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在人間》有感15篇

觀後感3.06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在人間》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在人間》有感15篇

讀《在人間》有感1

近來讀了《愛在人間》腦子裏經常不由自主的浮現出童年的片斷,像一片片白雲在天際邊掠過一樣,我的完美、幸福的童年,總斷斷續續的在眼前重現……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記不清楚是幾歲,只記得一覺醒來,彷彿由漫長的寒冬睡到了溫暖而生機勃勃的春天,奶奶告訴我小夥伴們都在街上放風箏,讓我趕緊出去和他們玩,我一溜煙的跑出去,滿眼的春色,滿天的風箏,滿耳捉蝴蝶的嬉鬧聲。當時小小的我就在想,怎麼睡了一覺就睡到了春天呢?

永遠忘不了我的奶奶,那是我至親的人,永遠忘不了家裏的老屋,那是我幸福的儲藏地,永遠忘不了與曾經的小夥伴們在麥地裏追逐玩耍,互相打鬧,競相說心事,還有約定所謂與臨村小朋友的“決鬥”……那時鄉村鎮裏每五天有個集市,我們幾個調皮的小夥伴一起走着去趕集,買一些小小的裝飾品,回來的時候故意在田裏滾呀,追呀,笑的喘不過氣來,田野的風將我們的笑聲播散的好遠好遠……

現在想想,那時父母在城裏上班,我從小由奶奶照顧,不願意一起去。和他們在一起時,就盼着能趕緊回老家奶奶那。他們就把我留在老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算是“留守兒童”吧,但是“留守兒童”的生活是那麼豐富多彩和幸福。

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在家裏請人在家裏吃涮羊肉,我和奶奶不愛吃羊肉,我們兩個在對面的屋子裏,那時還沒有冰箱,就用橙汁飲料以及賣乳精以及奶粉等摻在一起,在寒冷的冬天,我們拿出調製品放在杯子裏在屋外凍一夜,第二天早晨自制的冰糕就好了。那時候我和奶奶在老家,每天我只知道在外瘋玩,在家的時候就和奶奶形影不離,哪怕是寒冷的冬天她五點起來去外面我也得跟着……

在老家那個溫暖的屋裏,在那個熱乎乎的炕上,我們全家一起吃飯、和同村的親朋好友聊天,那時候,我在享受着富足的生活、和諧完美的家庭、溫暖融洽的淳樸感情,那時候我根本就不懂得這些是多麼寶貴的東西,那時候我不懂得隨着時間的流逝,有的東西再也回不去了,再也可望而不可及了。

我的快樂童年像天堂,充滿了樂趣與甜蜜,充滿着美好與憧憬,午後睡醒在街上和小朋友們吃冰棍都覺得那麼溫馨,這一幕在記憶中撒滿了陽光,是金色的,飯後因爲廣播裏放着《水手》而小夥伴們都不約而同的集中到街上,那種情形至今讓我覺得懷念,還有夏日的夜晚和大人們在一起在外乘涼,和小朋友們一起唱歌、調皮,我家院子裏的桃樹和柿子樹,夏天我在屋中間靜靜享受在躺椅中的時間。這些爲什麼讓我如此難忘?

後來我開始長大,我的童年開始接近尾聲,我被父母帶走去縣城讀書,我那時沒有意識到我的幸福從那時開始一點點減少了。那些意料中的事情,沒有意料中的事情,都一件件發生了,現在回想起來,幸福的確是從那時開始減少的,童年的確是從那時開始一點點消失的。

因爲童年太幸福了,所以我常常在想是不是每個人的幸福也和精力一樣,是有個絕對總量的限制呢?因爲那會幸福過量了,所以要承受一些事情,要勻一勻或者間隔一段時間才能夠擁有新的幸福呢?還是每個人的童年都像天堂,這是我們理所應當該有的幸福呢?很多過去的時光片斷,只能珍藏在心裏;很多人和事情,不管是不是有意忘記或者懷念,總會印在心底。

讀《在人間》有感2

蘇東坡小時候是個聰明好學的學生,他背書時不僅僅注重文章的內容、知識,連文字意思也不忽略。

他父親是當代大文豪,在父親的指導下,加上他本身的聰明刻苦,他學習成績很出衆,他的家人和親友對他讚不絕口,先生也很喜愛他。

在一聲聲的讚歎下,蘇東坡漸漸覺得自己已經學會了天下所有的書,他乘興寫了一副對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然後把對聯貼在門口。

有一次,一位老翁來問他一本書上的一些字,蘇東坡滿不在意地接過書,一看,他吃了一驚,書上的字他一個也不認識,他的臉一陣紅一陣白,只好硬着頭皮,如實告訴老翁這幾個字他不認識。望着老翁遠去的背影,這時蘇東坡感到很慚愧。

從此,蘇東坡把對聯改成:“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他發誓,要活到老,學到老,永不滿足,永不驕傲。從此他手不釋卷,朝日攻讀,虛心求學,終於在文學史上博得了唐宋8大家之一的聲譽。

