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個人讀後感【精】

觀後感3.16W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個人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個人讀後感【精】

個人讀後感1

最近讀了《幸福地做老師》一書,裏面的內容講述了荊老師在自己生本道路上所做的,所想的。其中第四章“魅力在哪裏”這部分內容,讓我感觸頗深,荊老師花了很多的篇幅來講自己平時與學生相處中,是如何尊重學生,如何以真誠地心善待學生的,當時讀到這些內容時,有點納悶:明明是一本關於生本實踐方面的書,卻花那麼多的篇幅來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是荊老師偏題了嗎?直到一直往後讀,才知道作者的用意何在,假如沒有尊重學生這樣一個基礎,生本又怎麼能順利開展呢?

荊老師對待學生的態度,也給了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很多的啓示,也讓我們反思,實施生本之前,我們該如何對待我們的學生。有一句話說得好: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讓班裏的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師是真心地關心他們,他們纔會用認真學習地行動回報老師,那時的師生纔是幸福的。前一段時間,和學校的一個今年剛教完六年級畢業班的`老師聊天,從三年級接這個班開始,老師對班裏的學生就是用賞識的眼光看待他們,即使是班裏的後進生,他也善於發現她們的閃光點,讓班裏的孩子知道,自己身上有老師欣賞的地方,自信心一下子增強了不少。從一開始,老師的魅力就深深地吸引了他們,師生之間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對於學生們的每一次考試,老師都是採用鼓勵的方式,雖然畢業考之前的大小考試,都沒能拿第一,但是最後一次畢業考,他們依然帶着老師的鼓勵,終於他們沒有讓信任他們的老師失望,拿了年級第一,爲自己六年的國小生活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這位老師的例子,讓我們看到,尊重信任孩子,是多麼的重要。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在低年級呆得時間比較長,接觸的都是一些好動的孩子,注意力集中地時間也比較短,有時候總想用一些生動的課堂情節來吸引吸引他們,但是這也帶來一個後果,一旦你的課堂恢復平淡,這些孩子馬上會遊離課堂,畢竟不可能每堂課,每個環節都很生動。荊老師和學校這位老師的例子,讓我頓時有了另外一種想法:平時多花時間和孩子交流,並不一定要學習,可以聊他們的生活,聊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讓他們感覺到老師願意和他們做朋友,真心地喜歡和他們在一起,可能慢慢地學生會從因爲關注你而開始關注你的課堂。

要想你的學生學得怎樣,你就得對你的學生抱以怎樣的希望,充分信任學生,真心對待他們,總有一天,他們必將還以你驚喜。

個人讀後感2

在春節期間能和LP8的領袖們一起讀這本書,覺得非常有意義。從三階段已經出來三年多了,仍然不能忘記三階段內的高節奏、高效的生活,此刻重新回來做三階段的教練,讓我重新又走了一次三階段,自己走三階段時覺得每天都是被教練拿着鞭子走過的每一天,覺得每一天都過得很痛苦,此刻自己在教練的位置看的更清晰了,團隊的位置,每個人的位置,每個人的盲點,每個人要突破的,我需要支持團隊的…都展現在眼前。

春節期間讀了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受到很大的啓發。這是本很值得讀的書,書中強調品行修養的同時,還介紹了爲人處事的技巧。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習慣組成的。俗語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

書中鵝生金蛋的故事讓我明白,惟有產出與產能取得平衡,才能達到真正的效能。,但這的確是效能原則的精髓所在。這讓我對自己的事業有了一個新的看法,以前總覺得在公司裏只有自己是最努力的,總是覺得員工不夠負責任,不夠努力,殊不知是自己只注重產出而不注重產能,現在明白想要一個好的產出也得尊重產能,實時的維護產能,就像書中說的"你希望員工怎麼對待顧客,就怎麼對待員工"。這讓我對20xx年員工的工資結構有了一個新的想法,尊重產出與產能的平衡原則。效能在於平衡,可以買到員工的雙手,卻買不到他的心,而心纔是忠誠於熱忱的根源;可以買到員工的`身體,卻買不到他的頭腦,而頭腦纔是創造力於智慧的源泉。

