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精華)紅樓夢讀後感15篇

觀後感1.51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華)紅樓夢讀後感15篇

紅樓夢讀後感1

“金陵十三釵”中,我最喜湘雲,喜歡她的率真,她的灑脫,她的豁達。

且看湘雲第一回出場,並不感其突兀,概因前之已伏之筆吧。而後由賈母,王夫人眼中寫出湘雲之衣着打扮,再由寶釵口中說出湘雲舊事,至此,一個有血有肉的形象便躍然紙上了,絲毫不費筆墨,卻有如此傳神。

與寶黛初會比較看來,寶湘在書中的初會便是有一番景象了。如此文字,似犯而不犯,似重而不重,又有幾多。而這位雲妹妹當真是心直口快且俐齒伶牙,幾個絳紋石的戒指換出的那一番道理,想來讀者應記憶猶新吧。直到玉卿捱打,寶釵趕蠅,齡官劃薔,湘雲才結束了她的第一次小住。此間數個故事,紛亂頭緒,卻從未有缺何人,象憑空消失一般,必在紛亂中有幾筆點到,象寶玉捱打時,衆人來看,便點了湘雲一筆,寶釵趕蠅時,湘黛二人偶見,又是一筆。如此又生出多少故事,至齡官劃薔後,湘雲來辭,一切就順理成章,總在亂中添置幾筆,讓人看後覺得簡單而又有緒。

再看湘雲二次來訪,便是海棠結社後了。若上一次雪芹先生要突出刻畫湘雲的性格,此一次則刻畫湘雲的才情。兩首白海棠詩寫盡多少故事,而其中“卻喜詩人吟不倦,豈令寂寞度朝昏”,“蘅芷階通蘿薜門,也宜牆角也宜盆”兩句我竊以爲便是其真實寫照,再看她的菊花詩“蕭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數去更無君傲事,看來惟有我知音”,“隔座香分三徑露,拋書人對一枝秋”倘若陶彭令再生,也比慨然菊有此詠者,不枉矣。再看紅樓最精妙的一副百笑圖中,也不乏湘雲的身影,雪芹先生在劉姥姥二進大觀園中寫到“湘雲撐不住,一口飯都噴了出來”如此這般,紅樓中的人物性格便全部展露在讀者面前,如此文字,試問古今小說中非紅樓而誰有?好一副紅樓百笑圖,如見如聞。

待到湘雲第三,四次來,便應是整部紅樓夢中最熱鬧非凡的文字了“琉璃世界白雪紅梅”“怡紅院羣芳開夜宴”等。如果說從前那兩次只不過是湘雲的一個剪影,那麼此兩回中,湘雲便得到了一個昇華。在廬雪庵的聯詩中,湘雲的聯句是最多的',在我看來質量也是的。雪芹先生以如此筆墨將新到的寶琴,李紋,岫煙都給了讀者一個大致的交代,如此便不感陌生了。憨湘雲醉眠芍藥洇,在我看來是紅樓中畫湘雲最美的一副圖畫,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一般,湘雲則是眠花了。試想紅樓衆閨閣中,除卻湘雲,還有誰會如此酣眠,無拘束,無牽掛的醉臥於花陰之間。在湘雲的世界裏,沒有解不開的煩惱和憂慮,試問釵黛二人可有如此胸襟嗎?所謂“是真名士自風流”,湘雲便是這樣的真名士。“英豪闊大寬宏量,從不將兒女私情略繫心上,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

此後逐晴雯,死金釧,尤三姐自刎,尤二姐吞金,大觀園從此便籠罩上一層陰雲,再也沒有散開,湘雲此後再來,沒有了從前的那種笑聲了。也許是勝極必衰的原因吧,此等繁榮文字的背後便隱藏了無限的悲哀,紅樓便真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湘雲最後的結局到底怎樣,我不得而知,曹雪芹先生只一句“雲散高唐,水涸湘江”留給我們我先遐想。

紅樓夢讀後感2

賈妃榮耀歸省,卻是淚痕點點。第一處是和賈母王夫人相見時,賈妃滿眼垂淚,一手挽賈母,一手挽王夫人,三個人滿心裏皆有許多話,只是俱說不出來,只管嗚咽對泣。半日賈妃安慰賈母王夫人道:“當日既送我到那見不得人的地方,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纔來!”說到這句,不覺又哽咽起來。第二處是賈妃見父親時,又隔簾含淚謂其父曰:“田舍之家,雖齏鹽布帛,終能聚天倫之樂;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第三次流淚,是關於寶玉的,小太監出去引寶玉進來,先行國禮畢,元妃命他進前,攜手攬於懷內,又撫其頭頸笑道:“比先竟長了好些.....”一語未終,淚如雨下。第四次流淚是太監請駕回鑾時,賈妃不由得滿眼又滾下淚來。卻又勉強堆笑,拉住賈母王夫人的手緊緊不忍釋放,再四叮嚀。重讀這四次流淚,讓我進一步走進元妃的內心,體會她內心的歡喜與悲傷。

一、 孤獨與憂傷。

元春雖身爲皇妃,卻是處處受限制,沒有自由的。皇家規範,違錯不得,連元宵節省親也只是區區幾個小時,而且還要在陪皇帝看完燈展之後。平日皇宮裏的規矩她更是絲毫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更何況每天還要應付宮廷里爾虞我詐的內鬥,她身心疲憊無處訴說,滿腹的委屈都化作滾滾淚珠在親人面前肆意的流淌。親人相聚時的天倫之樂也要受到尊卑等級制度的約束,生身父母和老祖母也得給她跪拜。在這種禮儀面前,我們感受得到的更多的是皇權的威嚴,人性的壓抑,親情的距離 皇宮在賈妃眼裏就是一個“見不得人的地方”,一個“終無意趣的地方”。 “烈火烹油,鮮花着錦”雖令世人羨慕,但這卻是以犧牲元春的青春爲代價的,賈妃內心是苦是甜,滾滾的眼淚足以說明一切問題。真是豪華雖足羨,離別卻難堪。賈妃的眼淚是對她青春的祭奠,是親人生離時的.孤獨與憂傷。

二、 牽掛與喜悅。

賈妃對寶玉的手足之情令人感動。從昔日的手引口傳,親自教授課本,到入宮後時時帶信叮嚀“千萬好生撫養,不嚴不能成器,過嚴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憂。”待寶玉來到面前,又是攜手懷內,又是撫其頭頸,又是輕聲唸叨”比先竟長了好些。“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寶玉做詩之後賈妃又是歡喜倍至。由此看來,賈妃是一個有格局有擔當的女子,其才華眼光更在王熙鳳之上。她並不是貪戀榮華富貴的小女人。她把振興賈家的希望寄託在寶玉身上,並對寶玉悉心培養。但寶玉的性格決定了他難以擔此大任。他也無法挽救賈府衰退的命運。

