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培根隨筆》有感

觀後感2.46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培根隨筆》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培根隨筆》有感

讀《培根隨筆》有感1

在中培根說:"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於色澤的美,而秀雅合式的動作的美又高於相貌的美。"讓我又一次深刻的知道了相貌的美不是真正的美,心靈上的'美才是最真實的,最高尚的,最高雅的。這一篇隨筆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爲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爲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心靈上的美像是埋在土裏的未發芽的種子,不管埋得多深,有多少的土都不可能不發芽,不成長,不開花,不結果的。而那種相貌上美而心靈不美的人就像是在土裏埋了一個定時炸彈,不管在上面加多少的掩蓋,在不定的時間一定會突破圖層,將滿地炸得開花,令每個人的厭惡。

如今,真正理解這句話的人並不多,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爲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希望大家可以一起閱讀這本書,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人生。

讀《培根隨筆》有感2

黯淡的天際幾點疏星仿若洞析着人間,流星劃過“眉梢”,縱使遙遠渺茫,卻重重地在我靈魂的最深處烙下了印記。

人生不過轉眼的時光,過客匆匆,歸人踏過,也僅僅遺留下幾段足痕。倘若當真等到花敗人老,纔始明白光陰何其彌足珍貴,怕只怕空餘滿腹嘆惜。其實,如此人生又有何意義?而培根卻與常人的感觀大相徑庭,他將畢生的信念大化,向着心中的目標永不衰竭地追求,或許這纔是面對大千世界理應有的態度。他始終堅持着“知識就是力量”,並且爲之付諸了行動。當冷眼看遍世態炎涼,人間冷暖時,炯炯的目光中溢出絲縷的淡然正彰顯了他不屈的人格以及不滅的才華。即使靈魂離開了人世,但起碼他在人文悠悠的長河中籤上了曾存在的痕跡,至少他燃燒了幾個世紀!

歷經了十幾年風雨的我,如今卻也能淺嘗到他語言的魅力、思想的深遂。曾經鍾愛於歇於林間細細品味《談習慣和教育》中那句“國家和政府日鼓勵已經形成的美德,而不改良美德的種子”,如今觀當前局勢,又何嘗不是如此?由此看來,培根倒也有未卜先知之能了。

而在我看來,美德的源泉無非是固邊的行薰陶以及自小的教育。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並無道理,教育的手段及途徑往往直接影響青少年思想的方向和演化。可如今的教育方案卻不盡如人意,高等學府不過是度量未來薪金的.標準,莘莘學子所求的高等教育自然無法洗淨人性的污垢,反而最終引起的是習慣的惡性循環。這便是無數罪惡的根源,教育的缺陷所牽涉的負面影響的確是數之不盡的。

凡事皆有因果,習慣同樣並不例外。只有優良的教育以及獨立的人格才能壓制邪惡的習慣,從而帶動整個社會的風氣,而這過恰恰是我們應爲之奮鬥的指標。面對種種過錯,“去其糟粕”是必然的,唯有此計才能造就輝煌的明天!

巨星如培根已然隕落,但《培根隨筆》的光芒依舊在照亮着後人……

讀《培根隨筆》有感3

在這個休息時間充足的時間,我讀了弗蘭西斯.培根寫的《培根隨筆》。從書中,我瞭解到了他對哲學的執着,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在遇到困難時那種堅強的精神。

這本書共收錄隨筆56篇,篇篇標題意指鮮明,直奔主題,使人一目瞭然。

在衆多的隨筆中,我最喜歡的一篇隨筆是《論逆境》。文中說:“順境帶來的幸運固然可貴,逆境造就的品質更令人折服。順境的德行是節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撓。”從這兩句話中,我瞭解到了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同時也給我帶來了很多啓示。

遇到了逆境,可以說是一個人人生上的不幸。因爲它給人帶來痛苦,困難和挫折。可是同時,換一個角度想,它也是人生中的萬幸,因爲它給了人一個鍛鍊的機會,它考驗人的意志,心態。使有一些人能夠抵達成功!

正是人們遇到逆境時產生的不同的表現,才決定了他們不同的命運。消極的人,只會絕望,沮喪,嘆息。樂觀的.人,懂得努力,奮鬥,進取。生命本是一股清泉,只有懂得挑戰的人,纔會體會到它的浩蕩。所以,從現在起,把握住自己,努力拼搏,灑下汗水,不斷耕耘,纔會爲成功畫上一個精彩的句號。

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可以把逆境當做走向成功的導師,因爲它教了人們許多的受益的方法。讀了這本書,使我真正懂得了許多。

讀《培根隨筆》有感4

許多人都有這樣經歷:童年事,許多已經忘卻了,但讀書中給你智慧卻記憶猶新。一本好書能讓人領略到人生真諦,《培根隨筆》就是這樣一本書。

培根是英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學家。《培根隨筆》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愛情 、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方方面面。作爲一名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哲學家和思想家,培根對他談及問題均有發人深省獨到之見。

《隨筆》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幾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歡迎,這個暑假我讀了這本書,它確有着非凡魅力,一篇篇小短文中所蘊含這裏讓我受益匪淺,如《論家庭教育》這一篇,其中講了家庭教育對孩子重要性,如果不當可能會讓孩子誤入歧途。這就告訴了我們習慣是人生主宰,人們就應當努力求得好習慣。習慣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那就是最完美習慣,這是一定,這個就是教育。教育其實是一種從早年就起始習慣,它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力量,它能夠決定人一生方向,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習慣。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開山之作,以其簡潔語言、優美文筆、透徹說理、迭出警句,讓人在哲學與知識之間遨遊時流連忘返。相信它也能給你帶來人生智慧。

標籤:有感 培根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