曾經有位朋友跟我說過一句話"除非你願意,否則沒有一個人能傷害你",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原來自己一直是消極被動的態度來回應這個社會的,曾經還一直爲自己總是受環境影響情緒而苦惱,今天終於找到了原因。看了這本書的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後,讓我明白,爲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爲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

從這本書中,我學到很多東西。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定要有一個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做任何事情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把要事時刻作爲第一位,避免被偏見、情緒所左右。另外要有雙贏的思想,做到誠信,成熟和自信。在工作中要注意與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兩人意見不同時,要多與人溝通,在分歧中尋求收穫。

個人讀後感3

知道申賦漁,是孩子的國小校長在他們畢業的時候推薦了申賦漁的《諸神的蹤跡》一書。經瞭解發現申賦漁當過記者,是一名專欄作家,代表作有《不哭》、《逝者如渡渡》《匠人》等,去圖書館發現了這本小書《一個一個人》。

這本書看起來很舊,看完才知道是專門請人設計的。“你的這些人不都是過去時光裏的嗎?我們讓歷史和時間來說話。”這是設計者的初衷。

書裏的一個一個人都是小人物,是作者1979-20xx年間遇到的,當然也是作者的歷史。可能因爲我和作者同歲的緣故吧,故事裏的小人物都似曾相識,讀起來感覺也像在回憶自己的過往。

“偶爾會看到流星,奶奶就會站住腳,念一句阿彌陀佛。她說,又一個人走了。所以我從小就知道,天上的一顆星就是地上一個人。”

作者剛上國小的時候,應該是七十年代,隔壁大網嬸鍋蓋上的肉丟了,作者因爲經常出入大嬸家廚房收集火柴盒就被懷疑了。作者的爸爸是典型的農村人,對作者披頭就是一巴掌,對大網嬸說“不要急,你不要在這裏哭,我給你找去,找不到我稱肉還你。”幸虧,幸虧最後發現是貓把肉吊到了豬圈裏,纔算還了作者一個清白。

1987年,作者高二的時候情竇初開,喜歡女同學舜華。學校組織掃墓活動的路上,舜華放在自行車後架上的衣服丟了,“你掉了。”作者撿了起來。“她接過棉襖的一瞬間,臉色一紅。我趕忙跑掉。”這就是那個年代的`愛情吧!

1993年的春運,“當天沒買到票,天就黑了。”好不容易經人介紹才通過賓館買到票,“忽然走過來一個穿制服沒有戴帽子的人,讓我把票拿出來,說是查票。”他一拿到票,擡腳就跨到了長椅的另一面。“再喊就撕掉,你拿100塊錢就還你。”那個年代,一票難求,搶票的事情也不新鮮。那一年春節前,我雖然有票,卻因爲火車嚴重超員,根本就不讓進站。等從小道鑽進去,把褲子也掛爛了,在站臺上生生上不了火車。最奇葩的是,一個打工的,把自己行李扔上火車了,自己卻上不去,急得直哭。火車開動了,像當年的鐵道游擊隊一樣,他拉着門炳,火車慢慢開動了……

“有人說小狗追自己的尾巴叫有趣,大狗追自己的尾巴叫無聊。理想真就像那個永遠逗着你轉的尾巴。聰明的狗作罷了,給貓兒搶食,躺在牆角曬太陽,於是成熟了。執拗的狗,總被面前搖晃的影子弄得寢食難安,激動不已,竟然抵抗了衰老。各有各的選擇,人生只有一次,因此誰也不知道正確答案究竟是什麼。”

“人生的意義根本不在形而上的精神領域,而在生活中的堅守與堅持。”

