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感動中國》有感15篇

觀後感3.1W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感動中國》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感動中國》有感15篇

讀《感動中國》有感1

我曾經埋怨過自己不是名門出身,我曾經苦惱過自己命運中的波折,我曾經也嘆惋過自己行程中的坎坷。可是當我讀完,《感動中國》這本書裏的第二章《欣賞自己的美》時,我的觀念全變了。

書中的主人公邰麗華,2歲時因爲高燒注射鏈黴素而失去了聽力,從此她便進入了一個無聲的世界裏。5歲時,她喜愛上了舞蹈。舞蹈的無聲美深深地吸引着她,也正是這種獨特的美,引領她走上了藝術的顛峯。

邰麗華被武漢市的一位舞蹈老師看中了,這位老師想栽培邰麗華。於是這位老師便考驗了一下邰麗華。老師考驗她的第一個舞蹈是《雀之靈》,這麼優秀的作品對於一個根本沒有舞蹈基礎的邰麗華來講,無疑是非常嚴峻的挑戰。她劈叉不到位﹑踢腿不精確﹑手的姿勢不協調,老師對她有點兒失望了。儘管如此,邰麗華並沒有氣餒,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邰麗華把自己當作成了一個陀螺,一天中除了吃飯睡覺,其餘時間都用來練習舞蹈。功夫不負有心人,邰麗華從剛開始的幾個圈到後來的幾百個圈,這種質的飛躍讓老師們敬佩不已。

讀《感動中國》有感2

感動無處不在,因爲令人感動的人無處不在。他們爲我們獻上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姚明,這位中華擎天柱,我們再熟悉不過了。他在美國NBA掀起了“明王朝”,被稱爲“移動長城”。2.26米高的巨人剛到NBA的時候卻被說成是一個傻大個,確實姚明在黑皮膚與白皮膚的人羣中顯得特別扎眼。但經過長時間的苦練,現在他已經成爲了其中的一個佼佼者。他每天早上提前一小時到田徑場訓練體能,下午與隊友們進行對抗訓練,晚上則在運動房內揮汗如雨。勤奮再加上先天的身體條件,你說姚明怎麼會不成功呢?

姚明雖然在美國打球,但他同時也不錯過中國國家隊的任何一次大賽。如2003年他回國參加亞洲男籃錦標賽,決賽中姚明以30分、15個籃板、5個蓋帽的優異表現幫助中國隊取得勝利。姚明作爲NBA的超級球星有着鉅額的廣告合約,收入自然相當可觀。但他在富起來的同時,也始終不忘回報社會。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爆發。地震震動了全世界人民的心,同樣也震動了姚明的心。他聽到這一消息,第一時間就向災區捐出了50萬人民幣,後來又增加了21.4萬美元,總計達到200萬人民幣。一個個令人感動的數字,一件件令人感動的事情,姚明這個名字深深地刻在了人們的心頭。祖國也給了這位優秀兒女很高的榮譽。2008年8月8日,姚明作爲旗手與小林浩一起帶領中國奧運代表團緩緩進入鳥巢,那一瞬被永遠載入了奧運史冊。

體壇“巨人”姚明給我們帶來了感動,而我們身邊也不乏令人感動的人和事。在我們小區的路對面有一個店面很小的修車鋪,店主是一個殘疾人叔叔。每天天剛矇矇亮,他就打開店門開始營業。每當有人去他店中修車,他都是異常認真。那真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幹得活比健全人還要好。而且他一點都不自卑,對人親切而自然。每次路過他的小店時,我的鼻子都有些發酸,我想這就是感動吧。同時我也在想,一個殘疾人都這麼自強不息,又何況我們呢?

