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等待》的讀後感

觀後感2.76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等待》的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等待》的讀後感

《等待》的讀後感1

“等待着你的綻放,或許你只是尋常的一朵小花,將掩沒於紅塵阡陌中,可是,對我來說,你是唯一的,你的絢爛將無可替代。”

——題記綿綿的細雨,像恬靜的母親,悄悄地用手撫摸着你的臉頰,輕柔而溫暖。

讀完這本書,我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作者,那就是“獨特”,作者用獨特的手筆向我們介紹了自己的兒子高三時期的一些瑣事。

曾經對兒子,作者也跟普天之下所有的父母一樣充滿了希望和期許,總覺得自己的兒子應該是最優秀的。可是兒子的表現卻屢屢讓自己看不到光明的未來,雖然對他的愛依然不減。文中的小孩曾經是那樣地抽打着父母的心,生痛生痛的:國中畢業進的是普通高中,高一高二又用來荒廢了,高二期末聯考排在年級二百多名,這樣的將來能看得到多少耀眼的光芒呢?

兒子不愛學習,對自己的未來更有一種無所謂的得過且過,這樣一直到高三,兒子的變化源於他在無意中讀到了臺灣某作者的一篇回顧少年時代的文章,突然清醒了。在作者的陪伴下,成績直線上升,最終,坐上了年級第一的寶座,考上了自己心儀的大學。

正是文中的小孩所說的那樣:人的成長是一個過程,當他不肯努力的時候,外界再強迫也不行。當他自己知道要努力的時候,那是誰也攔不住的。一面勵志牆就是一場意志的.長跑,“意志的力量,決定成敗的力量。”於是,這小孩開起了直升飛機,最後,坐上了年級第一的寶座,收到來他心儀的大學通知書,真正成了父母的驕傲!

文中,作者和兒子的關係似乎很微妙,像戀人又像閨蜜,總是親密無間,搞的兒子的老爸都要吃上好幾罈子醋。每天早晨,兒子都會把自己每天寶貴的第一吻送給自己媽媽,而媽媽總是用自己不同於常人的方式來傾訴自己對兒子的愛,不,也許不能算是傾訴,因爲愛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最讓我回味的是這一幕,晚上某小孩被蚊子叮了個大包,十分癢癢,作者就關起房間的門,在裏面找那隻可惡的蚊子。尋到後,頓時殺心起,“啪”的一聲,結束了它的生命。

呵呵,這就是不經意間流露出的愛吧,連一個蚊子的傷害都不行,像極了護雛的老母雞。有人把愛比作地廣,比作山高,比作水深,用來描述它的偉大、無私,而作者把愛比作成了一朵小花的綻放,仔細想一想,難道不是嗎?愛,總是微不足道卻難以忘懷,沒有人知道它到底有多渺小,而一朵小花的綻放,在它含苞待蕾前,不知道又要接受多少愛的陽光,才能換回那萬千矚目的一放。人的一生,不就是愛的循環嗎?

窗外,冷風與落葉相伴;窗縫之間,雨後的冷風一絲絲地吹進來,不經意間,被風吹來了一張紙:“我輕輕地撫摸着你輕輕地撫摸生怕我的手掌觸痛你的身體小小的你很嬌弱吸引着我萬般的愛和憐惜我正等待着你那未開的蓓。”

《等待》的讀後感2

《等待綻放》是一位高三考生母親的陪考筆記,書中非常細膩地記錄了其子在大學聯考面前的點點滴滴。作者的語言散文般優美,情感真摯,將這一年的時光娓娓道來。讀完之後只覺口齒含香,恍惚間幾隻蝴蝶翩躚落在我肩上。

書的男主角自然就是作者的兒子,他在高一高二的時候因爲武俠小說荒廢時光,功課都落下了,基礎相當薄弱。高三伊始,他讀到了一篇大學聯考經驗帖,受到文字的鼓舞,於是發奮圖強,努力學習,最終決勝大學聯考,考取了理想的學府。

一個看似老套的故事,我卻從中明白了外因依靠內因起作用。最初在孩子沉迷於仙劍奇俠小說、心思不放在學習的時候,饒是老師苦口婆心、父母深夜流淚,也不能改變孩子的行爲;但是當孩子燃起求知的願望時,他就會積極主動去探索學習的方法,進步的門道,而老師與父母只是他前進路上的幫手,助他更有成效地取得自己想要的成績。孩子主動早起讀英語、央求父親幫他找輔導老師、週末在家做題、甚至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方法後請假在家自習等等做法,都必須有一顆“我想學、我要學”的心。這一點就類似王維審主任說的“覺者爲師”,就是隻有喚起自我成長的願望才能做一名好老師;學生何嘗不是如此?只有覺知到學習是自己此階段最重要最該做的事情,才能成爲一名上進的好學生。

一個看似輕巧的故事,我卻從中領悟了事物的發展絕非一帆風順。在孩子下定決心要考班級第一、年級第一後,他還是每一兩個月忍不住“後退”一次,“開倒車”一次,“自我放棄”一次。我們要正確看待這種現象。學習的確是和人原始的好逸惡勞的天性相違背,萬不能苛求一個人醒悟之後就只進不退,我們只需在他思想鬆動的時候及時鼓勵,螺旋式的上升、波浪式的前進,足矣。

一個看似不經意的故事,我卻從中讀出了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我們當老師的,面對着班裏將近50個孩子,千萬不能覺得這就是一個學生羣體,要把他們看成一個一個父母寵愛着的個體啊!要對每一個孩子給予耐心關懷,悉心制定不同的成長方案。我爲文中那一篇《紫莢茄子》而深深動容——做了父母,飲食完全以孩子的口味爲主,每當孩子說“隨便”,父母就要煞費苦心,畢竟超市沒有賣“隨便”的。孩子若指了名點一樣做法麻煩的菜,父母反而覺得更容易,花費一個上午,細細調陷兒,揉了那麼多的愛,就爲了孩子囫圇的那幾口。