個人讀後感4

讀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我感觸很深。讀時的心情是隨着保爾柯察金的成長、命運而起伏,細細品味着這本書,品味着保爾的精神,越發覺得我們應從保爾精神中汲取營養,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記得書中有段名言膾炙人口:“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爲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爲碌碌無爲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保爾柯察金,渾身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熱情,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用鋼鐵煉成的過程來形容他的一生,實在是再貼切不過的了。他的生命的歷程,不只有豐碩的果實,讓自己的肉體和精神堅不可摧,連過程也是發光、發熱的,壯觀到震撼人心。能像保爾那樣如鋼鐵軋煉的過程一樣,完成一次次燃燒,一次次錘鍊,一次次脫變,最後實現對自我生命的塑造,奔赴人生的戰場——心甘情願。

保爾讓我明白了什麼是奉獻,什麼是樂觀、什麼是頑強奮鬥。保爾出生在戰火紛飛的前蘇聯的一個普通的家庭裏。從小,他的心中就埋下了樂觀向上、頑強奮鬥的種子。童年的`保爾過的既快樂,又充滿危險。快樂,是自己可以和小夥伴們一起玩;危險,是自己隨時受白色恐怖的威脅。但年少的保爾卻始終保持着樂觀的心態。

戰爭的殘酷鑄就了保爾艱苦奮鬥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在長久的革命戰爭歲月裏,在同敵人周旋的時候,養成了保爾機智勇敢的性格。戰爭的洗禮,使保爾更加成熟,埋在他心中的種子正在發芽,偉大的革命精神指引着他走向一個光明的未來。革命戰爭的勝利更加鼓舞了保爾,在全面建設國家的時候,保爾以無比的熱情投入其中,面對種種困難,他從不畏懼。

在遼闊的森林裏,茫茫大雪幾乎讓他的伐木隊伍喪生,然而,頑強的意志使他轉危爲安。保爾的樂觀頑強使他們戰勝了死亡,他心中的種子已成長爲參天大樹。後來的保爾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但他與病魔做鬥爭,堅持著書立作,自己雖然看不見不能動,就讓別人代,寫,他這種頑強的精神和堅韌的意志令人欽佩。

保爾以堅韌的意志工作是因爲他知道人生來都不是幸運的,生命的價值在於奮鬥,奮鬥使生命更具有價值。懂得奉獻、樂觀、奮鬥的保爾走完了光輝的一生。

個人讀後感5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主題是《一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看完文章後頗有感觸,一千個人,有一千種活法,但每個人終其一生,追求的不過是一個最好的生活狀態。

文章說的第一個狀態是好好吃飯。很贊同這種說法,俗話說“民以食爲天”,一個人要想好好地活在這個世界上,首先得滿足自己最基本的物質需求。這一點對於現在的社會來說不構成問題,但是,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變得越來越好,以至於在填飽肚子這個問題上多了很多選擇。很多年輕人就比較偏愛選擇一些營養不高的食物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一些人爲了滿足現在的審美標準就通過不吃來讓自己的身材變得更瘦,他們都不再好好吃飯。慢慢的,問題出現了,各種疾病找上身來,讓自己變得不堪一擊,這個時候再來後悔自己沒有好好吃飯已經來不及了。

第二個狀態是好好睡覺。睡覺也是人的一個基本的.生理需求。人在每天上班、學習的過程中已經把自己的體力消耗得差不多了,晚上回到家最重要的是好好睡個覺讓自己的身體放鬆一下。看似很簡單的事,很多人都做不到。他們回到家吃完飯後做的事不是睡覺,而是拿着手機,對着電腦電視打遊戲、追劇、閒聊等做一些逍遙的事,到了睡覺的點都還沒有放下手中的電子設備,熬夜熬到很晚才睡。長此以往,身體自然吃不消,最後生病了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所以按時睡覺也很重要。