感動需要傳遞,他感動了我,我就要努力去感動你。生活中需要感動,讓我們發現感動,並感動他人。在我們偉大的祖國成立60週年之際,讓我們向感動我們的人學習,並努力去感動他人,去感動中國。

讀《感動中國》有感3

在星期六,我打開電腦查看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其中有一個叫何玥的小女孩令人深懷感動,更令人敬佩。

何玥12歲得了腫瘤,在她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下3個月時,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當何玥告訴父母要捐贈自己的器官,父親把何玥罵了一頓。因爲按桂林老家的風俗人死後屍體被剖開無異於大逆不道。可何玥哭着說:我希望能儘自己的能力給別人生的希望。最後,她的父母含淚同意了。

一個人能做出這樣的決定,是令人敬佩,令人感動的。她的這種精神,我相信世界的許多患者聽了後,一定對自己更有信心了。有着愛心的何玥,她在天上看見那些因爲她而恢復了健康的患者,一定會很高興的。何玥那充滿愛的心,我一定要向她學習。

在我們身邊一定也有不少有着愛心的人!在我家樓下有一位爲人正直的保安,每天上學放學我都會看見他樂於助人的事。有一天,我正要去超市買東西,前面站着兩位老爺爺和老奶奶,不知他們停在前面幹什麼。這是,王叔叔——保安從遠處跑來,按了一下開門按鍵,老奶奶看見了,高興的說:謝謝你!我這才明白,原來老爺爺和老奶奶年紀大了,眼睛有點迷糊,看不見按鍵,王叔叔就跑來幫忙。

這一個事例,雖然沒有像何玥捐贈器官那麼偉大,但這是一個懷有愛心的行動。我們一定要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因爲在幫助別人時自己也會很快樂。

讀《感動中國》有感4

也許這本書的題目有點長,但其中的關鍵詞很容易就能找到——“感動”,對!就是這兩個字。感動是什麼?它能融化那些心如堅冰一樣的人,它能使人激動得流下熱淚……

這本書一共有100篇故事,即使那些故事有長有短,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令人感動,母親與女兒之間的親情,哥哥和弟弟的手足之情,朋友與朋友的友誼……

當我看到了這本書的第一個故事,我就被它迷住了,並不是因爲那精美的插畫,而是那些文章讓我震撼了即使是生活中的細節,也充滿着愛。

最讓我感動的故事是:

“我”和弟弟去沙池玩,一個比“我”大的孩子說我們佔了他的位置把“我”推倒了,弟弟立即站在“我”的面前,張開雙手,大喊:“不許傷害我哥哥!”一個只有幾歲大的小孩子,竟然做出了這番舉動,可見他是多麼愛他的哥哥,即使他知道自己根本沒有那種能力去保護哥哥,這也許是人的內心最純真的地方。

看着看着,不知何時,自己的眼眶開始有些溼潤,那並不是因爲眼睛累了,而是我感動了。

也許你不知道,就連平日母親爲我們做飯、洗衣、掃地……也是在愛我們,父母的訓斥也是在愛我們,而我們卻回報了他們什麼?對飯菜的挑三揀四,對於他們的訓斥加以還擊……妹妹年紀小,爸媽給予多一份的關愛,就覺得爸媽偏心,不愛我了,而心存叛逆,甚至由此不喜歡自己唯一的親妹妹。多傻,多幼稚啊!

看完這本書,我真有一種想擁抱父母、擁抱妹妹的衝動。

讀《感動中國》有感5

在這豐富多彩的寒假裏,我認真地讀完了《感動中國英雄人物讀本》這本書,看完後,我受益匪淺,使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

這本書主要講了中國英雄人物的感動事例,當人民羣衆受到危險的重要關頭,他們不顧一切地去幫助人民羣衆,爲人民服務。他們一心只想爲人民服務,爲國家減輕負擔,卻從沒想過自己的安危;自己的疼痛;自己的家庭……使人民感受到了世界的溫暖,黨的關懷。

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那捨己救人的孟祥斌。20xx年11月30日,孟祥斌帶着妻子和女兒到金華市區購物。在經過通濟橋時,一名輕生女青年從10多米高的橋上跳下,孟祥斌一邊衝向橋邊,一邊脫掉身上的衣服,跳水救人。10分鐘後,前來救援的摩托艇漸漸靠近了他們,孟祥斌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將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員的手中,自己卻沉入水中,28歲的年輕生命隕落了。

風蕭蕭,江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同樣是生命,同樣有親人,他用一次輝煌的隕落,挽回另外一個生命。別去問值還是不值,生命的價值從來不是用交換體現。

