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品】

觀後感1.96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品】

傅雷家書讀後感1

傅雷很真誠,他與孩子交流音樂、文學和歷史,又對孩子爲人處事等方面進行指導。比如:

對待金錢的態度:

"生活要過得體面而節儉;要小心而勿小氣;慷慨而勿易於上當;享受生活樂趣,但切勿爲滿足一時慾望而過分奢侈,即使當時覺得這種慾念不可或缺也罷。"

對於婚姻的態度:

"人在宇宙中微不足道,身不由己,但對他人來說,卻又神祕莫測,自成一套。所以要透徹瞭解一個人,相當困難,再加上種族、宗教、文化與政治背景的差異,就更不容易。因此,我們以爲你們兩人決定先訂婚一段日子,以便彼此能充分了解,尤其是瞭解對方的性格,確實是明智之舉。"

對待人生的態度: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

這一切人生方面的指導對傅聰甚至對於我們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我們這一生要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種種事端,從對待工作、對待生活到對待婚姻、對待生死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摸索着去處理。如果能有一個真誠的長者把自己的人生經驗溫婉的講述給你,作爲參考,那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受益良多的。

傅雷很嚴謹,他每天都會到三樓書房認真的工作接近十個小時,他經常給傅聰寫信又煩惱於收到的的回信太少。比如:

對於工作:

"我一生任何時期,鬧戀愛最熱烈的時候,也沒有忘卻對學問的忠誠。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我至此爲止沒有變過的原則。"

對於稿件:

"每次給哥哥的信都編號,記下發信日期,同時由媽媽抄錄留底;哥哥的來信,也都編號,按內容分門別類,由媽媽整理成冊。"

我做事沒有長性,興致來了纔會認真的對待一陣子,興致一走,也就半途而廢了。還中了斷舍離的毒,面對自己曾經做事留下的案底,又欲扔之而後快。若能像傅雷那樣,每日堅持做事,又帶着輕微的強迫症對待自己的資料,從容而又踏實的讀過每一天,大概每一個人都會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吧。

我想成爲傅雷那樣的人,對別人真誠,溫婉的提出自己成熟的的觀點;對自己嚴謹,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與生活。

我想像傅雷那樣,用赤子之心過此一生。

傅雷家書讀後感2

有一種愛叫父愛,他不同於母愛,他沒優柔綿長。他更像是一杯溫開水,雖平淡無奇,可又叫你渾身溫暖,倍感熱血。

《傅雷家書》網站收錄了國內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於1954—1966年間寫給兩個兒子的家信,總共186篇。傅雷在信件中和兒子論藝術,論音樂之美;聊兒子的比賽、生活;說我們的處境,講社會、國家。日常大大小小的事都寫在信中,充滿了爸爸對兒子的愛、期望。

每一封家書都值得我細細地品、慢慢地研,它擁有着文學價值與人間美好的情感。傅雷深愛着小孩,“親愛的小孩,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天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地睡不着,也說不出爲何。”爲何?由於爸爸在思念着、愛着小孩。“自己責備自己而沒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只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說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這是一位爸爸講給兒子的生活大道理。

傅雷對兒子說“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爸爸媽媽又何嘗不是如此需要大家。傅雷給兒子深沉的愛,把兒子當作朋友,討論藝術上的問題;指導端正着兒子的品格;讓兒子產生我們的思想,有獨立的觀念。正是人世間最珍貴的寶藏。

讀完《傅雷家書》,我想了想自己,也不禁一觸。天下爸爸媽媽之愛都一樣深沉。記得我國中一年級住校時,約定天天與爸爸媽媽打一通電話,爸爸媽媽千叮嚀萬囑咐,給我指明學習技巧,提醒我注意身體,認真學習。一次週末回家,看到一個小本,本上密密麻麻的字,原來是爸爸媽媽天天接我的電話前,先記下要和我說的話。天天雖時間不長,可在這一句句話中夾着愛。我瞭解了要與爸爸媽媽多交流、交流、推薦我們的'想法,互相理解。

