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實用的讀書心得(14篇)

觀後感7.88K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實用的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讀書心得(14篇)

實用的讀書心得1

在暑假裏,我讀了《晨讀晚誦》這本書,有一個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故事的名叫《艾米沒有賺到錢》,主要講述了一個叫艾米的小女孩,她有個不好的習慣,就是無論做什麼事,都把時間花在準備工作上,而不是馬上行動。

在一次農場主讓孩子採黑草莓,並給予一定的報酬,艾米卻計劃着自己到底要採多少黑草莓,能賺到多少錢。當她得到滿意的答案時,牧場裏的黑草莓早就被其他的孩子們給採光了。讀了這本書讓我懂得了無論做什麼事,要儘快着手去做,不要把大量的'時間花在無休止的計劃上,畢竟一個實幹家勝過一百個空想家。

實用的讀書心得2

一轉眼走上音樂教學崗位已經三年了。三年來,在師傅們的幫助下,我的課堂教學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我深知,這些進步遠遠不夠。工作上稚嫩的我面臨着知識結構、教學觀念、研究能力、教學方法、評價手段等一系列具體問題。暑假期間,在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羅老師的指導下,我拜讀了李虻老師的《音樂教師實用手冊》一書。這本書從識譜教學、唱歌教學、演奏教學、音樂鑑賞教學等方面作了深入講解,現將我在書中的收穫彙報如下:

一、唱歌教學。

唱歌教學要以學生的發展爲中心,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愉快地投入到音樂學習活動中,既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又學會自信、自然、有表情地唱歌。通過聆聽和演唱歌曲,感悟音樂的豐富內涵,熱愛生活和音樂,培養健全的人格;通過歌曲的齊唱與重唱,增強羣體意識,培養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和共同參與的.團隊意識;通過理解歌曲含義,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培養愛國主義情懷,瞭解並尊重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

唱歌教學要求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表情地演唱;形成科學的呼吸方法,正確的唱歌姿勢,輕鬆、自然地發聲;歌曲中的輪唱、合唱,通過訓練後儘量做到音高準確、音色統一;防止過度用嗓和喊唱。

反思:在我的教學中,雖然注重了以學生爲中心,引導學生用自信、自然地聲音演唱,但是忽略了培養學生了解音樂的內涵,忽略了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想這方面略微傾斜。

二、演奏教學。

演奏教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習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及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演奏教學應在培養學生興趣和愛好的基礎上發展其音樂才能,使他們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潛能得以充分發揮。

演奏教學要求合理選擇樂器、從簡單的樂器學起、獨奏與合奏相結合、避免過度強調技巧練習、重視個性差異等。

反思:每次演奏教學都會毫無章法,亂七八糟。反思發現,我在教學中過分強調了技巧練習,沒有注重學生演奏興趣的培養,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從興趣入手!

三、音樂鑑賞教學。

音樂鑑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的感受能力、審美能力、評價和判斷能力的有效途徑。音樂鑑賞教學應該以音樂爲本,從音響出發,以聽賞爲主。教師的講解、提示力求簡明,富有啓發性,並與音樂歷史,文化的學習相結合。

針對國小音樂鑑賞教學,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感受與見解,鼓勵學生主動探索、積極表述自己的審美體驗;應該引導學生以多種形式參與音樂活動,引發想象和聯想,激發欣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習慣。

反思:音樂欣賞課一直是我的弱項,在我心目中,要上好一堂欣賞課太難了。在實際教學中,只要精心設計,學生對欣賞課很有興趣,可是設計好一堂欣賞課需要花大量的時間,每堂課都這樣設計幾乎不可能,儘量上好每堂欣賞課將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這本書解決了不少我工作中的困惑,希望能在不斷學習中找到更多“黃金屋”和“顏如玉”!

