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紅樓夢》有感通用15篇

觀後感1.63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紅樓夢》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紅樓夢》有感通用15篇

讀《紅樓夢》有感1

偶然翻開《紅樓夢》,於是,我認識了她-----林黛玉。從那以後,黛玉姐姐的影子就盪漾在我的心中揮之不去。來來回回,隱約聽到嬌弱的喘息聲,腦海裏,是她傷感的容顏,帶着一絲憔悴卻依然迷人。她落淚是因爲她難過。只有放縱的哭過,笑容纔會更燦爛。閉上眼,彷彿看見了她柔情似水的眼神,閃爍着星星點點的淚光。

常有人說黛玉“小氣”甚至“心胸狹窄”,而我卻不這麼認爲,這一切只是因爲她太在意寶玉,以至於失了分寸,我認爲寶玉給黛玉的時間太少,黛玉的心太細膩,而寶玉卻體會不到。所以,在她心情不好的某個瞬間,她就像走丟的小孩沒有了分寸。而寶玉不該到來的問候只會被她狠狠的駁回,卻是無心的。不是因爲不能接受寶玉的問候,而是太難受。於是她只能用詩來發泄她的情感。

詩,是她美麗的靈魂,每當讀到她的詩時,總有沁人肺腑的感覺。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猶如一把鋒利的好刀刃,深深地插入了讀者心中,讓人有種窒息的幻覺,只覺得無形中讓人掐住了喉嚨,揮之不去的傷感。只能極不情願的放下書,慢慢地讓人平靜下來。記得她的《素花吟》:“依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讀完後,猶如萬箭穿心,肝腸寸斷般的陣痛。

她的淚像涓涓細流一樣潺潺流動,匯成 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劇。她哭泣,因爲她太委屈。她對寶玉太癡情,她的一生無限傷感。然而臨終前,她卻笑着喊:“寶玉,寶玉,你好……。”然後,她就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雖然,她的故事已經結束了,但是她給我留下了萬千思念。我合上書,想要把內心的塵埃封住,但一閉上眼,那段應該被禁錮的傷感又像塵埃一樣在空中飛揚、旋轉、舞動……

讀《紅樓夢》有感2

目光,碾過的世態百相。安靜,凝固,繁華背後的家族興衰猶如塵土,早已在時光流逝中被風沙抹去,了無蹤跡,昨日的夢囈隱約中透露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

初讀《紅樓夢》時我不過是幾歲大的黃毛丫頭,肚中墨汁淺,很快便被書中深奧的語言搞得頭暈腦漲,不打算能夠繼續深入研究下去,那印象中大觀園的繁華與喧鬧似乎就成了對《紅樓夢》的理解。寶玉的輕浮,黛玉的多愁善感,寶釵的知書達理,賈母的慈祥和藹,賈政的正直,其他人物的刻薄,自私自利……於當時年少無知的我而言,《紅樓夢》只不過是一本記錄明末清七年級戶富人家的興衰榮辱史罷了。

再品《紅樓夢》,隨着閱歷的豐富,視野的開拓,這本書於我,不再僅僅是隻意味着一個純粹的平凡故事,它開始有了更加深遠的寓意,細細品味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領悟那背後所蘊含的真正含義,也讓我領略到了曹雪芹這位懷才不遇的文學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觀念。

賈府,這是當時集財富,權勢於一身的大家族,正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個家族的一切都是如此風光美好,府中那此黑暗腐朽又有誰知曉。寶玉,黛玉,寶釵,湘雲等人,整日待在大觀園中,吟詩作畫,捕蝶賞花,多麼的快活!多麼的風雅!但是這並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整日的禮節限制,看似活人又非活人般生活,宛如一隻只牽線木偶,在這種長期的壓抑之下,感情越壓抑便積累的越多,一旦爆發便難以遏制住。

打開時間的百寶箱,回首那一段纏綿悱惻的戀情,一段大家族的落寞史,過去了卻又過不去,初見黛玉,楚楚動人,紅脣皓齒,純真浪漫。相見時的似曾相識,寶黛之間的緣分,在相見的那一剎那似乎早已註定。在大觀園中的,一段情投意合由愛戀由此開始,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上天註定的緣分,卻怎麼也拗不過賈母的一段話。

