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9篇)

觀後感1.43W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9篇)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1

按照學校的安排,我認真拜讀了華南師範大學教科院副院長郭思樂教授的新著《教育走向生本》,並做了很詳細的讀書筆記。通讀後該書後,我覺得它具有以下五點突破性的貢獻:

一、關於兩種教育體系

作者認爲,師本教育體系和生本教育體系這兩種教育體系的存在是事實。“僅僅是零敲碎打的改革,已經不足以解決今天的問題了”。因爲過去基本上是一種師本的教育體系--“一切都是爲老師好教而設計的,以教師爲中心的”,“我們需要設計一種以學生好學爲中心的教育體系”。生本教育體系“不僅在方向上強調學生爲主體,------而是要徹底解決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整個體系問題”。

作者能揭示出兩種教育體系,是以深入的研究作爲基礎。例如對成人的理智律和演繹爲主與兒童的情感律和歸納爲主的區別;接流式和源流式教學的區別;連動式機制和激發式機制的區別都做了有價值的探索。

“師本體系”和“生本體系”的區別具體體現在理念、課程觀、方法論和管理和評價等方面。

二、 關於兩種不同的理念

生本教育的價值觀是“一切爲了學生”。

作者分析了許多偏離本體的現象,說明尋找到本體,真正堅持“一切爲了學生”的價值觀並不容易。這點我深有體會,例如“走教案”現象的產生,就是“師本體系”評價造成的。那種爲了評選而精心設計的教案,課堂上教師關心的是如何展示自己的風采,讓學生“出彩”也是爲教師設計的教案服務。表面看,這樣的課,教學目標正確,一切按計劃進行,學生也在參與,也有收穫,高高興興,熱熱鬧鬧,天衣無縫,準時下課。但是教師實際上事前不向學生進行調查,課上也不關心學生在想些什麼,這樣的課怎麼能使每個學生得到主動發展?

生本教育的倫理觀是“高度尊重學生”。

師本教育常常看到的是這樣的現象:“同學們,現在可以上課了嗎?”,有些教師連上課都要徵求學生的意見,好象相當尊重學生了,其實這是一種膚淺的理解,好象在“做秀”。本書鮮明地指出:“高度尊重學生”就應該是相信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人人可以創新”,“潛能無限”。我體會應該區別的是:老師是在尊重學生的獨立見解(雖然可能是幼稚的),是認真地發現、理解學生自己的思想火花;還是視而不見,急忙,甚至強硬地讓學生去“痛飲”教師準備的那“一桶水”(包括有時是讓學生高興地去“痛飲”)?這其實是“師本體系”和“生本體系”兩種不同對待學生的態度。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2

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爲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爲宗旨的教育,是真正一學生爲主人,爲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它深層的意義是:以生命爲本。它關注和弘揚的理念是:人具有發展的無限可能性,教育應充分發揮人的潛能;人具有學習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於順應人的天性;人具有發展的需要,人渴望實現自己的價值;尊重、信任、依靠學生,是教育成功的祕訣。

雖然對生本教育的理念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自己在實行的時候還是有些困難的。都來學校一年半了,自己的進步卻是很少,有點停留在原地的感覺,自己還是沒有真正弄懂生本教育的本質,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東西和形式,並沒有真正解讀到生本教育的內涵。我感覺我要爲我的學校做點事情,我首先得把自己的專業知識掌握熟練,其次還要學習相應的教態以及教學能力:即怎樣把自己所學的知識教會,給學生,或者是讓學生和自己一起學習,把數學的知識點掌握並想着積極的應用。把握數學的核心,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讓自己的學生能夠考個好成績,考個好大學,讓別的學校或者是社會上的人,真正認識我們聊城二中,建立我們自己的品牌:高效學習,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的實質是讓學生自己去學,老師主要是引導者、領導者,明白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老師是不能替代的,不要一個勁的講解,不斷的追問提醒,實際上這不是“啓發式”教學,而成爲了“填鴨式”教學了。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但又不是完全的放手,要讓學生學習的整體思路一致,不是毫無目的,放羊式的教學。教學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完整教學設計。把握好重難點,以及學生的學情。形成較好的教育機智。我現在有很多問題就沒有處理好。

講評課的關鍵在“評”。先由學生展示進行自評,再由學生互評,教師評,師生共同評;其原則是:不僅要評“不足”,評“誤解”,更要評“亮點”,評“進步”,要評出方向,評出信心,要把它作爲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準則。

這節課主要是學習雙曲線的標準方程的求法,因爲在大學聯考中大題的第一問就是求圓錐曲線的標準方程,所以,這節課還是很重要的。昨天晚自習還讓學生用兩節課的時間完成了相應的習題,依據學生問問題的情況,我選了幾個題準備今天做重點展示。

