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國小生弟子規讀後感

觀後感6.35K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生弟子規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生弟子規讀後感

國小生弟子規讀後感1

早就有了《弟子規》這本書,但在最近認真讀了它,才真正懂得這本書的重要意義。《弟子規》是中國很早以前的啓蒙課本,相傳是清朝李毓秀所著。它主要記載了古代聖賢對學生的訓示。認真閱讀這本書,在讓我們體會先人智慧的同時,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長輩、如何禮貌待人、如何爲人處事等等。

讀完《弟子規》,令我記憶深刻的一句話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要及時答應,不能慢慢吞吞的。父母交代你做什麼事情,應該立即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辭偷懶。讀着這句話,我就聯想到自己。平時,奶奶讓我去洗澡,我總是用“等一會”來敷衍奶奶。等過了一會,奶奶又來叫我,但我可能被好看的電視節目所吸引,還是那句話“等一會”。時間等久了,經常逼得奶奶把電視關了,再拉我去洗澡。我知道自己這個習慣不好,通過學習《弟子規》,今後我一定要改掉這個壞習慣。

《弟子規》裏還有這樣一句話“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對我很有啓發。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爲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纔會從心裏面爲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有一次,妹妹來我家作客,而我卻爲了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妹妹爭吵起來,爸爸媽媽有些責怪我不懂事,不該和妹妹計較,應該讓着妹妹,我還不理解,覺得爸爸媽媽是在護着妹妹。現在我真爲自己當時的想法感到慚愧。

《弟子規》讓我知道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國小生弟子規讀後感2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剛讀《弟子規》我就被它所震撼,原來中國有這樣優秀的傳統文化,轉載:《弟子規》讀後感(附弟子規原文)。我得承認自己才疏學淺,三十歲了才結識《弟子規》這本好書。通讀之後,我感慨萬分,《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我們養成良好個人行爲的指南,是檢驗我們道德品質的一個標準,是提高國民素質重要的啓蒙教育,也是我們終身受益的良師益友。我出生於七十年代,這本作爲兒童啓蒙教育的優秀作品卻與我失之交臂,我認識它太晚了。然而現在能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和薰陶,我感到非常的幸運。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據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後經清代儒生賈存仁修訂,改名爲《弟子規》,是一本教導兒童怎樣待人接物的書籍。它那淺顯易懂的文字裏卻蘊含着許多做人的真理,不僅對於教育少年兒童,對於我們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義。

有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而《弟子規》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爲的各個細節,用簡明通俗的語言,教導大家如何修養品德、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應有的禮節。我們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把它做好、做到位,那就會出現"細中見精"、"小中見大"的不平凡。

學習了《弟子規》後我才發覺自己的缺點竟然有這麼多。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個古代從三歲孩童到古稀老人皆知的道理,我們現代人有多少人知曉?即便有個別人記得拿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卻往往忘記了自己對父母也要盡孝道的道理。

國小生弟子規讀後感3

每天放學後,回家的路上,我總是抱着一本摯愛的書,那不是小說、散文,而是《弟子規》,這本我看得最多的書。

《弟子規》是一部針對孩子的行爲規範,全部都是需要身體力行的內容。

老師說過,《弟子規》可以略讀,但我還是忍不住細細品讀,那每個三字韻語都教育了我太多。我記得最熟的一小段是:“事雖小,勿擅爲。苟擅爲,子道虧。”劉備訓子有句名言: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這裏也是這個意思,指有些事情不能做,當孩子做了不該做的事,無疑是給父母丟臉,那麼作爲孩子就有虧欠了。同時給了我深深的警醒:我們做的任何事情自己承擔沒有錯,但是我們更是代表自己的父母,作爲人子決不能給自己父母丟臉,所以我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更是要爲自己和父母想想,腦子清醒做該做的事。

“親愛我,孝何難。親贈我,孝方賢。”這句是天下子女們都應該知道的,人與人的感情是相互的.,一般家庭中,父母對子女都懷有與生俱來的愛;但在有些問題的家庭,父母跟兒女關係並不融洽,甚至有深刻的衝突,不管是哪種,作爲孩子都應該有思想地孝順父母,這就能展現子女的道德水平了。論父母對自己怎麼樣,我們都應該寬容善良地對待父母。更是告訴我們孩子:要孝敬父母,哪怕你覺得父母對你不那麼好,但,他們畢竟是父母,你無權選擇父母!

《弟子規》是我的老師,他教育了我各種“不能”和“必須”,我看完了這一頁一頁密密麻麻的螞蟻,我彷彿瞬間長高了一大截,肚子裏的墨水更是多了不少:及時改錯誤、尊師孝父母、未真勿輕傳、長者先幼者後……我最強烈的感受就是我們孩子要需要懂得好多,但是這些卻極其重要,因爲只有做到這些纔是一個有道德有素質的文明中國人,這更是我看了許多遍這本書的原因。

國小生弟子規讀後感4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匪淺。以下是我閱讀此書後的點滴體會。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爲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爲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我的兄弟姊妹較多,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爲一些小問題而爭執,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現在自己既爲人子女,又爲人父母,該做些什麼呢?一方面,作爲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爲孩子的母親,應正確引導子女誦讀《弟子規》,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爲日後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爲父母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