在實際生活中也有一位令我們敬佩的人物,她是我們班上一隻勤勞的小蜜蜂,每當我們舉行活動,地板都十分地髒,到處都是我們帶來吃的零食包裝袋,但沒有一個人願意去掃,大家都在盡情地玩耍中,沒有注意到教室的地板乾不乾淨。就在這時,我們的小蜜蜂馬上停了下來,獨自拿着掃把、垃圾鬥與垃圾大戰起來,不一會兒教室裏的垃圾被打敗了,都乖乖地進了“監獄”—垃圾筒。直到活動結束後,大家才發現了她所做的事情,我們深受感動。在她的努力下,我們被評爲了“文明模範班” ,我們十分感動,而她卻一旁推辭說:“不用謝,這是我該做的。”……

紅旗在陽光下自由的飄揚,我們胸前的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看着那迎風飄揚的紅旗,我彷彿感覺我們我胸前的紅領巾也在迎風招展,告訴我要在共產黨如陽光般的照耀下快樂地成長。每一次升旗,我總是思緒萬千,長輩們經常對我說沒有先輩們的熱血揮灑,哪有我們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哪有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

我們要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將來報答祖國,報答父母,讓災區不再是災區,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更加溫暖!

讀《感動中國》有感6

每天早晨,在湖南懷化學院的校園內,一位 23 歲的男生都會用自行車把一個 10 多歲的小女孩送到石門國小,晚上再接回到他們的住處――男生宿舍下的樓梯間。他就是感動中國的人――洪戰輝。

由於母親的逃離,父親又不幸得了精神病,洪戰輝便提前告別了童年,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11 年如 1 日,洪戰輝一邊讀書,一邊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照看着時常發病的父親,撫養着撿來的妹妹。一個平凡的人,卻以堅強的意志,平凡的愛心,做着讓我們深深感動的不平凡的事。我生活在一個溫暖的家庭裏,有深愛我的爸爸媽媽,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幸福生活,但是我卻很少懂得體諒爸爸媽媽的辛苦。

而洪戰輝卻爲了養家,他每天起早貪黑,冬天賣雞蛋,夏天賣冰棍,因爲掙的少,所以實在沒有錢給自己瘦弱的妹妹補充營養,他就上樹掏鳥蛋給妹妹做湯喝,曾經不止一次從樹上摔下來,但他並沒有向命運低頭。

我從洪戰輝的身上,感受到了他那種不屈不撓、敢於在逆境中創造出希望的勇氣和精神,我們要向洪戰輝學習。

讀《感動中國》有感7

爲了不讓一隻羊掉隊,她們一邊聚攏四處亂竄的羊羔,一邊拼命地追趕羊羣。漸漸地,天黑了下來,積雪已近一尺厚。汗水和雪水在她們脖子四周和胸部、背部結成了厚厚的冰甲,腳下越來越沉重。玉榮的氈靴已經和腳結結實實地凍在了一起...姐妹倆相互攙扶着,趕着羊羣,一步步挪向鐵道。從中午開始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姐妹倆整整奮鬥了20個小時。寒冷、恐懼、飢餓、疲勞、責任感全部集中在了兩個小姑娘身上。終於玉榮昏倒在雪地上奄奄一息,姐姐龍梅也好不了多少,但仍撐着跟在羊羣后面。幸好牧民哈斯朝祿父子倆及時趕到並發現,叫鐵路工人和趕來尋找她們的公社書記等人,將姐妹倆送往醫院搶救。

姐妹倆的生命保住了,但是龍梅失去了左腳拇指,玉榮雙腳被截肢,造成終身殘疾。而她們放牧的384只羊,僅有3只被凍死,其餘的安然無恙。姐妹倆冒着大雪和零下三十多度的氣溫,用自己的責任和生命看護着屬於生產隊的384只綿羊的英勇事蹟很快傳遍大江南北。她們爲了公共利益而殘廢讓我十分感動。

這說明以後幹什麼事都要有責任心。我們也要廣泛宣傳她們倆的感人事蹟。特別是在學習上不能偷工減料,要踏踏實實幹好每件事。

讀《感動中國》有感8

讀了《感動中國》,讀她的故事,一回回被她感動,爲她折服。

邰麗華,這位無聲的天使, 她沒有一句豪言壯語,卻用她自己獨特的語言爲國家贏得了巨大的榮譽;邰麗華,這位“美與人性的使者”,她沒有驚天動地的聲音,卻用最美的舞姿震撼了世界,感動了中國;邰麗華,這朵無聲盛開的鮮花!