第三個狀態是多讀書。精神需求是人在滿足物質需求被滿足的前提下而上升的一種更高級的需求。同樣,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知識面越來越窄,這不利於自己以後的發展。多看一些名著,積極向上的書有利於樹立自己的偉大理想,並且爲之而去努力奮鬥的信心,堅持不懈,永不言敗,這種狀態纔是現在的人應該有的。相反,讀書少的人遇到事情或者挫折之後,會偏向於選擇逃避,心理承受力比較弱。

第四個狀態是多做運動。這點也是針對我們的身體來說的。我們在保持不生病的前提下還應該讓我們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健康,這樣我們在晚年的時候也不至於因爲體質差而煩惱。放眼看看健身房、公園,運動的人是少之又少,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運動的重要性,即使意識到了也會因爲自己的懶惰而繼續躺在沙發上打遊戲,這樣怎麼能保證自己日後有健康的身體去生活呢?

朋友們,趁現在自己還年輕,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多讀書多運動,讓自己的生活狀態保持健康積極向上,不管前途是否渺茫,但願我們都一心向善!

個人讀後感6

業界流傳着很多關於“股神”巴菲特的故事,其中一個是:巴菲特和一位飛行員談論關於“如何設立目標”的話題,他讓飛行員先寫出25個小目標,再從裏面圈出最重要的那五個。

飛行員表示很無奈:就算找出了5個最重要的,剩下的20個我也要達到啊。巴菲特卻認爲飛行員應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5件事上,剩下的20個都歸爲是爲了整體考慮而不得不先放在一邊的部分。

這是巴菲爾做事的一種好習慣,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當有一堆事情擺在你面前的.時候,我們需要不斷地按照優先級來排序,確保自己完成了最核心、最緊迫的工作。

當然,對事情列出優先級,只是促成巴菲特今天全部成就的其中一個好習慣而已,他還有愛閱讀的習慣,熱衷辨別時機的習慣……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上,凡是混得好的人往往都有相同或者類似的好習慣,它們帶來的價值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在今年的奇葩說上,有兩位選手被網友爆贊,他們就是陳銘和詹青雲,甚至因爲知識過於密集,他們之間的辯論被網友稱爲“神仙打架”。作爲武漢大學講師的陳銘在臺下表示:讀書充電建設自我,已經成了他的日常習慣。

好習慣帶來的能量更能撐得住一個人的生涯,因爲習慣是每個人的底色,它塑造了我們的人格、生活,甚至決定了我們這一生所能達到的高度。

被稱爲“西方法家”的馬基雅弗利,曾經說過一句絕妙的話:不要相信性格的力量,也不要相信言詞的大膽,除非它們有習慣作爲支撐。

他舉了一個例子:如果要實現一個你死我活的謀殺陰謀,在挑選刺客時,不應該找一個生性殘忍、兇猛或者決心堅定的人,而應該找那些手上曾經染過血的刺客。

好習慣能成就一個人的夢想

壞習慣能毀掉一個人的機遇

講個小故事:

有一富人行善,送給窮人一頭牛,並告誡他好好開荒,等來年春天撒上種子,秋天就可以告別現在的生活了。

窮人開始奮鬥,可是牛要吃飯,人也要吃飯,日子比過去還要困難。於是他把牛賣了,買了幾隻羊準備生小羊去賣錢。

可是吃了好幾只羊之後,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他就把羊給賣了換了好幾只雞。

不成想,靠雞生蛋的日子也不是那麼好過,他便又忍不住殺雞,等到他殺完最後一隻雞的時候,理想也徹底崩潰了。每天又回到了從前的日子,打一壺酒,三杯下肚,萬事不愁。

春天很快就來了,當富人滿心歡喜的送來種子時,只看到窮人吃着鹹菜喝着酒,牛早已經沒有了,屋子裏依然一貧如洗。

富人轉身走了。窮人仍然窮着。

有多年煙癮、酒癮、賭癮最清楚,當他想要戒掉的時候,就會知道習慣的力量是有多恐怖。

因爲人生本就是“習慣×時間”的凝聚體,誰都不能避免,也甩不掉習慣。

個人讀後感7

是劉同的新書,看這樣的故事散文沒有負擔,短短几天就能翻完整本。又發現原來周深和劉同是好朋友,周深簡直破壁機!劉同也是我喜歡的牆頭,是很喜歡的作家。

之前看過“青芒”系列的三本書,去過劉同在重慶的籤售會,沒來得及排隊遠遠的看到了他,希望有機會見到,都是在好幾年之前,由於現在想起來當初並沒有多少大不了的事情,會覺得喜歡青芒這幾本書,總有一些爲賦新詞強說愁的意味在;也可能現在看起來的小小困難,真的困擾到了當時的我。