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有他這樣的精神。考試得第一了不要驕傲,要虛心學習,還要多多讀書,語文在於積累,光光課堂上的一些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要在課外下功時,熟讀萬卷書,因爲自己的知識只有蒼蒼在海中的一滴,很小很小,哪怕你學到老,也不能把天下所有的知識學完,所以,時時刻刻都要虛心學習,學而不厭。

……

讀《在人間》有感3

在人間這是第二部,講的是高爾基在十一歲時,母親不幸去世。所以,高爾基便走入社會。第二部一共有八小章。

第一章是《到鞋店裏當學徒》講了高爾基來到人間走到了一家“時式鞋店” 高爾基當學徒時沒有一天可以閒着,愛發脾氣的廚娘總是把“我”早早的叫起來。寫了高爾基的表哥也非常討厭廚娘。有一天廚娘不知被誰推了一把,倒在地上莫名其妙的就死了。當高爾基想逃離這個討厭的地方時不小心把手燙傷了,結果被送進了醫院

第二章是《在姨婆家》講了外祖父有把高爾基送到了姨婆的家裏,外祖母的妹妹是一個喜歡嘮叨脾氣很大的老婆子,在這個家裏高爾基的工作很多。當外祖母來看我的時候,這個老婆子對着外祖母大聲說話,大聲的奚落外祖母。當高爾基厭倦這個討人厭的地方時,他做出了逃跑的決定,但是這個討厭的冬天他能跑到什麼地方去呢?

第三章是《船上的生活》(讀書筆記 )講了第二年的春天高爾基終於逃跑了。高爾基在一個船上做起了工作,當晚上高爾基的工作最少的時候,斯穆雷就給了高爾基一本精裝版的小說,讓高爾基唸書,自從這次以後斯穆雷就每天這個時候都讓高爾基唸書,並總說:“一個人要想聰明,就得多唸書,念得越多越好,要把所有的書都念完……”也正是這樣讓高爾基熱愛上了讀書。

第四章是《裁縫的妻子》講了高爾基又到了外祖母妹妹的家裏,外祖母家裏德樓下有一個人是裁縫的妻子,她總是借高爾基書看。

接下來四章都體現了高爾基非常愛看書。最後高爾基抱着能進大學的希望到喀山求學。

這麼多章都體現了高爾基很愛讀書,也體現了愛讀書的好處,也能體現出斯穆雷總說的那句話:“一個人要想聰明,就得多唸書,念得越多越好,要把所有的書都念完……”我明白如果我們每唸完一本書就會寫一篇讀後感的話,那就等於每唸完一本書就有一篇讀後感那麼長的收穫一開始可能只有一點,但越往後,你的讀後感寫的越長,你明白的道理就越多,你讀的書越多你懂得知識就越多。

這部文章更讓我懂得了“一日無書,百事荒蕪”的道理。

讀《在人間》有感4

最近,媽媽爲我買了《人間有晴天》這本小說,作者是美國的金伯莉.威樂斯.荷特創作的,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啊。

十二歲的虎娃是一個聰明過人、會學會玩的女孩子,但卻有着“與衆不同”的父母——智障的雙親,他們常常成爲虎娃與同學相處的尷尬。好在有精明能幹的外婆料理家中的一切。然而,由於外婆的猝死,虎娃的內心世界幾乎崩潰了。他打算離開自己生活的小鎮,隨同姨媽去迷人的大城市生活。但成行前的一場暴風雨使他深切感受到了媽媽的愛,也懂得了欣賞和尊重爸爸特殊的長處。於是他開始思考什麼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他究竟是該離開還是留下呢……

在這本書中,令我最難忘的人就是虎娃的媽媽。虎娃的媽媽對她的愛是簡單的,不像我們的媽媽那樣處處關心,她有些小孩子氣,總讓人擔心,彷彿該關切的認識她。但在那場暴風雨來臨時,虎娃的媽媽可以說是勇敢的,她的責任是對虎娃的保護,她一身薄薄的睡衣,也就是這樣的情況下,她用柔弱身體袒護着虎娃,這是母愛的本性,也就是在那一剎那間,我也讀懂了母愛,誰說母愛一定是無微不至,虎娃的媽媽對她的愛就像小溪那樣緩緩流淌,即使是默默無聞,表面上的無動於衷,可有誰知到表面的背後有多大的牽連呢?也許是每個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吧!