看完她的故事,我的心怎麼也平靜不下來。一閉上眼,滿腦子就都是她的身影,使得我一次又一次打開書本,然而,她看似柔弱的外表之下,卻藏着一顆異常堅強的心,併爲此選擇下一條看似最不可能成功的道路——舞蹈,沒有音樂、沒有節拍,只有教練的手,只有自己,只有日復一日的揮灑汗水,她,在向命運,在向生活挑戰。當然,這其中的酸楚只有默默嚥下,終於,不可能成了可能,她成功了。憑藉《千手觀音》,不僅讓全國人民記住了她,也讓海外友人,記住了她,她同她的姐妹創造的奇蹟,再一次向我們證明:她們不是弱者。她們同樣可以爲國爭光,在美麗的光環包圍的時候,在熱烈的掌聲擁抱的時候,她只是謙虛地微笑、點頭,那清澈明淨的眼神似乎告訴我們,讚美的歌曲與她永遠無緣,屬於她的只有不懈的努力和優美的舞姿。

在我們欣賞20xx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按排的優美舞蹈千手觀音時,怎會想到表演的是21位生活在無聲世界的聾啞人,她們時而如孔雀開屏,時而如佛塔層層相疊,而那位頭戴霞冠、身披金甲、儀態莊嚴卻不失親切的領舞人就是邰麗華.此時我們感受到只是籠罩在她頭頂的絢麗光環,卻想像不出一位聽不見聲音的人是如何去感知音樂的世界,去追趕音樂的腳步,這其中付出了什麼?

努力的拼搏,使她終於有了展現自我的機會,15歲那年進了“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雀之靈》成了她生命中的第一次飛翔.在排練中,她幾度讓老師失望地摔門而去.爲了能飛起來,爲了登上藝術的殿堂,一個旋轉動作,她要練上上千次,多少次練得暈厥過去.多麼堅韌執著的女孩!

我們要學習他那堅持不懈的精神,讓自己成爲一名優秀的好學生。

讀《感動中國》有感9

一天,我在網上看見感動中國人物的新聞,其中我覺得高淑珍這位人物的故事十分令人敬佩,當時我的心情很激動,我真想象不到當時的情景,是多麼壯觀。

高淑珍14年間,她接收了近百名殘疾的孩子,卻從來未收過一分錢,慕名而來的孩子越來越多,但是每個人的精力有限,隨着時間的過去,人慢慢變老,體力也大大比不上以前,加上家裏地方有限,還債務累累,但是“不”字始終說不出口,無論多艱難,她總是盡最大的努力,讓孩子生活過得好一些。

多麼令人驚訝,很多人都會收養孩子,但是高淑珍不是幾個,而是近百名的殘疾兒童,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目,這些兒童不但不能幫忙,還要人照顧,看得出她很辛苦。在生活中,我收養過一隻貓,它以前的主人覺得沒用,把它趕走,我見這隻貓這麼可憐,樣子又不醜,就把它帶回家,給它東西吃,給地方它住,只要它還活着一天,我都會繼續養它,絕對不會拋棄它。

高淑珍真是個樂於助人的人,跟她相比我真是遠遠也不夠,她不求回報。明知道是有病的小孩,明知道自己會很辛苦,明知道不會有錢,但她還是毫不猶豫的收養這些兒童,一個下來,開支一大筆。高淑珍的行動和精神值得我向她學習。

讀《感動中國》有感10

今天,我讀了《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最讓我感動的是劉偉。

劉偉是一位無臂鋼琴師。他這樣說過:“我的人生只有兩條路,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地活着。”他12歲時在水療池學會了游泳;14歲時游泳賽上奪得兩枚金牌;16歲學習打字;19歲學習鋼琴;22歲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一分鐘打出了233個字母,成爲世界用腳打字最快的人;23歲時他登上了舞臺,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男孩的奇蹟。他坐上琴凳之後,優美的旋律飛快地流出,十個腳趾靈活地跳躍着,在表演結束後,所有觀衆起身鼓掌。