當然這本書也是有缺點的,我認爲可以在此引用作者的一個章節名,“閒話一籮筐”,也就是文章過於瑣碎了。總之,瑕不掩瑜,如果細心閱讀,的確能從本書中學到一些東西。人生在世,其實不需要太多外在的東西,以平和的心,追求自己的那一份絢爛,就夠了。(杜一梅)

《等待》的讀後感3

一天的時間讓我看完了《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整個心情沉浸在父親的愛與後悔裏,哀嘆生命的神祕與偶然,親情緣分的真摯與不捨,其中對人應該怎樣活着的思考是讓我久久不能釋懷的。他的女兒是出生後不久就發現了病疾,而且她就在短短的18個月裏就離開了這個世界,她在還沒有學會悲哀就離開了,在還沒有學會留戀就走了,可以說她無所謂失去,她得到了他父親最深層的愛。可有很多人不是那麼幸運的,他們生活多年以後,才發現上帝在允許他們來到人間時,就剝奪了他們可以和平常人一樣擁有的幸福。幸福,就是對失去的別人卻擁有的平凡之物的羨慕。當他們知道了自己不同於別人,不能和大家一樣去生活,而他們不能選擇死,他們留戀生,留戀人世間的`愛,留戀愛他們的父母,留戀每天新生的陽光。他們不能去訴說自己的痛苦,如果說同情是一種自己曾經經歷後沉澱下的感情,在別人遭遇同樣的事情時能交換的感情,那麼有些痛苦,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的被上帝選中。看着那些萬分之一的幸運都百分之百的降臨在自己身上時,不得不懷疑,這是垂青還是折磨。我不想說苦難可以洗滌人的靈魂,苦難就是苦難。沒有誰願意放棄幸福、快樂而選擇苦難的,因爲苦難意味着忍,意味着不可言說,意味着在無望與絕望中等待,像等待戈多一樣,等待着虛幻的希望,也自欺欺人。

妞妞是幸運的,她在懵懂中離開,尚未深陷紅塵,尚未對這世界有愛與恨,尚未懂得留戀。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如果我的母親知道,我會有今天的無奈,她會那麼幸喜的迎接我的來到嗎?她會那麼艱辛的把我拉扯大嗎?還會那麼無私的去委曲求全嗎?而現在我爲了她的付出,而無奈着。我有時真想,如果我這樣的來到這世界,上帝能給我機會去交換一些東西,我願意就是一個世俗間平凡的女子,或者在我出生的時候,讓我就失去更多,那麼我的父母可能就不會在我身上寄予那麼多的希望,可上天在我身體裏種下的定時炸彈,遲遲不引爆,我在等待着他引爆,那麼我的小小世界就徹底的崩塌。而上帝就這樣,在最好與最壞之間給了我選擇,我不知道我選擇了這條路,會是什麼結果,更可怕的是我選擇了這條,放棄那條,就永遠也不知道如果選擇那條會是什麼結果,一切其實是沒有選擇的。就像我只能朝前走,沒有後頭看另一條的路的權力。我們每個人都是妞妞,被拋入這的世界去經歷生死離別,經歷苦痛歡樂,給我們的親人希望和悲傷,我們最後都會回到上帝的祭壇上,而伏在我們身上哭泣的是我們摯愛也摯愛我們的人。

《等待》的讀後感4

殘陽似血的黃昏,在一個荒無人煙的野路上,兩個年邁的流浪漢,相遇了。他們睜着黃濁的眼睛,眼神空洞,神情麻木地開始做同一件事——等待戈多。他們衣衫襤褸,瘦骨嶙峋,臉上道道深如溝壑的皺紋,訴說着生活對他們的摧殘。他們從何而來,他們要到哪裏去,都無法得知。他們只是在等待戈多。然而戈多依舊沒有來。

這一部曾經獲得奧斯卡獎,荒誕派的奠基之作之一的劇作,用一種全新的寫作手法,顛覆了傳統的劇作規則,展現了在20世紀那個年代人們的苦悶掙扎的生活。我不得不承認,閱讀這部劇作的'時候花了極其大的耐心和精力。沒有任何的情節起伏安排,沒有任何的邏輯線索,甚至連人物背景,地點時間都沒有一個確切的交代。閱讀着它,我似乎被硬生生地帶進了一個陌生的世界,然而當我克服內心對陌生世界的本能反抗後,我看着兩個流浪漢的等待全過程,一種莫名的力量給予了我巨大的衝擊。

儘管沒有戲劇衝突,只有雜亂的無頭緒的對話和插曲,但是作品的字裏行間都充斥着一種荒涼,悽清,絕望的氣息,就像當時的整個社會環境一樣。兩位流浪漢的落魄和無所事事,也恰恰是當時社會人們的縮影——被悲苦的生活折磨得形骸落魄,精神受盡生活壓力階級壓力的摧殘,。兩位流浪漢其實都不知道自己爲什麼會出現在那裏,他們只知道要等待戈多,而戈多到底是什麼樣的,也沒有人能夠說出來,戈多什麼時候來,他們更不知道。但是我卻看得出在他們心裏,戈多就是一個解脫一個拯救的化身。他們也許都沒法表達爲什麼要等待戈多,但是他們在等待的過程中極盡百般無聊,他們做了很多沒有意義的事如嗅靴子、聞帽子、想上吊、啃胡蘿蔔。當波桌主僕出現的時候,他們一度那麼歡喜,然後知道戈多不會出現的時候他們是那麼傷痛,雖然上吊的把戲看起來是那麼荒誕而蒼白無力,但是我真的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內心那種已經絕望到極點卻無奈地承受來自生活的欺騙的那種痛楚。他們第二天依然來等待戈多,戈多就像是一種信仰,這讓我不禁深思到底是不是戈多的到來就會帶他們走出困境?答案我無從得知,因爲最後的戈多也沒有來。但是,戈多至少就是人們心底裏那個希望,只有希望纔會讓人們堅持等待,只有希望纔會在已經麻木的人們的心裏形成一種信仰,散發出一種力量,驅使人們行動。然後希望,卻是那麼難實現,實現之前也還有那麼多的失望。

我們現在生活的年代已經不同於當時,人們至少已經沒有被生活摧殘的形神俱滅的感覺。但是,我在想,在漫漫人生路上,我們總會遇見很多挫折,我們總有時候陷入迷茫,陷入無助,不知何處何從的感覺。那麼這個時候,我們難道不也是人生路上那兩個流浪漢?