讀《在人間》有感5

這個月我讀了《人間有晴天》這本書,它對我有深深的啓發。

這本書主要講的內容是:十二歲的虎娃是一個聰明過人,會學會玩的女孩子,但是有着“與衆不同”的父母——智障的雙親,他們常常成爲虎娃與同學相處時的尷尬。好在有精明能幹的外婆老了料理家中的一切。然而,由於外婆的猝死,虎娃的內心世界幾乎崩潰。她打算離開自己生活的小鎮,隨同姨媽去迷人的大城市生活。但成行前的一場暴風雨使她深切地感受到媽媽的愛,也懂得了欣賞和尊敬爸爸特殊的長處。於是她知道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愛和溫暖的家。

我看了以後深有感觸,我有一個幸福溫暖的家,爸爸媽媽都非常疼愛我。

記得去年冬天的晚上,我在上英語外教的課上,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雪,我心想,媽媽會不會看見外面下起了大雪,就要耽擱時間來接我呢?我剛想到這兒,就聽老師說:“下課了!”我慢吞吞地走到外面,外面的雪下得可真大啊!再踮起腳來一看,原來媽媽早就來了,車後的箱子上覆蓋着一層白雪,就是,媽媽最愛我了,她肯定不管颳風下雨都不會拋下我獨自一人等着的……

從這件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母愛的溫暖,我想對媽媽說:“您的愛我無以爲報,我愛您!”

讀《在人間》有感6

今天我讀了《人間有晴天》這本書,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讓我明白了母愛的偉大,讓我懂得了世上只有媽媽好!!!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這本書寫12歲的虎娃有弱智父母,在同學朋友前擡不起頭,所以他不喜歡他的爸媽,就連最好的外婆都死了,虎娃十分傷心,可是一場暴風雨讓他明白了母愛與父愛,就當虎娃要被這場暴風雨淹沒的時候,他的媽媽挺身而出,救了虎娃,這也讓虎娃明白了母愛與父愛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我同樣也喜歡虎娃的爸爸媽媽。因爲我佩服他們的愛。媽媽愛虎娃,因此在暴風雨來臨時一定要去找虎娃,母愛是多麼偉大呀,讀了這本感人的書不禁使我想起了媽媽對我無微不至、數不勝數的關懷,如果這個世界沒有母愛與父愛,那麼,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讀《在人間》有感7

著名作家高爾基以《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三部書寫出了主人公阿廖沙從童年至青年時期的生活經歷。而這三部書我只看過《在人間》這部書,這部書讓我感受至深。

《在人間》這部書中的一段落讓我感受到阿廖沙童年時那顆被險惡而殘酷的生活污染了的心靈是多麼痛苦。他在教堂裏祈禱自然而然變成的聲聲哭訴:上帝啊上帝,我多麼寂寞惆悵!請您保佑我快快長大!這樣的日子我再也無法忍受……讓我體會到:他的生活是那麼痛苦,那麼困難,他身上的那些傷口是一輩子都不可能癒合的。當我讀到他祈禱時我的眼淚奪眶而出。

從我不能忍受被這些枯燥乏味的人侮辱,那些不公平的待遇也讓我不應該受到的待遇也讓我憤恨。我堅信我不應該受到這樣的歧視,就連那個當兵的也是一樣。我覺得阿廖沙對命運的抗爭,對在船上的乘客們的討厭,對他們那種侮辱別人的感覺非常不爽。當我讀到這兒時就很氣憤,要是那些垃圾人站在我的面前我會把他們給臭罵一頓。

“讀一本好書,就像中在跟高尚的人講話。”從阿廖沙這個人身上我體會到:他非常堅強,非常勇敢,像他這樣酷愛學習,在艱苦中學習的人很值得我們學習。讀完這本書後我才感受到什麼叫做好書,我牢牢地在心中刻下了一個信念:在這世界上,我不是一個人,我一定要奮鬥堅持下去,要學習高爾基堅持不懈的精神。

《在人間》這本書告訴人們:生活在這美好的社會主義社會是每個人的幸運!

讀《在人間》有感8

“人活着,就得有些興致。我不會下棋,不愛打撲克、打麻將,偶爾喝了兩杯酒,一時興起,便裁出一張宣紙隨意畫兩筆。所畫都是‘芳春’——對生活的喜悅。”——汪曾祺《人間滋味》

有人這樣評價汪老的《人間滋味》:生活有情處,人間滋味多。

是的,看汪先生的散文,就像看到了一個出落得與衆不同的人,看到了她獨特的修養和容貌,油然而生愛慕之心。

翻開書頁,開篇的幾行小字就把我吸引了:“凡事不宜苟且,而於飲食尤甚。”孟子說,喜愛美好的東西,是本性使然。孟子的這個觀點正好也印證了汪老對美食的態度——汪老對美食是頗有研究的。

汪老到過不少城市,對於他來說,每一座城市都是一種味道的標誌。

他把每一道菜都和那座城的風俗文化相結合,融進自己的飲食習慣裏,蘊蓄了屬於自己的飲食文化。一葉知秋,樂山見智,一個人的飲食習慣可以窺探到這個人的喜好和志趣。汪先生圓融豁達,生性隨和,也許跟他的生活喜好有很大的關係吧。

都說一個人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正如汪曾祺所說:“一個人的口味要雜一點、寬一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嚐嚐,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如此。”是的,把口味放開了,人走出去了,眼界自然也開了。