我想:每個人都有一雙翅膀,發揮出自己的努力,創造奇蹟。也許一個平凡的人,無力做件大事,但我可以爲別人做些什麼,那時我們可以成爲一個感動中國的人,這樣,我們可以支撐自己,又能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讀《感動中國》有感11

《感動中國》教會了我很多好品質、好精神,有葉欣的勇於獻身,有徐虎的一心爲民,有羅映珍的'堅持不懈,還有方紅霄的無私無畏……這些人無時無刻在感動着我的心。在這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物中,讓我印象最深的,還要數“草原上的英雄小姐妹”——龍梅和玉榮。她們在爲達茂聯合旗新寶力格公社那仁格日勒生產大隊放牧384只羊時,遇到了一場特大的、罕見的暴風雪,鵝毛大雪夾雜着狂風“呼呼”地吹向姐妹倆和羊羣,狂風,暴雪鋪天蓋地,氣溫降至零下37攝氏度,西北風越刮越猛,但姐妹倆沒有畏懼,趕着迷路的羊羣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尋找回家的路,但是暴風雪卻已擋住了歸路,她倆心裏時刻謹記父親的教誨:“羊羣是集體財產,一隻也不能丟。”最後,牧民哈斯朝祿父子倆發現了她們,經搶救,姐姐龍梅失去了左腳拇指,而玉榮的雙腿被截肢,落下了終身殘疾,可是她們放牧的羊羣卻安然無恙。小姐妹爲了集體的財產,不顧自己的安危,不顧一切的精神讓我感動。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象草原小姐妹一樣,爲了一種責任,不顧自己的安危,甚至付出生命的事例。如在5.12地震中母親爲救自己的孩子而撐起的一小片空間;老師爲救自己的學生而撐住沉重的樓板;校長爲學生爲安危長期堅持安全演練,最終使災難發生時一個都不少地站到了操場上。在玉樹地震發生時,胡錦濤總理正在國事訪問,一聽到這個消息,連坐50小時的飛機,回到中國,慰問他的人民,年僅10歲的才仁旦舟也來做志願者,巨星趙本山捐了200萬,這些都是一種責任,讓人感動,讓上肅然起敬。在當今社會上,特別令我感動的是解放軍叔叔。哪裏有災難,哪裏有我們的解放軍。南方雪災,疏通連接救災的是解放軍;汶川地震,第一個到達現場的是解放軍,他們盡全力救出被困人民,有的索性用手扒,扒得滿手是血也不停止,有的,沒日沒夜得尋找,目的只是要抓緊時間,不讓任何一個生命落入死神的手中;玉樹地震,老百姓又重新見到了解放軍。不怕苦,不怕難,不顧家人,難道他們不怕死嗎?不是,那是他們肩上有一種責任,一種責任重於泰山的信念。責任是一個人的品質,責任能歷練一個人的毅力,責任能使人懂追求和擁有生活的幸福!

我爲之感動,我一定要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讀《感動中國》有感12

靚麗鮮紅的精緻書面,如同中國人涌動的熱血――熱烈奔放;唯美動人的字字珠玉,如同一泓清澈的流水――滋潤心田;深入肺俯的純美故事,如同縷縷明亮的陽光――趕走陰霾……十二條堅強不屈生命,是給世人十二個永駐身心的啓迪.這本《感動中國十二位傑出人物的感人故事》,讓天地落淚,讓中國落淚,更震撼着我的心靈.

這裏有亞洲飛人劉翔,、堅韌樂觀的洪戰輝,有公正不阿的任長霞,還有獨臂擎天丁曉兵等等.我深感他們都擁有高尚的人格,堅強的毅力和博大的胸懷.

書中有一個講述殘疾舞者邰麗華艱苦拼搏爲國爭光的故事,讓我久久無法釋懷。主人公是一位清麗脫俗的女孩,名叫邰麗華.生下來她就被護士們譽爲美麗的小天使,卻沒有得到天使長加百列(gabriel)的護佑,恰恰相反她如同一隻剛想起飛卻被折斷雙翼的鳥兒,年僅兩歲就和聲音永別了!