實用的讀書心得3

孔子云:“禮之用,和爲貴”。講禮儀是爲了實現社會交往各方的互相尊重,從而達到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和諧離不開禮儀,講禮儀是求和諧的基礎工程,禮儀國稅是和諧國稅建設的重要內容。正在全國開展的“做文明有禮的中國人”活動,最好的切入點就是學禮儀、懂禮儀、講禮儀。

禮儀是個人身心和諧的“淨化器”。人自身的和諧,主要是指身心要健康,心靈要純潔、人格要高尚。禮儀,自古以來都是作爲對人進行德育教育、人格完善的一種重要手段。“不學禮,無以立”,說明一個人只有學習禮儀,纔可能使其思想感情潛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成業。《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把“明禮誠信”列爲基本的道德規範,把“文明禮貌”列爲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充分地說明了“明禮”在現代社會道德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禮儀是人與人和諧相處的“潤滑劑”。在現實社會中,實現人與人的和諧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平時講禮儀講文明,是實現人與人和諧的重要途徑。衆所周知,禮儀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是情感溝通的橋樑,是化解矛盾、增強感情的催化劑。講禮儀可以促進人際交往,營造和諧友善的社會環境,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趨融洽,使人們的生活環境更爲寬鬆,使人們的交往氣氛更加愉悅,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動,從而在全社會形成顧大局、講謙讓、和爲貴的風氣,達到化解矛盾、消除隔閡、平息事態、減少糾紛的目的,創造一個文明友好、安全平安、舒心放心的社會環境。

禮儀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天平”。人與自然要和諧,就是要從維護社會、經濟、自然系統的整體利益出發,尊重自然、保護自然,促進經濟社會、自然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加強禮儀修養,可以豐富人的內涵,增加人的含金量,提高文明素質,使人們明確哪些該做哪些能做,哪些不該做哪些不許做,自己在心中架起一個是非的“天平”,從而增強自律意識,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嚴格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到自我要求,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對照,自我檢查。

個人禮儀由文明的行爲標準真正成爲個人的自覺、自然的.行爲的過程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文明行爲的形成,需要養成習慣;良好習慣的養成,則需要平時細節的自我修養。禮儀體現細節,細節體現素質,細節重在修養。俗話說“禮儀三百,威儀三千”,說明禮儀名目之多,五彩繽紛。學禮儀用禮儀,一時一事不難,難的是持之以恆,點滴培養,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加強禮儀修養,動心、動情、動手是關鍵,好心態、站好位、把好度是難點。

一是保持好心態。“行爲心表、言爲心聲”是衆所周知的。從禮儀的內涵看,個人禮儀是社會個體的生活行爲規範與待人處世的準則,是個人道德品質、文化素養、教養良知等精神內涵的外在表現;禮儀要以社會主義公德爲基礎,只有內心具備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知書達禮”,正如孔子所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從禮儀的內在結構看,它包括“禮”與“儀”兩個方面,“禮”是精神內核,是思想基礎;“儀”是行爲表現,是外在形式,兩者之間是內容與形式的關係,內容是根本性的,是起決定作用的,形式是內容的外在表現,起配合作用。講禮儀首先是要“明禮”,就是有一個好的思想基礎,保持一個好的交往心態,始終保持“守法”之禮,“善良”之禮,“誠信”之禮,“和諧”之禮,防止交往中的自私性、功利性和庸俗性,嚴禁交往中只講“儀”、不講“禮”的現象,克服不符合“禮”的越軌現象和違背“禮”的違規行爲,切實做到“誠於中而形於非”,把禮與節、禮與貌、禮與義、禮與儀有機統一起來。

二是注意站好位。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總處在一定的位置,遵循與各自身份相符合的禮儀規範,要根據交際的需要、對象、環境、時間、地點的變化等扮演與自己的身份與地位相適應的角色,並隨時隨地注意角色的調整與轉換。“入鄉隨俗”、“客隨主便”、“女士優先”等禮儀正是體現“正確定位角色”之精神。在工作中要注意上級與下級關係,正職與副職的關係,本單位與外單位關係,國內與國外關係;在生活中要注意長輩與晚輩的關係,生疏與親熟關係,男性與女性關係,只有記住“角色”,才能演好“角色”;只有站好位置,纔能有爲有位,在社會大舞臺中佔有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是注意把好度。禮儀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最講究的就是適度。要求人們在運用禮儀時,必須注意技巧及其規範,把握分寸,認真得體。古人云“禮儀使人們接近,禮儀使人們疏遠”,在陌生人初次見面時,禮儀可以表現爲有教養,可以展示內在氣質和人格魁力,但不分場合、親疏,亂用禮儀,反而會弄巧成拙,令人難於相處。應用禮儀就要和諧適度,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人因事地恰當處理。比如,我們對外服務要笑臉相迎,要用微笑比較恰當,就不能用狂笑;我們接待客人要熱情好客,要敬酒但不能酗酒;同事之間要講究隨和謙讓,小事不計較,但大事不能沒有原則;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積善成德,但不能超越法規的界限。

