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張海迪》有感通用15篇

觀後感1.71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張海迪》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張海迪》有感通用15篇

讀《張海迪》有感1

今天,我讀了《身殘志堅的張海迪》這一篇文章,覺得這個張海迪阿姨有非常頑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她值得我永遠學習,是最讓我感動的人。

張海迪阿姨5歲時患脊髓炎,胸部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阿姨就開始了她獨特而艱辛的人生之路。她無法上學,便在家裏自學,學完了中學全部的課程。

讀到這裏,我不禁感嘆道:張海迪阿姨,我真佩服你!

讀完張海迪阿姨的故事,我覺得我應該向她學習好多東西。比如,我有怕遇到困難的“毛病”,記得上一年級時,有一次在做回家作業過程中遇到了一個難題,左思右想,沒有想出答案來。於是不再思考,等到第二天上學,直接向老師要答案。老師要我好好再想想,但我不肯動腦筋了,手舞足蹈地要求老師直接告訴我。今天想想真是很慚愧。

我決心從今以後,一定要像張海迪阿姨那樣堅強,在困難面前永不低頭。

讀《張海迪》有感2

從古至今,多少英雄豪傑成名,變成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人,他們的勵志故事更能鼓舞我們的鬥志。唐伯虎、周恩來、秋瑾、張海迪……數也數不清。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張海迪阿姨了。

張海迪阿姨是一個殘疾人。5歲開始,她因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癱瘓。但是,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阿姨並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作鬥爭,系統地自學了國小、中學的課本,後來又開始自學英語。漸漸地,她開始替有關單位翻譯英語資料,一位老編輯還親自爲她書寫了序。

是啊,張海迪阿姨只不過是一個殘疾人,並不起眼,甚至還會受到別人的歧視,但是,爲什麼她能受到如此重視,而且還成爲整整一個時代的偶像?不是別的,靠的是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而我呢?今年2月26日的時候,我和同學一起去散步,一不小心把腳扭傷了。回到家,我一直喊“疼”,貼了兩塊止痛膏也不濟事。其實,這點小傷又算的了什麼呢?和張海迪阿姨的病一比,連顆芝麻大小的事都算不上。但是,我卻小題大做,彎一彎說疼,碰一碰也說疼,弄得全家人提心吊膽,雞犬不寧。然而,張海迪阿姨的病比我嚴重得多,她卻一聲不吭,以無比頑強的毅力自學,是當代的“比爾·柯察金”。這是多少高的一個讚譽啊!

一個人,一名勇於與疾病頑強搏鬥的身殘志堅的女性;一個微不足道的殘疾人,竟比任何人都堅強,這是世人無法相信的事實。張海迪阿姨,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您在我們的心目中,形象永遠是那麼的高大!

讀《張海迪》有感3

海迪姐姐原名張海迪,現任中國殘聯主席。1955年出生在山東省濟南市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不幸的是,她五歲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了嚴重的高位截癱。可是她不僅自學了國小中學的全部課程,攻讀了大學和研究生的專業課程,還自學醫術,爲人們治病,還有許多著作,是位了不起的人。

海迪姐姐是勤奮的。她看書的時候常常忘記自己,忘記時間。無論是寒冷的冬天,還是酷熱的夏天,她都沉浸在自己讀書的樂趣中,常常只有三個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看到這裏,我想到了一個問題:很多家長爲自己的孩子不愛看書而煩惱,每當一放假,孩子不是玩電腦就是看電視,課外知識知道的很少。我可不願意做這樣的孩子,我得向海迪姐姐學習。

海迪姐姐是樂觀的。她曾今做過脊椎穿刺手術、鼻部手術、植皮、放療,她都一次又一次勇敢地挺過來。尤其治療鼻部黑色素癌時,醫生說手術有風險並建議爲防止打麻藥導致癌細胞擴散,最好不用麻*藥,海迪姐姐竟能堅定地點頭。我想:她能毫不懼怕,坦然面對,這難道不能體現她樂觀?