在我們欣賞20xx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按排的優美舞蹈千手觀音時,怎會想到表演的是21位生活在無聲世界的聾啞人,她們時而如孔雀開屏,時而如佛塔層層相疊,而那位頭戴霞冠、身披金甲、儀態莊嚴卻不失親切的領舞人就是邰麗華.此時我們感受到只是籠罩在她頭頂的絢麗光環,卻想像不出一位聽不見聲音的人是如何去感知音樂的世界,去追趕音樂的腳步,這其中付出了什麼?

當邰麗華意識到自己將在這個無聲的世界裏度過一生的那一年才7歲.但她長期在日記中勉勵自己:要像張海迪姐姐那樣,在殘疾的身體中找到自己不殘缺的人生.多麼堅定的信念!女孩就是抱着這麼一個優秀的生活態度來面對坎坷的人生。在一個沒有語言的環境下,她發現了音樂和舞蹈,漸漸愛上了它們,愛得如癡如醉,她明白了,原來這纔是屬於她的語言!從此,她開始勤奮刻苦練舞,用最優美的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是一種多麼美麗而獨特的語言!

努力的拼搏,使她終於有了展現自我的機會,15歲那年進了“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雀之靈》成了她生命中的第一次飛翔.在排練中,她幾度讓老師失望地摔門而去.爲了能飛起來,爲了登上藝術的殿堂,一個旋轉動作,她要練上上千次,多少次練得暈厥過去.多麼堅韌執著的女孩!

最終,她成了中國唯一一位登上兩大世界頂尖藝術殿堂———美國卡耐基音樂廳和意大利卡拉大劇院的舞蹈演員,被譽爲“美與人性的使者”.

常常我們會聽到人們口口聲聲說自己已經盡到最大努力了,沒有結果,只能放棄了.但是否真的像邰麗華那樣盡到過努力呢?她身上有的這種頑強拼搏的精神,你有嗎?她堅強到可以忍着傷痛沒日沒夜地堅持練習,你行嗎?她得不到名師的悉心指導,只能靠自己的靈性去領悟,很容易嗎?

“帶着一顆快樂感恩的心去面對人生的不圓滿”這是邰麗華所領悟的生活真諦.相信我們只要像她那樣擁有堅定的信念,並不斷向所設定的目標前進,永不退縮,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我徜徉在書中,徹底融入了這些傳奇之中。這十二位傑出人物是我們的榜樣,我們的豐碑,我們的力量,我們的方向……

讀《感動中國》有感13

我讀了《感動中國》這本書深受感動。這本書主要寫了有一些人爲了別人而犧牲了自己。其中,我最敬佩的人是葉欣。

在2003年春節前後,一種極具傳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在廣州一些地區流行,葉欣開始收治“非典”病人。她就像一臺永不疲倦的機器全速運轉着,把一個又一個患者從死神手裏奪了回來。一個“非典”重症患者的搶救,往往伴隨着許多醫護人員的倒下。面對生命危險,葉欣總是斬釘截鐵地對年輕的醫護人員說:“這裏危險,讓我來。”她深知,自己也許有一天可能倒下,但能不讓自己的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願!

3月4日清晨,葉欣仍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科室,巡視病房,瞭解危重病人病情,佈置隔離病房……勞累了一上午,連水都沒喝一口,只覺得全身睏乏疼痛,中午剛過,葉欣開始出現發熱症狀,病魔最終沒有放過她。經過檢查,葉欣染上了非典型肺炎。然而,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喚,都沒能挽留住她匆匆離去的腳步。3月25日,葉欣永遠離開了她所熱愛的崗位。

記得有一次,中午放學的時候下了一場大雨,因爲車壞掉了,所以只能步行回家。才跑一段路身上就已經全部被雨水淋溼了。這時,我身後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回頭一看,原來是老師。她親切地問我:“你的自行車呢?”“我的自行車壞了,正在修呢!”我回答道。剛說完,她把雨傘遞給了我,自己淋着雨回家了。

過了十幾二十天后,那天中午剛好又下了一場大雨。老師因爲出門忘了帶傘,而被雨淋感冒了。到了中午放學的時間,她把所有的學生送出去之後,自己又快步跑回家。我見老師每走幾步就打一個噴嚏。就走上前去把雨傘遞給老師。頓時,老師的眼眶裏涌出了淚花。她先把我送回家,然後,自己撐着傘回家了。

