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15篇

觀後感9.38K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歡迎閱讀與收藏。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1

今天下午,班會課上黎老師同我們全班五十八個人看了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這是一部優秀的法國電影,是每一位身爲教師的人必須要看的一部經典電影。這是一部讓人因爲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電影裏沒有任何華麗的裝飾,就連男主角——馬修,他也只是一個失業的音樂家,一個其貌不揚、內心善良、有無足輕重的小小代課老師,但是,他這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卻用了自已獨特的所作所爲,用他自已那與衆不同的教育方式,以他的音樂和他的善良、寬容、仁慈、大度,博得了放牛班那羣已被遺棄的孩子們的喜愛。他的作爲讓這些不被老師們認可,調皮淘氣甚至還弄過一些誇張的惡作劇的孩子們,得到了尊重,感受到愛的力量,喜歡上了學習。

一開始,馬修剛來到了輔助學院裏,受到了同學們的惡作劇,被同學們罵成了“光頭”,可內心寬容大度的馬修,卻從來不斤斤計較,而是一再地去鼓勵他們,表揚他們,因此,他纔得到了學生們的認可。

馬修把他的學生真正當成人來對待,來尊重,來相處。電影中,馬修管的班上有着這麼一批讓老師們頭痛不已的學生:打傷馬桑大伯的樂格克,小不點兒貝比諾,頑皮搗蛋的佩皮諾,古怪固執的莫杭治……面對這樣一羣幾乎沒有把老師放在眼裏的學生們,一味胡鬧的孩子們,輔助學院的人都採取了體罰,緊閉。但他——馬修,一個失業的音樂教師,而且當時他僅僅是一個小小的代課老師,選擇了教育孩子。

這個貌不驚人的老師,發現了學生們都十分喜歡唱歌,其中,一個叫皮埃爾的男孩有一副好嗓子,這就是“黃金”,但它被埋在土裏,如果沒有人把它挖掘出來,就永遠無法顯示它的光芒,但馬修把它挖掘了出來。

俗話說:朽木不可雕。只有你帶着寬容的心態,大度的心理,一切都會被你的寬容所感動,所謂“精誠所加,金石爲開”。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2

塵世間誰都想要有力量。希望有力量生存,有力量養家,有力量成就更多。

但是,力量,每個人顯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追求。

劇中主角,忠厚老實甚至有點兒窩囊的教導主任,怎麼看都是好欺負的對象,就連小孩子都不把他放在眼裏。但是,隨着劇情的推進,發現他簡直就是自帶春天的天使。他的春天,溫暖着茫然無望卻渴望愛和美的孩子們,點燃了因生活困頓而沒有自信的女子的信心,他甚至還一度把春天吹進了貪婪而食古不化的校長的心裏。那場全校隨着音樂快樂舞動的場景簡直讓人以爲從此大家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這幾次春風化雨的美好時刻的出現,都是音樂帶來的。有些拘謹、人生也不太得意的教導主任仗劍走天涯的力量就是音樂。音樂使他自帶光芒。他沉浸在音樂和沉思中時,他教孩子唱歌時,完全成爲另一個人。不再是凡塵裏那個怕校長讓他丟了餬口的工作窩囊中年男,不再是擔心孩子的惡作劇而管不了的教導主任,也不是那個連“愛”字都沒能說出口的失戀人。詩情畫意都寫在了他的臉上,通身充滿了文藝範兒,有了力量,讓孩子們臣服於他的“魔力”裏。

返回世俗的他卻是無力的,像是立刻被打回了原形,完全沒有了音樂裏的頂天立地、雄心壯志和讓人見之忘俗,仍舊是那個爲了三鬥米而折腰的囁嚅人。但是,良知所給與他的高尚卻沒有隨着音樂的暫停而消失。被辭職後的教導主任在蒼涼的清晨,形單影隻地走上了他來時的路,一個送行的影子也沒有出現。突然,學校高牆裏一雙雙孩子的手拋下一張張祝福的紙片,-在他離開的路上綻放出希望的花兒。原來是真的,只要春天來過,花兒就一定會綻放,綻放後結出的種子還依然會植根在珍貴的人間。