三、 對家族命運的擔憂

賈妃省親,是賈家權勢的一次亮相,修建大觀園,極盡奢華,連賈妃也覺得太過奢糜。賈妃明白,極盛過後必是走向衰退,而現在賈府上上下下,沒有憂患意識,這纔是賈府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但對這大廈將傾的局面,賈妃又無可奈何。臨死前他託夢爹孃,警告家人“須要退步抽身早”。這般見識與格局,堪與秦可卿比肩。也和秦可卿死前託夢王熙鳳一樣讓人感動。元春可卿這樣冰雪聰明,有格局有遠見的女子,也註定了他們有着多於常人的憂思,有着多於常人的眼淚。

賈妃之淚,讓我對她多了一份喜愛,多了一份理解,也多了一份景仰。

紅樓夢讀後感3

說起《紅樓夢》,我與它的結識遠遠遲於《水滸傳》和《三國演義》。也許是偏見吧,我總認爲它不適合我們這幫涉世未深的毛頭小孩看。所以每次在書店閒逛時,只要看到書架上擺着的《紅樓夢》,我總是不屑一顧,更不消說拿到手上翻看幾頁了。沒想到,今年寒假,班主任吳老師居然佈置我們看《紅樓夢》。剛開始,我抱着十二分的不情願,可是“師名難違啊!”誰叫我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呢,爲了保住我的“尖子生”寶座,我就捨命讀《紅樓夢》嘍。

第一天接觸《紅樓夢》,我拿出書店購來的青少年版,一下子囫圇吞棗“看”完了。一天下來,我沒看出個所以然來。媽媽聽說了,笑笑說:“看《紅樓夢》,就得看原著,細細看,慢慢品,一目十行地看青少年版的沒有用。”說着,媽媽變戲法似的拿出了舊版的《紅樓夢》,我吃驚得張大了嘴,大得可以塞進一個雞蛋。好傢伙!有四冊,每本和語文書差不了多少,足有兩釐米厚!媽媽抽出第一本,翻開了第一回,教我怎麼看。

聽了媽媽的一番經驗介紹後,我自負地認爲自己已經掌握了讀《紅樓夢》的竅門了,於是耐着性子“重操舊業”。這一回,我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地看,但還是沒看懂。單單書裏的一些生僻字就令我大費周章,比如“甄”我居然猜是“piáo”,結果一查字典,才知道自己是大錯特錯。一回書看下來,花在查字典上的時間就“不計其數”了。我不由得對媽媽所教授的方法產生了質疑:如此一來,這四本《紅樓夢》,我究竟要看到何年何月纔是個盡頭呢?

正在我一籌莫展時,全家人使盡了渾身解數來幫助我。時逢大伯來漳州過年,他聽說我正爲看不懂《紅樓夢》而發愁,立馬對我進行了一番指導,他幫我分析了金陵十二釵的判詞以及每個人物姓名的含義;爺爺送我一本《漫步大觀園》,以示對我讀《紅樓夢》的支持;媽媽去圖書館借來兩本書,一本分析了《紅樓夢》裏所有的詩詞,另一本解讀了《紅樓夢》中大部分的人物性格。有了這個“智囊團”的強有力支持,我看《紅樓夢》那可就得心應手了。

現在,我對《紅樓夢》的喜愛程度成倍躥升,一沒事,我就看它幾回,讀讀裏面的詩詞。“功夫不負有心人”,至今我已經會背誦、理解金陵十二釵判詞以及《好了歌》了。每次老師問起《紅樓夢》的考題,我那流利的'回答總能贏得同學們雷鳴般的掌聲,他們還送了我一頂“紅學專家”的高帽,這讓我小小的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如此一來,我愈發不可收拾地癡迷上《紅樓夢》。現在一到晚上,做完作業,拿起筆和一本《紅樓夢》上牀已是我的必修功課。

喜歡歸喜歡,但正如媽媽所說,我這個年紀還不能完全讀懂這部名著。可我相信,隨着年齡的增長、閱讀的深入,終有一天,我完全有能力攻克這部名著。我期待着早日當上名副其實的“紅學專家”,你說,這個日子還遠嗎?

紅樓夢讀後感4

《紅樓夢》是一部杯具,也是一部喜劇。說它是喜劇,因爲它是古往今來第一部女性的頌歌,以女性爲主題的小說。在曹雪芹的筆下,“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兒是泥做的骨肉”;在賈寶玉眼裏,他“見了女兒便覺得渾身清爽,見了男兒便覺得濁臭逼人”;在大觀園裏,有超凡脫俗的林黛玉,有雍容華貴的薛寶釵,有心直口快的史湘雲,有處世幹練的王熙鳳……在過去思想禁錮的年代,如此出色的一部小說,如此不凡的一部小說,怎能說不是一部喜劇?

然而,說它是一部杯具,也確實如此。而導致這成爲杯具的,是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兩個主人公。黛玉本是書香門第的女子,比別人更出類拔萃。她剛進賈府的時候,賈府上上下下都稱讚她,喜歡她。可是她太聰明瞭,鋒芒都露了出來,她不像薛寶釵那樣有心計,她嘴巴想說啥就說啥,比刀子還尖利。所以,賈府的人都有意疏遠她。即使她很出色,賈母也很喜歡她,可是人們喜歡她完全是因爲賈母,賈母至高無上,喜歡黛玉可是是對賈母的溜鬚拍馬罷了。於是,在書中,我們真真切切聽到黛玉的悲吟,明白在“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中的大觀園,在她眼裏卻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場所;明白在清幽的瀟湘館裏,她過的是“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直到“不知風雨幾時休,以教淚灑窗紗溼”的淒涼長夜;明白在每次99。詩詞比賽中,才華洋溢的她,每次憂愁的時候,也只能是“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太多太多的悲,太多太多的嘆,太多太多的感,太多太多的痛。如此聰明出色的女子,在過去的年代,就這樣被埋沒、被遺棄、被淡忘,直到今日,黛玉的神情,的動作,的思想還在人們心中。

而在大觀園裏,唯一真正關心黛玉的`,就僅有賈寶玉了。賈寶玉,名副其實一塊“假”寶玉。在賈府裏,他是家長眼中的“混世魔王”。讀書,不讀;考功名,不考,他還大罵科舉八股文是文人“餌名釣祿之階”,批判考取功名制度。寶釵和襲人勸他,他卻說:“好端端的一個女孩子,竟被世俗功名所污染了!”但吟詩作對,他卻比那些所謂的文人雅士高出一籌。他和林黛玉骨子裏都包含一種叛逆,但他是男子,不會受到唾棄。林黛玉在過去,僅是女流之輩,就算學富五車又有什麼用?那時候,“女子無才便是德”。會紡織針線纔是最重要的。黛玉那張嘴已經得罪不少人了,她就算是大觀園裏數一數二的才女又有什麼用呢?可悲可嘆啊!