實用的讀書心得4

我已經學習四年級下冊了,正在學習第五單元有關生命可貴的文章,有一篇課文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我,文中三個例子個性鮮明,令人深思。

這篇課文名叫《生命·生命》,開篇第一自然段就提出生命是什麼的疑問,又在後面直接舉出了三個有關生命了例子,寥寥幾筆,勾畫出了生命的寶貴與可貴之處。一隻弱小的飛蛾,在人類這如此如大的'危逼下,仍不肯在危急萬分之時放棄求生的念頭,在鼓動雙翅之時,生命的價值被表現得如此淋漓盡致、鮮活有力,使人都感到驚奇,也有一些人在此處自嘆不如。

一粒香瓜子面對一道磚牆,竟毫不畏懼,相反,競在那寸草不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成長,其生命的力量定是讓人驚歎稱奇,即使它僅只活了幾天,但所留下的生命生長的經歷,卻是讓羣人稱讚不止。一聲聲沉穩有力的心跳,是生命的聲音,那是一個唯一隻屬於自己的聲音。生命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而人是浪費生命還是珍惜生命,是一個人一懂事後就該考慮的第一件事。

《增廣覽文》中曾有這樣一句話善惡隨人做,禍福自己招。正如這句話所言,一個人利用有限的生命時是爲人類造福還是做惡,是一個人自己決定的,這正好是關於該好好珍惜生命多做有益的事,還是白白浪費生命,虛度人生的寫照。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它,爲人民多做好事,多做善事,讓人生活得有意義。

實用的讀書心得5

做一位學生喜歡的教師

開學的第一堂課,全班學生在課堂的表現都很棒,他們筆直端正地坐着,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可是,學生和我之間的那種新鮮感很快就沒有了,這種好的狀態就並沒有持續多久。最近一段時間,我特別不情願去上課,學生們也不樂意聽我的課,我的心裏很煩惱。

學生們在語文課堂上,有的`畫畫,有的講閒話,有的我行我素地看課外書,課後有的學生拖延作業,甚至完成不了作業。我一直思考着,應該採取什麼有效的辦法來還原一個愉快的課堂?

校長推薦我們全校老師看《“頭疼”,學生的是與非》,我從這本書裏得到啓發,我想要學生專心聽講,首先要和他們多溝通,多交流,建立起一種良好的師生關係,讓我們彼此之間得到相互“理解”。我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問題,同時多關心每個學生,瞭解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上的難處,多給他們鼓勵及力所能及的幫助;其次,我要用孩子的方式去溝通,傾聽他們內心的想法,讓他們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和自信,使他們對學習更有信心。而不是凌駕於學生之上,毫無意義地一味指責;最後,我需要用輕柔的話語和學生交談,體諒他們的難處,這樣他們就更容易接受我的觀點,讓那些頑皮的學生真正有一個新的改觀。

做一位學生喜歡的老師,要待工作以熱忱,待學生以熱心,待課堂以激情,營造出一個輕鬆愉悅的學習課堂。讓學生願意學習,樂意學習!

實用的讀書心得6

讀完了這本《通訊員寫作精要與範例實用全書》,我真正體會到要想做好新聞宣傳工作,熱愛是基礎,勤奮是保證。

作爲一名通訊員,首先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關注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善於去關注身邊的事、身邊的人,只有這樣才能爲寫稿提供了衆多的素材。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新聞寫作不像詩歌散文那樣可以隨心所欲,需要我們走出家門,深入新聞現場,用我們的眼睛去記錄新聞的事實,用我們手中的筆寫下新聞的真實材料,用我們的努力把新聞事件的真實情況告知讀者,這是成爲一個新聞通訊員的責任。

其次,作爲一名基層通訊員,爲了及時宣傳單位形象,做好單位的宣傳工作,提高單位的影響力。要在提高寫作水平上下功夫。要想將自己看到的新聞精彩的展現給讀者,不僅僅需要我們用細緻的心去捕捉、收集新聞線索,還要懂得如何將自己收集到的新聞展現給讀者,這就需要我們練就犀利的筆。“琴不離手,曲不離口”!練就犀利的筆沒有什麼技巧,只有一條:多寫!在生活中的每一天,多寫一條好的句子,多寫一段好的段落,日積月累,持之以恆,假於時日,終究會下筆如有神 一般來說,新聞報道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幾種:

1.概括事實

任何新聞報道都離不開對客觀事實的概括,這不僅因爲要用語言傳

達客觀事件的總體情況和來龍去脈,還因爲新聞一般要求精練、簡明。對新聞事實的概括要立足全局,抓住特徵,正確反映整體。

2.精選事例

在報道中,結合對事實的概括報道,選擇一定的具體事例,既能提示新聞報道的主體,又能使報道生動感人。這些事例不應隨便選,而應具有典型性,具有鮮明個性,能夠說明問題、能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3.再現場景

再現場景就是將新聞事實的.現場情況逼真地描寫出來,產生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效果,從而增強報道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4.對比襯托

在新聞報道中使用對比性材料能夠更明確地表達通訊員要說的話,比如揭示新聞事實的意義、突出新聞事實的變動。

第三,爲了提高我稿件質量,達到宣傳效果,還要注重新聞業務的學習。有了理論基礎作保證,宣傳就有了針對性。在堅持學習充電的基礎上,不斷拓展信息渠道,尋找新聞點,然後,以稿件質量和發稿的時效取勝,自然就提高了上稿率。新聞敏感度和速度是提高上稿率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要搞好新聞宣傳工作,一定要注重我自身理論學習和研究。

第四,搞好宣傳報道工作,我還必須要做一名懂行的作者,只有懂行,才能抓住本質,才能找準新聞的切入點,才能以小見大,才能切實做到做一名新聞的參與者、見證者和記錄者。

只有這樣,我才能在各自的工作中,做出應有的成績,才能爲本單位的宣傳報道工作貢獻一份應有的力量。

實用的讀書心得7

今天開始讀管建剛的《我的作文教學主張》。瀏覽一遍後,我對管老師提出的這兩個觀點很感興趣,一是“語文書”不等於“語文課程”,一是“課堂主陣地”不等於“課本主陣地。有一種說法,三分課內,七分課外,到底“三分”和“七分”,哪個重要?

管老師認爲,沒有課外的七分,是永遠學不好語文的。一個只知道讀課文的人,語文學習上永遠不會有出息。一個把語文書放一邊,把小說藏在桌肚裏讀得忘乎所以的人,或許能成爲作家、文豪。一本語文書不過三萬字,教得再透,讀得再熟,煮得再爛,不過三萬字,不會變成30萬字。

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天到晚抱着薄薄的語文書,視語文書爲寶典,紅寶書,一篇通俗易懂、明白如話的白話文,折騰了兩三節課,還不夠,還有一頁又一頁的關於課文的練習題、“課課通”。把“三分”折騰得死去活來,把“七分”忘得所剩無幾;把學生折騰得死去活來,把活潑潑的自主閱讀、寫作忘得所剩無幾。

絕大多數的語文老師,錯把“語文書”當成“語文課程”,以爲把語文書教好了,就是把語文課程教好了,學生就能學好語文了。把語文書等同於語文課程的悲劇,正在認真而嚴肅地上演。我們的教育經常在嚴肅而認真地做着滑稽而錯誤的`事。我們的老師經常在嚴肅而認真地做着滑稽而錯誤的事。

將“語文書”的教學等於“語文”的教學,直接孿生了一個可怕的現象:“課堂主陣地”等於“課本主陣地”。語文學習重在課外的“七分”。一本薄薄的語文書對於語文課程來說,杯水車薪,缺得太多了。一個語文教師認識不到這一點,把課堂教學窄化爲“課本教學”。拿着薄薄的語文書折騰來折騰去,折騰了一個學期又一個學期,也折磨了學生一個學期又一個學期,折騰到最後,老師筋疲力盡,學生枯燥無味。

一個語文老師,應該用百分之七十的精力處理“七分”的“課外”,即開發語文課程和使用開發出來的語文課程。

語文書太薄了,開發語文課程太迫切了。開發語文課程,開發好課外的“七分”課程,應該是語文老師的核心教學能力、第一教學能力。開發語文課程,是發展語文老師、成就語文老師、幸福語文老師的重要途徑。只有自我開發,教師纔有作品感,才能走向“教自己的東西”,教學纔會充滿老師自己的思想、見解和情感,教學才能烙上“我的”色彩。教師的核心能力不是課堂教學能力,那畢竟只佔“三分”。一個語文老師用自己開發的“課程”來教,如《第56號教室的奇蹟》裏的雷夫,用“他的”莎士比亞來教學生,教師的教學才能對學生有個人的、個性的影響。