天使美而不自知,無聲度化身邊人。

《放牛班的春天》裏的春天是音樂,是良知,是美,更是是善良和希望的啓蒙。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3

放牛班的春天,我看了幾次。每次看都很有感觸。被馬修感動。在這裏面我覺得孩子是天使,也是惡魔。因爲他們是非觀還沒完全形成把無知當成好玩的卻也非常的讓人頭疼。所以我覺得應該要有處罰。但處罰絕對不是校長那樣,沒弄清楚真相就那麼的狠心打一個孩子,看着真讓人厭惡至極,很心痛……馬修老師也是有處罰的,他的處罰溫柔,但不失嚴厲。車子裏面。孩子是聰明的。你真正爲他好,愛他他是感受得到的。所以馬修這樣的處理方式使她的學生又變回純真美好的天使。面對那麼一羣“惡魔”,馬修自始至終是愛他們的,當孩子犯錯誤,他不是犯錯——處罰(這兩個詞在劇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可能校長的教育是多麼的粗暴)而是溫柔且嚴厲的批評、警告、原諒。當然。這樣大多數孩子都沒有再犯錯。

馬修還有雙善於發現孩子優點的雙眼,他幫助孩子放大優點,尊重孩子的差異性,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在他的合唱隊裏,每個孩子都有事可做,不會唱歌的,拿樂譜當指揮助理。看着讓人非常暖心!這就與我們神墨教育理念完全契合,平等、尊重、信任、賞識、關注、激勵在馬修老師身上隨處可見,這是我們作爲老師該學習並實際踐行的!

電影的最後小男孩向老師跑去,乞求老師帶他走,雖然他在劇中是最小、被校長定義爲“笨”但他卻知道誰最好,當第一次老師上車了,我以爲不會帶走他,眼淚好像流……那麼小的孩子呆在這麼黑暗的地方很恐怖,還好帶走了,能想象他以後的生活將是光明、溫暖的,同時真的很爲馬修感覺到偉大!

一個好老師真的能改變很多人,帶給他們光明與方向,而劇中那個放火學校的孩子真的被校長那類人毀了……讓人惋惜。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願自己時刻以克萊夢.馬修爲榜樣———平等、尊重、信任、賞識、關注、激勵每一個與我有緣的孩子。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4

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安琦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着這本當年音樂啓蒙老師遺下的日記,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潭。

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失業的音樂教師克萊蒙·馬修來到了一個外號叫“池塘之底”的寄宿學校。“池塘之底”是一所專爲“再教育”問題少年們而設置的寄宿學校的名字。一如其名,學校擁有陰森古陳的建築、笨重重疊的大門,灰色斑駁的教室以及幽暗閉塞的氛圍。在這裏,馬修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爲了一名代課教師。

這所學校的教師個個行爲乖戾,面目可憎,令人匪夷所思。他們忘記了說笑,正因爲如此,學生敵視教師,與教師形成敵對壁壘。光頭的馬修第一次與孩子們見面也遭到了孩子們的嘲笑……

因爲這裏的學生是一羣被放逐的問題寄宿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馬修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裏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馬修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閒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馬修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但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就是皮埃爾·莫安琦。皮埃爾,一個喜愛偷竊、屢次逃學而被公立學校開除了的單親家庭的孩子,他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着令人頭疼的調皮的性格。然而,馬修卻沒有因爲他打架鬥毆而反覆懲罰糾纏,相反,卻敦促他回到合唱團。皮埃爾異乎尋常的音樂天分,在馬修的精心保護和培育下,常常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將美夢化爲奇蹟……諄諄善誘的馬修把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讓人因爲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這裏沒有美女、暴力;沒有動作、兇殺和商業元素。但那位平凡的小人物克萊門特·馬修那顆博大的愛心卻深深地感動着我們!是的,沒有天生的壞孩子,只要我們教師能給予孩子們足夠的愛和理解,他們將會變得更有希望和信心!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5