大喜之日,佳人卻香消玉殞,誰可知當時一怒摔玉只爲伊人。焚稿時,又有誰明白黛玉心中的無盡的苦楚,淚如那斷線的珠子般滴落,而寶玉卻被矇在鼓裏,爲他和黛玉的婚事歡喜不已,兩處氣氛雖有天地之差,卻能異曲同工地表現出兩人之間的愛意。最後,那個眼含淚水的女子隨着詩稿燒燬一同逝去,知曉了一切的寶玉,悲痛欲絕,一夜成長,不再是那純真無知的少年郎,看破紅塵,不久就隨着一僧一道而去,了無蹤跡,而寶釵呢?她雖成了賈府少奶奶,卻失去了情愛,一輩子孤苦悲寂地守在府中,何其悲涼!這裏的一切的一切都結束了……

賈府中國大家族不僅僅是一家族的沒落,更代表着時代沒落與社會風氣的腐敗,代表了作者對社會的極度失望和那看破紅塵的一分灑脫與悲傷,而寶黛之間的戀情更是對封建禮教的反抗與衝擊,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

合上書本,放在心上的《紅樓夢》,喜憂之間盡是魂牽夢吟,聚散過往皆爲沉浮幻境。它孕育着智慧,積蓄着文化;它,展現着藝術魅力;它,透散着醉人的感傷。

讀《紅樓夢》有感3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一曲紅樓蘊含人間悲歡情愁,令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淚。

金陵十二釵: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李紈、妙玉、史湘雲、王熙鳳、賈巧姐、秦可卿。她們的結局悽美又悲涼……

文中敘寫了一大羣青春活力的少女,作品充滿了青春的笑和淚、愛和怨、酒和詩。史湘雲作爲羣芳中的一員,被喻爲海棠的象徵,她有着林黛玉的聰穎和真摯,卻無她的嬌柔憂鬱和狹隘;她有着薛寶釵的才思和純情,卻不像她那樣圓滑和隱忍;她有着王熙鳳的活潑和爽朗,卻無她的殘忍和貪婪,史湘雲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內外兼修的知性女人。

湘雲姿容瀟灑、高雅脫俗,深得賈母及賈府衆人的喜愛。如書中這樣寫道: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這樣的容貌集於一身,真可謂美中之上品啊!

湘雲不但貌美,而且才思敏捷,是位才華橫溢的女子,在詩歌品評中也有起自己獨特的見解。

恐怕讀過此書的人,可能都不曾忘卻"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王熙鳳,無獨有偶,湘雲的出場也是先聲奪人,她也是笑着出場的,而且是富麗堂皇的大觀園裏笑得最多的人。她笑看人生,帶給衆人許多快樂,並且將自己的歡樂傳遞給別人,爲大觀園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讀完《紅樓夢》,心中思緒萬千。賈府由盛轉衰,昔日繁榮的大觀園竟跌落如此,個個貌美的金陵十二釵最終卻。

讀《紅樓夢》有感4

前幾天我讀了《紅樓夢》這本名著,讓我愛不釋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七十回《紅樓春趣》。

《紅樓春趣》這個故事中講到了放風箏的事,放風箏需要用到高墩、剪子股兒、籰子等。大家興致滿滿地放起各式各樣的風箏,都有不同的心態。只有寶玉的美人風箏放不起來。寶玉見丫頭們都放起來了,便自已也來放,結果風箏放不起來,急得滿頭大汗,大家都哈哈大笑了起來,最後是細心的黛玉幫寶玉圓場說是頂線不好,拿去叫人換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個來放。

在開闊平面的土地上,遙望無邊的天空上,寶玉、黛玉等放的風箏,各式各樣的風箏爭奇鬥豔,留下了一陣歡聲笑語,被放走的風箏身上都被寄予了一種希望,一種放晦氣得福氣的希望。桃花開了,柳樹發芽了,這個時節,寶玉、黛玉等在大觀園放風箏時,大家玩得都很開心,黛玉的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和寶玉的天真、頑皮、可愛的公子哥形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每個一去不復返的風箏,都是一種美好的開始,一種希望,一種幸福的寄託,這纔是放風箏給我們帶來樂趣之外的更有意義的地方。

讀《紅樓夢》有感5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這是我國著名的古代長篇歷史《紅樓夢》的序言。今年國慶,我終於如願所償,買到了這本:大部頭小說。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講述了王、史、賈、薛四大家族的榮辱興衰以及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人的愛情悲劇。