爸爸媽媽的愛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愛。傅雷教他的兒子做人、做學問、愛國,言傳身教,影響着兒子的一生。而大家的爸爸媽媽也用他們的愛,他們的言行舉止感染着大家,扶着大家走向正確的道路。爸爸媽媽的話,大家要用心去聽,去領會。由於,他們是世界上最愛大家的人。

傅雷家書讀後感3

近幾周來,我閱讀了《傅雷家書》。傅雷,一位著名的翻譯家,更是一位著名的父親。

從《傅雷家書》中折射出來的,是傅雷對於自己孩子的教育。有人評價傅雷是一個標準的“中國式家長”,對於孩子(尤其是長子傅聰)是標準“中國式教育”。對於“中國式教育”,古人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樣的教育對於現代的人們來說,是危險的,畢竟天賦也不是逼出來的`。那傅雷爲什麼成功了呢?因爲傅雷有自己獨特的方式。

對於傅雷式的教育,我想傅雷與其妻子的墓誌銘是最好的概括:“赤子孤獨了,便會創造一個世界。”

"赤子"最早是老子所用的比喻,在《道德經》第五十五章中,老子寫道:"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孟子·離婁下》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其中"赤子之心"即嬰兒之心,嬰兒之心當然純潔無瑕,沒有絲毫雜念。

可見,赤子就是內心純潔,沒有雜念之人。傅雷的教育,就是把自己的孩子培養爲一個不受世俗干擾,沉靜在世界萬物之中的人。這一點與千百年前的一位偉人不謀而合:“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心無雜念,就能成爲大器嗎?不是的,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英勇戰死錦竹,這是心境淡泊的人能做到的嗎?還要歸功於諸葛亮和他的妻子黃月英對他的薰陶,這一點又與傅雷的家庭不謀而合。傅雷作爲一名革命時期的文學工作者,他的思想是進步的,對於新中國的熱愛傳給了傅聰,傅聰也不止一次地在信中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傅雷的藝術修養是高深的,這也對傅聰的藝術之路提供了不少的幫助。

所以,傅雷式的教育,不同於中國式教育。真正有意義的中國式教育,是像傅雷那樣,既做嚴父,嚴於律己,嚴於待人;又做慈父,寬於待人,關愛他人;還做良師益友,適時地透過一段話傳授做人的道理。

傅雷家書讀後感4

一開始看這本書,總覺着很奇怪。爲什麼書信能夠編成一本書?但越讀到後面,就越感激這本書。

傅雷是一位翻譯家,大兒子傅聰是聞名世界的鋼琴家。這本書,便是傅雷寫給傅聰的書信合集。從一九五四到一九六六,從傅聰剛去國外到傅聰結婚生子。從書中,我看出了傅雷這位父親的嘮叨,他的“嘮叨”,大到關心孩子的世界巡演,小到關心孩子在國外的食物合不合胃口,飽含着對兒子深深的愛意。

其中最最讓我難忘的,便是傅雷與兒子談終身大事與小孩起名這兩件事,比起其他的事件,這兩者很貼近生活的。傅雷信中對兒子說到對自己的終生伴侶要一心一意,要善於交流,不可以當唐璜。我想,要讓傅聰做到這一點,傅雷大概是付出蠻多的。首先他要以身作則,以行動告訴後代應當如何做;其次他要有頭腦,有方法,才能讓兒子信服,我想這是蠻難的。第二個是給小孩起名這一事件,信中寫到,男孩名爲凌霄,女孩名爲凌雲。後來,傅聰生了個男孩,便取名爲凌霄。給一個從未謀面的小孫子起名,這一行爲不正好體現了傅雷對於後代深深的愛嗎?傅聰聽從父親的意見,這也恰恰說明了傅聰對父親的愛也是多麼深刻。