今天我觀看了一部好看的電影,名爲《放牛班的春天》。其中不一樣的'老師克來蒙·馬修帶給了我深深得震撼。

克來蒙·馬修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因爲當時所處的年代,他不能發揮自己的才華,只好去當一所男子寄宿學校的老師。可是,他的日子並不好過,這裏的學生調皮搗蛋,都是一些“問題學生”。聰明的克來蒙·馬修並沒有像校長、其他老師那樣利用懲罰來管理學生。因爲他深深知道,這樣是不行的。於是,他用音樂來管理班上的學生,令班上的學生全都回心轉意,露出了自己的本來善良的面貌……

看完了影片,我也情不自禁地被這位老師的行動折服,心中暗想:“因爲他獨特的教學方式,並不使用懲罰和獎勵,而是利用音樂去鼓勵學生自己做好一切。因此自然是事半功倍。怪不得他的學生們在他臨走時都很懷念他。”就這樣,這位老師用音樂的力量,讓這些“壞孩子”都變成了聽話優秀的孩子們。茫茫人海中,能夠遇到這樣一位好老師,真是這羣孩子的幸運。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老師。我們班敬愛的孔老師就是這樣一位好老師,她只需要一個眼神,或者輕輕一拍,就能夠讓某個不專心聽講的同學立刻服服帖帖,專心聽課。這是因爲孔老師對我們十分溫柔,她平時都是笑容滿面,對每一位學生都十分關心。

且說前一段時間,我們班正在上語文課。突然,班上的一位學生摸着腦袋,樣子顯得很痛苦,這些細小的舉動被孔老師發現了。孔老師急急忙忙趕過來關切地問道:“你怎麼了?”那位同學摸着腦袋說:“我好熱啊。”孔老師立馬摸了摸這名學生的頭,當即斷定這位同學發燒了,於是趕緊帶到辦公室讓他喝熱水,還立刻打電話給同學的家長,讓同學趕緊回去看病。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孔老師用她的關心換取了我們每名學生的信任和敬佩。孔老師從一年級就開始教我們,今年我們都成爲六年級的學生了,我們就像花草一樣在孔老師這位溫柔的園丁手下茁壯成長。

我們的孔老師就像影片中的克萊蒙·馬修一樣,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好老師,他們用心付出成就了我們的茁壯成長。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6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很老的電影了,但正因如此整部電影有一種濃郁的古典美,輕鬆浪漫的主色調,伴隨着孩子們天籟般的歌聲,在一幀幀略暗調的鏡頭裏,故事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徐徐展開。

醉心音樂卻毫無所獲的馬修老師來到一家名叫“池塘之底”的男子寄宿學校當助理教師,這裏的學生調皮搗蛋,看似都是一些問題兒童,大多數老師們蠻橫粗暴,校長只考慮自己的前途,遇到問題只是一味的利用體罰手段鎮壓學生,學生和老師之間似有一座高牆,格格不入。生性善良的馬修老師來到這裏,用音樂築起了他和孩子們之間的橋樑,是他的善良、寬容、耐心和諄諄教誨,潤物細無聲般潛入孩子們的心靈,從而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馬修老師的教育便是這樣的,他來的第一天,馬桑斯大叔因爲孩子們的淘氣被傷到了眼睛,無情的校長用輪流關禁閉的方式解決這起事件。馬修老師瞭解真相後選擇了讓犯錯誤的孩子到醫院照顧受傷的馬桑斯大叔,善良的大叔非但沒有怪罪這位孩子,還各種表揚他。這種教育方式shi犯錯的孩子很快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更讓孩子們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和溫暖善良。

馬修老師用音樂的方式漸漸打開孩子們封閉的心靈,他組建合唱團,教孩子們唱歌,每一次孩子們整整齊齊站立,長大嘴巴唱出動聽的音樂,這樣的場景是美好的,是溫暖的,他們天真爛漫的性格,對自由的嚮往,對未來的憧憬,都在歌聲裏了。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淨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我反覆咀嚼着這幾句臺詞,我發自內心地對主人公感到敬佩,不光是對孩子,還有朋友,家人,甚至陌生人,如果我們多一點溫柔,多一點寬容,多一些理解,也許我們都會成長爲更好的人吧……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7

之前,常聽先生說起放牛班春天的故事如何如何的感人,我不削一顧,心裏想:什麼放牛搬的春天哦,直到想全鄉培訓,電影不放的那一刻,我恍然大悟,我爲我的無知羞愧呀。原來是“班”級班.