《紅樓夢》是歷史性的杯具,經過對封建豪門賈、史、王、薛四家從輝煌到腐敗的過程描述,揭露了封建貴族家庭的極端腐朽,展示了它無可挽回的墮落和崩潰,以及必定滅亡的命運。雖然是必定滅亡,雖然是應當滅亡,可是,造就“滅亡”的這個社會,是很令人深思的。

有人說,杯具就是把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可是也僅有當好的東西沒有了,才能觸動人心中的痛,也才更耐人尋味,迴腸蕩氣。

紅樓夢讀後感5

那個時代,永久都留下了一段銘肌鏤骨的愛情,在那最終一抹餘暉中,風靜靜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懷念。我悄悄翻開書本,無盡的思緒又滾滾而來。初讀紅樓夢,我僅僅對人物有一個概念;再細品紅樓,被裏邊的愛情故事所感動。裏邊的愛情故事真是不少:最震懾我的,就是寶黛的癡戀。

他們倆的愛情在這喧囂、富有的賈府中顯得多麼純真,從兩小無猜,兩小無猜,到長大後的墜入愛河,是那麼的天然和純真。哪一個讀紅樓夢的人不被他們之間的情真意切所感動?可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苦楚的代名詞。黛玉性情裏獨有的背叛和孤僻,以及對塵俗的嗤之以鼻,在衆姐妹中顯得如此特立獨行,與衆不同。

對男人的討厭,不畏世人言語的葬花,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一直固執着自己的那份純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黛玉啊,他們都說你傲,你真的傲嗎?在我的眼裏你的'畫中有詩,靈秀慧黠,都是你共同的標誌,你常常與姐妹們喝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華逼人,藝壓羣芳。連八斗之才的賈妃都說你是愚妹所不能及的。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仍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蒼涼,花氣溫順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你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

可你的身世,即便你的身份是賈母的外孫女,即便你帶着富有的光環,可也掩蓋不了你仰人鼻息的現實,這注定了你孤苦無依的命運,多愁善感的性情。所以我只能無法着你“天止境,何處有香丘”,悲痛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你,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蒼涼結局。‘試看春殘花落盡,就是美女老死時。一朝春盡美女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葬花詞真的是你今日的結局嗎?與其說林黛玉在賈府的位置和本身的窩囊是悲慘劇的原因,還不如說是以元春爲首的封建集團無情的扼殺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這萬惡的封建社會啊,使陰間的烈火不斷在每個人的身邊焚燒,苦不堪言,思維的細小火花在無情冷酷中平息,平息。

黛玉的思維正在前進時,一場荒誕可笑的婚約把她推進了逝世的深淵;寶玉的一句‘男人是泥作的骨血,女性是水做的骨血,我看了女性便覺得清新,看見男人便覺得渾臭逼人’令人看到了期望的光亮,可這光亮的力氣實在太小了,活生生被這漆黑的力氣吞沒了。當血淚撒盡的曹公回身面臨不堪回首的前史,怎能不宣佈“滿紙荒誕言,一把辛酸淚”的感嘆!我也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女孩,見不得悲慘劇,我也曾爲黛玉的結局惱過,恨過,哭過。

可是,細細想來,關於黛玉這樣一個軟弱的少女來說,死,是她的擺脫,是她全部悲慘劇的完結,是她的美好。或許愛情在時間短的瞬間是美麗的,是浪漫的,但全部就如焰火相同,只不過是曇花一現罷了,何須執着。有時候,時間短也是美麗的。悄悄合上書本,不知不覺已是淚如泉涌……

紅樓夢讀後感6

《紅樓夢》這本書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和高鶚嘔心瀝血,把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躍然在紙上。《紅樓夢》造就了衆多不朽的藝術典型。小說中有名姓的人物就多達480餘人,其中能給人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幾十個。而寶玉、黛玉、寶釵、王熙鳳則成爲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紅樓夢》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寫出了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和獨特性。作者善於根據人物的不同地位,以不同的手法,對人物進行多層次、多方位的描寫從不同的角度刻畫他們的特徵。特別是書中的主要人物,他們往往具有複雜、多面的性格,不要說寶釵、襲人,即使像豪爽單純的史湘雲、道貌岸然的賈政,也不是由單一特徵所構成的。

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是全書的主要內容。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也超出了”才子佳人“的模式。賈寶玉不是才高八斗、金榜題名的狀元郎,而是蔑視功名利祿、”於國於家無望“的情癡林黛玉愛賈寶玉只是爲了自己的心,從不曾勸賈寶玉去求什麼功名利祿。正是在超脫了世俗偏見的共同理解的基礎上,寶黛之間建立起相互愛慕高於其他一切的純真愛情。

這種愛情支持賈寶玉在衝破封建思想束縛的路上走得更遠,愛情的毀滅使他割斷了同封建家族的最後聯繫。賈寶玉最終棄世出家了,他對這個世界的徹底絕望實際上表達了曹雪芹對當時社會的無情否定。

初讀《紅樓夢》,困難就接踵而至。一張薄薄的紙頁上擠滿了令我眼花繚亂的文字,包括生僻字、文言文,許多詩詞更是讓我摸不着頭腦,其中複雜的人物關係則是讓我糊里糊塗,如置身雲裏霧裏,難得其中真味。有時讀着,竟睡意難忍,趴在書上睡了過去。

但這些並未阻擋我要將它看完的決心。我開始做筆記,自己手繪紅樓夢中的人物關係圖,切身體會到這個封建大家庭的複雜。我學會藉助外物,無論是厚重的詞典還是高速發展的互聯網,都在此過程中助我一臂之力。

最令我着迷的,自然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糾葛了。一次我讀到一個場景:賈寶玉和林黛玉互表心意,用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以及很多我不知道的典故,便在網上查詢,終於得知這是賈寶玉在向林黛玉表露自己的真心。在此過程中,我既收穫了知識,又對書中的內容有了理解,那樣一種心領神會的感受,更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難以言喻的曇花佳境,讓人回味無窮。這樣讀書的興趣和快樂自然就如期而至了。

