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弟子規讀後感【精】

觀後感1.48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讀後感【精】

弟子規讀後感1

德就是道德,而道德就是做人的品質。

培養孩子從小做人的道德品質,時間久了就會變成對父母的孝。當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們生育下來,並把我們養育成人他們付出了多少艱辛的心血與汗水,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的孝敬父母,更應該把他們說的話與做人的道理要牢記心中。

正如《弟子規》所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叫你,我們應該及時答應,不要拖延;父母要求你做的事,我們一定要認真的去做,更不要拖拉偷懶。

我看到這裏讓我感到最感動的是,對於父母的'教導,我們一定要恭恭敬敬的聽從;父母對我們的指責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我們一定要虛心接受。我們只有認真聽從父母的教導,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才會避免失誤與誤入歧途。

弟子規讀後感2

讀過《弟子規》後,我感覺很慚愧。在那裏面,我只做到了有禮貌、愛勞動,但是我沒有做到的,比我做到的'多很多。

一到三年級,在上課的時候,我總是忍不住做小動作或說話。現在想起來,十分不應該,不僅耽誤了自己的學習,也是對老師的一種不尊重。

現在,我上四年級了,爸爸說我已經是“大孩子”了,應該更加懂事了,要學會認真學習、獨立生活。我覺得爸爸的話很有道理,我決心以後改掉這些壞毛病,嚴格要求自己,尊敬長輩、團結同學,向《弟子規》裏的那些主人公學習,做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弟子規讀後感3

這學期孫老師佈置我們每天讀《弟子規》這本書,這本書使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比如說“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告訴我父母教育我的時候應該聽父母的話。想到平時我犯錯誤的.時候,常常和媽媽頂嘴,惹媽媽生氣,真是不應該。比如說“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爲偷”這句話告訴我不應該拿別人的東西。有時媽媽的零錢放在桌子上,沒經過媽媽的同意我就把錢用了,以後不能這樣做了。

書裏還有很多道理,我覺得自己做的應該像書裏說的一樣,爭取越來越棒。弟子規讀後感弟子規讀後感1000字弟子規讀後感600字

弟子規讀後感4

學習了《弟子規》,被它所蘊藏的深厚內涵而打動。

由於自己的無知,錯誤地理解了很多聖賢的教誨,我甚至叛逆地將一些傳統文化看成封建糟粕。以前,我從來沒有真正感到過“我們是驕傲的中華兒女”.覺得那是一句空口號。而此時我才明白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真正原因;中華民族讓世界人民喜愛的真正原因:因爲我們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有着優良的文化傳統!造就了一代代賢良的.中華兒女!我們是“禮儀之邦”.講究禮儀、廣結朋友、謙虛仁慈。

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華兒女那麼多優秀的品德。

弟子規讀後感5

《弟子規》中說:"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但是我偏偏和書作對,我的書桌上放着練習本,練習冊,漫畫書……所有和學習有關,無關的書全都放在書桌上,東一本,西一本,我的書桌成了"舊書攤",要想找一本急用的書,有時比登天還難。此刻我得好好收拾收拾,持續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弟子規》中還說:"出必告,反必面。"但是我出去玩卻常常忘記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出去玩,沒有告訴媽媽,我回到家裏媽媽狠狠地說了我一頓,我讀過《弟子規》以後,我明白自我做的不對,我出門時要和媽媽打招呼,回家時也要跟媽媽說一聲。這樣媽媽就不用擔心了。

我讀完了《弟子規》,瞭解了自我的`缺點,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我必須要改掉缺點,做一個完美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6

在這本書裏講了許多故事,其中讓我感受最深刻的是:"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讀書的方法講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想;眼到,仔細地看;口到,專心地讀。仔細想想這句話可真是太有道理了,結合我平時的日常學習去體會這句話確實也是如此,就比如說我在學習電子琴的時候,真的需要用心記譜,用眼睛仔細的看樂譜,手彈的同時又要大聲讀譜,這樣練進步是十分大的。又比如說背單詞需要我先看書,反覆聽磁帶,同時大聲朗讀,這樣才能真正地把單詞記在心裏。

這本書最重要的是讓我們在思想道德方面,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讓我們發自內心的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好事摒棄不良行爲,學會做人,做一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我會時刻用這本書鞭策自我,它將像一座燈塔一樣照亮我的漫漫人生路,讓我健康快樂的成長。

弟子規讀後感7

最近,我讀了一本古人流傳下來的一本書。

《弟子規》這本書大概是說了:我們要關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關心自己的長輩,還要懂得該怎樣做人。

我讀了《弟子規》的一本書,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離牀喪三年居處變酒肉絕。”這句話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來對自己父母的喪禮是這樣重視的.,父母死了之後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這三年裏他們要把屋子變得簡樸,樸素,不能有一點兒富貴的東西出現。但換回我們現代人能這樣做嗎?絕對不行!他們只能喪一個星期,過了一個星期,他們就到處去玩,喝酒吃肉類。現代人也不會把屋子變得樸素。

我很佩服古代人,他們能這樣尊敬和孝順自己的父母!

我讀了《弟子規》有許多感受,過一段時間再讀,可能又會給我許多感受!

弟子規讀後感8

在這個寒假,我參加了校園記者國學經典誦讀班,學習了《弟子規》。

臧克家說:“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書籍會帶着我們跨過智慧的大山,越過知識的大海,會使我們在知識面前不再顯得渺小。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針對《弟子規》這一段話,我還有一件小故事呢!