海迪姐姐是善解人意的。由於殘疾造成生活不能自理,爲了讓她的丈夫王佐良揹着她不累,就嚴格控制自己的飲食,常年將體重控制在98斤左右;她還鍛鍊自己每兩個小時就起身去衛生間,幾乎成了生物鍾,目的是減少丈夫的麻煩和負擔。看着看着,我的臉不禁有些發紅,一個殘疾人竟能處處爲別人着想,我一個四肢健全的人整天覺得家人爲我服務是理所應當的,常常要爸爸媽媽爲我做這做那,還不滿意,還常發脾氣。

爲什麼她學英語時不覺得枯燥?爲什麼她寫作時不喊累?爲什麼她坐在輪椅上一點也不孤單?她的勤奮、樂觀、善解人意讓我感動。

在海迪姐姐住院治療時,醫生說:“海迪如果能堅強一點,能活到20幾歲。”可現在海迪姐姐已經56歲了,遠遠超過了醫生的估計,她曾說過:“生活總是充滿矛盾的,有順境也有逆境,在順境中要發憤,遇上逆境更要發憤。”

海迪姐姐,你真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讀《張海迪》有感4

星期天,我讀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叫做《身殘志堅的張海迪》,故事主要講述了張海迪在高位截癱的情況下仍認真讀書,養成了手不釋卷的習慣。

張海迪在五歲時患上了脊髓血管瘤,最後高位截癱。看着小夥伴們都揹着書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學,海迪的心靈受到了巨大的傷害。爸爸給海迪買來書,本子和鉛筆,開始教她讀書認字;媽媽給她講保爾的故事。在父母的鼓勵下,海迪決心站起來,做一個生活的強者。 9年,張海迪的父母被下放到山東農村,她和妹妹也跟着去了。在下放的農村,張海迪買來醫書,並自修醫學,先後自學了十幾種醫學名著。同時還學會了鍼灸等醫術,爲羣衆無償地治療。

雖然張海迪的身體有殘疾,但她卻有一顆健康的心靈和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我們要向張海迪學習,當學習上遇到困難都要想辦法克服,並且認真學習,掌握豐富的知識,長大建設祖國。

讀《張海迪》有感5

張海迪是我最敬佩的人,因爲,讀了《張海迪的故事》讓我感動。當我知道了張海迪的事蹟以後,便被她執着的精神打動了,立志要做一個像張海迪那樣的好同志。

張海迪,從小便患有殘疾,胸部以下失去知覺,醫生說,這種高截癱病人最多活不過27歲,張海迪知道,自己活不長了,但卻不甘心庸碌一輩子,她決定用自己的行動讓人們記住她,張海迪。

張海迪決心學好醫術,減輕別人的病痛,她爲了學好醫術,在小動物身上做實驗,終於,“黃天不負有心人”,張海迪已經能熟練的掌握醫術了。

因爲張海迪平常很樂於助人,所以,周圍的人有什麼困難都找她尋求幫助,又一次,一位老人拿着一瓶進口藥,來找她,請她幫忙翻譯,但是張海迪也看不懂,她看着這位老人失望的走了,便下決心學好外語。經過她的努力,她的外語已經學得非常好了,她翻譯了外國長篇小說《海邊診所》,當她拿着譯稿去找總編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激動地流下了兩行熱淚,並熱情地爲該書寫了序言:《路在一位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這就是張海迪,一位不願意向命運低頭的姑娘,她一直激勵着我們。

讀《張海迪》有感6

毅力與信念是一個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兩大要素。一個人只有具有頑強的毅力和爲達到目標而努力奮鬥的堅定信念纔會獲得成功;纔會“品”出人生百味;纔會有比別人多的一份經驗:自信與成功。

今天,我讀了〈〈身殘志堅的張海迪〉〉一文後心中涌起了更多的感動。張海迪這個勇於與病魔做鬥爭的身殘志堅的女性,是當代的“保爾.柯察金”。張海迪五歲便癱瘓了,但她並沒有被病魔所擊倒而是自學了小,中學課程,又自學英語,很快便爲一些公司翻譯書稿,讓老編輯十分感動。在命運面前,張海迪永不服輸,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

張海迪憑藉着自己超凡的毅力,堅持不懈的努力,頑強的信念勇闖難關,讓她的一生光彩照人。“身殘志堅”一詞在她身上發揮得淋漓盡致,真讓我佩服不已!

看看我自己。在學習上遇到一點小困難就十分膽怯,一碰到難題不肯仔細思考,仍下便不做了,不願自己仔細動腦。再看張海迪,雖然身體有殘疾,但在困難與病魔面前,她卻成了強者。我與她相比顯得是如此的渺小。我在困難面前膽小,害怕,而張海迪在困難面前顯得無比堅強,勇敢。我缺乏毅力,做事不夠有恆心。而張海迪則勇往直前,敢於與挫折,困難作鬥爭。我自愧不如啊。

正是因爲張海迪的那種毅力和頑強的信念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她用她的信念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去創造自己的人生,爲自己開闢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天空。

人的一生註定有許多起起落落和不如意。風雨再大,再險我們都要勇敢面對。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承受得起,化痛苦爲力量,化自卑爲自信。

夥伴們,加油吧!將自己的毅力與信念相結合,那你纔是成功的,你的人生將因此而更光彩,更絢麗輝煌!

