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鄰里美好的一天》觀後感

觀後感1.65W

鄰居,可是說是一種特別的存在。有的人喜歡鄰居,有的人厭惡鄰居。最近就有一部電影講述了這種微妙的鄰里關係。在美國,一檔名叫《羅傑斯先生的左鄰右舍》兒童節目連續播出33年,其影響力波及幾代人,成爲美國人心目中最深刻的兒時記憶,而節目的主持人費雷德·羅傑斯更被他們親切的稱爲“美國爸爸”。《鄰里美好的一天》就是講述關於費雷德和他節目的故事。只不過,電影並不是普通的傳記片,相反,它更像是用現代手法去復原經典,以小見大,來探討永恆不變的親情話題。

《鄰里美好的一天》觀後感

01.熟悉的氛圍

電影一開場,無論是場景佈置,節目流程,還是主持人費雷德的裝扮,都和《羅傑斯先生的左鄰右舍》一模一樣,瞬間就把觀衆帶進熟悉的氛圍。影片在敘事過程中,採用現實和節目穿插的方式進行演繹。爲了讓觀衆能夠看懂,不至於太跳戲,還別出心裁的選擇兩種不同的`畫面比例來呈現。現實發生的事情采用當今主流的16:9,而仿照節目的情節,則採用老式的4:3比例。這樣的好處是不破壞影片的整體結構,又拉近與觀衆之間的距離。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記者羅伊德.沃格爾就職於一家雜誌社,最擅長挖掘社會陰暗面。一次他接到任務去採訪費雷德,爲雜誌最新一期英雄人物專題報道蒐集素材。在相處過程中,他逐漸被費雷德的高貴品格打動,並且徹底改變了自己對整個社會的看法。

02.無所不在的愛

爲了讓羅伊德的心路歷程轉變顯得更自然,也更順理成章,影片爲他設置一個破碎的童年。原來,羅伊德從小就被父親遺棄,由母親獨自帶大,缺少父愛的他,對這個世界“真善美”的東西帶有先天的排斥,儘管後來成家生子,卻一直無法原諒自己的親生父親。所以,在姐姐的婚禮上他與父親大吵一架,甚至對父親帶着女朋友示好的舉動不屑一顧。童年時期產生的心理陰影,就像夢魘一樣揮之不去。他無法接受母親一人孤獨的死去,正如他始終還沒有接受自己也成爲父親這個事實。對費雷德的採訪,實際也是羅伊德修補心靈缺陷的旅程。透過這位主持人的一言一行,羅伊德真切感受到,原來,這個世界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只是他被仇恨矇住雙眼,從來沒有認真去欣賞路旁兩側的風景。其實,費雷德也不是完人,他同樣有着自己的喜怒哀樂和煩惱。然而,和一般人不同的是,他會盡量壓制住自己的慾望,並且通過一種溫和的方式去進行發泄。對於家庭,費雷德更是有着自己獨特的見解。他教會羅伊德:爲人父母並不意味着要做一個完美的父母。每個人的所作所爲都有其特殊原因,過去的事情已經無可挽回,關鍵是我們如何去面對現在。於是,羅伊德試着去了解自己的父親,感受他的愧疚和對子女的愛。

事實上,天底下父母大抵都一樣,或許由於年輕或者其他原因,他們曾經犯過錯,但對子女的愛,不管是否說出口,都不會減少半分,尤其隨着年齡的增長,這種感覺會更加強烈。

03.湯姆·漢克斯的演技

《左鄰右舍》這檔節目,就是借用兒童角度,去解決成年人面臨的各種各樣問題。所以,費雷德能把來尋求幫助的人都看做是朋友,他不會用長輩的口吻去教育他們,這個嘴角掛着笑容的慈祥老人,永遠都在用心聆聽,並且不時的點頭。影片最發人深省的一幕出現在費雷德和羅伊德共同用餐時,面對焦慮不安的後者,費雷德提議:靜默一分鐘,去想想這個世界上所有愛你的人。隨着話音落下,電影的配樂也停頓,觀衆彷彿和劇中一樣迅速沉浸在這種莊嚴肅穆的氛圍。在這一刻,費雷德打動的不僅僅只是周圍所有用餐的人,還包括銀幕前觀看電影的觀衆。好的電影,就應該有這種集體性的共鳴,它能夠讓觀衆進入劇情,在觀看別人的故事時,也得到自己心靈的淨化。不過,由於費雷德聖人光環太濃,簡直就像活着的耶穌,也使得這個角色有點過於“高大上”,畢竟大多數人都是凡人,對於聖人的舉動只能遠觀。而影片雖然點出了費雷德作爲凡人的一面,卻沒有用生動的事例或者心理刻畫進行展現,讓命題流於表面,幸好湯姆.漢克斯用他的精湛演技彌補了這個不足。環顧當今好萊塢,能夠用氣質演好這個角色的男演員屈指可數,而湯姆.漢克斯顯然就是最合適的人選。因此,儘管他的外形和費雷德並不相像,但是,在電影中,觀衆卻很容易忽略這些在外的東西,甚至對於費雷德許多超脫世俗的見解和做法,也可以坦然接受,不至於因爲不接地氣而生出反感情緒,這就是演員賦予角色的魅力。在好萊塢摸爬滾打的湯姆.漢克斯,早已過了知天命的年齡,他的履歷,以及歲月沉澱出來的閱歷,都可以輕鬆將自己與角色融爲一體。觀衆在電影中看到費雷德諄諄教誨,其實又何嘗不是湯姆.漢克斯作爲長輩在耐心指引着所有的觀衆。

對於這樣一部無公害閤家歡電影,我們大可不必去苛責他的過於簡單和美好。因爲,電影始終都在傳遞最普世的價值觀——珍惜眼前人,這樣淺顯的道理可能誰都懂,然而現實生活中卻經常被忽視。影片的目的就是想喚醒每個人心中的那份純真,或許你暫時忘了,但其實它一直都在。

標籤:觀後感 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