賈寶玉認爲“女子是用水做的骨肉”,見了“便覺清爽”。而“男子是用泥做的骨肉”見了“便覺濁臭”這句看似玩笑的話卻反映出了賈寶玉眼中的封建社會。他憎恨當時的尊卑有序和男尊女卑。不僅如此,他還十分同情奴婢和下層人物。這種放縱不羈的性格也爲家道敗落後出家做了和尚做了一個鋪墊

林黛玉,一個大家閨秀。在偌大的賈府中,除了賈寶玉,一個可以讓她相信的人也沒有。林黛玉自幼體弱多病。在賈寶玉和薛寶釵成婚當晚焚燬詩稿,吐血身亡。

薛寶釵,一位看似老實,卻在賈府中學會了圓滑。平日裏不怎麼說話,善於用小恩小惠來籠絡人心。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衆生。”這句話講述了王熙鳳的下場。王熙鳳是一個圓滑、見風使舵的人。是她用“調包計”使賈寶玉、林黛玉以及薛寶釵三人的婚姻釀成了一場愛情悲劇。

看完了這本書,我彷彿看了一場電影。這場電影讓我爲林黛玉、賈寶亮以及薛寶釵感到惋惜。也使我爲當年封建社會的種種不平等而感到憤怒。

讀《紅樓夢》有感6

話紅樓,由盛至衰。《紅樓夢》這本書是帶有強烈的反封建意識的,作者曹雪芹通過對金陵十二釵的悲劇命運的敘述,折射出封建大家庭中成員們的由樂而悲的曲折過程。

盛時,賈府榮華富貴令人無比嚮往。不論招待遠客的宴席,還是丫鬟婆子的穿着打扮。那都是普通人無法比擬的。當初,海棠社成員共同作詩,衆多有才的女子與偏愛詩詞歌賦的寶玉一起吟詩作賦,盡情揮發他們的才華。他們寫的詩都蘊含着自己獨一無二的思想。後來,大家又同進家宴,一起吃螃蟹,一起喝酒,樂哉!只可惜好景不長,那些讀來着實讓人佩服和驚歎的詩詞與海棠社的輝煌和快樂是那麼的短暫,緊接着一個一個的厄運便降臨到他們頭上了。

賈元春嫁到宮中成了貴妃娘娘,享盡了榮華富貴,卻可惜死的過早。從此以後,賈府變得衰敗了。賈政、賈赦的家產被查,賈氏府邸被封。讀後感·府中的女子家人一個個離去,賈府也漸漸冷清了。黛玉病死,寶玉、寶釵成婚。寶玉再次發起狂風病來,最終出家。賈母、鳳姐病死,迎春嫁至孫紹祖,不到一年時間就被活活折磨死了。探春遠嫁,惜春當了尼姑。最終,寶釵、湘雲守了寡。

可惜,可憐。有情人終不能成爲眷屬;無辜之人也會被受牽連。終究逃不出的厄運,嘆賈府如此悲慘的命運與結局。這是一場悲劇,悲傷悽慘的愛情,悲慘的命運。賈府終爲充滿了憂鬱感與悲憫的存在。

讀《紅樓夢》有感7

從《紅樓夢》問世至今二百年以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人都成了人們熟悉的人物。人們爲賈寶玉嘆息,爲林黛玉流淚,對王熙鳳又愛又恨。打開《紅樓夢》,就是打開了一個熙來攘往的人物世界,而最能吸引人們目光的,還是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這三位主人公。

在《紅樓夢》的大觀園中,有兩個人想做“變性手術”,一個是探春,另一個就是寶玉。究其原因,正如寶玉自己所說的那樣:“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濁臭逼人。”這在封建社會是一種叛逆,但在寶玉看來,除了少女們的純潔可愛能使他尊敬和愛悅之外,生活中再也沒有什麼事物值得他獻出青春和生命了。並且他只求過那種隨一心一所一欲的生活,在他心中,人只有真善美、假惡醜之分,而沒有高低貴賤之別,所以他纔敢於向當時儒家的道德標準挑戰。潘知常教授曾美名曰:“賈寶玉是中國的第一個‘亞當’。”從某些方面看,寶玉的這種性格反應了人性解放、個性自一由和人權平等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淚美人”林黛玉賺取了讀者太多的眼淚。她清靈清麗而又多疑多妒的性格和氣質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和寶玉一樣,她也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黛玉的生活是愛與美的世界,從至純至美的“黛玉葬花“這一情節可以看出,她非常愛護生命、珍惜生命,她的多愁善感也藉此被曹雪芹渲染到了極至。

