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小王子電影觀後感350字精選

觀後感4.97K

本文爲小王子電影觀後感350字範文,讓我們通過以下的文章來了解。

小王子電影觀後感350字精選

範文一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美好的童話,我的心中也有。都說小王子是寫給大人的童話,而在我看來《小王子》這部電影是給我們這些與故事中的小女孩一般大小的小孩的一個禮物,這個禮物讓我們感受到了我們內心最初最最期待的東西。然而因爲受到大人的影響,受到學習生活的影響,我們漸漸將那些天真美好的幻想遺忘在了作業、考試的壓力裏。最初的我們並不是只去記憶一個正確答案,形同機器一般去面對生活。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小王子,而這個“小王子”正是代表着那些沒有受到過後天“污染”的真善美。通過這部影片我彷彿找回了我的那些天真與美好。

電影版《小王子》與圖書版的《小王子》最大的區別便在於電影中是以小女孩爲故事的主角,以她的故事爲整部影片的故事主線。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小女孩的聰穎與勇敢。影評的一開始小女孩是一個聽媽媽話,努力學習的學霸女孩。似乎學習是她的全部,似乎學習也掩蓋掉了她的所有優點。當她搬家之後,當她遇到了那個古怪的“飛行員老頭”之後,她的生活開始發生了改變,她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轉變。是這個古怪老頭和他的故事吸引了她。或許小王子的故事就是小女孩內心一直深藏的渴望的童話。就如小王子所說的,最真誠的東西是沒法用肉眼看到的,用心才能夠看到。那一刻我閉上雙眼,雖然眼前一片黑暗,可我周圍的一切都是那般的美。

範文二

小女孩的暑假生活,和她媽媽詳細的人生規劃似乎反映了教育的悲哀,一個孩子,埋藏在書本中,失去了童年的快樂。奇怪的飛行員和小王子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她。當她下定決心要跟隨老飛行員去尋找小王子時,卻被告知小王子死了。在老飛行員奄奄一息時,小女孩帶着小狐狸踏上了尋找小王子的旅程。童話裏的小王子的生命在童話結尾就已經戛然而止,但是現實中的小王子還在長大,可惜一切並不像想象中那麼美好,他沒能回到玫瑰的身邊身邊,而是成爲王子先生,替商人工作着,他遺忘了自己的過去。小女孩的行爲和話語讓小王子醒悟,他們一起回到玫瑰身邊,但玫瑰卻化成一縷輕煙。玫瑰的形雖然不在了,但他們卻依然感受到它的存在。

他依然還是我們心目中的小王子,沒有虛僞,沒有高傲,沒有市儈,他活得本真,活得自在。雖然他曾被束縛,也曾經遺忘,但是最終他回到自己的星球,帶着所有的記憶,永遠幸福的生活下去。

小說和電影中有許多富有哲理的話語:用心去看才能看清楚,用眼睛是看不到本質的東西的……星星美麗,因爲裏面有一朵看不見的花。沙漠美麗,因爲沙漠的某處隱藏着一口井……最重要的問題不是長大,而是遺忘……

我覺得這個電影更適合12歲以上的孩子和有孩子的父母觀看。

範文三

老人與小女孩的相識,就像飛行員與小王子的相遇一樣,充滿戲劇性。從那以後,隨着小王子故事的發展,老人和小女孩也漸漸熟識,小女孩逐漸喜歡上了這個怪異而又瘋狂的老人,自己的生活也在漸漸發生着變化。從孤單,到陪伴,小女孩就像小王子一樣,找到了自己的朋友,找到了自己的依靠。故事自然不會這樣一帆風順,小女孩的母親終於知道了她的祕密,於是不許她出門,只能在家裏做無聊的功課。可小女孩不再是曾經的'小女孩,她憤而出走,想要和老人一起飛走去找小王子。然而現實的殘酷,終究令她幾乎不再相信童話。

終於,老人病倒了,小女孩這才悔恨自己的所作所爲。就這樣,在晚上,她乘坐着老人的飛機,尋找到了小王子,令長大後的小王子尋回了自己的童真,也明白了成長真正的意義。影片中,老人說過一句話:“真正的問題不在於長大,而在於遺忘。”小女孩也說過一句話:“我會長大,但我不會成爲你們這樣的大人。”或許這就是成長。做了再多不捨的告別,也不及真正保留內心純真的一份勇氣與堅持。成長,或許不是痛苦拋棄一切的美好幻想,而是學會承擔,學會堅守,學會愛。有的人還小,可內心已經無比老成;有的人年紀大,卻擁有孩童般的心靈。這就是成長最本質的含義:心靈不老,童年永駐。

範文四

看完3D電影《小王子》,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一種似曾相識的憂傷籠罩在心裏。靈魂裏的小王子已然回到了B-612星球,對於太久沒有仰望星空,聽星星歡笑的人來說,眼淚是奢侈的。

這本童話書不像其他童話一樣,擁有美好而幸福的結局,但在故事中卻處處找到充滿童趣童真的想象,並告訴我們除了真善美之外的道理。

就像小王子離開玫瑰時說:“我太年輕,以至於不知道怎樣去愛。”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感觸,很多人年輕時都認爲身邊愛自己的人,對自己好是應該的,是天經地義的,所以也就不會懂得珍惜。但當自己歷經滄桑,慢慢老去時,回想往事,就一定會爲自己年輕時的輕狂而感到後悔。所以老人就總是會仰天嘆息,哀嘆聲就如天上的星星一樣多。如果小王子早一點學會愛,最後就不會用生命去實踐愛。假如我們都學會了愛,也就不會那麼多的悲傷和後悔。對待父母也是,千萬不要認爲他們的愛是應得的,作爲子女我們要用雙重的愛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