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西遊記讀後感15篇[薦]

觀後感1.01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西遊記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西遊記讀後感15篇[薦]

西遊記讀後感1

《西遊記》(原著)是吳承恩寫的一部歷史鉅著,裏面很多人物都被作者寫的栩栩如生。唐三藏最大的特點就是取經自信心強,意志堅定。取經的路上,有很多的國王要給他讓位,他謝辭了;許多女妖王要和他成親,他拒絕誘惑,完全沒有動搖之心。但是他有一點做法我是不贊成的,他以慈悲爲懷,認人處事有些不分好壞,不明是非,常常認爲孫悟空殺害生靈,亂殺無辜,使用經箍咒懲罰孫悟空,甚至把孫悟空趕回花果山,所以他不是我喜歡的人物。

孫悟空最大的特點就是對唐僧忠心,還又不失頑皮活潑,他多次被師傅懲罰,甚至趕走,卻依舊保持着一片真心,遇到妖怪他打先鋒,遇到困難他出主意,想辦法,上天宮,下地府,爬靈山,游龍宮,到處找各路神仙幫忙。比如對付青牛精時,他先上南天門請託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又請水德星君、火德星君,還上靈山請羅漢,後上鬥牛宮請太上老君,最後纔將青牛精降服。他大鬧天宮、威脅地府、攪動龍宮,途徑紫竹國用馬尿、鍋灰製藥給國王服用,他真是頑皮好鬥。

豬八戒也是我不喜歡的角色,他貪吃好色,頭腦簡單,老愛挑撥離間,而且一遇到困難就想各奔啓程,分行李散夥,每次都是唐僧批評指教、孫悟空揪耳棒打後才頓悟改過,一路上和師兄並肩打了不少妖精,幫了師傅不少忙。

要說師徒四人,連馬五口,最勤快最辛苦,奉獻最多的就是白龍馬和沙僧了。別看他們一路上默默無聞,很少說話,其實是取經隊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白龍馬一路拖着唐三藏,耐着性子,服從指引,翻山越嶺,跨江渡海,不管路途崎嶇坎坷,多麼遙遠,從沒有喊過累,吐過苦;沙僧一路上挑着行李,左肩移至右肩,右肩移至左肩,沒聽到壓痛的聲音,不離不棄的緊跟在隊伍的後面,勤勤懇懇,爲其他人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在師徒之間有矛盾的`時候極力化解,勸說師傅,攔擋悟空,告誡八戒,十分善良,和愛可敬。白龍馬、沙僧一直是我心中的榜樣。

《西遊記》中不同的人物是社會上各類人員的代表,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在九九八十一難之中,每一難都是一場艱苦的鬥爭,都是一個精彩的故事。這些經歷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沒有捷徑可走,只有腳踏實地的堅持走下去,才能越走越遠,只有親自經歷了磨難,克服了困難,才能一步步地走向成功。要知道,成功的道路總是坎坎坷坷的,磨難只是成功的開始,每經歷一個磨難,就會向着成功又走近了一步,風雨過後,定見彩虹。只有嚐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人情冷暖,才能盡享人間的榮華富貴;只有在黑暗中摸爬滾打,才能看得見勝利的曙光!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西遊記讀後感2

它,是中國,更是世界藝術殿堂中不朽的傳說;它,激勵着數代人的成長,向着勝利勇往直前,如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甚至被梨園弟子們演繹;它,更是人們心目中永不褪色的畫卷。它就是《西遊記》。那麼爲什麼它會有這麼大的魅力呢?在初春的早晨,一縷書香讓我與它相遇。

“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爲陛下取得真經……”他,便是以慈悲爲懷的唐僧。取經路上始終保持着自己的初衷,記着那一句“寧愛本鄉一捻土,莫戀他國萬兩金”。不忍傷害一草一木,即使是強盜即使是強盜的性命也要讓悟空放過。但就是因爲唐僧太善良,以至於“人妖顛倒是非淆,對敵慈悲對友刁”。善惡不分,變得迂腐,冤枉了忠誠的悟空。雖然唐僧是西天取經中不可缺少的關鍵人物,但在我看來,他就是一個懦夫!唐僧僞善怕死。有一次唐僧被強盜抓住,竟對強盜說:“我有個小徒弟,隨後就到,他身上有幾兩銀子,給予你罷了”。讀到這兒時,我不禁大跌眼鏡。唐僧雖然滿懷理想主義,但卻又貪生怕死,不敢還擊,這也顯現了作者對爲政者昏庸無能的嘲諷。在看到《三打白骨精》一章時,我也覺得唐僧肉應該“千刀萬剮”。但“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唐僧到了最後也與悟空解除了誤會,這也算是“僧是愚氓猶可訓”。

不過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那“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他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身正氣、本領高強。悟空勇於向惡勢力鬥爭,它代表的正是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中不願屈服的力量。但五百年後,悟空經過一番磨礪,變得更加穩重,當師父被妖精捉走時,悟空臨危不亂,鎮定地考慮着營救師父的辦法。每次他都衝在最前面,好幾次都是爲了救出唐僧而差點丟掉自己的性命。每次受傷昏倒後,醒來時問的第一句話便是:“師傅呢”?而不是自己的`生死。在“三打白骨精”中雖然多次被師父誤會,一紙貶書無情地趕走了悟空,但悟空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從中可以看出他寬廣的胸襟和氣度。在每次念緊箍咒的聲音響起時,悟空總在不斷自我提升着。孫悟空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他捨生忘死,不畏艱險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書中的豬八戒好吃懶做、愛貪小便宜、經常迷戀女色,還愛挑撥悟空與師父的關係。但八戒也不失忠勇和善良,在與妖魔鬥爭時,他總會助悟空一臂之力,好在他知錯就改,最後終成正果。在《西遊記》這本書中,我第二喜歡的就是沙僧。取經途中,他總是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老實憨厚,而且在師父與悟空鬧矛盾時,也是沙僧從中勸和,免了一些糾紛。