在長達二十多天的糾纏後,我終於將這本書“啃”完了。但我卻不能就此滿足,因爲書中還有很多內容是我還不理解的,還有更多的深意和奧祕沒有被挖掘。這樣,我的感受和收穫可能就很有限。於是我選擇了在網上翻看別人的讀書筆記和書評,以及一些紅學家如周汝昌的著作,與他們的思想和心靈交流後,便有豁然開朗、撥雲見日之感,《紅樓夢》中的奧祕也才逐漸隱現。

隨着進一步深入瞭解,我才真正感受到紅樓夢的博大精深,也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和興趣。也許讀書就是如此,只有肯花心思去鑽研,才能真正領會其中的奧妙。採用不同的方式,得到的知識和興趣也許就更多。最終,這本書一定會對我們的心靈產生巨大的影響,讓我們受益無窮。

紅樓夢讀後感7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這黛玉低吟着的悲涼詩句,一直被古往今來的獨孤人士吟唱至今,這句詩出自曹雪芹的手筆,似乎也暗示着《紅樓夢》這部小說的悲涼結局和它之中蘊含着的封建社會獨有的蒼涼和無奈,

記得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讀《紅樓夢》了,懷着一種壓抑的心情,小時候素來不愛讀書,那印象中大觀園的繁雜與喧鬧似乎就是兒時對《紅樓夢》的理解。寶玉的輕浮,黛玉的憂鬱,寶釵的大方,劉姥姥的和善,鳳姐的小家子氣,其他人物各自的輕佻,刻薄,總之,這本書只是記錄了一戶人家的興衰史,當時,我是這麼理解的。

可再仔細品讀之後,隨着見解的豐富,這本書在我心中,不僅只意味着一個純粹的俗氣的故事,它開始有了更深遠的寓意,那故事背後所揭示的那些不爲人知的悲傷與悽慘,也讓我領略到了曹雪芹這個懷才不遇的文學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觀念。

寶玉曾說:“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純潔,而在婚後受泥土玷污,自然也渾濁了。”寶玉爲何有此感?這也不正暗示着曹雪芹對當時社會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顧的現象覺得無比反感與憤憤不平麼?黛玉爲何生性鬱鬱寡歡,喜散卻不喜聚?

因爲作者正是借這個悽慘美人兒所表達自己內心所受到的欺負和對社會文人沒有自由所以心中悲傷,憂鬱的心境。而其他的像鳳姐之類人物的刻薄尖酸也正是那個年代小人的真實寫照。

也有善良的主兒,如襲人,也如像前面所說到的尖酸小人,也有樂於助人,熱心,善良的一面,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善良和祥和激發的片刻。然而,悲劇的'色彩仍籠罩着這個美麗且極具諷刺意味的故事,那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與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內心對社會的極度失望和那看破紅塵的一分灑脫與傷感,令讀者不覺爲之一顫。

雖說這本書字裏行間顯露露出的的社會的世態炎涼着實能令人如作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長嘆,然而其中也有美麗的,善良的一面,如大觀園中的一家人一同飲酒對詩,一同喜接春聯的熱鬧,開心,亦如寶玉面對黛玉時的那一份討巧與能言善辯,一家人在一起的溫馨,也使讀者在閱讀時嘴角不禁泛起一絲浮萍。

其實,這也正是風俗與良好教養與豐富文化的真實寫照,然而越如此,結局變越顯得滄桑淒涼,越覺得不捨,若不是如此,作者那犀利的語言和矛頭也不會直指人們內心的最深處,如此傷感。

讀完《紅樓夢》,從那個壓抑封建的社會陰影中逃脫出來,長吁了一口氣,環顧四周,當時的人們身不由己,思想倍受禁錮,他們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所以,每當讀完一遍《紅樓夢》,那在讀之前的緊張,壓抑,似乎都煙消雲散了,內心對苦難,艱苦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深刻,對夢想的追逐也越發執着。

靠在書架上的《紅樓夢》,靜靜地散發着淡淡的清香,是喜,是憂,是聚,是散。它孕育着狂熱的;它傳承着深刻的思想;它透散着醉人的感傷。

紅樓夢讀後感8

每一本書的背後都蘊藏着一個故事,每一個人物的背後都有現實的縮影。

曹雪芹以一部《紅樓夢》在文學史上留下經久不衰的美名,他的《紅樓夢》是現今許多文學大家探討的熱門話題。

然而他的過去以及他筆下寶玉與衆女子的分分合合又豈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我不是學者,不需要解密“紅樓”。

《紅樓夢》對我來說只是一部充滿悲歡離合的故事書。

書中的人物對我來說不需要對與不對,只需要喜歡與不喜歡。

在我看來,黛玉與寶釵令我印象深刻且一樣喜愛。

她們都如浣紗的西子、戲水的貂蟬,她們都是水做成的女子。

書中的黛玉有着寶釵沒有的真實與自由。

她帶着靈動的一池活水,淌入了賈府。

她將水的多變與自由表現到了極致。

水邊,她寫下了《葬花吟》,提鋤攬籃,收一方落紅;扶柳灑淚,送一池飄絮。

多愁善感讓她在看着隨波而去的落紅時想到了“花自飄零水自流”。

也許正是這樣的愁,這樣的感。

註定不安分的她要如那一池水,流向遠方。

畢竟賈府的莊嚴容不得這樣的無拘無束,她忍受着束縛,但她不堪成爲一潭死水。

她毫不猶豫的`選擇抗爭,爲那一份鮮活而爭取自由。

但她的“碾冰爲土玉爲盆,半卷湘簾半掩門”比不上別人“珍重芳姿晝掩門”的淑女風範。

面對封建的枷鎖。

她選擇洗一身清潔,染一池靈動,追一方夢想。

她錯了嗎?如果那樣,她也就錯在不該太相信自由,最終落得抱憾辭世!但荷鋤葬花、掩館撫琴的她,也就在這樣的背影下得到了讚賞。

她的真實比起寶釵的大家閨秀、得體自重,讓讀者無疑偏向了她。

但那“開闢鴻蒙,誰爲情種”的“冷美人”真的就那麼讓人討厭嗎?我看也未必。

在那鐘鳴鼎食、波詭雲譎的大觀園中,同爲水做的她,卻不能享受寶哥哥的愛,不能享有“木石前盟”的浪漫。

她難道不恨嗎?但畢竟生在“大家”,不由她決定啊。

在大觀園那讓人壓抑、讓人窒息的氛圍中,她只有將哀怨、悲憫、失落都潛藏於心,將那自由的吶喊潛藏於心。

她近乎愚蠢地相信:只有德才藝不差林妹妹,才能換來大家的喜愛。

於是詩書禮教也就越發地壓制着她,她也順理成章地將自己藏得深不露底來保護自己,其實寶釵的心中又怎會沒有黛玉的那份怨?“既生瑜何生亮”的嘆息,她不是沒有,只是太過理性的她不善表現罷了。