不由得想起我與我的父親,我們二人不似傅雷父子相隔幾千裏,我們朝夕相處,爸爸給我的愛雖然不像母親的細膩,但很讓我回味。

我爸爸個子不高,但他在我的心中,永遠是最高大的。從很小的時候,我就很崇拜我的爸爸,可以這麼說,我爸爸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個偶像,他有一身的才藝,說單口相聲、演小品、誦讀、寫詩、玩樂器……他無不在行,他是我心中永遠的“SUPER STAR”。我常常有機會跟着爸爸到各個地方演出,爸爸在上邊表演,我就在下邊做觀衆,爲他鼓掌。每次主持人唸到我爸爸名字的時候,我對爸爸的敬佩就油然而生,爸爸真的很厲害啊!每當爸爸表演結束,觀衆席總是響起熱烈的.掌聲,我心裏甭提有多驕傲了!那時的我想,有一個這麼厲害的爸爸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之後爸爸高大威武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成爲我的榜樣。

我不知道我是否將“傅雷家書”讀透了,但我可以肯定,傅雷家書帶給我的,絕不只是傅雷父子的故事這麼簡單,還有對父愛的深深思索。

傅雷家書讀後感5

一封家書,載着濃濃的親情,是維繫親情紐帶的方法之一。《傅雷家書》裏面的一封封書信,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爲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

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寫給兒子的信,裏面涉及良多,而它給我的最深印象卻是他對孩子們的嚴厲家教。我認爲,傅雷首先是一個父親,其次纔是一個學者。在那一封封信裏,不僅有他對孩子的叮嚀囑咐,也有對孩子的嚴格要求。他會時刻關注傅聰的鋼琴學習情況,會對他提出批評,也會對他誇獎鼓勵。鞭策傅聰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傅雷深刻懂得,藝術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爲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是human,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爲某某家以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貢獻。”

傅雷還對孩子的生活做出了要求:“你在國外求學,“厲行節約”四字也應該竭力做到.我們的家用,從上月起開始每週做決算,拿來與預算覈對,看是否超過?若有,要研究原因下週內就得設法防止。”對其工作時間也提出了要求:“每天的工作與休息時間都要安排妥當,避免一切實擊性的工作。你在國外,究竟不比國內常常有政治性的任務。臨時性質的演奏也不會太多,而且宜儘量推辭。正式的.音樂會,應在一個月以前決定,自己早些安排練節目的日程,切勿在期前三四天日夜不停的,趕任務趕出來的東西總是不夠穩,不夠成熟;並且還要妨礙正規學習;事後又要筋疲力盡,彷彿人要癱下來似的。”

雖然傅雷對傅聰如此嚴格,但他的信裏也流露出催人淚下的愛意:“我說了那麼多,又是你心裏都有數的話,真怕你聽膩了,但也真怕你不肯下決心實行。孩子,告訴我,你已經開始在這方面努力了,那我們就安慰了,高興了。”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我真爲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穿衣,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讀了《傅雷家書》,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

傅雷家書讀後感6

母親節將至,整理多年前父親送給我禮物時,發現這本曾翻閱多次的《傅雷家書》,此時我想起的多年來父母對我諄諄教誨。當我再次讀着這本家書,感悟到的是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一種更真我的感覺,或許這也是大多數子女無從感知的。就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刻骨銘心的長談,拉近了我與父母之間的距離,那種對他們眷戀是無法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

在這本書裏敘述的並不是一封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兒子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犢的與你書信,既不是無聊的嘮叨,也不是俗不可耐的`八卦新聞,而是具有好幾層深意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藝術修養方面的探討對象,討論音樂上對手;第二,想激發出你作爲年青人看法和觀點,讓做父親的我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遞給其他青年;第三,借書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也是文學上造詣;第四,我想你時刻讓記住此忠告,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在生活的細節方面,乃至藝術修養及演奏姿態方面。”

以上四點貫穿全篇家書,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爲人父母、做人子女的以強烈的啓迪和感悟。