無論如何,再看看做摘抄的.時候把光亮翻壞,還有過去的日記裏,都看得出來:這幾本書都一定是鼓勵和治癒到了這幾年的我。既然是陪伴了那麼久的作家,所以呀,劉同的書就總會讓我覺得很溫暖,好像字裏行間都會跟你說“大家都會這樣沒有關係的要努力一切都很好呀…”,這一本也不例外。

書名叫一個人就一個人,建立且享受自己的世界又用不一樣的目光和角度去欣賞外界,書裏是一個個小故事,一個人從應該到可以到就一個人。一個人不是數量上的單獨,只是在有了身邊一切之後還是能保持獨立的人格,能夠很好的度過一個人的時間。好像也正是因爲現在的我還沒有真正體會那麼多,還對即將到來的“遠行”有恐懼,所以對這本書更有興趣,覺得還是能夠從中得到鼓勵,也可以看到學習到,這樣一個厲害的人,他是怎樣的。

書裏好多章節太容易讓人淚目:“從不後悔遇見你”裏小琴和lucas奇妙又幸運又像是命中註定的相遇,好期待他們故事的後續;“友誼旅館”中的媽媽,兒子對她從誤解到後來長大理解接納;寫奶奶的情節,其實也像尋夢環遊記裏一樣,真正的親情和愛,沒有忘記就永遠不會消失,他們都在,一直都是…這些些故事都真實動人,現實的故事可能是更打動自己,從書裏可以瞭解到別人的生活還是很奇妙的事情,誠懇又真摯的文筆更是讓距離更近,還是能夠從他的書裏找到“嗯嗯嗯嗯嗯是是是”這樣的和諧,好像每一句感嘆都是自己發出的,好像也是因爲這樣的和諧,才能夠從中得到一些力量。“相遇不是幸運更像是註定,相愛不是隨意是結伴遠行”。想去郴州吃一碗魚粉,像以前想吃高郵的鹹鴨蛋一樣,原來文字都還可以那麼饞人…好看好看好看!

書也有好好的心意,有一封“讀完全書前請勿打開”的信,手寫的字好清秀,這一次也不會再把書翻壞,還有好看的書籤啊哈哈。書裏有句話是“只是循着文字,就能回到過往的日子”,這也是我想寫下日記,不管是本上還是備忘錄裏,在未來,也都可以再回到現在的某一天,能夠看到一步一步。

接下來的新路程,每一步都慎重些,儘量減少日後因偶爾的疏忽而付出更多的代價。

個人讀後感8

“或許這就是世界所需要的,少一點理性,多一點信念”這是一段有關信念、救贖他人與自我救贖的故事。

已經退休的釀酒廠前員工哈羅德是一個有些內向沉默的老頭,他和妻子莫林過着平淡、普通的生活。而某個週二上午曾經的友人奎尼寄來的一封寫着自己已身患癌症信,卻打破了他日復一日的單調生活,讓他開始了一場他從未預想到的旅程,一段救贖自己,救贖他人的“朝聖”。

哈羅德一開始,不過是想給過去的友人寄出一封寫着自己關懷的信。但當他步行走到第一個郵筒面前卻未投出那封信而是繼續行走想尋找下一個郵筒時,一切已經開始悄悄改變了。他走過了幾乎整條福爾街,走到了加油站,在裏面遇到了經歷過姨母患癌的女員工,女員工的一句“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做成”爲他種下了信念的種子,爲他開啓爲救贖友人的“朝聖”道路。