語文學習要“課堂小陣地”,更要“課外大舞臺”。課堂,語文老師的研究重點,不是教材解讀,而是“兩個”開發,一是課程開發,二是組織、引導、激勵學生方法和手段的開發,使學生主動用起、用好“課外大舞臺”,將“讀”和“寫”融入自己的生活。這就是最好的語文老師,這就是最好的語文教學。

讀了管老師的以上論述,讓人感到豁然開朗。一直以來,我也很多一線老師一樣,犯了同樣的錯誤,一是認爲“語文書”就是“語文課程”,把語文書當做“聖經”,抱着語文書死死不放,不把它讀通讀透決不罷休。一是認爲“課堂主陣地”等於“課本主陣地。“課堂是個大舞臺,誰都可以進來”。竇桂梅老師不是提出三個超越嗎?其中就有超越課堂,超越教材。還有課內海量閱讀的推廣人韓興娥、常麗華和薛瑞萍,不是已經把課外書搬進了課堂嗎?韓興娥,《讓孩子踏上閱讀的快車道》的作者,她僅用四個星期就教完課本,節省下來的時間全部帶領學生讀課外書,暢遊書的海洋,讀了一本又一本,她所教班級語文成績與其他班級相比,遙遙領先。學生的語文能力的提高、語文素養的提高,不是靠一本語文書,不是靠大量的做題,讓學生大量閱讀,纔是當務之急,老師不能禁錮於“一畝三分地”,學生,不能禁錮於“課堂小天地”,要到書的海洋中暢遊。只有這樣,才能解放學生、解放老師、解放課堂,學生才真正做到“營養均衡”。

實用的讀書心得8

作爲一名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我感到自己是幸福的,因爲我可以通過我的努力,爲孩子們的明天貢獻一份力量。讓他們能夠更好的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看着他們可愛的笑臉,我心裏總是甜蜜蜜的。但是作爲特殊教育的學生,教育他們確實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情。因爲他們的特殊性。我總以爲還沒有盡力,我願意做得更好。經驗不行,我向優秀老師學習,理論不夠用,我鑽研相關理論書籍,特別是有關特殊教育方面的。最近仔細研讀了鄒冬梅、汪飛雪合編的一本很好的書。名字叫《實用聾校教學法》。在書中他們根據我們中國聾校的教育現狀,和當今聾校教學中存在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做法,非常系統的介紹了聾校語文教學的方法。文章中不僅僅介紹了高年級的,中低年級的聾校生教學都闡述的很詳細。內容上涉及聾校語文教學的目標、內容及教學的原則和教學法等,詳實而全面。全書從不同類型的學生,不同類型的語文課來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運用了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知識,從多個角度去培養學生,教育學生。讓我獲益匪淺。

他們在書中對現階段我國聾校的現狀做了深刻的剖析。認爲,雖然我們國家已經計入到了21世紀,但是那也僅僅在一些發達的地區,一些重要的城市。大多的地區的特殊教育還存在着問題。一個縣有時候都每一個像樣的特教中心。重要的是老師的教學法很落後,很多老師都是普小調入的,專業上再不認真,使得教學依然和普小一樣,那怎麼行呢。他們的話也深深的震動了我,因爲我雖然很努力的去做了,但是努力還不夠。我也從原來的一腔熱情,慢慢地麻木了。因爲我總是覺得我的付出和他們的獲得不成正比。因爲我總是覺得,教他們太累太累,而且他們還不領情。我付出這麼多,他們卻不知道感恩。我教育他們,居然想着索取感恩回報。真是可笑!現在想想。試想一下,我這樣的想法怎麼會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呢?作爲新時代的.教師,他們認爲,不應該去計較這些,我要真心付出,因爲他們都是特殊的孩子,他們需要很好的生活在這個社會中,感受到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們有義務幫助他們。運用靈活的教學法,給孩子知識能力,那是一種幸福,更是他們生活的梯子。