現在,很多家長都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談到父子家信,這無疑是一本教誨子女爲人處世,以及對藝術層面探討的典範書籍。傅雷先生將自己的主張嵌入生活與自然,調衡感性的流動與理性的堅持,在東方的超脫、恬靜、中庸與西方的熱情、活潑、開明中取得恰當寫入其中。

在很多令現代人困惑的問題上,傅雷先生的見解都爲我們解說了答案。對名利的取捨,艱苦的磨難,生活的哲理,藝術的本質,性情的錘鍊上,都如夜空中的皓月一樣,爲我們驅趕黑暗,重現星月。

雖歷經時代變遷,但依舊在這樸實無華、簡練的文字中流露出濃濃的嚴父之愛。儘管不同時代及不同社會制度下,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實有迥異,儘管當下的出版業爲其綴加了更多的商業炒作,但是今天的我應該做到的是摒棄這些外在的隔閡和枷鎖,靜靜地品讀字裏行間的深情,一定會受益匪淺。所以,對於這麼一位在時代濁流中越發澄亮透徹的精神偉人,除了深深的追思,我還有深深的敬佩。

傅雷家書讀後感7

《傅雷家書》是由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和夫人朱梅馥與長子傅聰的書信集,一氣兒讀完,我不禁爲傅聰“我越彈越好”裏的傲嬌失笑,爲傅雷“我們心神不安半個多月,都是郵局害的。”中的孩子氣莞爾。這本書信集從文學藝術到家長裏短,從爲人處世到訂正錯字,無一不足,堪稱一本小小的百科全書。無論陽春白雪,還是人間煙火,字裏行間都凝聚着父母對子女深沉、質樸的愛。縱使萬水千山也無法阻隔。

書中大量的篇幅是父子二人在音樂文學等藝術方面的討論。讓我大爲吃驚的是傅雷雖是嚴父,卻不擺父親的款兒,常常在信中談到自己對藝術的感悟、觀點,虛心聽取傅聰的意見。一次他在信中寫道:“我很高興,我從一般藝術上了解的音樂問題,居然與專門的藝術家毫無分別。”言語間的自得好像一個答對問題向大人討糖吃的孩童,讓人忍俊不禁。這種口氣真和母親有幾分相似。母親在我學畫四年後成爲了我的“師妹”,我們常常一起去看展覽,交流意見。記得一次我們去看現代藝術,剛進展廳,便見一件巨大的藝術品猶如四道連綿起伏的冷白“山脈”豎立在展臺上,左看右看足有五分鐘,不得其解。突然,母親一拍腦瓜,興奮得兩眼放光,“竟然是四把砍豁了口的菜刀!它說得是濫捕濫殺後只剩下一座空山!”這時我發現角落裏有個銘牌,上書“四把刀組合”。母親心有不甘地嘟囔着,“不如‘鹿失空山’來的好。”我立刻附議,“你的解讀更有溫度!”母親展顏一笑,拉着我繼續觀展。母愛似水,輕靈婉轉常伴左右。她是母親,更是知己。

“孩子,你爲什麼老叫人牽腸掛肚呢?預算你的信該到的.時期,一天不到,我們精神上就一天不得安定。”兩句話立時映照出一顆拳拳愛子之心。這樣的語句整本書裏隨處可見,甚至會連用六個問句,三個感嘆句。不光文字,連標點都承載了傅雷對愛子的患得患失。父親工作很忙,無法經常陪伴我,難得有天下班早,進門見了我便會劈頭就問:“今天過得咋樣?午飯吃得好嗎?上課舉手了沒?作業都會做嗎?晚飯想吃點啥?單詞背了沒有?……”問得我張口結舌,卻不知從何答起。父親是個多面手,洗衣做飯修馬桶樣樣頂呱呱,我和母親碰到任何難題第一個想到就是他。每當生病最先想到就是父親寬厚的肩膀。父親也曾給我寫過信,指出我的問題,點明我的缺點,爲我指引努力的方向,一針見血卻不失鼓勵。父愛如山,深沉厚重,是最可信賴的依靠。他是父親,更是榜樣。