讀罷全書,我尤其喜愛“四方食事,明心見性”這一篇章,其中講中國各地有名的菜品,文字簡單,很有生活氣息。吃食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源自生活,發乎生活。真正熱愛生活的人,善於從這些細小的地方挖掘美好,就好像尋寶一樣,在愛生活的人眼裏,這個世界是很有趣的。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大多講述花草林木,四方食事以及生活百態,他的文字裏永遠帶着一股子煙火氣息,平平淡淡的。我想他必定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他會在走過萬水千山時記得:“帶着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會在紛紛擾擾的世界裏看到:“這些白茶花有時整天沒有一個人來看它,就只是安安靜靜地欣然地開放着。”

其實生活很簡單,不過是一茶一飯過一生,不過是有一花一葉相伴而已。生活也是很好玩的,只是你願不願意在生活的角落尋找樂趣,或者是你有沒有期盼在人生的拐角發現一份驚喜。

我們或許真的應該把生活放在心上,流露在日子中。也許在二環路街邊的一份早餐,也許在冬日裏一碗一個人的熱湯麪,都是生活帶給我們的美好。可能下過雨的霧氣矇住了車窗,悄悄用手指畫下的幼稚圖畫,或者趁沒人注意一腳踩進小水坑裏,眯眼看着水花四濺,這些都是生活中特殊的滋味。

人間滋味不僅是飯食的味道,更是對於生活的解讀,酸甜苦辣鹹綻放在舌尖,也存在於每一天的生活裏。

但我想,若你懷有一顆汪曾祺一樣熱愛生活的心,你會覺得生活其實就是甜的。

讀《在人間》有感9

最早接觸到王國維先生是因爲他的那句“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作爲晚清大儒,王國維成長於書香門第,同時又受資產階級新潮思想影響,他將西方美學思想和中國古典美學、哲學相融合,自闢戶牖,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與體系。而他於詩詞方面造詣頗深,最大的成就便是《人間詞話》,今之衆人也對之推崇備至。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乃是一本文藝批評,薄薄一冊,可見其中之睿智閃光如閣樓裏高高懸着的幽微的光芒,等待後生探尋。其中詩詞信手拈來,成竹於胸,可見王國維先生底蘊之深厚,積澱之驚人。

提到《人間詞話》,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王國維先生的“人生三境界”,王國維先生喜用象徵,截取前人的詩詞重新編排,提煉出別樣的意義,把表達的愛情的詞句來象徵學習,貼切地表達出自己對於做學問,成就事業的需要經歷的三重境界的獨到見解,無數仁人志士奉爲圭臬,人生箴言。而《人間詞話》一書中,開篇王先生便提出“詞以境界爲最上”,他認爲“有境界者自成高格”,更加推崇“言有盡而意無窮”之境。他曾說過:“惜不予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終不能與於第一統作者。”言外之味,弦外之響,點到爲止,含蓄蘊藉,留下無限遐想空間,這與劉墉《螢窗小語》中:“話到七分,酒至微醺,筆墨疏宕,言辭婉約,古樸殘破,含蓄蘊藉,這便是不完而美的最高境界”不謀而合,彷彿時光裏的兩位智者,穿越歷史長河,隔空擊掌,相視會心一笑。

書中充滿了王國維對詩詞的哲思,“入乎其內,出乎其外”可謂作文藝批評之大成之境,如他贊李白“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後世唯範文正之《漁家傲》,夏英公之《喜遷鶯》,差足繼武,然氣象已不逮矣。”青蓮寥寥數字,便勾勒出豪壯之境,盛唐氣象,言有盡而意無窮,千古以來無一闕登臨詞可與之匹敵。而後世佳作,氣象略缺矣。而此處之氣象,不正是王國維先生所言之“境界”?有境界者自成高格,因此,太白之詩獨領風騷,千古卓絕。

若說評論,《人間詞話》當以詞評爲最,王國維似乎對馮正中,李後主極爲欣賞,稱“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變伶工之詞爲士大夫之詞”,只因李煜人生的大起大落,使他的心性轉變了許多,更加深刻地體味到了人生冷暖,人生境界發生了極大轉變,從而詞風也由娛樂轉變爲了抒懷。由此可見,王國維對於“境界”二字十分看重,“境界”也成了他評判詩詞優劣的重要標準。而境界之分,書中提到了“有我之境”和“與我之境”兩個重要概念。中學時期我們學習詩詞並鑑賞詩詞,多研究景與情的關係,不少同學對於景情關係頗有爲難,難以區分。這便是王先生所提出的“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了。“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飽含了詩人的落寞與心酸,正如王國維所說“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這是帶有主觀情感色彩的,同時這也是很多詞作的一大特點;“無我之境”,書中舉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通篇寫景寫物,不帶情感色彩,但境界全出,含蓄蘊藉,那份悠然心境於紙上飄出,人於句中卻又置身句外之感,達到“物我合一”之境。