原來是放牛班的春天!!

這所學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問題兒童,這些題兒童常被校長以殘暴的高壓手段,體罰管治。

馬修老師到這所學校,用自己的方式改變了狀況。當他發現學校沒開音樂課時,他以然決然用音樂來打開孩子們封閉的心累,他讓每個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

影片中的幾個片段讓我記憶深刻。

感動(一)

馬修老師第一次進校時,在校門口戰着一個叫佩皮諾的孩子。佩皮諾每週六都會站在校門口等着等着………..

他多麼希望爸爸來接他呀,實際上他的爸爸早已去世了,可男孩不肯相信,在後來的日子裏,馬修老師在上課時一直把小佩皮諾抱來放在講座上聽他上課。這種愛是何等的重要,尤其是對一個沒有父母母愛的學生尤其重要。

故事的結尾,在馬修老師離校的那一天,小佩皮諾帶着自己的行李要跟馬修老師周,在他心裏。他認定馬修老師就是自己的爸爸,當馬修老師讓司機調轉頭,把小佩皮諾帶走,我的眼睛溼潤了。

每個學生都希望越着馬修這樣的好老師,而我們作爲老師的身份,我又做到了多少讓學生把你當老師呢??

感動(二)

當校長不讓孩子們送馬修老師時,馬修老師一個人走了,顯得那樣的孤單,於是自言自語,“我一個大大的音樂家,居然被解聘。”

此時,空中飄下來一架架紙飛機,裏面是孩子們對馬修老師的祝福!和簽名。當馬修老師擡頭一看,高高的圍牆上,一個個擠着,使勁伸出手向馬修老師做最後的告別,那一刻,眼淚有一次奪眶而出。

馬修老師的教育理念需要我們教育工作的人去會意。他挽救了許多孩子的心靈,培養出皮埃爾這樣的指揮家,他已有無法改變和無法挽救的學生,但他盡了自己上所能,做自己可以做的事。

每個學校,每個班級都有問題學生,關鍵是我們這樣去發現,又這樣去引導,這讓每個孩子都找到有屬於自己的春天?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我想:馬修老師做到了。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8

今天,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叫《放牛班的春天》,裏面寫了一羣不守規矩,沒有教養的孩子,在一位失意的音樂家馬修的耐心指導下,脫胎換骨,變成了一個個乖巧懂事的可人兒。

電影中的校長,對孩子不僅沒有耐心,而且往往對犯了錯的孩子處以嚴酷的體罰,例如:將小孩關在密室裏,無視這些孩子們的害怕,而新調來的馬修老師則完全不同,他對孩子充滿了愛心,對犯錯的孩子,也不是一位偏袒,而是給予他們一次又一次的機會。

在這部電影裏,有許多感動人心的鏡頭。

鏡頭一馬修老師剛進這所學校時,很多同學都不服氣,花招百出地捉弄他,每到上課時間,同學們都吵吵鬧鬧的,在馬修老師去校長辦公室的時候,有一位同學,畫了一個馬修老師的頭像,給他的禿頭來了個特寫,正巧馬修老師回到了教師,他不但沒生氣,而且也給那位同學畫了一幅畫,因爲那位同學鼻子上有一顆紅痣,所以馬修老師也給這顆紅痣來了一個特寫,變成了小丑頭像,惹得同學們鬨堂大笑。

鏡頭二:在影片快結束時,馬修老師指揮全班合唱一曲,那個最有天賦的男孩因爲犯了錯而晾在一邊,神情顯得十分寂寞。第一節音樂快結束時,馬修老師突然轉向那個男孩,那個男孩很驚訝,但更多的是驚喜,他出色成功地完成了這次演唱。如果是換成任何一位別的老師,同學們犯了錯誤,一定會不相信他們,而馬修老師卻給了他們許多機會。