我若有所思地合起了書,威風凜凜的美猴王悟空,一心向善卻又有些迂腐的師父唐僧,愛挑撥離間的悟能八戒,沉默寡言的沙僧悟淨,只有各自取長補短,纔是一個成功的團隊。

一陣春風吹過,那本《西遊記》被吹得翻開了幾頁,它似乎還想對我訴說什麼……

西遊記讀後感3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每當這一首家喻戶曉的歌曲在我耳畔響起時,就不由得將我拉入《西遊記》這本書中。現在重讀這本書,有一種兒時讀書不知其中味,再讀此書已是書中人的感覺,讓人回味悠長。

每個人的心裏都住着另一個自己。有時他像孫悟空一樣勇往直前,敢作敢爲;有時他像豬八戒一樣,遇到困難便想放棄,半途而廢,打退堂鼓;有時他像沙和尚一樣任勞任怨,不辭勞苦。想到這裏我不由得想“表揚”下自己,原來自己可以這麼多愁善感,這麼多的角色自己都可以勝任。

可是生活裏的我們,可能最不多思考的就是唐僧這個人物了。他可以是活在套子裏的人,他可以是喋喋不休的人,他可以是慈眉善目的人,他可以是菩薩心腸的人……可慢慢的我就體會到了真正修成正果的人,他們的付出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導致最後的成功也更上一層。之所以唐僧被封爲旃檀功德佛,悟空被封爲鬥戰勝佛,而八戒被賜爲淨壇使者,沙和尚封爲金身羅漢,是因爲:要想成爲什麼人,全憑自己的努力和堅持。不得不說孫悟空的真正的收穫與成功就是遇到了唐僧,儘管師徒之間也有分歧,但是退一步講,倘若沒有唐僧的搭救和取經路上的教化,孫悟空恐怕還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到處惹是生非的猴子罷了。

唐僧取經路上遇到各種艱難險阻,困難重重,依然勇敢面對,堅持!你可以說他是教條主義的化身。孫悟空,成佛路上無論碰見怎樣的妖怪,疾惡如仇,毫不手軟,就算失敗也不放棄,堅持!所以只有他真正的成長了,變化最大而修得正果。沙僧,無論擔子怎樣的沉重,都任勞任怨,不放棄,堅持!而八戒,雖然師傅有事便會想方設法去解救,但是若遇到困難,就會打退堂鼓回高老莊!這樣的放棄,只會使人在離成功一步之遙的地方“束手就擒”。同樣,在工作中半途而廢是不可能享受成功的;遇到困難要勇敢面對,要向困難發出挑戰,要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現實工作中,每個人都需要一種堅持,只有堅持,纔會在困難面前不畏懼,在挫折面前不害怕,像孫悟空一樣學會成長,活在條條框框中並不是壞事,相反會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而且還要感謝生活中那些唐僧,幫助你成長和進步。

人活着就是爲了解決困難,逃避不是辦法,知難而上,纔是生命的主旋律,置於死地而後生,往往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手段。

讀懂一本書容易,但是要做到書中成功人物那般地步,就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堅持不懈。若是沒有堅持,半途而廢,那麼離成功就是十萬八千里!所以只有堅持到底,才能實現自己的追求。

西遊記讀後感4

從小到大,不管是在小人書、電視劇還是在原著中,我最鍾愛的角色從來沒變過,那就是齊天大聖孫悟空。或許是吳承恩對孫悟空的偏愛,讓這個角色在《西遊記》書中大放異彩。

一開始,他,石猴出世,一鳴驚天,連玉皇大帝都感受到了異動,可謂是天驕之子。石猴又以身試“險”,闖進水簾洞,受羣猴擁戴,自立爲美猴王。這時的他意氣風發,少年姿態盡顯。可是吳承恩怎麼肯讓主角就這樣登場呢?美猴王一出世便禮拜四方,無師自通這些禮節,可見他雖然有一身的傲骨,但還是一位翩翩少年,禮義俱全。接着,他便於羣猴相遇,表示着猴王已經進入了社會當中。在這片天地中,當然也有需要闖一闖的事情。水簾洞躍然眼前,羣猴都不敢上前,猴王卻毫無怯意,這時猴王又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脫口而出的論語道德,可見這猴子可不是口中的猢猻呀!猴王一躍來到了寶地水簾洞中,這時候的他雖然初出茅廬,但已然是一個領軍者,如果猴王在那一瞬退縮了,那麼這花果山水簾洞就無人知曉了。在原著中寫道“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這一看就是一處仙人的洞府,裏面空閒了很久,但是卻一塵不染,這就是悟空的主角光環了,又有之後,帶領猴子們上洞府,被衆猴稱爲“美猴王”。不愧是孫悟空,一出世就是一個王者的存在。

而此後的八百年裏,猴王就和他的孩兒們無憂無慮的生活在傲來國中,直到一個老猴子的去世,美猴王便心有不甘,他孫悟空是一個傲視衆生的`神猴,死後居然也會被閻王管着,悟空從此踏上了他的成長之路。這個猴王也開始了自己歷練的過程,原著中提到過悟空爲了找到一位仙長,歷經了十幾年的漂泊,去過無數的地方,終於在一座勝似花果山的仙山上遇見了菩提老祖,悟空便拜菩提爲師。學藝的過程暫不細表,但是在這一章的最後,菩提老祖卻讓悟空不要說自己是他的師父。這也表明了菩提老祖是一個得道的高僧(相當於一個成功人士),他可以預知到悟空將來會大鬧天宮,惹來禍事,以悟空的性格或許真的有一些狂傲,他只看到了這個世界的冰山一角,後來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也是他年少輕狂的後果。