讀《張海迪》有感7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

今天,我讀了張海迪阿姨的故事,使我很受感動。

她自幼失去了自胸以下的知覺,但在這種情況下,她仍然以堅強的意識戰勝了病魔,取得了健全人都很難獲得的博士學位。

她得精神支柱就是保爾。

柯察金珍惜生命的偉大精神,使張海迪重新恢復了自信。

她學了幾國語言,翻譯了許多外文著作和資料,出版了100萬字的小說,還自學了醫學知識爲別人看病。

她不但沒有退縮,沒有畏懼,想不開,而是勇敢的面對。

我們這些健全的人,更要熱愛自己的生命,絕不能讓它白白流失,不能讓它從我們的眼皮底下溜走。

生命是自己的,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這不由的`讓我想到了自己。

20xx年,我們全家人跟叔叔一起去焦作玩,叔叔要去配近視眼鏡。

那裏的櫃檯都是用玻璃做的,我和堂弟在哪追跑。

一不小心,我摔在了玻璃上,差一點就碰到了眼睛,血瞬間就流了下來,滿臉都是,害怕死了,爸媽立即帶我去旁邊的醫院治療。

我害怕的大哭大鬧,怎麼也不治療,最後在媽媽的鼓勵下,才鼓起勇氣去做了治療。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

讀《張海迪》有感8

今天,當我讀了張海迪的故事後,我才知道,她的童年和同時代的的孩子一樣是幸福的。可是後來命運卻無情的向她挑戰,五歲時患上了脊髓血管瘤,十歲時就癱瘓了。

海迪雖然不能去上學,但她從治病的第一天起,就開始在牀上學習了。經過三次手術後,連脖子也不能動了,她就讓小鏡子幫助看書。可鏡子裏的字是反的,一頁要看好半天,時間長了,鏡子裏的字就變成黑糊糊的一片,什麼也看不清楚了,只得稍稍閉上眼休息一會,再繼續看下去。

讀完後,我想:張海迪是個殘疾人,憑着頑強的毅力,付出了比常人多百倍千倍的努力,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爲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是一個健康的人,就更應該懂得珍惜生命,珍惜時間,像張海迪學習,也讓自己的人生絢麗多彩!

讀《張海迪》有感9

同學們,你們知道脊髓病嗎?也許你們還沒有聽說過這種病,但如果患上了這種病,那將是胸部以下全部癱瘓,你們還會來上學嗎?還會有這個念頭嗎?我想是不會的。因爲在一片黑暗中,屬於你自己的那份光芒已經消失了,而且再也不會出現。你可能已經徹底地絕望了,可是張海迪卻沒有。雖然她心裏明白那份光芒已離她而去,但是,她用她自己那頑強的意志和決心,在黑暗中又重新站了起來。

張海迪當年的情景,在我的腦海裏一直出現.坐在自家的輪椅上,自學國小、中學的課本,還自學英語。她給自己立下了一條規定:每天背不熟10個英語單詞,忘幾個就狠狠地咬幾下手指。如果你是她,你會這樣去做嗎?不就是幾個英語單詞嗎?放明天吧!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明天還會有明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呀!張海迪就是這樣一個人,今天的事情就要今天完成,明天還會有更多的事情!就因爲張海迪有着這樣的志,所以她的英語進步得非常快。我看完故事後,深刻地認識到,一個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於條件的好壞,而在於有沒有奮鬥的精神。平時,有些人總以條件差、有困難等失敗的理由。但是,和張海迪相比,這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啊!一個人只要胸懷大志,就會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就不會被客觀的條件所束縛,就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創造條件,改變自己的命運。

張海迪不就是這樣的嗎?在殘酷的命運面前,沒有半點退縮,而是勇敢地面對困難。張海迪她身殘意不殘,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作了鬥爭,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並始終對人生充滿着信心。

如果一個人沒了毅力與恆心,那就如賴皮狗一隻,一發不可收拾,到那時候,不再是你去克服困難,而是困難來征服你。

這些日子,我常常思考着這樣一個問題: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人生?我覺得,張海迪的成功之路,給出了一個圓滿的答案。對於自己的學習、生活,不能遲疑,不能虛度,應該珍惜這美好的時光,珍惜這幸福的生活。同時,要牢牢記住一句話:一個今天定勝於兩個明天。