關於高中生讀後感600字_有關高中生讀後感600字

《等待》的讀後感5

也許你對謊言會深惡痛絕,然而,《等待薰衣草》中的媽媽把一個美麗的謊言藏在石頭裏,這情,這愛,讓我蕩氣迴腸。

瞧!一個小男孩坐在一塊石頭上,一隻手託着下巴,眼神裏充滿了憂鬱。他是誰?他就是伍美珍寫的《等待薰衣草》裏的主人公——貝奇特。此刻,他在思念爸爸。

貝奇特的爸爸在一場車禍中去世了,他的媽媽怕貝奇特知道這不幸的消息會太傷心,影響孩子幼小的心靈,所以就編了一個善意的謊言。她對貝奇特說:“爸爸去遠門了,只要你把這土裏的`薰衣草種出來,爸爸就回來了。”其實這土裏埋的是一塊石頭,永遠也長不出薰衣草,意味着貝奇特的爸爸再也不能回來了。可憐天下母親心啊,她把美麗的謊言藏在石頭裏,給了孩子永久的希望。天真的貝奇特相信媽媽的話。他耐心地種着薰衣草,一種就是四年,可薰依草從來沒有發芽長葉。貝奇特在等待中成長。有一天,貝奇特把真正的薰衣草種子撒在土裏,薰衣草終於發芽了,可爸爸卻沒有回來,貝奇特既憂傷又憤怒地質問媽媽:“媽媽,薰衣草已經發芽了,爲什麼爸爸還不回來呢?!”媽媽無法隱瞞,只好把真相告訴貝奇特。貝奇特總算明白了,媽媽那藏在石頭裏的謊言,是對兒子濃濃的愛。

讀完了這本書,我沉浸在愛的感動中。爲了孩子不受打擊,撒了一個善意的謊言。這樣的謊言是多麼美麗。

細細回想,我不也感受過美麗謊言下的愛嗎?在我六歲的時候,有一次,我因爲高燒不退而住了院。在醫院的日子裏,雖然有媽媽陪着,我還是感到非常寂寞。有一天,爸爸來看我,給我帶來了一輛我們夢寐以求的限量版賽車。我精神大振,迫不及待地對爸爸說:“爸爸,你快拆開來幫我安裝好,我要玩!我要玩!”“好,好,好”。爸爸一連說了了三個“好”,我高興得都合不攏嘴了。爸爸專心致志的安裝着,忽然,我發現爸爸的腳有些異常,腳踝處又紅又腫,我疑惑地問:“爸爸,你的腳怎麼了?”爸爸的手停了一下,低下頭看看自己的腳,然後對我說:“沒事,我跟鄰居叔叔比賽扎馬步把腳扎腫了。”“那你小心一點,腳要痛的。”我模仿着大人的語氣,跟爸爸說話。爸爸還衝我認真地點點頭。年幼無知的我拿着爸爸給安裝好的賽車跑出去向別人炫耀去了:“瞧,這是我爸給我買的賽車,可好玩了……”

等我回來時,媽媽正在爲爸爸按摩,她問爸爸:“腳爲什麼腫了?”爸爸說:“今天給孩子買玩具的時候一把小心扭了一下。”我聽了這話,鼻子一酸,原來,爸爸在騙我,他是爲了讓我開心,才扭傷了腳,還怕我傷心,撒了謊。

“爸爸,我給你揉揉。”幼小的我走到爸爸面前,伸出小手,輕輕地揉着爸爸那紅腫的腳踝。爸爸媽媽驚訝地看着我,眼睛裏流露出喜悅。“兒子,你這一揉,爸爸的腳不痛了。”說着,在我的小臉蛋上親了一下。

善意的謊言是美麗的,它像一件五彩的外衣,光豔照人。

《等待》的讀後感6

《等待綻放》是我在暑假去北京旅行時候看的,但有些斷斷續續,還有半本最近才抽空讀完。整本書是作者以一個母親的視角介紹了自己兒子高三時期的一些瑣事,可能是生活的,可能是學習的。雖然字裏行間滿滿的愛,但我不知道爲什麼我在閱讀的時候是特別揪心的。

作者的兒子就像許許多多的高三學子一樣,有些叛逆,有些不愛學習,而作爲老師可以有很多種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學生,甚至無奈之時,稍有放鬆也是無可厚非的,但作爲母親,面對孩子的小情緒時,更多的是擔心,她的每一個動作都變得小心翼翼,我想這應該是很多九年級、高三家庭正在面臨或可能面臨的吧!