我真想去那所學校裏,成爲馬修老師的一名學生。

鏡頭三當馬修老師被校長開除時,校長下了一條命令:不準讓學生和馬修老師見面。於是,那些孩子們想出了一個辦法。當馬修老師快走到校門口時,突然從教室窗口飛下來了一些飛機,上面寫的都是對馬修老師的不捨,馬修老師擡頭一看,無數只小手在教室窗口擺動着,孩子們都捨不得這位擁有着父愛般的老師。

看完影片後,我才知道這個“放牛班”是指那幫調皮的學生,“春天”,是代表希望的意思,而那位馬修老師就像一位放牧人,用他的愛找回了一羣迷失的羔羊,用愛爲他們指引方向。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9

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一位叫馬修的音樂家,他成了“池塘之底”孩子們的新學監。在與孩子們的相處中,馬修尋找到了一座新的“橋樑”,一座真正能和孩子們溝通的橋樑——音樂他只爲那羣孩子們譜寫樂章,但它同樣悅耳動聽。最起碼,那羣問題少年在音樂中找到了自我,和愛。

不,又不全是愛。影片總讓我會想起一些片斷。那個個子很小,父母在二戰中犧牲,不會唱歌的佩皮諾,最後他成了馬修的養子,成了一個大名鼎鼎的音樂指揮家。那個在睡前狂歡時一邊吹口琴,一邊唱着“禿子,禿子,你會完蛋的,禿子,禿子,這兒輪不到你說話”的科賓,但馬修沒有像校長一樣把他拎到辦公室揍一頓,而是和他一起唱這首歌,儘管最後他當了一個“架子”。那個戴眼鏡的博尼菲斯,那個“天使的面容”莫朗奇,那個馬修第一天來就給他“驚喜的”勒克萊克……他們都被馬修淳樸的音樂所感動,洗禮了心靈。

那個馬修,他好似一個善良的牧人。他用愛找回了一羣迷失的羔羊。用愛照亮了前往之路,用愛爲他們指引方向。他在管教寄宿學生時,將學生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用音樂啓發孩子的潛能,讓問題少年找回自我,用純淨的音樂喚回他們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記得其中一句對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這句話飽含了他對教育事業的盡心盡責;對人平等,不分貴賤,一視同仁的態度。馬修在接受校長任務時所提出的三個要求:不體罰學生,讓我來處罰犯事的學生,不透露他們的名字,也無一不體現了他對幼小心靈人性的關懷。他是在用愛來感化這幫所謂“無法救藥”的問題少年。

可惜,那個愚昧無知的校長藉機開除了他,他離開時,沒有一個學生來送送他,可當寫滿了愛的紙飛機飛滿了整個校園,馬修感動了,他至少證明了:無論是哪一個問題少年,只要他找到屬於他自己的路,只要再沒有犯“問題”,他就不是一個問題少年。

《放牛班的春天》讓我看到那些男孩們可愛純真的一面,心底煥發出的某種“本真”的天性,它講述的不止是愛,更是教育的模範。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10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了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回到法國家鄉出席母親的葬禮,當他的舊友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着這本當年音樂啓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修遺下的日記,皮埃爾勾起了自己童年的回憶。

克萊門特是一個生不逢時的音樂家,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根本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爲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代課老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池塘畔底”,因爲這裏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犯過罪的、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他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暴力的手段管這些問題少年,體罰在這裏司空見慣。他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一開始,他遇到了種種困難:一個不願開口唱的天才、一個暴力、變態、處於危險邊緣的學生、校長的阻攔、一個父母在二戰中雙亡的可愛小孩……還有一個不會唱歌的學生。

但他以他堅忍不拔、沉穩、謙讓的性格以及他敏銳的觀察力,戰勝了種種困難,組成了一個合唱團。

他每天晚上都給孩子們寫一些適合他們的樂譜。他從簡單到很難。但是學生們都學會了。有時候學生犯了錯,他還會包庇學生,以防遭到校長的毒打或禁閉。

他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他的學生們用天籟的嗓音取悅了他的心靈。可是好景不長,校長在一個星期六把他趕走了。但是,那個父母在二戰中雙亡的可愛小孩卻因爲老師們善意的謊言:“你的爸媽會在星期六來接你哦。”,而每個星期六都在校門口等他爸媽。這次,他又在門口等爸媽的時候,馬修老師出現了。於是,馬修因爲禁不住孩子的請求一次寂寞的孤獨,帶走了他。讓他知道了他的等待終究是值得的。