王國維在書中的評析可謂字字珠璣,雖強調“境界”,可煉字,典故,無一不精。如“‘雲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同時,有褒便有貶,書中寫到“馮夢華謂:‘淮海、小山,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餘謂:此唯淮海足以當之。小山矜貴有餘,但可方駕子野、方回,未足抗衡淮海也”。王老覺得晏幾道“意境稍顯狹小而不夠開闊,抒情略顯矜持而不夠揮灑”,才情高於張先,賀鑄,卻不足以與秦觀抗衡。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傾向,千人千口,小山詞反映生活面雖然窄,但藝術境界頗高,只不過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罷了,這裏王先生對古人把秦觀與晏幾道並稱頗有意見,便能看出王國維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與審美,不盲目隨古的大家之風了。

王國維欣賞不過於注重格律,不過度雕琢的自然美感,不欣賞那種形式上有着過重的雕琢堆砌的痕跡,即便是姜夔的《疏影》《暗香》,他也說“格調雖高,然無一語道著”,而卻認爲詠物之詞,乃蘇軾的《水龍吟》渾然天成,藝術造詣最高。從此可見,可見王國維雖推崇“境界”,卻更欣賞以淺白的詞語揮灑自如,撼動人心。

雖然《人間詞話》成就斐然,可其中一些觀點確實略爲偏頗,其中有一些詩句和詩人甚至錯亂,只因王國維先生也非聖人,而各人價值觀念不同,也造就了他有些偏見,王國維是一位傳統保守,思想守舊之人,而柳永是一位風流浪子,於王國維眼中,自是難登大雅之堂,上不得檯面,這也難怪王國維對柳永的評價不太公正。而雖有小瑕難掩大瑜,不得不說《人間詞話》是一本優秀的著作,書中王國維先生不僅點評詩詞優劣,也提出許多精煉的詩詞概念,正如俞平伯先生所作的序中言:“明珠翠羽,俯拾皆是,莫非瑰寶。”可見王國維於詩詞鑑賞方面的極高造詣。他注重“弦外之響”,因而書裏暗藏的,自然是“龐然巨帙”,尤其耐人尋味,後生讀者當細細領略王國維的睿智哲思。

讀《在人間》有感10

讀了《在人間》這部書,我知道阿廖沙走上社會的艱辛,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下;這部書描寫了阿廖沙在十一歲時候的悲慘童年,他從小父母雙亡,由外祖父和外祖母撫養長大,由於家境貧苦,不得不外出打工,獨自謀生。他先後在鞋店當過學徒工,當過繪圖師的徒弟,在一艘船上當過洗碗工,還當過聖像作坊徒工,飽嘗了人間的痛苦。由於他非常貧困加上年幼,總是招人欺負、嘲笑,他非常向往着一種純潔美好的生活,因此他愛上了讀書,書中的世界給了他另外一片廣闊的天地,書成了他最知心的朋友了,他在知識的海洋裏越遊越暢。

書開拓了他的眼界,所以他最後走上了求學的道路。我讀完《在人間》這本書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阿廖沙有着一段不堪回首的.童年,但令人欣慰的是,他沒有被苦難所壓倒,反而在逆境中成長,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仍手不離書,把書作爲朋友,吸取着書中無窮無盡的知識。我也要像他一樣和書做朋友,更加應該刻苦學習,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和諧和美好!

讀《在人間》有感11

隨着優美的樂曲,跌宕起伏,《千手觀音》正在如火如荼地表演着,臺下不時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這就是 20xx 年春節聯歡晚會感動國人的表演。殊不知讓國人感動的舞蹈確是由殘疾人藝術團邰麗華領舞表演的。

她,生活在無聲世界裏,並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以快樂和感恩的心去面對身體的不足,以頑強的意志追求自已所喜愛的舞蹈,爲我們奉獻自已的美與愛。她,就是邰麗華。

邰麗華 2 歲的時候因爲意外失去聽力,從此進入一個無聲的世界。失去聽力的邰麗華並沒有感到絕望與孤獨,無聲的舞蹈深深地吸引着她,因此她愛上了舞蹈。

一天,她被一位舞蹈老師看重了。老師考驗她的第一個舞蹈就是楊麗萍創作的《雀之靈》,這無疑是對她嚴峻的挑戰。看到老師轉身而去,面對空蕩蕩的大廳,疲憊的喘息聲,透明巨大的鏡子裏映照着嬌小的身體。她沒有迷茫,沒有氣餒,因爲她始終記得:自已喜愛舞蹈,既然選擇了它,不管前面有多少坎坷和困難,都要堅持走下去。

沒有迷人的音樂,自已沉浸在自己心靈的音樂伴奏之中;沒有伴舞,在這空曠的大廳裏,只有自己對舞蹈動作的記憶、領悟和揣摩的思維碰撞。正是這種執着和天賦,讓邰麗華脫穎而出。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雷鳴般的掌聲送給了這位美麗的人間天使。