他們還認爲特殊的孩子,生活能力本身就差。所以對特教的老師,尤其是語文老師要求就更高。他們認爲,特教的孩子,也應該能聽的懂話,能運用恰當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情感和想法,這是新時代特教生最基本的需求。也是能做到的。那就要求每個特教語文老師,要想盡一切辦法,充分調動他們的興趣,和學語言的積極性,去學習我們的祖國語言。從最基本的識別字認字做起,設計科學有效的學習方面,培養簡單易行的行爲習慣,當然是好習慣。這是中低階段。高一點孩子,還要培養他們最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讓他們主動的自然的流利的用書面語或者手語之類方式,來溝通和交往。不是僅僅在學校,而是在整個社會。他們認爲,這對他們一生的成長有着奠基作用,沒有什麼可取代的。

讀完了這本書我收穫很多。想到了我的語文教學,雖然他們都是高年級的孩子,大的都接近二十歲了,可是和同齡的孩子相比,他們明顯還是不能很好的融入社會。也不能很好的掌握語文相關知識,能言能用,依然不能自如。而看到書中他們那麼優秀,對孩子那麼大的幫助。我還有什麼不去學習呢?什麼不去好好的去幫助孩子們,教育孩子們呢?們就像一盞燈指明瞭我下一步前進的方向。

實用的讀書心得9

《我要做個好孩子》這本書老師要求我們和家長一起閱讀,這是一篇關於一個普普通通的六年級國小生所寫的一篇長篇小說!

這個六年級的國小生名字叫金鈴,他的學習成績並不怎麼樣,也不好,也不壞!就是平平常常的成績吧!六年級,是金鈴最忙的一個年級,這就是我們家長常常說的“小升中”階段,她天真,她喜歡純潔得人。第二篇就說到,金鈴原來的王老師辭職了!搬家到遙遠的美國。新來的`老師邢老師,他在班裏非常嚴格、嚴肅!在《最後一個兒童節》裏平時嚴肅的邢老師也穿上了女孩的裙子,這是金鈴最後一次過兒童節了!

黃培佳筆下的金鈴生動的不能在生動了!這個好孩子果然“名不虛傳”啊!

實用的讀書心得10

讀書是一種享受,“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我們要多讀書:讀經典美文,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提高素養、完善人格;讀幽默趣文,可以使我們的性格開朗;讀腦筋急轉彎,可以活躍我們的思維;讀關於大自然的書,可以使我們開闊眼界和胸襟;讀醫療方面的書,讓我們懂得了如何自救;讀關於安全預防的書,可以讓我們安然應對災難的來臨……

據調查,我們人類中最聰明的人是猶太人,而他們是最喜歡讀書的民族,他們14歲以上的人中,平均每月就讀一本書,佔世界首位。可見,讀書的確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不僅讓我們的生活豐富,還可以使人變得聰明,不是嗎?書讀得多,知道的`多,當然就聰明瞭。

許多名人都勸導人們讀書,也給了書很精妙的比喻。我國古代大詩人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莎士比亞說:“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別林斯基說:“書是我們時代的生命。”列夫托爾斯泰說:“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

書雖是一種死的物件,但如果你把它當做自己的朋友,它就是一個活的物體。書可以幫助我們,可以豐富我們,可以提升我們,那麼你是否讀書了呢?“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親愛的同學們,你是否領悟到這其中的奧妙?讀書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書像一艘帆船,讓我遨遊在知識的海洋,它又像啓明星,指引着我前進的道路。同學們,大家要多讀書啊!

實用的讀書心得11

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機》相信大家一定讀過吧。它是英國作家羅爾德·達爾寫的。

它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旺卡的升降機由於出現了意外,進入了太空軌道。他們進入太空旅館後,遇到了蠕蟲克尼德!這可是全宇宙最殘暴的生物呀!旺卡先生他們急忙進入了升降機。克尼德打算把升降機拖到蠕蟲星上去,旺卡把升降機開進大氣層,把上萬只克尼德燒成了灰燼。美國總統爲了感謝旺卡先生他們,就邀請他們去白宮做客……