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想要得到回報,就得付出努力。因爲努力有時會給你一個不一樣的驚喜與一個大世界!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11

漫天撒下愛心種,佇看他日結果時

其實在很久之前,我就有所耳聞這部影片,一部十分感人的,關於教育的影片。事實是在我看完後,它確實讓我不由得想起了同樣也是教育的《死亡詩社》。該怎麼說,基丁老師和馬修老師是那麼的相似,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好,他們的成就也好,甚至說他們最後的結局也是驚人的相同。他們都成功贏得了孩子的喜歡,作爲老師,他們無疑是成功的。

其實,兩部影片的學校環境也是特別的相似。一開始那個混亂的班級,和之後的打架事件,都足以證明班級的混亂。馬修用自己的愛心,以及不同於學校那種懲罰措施的方式,成功讓那些“頑劣”的學生從良。其實可以看出這些學生本不壞,打心底他們是善良的,不想搗蛋。但無奈學校的重壓,那惡劣的校長,恐怖的懲罰措施,無一例外讓他們不得不幹一些反抗的事情,這是孩子的天性。《死亡詩社》中更是有家長的不理解和令人窒息的要求(或者在他們眼中是期望)。

這和我們當今社會上的一些學校(戒網所)很像。我記得我曾聽我爸媽說過,有一個學校天天就是刷試卷,每天學生沒有一絲一毫空餘時間,除了做作業,做習題,做試卷沒有任何休息,雖然他們最後大學聯考的確特別厲害,但是我相信這不是他們想要的。當然我們國情和國外不一樣,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他們不反抗,我說些過激的話,我要是在這種學校,我寧可不學(當然考得進考不進另說),他們也可以沒有運氣去遇到像基丁老師或者說,馬修老師。同樣的,那些戒網所也是如此,出發點是好的,無論是父母或者這種場所的出現,最初的想法是正確的。可是呢,被大家網上議論的沸沸揚揚的楊教授,電療所。那描述甚至讓人望而生畏。

在我看完這部電影以後,我想我所能學到的,是今後爲人父母時所必要的素質,理解孩子。那些看似無藥可救的孩子其實都有那麼一把可以打開他們內心之門的鑰匙,而關鍵在於作爲教育者,是否願意去探尋,在這黑暗的泥潭中尋找。我想這纔是最爲重要的。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12

我一直相信凡事都有兩面性,而且好的一面,絕對比壞的一面大得多。

在這所行爲偏差的青少年補助院,有着一羣叛逆的少年,他們有的失去父母成爲孤兒被遺棄在這裏,有的品行惡劣遭公立學校屢屢開除,無處可去來到這裏,總之,他們是大人眼中的壞小孩,是無可救藥的。

在馬修老師到來之前,可以說是沒有人愛他們。既無能又壞心腸的校長根本無視孩子的的感受,“出錯,懲罰”在他看來是那麼簡單。可是這樣殘酷的規矩並沒有讓孩子們乖乖聽話,而是培養了他們的逆反心理,讓他們越發叛逆。

馬修的溫柔和肯定讓孩子們逐漸有所改變,並在他們乾枯的心靈原野上播下種子,使它們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孩子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春天。

在觀影前,我以爲這是一部愛情片,會是一個淳樸的牧童找到了幸福。結果與我想象的大有偏差。放牛班,其實與放牛沒有任何關係,只是一羣問題少年改過自新的心路歷程。春天意爲一切從新的蛻變。

第一,取消集體處罰;第二,讓我自己處罰犯錯的人;第三,請讓我保留他的姓名。這是麥神父受傷事件後馬修向院長提出的新規矩。這五一不體現了馬修老師對孩子的關愛和對他們自尊心的保護,是院長從來不放在心上的——對幼小心靈的人性關懷。