如果說悟空在被壓到五行山下前是一個未經世事狂傲的年輕人,那麼西遊的降妖除魔,就是在鍛鍊悟空的心性,悟空有神通,但是距離成功有更爲重要的一步,鍛鍊心性。遇到唐僧後,悟空一步一步地在成長,或許在經歷了那麼多風風雨雨後,悟空不止是年齡上的增長,也壓下了心裏面那一團老是想與人爭鬥的火焰。

作爲一個人,本領是最其次的,尤爲重要的是心性和品行。悟空講義氣,懂禮儀,尊師長,勇敢又喜歡真實;而心性是悟空原本最欠缺的東西,現在的悟空纔是穩重、鎮靜的中年人,但是不管哪個階段,孫悟空的嬉笑怒罵和不斷前行總能給讀者以愉悅和撫慰。

西遊不僅是打怪升級的遊戲,真正有所考驗的人心。不能狂躁,不能衝動,不能貪吃,每一次的妖魔來襲,都有着特殊的含義,所以西遊這本書要細細地品讀,在字裏行間才能體會到爲什麼它是一本名著,爲什麼它是一本千古流傳的鉅著!

西遊記讀後感5

《西遊記》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傑出的充滿奇思異想的神魔小說,它着重講述了唐僧以及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其中,我最欣賞孫悟空的勇敢機智,豬八戒的情感真切,沙僧的任勞任怨,唐僧的善良待人。

雖然平時在電視裏我也全部收看了《西遊記》的劇集,但還不是很過癮,對《西遊記》裏一些細微、豐富、深澳的東西還是不很理解,於是在暑假裏,我專門拜讀了《西遊記》,感觸很深。

讀《西遊記》給我最深的體會是,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要有團隊的精神,合作的精神,人心齊,泰山移,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只要我們團結,什麼困難都不怕,什麼困難都可以克服。《西遊記》的團隊無疑是最完美和最成功的,他們在一個困難重重,險境隨時相伴的極度險要的環境裏,戰勝困難和妖魔,無處不體現着“團隊精神”,師徒四個人分別代表了德、能、智、勞, 即要有德者的領導團隊,有能者的攻克難關,有智者的出謀求劃策,有勞者的執行有力。唐長老是一個心智堅定,品行高尚,大慈大悲,目標明確的人,靠自身的人格魅力,強化了對徒弟的引導教育約束,防止了“八戒”的腐敗,凝聚了團隊的力量,是這支隊伍的“精神領袖”;孫悟空機智靈活,神通廣大,是這支隊伍的“智多星”;豬八戒雖然好吃懶做,但幽默風趣嘴巴甜,是這支隊伍的“開心果”;沙和尚吃苦耐勞,無怨無悔,是這支隊伍的“老黃牛”。四個人精誠合作,共患難,同生死,最終才戰勝妖魔鬼怪,取得真經。

《西遊記》的'團隊給我的啓發是,團隊的目標要統一併且堅定不移地執行,團隊成員之間要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相互補臺,相互謙讓,優勢互補,每個人都應有合適的位置,同時要在執行目標中適時學習和改進,任何單個力量都能成氣候,只有彼此相容了,形成巨大的能量了,才能克服九九八十一難,完成西天取經的終結目標。

給我的收穫是,團隊的精神,1+1大於2。因爲這其中的每個1都是充滿團隊精神的1,如果一個集體、一個組織、一個團隊,我們中的每一個分子都充滿團隊精神,那麼,這個集體、這個組織、這個團隊就一定是個和諧的團隊。這樣的團隊工作起來就一定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

各位小夥伴們,團隊精神在我們的人生成長過程中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影響着我們個人能力的發揮,個性的張揚,才智的迸發,它的形成需要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不斷的積累、調整與修正,所有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都是不切實際。讓我們大家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學習、學習、再學習;實踐、實踐、再實踐,終生立志於學習團隊精神,爲實現1+1大於2的理想而努力奮鬥吧!

西遊記讀後感6

這個寒假,我看了《西遊記》這本書,這本書主要講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拜佛求經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

其中我最喜歡孫悟空,應爲他非常勇敢,天不怕,地不怕,忠心地保護着師父去西天拜佛求經。他的頭腦很機靈,而且喜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但是他有一個缺點,就是非常衝動,就因爲如此,唐僧就常常念緊箍咒,使得他疼痛難忍。

下面我喜歡的就是沙僧,因爲他忠厚老實,也不貪圖榮華富貴,對師父更是忠心耿耿,他可以拼了命地保護師父。

我不喜歡豬八戒的好吃懶惰,貪圖榮華富貴和美色。喜歡他但他對師父的忠心。我喜歡唐僧在取經的路上不受任何誘惑和阻力。不管是金錢還是美色,他都當作一堆泥土。就算前方有一大堆妖魔鬼怪,他也毫不恐懼,一心只想取得真經。他的這種精神實在讓人佩服。但我不喜歡他有時卻不分青紅皁白地冤枉別人。

通過讀《西遊記》這本書,我知道了:做每件事都要目標專一而不能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達成我們的夢想。