我特別喜歡作者說的“長別小聚,將成爲我們之間的常態”。那爲什麼這不能成爲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那種狀態呢?可能還未做父母,所以我一直不能理解爲人父母的這份牽掛與羈絆,我喜歡龍應臺在《目送》裏說的`:“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但再看看自己的生活,我的父母,無論我多晚下班都會等我一起吃晚飯,吃完總會貼心的爲我準備水果,無論我多晚回家,那盞燈總會替我留着,照亮我回家的路。孩子,永遠是父母的牽掛,無論孩子飛得多高,走得多遠,風箏的線永遠在父母手裏牽着,所有父母,概莫能外。當兩種情思在我的內心碰撞時,我才發現我爲什麼讀着這些文字如此揪心。

現在的小孩都很有個性,有自己的想法,不願讓大人左右自己的生活,更不能接受大人的嘮叨。這也是爲什麼越來越多的父母會覺得力不從心。愛他就要給他足夠的尊重,但我想這份尊重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的,這份尊重更應該是在中華民族傳統倫理情感的基礎上。我一直堅信,在孩子規則意識養成時期,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長幼尊卑,什麼是規則,什麼是責任……這些看似微小的東西,我們必須從小根植在孩子的心裏,讓孩子知道,在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中讓孩子懂得,那麼再有愛的浸潤,是不是可以幫助孩子更加平穩地度過“青春期”呢?

作爲一個還未做父母的人來說,無論什麼觀點、立場自然都是沒有什麼說服力的,但讀着丁立梅老師的這本書,我彷彿看到了一個普通的高三家庭的生活瑣屑,流露出濃濃的親情,溫暖着每一個讀者。希望自己能將這份心平氣和、不急不躁放到現在帶的三年級孩子身上,和孩子一起,每天進步一點點,奮鬥的過程纔是最美麗的……

《等待》的讀後感7

今天已經看完了哈金的《等待》這本書。要說有什麼比較深刻的感受,一時說不上來很奇怪的一種感覺人生經不起等待的感悟,因爲看完全文的那一刻,感覺它並沒有結束一樣,我的眼前還能浮現,來到全文末尾關於主人公,孔林人生經不起等待的感悟,淑玉,吳曼娜以及雙胞胎,她們目前的一個生活狀態和情況她們好像就像真實活在這個世界某個角落上的一羣人,經歷着人世的變遷,輾轉,煎熬和磨難,難後終於來到了這個節點,短暫的有了一些喘息的機會然後全文以這樣的一個間隙,悄然畫上了句號。

沒有任何的預兆,讓人可惜的是,孔林等待了18年,煎熬了漫長的18年最終發現,自己好像從來都沒有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自己期盼的是怎樣的.一種情感他沒有主宰自己的一生,卻被當時一切外在的東西所牽絆捆綁了18年以至最終回首,他近似精神分裂一般的質問自己,和自己對話來真正坦白和看清楚自己的內心,也開始分不清,他究竟是因爲愛而走到了這一步還是因爲走到了這一步,他不得不去愛這一切,去擔負起一個丈夫和父親的角色全文從頭到尾,我沒有受到有特別強烈的大喜大悲,好像一切的變化都在漫長的等待當中,少了很多的本來應有的情感和當下的一個情緒的迸發讓一切變得平淡和不起眼。

甚至這當中也沒有很多的矛盾產生這也都源於主人公孔林對這一切的事情發生所理智,平靜的處理他沒有一時衝動的行爲,更加沒有熱烈激情的感情,而且溫和書生氣的這樣的一個人我想但凡,他更迫切一些,更加早一點明白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的話這個等待都不可能到18年之久,當然,這也受當時社會環境的壓抑和侷限。而孔林是全完這樣思想社會背景下接受教育人,很多東西根深蒂固在哪個時候,他只能那麼做。

無疑,這個書中,沒有關於任何悲慘命運的描述,和餘華的《活着》不同好像生活就是生活而已,這個視線有時候拉的很長,有的時候又很近在那個我們試圖瞭解一個人的時候,她有將目光移走了,然後我們又開始下次的聚焦,我們又會發現這個人其他不同的發現然後他們又可以很快的從不好的情緒和狀態中走出來,調整自己的狀態就像這世界上的很多人,我們經歷漫長的人生,遭遇磨難,迷茫,困惑甚至麻木,但是我們依然要走下去,因爲生活還在繼續,我們依然活着就像我覺得,他們的生活並沒有結束一樣,日子還得照樣過,但是如何讓自己過的舒心,安心和寧靜是生活的一種狀態和選擇,你必須要做出遵循自我內心的想法去選擇,去正視自己的感情,不畏他人的眼光和看法。很多事情,長久的等待,就會失去它本來我們所憧憬和盼望的一切美好的東西會變質,光鮮的東西會暗淡,很多東西會失去它原本的樣子,我們總是在這裏不斷去懷疑自己選擇的一個目的等待沒有,它會讓本來會發生,本來早發生的一些事情改變或消逝勇敢正視自己的內心吧,從新出發,一站到底。

《等待》的讀後感8

《孝心不能等待》這本書,是何慶良以日記的形式,用真情和淚水,記錄了母親從病危到去世期間,一個兒子的心路歷程。再現了感天動地的至誠母愛!並昇華出“孝心不能等待”的哲理。讀後不能不叫人心靈震撼,感慨良多。

在這本日記中,作者用一種追悔的情緒去反思遺憾,寫出了思念故去母親的錐心痛悔。這種由衷的情感不僅僅僅是作者的內心感受,也是千千萬萬兒女的共同感受。這是教育我們這些子女和我們教育子女的一部最好的教科書,是一份最人性的精神食糧。

許多有孝心的兒女都有這樣一個心願:當我們成就一番事業時,當工作不忙時,當兒女成人後,我們必須會給父母更多物質上的富有,必須會多陪陪父母,讓老人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然而,別忘了人生有限,時間的短暫,在我們不經意間,我們的雙親已垂垂老矣,甚至在不知不覺中走向生命的終點。當我們認爲有時間、有條件盡孝時,“子欲孝而親不在”。孝敬的大門永遠的關掉了。留存在心中的是永遠不能彌補的悲思、遺憾和悔恨!