這本書吸引我的不僅是故事的內容,而且它給我了許多啓迪。最重要的就是做事要有堅強的毅力。儘管在飛回工廠的途中遇到的不少挫折,但事後旺卡先生他們憑着聰明的頭腦,克服了重重困難,最後如願以償。只有不斷奮鬥,纔會把事情做好。與旺卡先生他們比較起來,我就差遠了。我在暑假裏起先制定了計劃,每天都這樣做,前三天我還遵循着計劃,可一到後來我就賴在牀上不肯起牀了。暑假的計劃最終抵不過被窩的誘惑,就這樣泡湯了。每天做事情都要父母催促,我才勉強做。爲了我,父母傷透了腦筋。而我,卻不識可憐的父母心。現在我下定決心,以後要好好學習,並堅持不懈,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這不能用金錢代替的父母愛。

《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機》真是一本好書,它帶給我的啓發數不勝數。

實用的讀書心得12

讀書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杜甫也曾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們國小生就更應該愛讀書,讀好書,將來成爲祖國的棟樑之才。

書,賦予我知識,賦予我智慧,看書使我瞭解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智慧,老舍爺爺的《養花》中獲得無窮的樂趣,巴金爺爺見過如鳥的天堂一樣熱鬧的大榕樹,朱自清爺爺筆下那美麗的景色《春》。童話中《拇指姑娘》那嬌小的身軀,《白雪公主》那張如仙女一般的臉,《灰姑娘》的水晶鞋,《灰姑娘》灰姑娘>>那堅強的心靈,《賣火柴的小女孩》那悲慘的經歷,《阿凡提》那過人的'才智,《東郭先生》那愚蠢的選擇,這些事讓我懂得不少的人生哲理。

在書的海洋中與詩爲友是最慶幸的事。陸游在“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中表現出他那強烈愛國的思想感情深深打動了我。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那讓人不得不對廬山產生疑惑。體會到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思念家人的感情。孟郊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愛母之心與念母之心。王安石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那興奮的心情……

書使我懂得人生的哲理,打開書,使我進入書中那迷人的情景。合上書,還可以細細回味書中那有去的故事,我愛看書。

實用的讀書心得13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爲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爲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爲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不僅僅老師要讀書,每一個想提高學識的人都要讀書。在這短暫的一個學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學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學期來讀書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爲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爲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爲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爲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爲我指出,這樣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爲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衆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纔是美,只有“真”纔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爲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爲原則,我覺得,作爲一位教師,首先必須做到:

一、說到做到,從不失信;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話又說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爲,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爲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學生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爲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爲學生着想,在爲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作爲一名教師,更要以身作則多讀書,提高自己的知識面,才能更好引導學生們,爲國家培養棟樑之才。

實用的讀書心得14

看不見的城市,從馬可·波羅的嘴中緩緩道出,像是一個關於城市的一千零一夜的夢。但這並不是單純意義上的遊記或故事,所以沒法說它敘述了怎樣的情節,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更何況我還沒有這個能力。

我覺得它像某種囈語,喃喃着對城市的夢想與記憶,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斷地嘗試着去破譯文字間的祕密,自以爲明白了一些,在想要表達時,卻仍是混沌一片。於是我嘗試去描述其中的一點。城市與記憶。“在他盼望着城市時,心裏就會想到所有這一切,因此,伊西多拉便是他夢中的城市,但只有一點不同。……他和這些老人們並坐在一起,當初的慾望已是記憶。”我們都在不停地尋找,尋夢想的城市,似乎是有目標的,卻說不出那個城市的名字、甚至方位。可是我們明明清晰的記得:

廣場中心的巨大噴泉盛開的形狀,那座意式教堂青磚剝蝕的程度,穿過河道的拐角那個拉着小提琴的男子,房屋怎樣穿插形成謎一樣的圖案。我們不知道他們爲什麼那麼自然地出現在我們的記憶裏,也許是前世的.烙印在夢裏刻下的痕跡。於是我們起程、上路。我們不斷的經過不同的城市,熟悉,或是陌生。有時我們以爲找到了她,卻在擁抱之時發現,噴水池邊的女子沒有魅惑的藍色眼睛,諸神的雕像轉變了方位,小提琴的盒子不知道消失在哪裏,銀色的圓頂房屋少了一座。

於是我們繼續上路,沒有目的,帶着交錯的卻灼燒着更爲清晰的記憶。我覺得這夢中的城市更像我們所追求的某種超越物質的東西,總是存在,卻總是無法追尋,而得到了的總是會有哪怕只是非常細微的差別。

也許我們永遠都找不到她,她只是存在於我們的記憶裏,可我們仍繼續尋找,看不見的城市。

標籤: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