邰麗華將美的震撼奉獻給世界,而將美的聲音留給了自己。她走訪祖國的山山水水,出訪五大洲六十多個國家。開展了大量公益慈善活動和義演,將人間大愛傳遞給每一個人。

人間天使——邰麗華告訴我們,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讀《在人間》有感12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一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就是高爾基的原形他幼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勤勞善良的母親因爲無法養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過他的童年。他只上過三年學,十一歲就走上社會,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當過學徒工,搬運工和守夜人,麪包工等。十六歲時,他隻身來到喀山,進入了”社會大學”,在命運的鬥爭中他深入了俄國社會底層,和各個階層,各種人物接觸,飽嘗了生活的艱辛,從中豐富了他的社會知識和生活經驗。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本自傳體小說讚揚了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同時也批判了腐朽的社會制度,揭露了黑暗的現實和自私,愚昧的小市民習氣,阿廖沙則淤泥而不染讓我敬配。

那個任勞任怨,堅強,聰明能幹又渴望知識的阿廖沙讓我佩服。他用常人沒有的勇氣和毅力去生活,在被黑暗籠罩的19世紀,,處於社會最底層的他經過磨難後走向新生活,成爲人們心中的典範。阿廖沙雖然身與社會的底層,但是他有豐富的知識,如果我的阿廖沙決對不可能像他一樣勇敢面對生活,樂觀向上,所以我要向他學習,做一個遇到困難沉着冷靜不會就此退縮的人。看了着本書,我有了很大的啓發,我們現在的孩子都養尊處優,毫不知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是怎樣生活的。所以我覺得我們也應該多一點的社會實踐,去體驗一下生活。

讀《在人間》有感13

這部電影我下載過一次,沒怎麼仔細看。現在看到原著,覺得真的不錯。它在形式上類似於《狂人日記》,但這部小說是自傳體的,這與太宰治的經歷密切相關。讀書筆記就像是作者的真實寫照。

不知道是英雄拋棄了社會,還是社會拋棄了英雄。他從小就害怕社會,害怕人,完全逃避是不可能的,所以就玩遊戲隱藏自己,不讓別人發現這個外星人。他的早熟很明顯,甚至有一些洞察力。這個早熟的男人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他發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欺騙,越被欺騙越被稱爲完美的人。對於年輕人來說,這大概是一個可怕的發現,因爲他們知道,如果不能出軌,就不一定能留在人羣之中。當然,我並不認爲這意味着太宰治在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這一點,而是他長大後明白了這一點,然後將這一觀點注入年輕英雄的內心,爲他未來的行爲奠定基礎。

人們稱太宰治的文學爲“流氓文學”。如果我們只理解“流氓”的中文字面意思,我認爲太宰治不是這樣。我覺得小說裏的人物有點存在主義的文學英雄。每個人都明白這個世界的荒謬,但又能怎樣呢?大概是被動抵抗吧。不反抗就是反抗。你應該被社會拋棄,被排除在人的行列之外。從序言中提到的三張照片可以看出,這裏沒有人的氣息,它與世界和社會是分離的。可能看起來他很懦弱,有女人支持,沒有出息。然而,當他年輕的時候,他把自己描繪成一個梵高式的“魔鬼”,他很自滿,但後來

沒再畫類似的畫。這未嘗不能說是他對自己的認識,最根底的是一個惡魔。但是一直沒有爆發,雖然一直“禍害”着人間。他的一直酗酒,以及後來的藥癮,是對社會的逃離,還是對自己本性的壓抑?

說起女人,完全可以看做是太宰治本身的翻版,他本人是帥的,電影裏的主人公也是帥的,這一點對於女人的魅力是不能忽視的。另一點就是那種頹廢的憂傷的氣質,也對於女人們有吸引力,覺得有些神祕吧。更爲重要的是這種頹廢憂傷完全不是爲賦新詞強說愁,不是表面化的,而是骨子裏的,是從對於人生社會的思考而來的。他完全有機會成爲一個有用的人,成爲一個社會上的普通人,但是如果是那樣,就不會有多麼吸引女人了。

有意思的是,札記的最後提到了他的父親,覺得這一生好像是與父親拔河一樣。我們當然不能說這一切都是父親造成的。但是父親也有很重的影響。小時候的家庭環境,對於子女的不真正瞭解,都是塑造他的性格的原因。(男孩仇恨父親:三島《午後曳航》裏小孩子的籌謀,父親是敵人,是英雄的敵人。)但我不認爲這就是一出性格悲劇,不能簡單地劃分。他看起來是被社會拋棄了,但是方方面面還是在社會中,即使成爲一個“廢人”。他思考到,“所謂的世人,也就是一個人”。單數複數的指稱已經不足以概括這其中的關竅了。面對一個人的嘲笑和指責,與面對全部人們的嘲笑和指責沒有什麼兩樣。因爲人們有這樣的本事,“在互相欺瞞的情況下,居然雙方都沒有收到任何傷害,甚至幾乎沒有受騙的感覺”。大概所有的人早已融爲一體了,只有主人公不是,所以他感到很“抱歉”。