她是一隻鳥,卻入了大觀園這個金絲鳥籠;她是幽蘭,卻栽進名貴花盆。

這樣的環境,縱使錦衣玉食也是無法快樂起來的。

但她還是開心過的,當她終於等到了夢寐以求的“金玉良緣”,渴望與寶哥哥永結同心時,她還是有一絲快樂的。

但隨後縱然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的恨心離去,又將她的心打回了冰窖。

其實,她的命運比起黛玉來得更加不幸,她只是賈薛兩家棋盤上的一顆棋子,一種完全脫離愛情的政治權勢的犧牲品。

難道她真的也錯了嗎?如果那樣,她也就錯在愛得太深,信得太深,最終哀哉此生!

“她”與“她”的對抗,“她”與“她”的故事,是一條貫穿書中的線索,兩個同樣優秀卻性格迥異的女子,都落得大悲的下場。

她們固然有錯,但這最大的錯又在哪兒呢?是大觀園的壓抑,是家族的鬥爭,還是那個時代必然的悲劇呢?

紅樓夢讀後感9

今天上午終於看到了《紅樓夢》九十八回——苦絳珠魂歸離恨天,病神瑛淚灑相思地。

黛玉死了。整本紅樓夢一百二十回,出場人員數不勝數,金釵十二而偏愛黛玉。紅樓開篇介紹說,黛玉本是三生石旁的一株仙草,喚作絳珠仙草,寶玉乃是幻境裏的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日日澆灌仙草,仙草便有了靈性化成了絳珠仙子,與神瑛侍者一併下凡渡劫,以一生的眼淚報答神瑛侍者的澆灌之情。黛玉爲還淚而來,最終也淚盡而夭。

黛玉是寶玉姑姑的女兒,黛玉之母在黛玉年幼去世後,賈母因心疼外孫女母親去世又無手足,便將黛玉接到賈府照顧,不久後,黛玉之父也因病去世了。黛玉聰明,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命運讓她格外的敏感,心思太過細密,思慮過重,加上先天的血氣不足,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便有了病怏怏的林妹妹形象。偏愛黛玉,因爲她的不完美,她的小性,她的俏皮,她損人不帶髒字的可愛,懟人懟到啞口無言,她葬花,吟詩,撫琴,待人真心,真誠。大半本紅樓讀下來,心中裝的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林黛玉,而不是世間流轉着的哭哭啼啼的病較花。

寶玉初見黛玉,便說,這個妹妹好似哪裏見過一般。黛玉愛寶玉,把寶玉作爲在自己在人世間唯一的寄託跟希望。而寶玉對黛玉,則更癡迷,因旁人一句玩笑話,說林妹妹要回南方了,而大病了一場。寶玉對黛玉是癡,是用心,視黛玉爲知己,寶玉說,只有林妹妹從不說勸他追求功名利祿的混帳話。寶玉像小王子一樣,像個不染塵事的'精靈,卻癡迷於黛玉。

黛玉爲寶玉大婚而淚盡而亡。賈寶玉因遺失了他的通靈寶玉而神情恍惚,三魂失了七魄,賈母、王熙鳳等人密謀迎娶寶釵給賈寶玉沖喜,黛玉孤苦,身體又弱,識大體的寶釵在衆人眼中更適合嫁給賈寶玉,於是便上演了一場偷樑換柱的把戲,騙寶玉指給他的是林黛玉,寶玉雖病中癡傻,卻仍開心的準備迎娶林黛玉,掀起蓋頭來,卻是寶釵,大喜大悲之下,病的更厲害了,寶玉說,不如騰一間空屋子,趁早將我和林妹妹兩個擡在那裏,活着也好一處醫治服侍,死了也好一處停放。黛玉則在知道寶釵將嫁給寶玉後,悲憤到吐血,黛玉到死都不知道,寶玉是不知情的,她恨寶玉,帶着對寶玉的恨,在寶玉跟寶釵拜堂的時辰,淚盡而終。

寶玉小時候對黛玉說,你死了,我出家當和尚去,雖沒有看完,也知道寶玉最終在雪地裏跪別其父賈政出家了,落得個白茫茫一片真乾淨。佛家說,要斬斷七情六慾,但是我卻覺得情慾才使得一個人有血有肉,鮮活而偉大。小時候覺得,喜歡的時候,就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喜歡,不計較得失,不在乎結局,盡力去追逐,想把世界上最好的都給對方,等到緣分散時,也不會後悔。長大了卻覺得,愛是發自內心的希望對方好,一切都好。

有一首歌叫《癡情司》,是《賈寶玉》舞臺劇的插曲,歌詞最後一句寫道:今生若無權惦念,遲一點,天上見。

給我黛玉妹妹打CALL。

紅樓夢讀後感10

《紅樓夢》是十八世紀中國最偉大的文學名著,不僅是中國文化之林的奇珍異寶,更是世界文學海洋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紅樓夢》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而又最複雜的作品,它描繪的社會觀念,涉及了封建社會家族、官場等諸多方面。它描述的悲傷愛情故事不知讓多少讀者留下一掬淚水。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服飾是以清冷的淺色系:白、綠、藍爲三原色。主要裝飾圖案是竹子、蘭花與梅花。而曹雪芹筆下的林妹妹又曾經穿過哪些漂亮的衣服呢?我相信仔細閱讀過得朋友們應該知道並沒有。偉大的文學天才曹雪芹採用了極其高超的藝術手法去塑造人物形象與其他作家完全不同,他並不是用通俗的小說手法來描繪林妹妹而是從服飾上來突出林妹妹的特點。從穿衣顏色就可以知道林妹妹細心、淡泊、真實、易傷感,悟性極強。衣飾花紋也少用俗氣的纏枝,連理等繁雜花樣,以梅、蘭、竹三花爲主要方案,梅之冷豔,蘭之馨雅,竹之風骨恰是黛玉個性倔強又幽雅的最好表現。從這些大家對林妹妹的認知估計是一個冷清的女子吧。可誰能想到林妹妹最後是含淚而亡呢……