當然,在生活中,還有許多人因爲自己的粗心、懈怠而錯失盡孝的良機。“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是無法重現的幸福。這就提醒我們,忙碌不能成爲不盡孝的理由和藉口,我們做兒女的,務必擠時間和精力來體貼照顧父母!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其實,有錢盡孝固然很好,但是孝心和金錢不能等量齊觀。如今生活條件好了,許多父母並非是需要山珍海味般的回饋,更多的是需要精神好處上的關心。尤其是那些空巢的父母,十分的孤獨寂寞。他們理解子女工作的繁忙,不能永遠守候在身旁,他們所需要的僅僅是忙時報聲平安,不忙時“常回家看看”,節假日的閤家團圓!這就是這天許多做父母的最大心願!

值得慶幸的是,我的雙親父母,現雖已都故去,但是在他們有生之年,我們沒因工作的忙碌,撫養子女的辛勞,物質條件的的限制,而錯失良機,尤其是在他們最需要關心和照顧時(年邁有病,自理困難,甚至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我們已盡兒女最大的努力,給他們以物質和精神上的關愛。我們沒有留下任何的遺憾!也給我們的孩子以影響!回想這些,也更加深了我對這本書的認同和共鳴。

據說,美國的首富比爾蓋茨曾說過: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孝順。他把孝順放在了人生的第一位,這不能不讓我們感慨和深思。《俺爹俺娘》攝影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時,打動了每個參觀者的心。可見,“孝心是人精神家園的一塊淨土”。

追悔用淚水書寫,呼喚用真情訴說。在一切還來的及的時侯,好好地孝敬我們的父母吧!就像本書提醒的那樣:“別忘了時間的殘酷,別忘了人生的短暫,別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別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否則你將永遠無法盡孝,因爲孝心不能等待!”

《等待》的讀後感9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等待,是花兒的綻放;等待,是夢想的啓航。但很多時候,等待卻是一種迷茫。”

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貝克特,他曾寫過一部有趣且無厘頭的荒誕劇《等待戈多》。

劇中描寫了兩個人在等待戈多的過程中做出各種有趣的動作來打發無聊時光,時間一天天過去,直到劇的結尾,他們要等待的戈多也沒有來。那麼戈多是誰?爲什麼要等待他?這部荒誕離奇的戲劇起初並不被人所接受。但後來,人們慢慢領會到這部看似離奇、不知所云的戲劇主旨之一便是對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無謂等待而進行的辛辣諷刺。

初讀此文時,我甚至懷疑評選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審們是不是一個個腦袋發熱,不開竅所至的呢!漸漸地,發現好像並不是這麼一回事。沒有明確地披露戈多的身份恰巧是貝克特的高明之處!可是一直都有人在探尋着戈多究竟是誰…爲此,貝克特給了一個解釋:“我們如果知道戈多是誰,那早就在劇本中寫出來了。”

而今,越來越多的人讀懂了《等待戈多》,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等待戈多》。

的確,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正是因爲耽於無聊的等待而錯了許多寶貴的機會。要知道,命運給予每個人的機會都是均等的,但幸運女神往往只眷顧那些有充分準備的人,只是坐着靜靜等待而不去積極爭取的人能輕易成功嗎?簡直就是天方夜潭!

“毛遂自薦”的故事是老調重彈。它之所以能得以流傳千古,必有其予以世人某種程度的影響。衆所周知,毛遂不僅是一個有膽識、有才華的人,他還是一個善於抓住機遇、勇於進取的人。試想,如果毛遂只是一昧消極地等待,而不去積極地推薦自己,縱然他滿腹才華,也不會得到平原君的重用,哪能爲國家出力?哪還會有“毛遂自薦”的美名流芳百世?

再者,如果趙匡胤在黃袍加身後稍做等待,必將以篡君謀權之罪而被誅殺;如果李世民在玄武門前稍做等待,恐怕“貞觀之治”也就成了水月鏡花……做事並非不需要耐心的等待,但無謂的盲目的等待卻是一種消極頹廢的態度,不免會讓人錯失良機,導致失敗。

說到這裏,如果你正爲自己不見起色的學習成績而懊惱,請不要等待,馬上拿起書本,奮發苦讀,因爲青春經不起等待;如果你爲自己即將畢業卻無從就業而茫然,請不要等待,馬上帶上簡歷,整裝出發,因爲年輕經得起失敗!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朋友們,你我如果是那靜臥馬廄的千里馬,與其等待伯樂的賞識,不如勇敢地馳騁賽馬場,讓人們驚歎你的英姿,讓自己勇敢地對伯樂說:“伯樂,我們無需等待!”

《等待》的讀後感10

《孝心不能等待》這本書,是何慶良以日記的形式,用真情和淚水,記錄了母親從病危到去世期間,一個兒子的心路歷程。再現了感天動地的至誠母愛!並昇華出“孝心不能等待”的哲理。讀後不能不叫人心靈震撼,感慨良多。

在這本日記中,作者用一種追悔的心情去反思遺憾,寫出了思念故去母親的錐心痛悔。這種由衷的情感不僅僅是作者的內心感受,也是千千萬萬兒女的共同感受。這是教育我們這些子女和我們教育子女的一部最好的教科書,是一份最人性的精神食糧。

許多有孝心的兒女都有這樣一個心願:當我們成就一番事業時,當工作不忙時,當兒女成人後,我們一定會給父母更多物質上的富有,一定會多陪陪父母,讓老人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然而,別忘了人生有限,時間的短暫,在我們不經意間,我們的雙親已垂垂老矣,甚至在不知不覺中走向生命的終點。當我們認爲有時間、有條件盡孝時,“子欲孝而親不在”。孝敬的大門永遠的關閉了。留存在心中的是永遠不能彌補的悲思、遺憾和悔恨!