教學過程:首先上課之前讓組長檢查了學生的完成情況,但是,組長的確檢查了,我看着檢查的,但是我以爲組長沒有給我回報情況,就是都完成了,並沒有詳細的詢問(畢竟昨天晚上我看着他們做的,而且都很認真,題目也很少),這個環節的檢查反饋,沒有認真落實,太相信自己了。

其次,我直接就上節所學內容進行檢測,認爲學生應該掌握的很好了,所以,直接把抽了兩位同學上黑板進行默寫,其他學生在下面寫,但是學生對:雙曲線的定義,雙曲線的標準方程,以及這一基本的關係都沒有掌握好,我就不該再讓他們默寫:焦點三角形的餘弦定理和麪積公式了,沒有設計好,而且也不夠靈活,因爲只有一位同學全對了(由於當時緊張,其他幾位同學舉手,但是我沒有看到),直接就進行了下一個過程,並未讓學生停留兩分鐘進行再次記憶,自己的教育機智以及學情的備課,沒有準備好。

第三,對答案。直接讓課代表說下每個題的答案,本來想着學生有疑問的,就抽籤讓其他同學上臺展示。沒想到學生都沒有疑問的,我有些慌了,所以就直接抽籤讓學生展示例2,跟蹤訓練2,以及例3,跟蹤訓練3了,沒問“有疑問麼?”,所以自己根本對教學語言沒有把握準確,實際上不該這樣問,知道哪裏有問題,直接就讓學生來展示就可以了。學情還是沒有備好啊。接下來,讓學生們根據剛纔的答案,由組長領着進行疑問討論(其實這個環節也不好,根本沒必要了:學生說的是沒疑問)當教學設計和自己計劃的不同時,我應該怎麼辦?並沒有準備好,所以還是不夠靈活,這裏應該相當重視。讓學生討論的同時,抽出的那幾個學生上臺展示,展示之後,進行講解,這裏也是有問題的,我應該讓學生直接在展臺上展示就可以了,沒必要在黑板上寫,投影儀上投影即可,展示之後,直接讓學生找錯就可以了,也沒必要在讓他們講了。講完之後,剩餘的時間可以讓學生做課時作業,不用再整理了。總之,這堂課的設計相當不好,自己都感覺一點也不順利,而且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行,沒有怎麼互動起來,學生活動也少,我應該他們展示之後,讓其他的同學去修改就好了。

整體教學過程修改:首先,讓學生默寫知識點,然後找學生修改,檢查效果後,再給大家2—3分鐘的時間記憶,記憶之後互相進行提問。掌握的差不多了就進行下一個環節:小組內討論:討論答案,以及自己有疑問的地方,解決相應的問題,學生之間討論的時候把各組有疑問的地方寫到黑板上,找學生進行答疑,我自己進行總結重點以及關鍵點。有需要寫過程的,讓學生拿着自己做的在展臺上進行展示即可。展示時,一起看:有問題嗎?正確嗎?那裏要改正嗎?注意的地方是什麼?等等。接下來就三種題型:求雙曲線的標準方程;根據雙曲線的定義求動點的軌跡;雙曲線的應用等,在課時作業上找相應的類型進行限時練習,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最後,讓學生做下總結。

這堂生本課上得不好,有很多地方需要改正,但是我對以後有信心,一定可以不斷的進步,一定會有很大的進步,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充分的調動起來,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把學習當做一種樂趣在高中快樂的學習。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3

讀了郭思樂的《教育走向生本》使我再次認識到:上課是一門藝術,除了有一定的知識結構外,還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於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而其中的生本教育使我受益匪淺,茅塞頓開。

作爲教師,我體會到要終身學習,平時要勤讀書、勤思考、勤動筆。只有及時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面對競爭和壓力,我們纔可能從容面對,纔不會被社會所淘汰。同時還要學會以"誠"待人。良好的師生關係是要靠自己用心經營的,和家長真誠地溝通,懂得顧及家長的感受,有責任心、公平心,這樣家長就會慢慢地信任你,對待學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嚴、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還要學會"容"納一切。比如學生的表現、成績、來源等。我想這是作爲教師應該做到的非常重要的一點。每一個學生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天地、成長於不同的環境,擁有不同的個性,這是要成爲優秀教師必須知道的非常重要的基石,永遠不要看到一個側面就覺得了解一個人的全部,而對學生做出不客觀的評價,