《西遊記》讀後感心得體會5我覺得最引人入勝的故事是《三打白骨精》。悟空三次痛打變爲人形的白骨精,但是唐僧心地善良,容易被表面所矇蔽,所以他並不知道那是妖怪,完全不聽悟空的解釋,而是用緊箍咒制止悟空,疼得孫悟空滿地打滾,最後唐僧還要和孫悟空斷絕師徒之情,孫悟空被迫無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孫悟空心理並沒有怨恨師傅,更沒有去報復師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裏,而且心理總是想着師傅的安危,可見他對師傅是十分真心的,而且最後還救了師傅。這些情節都非常精彩,讓我難以忘懷。

《西遊記》除了引人入勝的情節外,還包含了許多道理和啓示,比如唐僧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有時還不聽孫悟空的`好心勸告,掉入妖怪的手中。這足夠說明了遇到麻煩的事情要動腦筋,如果不動腦筋,聽了別人不懷好意的意見,反而會變得更糟糕。看起來沒什麼用的人,在關鍵時刻也是可以力挽狂瀾的,就像豬八戒那樣。沙僧和小白龍還使我明白了,無論在班級中還是團隊中,都不能沒有默默奉獻者的付出,也許他們沒有什麼能力,但是如果一個班級沒了他們默默無聞的付出,同樣是出不了成績的。從唐僧身上我還知道了,做人要有明確的目標,並且要堅定不移地將目標執行下去。然而,他們師徒四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一定要吸取他們的長處,如果自己也有他們的短處則要改正。

《西遊記》不愧爲一本名著,既讓我看到它那精彩紛呈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又告訴了我做人的道理,使我終生受益。

西遊記讀後感7

提起,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相傳是吳承恩,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主要描寫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自問世以來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廣爲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書中孫悟空這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徵,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不僅內容極其豐富,故事情節完整嚴謹,而且人物塑造鮮活、豐滿,想象多姿多彩,語言也樸實通達。更爲重要的是,在思想境界、藝術境界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謂集大成者。

記得第一次接觸她是上國小三年級時,那時家裏剛剛買彩電回來,那段時間剛好在播放西遊記。那時候對她,我可謂如醉如癡。放學後總是喜歡和小夥伴們託到比較晚回家的我,一放學就飛快都往家裏趕,只爲觀看幾集。當時最喜歡的角色是極富正義感的孫悟空,羨慕他擁有七十二變的法術,敬佩他不畏妖魔鬼怪,總能在關鍵時候排除萬難。於是便暗暗的在我幼小的心靈下種下了一個夢——如果我也有

七十二變的法力,我就可以在上課的時候把老師給變沒了,等下課的時候又把老師變回來;考試的時候,我就把正確答案變到大家的卷子上,這樣大家就能都考得100分了……最討厭的是豬八戒,因爲感覺他是一個好吃懶做、貪財好色、相貌很醜的討厭鬼。

可能是年齡漸漸變大的原因吧!往後陸陸續續的出現了許多的'版本,什麼、等等,都一一看過,總覺得不及那版經典、耐看。於是便重複好幾遍,而感悟也隨時間的沖洗有了很大的改變。融入生活,細細品味。在取經之前,悟空的脾氣個性就像青春期的我們,不想也不甘在一條條框框架架下成長,於是叛逆的我們便成了神仙(家長老師)眼中的“壞孩子”。而八戒則是我們對愛情懵懂的表現,一旦觸碰被玉皇大帝(老師家長)發現,後果“不堪設想”。好奇害死貓,當還是身爲捲簾大將的沙僧,耐不住對寶燈的好奇與誘惑而犯下大錯,這不正是我們對許多比如網絡虛擬世界的盲目“探索”嗎?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個插曲,也是最讓人懷念的一段往事。可是生活卻是一位嚴厲的老者,它永遠不會讓你“爲所欲爲”。隨着時間的流逝,特意的安排,讓這曾經毫不相干的四個人聚在一起,共同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朝着一個目標——到達西天,取得真經而努力。經過生活的“洗禮”,九九八十一難足以磨掉他們最初的棱角了,最終他們

修成正果,成爲大家都認可的人。我們又何嘗不是呢?

讀經典名著,品百味人生。希望生活不要將曾經所謂的“壞孩子”,毫不猶豫地同化成一個模板!

西遊記讀後感8

讀書的心態是我最爲看重的。而讀書的心態又是指些什麼呢?我想,大概是指那種肯鑽研的心吧。

而我最近最不能夠理解的,是孫悟空的結局。

早在國小時,我就已經把《西遊記》啃完了。也許是因爲它是原著吧,總還是有些枯燥無味,因而我也沒怎麼認真讀。當時的感受也無非就是“孫悟空好厲害啊”諸如此類。

但是最近再去溫習,卻忽然有了一種深切的悲哀——對孫悟空結局的`悲哀。

孫悟空的結局是什麼?是“成佛”。也許很多人會認爲成佛很好吧,可以長生不老,會受人貢奉,能受人尊敬,他的事蹟可以永垂不朽,人人都敬畏他。而若是不成佛,那麼一切都是空妄——人們在幾十年,幾百年後再次提起“孫悟空”這個名字時,恐怕也只會想到他是一隻曾經大鬧過天宮的“妖猴”罷。所以,人人都希望這隻肆意妄爲的猴子成佛,都希望他能有一個好的歸宿。想必吳承恩先生也是如此想的吧!所以在最後的最後,孫悟空成了“鬥戰勝佛”,成了人人都羨慕的“佛”。

但他自己呢?他真的想成佛嗎?當初在水簾洞,花果香,萬妖朝,那是多麼地自在啊!沒有規矩,他仍是那個膽大包天,上天入地的齊天大聖!地府改命有誰敢阻?東海索器有誰敢攔?大鬧天宮有誰能降?孫悟空本就是天地所生,天地所育,自由自在,無法無天。亦或是,俗世的那些規矩入不了他的眼!他可是從未敗過,一生驕傲的齊天大聖啊!齊天大聖又怎會真正喜歡,又怎會真正願意去當一個所謂的“鬥戰勝佛”呢?