讀《在人間》有感14

去年年末時我讀了餘秀華詩選《搖搖晃晃的人間》。買這本書的當天我在書店無所事事地閒逛,隨意從陳列得琳琅滿目的書架中抽出了它。翻開序言,自序的末尾寫到:"而詩歌是什麼呢,我不知道,也說不出來,不過是情緒在跳躍,或沉潛。不過是當心靈發出呼喚的時候,它以赤子的姿勢到來,不過是一個人搖搖晃晃地在搖搖晃晃的人間走動的時候,它充當了一根柺杖。"這極符合我對詩歌的理解。於是我把它從貨架上取下來,和餘秀華一起走了一遍這"搖搖晃晃的人間"。

事實上我不怎麼懂詩,更不會寫詩,但這不妨礙我喜歡詩。好讀書而不求甚解可以很恰當地表達我對詩的態度。我一直覺得文字有邏輯卻也最隨意,文學作品不同於我每天接觸的法條,法律語言要求絕對的精確和邏輯縝密,而文學作品不需要我每個字眼都去一一琢磨,逐字逐句分析往往會破壞它們的美感。尤其是詩歌這種體裁,詩人的成就感來源於感動讀者而非讀者分析出他想表達的意思。詩歌的語言是飄逸的,它不受章法的約束,詩將那些難以通過尋常語言表達的情緒表露紙上,詩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種美。因此讀詩時比起追求詩的含義,我更在意自己內心的解讀和詩帶給我的感受。《搖搖晃晃的人間》引起了我強烈的共鳴感,這本詩集裏的詩,無論是對生命的思考還是對生活的觀察,再或者是對開在春天裏的一朵杏花亦或屋頂上跳躍的幾隻麻雀的描寫,全都既質樸又奢華,每一首詩都有讓我讚歎的句子。餘秀華用恰到好處的詞句、自然流暢的語言及舒服流暢的行文感動着我,讓我感受到詩的美感的同時震撼於靈魂的強大。

餘秀華生活在農村,出生時因難產缺氧導致腦癱,在寫字都非常吃力的情況下,她仍舊憑藉着對詩歌的熱愛寫了很多好詩。詩的創作本就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我們不難想象一個不安於生活卻熱衷寫詩的殘疾農婦會遭受周圍多少村民的非議和不理解。自身條件及生活環境的限制讓餘秀華的寫詩之路變得雪上加霜。萬幸的是這些阻礙都沒有減少餘秀華對詩的熱情,身體的缺陷限制了她枝枝蔓蔓地向外生長,但思想的深邃卻支撐着她在詩歌的路上走了很遠。性格的執拗和不懈的堅持最終使得餘秀華的詩被更多人所看到,生活裏的苦痛都風乾成了詩,涅槃後的她用一首首漂亮的詩告訴世人她在詩歌上的造詣。餘秀華的詩風格獨樹一幟,語言娟秀樸實,詩裏既有傷痛的鞭撻,也有瑰麗的嚮往,她將傷痛、苦難和美好通過詩的形式表達給世人看,向我們展示着一個搖搖晃晃在人間行走的靈魂究竟有多偉大。

《搖搖晃晃的人間》第一首詩《我愛你》裏寫到:"陽光好的時候就把自己放進去,像放一塊陳皮。茶葉輪換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檸檬。這些美好的事物彷彿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帶。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內心的雪,它們過於潔白過於接近春天。"讀這幾句詩時是去年年末,工作的繁雜以及對時光流逝的恐慌包圍着我,這首詩讓正處於焦慮中的我慢慢靜下心來,在以後的夜裏,我繼續閱讀了書裏其它的詩。餘秀華詩裏選取的意象均爲一些生活裏常見的事物:稻子和稗子、村莊的風和河流、墓地價和墳頭草、清晨的狗吠和短暫的黃昏……這些被人忽略的無比平凡的存在在她的詩裏變得鮮活起來,我們日常看到的再普通不過的東西開始變得有生命力,每一朵花,每一滴雨,每一絲微風都有了它們的語言,它們都在表達,而這些表達又通過餘秀華的詩傳遞給了我們。天藍得廣闊,雲白得純潔,花開得鮮豔,蓬勃生長着的草綠得清新迷人,萬物皆有靈,它們既美又浪漫,用心去看就會發現它們的詩情畫意。光陰皎潔,我們應該欣賞,而不適宜肝腸寸斷。

我不是餘秀華,對她的境遇不能做到完全的感同身受,但我理解她的不甘與熱忱,懂得在詩歌裏愛着、痛着、追逐着、喜悅着的她從詩裏獲得的快樂和慰藉。寫詩時的餘秀華不再是那個口齒不清、行動不便、其貌不揚、不聽勸告的腦癱的村婦,她是完整的、快樂的、才華橫溢的,"詩歌一無是處啊,但是,詩歌通向靈魂,靈魂只能被自己瞭解",思想讓餘秀華閃閃發光,詩讓她的靈魂變得耀眼。