我們應儘量多關心他們,從而達到進一步的瞭解,以實現瞭如指掌的境界。有的孩子在學校非常內向,在家裏卻活潑外向,老師就要不厭其煩的引導學生在學校也走向活潑開朗。同時我們也要充滿愛心,要懂得原諒,要學會用另一種眼光看待學生,儘量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古語道:"人之初,性本善",即使他們犯了不可原諒的錯誤,我們也要從本質出發,相信他們是善良的,對他們進行教育和引導。

因此,我們教師,要先做人,再教書。做人要有一個好心態,一個好心情。心理健康,身體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態成就一切事業。愛學生,愛同事,輕輕鬆鬆地當老師,快快樂樂地當老師,簡簡單單地當老師,放下包袱,拋卻沉重,讓微笑永遠綻放在您的.臉上!我們要善待學生,尊重生命。要善於引導,能理解、寬容。我覺得在一天上班的時間內,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快樂度過這一天就覺得是很有效的一天!

通過學習,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內涵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首先,教師應無私地將知識傳授給自己的學生,維護自己的學生,並關愛他們,以自己高尚的品行爲學生樹立起榜樣。面對後進的學生,不能採用暴力或體罰等行爲,而是應該用加倍的愛去幫助他們進步,這不僅是從職業角度,更是從法律角度對教師的義務作出了規定。教育不僅是教,更是教與學互動的一個過程。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書本知識只是一個教書匠的水平。只有通過在教育中不斷學習,在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有所創新,才能逐漸提高教學水平。

讀了郭思樂的《教育走向生本》使我再次認識到:上課是一門藝術,除了有一定的知識結構外,還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於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而其中的生本教育使我受益匪淺,茅塞頓開。

作爲教師,我體會到要終身學習,平時要勤讀書、勤思考、勤動筆。只有及時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面對競爭和壓力,我們纔可能從容面對,纔不會被社會所淘汰。同時還要學會以"誠"待人。良好的師生關係是要靠自己用心經營的,和家長真誠地溝通,懂得顧及家長的感受,有責任心、公平心,這樣家長就會慢慢地信任你,對待學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嚴、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還要學會"容"納一切。比如學生的表現、成績、來源等。我想這是作爲教師應該做到的非常重要的一點。每一個學生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天地、成長於不同的環境,擁有不同的個性,這是要成爲優秀教師必須知道的非常重要的基石,永遠不要看到一個側面就覺得了解一個人的全部,而對學生做出不客觀的評價.

我們應儘量多關心他們,從而達到進一步的瞭解,以實現瞭如指掌的境界。有的孩子在學校非常內向,在家裏卻活潑外向,老師就要不厭其煩的引導學生在學校也走向活潑開朗。同時我們也要充滿愛心,要懂得原諒,要學會用另一種眼光看待學生,儘量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古語道:"人之初,性本善",即使他們犯了不可原諒的錯誤,我們也要從本質出發,相信他們是善良的,對他們進行教育和引導。

因此,我們教師,要先做人,再教書。做人要有一個好心態,一個好心情。心理健康,身體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態成就一切事業。愛學生,愛同事,輕輕鬆鬆地當老師,快快樂樂地當老師,簡簡單單地當老師,放下包袱,拋卻沉重,讓微笑永遠綻放在您的臉上!我們要善待學生,尊重生命。要善於引導,能理解、寬容。我覺得在一天上班的時間內,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快樂度過這一天就覺得是很有效的一天!

通過學習,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內涵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首先,教師應無私地將知識傳授給自己的學生,維護自己的學生,並關愛他們,以自己高尚的品行爲學生樹立起榜樣。面對後進的學生,不能採用暴力或體罰等行爲,而是應該用加倍的愛去幫助他們進步,這不僅是從職業角度,更是從法律角度對教師的義務作出了規定。教育不僅是教,更是教與學互動的一個過程。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書本知識只是一個教書匠的水平。只有通過在教育中不斷學習,在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有所創新,才能逐漸提高教學水平。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4

讀完郭思樂教授《教育走向生本》一書,掩卷長思,我被郭教授在書中展示的生本教育成果沉醉不已,那是我作爲老師夢寐以求祈望看到的,而郭教授用兩個字“生本”就做到了。

這本書留給我最深的印象和最大的啓發在以下兩個方面:

忘我——課堂教學的應有境界

郭思樂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書中指出:“我們需要提供給兒童適合的教育,當教育適合兒童時,我們也就可以看到兒童忘記了自己在學習,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甚至忘記了自己,這時人的內部自然起作用了,兒童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空前提高了。”“越是忘我,自然的力量就越能發揮出來。人的內部自然——被我們忘卻了的一種最豐饒的礦藏,就會自動地發揮作用。”