成佛也就意味着一切皆空。當時的一切癡狂,當時的一場春秋,皆是鏡花水月夢一場。他若成了佛,便永遠都只能當這俗世裏的“佛”,永遠、永遠都回不去那方自己的小天地了,也永遠都當不回那個“齊天大聖”了。因爲佛啊,意味着要包容衆生,要庇護衆生,不能夠再像當初那麼地任性,那麼地爲所欲爲了。

但其實,佛,妖又有什麼區分別呢?不過都是這幾界芸芸衆生中的一員罷了。可總有些人,認爲佛啊,生來就比妖高貴,天生就是高高在上的。而妖,卻是能被狠狠地踩到塵埃裏去的東西吧。

這個世界上,總有人說“一切平等”,但又有誰能真正做到平等呢?佛和妖,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從古至今如此多的人唾棄妖,貢奉佛,就是最好的寫照吧!

如果能重來,我想,他應是再不會選擇“鬥戰勝佛”吧。

最後四個人成了佛,成佛以後呢?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以前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感情有夢想的四個人,一成了佛,就完全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了。佛是什麼,佛就是虛無,四大皆空,什麼都沒有了,沒有感情沒有慾望沒有思想,當你放棄這些,你就不會痛苦了。但問題是,放棄了這些,人還剩下什麼?什麼都沒了,直接就死了。所以成佛就是消亡,西天就是寂滅,西遊就是一場被精心安排成自殺的謀殺。——後記

西遊記讀後感9

《西遊記》是明朝時期寫的一本的神話小說,雖然是一本神話幻想類的作品,卻依舊被後世的人們認爲是一本具有相當高水平高藝術的著作,更被人與其它三本作品共稱爲中國四大名著,可見《西遊記》這一作品的優秀程度了。相信我們現在的孩子學生們瞭解西遊記大部分都是通過電視劇版《西遊記》的,劇版也是相當優秀的一步作品,我就是通過劇版纔對這一部作品產生濃厚的興趣的,所以我就在國小的時候,從學校的圖書館借來了這本書。

當我看到拿很厚的一本書時,感到十分地震驚,這麼厚的書籍,我只是再看金庸寫的小說纔看進去過。而這是一本古代的小說,我能夠看進去嗎?當我翻開後,我就知道這是對我胃口的一本書,我借的這一版本是翻譯成現代白話的版本。書的開篇就是一首詩,寫的十分地磅礴大氣,一種仙味撲面而來,給人以想象,瞬間讓人激發了閱讀的興趣。

一心向善的唐僧,立誓要到一路往西邊走,到達傳說中的西天取來經書,教導大唐的'百姓要善良。書裏面的唐僧是這一個團隊裏面的智慧擔當,發揮着頭腦一般的作用,充當着頭腦的作用。雖然一路上因爲“吃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這一說法,而引出了絕大部分的困難,但是他依舊是在這遙遠的取經路中,指引方向的人,也是因爲有了他的教導,其他三人才能取經結束後得以成佛。

而武力最爲強大的孫悟空,完全滿足了我個人心中對英雄的形象幻想:。書裏的孫悟空桀驁不馴,勇猛強大,在取經的路上,許多的妖怪和困難都是直接或間接通過孫悟空才能解決的,是典型的武力擔當。孫悟空雖然是武力強大的一個形象,但是又是一個知道在遇到在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時,會去求助他人,這是我覺得我應該學習的地方,我有時候遇到困難的事情時,總覺得我自己就能夠解決,寧願自己死扛也不願意問別人,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做法,通過這裏我知道了尋求外力有時候也是一種智慧!

書裏面的豬八戒雖然貪財,卻有知道節儉,知道要有一定的儲蓄,不然在取經途中按照唐僧的做法一路上早就餓死了;懦弱卻有勇敢,在很多時候總是怕事,但是在大家遇到危險的時候,它也是會想盡辦法去救大家;愚蠢卻有聰明,看似矛盾的說法,卻有十分的真實,在書裏大家都說它“憨”、“呆子”,可是他又卻常常用自己的形象來取悅大家,增加了許多的樂趣,在遇到孫悟空解決不了的問題時他有好幾次提出了很好的解決辦法,可以說是大智若愚了。而這個團隊中的三師弟沙僧的話,則是真的憨厚老實,看起來這羣人裏面只是做挑行李這種打雜的事情,看起來默默無聞,卻又一直在做着實事,不會像豬八戒那樣經常發牢騷。這告訴我以後做事情要低調,不能做出一點樣子出來,就去大聲宣揚。

《西遊記》說是一本瑰寶,真的不過分,在寫出一個好故事的同時,還能夠反應當時的社會背景,充滿了爛漫主義色彩,值得大家去看一看欣賞一番。

西遊記讀後感10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是一部影響巨大的神話小說,但它僅僅是一部妖魔神話、取經上西天的小說嗎?小時候,我自認爲自己在同齡人中算是讀書比較多的了,大人們問起來,你讀過四大名著嗎?那是自然,立志做科學家、文學家亦或者是音樂學家的我,四大名著那必須是熟讀的。你要問我,哪一部最有價值,或者問我哪一部最難懂,我可能回答不上,但你要問我哪一部最好懂,我想大部分小孩會回答你,西遊記唄!爲啥這麼講,西遊記能講什麼,無非就是師徒四人保着唐僧師傅去西天拜佛求經,一路上斬妖除魔、披荊斬棘,最後終於修得正果。