林黛玉的才氣的確過人。但是她不知道當時社會需要“無才便是德”的賢良女性。賞風月、做詩詞不過是貴族小一姐無聊消遣和多餘的點綴,更別說讓女子自一由戀愛了。所以寶黛的愛情雖然天真、無邪,但卻註定是一個悲劇。敏一感多病的林黛玉也註定無人可以依賴。於是她懷着純潔的愛和對塵世的悲怨,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實現了“質本潔來還潔去,不叫污掉陷渠溝。”的誓言。

薛寶釵則是一位封建道德禮法的自覺恪守者。天資聰穎的她知道自己無論有多大的才幹,在這個男權社會中無論怎樣反抗,最終都要以失敗告終,所以她養成了一種罕言沒語但卻八面玲瓏的個性。他寬厚隨和,豁達大度,幾乎得到主子奴婢所有人的肯定。她不僅人緣好,才智也高,以爲典型的“女夫子”。但是,她明白“女子無才便是德”,於是便經常把自己的才幹掩藏起來,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未來夫婿身上。無奈,賈寶玉無論如何也停不下她的話,所以,在議婚的時候,她開始低頭不語,後來暗自垂淚。可見,賈寶玉也不是她理想的人選。

《紅樓夢》全書描寫了以反抗封建思想爲主的人物和故事,批判了封建統治集一團一的無能。也許,曹雪芹做夢也想不到當年禁止發行的《紅樓夢》在今天是這樣的紅火。

讀《紅樓夢》有感8

在《紅樓夢》中,劉姥姥並不是什麼重要的人物,總共也就出現了兩三回,但就是這麼一個普通的劉姥姥卻讓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

劉姥姥第一次出現,便是因爲家中無錢過冬,便想去榮國府攀攀舊親要點錢財來,她遲鈍卻又精明,知道叫板兒去開口要錢比較好點,只可惜板兒經歷尚淺,只顧着吃東西,把身上揹負的責任忘得一乾二淨,幸虧榮國府有的.是錢財,便給了她三十兩銀子,哄得劉姥姥屁顛屁顛的回家去了。

劉姥姥雖愛財,卻又有一顆感恩的心。她見自己用了榮國府的便送了些瓜果蔬菜給賈母等人,並且用她那機智幽默具有農村特色的語言逗笑了賈母,之後不免要有些賞賜。

劉姥姥愛財但不貪財,並且有一顆善心 。當賈府破落,鳳姐將死之時,劉姥姥仍沒有嫌棄他們,而是繼續爲他們充當喜劇角色,鳳姐請求劉姥姥爲她祈福,並且把手上的金鐲給了她做祈福的錢,但劉姥姥並不收下,而是真心實意的準備幫鳳姐祈福,只可惜紅顏命薄,劉姥姥還未幫鳳姐祈福,她就先歸西了。其實當初劉姥姥就是收下鳳姐的鐲子,又有幾人知道呢!由此可見,劉姥姥雖愛財,但不貪財。

一個質樸卻又步伐精明,愛財卻又不貪財的劉姥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讀《紅樓夢》有感9

一段纏綿的情緣,兩眼流不盡的淚水,三人生死糾葛的愛恨情仇……

初遇時,那句,"這位妹妹我曾經見過",一眼,她入了他的眸,他也入了她的心。此後,她流淚是爲他,他瘋魔也是爲她。沒人知道,他曾是神瑛侍者,她曾是一枚絳珠草,木石前盟,是他們的緣,亦是他們的劫。

神瑛侍者帶着五彩石來到繁華紅塵,而絳珠草爲了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也追隨侍者而去,許願以一生的淚水來報答。她確是留了一輩子的淚水,耗盡了心神,最後鬱鬱而終。

神瑛侍者入世,銜玉而生,故名寶玉,一年後,姑蘇林黛玉出生,她就是絳珠仙子。在賈敏去世,林如海逐年老去的情況下,爲了黛玉有人陪伴,教導,林父將黛玉送去賈府,黛玉與寶玉糾纏一生的命運便就此開始了。