65歲,行走87天,走過627公里,在這段行走的朝聖路上,不斷有人加入他的隊伍,卻沒有一個人能真正理解他此行的目的,最後哈羅德從這羣人中脫離,一個人孤單的到達了目的地。哈羅德在朝聖的路上默默的回想着自己的一生,他想到了自己悲慘的童年,一個愛自由勝過愛他的母親,一個可能從未愛過他的父親;想到了與自己有着深深隔閡,最後因抑鬱自殺的兒子;想到了在喪子後和自己漸行漸遠的妻子;想到了爲自己頂罪而被公司開除的友人奎尼。但他在慢慢回想過去的同時也在慢慢的和自己和解,他意識到是自己缺愛的童年造成了他的性格缺陷,讓他不懂如何去表達愛,在兒子遇到困惑時,不知如何支持他,而造成了悲劇。兒子的去世與他的不善溝通,都讓他與妻子關係逐漸冰冷。但他選擇原諒自己的父母,他不再糾結於別人的過錯,不再糾結於自己悲慘的童年,而是選擇放下,選擇坦然接受,去面對自己全新的人生。

當他完成自己的旅程到達醫院時奎尼已經不能再言語,奎尼的生命像在風中搖曳的微弱燭光,隨時都會熄滅。他最終也沒能救回自己的.友人,但他卻救贖了自己,經過這段旅程,他變成了不一樣的哈羅德,不僅是身體上的強健,更是內心的救贖與諒解,他與同時也在反思自己的妻子和解,帶着堅定的信念重新開始了自己的人生。

可能這就是人生,我們有時也許不能夠完成自己剛出發時定下的目標,卻總能在路上收穫到自己從前不曾發掘過的美好,行走的路上永遠不要只顧目的匆匆前行,而是學着反思,學着感悟,學着理解。永遠不去講“不可能”,少一點理性,多一點信念,堅定的走下去。

“那麼,我是誰?”——答案就藏在我們行走在的路上,就藏在我們慢慢反思自己,理解自己,與自己和解的過程中。

個人讀後感9

“失敗乃成功之母”鄭成功膾炙人口的名言流傳至今。每當我打開書櫃時,首先就會抽出《三個人》,去細細品味其中的道理……

從前,有三個人想去登山,他們就一同去了。剛走到半山腰,有一個人就摔了一跤,那個人想:如果在走的話,豈不是摔得更多?他就停下來不走了。剩下來的兩個人,其中一個人又摔了一跤,他想:摔跤是常有的事,摔幾跤也是正常的,起來再走!這時,另外一個人也摔了一跤,他想:自己爲什麼會摔跤?之後他改進了自己走路的方法,一步一步爬上去。當然,最後他們三個人的命運也不同:第一個人在半山腰就餓死了。第二個人因爲經常摔跤而累死了,只有第三個人爬上了山頂,欣賞到了無與倫比的美景。

成功,不單單是用決心去克服困難,同時也要吸取經驗的教訓,不能一味的去犯同樣的錯誤,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成功,我們做任何事情不都應該這樣嗎?星期六,我一個人在家閒着沒事幹,就看起了書,在書的一角,我發現有一個小實驗,是一個讓雞蛋上長字的實驗,我心想,這個實驗反正也不難,我就做試試吧!