是吧,西遊就是這麼通俗易懂,沒有三國那麼權謀心計,也不像紅樓那麼晦澀難懂,提到紅樓我忍不住想說幾句,話說我大學聯考那年剛好趕上省大學聯考改革,開天闢地地引來3+2模式,語文引入40分附加分據說,因年代久遠已記不清,依稀記得是要熟讀紅樓,因爲其中文學價值太高,因此懷揣着考清華北大夢想的我,那必須得去重新讀一遍紅樓,結果呢?是的,就是你們想的那樣,後來又說不考紅樓了,得,害的我每天在意想,襲人到底什麼時候開始跟她家公子睡了,這公子是不是尼瑪雙性戀,葬花吟這詞是好詞,就是有點費眼淚,不說了,偏的有點多。言歸正傳,接着上面的說,隨着年齡大了,讀的書雜了,突然發現,好像不是那麼回事,你想若這真是一部打野升級,中途偶爾做做副本,然後再來點人民幣玩家,各種天材地寶,後臺幫忙改說明,或者照顧人民幣玩家,來點屬性更改,然後最終通關,謝謝來西天佛教辦事處領取通關獎勵,多麼完美多麼勵志的恢弘大作,但靜下心想想,這樣的水準,能是四大名著嗎,這可是與金瓶梅齊名的四大奇書啊,嘿,對了,這金瓶梅我認爲是古今第一奇書,你要是帶着看有點顏色的想法去讀它,那估計有點失望,現在網絡這麼發達,哪邊沒有資源,人家貼吧隨便發個網址夠你回味各把月的。得,又跑偏了,我愛人常說我整天不知道想什麼,的確我經常容易神遊,第一次想寫點啥也是,這纔開篇,已經不知道遊在哪兒了。

所以,想要看懂西遊,其實並不容易,當然我想很多熱愛西遊的人,或是西遊粉,都會如數家珍般告訴你,這西遊到底講的是啥,而且會有幾十種不同說法,西遊到底寫了什麼?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因爲這部書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就會有不同的答案。剛開頭提到,有人說這部書是單純的神話故事,有人說這部書是爲了弘佛抑道,有人說這部書是借神諷今(今應指明朝嘉靖年間,我爲吳承恩先生是我們家鄉人而自豪,偷笑中),也有說這部書弘揚孫悟空的反抗精神。而筆者看了各種西遊粉提出的見解觀點,說真的,你要問我西遊到底講了什麼,我也回答不出,因爲不管我怎麼回答,都有各路大神早已解讀過。但是,我們讀書難道非得這麼糾結嗎,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正是因西遊的不同解讀角度,才凸顯了它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各位看官,請隨我慢慢道來。

西遊記讀後感11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已經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爲閱讀讓我成長,書香讓我振奮。在學校圖書館裏閱讀,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懂得了許多道理。說到這我便想起了《西遊記》。

雖然在很小的時候經常接觸少兒圖書版的《西遊記》,電視劇也看過好幾次,對其中的各個角色的性格和曲折有趣的情節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但是真正品讀本書,卻是在近段時間的事情。

《西遊記》是一部極其成功的小說,主要人物有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以及他們的師傅唐僧。

它的內容可以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了孫悟空的出世和他大鬧天宮的故事;第二部分講的是孫悟空要和唐僧去西天取經的緣由;第三部分主要說了他們取經路上遇到種。種妖怪和重重的苦難,從中認識了豬八戒和沙和尚,然後師徒四人一起去西天取經,一起克服重重的困難,最後終成正果。

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還有他們的師傅唐僧這四個人中,我比較喜歡孫悟空這個角色,想必大部分人都跟我一樣比較喜歡孫悟空吧。孫悟空同時也是整篇神話故事中最光輝的形象。它是一個頭緊戴箍,身穿虎皮裙,會七十二變的猴子。同時也是一個爲人間降妖除魔、解除魔難的大英雄,在困難面前他無所畏懼、隨機應變。經過了重重困難,我們可以看出他的頑強不屈、聰明機靈。

在《西遊記》中,最爲精彩的就是三打白骨精,比如裏面的一個片段:被打死的妖怪現了原形,成了一堆白骨,在脊樑骨上還刻有“白骨夫人”四個字。悟空把這些指給唐僧看。唐僧這纔有點相信。不料,八戒這時卻在一邊插嘴:“大師兄怕師傅唸咒,才用了法術,變出副白骨來騙人的。”悟空聰明機靈,英勇無畏,但卻遭到師傅和豬八戒的`不信任,其主要原因是豬八戒老是在其間挑唆。所以大部分人都不怎麼喜歡豬八戒,但是他也有勇敢的時候。《西遊記》中的師徒四人都有正反兩面,也並不是十全十美的,我們人也一樣,所以我們要看到每個人的正反兩面,不能看到反面了就說別人的不好,就不喜歡這個人。我們應該學習孫悟空不斤斤計較的優秀品質。