當然,在生活中,還有許多人因爲自己的粗心、懈怠而錯失盡孝的良機。“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是無法重現的幸福。這就提醒我們,忙碌不能成爲不盡孝的理由和藉口,我們做兒女的,務必擠時間和精力來體貼照顧父母!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其實,有錢盡孝固然很好,但是孝心和金錢不能等量齊觀。如今生活條件好了,許多父母並非是需要山珍海味般的回饋,更多的是需要精神意義上的關心。尤其是那些空巢的父母,非常的孤獨寂寞。他們理解子女工作的繁忙,不能永遠守候在身旁,他們所需要的僅僅是忙時報聲平安,不忙時“常回家看看”, 節假日的閤家團圓!這就是今天許多做父母的最大心願!

值得慶幸的是,我的雙親父母,現雖已都故去,但是在他們有生之年,我們沒因工作的忙碌,撫養子女的辛勞,物質條件的'的限制,而錯失良機,尤其是在他們最需要關心和照顧時(年邁有病,自理困難,甚至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我們已盡兒女最大的努力,給他們以物質和精神上的關愛。我們沒有留下任何的遺憾!也給我們的孩子以影響! 回想這些,也更加深了我對這本書的認同和共鳴。

據說,美國的首富比爾蓋茨曾說過: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孝順。他把孝順放在了人生的第一位,這不能不讓我們感慨和深思。《俺爹俺娘》攝影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時,打動了每個參觀者的心。可見,“孝心是人精神家園的一塊淨土”。

追悔用淚水書寫,呼喚用真情訴說。在一切還來的及的時侯,好好地孝敬我們的父母吧!就像本書提醒的那樣:“別忘了時間的殘酷,別忘了人生的短暫,別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別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否則你將永遠無法盡孝,因爲孝心不能等待!”

《等待》的讀後感11

《等待戈多》中戈戈和狄狄的語言,行爲是荒謬的,是毫無邏輯的支離破碎,是毫無意義的忙忙碌碌,他們可謂是荒涼土地上的一個失去了自我靈魂的肉體!沒有真正的思想、沒有實際的行動,只是把一切寄託在那還不知會不會出現的“戈多”身上。我們遨遊在歷史的天空,高傲的俯視着那長長歲月激流的一切,拼命的感慨那世人的愚昧無知,狂妄的嘲笑那前人的悲哀悽慘。可當我們在飄浮的勞累之餘,猛的停下之時才突然發現自我亦是這般處境。迷惘的陷入了“失名”與“失明”的黑暗之中,卻仍舊不明白掙扎的方向……只道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都市的五彩繽紛的霓虹裝點了漆黑的漫漫長夜,車水馬龍的急流充實了荒涼的大街小巷,“朝九晚五”的日程安排填滿我們生活工作時間表。匆匆的一路的飛奔,恰似勝過了劇中戈戈和狄狄的空虛無聊,但歸來的途中,人們依舊是無法掩蓋住那滿面風塵以及疲倦的心靈……時間限制了我們,習慣限制了我們,謠言般的輿論、恐嚇般的教唆讓人陷於實際,叫我們在白晝的魔法中規規矩矩,不敢妄爲。僵死的規則暢行無阻,美妙的世界消磨掉神奇。所有的人都在扮演緊張,呆板的主角,一切言談舉止,一切思維與夢想都彷彿被預設的程序所圈定,失去了多姿多彩的姿態!難道我們不應當真切的承認這亦是當代人們內心的“失明與失名”的迷惘!我們每一天重複着一樣的動作、一樣的話語在空泛中消磨時間,我們卻像是既有信仰一般的聲稱“這樣做就是爲了以後的幸福”。

可我們以後的幸福到底是什麼呢?“酒色財氣四堵牆,人人都在裏邊藏”。沒有人能告訴我們,人生是什麼,忙忙碌碌,不辭艱辛,到頭來仍是黃土一抔。沒有人能告訴我們,追求是什麼,幾許淚雨揮霍,幾許失落難當,最終仍舊是孤星青燈寂!荒涼的等待,只在那迷惘着的“失名”與“失明”之際絕望的掙扎……“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甚方唐,到頭來都是爲他人做嫁衣裳”!現代的我們,只是換了種重複的方式,不一樣的場景,可依舊爲着心目中的.“戈多”不停地等待,不停地“奮鬥”。

我在蘄求生命的真,在蘄求生命存在的意義……如若害怕在“失名”與“失明”的黑暗中迷失,我們此刻是不是該去認真的反思,去認真的追究些什麼呢?爲失名的人找回自我命名的本事,爲失明的世界恢復明亮的視覺,向一顆無名的漆黑的內心投射一束清晰的閃電。即便蘄求到答案的概率是極爲的渺小,但我們更是不能放棄對人自身及境遇的反思與追求!

《等待戈多》戲劇的簾幕仍未透着一絲縫隙,那漸漸淡去了的光和影還能夠微微散落在我們的頭頂,叫受着失明與失名,正處迷惘的我們去尋找真正的光明,尋找真正意義的自我,不在時間裏荒謬的度過,不在空間裏荒蕪的頹廢……我們不是“戈戈”和“狄狄”,我們也不期望自我是他們的替身!

