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電視劇《青衣》觀後感

觀後感2.8W

《青衣》該劇圍繞着20世紀80年代當紅京劇演員筱燕秋的戲夢人生展開,講述了一個唱戲劇 青衣的女人對自己事業執迷到病態的地步,這份愛最終成爲了她內心的累贅,“人戲不分”和“人生如戲”的狀態交融在她的命運中的故事。

電視劇《青衣》觀後感

  電視劇《青衣》觀後感

筱燕秋爲什麼非要去演嫦娥,在二十年之後,爲此不惜和自己的學生爭,爲保證演出,私自去做藥流,忍受家人誤解,與贊助人交換利益,幾近瘋狂。一個二十年後重新登臺的機會爲什麼會對她有如此大的吸引力,爲了爭取機會,她甚至向自己的學生下跪,苦苦哀求。這種做法真的讓一個正常人不理解。這機會對她究竟意味着什麼?

心理學角度講,我認爲這是她的一個未完成情結。二十年前,她在飾演嫦娥中,獲得了新生與超越,並風靡一時,在演嫦娥的過程中與搭檔扮演后羿的演員喬本張萌生愛情情愫。可是,她的一時魯莽,將一杯熱水倒到競爭對手臉上,使得她的巔峯演藝命運發生改變,急轉直下,由此失去登臺機會並被髮配到戲校去看倉庫。形成了一個未完成情結。

二十年來,無論是在她看倉庫期間還是後來改在教師崗位任教期間,這個未完成情結始終跟隨着她,困擾着她。使她生活着,卻又體現出一種遊離於生活的精神狀態。生活着,卻又不能完全地爲丈夫、子女投入愛,就如當初懷孕時,想墮胎,認爲孩子把她與理想中的生活剝離了;孩子生下後,在帶與養育的過程中,她似乎被孩子拽到了人間,開始了有生氣的、感情迴歸的日子,孩子似乎構建了她情感的一個出口。但是,一旦聽到喬的消息,她還是會獨自待會,出現短暫的遊離,不自覺的遷移;她堅持着二十年藝不丟,彷彿也是受此情結影響,堅持着所謂的堅守。

原本生活也就這樣,可以波瀾不驚地過下去了,重新登臺的機會意外地出現了。對於這機會,她就像一個落水的人,緊緊抓住最後一根稻草,表現的不顧一切,準確的說是瘋狂。對家人的照顧是第一放棄的,這個家原本於她,就像是她寄居於世的軀殼,她並不能全心投入。而對於舞臺上的嫦娥,她卻表現的不怕排練苦累,全情投入,與投資人交換,放棄女人底線,向學生下跪,忍受流產病痛,堅持表演。觀衆認可、自我實現、昔日戀人欣賞,這些因素中,誰是最重的?

準確的說應該是未完成情結在起作用吧,她的初戀情結,二十年前被現實擊碎,嘎然而止,二十年後,一旦有機會,她就要去實現它。(她的好友年輕時就告訴她,喬愛的不是她,而是她飾演的傳神的嫦娥。只有在演戲中她能捕獲他的心)這種夙願,跟隨了她二十年,她放不下,被困於心,使她的精神世界始終處於一個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遊離狀態。當然,最大的受害者是她自己,其次是家人孩子,無法得到她完整的愛。

當演出結束,這個情節也完成了,她和喬之間,那些經年的委屈幽怨,那些說不出來的情感,都因着此次演出系列活動得以釋放化解,終於可以放下,寧靜以至遠。

整個劇情中,最感動我的,是她千難萬難,終於可以登臺時,去她的老師柳如雲處,彙報喜訊,彷彿那是她的孃家她的根,臨走時她對老師有一拜,這一拜,重千斤,她年輕時不懂,她的學生春來在自己二十歲怒放的年齡裏不懂,可筱燕秋經歷了二十年生活的打磨後懂了。

對筱燕秋,如果要更深入地瞭解她,還應該去她的`幼年看一看,這是精分理論告訴我們的。

  《青衣》讀後感

筱燕秋默默地化好妝,身穿薄薄的戲裝走出了劇場,她站在路燈下面對自己說:“我要唱,我不能不唱,我要唱給天,唱給地,唱給我心中的觀衆。”