讀《張海迪》有感10

尋找生命故事,我找到這樣一個特別的人。她被人們稱爲“中國的‘保爾’”,她曾經說過,“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戰勝它。戰勝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強者”。她,就是這樣以殘疾的身體,做出了許多健全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情的張海迪阿姨。是怎樣的一種力量在支持着她?我想:這就是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充滿信心。

對於五歲就突患脊髓病而致殘的張海迪來說,不幸,讓她破滅了成爲舞蹈家的夢想,這是多麼地痛苦。以後的日子只能坐在輪椅上渡過以後的日子,堅強的她並沒有放棄生命。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一次手術後,她只能一動不動地躺在牀上了,甚至連脖子都不能扭一下。她請媽媽在桌子上支一面鏡子,這樣她就可以從鏡子裏面看書了。就這樣她學習了國小知識,國中知識,後來又開始自學英語。她還給自己立下一條規定:每天背熟10個英語單詞,如果背不全,忘了幾個就狠狠地咬幾下自己的手指。她就是這樣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作鬥爭,始終對人生充滿了信心。

這不得不讓我感到慚愧。想起這段時間來,我經常會爲老師佈置的背誦作業而苦惱,不斷埋怨背誦段這麼長,老師佈置的背誦作業多,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學習的態度。一位身體殘疾的人,面對病痛,還能繼續保持着一顆頑強學習的心。而我,是一個正常的孩子,對於這麼容易能完成的背誦作業怨天怨地,還以發脾氣和哭鬧,解決不了問題,實在是不應該。

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地進取,挑戰自我。通過學習張海迪阿姨的事蹟,我決心要向張海迪阿姨學習。我是一名學生,有優越的學習環境中,面對學習中的困難,應該更要勇敢去面對,去戰勝它們。因爲,我相信,只有不斷地超越自己,我才能做學習的強者,生命的強者。

讀《張海迪》有感11

《張海迪的故事》講述了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一口氣把它讀完,受益匪淺。

張海迪的事蹟深深地打動着人們,鼓勵着人們。讓那些虛度光陰的人感到萬分羞愧。讀着張海迪阿姨的故事,使我明白了她不屈不撓的精神,極大地鼓舞着那些殘疾人,他們把張海迪作爲學習的榜樣,不斷地鼓勵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克服重重困難,頑強拼搏,活出了精彩的人生。

讀着張海迪阿姨的故事,我爲自己的所作所爲感到慚愧。在上三年級時,我們正投入緊張的複習階段,我的中耳炎發作了,媽媽帶我到嘉興中醫院去治療,病情不但得不到緩解,而且越來越嚴重,由一隻耳朵發展到兩隻朵,聽力也逐漸下降,我一邊複習,一邊每週要去上海求醫,弄得我無心學習,對這次考試失去了心信。此時此刻我想到了張海迪阿姨,她在殘酷的命運面前沒有放棄,經受了一個個嚴峻的考驗,戰勝了嚴重的病痛。張海迪面對挫折時,沒有放棄,而是擡起頭來,做生活的強者。而我面對病痛就退縮,想到這裏,臉上不由得一陣火辣辣的。

從那以後,我就把張海迪作爲學習的榜樣,不斷地鼓勵自己,鞭策自己,克服了病痛,認真複習,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優秀的成績,是她激勵了我。

讀《張海迪》有感12

近期來,我讀了一篇題爲《張海迪》的文章。讀完文章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文中的主人公張海迪是一個多麼頑強的人啊!她以驚人的毅力,經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取得了成功。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的是一位殘疾人——張海迪的主要事蹟。張海迪5歲時患上了脊髓血管瘤,以後的4年裏,張海迪動過3次大手術,先後摘除了6塊椎板,幼小的生命雖然保住了,卻從此高位截癱。但她以積極向上的精神鼓勵自己和在父母的支持下振作起來年張海迪自修醫學,後來有從事文學創作。取得了連常人都難以達到的成績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張海迪被評爲“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張海迪雖然是一個殘疾人,但她身殘志堅有一顆比常人更健全的心!

她的事蹟告訴了我們:成功不是“中彩票”,而是需要我們有毅力和勤奮換來的!我沒有讀《張海迪》之前我非常的任性,在家裏就是一個“小公主”我讀過《張海迪》以後我明白了我要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爸爸媽媽安心工作,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不靠爸爸媽媽我要靠自己!