《西遊記》不僅讓我領略到一些非常神奇的故事,還增長了我的知識,並且讓我學會了很多道理。我們做人應該像孫悟空一樣,有堅強的意志和寬容別人的精神。假如你是孫悟空,你做不到寬容別人,那麼肯定就不能成功地取經,因爲八戒和唐僧並不是每時每刻都信任他,甚至有時還會冤枉悟空,如果做不到寬容的話,又怎能最後一起成功到西天取經呢。他們的成功還取決於他們一路上的齊心協力、團結一致,一起解決了種。種困難。在我們的生活中,齊心協力和團結一致也是不可少的,就例如我們的班級。我們每一個人的班級都是一個集體,特別是在參加一些班級的集體比賽的時候,就更加需要班裏的每個同學的共同努力,需要每個同學的齊心協力和團結一致,才能在比賽中拿到好的名次。在學習上,也需要我們一起努力,共同進步,對於小事不斤斤計較,多年以後才能成功到達“西天取經”。

西遊記讀後感12

唐朝的時候,有一位僧人去遙遠的地方取經,於是,許多年後,明朝的吳承恩寫下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

這本書講述了唐朝僧人玄奘去印度取經的故事,他還救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

唐僧師徒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西方的雷音寺中取到了真經。從東土大唐到陌生的西方,不僅路途遙遠,還處處隱藏着危險。唐僧師徒在取經過程中遇到九九八十一難,但他們最後總能逃出困境,難道是他們運氣太好了?我想一定不是。

凡事能不能成功不在於運氣的好壞,也不在於本領的大小,而是在於一個人的心態。書中的三個徒弟衷心耿耿地保護着唐僧,雖然有時也會拿師父的性命開玩笑,但三個徒弟總是不退縮,每次都能依靠心態救出師父。

但只有心態是不行的,還要有智慧和勇氣。唐僧之所以會被抓走,自己逃不出去,是因爲他太懦弱、膽小,所以總被欺騙。有善心很重要,但有勇氣更重要。太沒勇氣,就變成沒骨氣了。

讀了《西遊記》後,我覺得,一個人要是有勇氣,有智慧,有良好的心態,才能戰勝困難,取得成功。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的特點就是敢鬥。與至高的.玉皇大帝敢鬥,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鬥,不放過一個妖魔,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鬥,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孫悟空那種正義大膽、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

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鬥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佔小便宜,怕困難,他有時愛撒個謊;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他的毛病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

師傅唐僧,雖說沒有孫悟空的本領、豬八戒的活絡、沙僧的勤快、白龍馬的腳力,但他品行端正,會念真經,不怕“千刀萬剮”,有堅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龍馬雖說沒有什麼大本事,但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甘心當好後勤,不好出風頭。不過我還認爲唐僧過於善良,誠心向佛,哪怕對待壞人也十分好,因爲他只看表面,不瞭解人的本質。

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總之,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處,哪怕是他們的短處也必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話,要努力改正,成爲一個完整的人!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

西遊記讀後感13

最近一段時間看到很多文章,都是用簡短的敘述來概括或者總結什麼什麼,由於最近閒暇,也想嘗試一下。

下面就分別用一句話,來評價四大名著《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

《西遊記》——沒魔就沒佛

在下用這句話來評價《西遊記》,是因爲《西遊記》是一本崇尚佛學的小說。師徒五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心想法,都有自己的追求目標,但是宗旨還是求取真經,以達到弘揚佛法、普度衆生的目的。

那麼問題來了,佛爲什麼要度?度的是誰?不管是芸芸衆生還是各路妖精,甚至是犯錯被謫的徒弟們,都是被度的對象,因爲他們心中有魔障,只有佛法真諦才能度化他們。

《水滸傳》——三千大道殊途同歸

這裏說的三千大道只是一個泛指,指的是每個人的命運、道路都不相同。有的人是主動犯法,從此淪落爲寇;有的是被人陷害,以求保命的.;還有的出於好心,但是大意失手的等等,總之各自命運不同的衆人,出於無奈,落草爲寇。

那麼這些人,不管什麼原因,不管什麼途徑地來到了山上。以後的出路在哪裏?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近憂可以說不在好漢們的考慮範圍之內,而遠慮是少不了的,哪怕不爲自己考慮,也要爲子孫後代想想。不管在什麼時候,只要你想安心地過日子,可以逍遙自在地行走天下,就得有一個前提,你必須是一個合法的公民。

《三國演義》——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不管是曹魏、孫吳還是劉蜀,都是謀士雲集,武將成羣,在那個亂世時期,哪怕鄉野之地,都有高人隱士。這麼多的謀士和武將,給我們帶來的是精彩紛呈的恢弘場面,尤其是謀士間的隔空對決,不管陰謀還是陽謀,不管妙計還是毒計,都能叫人心生佩服。

那麼最終的成功者是誰?答案基本上可以說是司馬家。不管是歷史還是小說,最妙的地方就在於此,書名是《三國演義》,講的是三國之間的你爭我奪,最後卻成就了本可以扼殺在搖籃裏的司馬家。不管你是英雄還是梟雄,只能仰天長嘆:時也命也。

《紅樓夢》——不是帝王家勝似帝王家

這本有着夢一樣名字的書,讓人看了也有着夢一樣的感覺。說實話,我第一次看的時候,一個頭兩個大,到看完爲止,根本理不清頭緒,只知道賈、史、王、薛四大家子人在明在暗地搞合縱連橫。

直到後來看了很多的書評後,再回首,才明白了《紅樓夢》的偉大。《紅樓夢》是一部描繪了世間人生百態,展現了真正的人性本質的悲劇小說。其實表面上是四大家族的恩怨情仇,實質上倒更像是批判了皇家的黑暗和官場的腐敗,體現了皇族之人的無情和冷漠。

好了,以上只是一家之言,純屬笑談!