他用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忘我的境界:當鞋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初讀到這裏時我有些不解,這與教育有什麼聯繫?當我再讀並反覆思考時,我恍然大悟,原來它與教育有着如此巧妙的異曲同工之妙。腳被忘記了,也可以說腳處於“忘我”狀態,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腳,腳疼了,腳就被時時記起。今天,如同給腳提供合適的鞋,我們需要提供給兒童合適的教育。當教育適合兒童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兒童在課堂上甚至忘記了自己在學習。這時人的內部自然起作用了,他們就會忘我的'活動,兒童的熱情和學習效率有了空前提高。

由此我就想到了我的課堂。最初我總是在課堂上用自己的方式約束學生,總爲學生一點的紀律問題而大動干戈,不但影響了課堂教學中原本應追求和諧的狀態,在學生的眼中一定也會覺得我太過於嚴厲。我一直認爲可能是學生的年齡較小不具備有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但有一次偶然的發現,我開始思考郭教授的話“教師的認識規律就是學生的認識規律嗎?”我開始改變自己的想法,因爲“課堂不同於工廠的生產車間,它是一羣有靈性的生命在彼此對話、喚醒、碰撞、交融、分享的成長空間,是師生生命歷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葉瀾教授認爲,“首先,課堂教學應被看作師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那麼何時才能讓我的學生在課堂上煥發着生命的活力,彰顯着生命的自然,洋溢着生命的快樂?我仍需不斷反思與實踐……

無爲而爲——盪滌學習的輕塵

“莊子強調的是無爲。有爲當然能做成事,但無爲能做成的事更多;許多事可以通過意志來做成,但更多的事可以通過沒有意志來做成。”初看到這段話,覺得字字句句說到我的心坎上。我欣賞老莊的無爲哲學,但靜下心來思考,究竟怎樣才能做到老子所謂的“無爲而無不爲”呢?

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我總是一味地(甚至有時是一廂情願地)將自己認爲好的、喜歡的教給學生,但現在我不得不思考,這是學生要的嗎?對於成績較差的學生,我只是單一的要求他多練、多做,但這是符合學生認知和心理規律的嗎?讀了《教育走向生本》,我不禁深思,究竟如何能提高學生的成績?

關鍵要同時轉變老師與學生的觀念,調整老師與學生的心態。

對於學生,讓他們以“無爲”的心態,輕鬆活潑、如理如法地學習,相信在考試中並不至於失敗,語文要求的聽、說、讀、寫的水平都可以大幅提高。培養出這樣良好的心態,在學習中、生活中其價值並不見得比一張100分的考卷爲小。應當帶着樂趣、從容不迫地學習,學到一定階段,什麼考試都可以應付。總有學生妄想學習能速成,但學習是個漸進、積累的過程,絕不可能速成。《道德經》第二十四章說:“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踮着腳跟站立,大跨步奔跑,必然堅持不了多久就會累倒。第十五章又說:“孰能濁以靜之以徐清,孰能安以動之以徐生?”

雖講的是養生、練功的道理,同時也是做人、做事的法則。看打太極拳、練氣功的,動作、呼吸都是慢悠悠的。做事呢,要不焦不躁,不“亂”不“濁”,一切要“徐生”,慢慢地來,態度從容,悠然自得。急近事功者則往往手足無措,自亂陣腳。凡事依天理而行,不妄求速成,倒有可能真的速成。

急功近利的“苦學”既然不可取,我們就應當“樂學”,帶着興趣和樂趣學,不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嗎?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知之者,知道語數重要所以纔去學,爲了考試升學,應付父母的壓力纔去學,這樣學習效果自然不如好之者樂之者。那麼怎樣做到好之樂之呢?

老師的作用就體現於此。正如書上所說“上無爲而下有爲”,我則嘗試“師無爲而生有爲”,老師同樣具備“無爲”的心態,當然不是徹底無爲,什麼也不作,而是起“導”的作用,這就如郭思樂教授所提的“小立課程,大作功夫。”——“教給學生的基礎知識要儘可能地精簡,而騰出時間和精力讓學生大量地進行活動。”在學習中成爲學生的朋友,在課堂上老師與學生則是平等的個體,讓學生信賴我,成爲幫助他們的人。我正在努力嘗試。

期望我最終也能實現“教少學多”理想:學生能敘述的教師不替代;學生能提問的教師不先問;學生能操作的教師不示範;學生能發現的教師不暗示。

感謝好書,給了我一個靜靜沉思的機會。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5

“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閒瑕、快樂及堅實的進步。”雖然我們不止一次聽到這句話,但當我真正地接觸了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之後,才頓時感覺眼前豁然開朗。