筱燕秋舞着長長的水袖唱了起來,她唱的是那樣的美,那樣的酣暢。

十字街頭上沒有一個行人,只有筱燕秋一個演員和喬炳璋一個觀衆。

每次回顧《青衣》眼前最先浮現的就是這樣一個場景,竟然像一株美麗的花兒植在了心中,生根,發芽,已經溶入心中了。那股蒼涼,那番孤寂,總會把我從迷幻的想象拉回到逼仄的現實。

一直是深深被筱秋燕這樣一個孩子——“黃連投進苦膽胎,命中就有兩根青衣的水袖”感動着。

這樣一個在執著的追求中迷失自己的悲劇形象,“嫦娥”是她一生的追求,爲了“嫦娥”她放棄道德與人的尊嚴,與老闆上牀,爲了“嫦娥”,她拼命減肥,爲了“嫦娥”她瘋狂的人流,爲了實現“嫦娥”夢,她違背了自己的諾言,最終還是輸給了自己的徒弟春來,於是她迷失了、崩潰了、瘋狂了。這樣的追求太過於多舛了。

人生布滿夢想和傷痛的複雜境遇,社會生活與內心生活充滿了矛盾、焦慮,燕秋卻是一個爲夢甘死的烈女。

《青衣》故事簡單,但蘊涵非常深厚。它描寫的主人公是一位富有才華的京劇演員筱燕秋。二十年前,十九歲的筱燕秋在《奔月》中飾演“嫦娥”而一舉成名,她對藝術有一種執着的追求,在她眼中她纔是真正的嫦娥,由於人性的弱點,名利心膨脹,想獨霸“嫦娥”一角,對自己的老師李雪芬出手造成了傷害,從此筱燕秋再沒登臺,被調到戲校任教。二十年來,她無論周圍環境和個人境遇發生多大的變化,她都始終心懷重返舞臺的夢想,把“嫦娥”視爲自己的全部與人生價值的最高追求。後來,因菸廠老闆懷舊,出資重拍《奔月》,筱燕秋爲了達到目的,折磨自己,發瘋似的減肥,以至於在排練中出現“刺花兒”,不惜與老闆上牀,不顧後果的人流,甚至爲了挽留徒弟春來又違心的允諾徒弟春來當A檔,自己當B檔,但後來她就像嫉妒師傅一樣,如今嫉妒之心已轉移到年輕漂亮的徒弟身上,到了臨演出的時候,她不但沒有實現自己的諾言,反而連演四場不肯罷休,還要搶演第五場,最終沒有阻止,在觀衆對春來的一片叫好聲中,筱燕秋在門口邊舞邊唱,最終陷入了瘋狂,她的精神崩潰了。

一個天生的藝術精靈,偏執、驕傲、美麗。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不懂得世俗生存術,天生要在世俗生存中敗下陣來的人,世俗就是這麼可怕,難容潔淨之人。一個天生的藝術家是那麼一點以自我爲中心的,是有那麼一點會混淆戲與人生活的,是有那麼一點單純與任性,是不會避開陷阱,有時反而直直地朝着陷阱走去的人,她只是在無意中傷害別人同時更深地傷害了自己。

有人說筱燕秋的悲劇就在於她對藝術的執着追求是崇高但在這一過程中她的人性貪婪虛榮和妒忌等弱點得到不應有的放縱和滋養。但我想說,我們不是她我們怎能妄加判斷她是苦痛的呢。我總以爲爲了理想追求的人是幸福的,即使遍體鱗傷,路遙馬亡。我們局外人又怎能瞭解局中人的苦與樂呢。

人的一生是苦痛掙扎的。卻因有夢,而又像是天籟一般動聽。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不斷地失去自已摯愛的過程,而且是永遠的失去,這是每個人必經的重大傷痛,而我們從筱燕秋的微笑中看到了她的釋懷,看到了她的執著和期盼。生活中充滿了失望和希望,失望在先,希望在後,有希望就不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