西遊記讀後感14

讀了《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的形象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腦子裏。不明是非的,但又十分仁慈的唐僧;機智勇敢富於反叛精神的孫悟空;總是弄巧成拙,膽小好色的豬八戒;憨厚老實的沙和尚,都像烙印一樣印在我的腦子裏。還有他們四人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去學習。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一段故事我的.印象最深了。第一次,白古精變成了一個花容月貌的女子,來給唐僧送菜。這一招騙過了唐僧,卻騙不過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孫悟空一棒打下去,白骨精落荒而逃。可是糊塗的唐僧卻認爲自己的徒兒打死了好人,執意要把悟空趕走,豬八戒還暗自高興,還是靠沙和尚在求情,唐僧纔沒把孫悟空給趕走。這不是體現出了唐僧的不明是非,和豬八戒的貪心。後來一次也是如此。可第三次誰都沒有辦法了,讓一個不明是非的人把一個能明辨是非的人給趕走了“師父讓徒弟走,徒弟不得不走”孫悟空只好懷着一肚子的怨氣和擔心回花果山去了。這也不體現出了孫悟空的反叛精神。

在《西遊記》更多的故事中,處處都可以看到天庭的腐朽無能,揭露了封建專制制度的可怕和無情,但也展示了孫悟空的神通廣大以及他們師徒四人的正義感。“三人行,必有我是焉”我一定能從他們身上學到有用的東西。

讀《西遊記》有感我讀完《西遊記》後,知道了由四個主要人物,分別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唐僧。除了這幾個主要人物之外,還有:仙人、佛主和大大小的妖怪等。

這本書主要講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師徒四人從東土大唐去西天拜佛取經的事情,他們一路上斬妖除魔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回到東土大唐。

在四個主人公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第一:他人妖分明,就說在"三打白骨精"中就只有孫悟空看出村姑、老婆婆、老大爺是白骨精的化身,豬八戒還在唐僧面前打孫悟空的小報告,唐僧還在埋怨孫悟空。第二:孫悟空對唐僧忠心耿耿。因爲孫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的化身,唐僧認爲孫悟空三次打死了好人,所以把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後來唐僧被白骨精抓去了,豬八戒寡不敵衆只好去花果山請大師兄回來搭救師傅,孫悟空一聽到唐僧白骨精抓去了,就不計前嫌和豬八戒去搭救師傅。可見孫悟空對唐僧忠心耿耿。碰到困難豬八戒總是說"我們散夥吧!師兄你回花果山當猴王,師弟你迴流沙河,我會高家莊當女婿。孫悟空堅持去戰勝困難;不肯散夥。第三:我喜歡孫悟空機智勇敢戰勝妖魔鬼怪,克服一個個的困難,終於和豬八戒、沙和尚保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經。

西遊記讀後感15

歌德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事實上也的確如此,讀書能使我們視野開闊、情緒高雅,並學會思考,使人生更加充實……

提起《西遊記》,那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這本書是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由明代傑出的小說家吳承恩創作出來的,是最爲廣泛流傳的古典神魔長篇章回小說,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吳承恩自幼聰明好學、博覽羣書,一生中詩文詞創作甚多,所以才能開闢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

說起閱讀,那真是有點慚愧,因爲我直到上個寒假纔剛剛讀了《西遊記》,記得小時候就已經看過了一次兒童版《西遊記》,也欣賞過相關電視劇,但在讀原著的過程當中,我才發現電視上和書中的故事情節是有出入的。在電視上人物神態、表情、動作、語言並沒有書上的那麼傳神,那麼形象,那麼逼真,甚至有個別篇章中故事內容截然不同。當我看到原版的《西遊記》時立馬被吸引住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的性格特點被吳承恩描寫的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有一種完全抵禦不住的魅力,當時有想一口氣讀完的激情與衝動。當然一口氣也吃不成胖子,還是慢慢咀嚼,細細品味比較好。

說起《西遊記》,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不愧是這本書中最重要的人物了,既然是主角,當然個個也都身懷絕技,各有各的特點。就拿唐僧說吧,西天取經原本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唐太宗貞觀年間,僧人玄奘不顧禁令,前去天竺國取經,歷時17年,經過百餘國,克服了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最終取回真經,爲我國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西遊記》中唐僧作爲師父,對徒弟要求很嚴,經常教導徒第“要以慈悲爲懷”,就在“三打白骨精”章回中,孫悟空連傷三人性命,他毫不留情將之逐回花果山。唐僧在取經路上,不爲財色迷惑,不爲死亡征服,不達目標誓不罷休,最終才取回真經,修得正果。這也告訴我們,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說到孫悟空,他乃是取天地玉露之精華,從石縫裏誕生,在大鬧天宮中高喊玉帝爲“玉帝老兒”,迴歸花果山高掛起旗號“齊天大聖”……這段時間裏的孫悟空,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說:“他代表了人類精神最頑皮的部分”,但是最終也幫助了唐僧修成了正果。

在故事中,他們師徒四人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經過了女兒國、滅法國、比丘國等等百餘國,克服的困難難以想象,打敗了的妖怪數不勝數。這又告訴了我們:只要堅持,必能成功。

當我讀完《西遊記》,我也懂得了在辦事或學習中如果沒有別人的幫助,沒有團隊合作精神,也不會有很大的成就,就像西遊記中所蘊含的:唐僧如果沒有三個徒弟的護駕,唐僧師徒四人如果沒有各路神仙的幫助,那麼他們也不能平安地去印度取經,或者說也難以取得真經。

人生如一條溪流,會遇到許多“岩石”造成的艱辛與困難,如果沒有這些“攔路虎”、“絆腳石”的阻攔,那麼人生就是一帆風順的,但是這也就不算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