餘秀華曾在詩裏說到:"我請求成爲天空的孩子,即使它收回我內心的翅膀"。她確實也是這麼做的,"作爲我,一個殘疾得很明顯的人,社會對我的寬容度就反映了社會的健全度。所以我認爲只要認真地活着,我的詩歌就有認真出來的光澤"。沒有受限於身體和環境,餘秀華將自己的思想無限放飛,用詩來應對生命給她的挑戰。我不確定處於和餘秀華同樣境遇的話我能否如她一般不屈從於命運,畢竟做到泰戈爾說的"生活以痛吻我,而我報之以歌"並非易事,所以我敬佩餘秀華。"保持很多的熱愛和一點點野心"一直是我很喜歡的生活狀態,餘秀華做到了這一點。不囿於田間地頭,不甘於被殘破的身體及旁人的愚昧所困,她選擇爲詩去奔赴,去披星戴月,去不撞南牆不回頭,她向我們露出她千瘡百孔的傷疤,也帶我們看了開滿繁花的枝椏,她對詩的偏執以及對世間萬物的悲憫鑄就了這些優秀的詩歌。

海子在《夏天的太陽》裏說:"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希望這一生,除爲俗事所累外,我們能多看看這個璀璨俗世,再多熱愛一點世間的美好事物,比如桂花開時的微風,皎潔月牙旁的雲朵,靜謐深夜裏的雨聲,春天第一根抽枝的柳條,夏天第一杯冰爽的檸檬汁,秋天第一片紅色的楓葉,冬天第一朵晶瑩的雪花,希望行走在這搖搖晃晃的人間遍歷山河後,我們依舊覺得人間值得。

最後用書裏的一首詩結尾:要一個黃昏,滿是風,和正在落下的夕陽。如果麥子剛好熟了,炊煙恰恰升起。那隻白鳥貼着水面飛過,棲息於一棵蘆葦,而蘆葦正好準備了一首曲子。如此,足夠我愛這破碎泥濘的人間。

讀《在人間》有感15

讀書是改造靈魂的重要工具。人類缺少具有啓發性的營養,而唯一能彌補這個缺陷的便是閱讀。

——題記

這本書主要是寫主人公阿廖沙從童年時期到青年時期經歷過的種種事情,深刻描繪了阿廖沙用苦難的一生和敢於拼搏、敢於對抗的精神去面對困難!

阿廖沙自幼沒有了父親,跟隨着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家。本以爲來到了外祖父家生活環境可以改善一些,也不會再有殘暴和痛苦,可沒想到的是,來到了這是另一個艱苦命運的開端!本以爲在外祖父家可以收穫人間溫暖,得到人間真情,卻不知道這是另一個人間地獄!阿廖沙的外祖父掌管着家中的一切,他不知道他的外祖父不僅脾氣火爆,而且視金錢如命!家中的一切也是不堪入目。由於阿廖沙經常犯錯,所以發就成了脾氣不好的外祖父的出氣筒,常常打得半死不活;家中的兩個舅舅常因爲分家產的事情而吵鬧,爲了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而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地位什麼卑微,甚至到了根本沒有地位所言之勢,任憑丈夫的責罵、毆打,甘願成爲他們的出氣筒、他們的發泄對象!這些慘不忍睹的畫面,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內留下了抹不盡的害怕和陰音!這是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名家庭:貪婪、吝嗇、殘暴、愚蠢;父子、兄弟、夫妻之間的勾心鬥角、爭鋒相對。互不相讓;還有人人都爲這財產而爭吵、打架……這種事情簡直稱得上是不稀奇的平常事!

而有一個人卻是阿廖沙心中唯一可以稱得上天使的人,他那和藹可親的外祖母!她從來不貪圖錢財,從來不打人和罵人。每每阿廖沙受傷害勢,她都用愛來溫暖、來感化他!

在這樣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年幼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骯髒和醜惡,那幼小的心靈因受到許多許多次沉重打擊而深深震動。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甚至可以說成算是阿廖沙的親人,保護和支持了阿廖沙……它向我們展示了那些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這些使阿廖沙過早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醜惡。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和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生活苦難歷程。我看了這本書後,我開始愛惜時間,我認識到了時間的重要性。所以,我要開始認認真真地學好每一門課。俗話說的好“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滴水穿石”也是一天一天慢慢積累而來的。都是要一點一點地克服困難,才能看到黎明的曙光和人生的燦爛。我不能再這樣浪費時間、浪費光陰的學習和生存下去,我要奮發圖強、努力拼搏!

時代在不斷進步,但人們卻越發變得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縮、逃避或者走捷徑。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纔會長久,有所爭取,纔會得到。所以,我們要明白:在任何不滿的現實面前,要相信眼前的困難和黑暗都會過去,要保持一顆充滿信心、樂觀的心!

標籤:有感 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