母愛似水,父愛如山,山水間有個小小的我。

傅雷家書讀後感8

傅雷對兒子的失敗,並沒有責罵,也沒有訓斥,而是祝賀兒子又有了一點失敗的經驗,再教兒子如何面對失敗,戰勝失敗。這種循循善誘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是一般家長能做出來的。是的,在生活中栽了跟頭並不是壞事,重要的是事後能否爬起來,這樣,便有了一次失敗的經驗,離成功更近了一步。每個人的成功都伴隨着痛苦,戰勝痛苦,就能成功。

傅雷對兒子說話,一會兒像一位語重心長的'長輩,教育孩子如何做這做那,這個放心不下,那個放心不下;一會兒像一位知心朋友,在困難時給孩子打氣、談心、給予安慰,解決煩惱。作爲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講方法,大道理誰都懂,孩子需要的僅是一點安慰,因爲這安慰可以使他們的意志更加堅強,行爲更加獨立。

一般家長,爲了鼓勵孩子,讓孩子以自己爲榜樣,把自己說的無比偉大。但這也是不好的,因爲一旦讓孩子發現父母在說謊,就會失去孩子的信任,直至不服家長管教。傅雷將自己兒時的不用功毫無保留地告訴兒子,只是爲了鼓勵兒子,不要爲俄語成績太低煩惱。傅雷並不希望兒子以他爲榜樣,他對兒子就像對待老朋友一樣推心置腹,沒有祕密。傅雷這種對待兒子的方法,就是一般朋友之間也很難做到。

雖然傅雷對待兒子像朋友一樣,但在兒子犯有原則性錯誤時,哪怕是很小的一個細節,也要立刻糾正。人的儀表儀容十分重要,人們之間的第一印象就是靠儀表儀容得出的。行爲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行爲會給他人留下美好印象,但不文明的、不合習俗的行爲會讓他人惱怒,尤其是對師長和老人,只有行爲規範,他們才願意爲你講授知識。好的行爲規範可以使人受益終身。

傅雷對兒子的成功沒有大加讚許,而是語重心長地給兒子講一些生活中的細節,提前防範一些不好的習慣。對於兒子已經懂了的道理,沒有長篇大論,只有一句“你是對的。”節約,是一種傳統美德,但如今有許多人不懂得節約,尤其是一些暴發戶。在精力方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分散精力往往一件事也做不好。生活也是一件較難處理的事,對生活有預見的人,知道防患於未然,才能生活得好,纔可能生活得有品質。

傅雷家書讀後感9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着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

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着,聆聽着,用心銘記着。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爲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爲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爲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

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爲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爲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

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有人認爲書信是最爲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爲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爲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這幾日不論是上班還是夜晚,都抽空讀幾章《傅雷家書》,撇去那些成堆讓我頭暈的交響曲名,音樂家,畫家,剩下的全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與期待。父子可以如此談人生,談哲學,談音樂,談文學,何嘗不是一件難得且幸福的事。朋友易尋,知己難求,倘若有一個人可以在思想上與自己暢所欲言,談古論今,最好再把酒言歡,真是夫復何求。

傅雷對藝術有自己獨到的見地,不管是音樂,文學亦或是繪畫,而藝術都是相通的。於是我總是嘗試在他的話語裏尋求自己對攝影,對文學疑問的答案。謝天謝地,近日的苦悶得以解脫,雖說書裏未必有黃金屋同顏如玉,可單單讓迷茫的自己豁然開朗,重拾方向,已是最大的收穫。從字裏行間不難看出他是個極守計劃且自制很強的人,總是讓兒子制定出生活,時間,工作的制度且嚴格執行;大約這也是自己欠缺的吧,總是容易半途而廢,容易被情緒控制。於是只得在路上走走停停,偶爾還走上岔路,不過終究還是繞着圈子回來了。