那什麼是生本教育呢?簡單來說,生本教育就是以學生爲本的教育。

就課堂來說,生本教育是爲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它區別於爲教教好教而設計的師本教育,生本,是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它爲教育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它提出的“不做縴夫,只做牧者”爲我們教師指明瞭方向。教育應實現由“師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轉變,實現學生積極、主動、活潑、健康地發展。

就整體來說,生本教育是一切爲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教育。

就原理來說,生本教育是以生命爲本的教育,“它以”小立課程,大作功夫“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的學習,向”不教而教“邁進,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使教師從”苦教“,學生從”苦學“狀態下解放出來,因此生本教育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就操作來說,生本教育是以學爲本的教育。郭思樂教授說:”身爲教師,我們用語言來影響學生,用環境來助育學生,用活動來培養學生,但就是沒有辦法像裁縫、理髮、做牙那樣隨意對其進行剪裁、修剪、打磨。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服務者和僕人。“由此可見對師者的要求可不能停留在教學層面上的傳道、解惑,而是要對學生作更具深遠意義的創新意識的挖掘。

生本教育是一種理念,同時生本教育在一定意義上也是一種操作模式。這種教育模式提倡先做後學,先學後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直至不教而教。通常在先學佈置之後,個人課前先學習,課上小組早交流,班級交流,多次反覆。評研。它體現了三大步。學會學習,享受學習,收穫學習。而目前我們正在使用的的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導學案教學模式與郭教授提出的生本教學理念也正相吻合。

作爲一名數學老師,如何使用我們的課堂成爲高效課堂,結合我現在正在使用的導學案及升本教育的理念,我感覺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是營造和諧的人文課堂環境。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爲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的效果。”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要轉換角色,從”知識的神壇“上走下來,成爲學生學習的夥伴,組建起”學習共同體“,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討,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奇特的想法,暫緩批評,激勵善待學生,創設一種”心理自由和安全“課堂教學環境,讓學生的心智和心靈能自由自在的放飛。

其次是讓賞識教育深入教學。

我們要學會用放大鏡觀察孩子的優點,同時我們一定要充滿愛心,要懂得原諒,要懂得及時的鼓勵,要學會用發現的眼光看待學生,儘量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古語道:”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內心是極其敏感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從本質出發,相信他們。對他們進行適當的教育和引導。在最近兩年的教學中,我始終注意將賞識教育貫徹課堂教學的始終,讓每個學生都感覺到自己的價值,讓沒個學生都能在一種平等,自信的環境中學習。

三是要釋放個性,滿足不同需要。

人是教育的主體,個人發展水平和個性的差異決定了人需要的多樣性。仍以班級授課製爲主要教學形式的現代教學,應儘可能地創設各種條件,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應給予學生選擇的權利,讓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內容,選擇學習方式,選擇合作伙伴……數學教學中,張揚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才能使人人都能得到提高和發展。在導學案的設計中我們都是小步子,分層次的設計教和學的思路,其中拓展延伸環節,滿足了不同水平學生的不同需要,使他們自始至終對學習充滿了熱情。

四是是改變呈現方式,讓學生親近數學。

數學課堂教學要改變呈現方式,要注重與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問題相聯繫。

如在學習《測量旗杆的高度》一課時,我們不是盲目的告學生測量公式,而是課前佈置任務,讓學生利用課餘的時間分組測量,並對小組間的測量方案進行對比,這樣的上法不但使學生上的開心,達到預期目標,而且通過小組測量增進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通過比較也引進了競爭意識,同時通過這樣的活動,使學生更能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着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有着廣泛的應用。

五是體現了”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

只有建立在學生認知水平、知識能力”最近發展區“上的”以學定教“課堂教學才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也才能最大程度發生共振共鳴;只有把學生當作學習任務的”首要責任人“,教師由教的'”控制者“變爲學生學習的”共同體“時,”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課堂才能實現;也只有當教師能不拘泥於預設的教案,”眼中有學生“,能及時捕捉到學習進程中的信息並快速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時,課堂教學才能是有效的。同時要把思考的權利、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表達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維過程的舞臺,讓他們在質疑問難和討論交流中獲取知識,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悅。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改變以往的教學策略,不是以教師教爲中心,而是以學生學爲中心。要轉變老師的角色,要讓老師從知識的壟斷者、傳授者釋放爲學生的指導者、幫助者和參與者。放下老師的架子和學生融爲一體,創設出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恰當地應用生本教育的模式、依託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爲學生提供大量、豐富的學習資源,以導學案爲載體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設計、自主探究、自主評價,從而最終達到自主發展的目的。

成功者總是在尋找方法,失敗者總是在尋找理由。學習着生本,思考着生本,實踐着生本,享受着生本,老師們讓我們一起來尊重生命成長的自然規律,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6