孩子看似叛逆無理令人頭痛,但這是他們對嚴厲管制的反抗和對自己的保護。但馬修對事情的處理與其他老師大不相同,沒有不由分說的將犯事的學生單獨關進禁閉室,而是給他們辯解和改過的機會。

在無意中他發現,這羣搗蛋鬼在唱歌嘲諷他,但他注意的並不是歌詞的內容,而是這羣孩子歌唱的不好卻又非常愛唱,還有幾個嗓音不錯了。他發現,這些孩子並不是真的無藥可救。他決定組建合唱團,他用音樂啓發孩子的潛能,用純淨的音樂喚回他們冰冷已久的心靈。

這是一則溫暖的故事。直擊人們心中最爲柔軟的一處。

馬修對孩子來說,既是良師也是益友。領回迷失的羔羊,引孩子們走向正途。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13

《Les Choristes》,“放牛班的春天”,名字譯得很巧妙,單是讀着都漾出善意的笑。樸素流暢的影片,連顏色都很節省,盡是飽和度很接近的灰,讓眼睛保存着氣力幫助嘴角表露快樂或悲傷。

真誠的電影總是能牢牢抓着你,聲色具備的100多分鐘後,靈魂才還給自己,任由你品評褒貶,它卻矜持孤傲的站在一邊,冷眼旁觀事不關己。憤怒的咆哮、感動的涕零,發泄的和收拾的都是屏幕前的自己,看似沒始沒終的循環,催化劑是電影。此時的我反芻般回味着那個100多分鐘。沒有奪人的漂亮演員,沒有花哨的特技拼湊,幾個稚氣未脫的“問題”孩子,一位已經禿頭的老師,再加上乾淨簡單的音樂,涓涓的流淌故事,引不起激烈的哭笑,笨拙的把棱角銼的溫和,克雷芒馬修是一位熱愛音樂的鄉間教師,任命到一所再教育學校任教——被稱爲“池塘之底”的問題學生收容中心,充斥混亂暴躁。這裏的校長老師愁雲慘淡,臉上都是刻板乏味的線條,謾罵和體罰是師生之間唯一的交流。可愛的新學監無何奈何的看着學生惡作劇一幕幕上演,直到某一天偶然發現孩子漂亮的嗓音。很自然,難得的共鳴,歌唱中的孩子眼神恢復了清澈乾淨,師生在歡娛的五線譜上學會了理解、寬容和愛。

很寬泛的主題,但是,消沉灰暗到積極明朗的轉變由不得我無動於衷。反覆回放着安睡前宿舍裏合唱的片段,主唱男孩眼波流動的感恩,馬修離職時窗口飄飛的載滿孩子幼稚字體和深沉思念的紙飛機,一張張象被時間氧化變黃的舊照片。他們是應該相互感謝的,孩子們幫助馬修迎來了“自己的創作春天”,料想更是讓他收穫了看到他們改變的成就感;孩子們該感謝這樣一位伯樂,挖掘出美麗的歌聲,還有比歌聲更美的嶄新的自己。音樂的確功不可沒,簡單的跌宕成就了劇烈的變化。若是馬修換做畫家、球手,或者其他什麼職位呢,孩子們應該也會很美,愛,纔是至根本的語言。或者之前出現或者合作中生成,漸漸就成了依靠信賴,顏色似乎都清新起來。

電影中總是成就讓人側目的感動,因爲現實中的貧瘠,所以讓我在這裏口乾舌燥樂此不疲的絮叨。寫這段文字時,一直放着電影音樂,還是會輕易陷入宛如天籟的合唱中,一段簡單的快樂,陶醉了他們,又迷醉了多少回自己。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14

“風箏/空中飛舞的風箏/請不要停留/飛向海洋/飛向天空/一個男孩正把你仰望……”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這段天籟之音一直在我腦海中盤旋。這部電影讓我感動,讓我受益良多。