《等待》的讀後感12

《孝心不能等待》這本書,是何慶良以日記的形式,用真情和淚水,記錄了母親從病危到去世期間,一個兒子的心路歷程。再現了感天動地的至誠母愛!並昇華出“孝心不能等待”的哲理。讀後不能不叫人心靈震撼,感慨良多。

在這本日記中,作者用一種追悔的心情去反思遺憾,寫出了思念故去母親的錐心痛悔。這種由衷的情感不僅僅是作者的內心感受,也是千千萬萬兒女的共同感受。這是教育我們這些子女和我們教育子女的一部最好的教科書,是一份最人性的精神食糧。

許多有孝心的兒女都有這樣一個心願:當我們成就一番事業時,當工作不忙時,當兒女成人後,我們一定會給父母更多物質上的富有,一定會多陪陪父母,讓老人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然而,別忘了人生有限,時間的短暫,在我們不經意間,我們的雙親已垂垂老矣,甚至在不知不覺中走向生命的終點。當我們認爲有時間、有條件盡孝時,“子欲孝而親不在”。孝敬的大門永遠的關閉了。留存在心中的是永遠不能彌補的悲思、遺憾和悔恨。其實,有錢盡孝固然很好,但是孝心和金錢不能等量齊觀。如今生活條件好了,許多父母並非是需要山珍海味般的回饋,更多的是需要精神意義上的關心。

盡孝固然離不開物質條件,但是,能把孝心和錢財等量齊觀。世上有一部書是永遠寫不完的,那便是母親”,讀了《孝心不能等待》,使我真正明白了許多的孝道,孝心的確不能等待,任何的藉口都不是欠下孝心的理由,因爲任何的理由對於母親是不公平的。看過此書,我相信其中閃爍的人性的光芒會打動和點亮一切有良知的人心。書中的一句話:“別忘了時間的殘酷,別忘了人生的短暫,別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別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否則你將永遠無法盡孝,因爲孝心不能等待!”讓我感觸良久。我想你的一聲問候,你的一個微笑就是對父母最大的'盡孝。

“孝”爲何也?我沒有去考證《說文解字》上的權威解釋。但是,漢字的結構組成有會意字。按照個人望字生義的理解,“孝”字是“老”與“子”的結合。君不見,“孝”字的上半部爲“老”字的半邊,下半部爲“子”字,兩者結合即爲“孝”!從意形上看,又恰好解釋了兩者之間的相互關係。由上而下看爲老子抱兒子,由下而上看乃兒子背老子。由是觀之,我們不得不驚歎先賢的聰慧與睿智。

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孝心。追悔用淚水書寫,呼喚用真情訴說。在一切還來的及的時侯,好好地孝敬我們的父母吧!就像書中提醒的那樣:“別忘了時間的殘酷,別忘了人生的短暫,別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別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否則你將永遠無法盡孝,因爲孝心不能等待!”

《等待》的讀後感13

《孝心不能等待》這本書,是何慶良以日記的形式,用真情和淚水,記錄了母親從病危到去世期間,一個兒子的心路歷程。再現了感天動地的至誠母愛!並昇華出“孝心不能等待”的哲理。讀後不能不叫人心靈震撼,感慨良多。

在這本日記中,作者用一種追悔的心情去反思遺憾,寫出了思念故去母親的錐心痛悔。這種由衷的情感不僅僅是作者的內心感受,也是千千萬萬兒女的共同感受。這是教育我們這些子女和我們教育子女的一部最好的教科書,是一份最人性的精神食糧。近期,在繁忙的複習期間的間隙讀完了何先生撰寫的`<孝心不能等待>,讓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觸動。過去,我自認爲自己是一個有孝心的小孩,傷心之旅這一節讓我感觸頗爲深刻。內容:

乘飛機的次數早已難以計數。從第一次的緊張到此後的淡然,但心情都是愉快的,無論公務、出差、學習或探親乘機,大都如此

惟有今天的旅途心情難以平靜,雖說是全程的VIP服務,卻沒有一絲“要客”的感覺和心情。從重慶起飛,破霧穿雲,九天之上的舷窗外,滿目灰白色的雲朵,蒼蒼茫茫,我的心情也如同蒼茫暮色中的雲海,一片茫然。沒有任何興趣去觀看機上電視裏的大片《夜宴》,只想儘可能睡上一會兒,換來精神,爲不知已經如何的媽媽守夜。

閉上雙眼,母親的音容笑貌浮現眼前……去年此時,父母和姑姑、姑父相聚在重慶,皆享巴渝風情,談天說地,敘舊暢懷,好不開心……每天徜徉在春光和花海中,漾溢其間的是老人們的歡聲笑語。雖然母親摔傷未愈行走困難,但她支撐着同大家一起出行。逛南山,去大足,一路上走走停停,時而要在座椅上躺下休息……今天想來,不免心頭充滿了懊悔!睜開眼睛,舷窗外已是漆黑的夜空。此刻,母親彷彿要孤單地進入這黑暗的世界。想到此,我的淚水不禁如同泉涌一般奪眶而出…另外一個世界是什麼樣子?一說是地獄;一說是天堂。像母親這樣的好人,肯定是要上天堂的!因爲她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爲他人奉獻的。當她即將燃盡生命火焰的時候,定會踏上步入天堂的道路。遺憾的是,她要獨自遠行。飛機的航向是向北飛行,而我卻感到是向西飛行。我試圖調整方向感的誤差,卻總也改變不了這種錯覺。傳說天堂在西方的天邊,那裏是極樂世界!機艙裏播音說,20分鐘後將到達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稍頃,飛機在下降中卻劇烈地顛簸起來。從前遇到這種情況,或多或少還有一絲驚懼。今天,我卻出奇的鎮定,居然閃過一絲念頭——失事——即使那樣,我也會平靜去面對!因爲,我可以去天堂的大門迎接母親,陪她同去。悲歡生死,本是人生的尋常事,但能平靜地面對,卻是需要勇氣的。母親一生不流淚,相信她也會平靜地面對生死。但生死離別就要來臨的時候,怎麼忍心母親孤獨地離開這個就要團聚的家庭。

《等待》的讀後感14

偶然間,在八卦看到經年前感動過自己的那篇《記那對住在我隔壁儲藏室的大學剛畢業的小夫妻》,鼓起勇氣想重新再看一遍,無奈看了一半,便難過的難以復加,心情好沉重,眼淚都要出來了。