寶玉與黛玉相識相知,他們興趣相投,在封建制度,森嚴等級下,他們都有着與世不容的逆骨。他們的相戀同所有的戀愛相似,甜蜜而又酸澀。他們矛盾過,黛玉曾因爭吵誤會剪碎了贈予寶玉的香囊;他們契合過,黛玉葬花,"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道盡了歲月的無情,時光的殘忍,寶玉亦有感而發,悲慟大哭;他們思念過,當寶玉失玉,神智迷失時,誤以爲黛玉將要歸家,他的淚水裏,是最真摯的情;他們痛苦過,當黛玉病重,爲寶玉的消息病況疏好疏壞,而彼時正神志不清的寶玉,因將要娶黛玉爲妻而有了一絲清明。兩個癡兒,爲彼此傾心,爲彼此傷神,誰又知這只是一場註定沒有結果的姻緣。

金玉良緣,本是兩個人的幸福,這裏,卻是三個人的悲劇。黛玉魂歸離恨,寶玉看破紅塵出家,而寶釵,一人獨守半生寂寞。黛玉清高淡泊,悟性極高;寶玉天資聰穎,多情而又癡情;寶釵曾有詩"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他們都有絕世的才情,可惜在腐朽且日漸衰落的大觀園的禁錮下,他們的人生走向了遺憾,走向了生離死別的結局

我仿若還能看見黛玉泯脣一笑間的風情,還能聽見那委婉哀怨的葬花吟,我感受到了寶玉與姐妹嬉鬧時的愉悅,體會到寶玉出家時四大皆空,茫然若失的心痛,我眼前還有寶釵嫵媚秀麗的身姿在浮現,耳邊仍有她半生孤寂的嘆息在迴響……

曲終人散,唯留一杯清茶,淡淡品,似有餘韻……

讀《紅樓夢》有感10

《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之一,人人皆知,書中的人物林戴玉、賈寶玉也是家喻戶曉,因爲人們對這本書太熟悉了,所以這本書在大衆中也就形成了固有的形象,加之研究的學者衆多,又把它解剖的支離破散,歸納的系統有序,每一個細節都能推究出個一二三來,所以書中內容似乎已經變得透明、唾手可得。但對於普通的個體讀者,讀《紅樓夢》就像讀其他書一樣,對味口了才願意看。

第一次讀《紅樓夢》時,完全是衝着它的名號去的,當時還在上學,對書中描寫的諸多景物及人物事件,如同嚼蠟,但還是硬着頭皮把它讀完了,若問收穫,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能把它耐着性子從頭到尾看一遍,當時更喜歡看現代小說,與生活更貼近,接受起來比較容易。

第二次讀《紅樓夢》時,是因爲讀外國人寫的書,寫作的風格迥異,後來讀膩煩了,想換換口味,看看中國人自己寫的書,於是乎又想到了《紅樓夢》,這次讀了幾頁,覺得有些韻味,值得品味,而且節奏較慢,故事情節娓娓道來,不緊不慢,像是一個修煉千年的道士,心中自有定數,也像極了中國的繁瑣禮節,按照規矩來,不可着急越禮。但後來讀到後面的章節,有些堅持不住了,越讀越無味,都是些婆婆媽媽的事情,又不忍放棄,最後還是掙扎着讀完了,因爲書的內容太多,讀完之後,仍是一頭霧水,被書中的人物攪得暈頭轉向。

有人讀書是很認真的,會事前瞭解一些人物線索,然後再讀,而我是個懶惰的讀者,摸過書來,二話不說就從頭讀起來,進去的快,出來的也快,粗粗的過一遍,分不清人物層次,只是對書中的感興趣的地方,仔細的看看,其他的也不管不顧了。即便是讀了幾遍的《紅樓夢》,還是看完就忘,只記得裏面的人物衆多、三六九等,各色人物俱全,各種事件層出不窮,均是些日常小事,‘婦人之口舌是非、各種人情往來、弄在一處作詩弄詞’,從小處着手,略略引出些大人物、大事情,但也只是稍稍帶過,多是褒獎之詞,寫的非常謹慎。這本書在細小處下足了功夫‘主子招妻納妾、下人勾心鬥角挑撥事非、姑娘們作詩詞附風雅、慶生過壽看大’,再寫寫外圍的窮苦人家如何過活,諸多種種。圍繞着榮寧二府展開密如網的描寫,觀遍世間百態,雖然是細小事物,但仔細的推敲,寫的是當時的民生百姓與達官貴人的生活常態,以榮華富貴爲描寫的主線,映襯了普通百姓的艱苦生活。