影片主要講述了代課老師克雷芒·馬修在他的人生低谷時,來到了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寄宿學校,這所學校裏的學生都是無法無天,打架鬧事,頑劣異常的“問題少年”。馬修剛到學校,就目睹了馬桑大叔被孩子的陷阱刺傷了眼睛。校長對孩子們則是執行殘酷而嚴厲的體罰,關禁閉,罰做清潔工作,取消探視的機會更是家常便飯。整個學校好像一座死氣沉沉的少年監獄。但是,馬修並沒有像院長那樣簡單粗暴地管制學生,他耐心的教育孩子,甚至在校長面前幫孩子們撒謊解圍。當他發現這些孩子們的音樂天賦時,他決定用音樂感化這些少年,他爲孩子們成立合唱團,並根據每個孩子的嗓音特點來分配合適的聲部,即便是五音不全的郭邦和什麼也不會唱的佩皮諾也找到了合適的位置。馬修用音樂馴服了這些野孩子,讓孩子們找回了童真和希望。恰如影片中音樂:“看着你經過的路上/孩子們迷了路/向他們伸出手/拉他們一把,步入往後的日子……感受路途的榮耀……”而馬修也找回了自己的創作靈感,找到了自己的春天。

而在校長的體罰管理模式下,“不良少年"蒙丹因爲被冤枉偷錢而被抓進監獄。爲了報復校長,蒙丹放火燒了學校。校長一怒之下開除了馬修,馬修被迫離開學校。當他失望地走過宿舍窗口時,一雙雙小手在窗口搖晃,無數寫滿對他祝福的紙飛機從天而降,一陣陣天使般的歌聲從窗口傳出。這是馬修爲孩子們創作的音樂,也是馬修對孩子們的愛和希冀,希望他們飛向天空,飛向海洋……

馬修雖然離開了學校,但是他用音樂,用他的人格改變了這些孩子們的人生軌跡。在他的啓蒙下,莫杭治成了優秀的指揮家,佩皮諾也找到了自己的"家人"……

優秀的老師,像春蠶,像園丁,能給與每個孩子關愛、寬容和尊重,感謝每一位好老師,因爲你們,纔有了指路的明燈,纔有了社會的棟樑。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15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爲扶持。若無老幹的催生與滋養,何來新竹的鬱鬱蔥蔥?若無馬修的堅持與教導,何來壞氣作風的學生的大轉變?一個教導有方、盡心盡力的教師足以改變學生的一生。

且喜桃李豔,莫悲霜雪寒,只有像馬修一樣真正理解孩子的教師,才堪稱一位好教師。

風入羅幃,爽入疏櫺,月照紗窗。老師是風,吹平艱險之路。

當老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要熱愛兒童。孔子座下三千多弟子,七十二賢良,他因材施教,不枉爲萬世師表;譚千秋在危急時刻救下四名學生,用生命詮釋了愛與師德;馬玉芳在20多年的從教生涯中,時時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惟賢惟德,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身教重於言傳,如馬修一樣,老師們用自己的愛溫暖學生,催開桃李花千樹。

落花天紅雨紛紛,芳草地蒼煙袞袞。老師是樹,遮擋黑暗之光。

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靈纔有健康的行爲。徐特立省吃儉用,作爲一名老師,他將工資捐給鄉下學校;姜夢雲以校爲家,一直工作在教學第一線,而且不僅師德高尚,還熱愛學習;董立芹一直把“學厚爲師,德高爲範”這八個字謹記心間,敬業樂羣。衡量一個好老師,不是看他有多麼高大上,而是要看他所付出的行動與愛。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於一切來說,只有熱愛學生纔是最好的老師。

雕輪丹轂,雜沓展輕雷。老師是雷,驚跑罪惡之魂。

在教師手裏掌握着幼年人的命運,便掌握着民族和人類的命運。支月英從“支姐姐”到“支媽媽”,兢兢業業,教育了大山深處的兩代人;格桑德吉堅守在雪山、河流之間,把知識一點點注入一個個鄉村。此二者的奉獻,趕走了山村的愚昧。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馬修在帶學生們轉入正道的過程中又何嘗沒有艱辛?但“香散處、半露梅腮”,春天永駐人間、心間。

有人說,師恩如山,因爲高山巍巍,使人崇敬。任何一位優秀的教師,何嘗不與馬修一樣,默默無聞,用心呵護學生的心靈。從事陽光下最光輝的工作,且喜桃李豔,莫悲霜雪寒,好教師們總是成就最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