《紅樓夢》中的賈寶玉頭上戴着束髮嵌寶紫金冠,齊眉勒着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着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絛,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鍛排穗褂,登着青緞粉底小朝靴。這便是寶玉的穿衣風格,從這些便可以知道寶玉很顯然是個富家子弟追求自由鄙棄功名利祿等特點。但對於賈寶玉來說從服飾上來看他還是有一定的侷限性的。但賈寶玉畢竟是個富家子弟肯定沾染了一點社會不良風氣,例如他對封建社會的思想、觀念、看法等等。雖然他和女子的交往是講究人人平等但有些時候還是會擺着少爺的架子去說話,這就導致了最後他和黛玉的.愛情並沒有堅持下去。並且在黛玉臨死前還被祖母矇在鼓裏娶了寶釵,這也許就是封建社會的思想觀吧。

《紅樓夢》中的薛寶釵也是這本小說的重要主角,她的服飾都是以蜜合色、蔥黃色爲主。這樣簡單的服飾顏色就勾勒出了一個淡雅、通情理、識大體的女子。在她誤會黛玉被黛玉公主病批評時並未記恨她而是從另一個角度欣賞黛玉和黛玉成爲了朋友這就足以看出寶釵有着男人一般陽剛的氣概,她完全沒有陰險小人一般記仇。

《紅樓夢》中的王熙鳳是最讓我眼前一亮的,這個人打扮與衆姑娘不同,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戴着金絲八寶攢珠髻,綰着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戴着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繫着豆綠宮絛,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褃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縐裙。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脣未啓笑先聞。她一出場就應了一句話“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她的穿衣打扮也是非常明顯的寫出了“風辣子”的乾脆利落、精明能幹、有心機、能決斷。有着“玫瑰花”之諢名。從她逼死尤二姐又可以看出她的陰狠毒辣。最終也是落得了一個“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衰”的下場。

《紅樓夢》塑造了衆多人物,他們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點。這部小說也在中國文學史和世界史上永遠放射着奇光異彩。

紅樓夢讀後感11

《紅樓夢》又叫《石頭記》,介紹的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從開場的榮華富貴到後來逐步衰敗,最後滲淡落幕的故事。作者曹雪芹在整理這個故事時,內心深有感觸,題了一首詩,詩這樣寫道:“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詩雖然內容簡略、文筆淡雅,卻充分描述了作者的感受和隱隱的期望。

《紅樓夢》中的人物衆多,各有特色:有懦弱怕事的迎春;舉止大方的探春;精明能幹、機關算盡的王熙鳳;浪漫、豪放的史湘雲;直率、任性的晴雯;善良、聰慧的平兒…在一衆人物中,作者重點寫了三個人:林黛玉、賈寶玉和薛寶釵。這三個人物幾乎貫穿了整部小說。

林黛玉從小就體弱多病,被林氏夫婦視爲掌上明珠。不幸的是,黛玉的母親在她幼年早逝,父親無奈之下只好把她送到外祖家生活。外祖家的生活尤其風光,府中又十分富貴。寄人籬下的黛玉在那裏事事小心、步步謹慎、不肯說錯一句話,行錯一步路,生怕被人恥笑;賈寶玉剛出生時,嘴裏就含着一塊寶玉。賈家都把這塊玉視爲他的命根子,賈母平時也是把寶玉寵得不成樣子。所以,他隨心所欲,完全跟着感覺走,只幹自己想幹的事情。在外人看來,他時而甜言蜜語,時而瘋瘋傻傻;薜寶釵出生名門,舉止端莊。她父親在世時就十分疼愛她,親自教她讀書識字。雖然她有個哥哥,但是哥哥整天吃喝玩樂、一事無成。在這種情況下,寶釵很早就在家中幫助母親料理家事,分憂解難。

這三個人物中,寶釵的性格最爲隨和,時刻都會像一個大姐姐一樣去安慰自己的弟弟妹妹,在三人之中她的年紀最大,做法最理智、頭腦也最清醒;寶玉在三人中排行老二,卻總是扮演一個被勸服或被安慰的角色。他性格執着,有時執着的讓人有點看不下去。但是,寶玉身上有一點讓我佩服: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會非常認真、勇往直前、乾脆利落;黛玉在書中被描述成一個敏感、孤傲、追求完美的女生。她比較好強,不願給人添麻煩,即使是自己生病時,也不想讓他人知道、讓人擔心。如果發覺自己做錯了事,也會非常慚愧,及時彌補。

我之前讀過一本書,書裏提到每個人的性格跟他個人的經歷和所接受的教育有非常大的關係。其實,無論是寶玉、黛玉還是寶釵,或是《紅樓夢》中的任何一個角色、我們和身邊的任何一個人,性格都會受到自身經歷的影響,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侷限。

就連曹雪芹本人,也是如此:曹雪芹生活於18世紀上半期,在曹雪芹的童年時期,他過着錦衣玉食的富貴生活,喜樂無憂。後因叔父騷擾驛站、織造虧空,全家被查抄,不得不遷居北京。從此,曹家日益衰敗、生活悽苦,曹雪芹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逐漸過上了隱居的生活,在隱居的這些年裏,他創作了一生唯一的一部小說--《紅樓夢》。正因爲有了切身的經歷和體會,讓他體察到世間的人情冷暖,他在寫《紅樓夢》時才能更好地刻畫人物,描寫故事衝突。

從曹雪芹的身上,我也看到了另一種力量。在逆境中,有人的自暴自棄,有的人卻選擇迎難而上,積極地面對生活。我希望自己也能擁有這樣的力量,勇往直前、向善、向上。

紅樓夢讀後感12

一支《枉凝眉》將我帶進了一個夢,這個夢有哭有笑,十分悽美,它叫《紅樓夢》。 一百多年前曹雪芹因曹府敗落而編寫了這一部帶有自傳性的《紅樓夢》,曹雪芹大約在30歲左右開始寫《紅樓夢》但,直到他“淚盡而逝”時也不過只完成前八十回,這可以說是一個悲劇。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爲背景,以圍繞事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鬥爭爲情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爲主要內容,通過對以賈府爲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

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到了"運終權盡"的末世,並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讀過這本書的人,一定有同一個感受——讀過一遍後就不想再讀一遍,這並非因爲寫得差,反之,正因寫得太好,所以讀到黛玉夢詩、黛玉仙逝就不忍再看下去。人生,我寧願平淡些,假如黛玉把自己想的什麼說出口,假如寶玉換一種性格,假如沒有寶釵……那麼這個事也不會如此傷感。但,人生哪有那麼多假如?!大多數人應該都希望寶黛最後在一起,我亦如此。即使人人反對,終日難飽,又怎樣?可是我,在讀過紅樓夢後,卻希望用十年的生換曹夢阮寫完《紅樓夢》,但,即使寫完又怎樣?寶黛會在一起嗎?不,不會,從一開始,這就註定是個悲劇。