全書貫穿了“在教育中我們必須一切爲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的新理念。觀點新穎,論述獨到,內容豐富,是一部哲理性強而又生動活波的學術專著。

教育家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寫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閒暇,快樂極堅實的進步”。

我們需要爲學生設計一種以學生好學爲中心的教育體系,整個教學的目的和教學過程的終端,是學生的主動發展,而不是教師善於教。

美國教育崇尚創造性,不注重對兒童的規定和限制,特別是不重視作爲社會的或規範那樣一些工具性知識;我國的傳統教育崇尚循序漸進,強調對兒童的規範,不注重兒童天性的發揮。

我們要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

我們的`任務是,創造生機勃勃的課堂,建立使人迴歸自然的教育。

教學方式“自然的,也是最好的,自然的,也是最美的”。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7

生本教育的方法論:先做後學,先會後學,先學後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不教而教。郭教授認爲,兒童學習的核心部分應該是感悟。感悟不僅是學習的重要過程,而且是重要的結果。所有的學習最終歸結爲感悟。他主張“讀和做,緩說破”,通過這種方法去促進兒童的感悟。生本教育的方法,基本上是強調充分地調動和利用學生資源,強調把學生的學習儘早地交付給學生,教師儘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取知識,去解決問題,把可以託付的教學託付給學生,所以,有的老師形象地把生本教育的方法論概括爲“資源論”、“借力論”、“交付論”。

生本教育徹底改變了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傳統的評價標準主要是看教師的“表演”好,課堂就幾乎等同於教師的才藝展,臺下的學生僅僅是“捧場”的角色這種觀念,遠離了教育的初衷,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爲了學生的發展。而生本課堂以學生是否學的積極,學得高效,學得快樂爲主要評價標準。一堂成功的生本課,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自學,小組討論,班級發言等,課堂真正成爲了學生的舞臺,真正意思上的好課,是教師一不見自我的方式,成就了學生潛能迸發的自主學習,教師以高超的智慧,以最少的語言開啓學生智慧閘門,以適時的引導提升學生的潛能發展,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生長。

郭教授認爲,考試評價至少有兩個功能:一是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二是督促和鞭策學生學習。但是,不能因爲有這兩個功能就把考試當成管理和控制的工具。考試評價的主要目的,應該是有利於學生的主動發展,因此考試評價的主動權應當交還給學生,使整個教育從控制生命的方式,迴歸爲激揚生命。生本教育體系的考試評價應當具有很強的學術性而不是功利性。當兒童或教師感到他們的學習活動需要對學習的效果作出評價的時候,才進行評價,也就是說,評價附着於學生的主動發展的活動之中。它不僅有分析性的,更要注重綜合性的評價,它擺脫了單純爲督促而評價的目的論,可以在評價方法上,不完全侷限於硬性的書面評價,而更承認氛圍性評價、自我評價等軟評價的作用。在這樣的評價體制下,評價結果有相當大的調節空間,使兒童可以自主調節。這樣評價就會成爲兒童自己的需要。因此,生本教育提倡減少或最終取消學習成長期的頻繁統一考試,不干擾學生成長期的成長,把考試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或科任教師,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改爲評研活動,消減日常評價的比較競爭功能,鼓勵“爲而不爭”。到了學生學習的成熟期,鼓勵學生用生長期的生動、活潑、主動、自然、豐富的積累或感悟,取得優異的終端考試成績。

生本教育也改變了對學生的評價傳統方式,建立了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行之有效的評價方式,同時也有效地解決了學生的厭學問題。生本教育採用評研模式,使學生在自評、互評、全班評的過程中優化了學習效果,深化了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同時還避免了習慣性評價所帶來的各種負面效應,如懼考低分造成的自卑沮喪,爲應付考試而學習的不良心態等。

實際上,關於評價,郭思樂教授主張無爲而爲的原則。他認爲,評價是按一定的理念進行指揮的指揮棒,如果不與“師本教育”徹底決裂,即使有很好的課程、課本,也難免邁不開步子。所以,必須跳出“師本教育體系”評價,走向“生本教育體系”評價。郭教授還主張,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改爲評研活動,以削弱評價的比較競爭的功能,而保留其學術活動的本質。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8