但富貴一時,不可能一世,終究曲終人散,方夢醒,作爲生活在富貴窩中的主子,怎經得起人生大起大茖,大悲大喜,最終在紅塵中顛沛流離,循入空門。讀書像控掘寶藏一樣,找到一本好書難,找到一本自己喜歡的好書更難,找到了,讀一遍不開竅,讀二遍還懵懂,讀三遍才體會些許滋味,再多讀幾遍,就像考古學家,小心翼翼的發現些古董,甚至還閃閃發光,引人無限遐想,書中所講與心中所想能夠結合在一起,才覺得值得。

讀《紅樓夢》有感11

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文學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這是一本很難讀懂的小說。曹雪芹說他的紅樓夢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這不僅是這本書的命,也告訴我們,這部作品具有十分深的意味。讀這本書要細細讀,慢慢品。

《紅樓夢》寫的是書中三個主要人物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角戀愛。我們能夠看到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我們也能看到四大家著有興旺到衰亡的命運。作者在這本書裏,用各種藝術手段,塑造了各種行行色色的人物形象。

讀《紅樓夢》有感12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並不懂得它引申的含義。因此,對《紅樓夢》這本書也並不感興趣。但當我無聊時,再次捧起這本書,卻被這本書中的情節深深吸引了。

《紅樓夢》這本書主要介紹了林黛玉悲涼的一生,使人不禁感到淒涼。書中的主人公林黛玉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子,而男主人公賈寶玉也是一個癡情的人。書中的人物形象鮮明,任性灑脫的史湘雲,心狠手辣的“鳳姐”王熙鳳,多才多藝的惜春……每一處的細節描寫都把人物性格體現得淋漓盡致,其中,焚坑葬花更是把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情緒發揮到了極致。

當我讀到黛玉拾起花瓣,並將它們放在一個挖好的坑裏埋起來時,我彷彿感受到了她此時淒涼、悲傷的心情。而這落花,可能便是她當時悲涼心境的真實寫照吧。我也曾爲湘雲醉枕芍藥花瓣,在石板上睡着而忍俊不禁,哈哈大笑過。隨着情節的跌宕起伏,我的心情也忽上忽下,搖擺不定。

以前,我認爲《紅樓夢》這本書很無趣,但現在,我才懂得這本書中隱藏的深刻含義,明白了作者對當時清政府腐敗的不滿與厭惡。也許,正是因爲當時清政府的腐敗,才能使曹雪芹寫下這本世界名著——《紅樓夢》吧。在這本書中,林黛玉這個人物也寄予了作者當初淒涼的心情和心中的憤恨,不是嗎?

通過閱讀《紅樓夢》,我明白了做人要做一個善良而堅強的人,如果人人都像林黛玉那樣弱不禁風,多愁善感,那是不行的。人的一生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與困難,我們應該學會堅強。

讀《紅樓夢》有感13

說起四大名著,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紅樓夢》這本書,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這本書講述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轉衰的辛酸血淚史。

按十二釵手中判詞就揭示了十二個女孩子的命運,其中一首判詞,讓我記憶猶新,書中這樣寫道———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皇糧,我相信讀完這首判詞,大概就知道是誰的命運了?文中所說的是迎春,迎春在書中戲份少,這個人物命運很可悲,意思是迎春被迫嫁給孫紹祖,迎春事事事謙,最終被虐而死。

我覺得在生活中,如果有人在校園中受欺凌或是辱罵同學或自己應該勇敢的說不,並立刻告訴老師或家長,當然也不要做校園中的小霸王,告訴生活中的孫紹祖不要欺負人,也不要像迎春一樣,事事謙讓,卑微又懦弱,不懂得拒絕別人,任由他人的擺佈,就像讓人在手中擺弄的娃娃,還記得元宵燈謎內一章嗎?迎春的燈謎謎底是算盤,從中我們可看出她的命運,算盤就是任由他人擺佈,讓人玩弄於指尖的玩物罷了,《紅樓夢》中可以看出她的無可奈何,也看出那個朝代的悲哀。

這本這是一本好書,希望大家有時間去讀一讀!