今年過年我在姥姥家住,第二天,姥姥準備好早飯,叫我起牀吃飯。我起牀後發現表弟還在睡覺,舅舅叫了他幾次,可表弟就是不想起牀。我就對他說了《弟子規》裏的'這段話。表弟問我:“這是什麼意思呀?”我耐心地給他講解了這段話的意思。聽過後,他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對舅舅說:“爸爸,我現在起牀!”

國學班的任老師給我們講過:“讀書不但要讀好書,而且把美德也要落實到行動中去。”這句話使我深深地記住了《弟子規》。

弟子規讀後感9

弟子規讀後感200字今天,我學習了《弟子規》這本書。從中領悟到許多做人的道理。我每天都讀一遍,讓自己心中灑下更多善良的種子,並且把善良帶給身邊的每一位親朋好友。《弟子規》裏有許許多多做人的基本,這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產”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這件“財產”。《弟子規》這本書帶給我了快樂,每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會拿起這本書看一看,用他來打開我的.心結。

每當我面對道德抉擇的時候,總會拿起這本書看一,從中找到解決的方法。《弟子規》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雖然他只是一本書,但有着巨大的魔力。它可以讓社會上那些不道德的人改邪歸正。我非常欣賞《弟子規》,我希望每一個人都學習《弟子規》,並且幫助社會上那些不道德的人改邪歸正。

弟子規讀後感10

今天,再次認真閱讀了《弟子規》中的“入則孝”一章,讓我更加明白了做人的基本原則。每天裏,爸爸辛勤地工作、拼命地掙錢;媽媽接我上學放學、洗衣做飯忙個不停。學校離家約十里地,一天四個來回,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寒來暑往,我從未遲到過,而是每天早早地來到學校幫同學開門、收發作業。父母如此的辛苦操勞就是爲了我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有一個紮實的學習基礎。我七歲了,在爺爺眼裏,我已經是一個懂事的大孩子了,所以我要理解爸爸媽媽的良苦用心。

我一定努力學習,好好的孝敬二老,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以此慰藉我那顆感恩的`心。我一定認真聆聽你們的教誨,改正自己的不足、知難而進,做一個你們引以爲榮的寶貝。

弟子規讀後感11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所做,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名爲《弟子規》。總敘的內容是: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 ,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根據聖賢先師孔夫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

它教導我們: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 其次在日常言語行爲中要有禮數、講禮貌、講信用;要博愛,向有德行的人學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更應該好好學習。學習《弟子規》,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品德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讀後感12

在我國古代的兒童啓蒙讀物中,《弟子規》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這本書注重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它還是一本教育兒童如何遵紀守法,規範做人的`經典啓蒙讀物。

從一年級時,我就開始背誦《弟子規》。這本書讓我領略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幫助我們開闊思路,培養品格。教育我們如何對待父母兄弟,如何爲人處世,如何讀書學習和修養品德的禮儀與規範。《弟子規》是學習古人爲人處世的典範,也是我們當代兒童學習的典範和榜樣。

我喜歡《弟子規》。

弟子規讀後感13

《弟子規》成書於清康年間,以《論語·學而篇》的“弟子規入則孝,出則悌,謹則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爲中心,講述了孩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學習上的守則規範。

在《弟子規》中我比較喜歡的是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意思是遇到困難或挫折的時候不要自暴自棄,,應該奮發向上努力學習。聖賢境界雖高,但循序漸進,常人也是可以達到的。

我們就像一株株幼小的苗,一朵朵嬌嫩的花,需要精心的呵護和培養,才能健康成長。每個孩子的.成長都少不了好書的陪伴,因爲好書就是那暖暖的春風、涓涓的小溪、輕撫、滋潤着孩子的心靈,爲孩子的成長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養料。

這本書能告訴我們很多,古人的禮儀!

弟子規讀後感14

一天我問爸爸,爲什麼我的名字中會有個孝字。爸爸聽了給了我《弟子規》這本書,讓我仔細看這本書,就知道我名字的來歷了。

我翻開第一頁,看到《弟子規》的總序,裏面前幾句寫的是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原來《弟子規》是聖人的訓導,我驚訝的發現,原來孝是放在第一位的。聖人教導我們首先要做到孝順。我理解了爸爸給我起這個名字的含義,爸爸還經常對我說一句話百善孝爲先,以孝爲做人的根本,做一個善良的人。

《弟子規》的第一篇就是《入則孝》,主要講的是如何做纔是孝:要做到父母的呼喚,還有父母安排做的事情要迅速、認真地去做。父母生病的'時候要仔細照顧。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能讓父母擔憂。做個品德高尚的人,如果在品德上有了缺失,就會讓父母覺得丟臉。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做人。

通過聖人說的有關孝的話,我認識到了要從平常的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做一個守孝道的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15

這條規就告訴我們,讀書有三個要領:“心、眼、口”統一。但最主要的還是在你的心,心如果沒有專注,心有旁騖,心裏頭老想着其他的事情,就像《小貓釣魚》講的那樣,我們學習、讀書的效果肯定不會好。

我們上學的`時候,或是我們的子女在學校學習的時候,不見得學習時間最長的,他的學習成績就最好,反而看似沒怎麼學的成績卻很好,這裏儘管因素很多,但不懂得讀書的要領——“心、眼、口”不一,很可能就是一個重要因素。當孩子學習時要做到心眼口統一,一要靠她自己體會和掌握,作爲家長要爲孩子創造一個適宜於學習的環境和氛圍。比如:當孩子作業沒做完時,家長就不要開電視和電腦或大聲說話交談了,以免孩子分心或影響孩子的學習,這樣他才能達到“心、眼、口”的統一,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標籤:讀後感 弟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