我們既要學習老師那種樂於助人的精神,也要學習葉欣那種臨危不懼、舍已爲人、身先士卒的精神。

讀《感動中國》有感14

中華民族已有幾千年歷史,在這期間涌現出無數英雄人物和感動事蹟。有許多雙百人物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以他們爲榜樣,規劃我們今後的精彩人生。

翻開第一章,標題就鎮住了我<認識自己>,爲什麼要認識自己呢?我帶着疑問開始閱讀了起來,第一位輪椅上的英模,她叫張海迪,她是位殘疾人,但她卻自己創作一些激勵人心的作品,如<輪椅上的夢>.<向天空敞開窗口>等作品。她在向我們展現一位殘疾姑娘同命運戰鬥的堅強意志和對生活生命的熱愛和嚮往。但是命運不止是讓她永久在輪椅上度過終生,而且又換上了鼻樑基底細胞癌,被命運捉弄後的她先後動了六次手術,換做常人早已被命運摧殘的沒有鬥志。文章結尾更是使我感動:她的堅強和鬥志是中國人的驕傲,也令人敬仰。

我想大家都還記得200x年春晚那位帶給我們無限震撼的聾啞姑娘邰麗華,她的那場千手觀音可謂是震撼!震撼!震撼!當我們在春晚舞臺上看到她光鮮亮麗的一幕,也許我們會認爲這沒有什麼,但大家知道她是位聾啞人,就會對她產生另一種看法。回過頭來仔細想一下她在舞臺上的一舉一動以及和舞臺上其他人的配合,會想到她的不容易嗎。她要比其他人付出的更多。她雖生活在無聲的世界裏,但她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另眼看世界,覺得命運已經很眷戀他了,可以讓他在全世界人面前展現自己最亮麗的一面。人活着,就不能沒夢想,我們要認識到自己,清楚自己究竟是爲了什麼,再去一步步的實現夢想。老師曾經說過 要把一個個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再去實現就會覺得很容易。讀到這裏,我之前的疑問似乎得到了最真實最形象的答案。當然這本書中有很多雙百人物的典例,在他們每個人身上都發生一段感人的事件,他們有着中華民族特有的優秀品質。他們不愧是中國人。

讀完這本書我感悟到平常沒有機會領悟到的道理: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命運的主人,不能被命運所拘束,我們要引領命運。學習書中的雙百人物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品德。

讀《感動中國》有感15

讀了《感動中國》這本書後,我不由得感慨萬千。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三章中的第二項《用感恩之心敲幸福之門》。其中有一個故事,我印象最深,故事的名字叫《知恩圖報的13位農民》,講的是:13位農民支援雪災的事。因爲唐山大地震得到各方支援,社會上的好心人都支援唐山使唐山得以重建,使唐山人民得到了幸福,決定要回報社會。在南方遭受雪災時,領頭的宋志永說:“現在南方遭了雪災,我們也應該來出點力,咱普通農民,除了力氣,沒啥回報社會!”這13位農民裏不僅有一對親兄弟,還有兩對“父子兵”。本着想到南方出把力的想法,大年三十,他們備上鐵鍬,鐵鎬,租了一臺中巴車,於下午4時出發,日夜兼程,一路南下。八年級上午,他們趕到了郴州電力搶險指揮部。此時,電網搶修調度正在緊張地進行中。宋志永說:“我們都是農民,電力搶修專業性很強,大家不能直接上手。但是,我們有一顆熱心,有兩膀子力氣。”於是他們主動請纓深入山區,清理通往山頂電塔山路的積雪。

感恩助人爲樂的精神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的。有一次下雨,我忘了帶傘,一個同學和我共打一把傘,而他自己的身上卻淋溼了,又有一次,我聽天氣預報說要下雨,我特地多帶了兩把傘,我以感恩之心回報同學。

我們無法離開爲我們服務的勞苦大衆,因爲我們無時無刻都在享受着他們的勞動成果,感恩來源於責任,感恩來源於愛心。我們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我們身邊每一位默默爲我們奉獻的人。

標籤:有感 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