假期裏,再一次拜讀了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使我在思想上又有了深一層的認識。生本教育體系的理念就是:“一切爲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它是一種能讓師生產生快樂的“靈丹妙藥”,從而讓學生喜歡學習,教師喜歡教育教學工作。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當一種教育爲孩子、家庭、學校、社會帶來了快樂與幸福的時候,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來反對它呢?教師作爲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現,使學生完全發揮自己的學習潛力。生本教育最主要是注重教學的交付,教師儘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把可以託付的教學託付給學生,它是一種依靠學生、爲學生設計的教育思路和教學方式,它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努力創設一個優良的課堂氣氛,把學生的個性、想象、創造的潛能開發出來,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發揮學生的個性,允許學生根據學習需要,或獨立學習,或小組合作。

我們一定要轉變教育觀念,變“師本”爲“生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一個引導者,而且要也一直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努力引領學生去生產知識,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儘可能地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不給學生過多的干預,給他們學習儘可能多的自主,最後讓他們成功地解決問題。這樣,他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而孩子一旦全情投入,那收穫一定是豐碩的。

生本教育,一種美好而理想的境界。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一定要重視這一理念,它也將成爲我們今後不斷追求與努力的目標。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9

首先,用羅曼羅蘭的一句名言來開啓我的讀書報告:誰都不會死讀一本書。每個人都從書中研究自已,要不是發現自己就是控制自己。好書能使人審視自己,好書能使人反思自己,好書能使人改進自己。郭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無疑引起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對教育的本質是什麼這一問題的思考。這段時間我有幸拜讀了郭教授的《教育激揚生命》,有關生本教育,我有幾點想法。

學習了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之後,我纔對這個陌生的詞語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所謂的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爲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應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揚生命,教要以學爲皈依,讓生命自己行動,讓生命揚起風帆。所謂教學,應該是教師支持下的學生的自主學習。而我們現在的教學用個詞來描述就是“師本教育”,而更讓我感慨的是,我們現在的教育方式似乎已經滿足不了科技、信息時代孩子們的好奇心,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意識到了,開始邁出了課改的步伐。

我相信,剛接觸生本教育的老師肯定都有這樣的困惑,尤其要說的是“生本教育”可是適用於所有年齡段的學生。在我還沒接觸“生本教育”之前,我對“素質教育”這個詞可不陌生,可是如果讓我說出“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我還真說不準確,但是讀了郭教授的“生本教育”之後,我認爲,“生本教育”和“素質教育”是相通的,而我們現在進行的素質教育,增添了不少活躍的課外活動,也常常將以學生爲主掛在嘴邊。而生本教育以一種更加切實可行的姿態展現在我們面前,值得我們去學習。

在郭思樂教授的書中給我們列舉了幾個實例,二年級的國小生寫出來的作文竟然比國中生的文章詞彙量還多,看起來很成熟。看完後我想,究竟怎樣纔會出現這樣的課堂,老師究竟做了哪些工作,學生又是如何完成的呢?在郭教授的這本書中,關於兒童觀是這樣說的:我們老師許多時候在做什麼事情?我們在教本能!比如,作文的能力,猶如敘述說話的能力,其實是最貼近於本能的,然而,我們滿懷熱情的教,年復一年,花費了許多精力,卻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是啊,關於作文,明明是說話的本能,我們不應代替它,而是增強和重視這種本能,應該教會孩子寫出自己風格。我見一些老教師對於低年級看圖寫話的處理很是細緻,就是不敢撒手讓學生自己學習:把寫話的內容一字一句的抄到黑板上,滿滿一大黑板,讓孩子都抄下來,要求如果遇到類似的圖畫,就要這樣寫。老師抄的很辛苦,學生背的也很辛苦。畢竟不是孩子自己的東西,加入下次孩子在寫話的時候有一句想不起來,他的小作文就進行不下去了。並且一個班的孩子寫出來都一個樣,老師給抄寫的範文,一定不會跑題,但是新穎二字就無從談起了。從一開始寫作,孩子寫什麼都要被老師規範的很細緻,那麼孩子就限制住了思路,漸漸的就會形成“千篇一律”的文章。

在現實中,我們經常可以看這樣的情景: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學生鴉雀無聲,臨下課,教師小結,問學生:“這節課的內容大家聽明白了嗎”,假如有學生說“不明白”的話,教師必定勃然大怒:“我都講得那麼詳細了,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真是笨得可以”,這就是傳統教學課堂的一個縮影。而在生本教學課堂裏,我們看到的將是另一番情景:學生之間你問我答,小組成員激烈討論,小組之間激烈爭論,整個課堂生機勃勃。孩子的積極性一旦被調動,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這一點我深有體會:這學期,我們學校舉行了校級優質課評選活動。我參加了這次活動,所講的內容是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8》。主要內容是講形聲字,教給孩子識字。