黛玉在我眼中一直是個愛哭,愛亂想的女,她自幼喪母,失去的教導,卻仍然天真、單純。或許當初她將自己的心事說出口,賈母會將她許配給寶玉吧!有時,我認爲她就

好像瀟湘館的'竹子,雖外表柔弱,卻又堅忍不拔的毅力,她,個性率直,從不阿諛奉承,甚至有些尖酸刻薄,這正是寶釵不及她的地方。

寶玉一生癡癡傻傻,瘋瘋癲癲,最終遁入空門;黛玉整日哭啼,猜猜疑疑,最終香消玉殞;寶釵一生圓滑處世,最終獨守空閨;王熙鳳一生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性命……每個人都以一個“悲”字結束。“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一曲葬花吟似乎早已預知結局,總是悲!

我不喜歡那個自以爲天下女兒淚都要爲他流的寶玉,我卻欣賞那個一生只對黛玉癡心的寶玉;我不喜歡那個整日胡思亂猜疑的黛玉,卻佩服那個追求自由和愛情的黛玉;我不喜歡那個處世圓滑的寶釵,卻有些憐憫那個獨守空閨的寶釵;我不喜歡那個機關算盡的鳳姐,卻欽佩那個能撐起半邊天的她……人生啊!我寧願平淡些!賈府縱然有千金萬銀,卻失去了人

生最寶貴的自由和幸福,這些千金萬銀買不到,永遠買不到!

淚已幹,花已枯。一切都被埋沒,一切都已消逝。曾經的輝煌已不復存在,變成了落魄的廢墟。生是死的靈魂,死是生的節操。在那個時代,註定了那樣的命運。無論多少的盛世,終究會化爲烏有。

我站在歷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歷史的溝渠:楚大夫泥吟澤畔,九死不悔;陶淵明悠然南山,飲酒採菊……他們雖辛苦卻又幸福。這,纔是真正的人生!

紅樓夢讀後感13

花了近兩個月的業餘時間,終於把紅樓夢看完了。之前看過的書也不算少,但是唯有這部是最具震撼的。白先勇說沒讀過紅樓夢跟讀過甚至讀通的人,在哲學方面的思考去不一樣的,雖然他也說過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看過牡丹亭的時候,一種是沒有看過牡丹亭的人,兩者歸一處,雖有泛類比化的嫌疑,但是有的經歷確實會在你的心裏烙下印記,有的卻只是過眼煙雲,轉眼即逝。

書從神話角度開始,十二釵的命運在警幻仙境處早有詩文披露,賈寶玉夢遊仙境時雖然讀過披露的詩文,但是沒記住,途中經過迷津渡口,河水黑沉,嚇醒過來。《枉凝眉》《終身誤》等催人淚下:“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最終賈家一步步走下衰敗,柳湘蓮說過寧國府除了門口的石獅子就沒有乾淨的了,賈赦及其的不知廉恥,因爲看上了石呆子的扇子索取不得,勾結賈雨村要了他的命,又欲強迫賈母的丫頭鴛鴦爲妾,鴛鴦以死抗爭、賈母極力反對才作罷。賈珍跟秦可卿聚麀之亂,被人撞破於是秦可卿吊死天香樓,後來跟尤二姐三姐的不清不楚導致後來吃了多少場都官司,甚至被抄家都是因此而起…直至元春死前已經有太監敢去賈府勒索,可見賈府失勢到了什麼地步。這且不提。

說說賈寶玉,不愛功名利祿,只圖在衆姐妹中嬉戲打鬧,會疼姑娘,心有極細,且敏感,可謂現代社會中的極品渣男屬性,見了漂亮姑娘就沒有不愛的,書中說他乃是天下第一淫人,連住的地方都稱爲怡紅院!但是這都是表象,她心裏只有林黛玉!她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黛玉問:“瓢之漂水奈何?”(瓢順水漂走了怎麼辦?你被別人擾亂的變心了怎麼辦)寶玉答:“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瓢和水沒關係,我和別人也沒關係)黛玉又問:“水止珠沉,奈何?”(我死了呢?)寶玉再答:“禪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風舞鷓鴣。”(你若死了,我的心也就想沾了泥的柳絮飛不起來了,誰再招惹也沒用)。

最後說說唯一的'遺憾,就是這書並非曹雪芹一人寫完,曹雪芹本來自己寫了104回,已經寫完了,但是有的地方還沒定稿,前80回已經在社會上流傳開了,有了很多手抄本。但是後面幾回被人借閱夠丟失。(所以說書真的不能借給別人)依我個人想,可能也是不幸中的大幸,如果按着曹雪芹的原稿,在大清乾隆時期可能早被查禁了。劉心武先生痛斥高鶚續的太差,所以太自己也續了一版28回的,自稱最接近原版。我讀着可是跟高鶚的差遠了。高鶚雖然在有些地方犯了非常低級的錯誤,但是他的文學水平不低於曹雪芹,前文曹雪芹埋下的伏筆他都解的很好,比如襲人嫁給蔣玉涵後出現的那兩條絲巾,以及準備鴛鴦上吊時拿出前文剪下來的一縷頭髮揣在懷裏,能有幾人做到這樣的大局觀。雖然爲了逢迎當朝統治者,改變了某些結局,但是沒有毀了小說的根基。白先勇說橫向比較同時期的文學作品,世界上沒有能出紅樓夢左右的。可見在藝術造詣上,高鶚也是一座高峯。

紅樓夢讀後感14

最近,因爲疫情,所以只能宅在家中。閒來無事,我不禁又從書架上取下了許久未看的《紅樓夢》。前前後後已經讀了不下十次,每次重品,都會有所收穫。就比如這次,我又發現了幾處新奇的地方。

首先,我不討厭寶釵了。曾經,我一度討厭薛寶釵這樣一位人物,因爲她是寶黛二人之路上的一塊絆腳石,處處心機。她起初只是爲了進京參選公主郡主入學陪侍的,卻一住就住下來了。特別是在講述冷香丸和誤聽小紅墜兒談話的情節中,厭惡感達到了極致。但是現在看來,我覺得寶釵只是個很正統的人,沒有那麼壞。人家確實身子不好吃那麼一味藥,那一串瓔珞上的字也是賴頭和尚送的和她本人意願沒什麼關係;而且,她使得“金蟬脫殼”的法子其實只是想要裝作聽不見,並沒有惡意嫁禍給黛玉的意思。她那時的心理活動當真讓我覺得她其實是個正統的女子,她把屋中二人歸爲姦淫狗盜之人一列。我現在更是在想,寶釵那麼好大家怎麼可能不喜歡她。她處處周到,不耍小性子,待人隨和,樂於助人,還是長輩眼中的乖姑娘,在現在看來可就是萬人迷了。反觀黛玉,拋開她在我們眼中的主角光環,在現實中她可能在性格方面就有些瑕疵了,或許說是難伺候。