頹廢的日子,總是放任自己,有時也在想究竟平時生活裏的那些個所謂愛好帶給了自己什麼?如此沉迷又是爲何?如果僅僅是愛好,又爲何因此而苦悶?難道愛好不應該輕鬆快樂些麼?傅雷在家書裏對傅聰說:“想必你的'苦悶來自於自己演奏的技巧無法表達出心中的音樂,苦於找不到門路,可當經過老師指點,技巧日漸提升到可以表達的時候,你心中的音樂又去到了另一個層次。”我想這也是自己苦悶的原因吧,因爲技巧尚未達到可以表達心中所想,所以焦躁萬分。如他所言,光有感性的認識是遠遠不夠的,因爲心理作用太容易變,必須經過理性的整理歸納,才能深入自己的心靈,成爲個性以及人格的一部分,纔會變成自己獨有的特點。而只有真正深入瞭解理解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從而對其產生強烈的感情,才能引起共鳴。

也許每個人對愛好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見解和態度,可也許對自己而言,這些並不僅僅是娛樂消遣,而是作爲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存在,是極其嚴肅的一件事。從前一直會問自己究竟什麼纔是生活的意義?是不是應該做些什麼驚天動地或與衆不同的事才能證明其存在的意義?如今漸漸體會到書中所言,這些個每日自制的花費時間去做的點滴,閱讀,寫作,畫畫,攝影,舞蹈,踏青。。。這一切的一切便是生活的藝術。

用傅老的一句話總結,那便是:“情感與理性平衡所以最美,因爲是最上乘的人生哲學,生活藝術。。。”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打開《傅雷家書》,就是走近一位父親,聆聽他“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誨”。父親對孩子的深愛作爲一條人類的公理,如同太陽的光輝溫暖着其間的每一個人。傅雷對傅聰的愛也是如是,這樣的愛是高尚的、純潔而又無私的,它盪滌了世間塵事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華,留下的是舔犢情深的人間第一情。“多少對你的愛,對你的友誼,不知如何在筆底下傳達給你!孩子,我精神上永遠和你在一齊!”這是多麼真摯的人間真愛呀。

然而,這樣的愛畢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種愛加威嚴式的教導,代之的卻是建立在父子心與心相互交流基礎上的一種隱沒、深沉的父愛。傅雷是“清高”的那類人,在他的骨子裏都滲透着這種獨特的個性,當他把這種“清高”帶到給兒子的信中,卻成就了一份“清高”的父愛!

於是這一封封家書中便少了幾分唏噓不已,更沒了世事鑽營的技巧,寫下的卻是對人生、藝術的見解,對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人生何其大,真理又何其空!而這又是多麼可能會使這些家書變成概念的準則!然而沒有,做父親的以他自我大半生的心路歷程來給愛子揭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歸宿!這般的揭示卻不是那種藝術化的“展示”,卻是結合了百般的勇氣和無私的愛。

傅雷極其敏銳地覺察到孩子在藝術之外所遇到的問題,譬如交友、感情、花銷等等。家書中有一句話是“赤子便是不明白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堅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我想:一個人有了它,也便有了整個世界!

在生活上,他教給兒子外國的禮節,指導兒子的爲人處世;在事業上,他爲兒子蒐集資料,一齊研究音樂藝術,他們是一對父子,卻更勝似一對朋友。在兒子跌入人生低谷的時,他以活力的語言喚起兒子的自信;在兒子演出成功時,他以平實的話語說服了兒子的躁動。他爲兒子所付出的,遠遠勝過自我。

在那段父子離別的日子裏,父親用一封封家書,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文字,延續了一段遠隔重洋的父子情,讓遠在他鄉的兒子不再孤獨。是那一封封家書,讓我們看到了父親的另一面,讀懂了父親那份熱烈卻又深沉的愛。傅雷對兒子的愛,不是那麼強烈,也不是那麼震撼人心,更不是那麼耀眼,但它很溫暖,慢慢地流入心裏,滋潤着整個靈魂。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爲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輯印在這本小書裏,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啓迪。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啓示。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爲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爲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

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於政治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爲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