由於是第一次講校級優質課,全校的語文老師都來聽課,我十分的緊張。備課就已經讓我很頭疼了,反覆試課、改進。更加擔心的是新老師在處理課堂突發狀況的方面經驗還十分不足,我們有幾個喜歡說話的學生到時候會擾亂課堂紀律,我不知道會如何應對。二年級的孩子不會裝,即使是你課前囑咐他們遵守課堂紀律,也有把持不住的孩子。然而真到那節課的時候,我發現那幾個學生並沒亂說話,而是認認真真的聽完了整堂課。這一個小細節給我的觸動很大,下了課,我就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思來想去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平時的課堂上孩子愛說話是因爲我的課堂對他的吸引力不夠,他覺得沒事可幹,他就有小差可開。而優質課那節,講課的方式有所改變,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思考問題、並分小組進行討論、彙報。孩子覺得新鮮、緊緊跟着老師的思路,積極性、主動性都被調動了起來也沒工夫亂說話了。現在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個學生,你會選擇怎樣的課堂?當然是能自主學習、積極活躍的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就是對郭教授生本教育思想的一點反思。

我們所有的教育希冀和理想,都可以依託生命而實現。而生本教育就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和諧結合。這是郭思樂教授通過對傳統教育模式的深刻思考和研究實驗總結出來的,與“師本教育”相對的一種教育方法,是對“師本教育”全方位、多方面的改革,強調一切爲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它正在改變教育生態,它拒絕冗繁,通過教育的生態保護,讓所有的人,享受爲生命的神奇所蘊育的美好的教育。它是一種崇高的理想,雖然舉步維艱,但絕不是夢想。它以學生爲本,一切爲了學生,課堂上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地學習,主動的探究,主動合作、主動展示,甚至主動評價。課堂上應該儘量講得少些,引導孩子發現的儘量多些。作爲剛參加工作的我,實在感到遺憾,很少想到學生是一個生命個體,真的.。站在講堂上,我只覺得他們是一個個缺少知識,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一下子都告訴他們,所以課堂上基本是我講的。考試來臨時,我只覺得他們是有待驗證的教育產品,不停地打磨補缺。學生違紀時,我只覺得他們是行爲失調的高等生命個體,強行校正。很多時候,我都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內心中潛藏着人類數萬年的經驗積累。把學生當做活生生的生命個體,尊重生命,敬畏生命,這何嘗不是在開放我們自己的潛能呢?

在每一次備課時,我都要上網找材料,準備很多素材,好像不這麼做就不是個優秀的老師,課堂在這樣的前提下就成了我展示材料與學識的舞臺,我的潛能被激發了,而學生呢?連查個資料都要反覆問老師:哪裏有啊?能不能你幫我們做些現成的吧!這樣的結果與其說是在教學生,不如說實在寵學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很多時候我們遇到學生學不懂的地方,慣常的做法就是講,反覆講,練,大量練。這種形式訓練的結果是什麼呢?學生聽煩了,練倦了。成績又怎能提高。殊不知智慧的獲得不是練,而是感悟、頓悟。從舉三反一,到以點見面。爲何學生不懂感悟,因爲我們都太急功近利了,教育的急功近利必然是把學生當做產品,以爲由外而內的琢磨幾下就行了,卻不知,能力的提高最終還是由內而外變化的。

比如,在語文教學中,我十分提倡孩子多讀書。書中有我們課堂上所不能講的知識,是課堂很好的補充。愛讀書的孩子不僅識的字多,懂的知識多,而且在說話、寫話等方面都表現的很不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中有一單元的主題是寫人物的。其中有一課是《朱德的扁擔》,再讀完課題後我就問學生,是否知道朱德?絕大部分孩子都搖頭說不知道,有一個愛讀書的孩子把手舉得很高,他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他說的是:朱德是xx的同志。我以爲他會說朱德是領導,會打仗之類的。這個同志的回答讓我着實眼前一亮。我問他你知道xx?他說知道,xx是中國的第一任主席。我說你從哪裏知道的?他清脆的聲音響起:從書上看的。真是語出驚人啊,其他的孩子就像聽天書一樣看着他。那節課,我狠狠的表揚了那個同學,正好藉此機會教育孩子們要多讀書。相信多讀書的優勢會一點一點顯現出來,鼓勵孩子多讀書,在書中,去感悟,總結,最後學會運用,把知識成爲他自己的部分。

作爲一名年輕教師來說,我清醒地認識到,要想作做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那麼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比快樂,你爲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爲學生的一生打下了一個怎樣的基礎,你爲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點撥了我們,給我們指出了方向。教育應遵循孩子自身的素質發展,不要代替它的本能。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挖掘孩子的潛能,讓每個孩子在課堂上都有事可做。讓教育以生命爲本,激揚出燦爛的火花。

標籤:生本 讀書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