第二個讓我比較新奇的是,我現在看薛蟠覺得他是個很有趣的人物。書中第二十六回中有這樣一段話:

“薛蟠道:'要不是,我也不敢驚動:只因明兒五月九年級日,是我的生日,誰知老胡和老程他們,不知那裏尋了來的:這麼粗這麼長粉脆的鮮藕,這麼大的西瓜,這麼長這麼大的暹羅國進貢的靈柏香薰的.暹羅豬、魚。你說這四樣禮物,可難得不難得?那魚、豬不過貴而難得,這藕和瓜虧他怎麼種出來的!我先孝敬了母親,趕着就給你們老太太、姨母送了些去。如今留了些,我要自己吃恐怕折福,左思右想除我之外惟你還配吃。所以特請你來。可巧唱曲兒的一個小子又來了,我和你樂一天何如?'”

有一說一,薛蟠,十幾歲第一個少年郎,的的確確文化水平不那麼高,可這一段話中,連着幾個“這麼”讓我覺得他講話的方式很好玩,他在講這段話的時候,也一定用兩隻手在空中起勁地比劃了吧。“左思右想除我之外惟你還配吃”這句讀來更是讓人啼笑皆非,心想着誰給他這麼大臉的。他雖然才學上不那麼過得去,在好色方面尤爲出衆,在鬧事方面更是頂呱呱,在現代社會中可以算是一個問題少年。可他其實本心並不壞,只是因爲早年就喪父,一個母親就他一個兒,所以對他過於溺愛而造成的這種紈絝子弟風。

但之前也說了,雖然他不學無術做過些壞事,但是他本心不壞,他其實是一個很重情義的人。他很識人情,在這藕和瓜上面更能看見不一樣的東西,價值這樣通常被放在第一位的標準反而被他挪後了,他知道這鮮藕和大西瓜是夢晨的珠子。而且他重情又孝順,確實難得。後來他的結局也只是想要說,浪子回頭金不換。薛蟠不是一個壞透的人,他或許是個壞人但有很多優點。事實上,壞人和好人很難界定。

另外,薛蟠的另一個場景讓我覺得他很有趣。出自《紅樓夢》第二十五回,薛蟠又是護着薛姨媽,又是護着寶釵的,手忙腳亂的模樣肯定令人忍俊不禁。

《紅樓夢》是一本鴻篇鉅製,是中國傳統文學中的一樣瑰寶,是一部反應現實社會的鏡子,應細細品。

紅樓夢讀後感15

“自古離愁誰怨多,一世紅塵了此情,可恨我無緣相遇,只得後世自行悟。多愁善感林黛玉,聰明過人薛寶釵,愛恨情愁無處訴,只留千古訴佳作。雲翳散,只因頑石一顆,惹起這不朽姻緣。無怨離愁,一曲歌盡《紅樓夢》。”

前世的情緣,後世來還。一段神話,揭開了塵封的記憶;一塊寶玉,勾出如煙如雲的世事,如醉如癡的想念;一脈情思,讓我回味再三。

我曾感嘆過結局的悲慘,林黛玉焚稿斷癡情,賈寶玉中舉了紅塵,薛寶釵夜下挑孤燈以及賈家的衰敗蕭條。

我也曾抱怨過曹雪芹的狠心,爲何不讓黛,寶二人終成眷屬,而讓他們終歸陰陽兩隔,落得個天各一方。人世間難道就沒有純真的愛情嗎?

放下這本書,卻難以忘卻顰兒的淚,顰兒的笑,顰兒的`悲,顰兒的苦··· ···她有閉月羞花之美,卻“嬌襲一身之病”更顯得她如此弱不禁風。

她本是一位冰雪聰明的奇女子。她有“魁奪菊花詩的瀟灑,蘆雪庵爭聯即景詩的聰穎,凹晶館月下苦聯詩的寂寞,至今歷歷在目,她的才情無人能比,令數萬人垂憐傾倒。但細細品來,那一句句感傷的詞句,背後卻又有多少的淚水,惹我輕唱低吟。

三月,花開怒放,滿天飛舞。那黛玉卻用鋤將那緋紅的瓣兒,連同自己的淚珠兒一起埋入這芬芳的香冢之中。“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樑空巢也傾。無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濁陷渠溝。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雖不懂黛玉的詞句,但在這此詞此句之中卻領悟了她內心的苦澀。

好一個怡紅公子,好一個瀟湘妃子。他們本該長相廝守,最後卻被賈母的一言落的陰陽兩隔,可卻不能空憑怪罪,只怨他們本生無緣。回想起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愛恨情愁,真是不忍以襟拭淚:寶玉初見黛玉時便要摔玉砸玉:那年夏天把襲人當做黛玉又說了好些私心話兒;紫鵑的玩話便把他弄得死去活來。然黛玉卻也如此矣:寶玉捱打,顰兒偷拭淚;黛玉探寶玉,叫門不應,黛玉傷心落淚;鳳姐設奇案,顰兒迷本性,寶釵成大禮,黛玉斷癡情。哪一個爲情而死爲情而終。我無不感嘆他們的愛情悲劇。真是應了那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只因今世有夢,夢中人影蹉跎。寒塘閒來渡鶴影,冷月忙去葬花魂。可憐此人無處訴,只留哀怨病一身。自知生命不久矣,忙卻衣襟拭淚乾。或喜或悲終不好,只是難忘情中人。可憐,可憐,一曲了卻《紅樓夢》。”

一曲《紅樓夢》,將人世間哀情道遍;一首《葬花吟》,把無盡落紅悲聲唱完。悲哉,嘆千古幽情終虛化;泣哉,憐癡情兒女盡成灰。

青紗素帳,黛玉你的房間如你一般素雅。手中懷擁着一本《紅樓夢》,閉上眼睛輕嗅着季節的芬芳,彷彿一睜開眼便會望見你那婀娜多姿的模樣。一顰一笑無不憂傷,“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黛玉啊黛玉,你究竟是怎樣的女子啊?

清冷的晚風撩起歲月的簾幕,斯人已去,後人無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