原著:子系中山狼,選自《紅樓夢》中曹雪芹對迎春的判詞:“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見第五回)這裏的“中山狼”指迎春的丈夫孫紹祖。《紅》書中說,賈孫兩家“雖是世交,當年不過是彼祖希慕榮寧之勢,有不能了結之事才拜在門下的”(見第七十九回)。

到迎春嫁給孫紹祖之時,賈家已今非昔比,故使“在兵部候缺題升”的孫紹祖纔敢對迎春惡言相向,百般蹂躪,說什麼“你別和我充夫人娘子,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銀子,把你准折買給我的。好不好,打一頓攆在下房裏睡去。當日有你爺爺在時,希圖上我們的富貴,趕着相與的。論理我和你父親是一輩,如今強壓我的頭,賣了一輩。又不該作了這門親,倒沒的叫人看着趕勢利似的”(見第八十回)。從這裏可看出孫紹祖的忘恩負義,所以曹雪芹稱他爲“中山狼”,一個“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嘴臉。

不要總以爲生活辜負了你什麼,其實,你跟別人擁有的一樣多。因爲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爲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爲他計較的少。聰明的人,總在尋找好心情;成功的人,總在保持好心情;幸福的人,總在享受好心情。去做自己生活上的主人,讓心爲自己指引方向。

讀《紅樓夢》有感14

《紅樓夢》是一部文學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花了整整十年的時間,創造出了《紅樓夢》,書中提到的那時還是封建社會,還是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主要寫的是賈府由盛轉衰的全過程。

書中讓我最感慨的地方,就是開頭和結尾了。開頭,賈家是多麼的有權有勢有錢,但是大部分男人卻在外面惹事生非、仗勢欺人,花天酒地。就像賈赦,整天在外面花天酒地,人都那麼老了,還要娶鴛鴦。賈府的胡作非爲和花天酒地是造成後來賈府敗落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結局很悲慘也是一定的了。

媽媽讓我把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這四人每個人的名字中的一個字連起來讀,我想,總不可能是春春春春嘛,那就是名字的前一個字連在一起讀了,於是我又讀了一遍,“元迎探惜?”嗯,不就是“原應嘆息”嗎?這就是四姐妹的命運嗎?唉!《紅樓夢》裏還有諧音暗語呀!賈元春在宮中生病死了,迎春被丈夫打死了,探春遠嫁他鄉了,惜春出家了,她們都不能由自己來掌控自己的命運,她們的結局真是值得我們悲嘆啊!

《紅樓夢》中還有很多值得好好思考的地方。我要好好品讀。

讀《紅樓夢》有感15

《枉凝眉》中有這麼一段話: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紅樓夢》書寫了多少書中人的悲劇?曹雪芹不僅體現出了一個封建權貴家庭走向衰敗和榮枯,而且從側面彰顯了封建禮教下純真的愛情。一邊是功名成就,一邊是金玉良緣。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讓我們看到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與林黛玉兩人無比淒涼憂傷的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讓人有時似乎至於千里煙霧之中,琢磨不透這裏面的一切,書中共900多名人物,而最讓我能爲其流下辛酸淚的也只有她——林黛玉。

在《紅樓夢》中有一段,講“黛玉葬花”,我閱盡《紅樓夢》,卻唯獨對這一章情有獨鍾,令我魂牽夢繞。這一段將黛玉的自卑、自尊、自憐展現無遺,尤其是那一首《葬花詞》:“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捧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讀着這首詩,我的心彷彿震動了一下,她把自己的渴望、夢寐、生活的苦澀,全都埋入土中,卻埋不掉孤獨,如影隨形的孤獨,與生俱來的孤獨……

她與寶玉相愛,卻只留下悽苦。本是兩對打不散鴛鴦,情投意合、情意綿綿,可是天不由人,不愛說話、性格內向、人緣不好,卻成爲她最大的絆腳石。所有人都離她遠去,不願搭理她。由此,命運的天平加速傾斜,傾向了城府頗深的薛寶釵這邊,鳳姐的一出偷樑換柱使寶玉與黛玉二人錯失摯愛。黛玉含淚而終,含恨而去,而寶玉也變得瘋瘋傻傻,看破紅塵,削髮爲僧,可悲!

黛玉的慘劇,正是因爲封建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輿論導致的,作者塑造了這樣一個讓人傷懷的人物,也許是想告訴我們:“還有更多的古代女子和黛玉一樣飽受折磨,在苦難中掙扎。”曹雪芹是否也將自己的痛苦寄託在“黛玉”的身上呢?這只是猜測,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紅樓夢》留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是幾本書卷,而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次次讀次次悟,正是它的不朽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