讀書時,看這個故事,想自己若是淪落到此,是否會似文中那對夫妻一樣的堅強樂觀地笑對人生,在工作還未有着落時,很害怕自己的將來一片渺茫。廣州我去過,我記得那夜自己在天河公園對面馬路上的徘徊,二面被刷的沮喪讓我一下子老了好多歲。我心裏一直都是做好畢業後從社會底層做起的準備的,緣於我的家世雖然清白,卻也並不是什麼大權大貴之家,我的父母並沒有安排我進我家鄉任何一家單位的能力,我不想他們把辛辛苦苦積攢一生的積蓄都消耗在那些噬血的當權者身上,所以早在本科畢業時我就明確告知家中我鐵定不回故里,我想憑着自己,只要有單位能正正經經的錄用我,哪怕會客死異鄉,再艱難我也有活下去的理由。

現在說這些,也許有人會以爲我是矯情,似乎我的人生之路是如此風順,但我確是體味過臨畢業前那段茫然的痛苦的,我是生源擴招的第二屆,“畢業就等於失業”在我大學二年級時就成爲系主任開年級大會時每次的必談,有時候覺得生活真是殘酷,19歲,多麼美好的年齡,就被灌輸如此絕望的理念。那時候的我們躺在宿舍的牀上,討論着25歲的我們一定是意氣風發的.,有一個溫婉的妻,而我們也該事業小成。

如今,我25了,年少時遙想25歲,該是個多麼成熟的年紀,卻發現自己依然害怕長大。在這個城市裏漂浮,不知道還要漂多久,也不知道哪裏是終點。眼睜睜的看着房價一天天攀升卻無能爲力,這次回老家在家鄉那個小城的馬路上,看到川流而過的人羣,忽然羨慕起他們來,可以過稱心如意的生活。而我,在這個所謂的霓虹都市裏,在這個看一張電影票80元,在飯店吃頓最普通的飯120元,出租車10元起步價、晚上11點以後漲成13元……的都市裏小心翼翼的吝嗇生活,又好到哪裏去?

有時候覺得世事就是弄人,老子想回家,但卻無人接受,願意接收的單位領導無一不貪婪。最後陰差陽錯的來到這千里之外的北國,八號回來那天恰是凌晨,我看到空無一人的馬路上,清潔工人在清掃落葉,向她們問路,很熱心的指路,那份熱忱讓我很溫暖,其實有很多人都在城市的底層生活着,無奈着,卻也在奮鬥着。

想起那幕著名的話劇《等待戈多》,我忽然覺到了一點幸福。雖然目前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但是我想明天不就像那個傳說中的戈多,在被我無限的等待嗎?無論它是否會到來,但是——希望在明天。

《等待》的讀後感15

今天看了一篇很短的小言,《十五年等待候鳥》,似乎是不太出名的一篇小說,甚至文筆稍顯稚嫩,結構有些破碎。也許它只是作者一時心血來潮之作,但是小說往往就是這樣,或者閱讀就是這樣,你真正喜歡的,終究是與你有些共鳴,霎時間彷彿靈魂被擊中,舊事浮上心頭,彷彿那些青春年華里一起唱過的歌,那些珍愛過的舊物。

這樣的一本書,黎璃,裴尚軒,很普通的同桌相愛,他們都相識於鮮衣怒馬的少年時光,彼時,他們是優生對差生的憐憫,他們因此在自己生活的陰影下以友情的名義心安理得地糾纏十五年。

黎璃對裴尚軒的情感固然讓我動容。

那十五本帶鎖的hellokitty的日記本上唯一的一句“今年我不要喜歡裴尚軒了”,多麼傻,像曾經那個喜歡在滿滿一張稿紙上寫下他的名字,卻怕被媽媽發現,放學時悄悄銷燬的時光;像曾經那個下過很多次決心要和summer劃清界限既然他不仁我便不義最終卻還是遍體鱗傷。自己喜歡的男生對你說:“你是我的朋友,我喜歡的人你也要喜歡。”彷彿是那個夜晚,是那個聊着聊着就哭了的夜晚,你告訴我,你喜歡一個人,潛臺詞讓我不要再等你,你問我還好嗎,是的,我在qq的這頭,好不好都會強撐着。那些回憶,真叫人心酸。是不是曾經有一句話叫做,我們曾相愛,想到就心傷。那麼,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縱然離別是不可饒恕的最終結果,可是你們曾相愛,曾經那麼心安理得地說,“這是我對象!”你們會霸佔着對方那些回不去的時光。這世間最心傷的怕是單戀吧,若是表錯情,其間苦酒唯有一人嘗。

若說這部小說的結局,的的確確落了俗套,是的,它畢竟只是一部十萬字的小作品。看完之後讓我感觸良多的卻是這位讓人又愛又恨的男二,柳千仁。

他是愛慘了黎璃的呀!

第一次相見的恨,不經意間的愛,少年蠢蠢欲動的慾望,不可饒恕的罪孽,他揹負終身的十字架,不只是他曾經那樣的傷害,更是愛與逃避呵。

我猜作者是偏愛柳千仁的.,他賦予了他一個完整的成長,也讓我明白,爲什麼愛。素來最不喜小說中男女彷彿命中註定般在一起,我喜歡柳千仁,就像當年喜歡《步步驚心》中的十四一樣。在重組的家庭中,明明有恨,明明是愛,卻總是逃避,又總是被吸引。這樣複雜的心情終於在一次獨處中徹底宣泄,也爲它畫上苦澀的註腳。

“爲什麼愛他?”

“因爲我只看到了他給我的溫暖”

我們曾經以爲,自己一定會遇到這世間的最好的兒郎。

卻不曾料到,也許自己只是那場相逢中的路人甲。

不是你不夠好,只是,那一刻,因緣際會,他的目光只注意了她。

標籤:讀後感 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