論是構圖佈局,色彩的應用還是意境,都是不着痕跡非常自然,讓人覺得舒服。看他的作品想起一句話:沒有風格就是最好的風格。

藝術是相通的,美術作品中的人物,色彩,線條等藝術形象,完全可以體現在音樂作品中。作曲家或演奏家應該讓人們在他的作品或演奏中感受到音樂色彩的變化,,能讓聽衆的眼前浮現出一幅畫面,這樣你的作品或演奏纔算成功!如果人家都不知道你在幹嘛,你能說你的音樂是成功的嗎?要做到這點,你自己的`心中首先得有畫面感,自己都感動不了自己,怎麼可能感動聽衆呢?朗朗爲什麼會成功,我覺得就是他的演奏有鮮明的音樂形象,他能讓聽衆明白他在幹什麼,能與聽衆交流並帶他們進入音樂中一起悲歡離合。朗朗就是這樣一個能在東方與西方,音樂家與民衆間搭建了一座橋,所以他成功了!

參觀美術館的觀後感

在春雨的撫摸後,空氣更加清新,萬物更加富有生機。在這個春意盎然的日子裏,我隨着父母來到了美術館門口,準備參觀美術館。

我們隨着人羣排起了長隊,而我的心情也十分激動,每當想到我馬上就能看到世界著名畫家的作品時,就恨不得希望時間能過得快一點兒,再快一點兒。我又看了看別人,他們也與我一樣,把心情“掛”在了臉上。

很快,我們便進入了展廳。雖然展廳里人山人海,但是秩序卻井然有序。所有人都在與畫中的人物交換眼神。我也來到了一幅油畫前,來欣賞它。

這是一幅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油畫。可當我走近了它,彷彿身臨其境:在烈日的照射下,有一片土地,已經幹得不能再幹了。“人”字形的裂痕到處都是。這時,太陽並不像人們讚頌的那樣溫柔、可愛,而是像一頭兇猛的野獸,在不斷地搜索着食物。就是在這沒有一點兒水的情況下,奇蹟發生了!一絲綠色竟然出現在我的視野裏!這是一顆嫩綠的小苗,它的枝葉翠綠欲流,好像有許許多多的話想吐露出來……

就在這短短的一瞬間,我的心就像在一萬隻鼓同時響起,完完全全地被震撼了!這一幅平凡的畫在我心中確是偉大的。它讓我突然明白: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它沒有放棄對生命的希望,而是頑強、不屈服,爲了生命的重生,它在不斷地努力着。

我看到的只是一個蓬勃向上生命。但是,我還看到它在地下的痛苦和掙扎,它在頑強地拼搏着。“陽光總在風雨後”,沒錯,當它舒展枝葉時,心情是多麼激動。

就是這樣的一棵小苗,它的精神讓我們永遠頑強、永遠努力、永遠向上。

在回家的路上,我“帶走”的不僅是著名畫家們別具一格、獨具匠心的特點,還是一顆幼小的種子,他正在泥土裏不斷地掙扎,不斷地拼搏,不斷地生長着……

參觀美術館的觀後感

週四公司組織去參觀了常熟美術館,上次因爲五一之後調休閉館,所以錯失了一次機會,這次參觀的時候展品已經換新的了。

主要展出的是顏仲先生的木刻版畫,相對於大家比較熟知的國畫、油畫、水粉水彩等,版畫應該是比較少見的,那麼就簡單地帶大家瞭解一下我國的版畫。

當代版畫的概念主要指由藝術家構思創作並且通過製版和印刷程序而產生的藝術作品,具體說是以刀或化學藥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

其實版畫的歷史非常悠久,在隋唐時期雕版印刷術出現以後,版畫也隨之出現,以木刻爲主,也有少數銅版刻和套色漏印。古代的版畫主要用於滿足民間傳播信仰、生產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年畫的印製。因爲實用、方便、美觀,木版畫引起了上層的關注和文人的重視,到了宋代,雕版印刷幾乎無處不用,民間印刷非常活躍。

版畫在歷史上經歷了由複製到創作兩個階段。早期版畫的畫、刻、印者相互分工,刻者只照畫稿刻版,稱複製版畫;後來畫刻印都由版畫家一人來完成,版畫家得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創造性,這種版畫稱創作版畫。20世紀30年代以前的版畫仍然是複製版畫,自1931年起,由魯迅倡導的新興木刻,開始有了我國創作的版畫。新興版畫和古代複製版畫不僅在製作技術上有很大差異,而且在作爲藝術的功能與現實意義上也有質的區別。新興版畫從它誕生那天起,便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緊密相關,它是中國革命文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30年代左翼美術的主力軍。版畫家是以藝術家和革命戰士的雙重身分出現在歷史舞臺上,在思想教育戰線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顏仲先生(1930—2008,原名顏中仁,浙江富陽人)就是我國文化名人木刻肖像創作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帶有很強烈的革命時代氣息,創作的人物肖像囊括了東西方的文化、思想、政治大家,代表作有《魯迅像》、《瞿秋白》、《巴金》、《郭沫若》、《歌德》、《雨果》、《愛因斯坦》和《列夫·托爾斯泰》等。顏仲先生不僅同時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更是國家一級美術師。他的木刻肖像,多用作文學名著的插圖,他所追求的藝術境界,是魯迅所說的“形神俱似”,以富有才華的刻線充分表達每一位文化名人的性格和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