讀《張海迪》有感13

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中國人總是過於溺愛自己的孩子,孩子受了一丁點兒小傷就着急的不得了。但美國和日本人不一樣,孩子摔倒了,不但不上前扶起,反而很嚴厲地叫孩子自己起來,久而久之,孩子懂得了如何堅強。日本孩子從來不睡牀,一張被單,幾條棉被,就變成了他們簡單而舒適的牀。美國的孩子雖自由,但從不依賴大人,放假的時候,還會自己賺錢交學費。

我並不覺得父母對兒子們的那種似乎有點過份的愛是不對的,而如果這種愛讓孩子們忘記了什麼叫痛苦?淚是什麼東西?更忘記了怎樣堅強的話,那這就會變成世上最害人的愛——溺愛。

張海迪,她五歲的時候因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癱瘓,希望之火已完全熄滅,她成了一個廢人!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作鬥爭,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並始終對人生充滿了信心,使希望之火再次熊熊燃起。身殘志堅的她勇於與疾病頑強搏鬥,真不愧爲中國的“保爾·柯察金”。讀起她的故事,都讓人有些難以置信。

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個個都是家裏的寶,父母含在嘴裏怕化了,抱在手裏怕摔了。上國小了,還是父母早一次,晚一次地接送,有些是父母不讓,有些是自己不想,但還是父母不讓的佔多數。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單獨回家,怕出事,這種情感是每個父母都會有的,可是不是有些多慮了,起碼得給孩子一個機會嘛!您總不想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越來越懦弱吧。我不僅需要知識,而且更需要堅強,讓我們去嘗試,在困難中學會堅強吧!

人生有很多種可能性。沒有必要嘗試一種就得到滿足。在你無路可走的時候,你是否察覺到上帝又爲你開闢出了一條路。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只要你夠堅強,仍存有一線希望。

“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問,爲什麼……”

讀《張海迪》有感14

假期裏,我讀了《張海迪的故事》,張海迪——一個身殘志不殘的人,她雖然是一個殘疾人,坐輪椅的人,竟然考上大學,並能夠獲得了碩士學位,日本的電視臺還把他譽爲十大女青年之一,多麼光榮的稱號!她還常常去福利院看望孩子們,給他們送禮物。

張海迪5歲時身體癱瘓,而且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她的媽媽用家裏所有的錢,爲張海迪請了醫生,但還是沒能完全治好海迪的病。

面對疾病,張海迪選擇了堅強,勇敢去面對,用自己有限的時間,克服病痛的身體,學習各種知識。

她苦心鑽研醫學,數學、文學,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海迪寫的長篇小說有聲有色,把很多文章寫得很精彩,所以獲得了許多的獎。

我們一定要學習張海迪那頑強不屈的精神。

還記得《飛蛾撲火》的故事嗎,飛蛾雖然弱小,但它有求生的慾望和精神,它用自己的全部力量保護自己。

張海迪也一樣,她要讓自己成爲一個有用的人,要爲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

要讓自己的生命實現自己的價值。

生命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短暫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散發出無限的價值。

我們做爲國小生,也應該抓緊時間,好好學習,學的更多文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我們的理想。

讀《張海迪》有感15

張海迪的故事讀後感,希望有關於張海迪的故事讀後感的文章,張海迪的故事讀後感能對您有所幫助!

張海迪的故事讀後感早就聽父親講過張海迪姐姐的故事,今天閱讀完《張海迪的故事》這本書後,我真正明白了“身殘志堅,頑強拼搏”的含義。張海迪五歲時患脊骨骨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家裏自學完中學課程。十五歲,便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地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鍼灸醫術,爲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的英語小說,還當過無線修理工。《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講述的就是張海迪的故事。張海迪懷着“活着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爲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從非凡和毅力學習和工作,譜寫了一曲生命的讚歌。看到這位與疾病頑強搏鬥的身殘志堅的女性,我不由得想起街頭乞討爲生的健壯的青年,想起整日麻將虛度光陰的人們。他們有着健康的體魄,卻沒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勤勞勇敢的志向。平時,有些人總以這樣那樣的理由作爲沒有取得成就的理由。但是和張海迪相比,這些藉口是多麼微不足道呀!遇到困難不退縮,這就是張海迪。做困難面前的強者,這是張海迪給我的啓示。這本書真是影響我一生的書,我將以海迪精神爲目標,勇敢向前,實現真正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