我拿起三個雞蛋,一支細頭的毛筆喝和一點醋,接着就做起來我這一“偉大的壯舉”。我用毛筆輕輕的沾了一點醋,慢慢的`在雞蛋上寫下一個字“快樂、幸福”,然後在旁邊靜靜的等待着讓蛋把醋吸進去,等了好久好久,醋終於幹了,我迫不及待的把雞蛋放進水裏煮了起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水蒸氣一縷一縷不斷上升,他們揮動着小手,搖着腦袋,似乎它們都在爲我祝賀。時間到,隨着“啪”的一聲關煤氣的聲音,我打開了鍋蓋,看着這幾個雞蛋,我心裏樂開了花,急忙叫來正在幹活的媽媽來參觀我的勝利果實。我對媽媽大聲說:“媽媽媽媽,快來看呀,看看實驗結果吧!”媽媽小心翼翼的剝開了皮,但是左看右看,這些雞蛋呵普通雞蛋沒什麼差別,我立刻慌了神,把雞蛋一個個仔細檢查,的確,這上面一個字也沒有,我疑惑極了,便把事情的經過跟媽媽說了一遍,媽媽聽後,哭笑不得的對我說:“我的傻孩子,你在生雞蛋上寫字,醋就算是滲進去了,蛋清沒有固定,子就會隨着雞蛋蛋清的流動而消逝!”聽了媽媽的話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啊!接着,我又用熟雞蛋做實驗,經過一番努力,雞蛋上果真出現了字。我高興的跳了起來。其實,成功隨處可見,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在生命的長河中,有順境,也有逆境;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苦澀。通向成功的道路,絕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它曲折、崎嶇、荊棘叢生,甚至會出現斷崖。要想到達成功的彼岸,首先要敢於面對,勇於戰勝困難,堅持到底。只有重新振作起來,才能夠遇困難挺過去,逢失敗昂起頭,透過迷濛看曙光總結失敗的教訓,只有這樣,成功的雙臂纔會擁抱你!

個人讀後感10

近來一個月的時間都在看《一個人的朝聖》,說實話剛開始買這本書,我是聽朋友說過覺得還不錯,我就去買的。

光聽名字就覺得很酷,總給我一種勇敢的感覺。

但是事實卻和我想的不一樣,這本書看了前面50頁的時候,我甚至到了看不下去的時候,覺得很平淡,我甚至有點討厭哈羅德起來。特別是看到他的兒子在他面前溺水他也沒有做什麼。看到這裏的時候覺得他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雖然這和他的經歷有關。

其實這個故事很簡單,就是他的朋友奎妮得了癌症。給他寄了一封告別信,他想起來以前做事的事情,決定徒步從家門口出發去看她,這個決定剛出來的`時候,妻子也是反對的。

哈羅德覺得自己退休後也沒事做,自己臨時決定說走就走,簡單的行李就出發了。

一路上他遇到了很多人,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和嘲笑。最關鍵是自己沒有指南針,沒有過多的錢,都是步行,甚至在徒步中總是會想起自己的兒子,妻子,母親還有父親。

想起生病的朋友,也許她正在等着她,也許他一直在走,不停下來。她就會一直活着,這好像是一個信念,一直支撐着他前進。

其實過程中他的腳受傷後,路過的人也勸他放棄過。甚至是他自己給妻子打電話也放棄過,但是妻子是從不理解到了支持,幫他訂了一個酒店,讓他睡一覺醒來繼續出發。

看到這裏我真的很感動,爲他的妻子,大概是真的愛他,才爲他擔心每天,也想着讓他完成,別後悔,別給人生留下來遺憾。

這也許就是是所謂的愛屋及烏,因爲愛,所以支持你。

漸漸的他的故事被很多人所知道,甚至有些人來選擇和他一起徒步。也是影響了很多人,得到了一些人的幫助,纔開始有了“朝聖者”。

隨着一頁一頁的看下去,好多事有了眉目,就如他的兒子其實是死於自殺,就如他之所以去看她是因爲很多年前他欠她一句對不起。

其實兒子的離開。對自己的打擊很大,也是因爲兒子的離開,和妻子好像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這個徒步過程,想起來自己平淡的生活,還有過往的種種,他好像一點點找到了過去的那個自己。

看到朋友的那一瞬間,雖然朋友不能說話了,但是自己做到了自己的承諾,還是欣慰的吧。

也和妻子說開了過去的祕密,兩個人回憶第一次見面的場景,又找回了過去的愛情,這些年平平淡淡一直生活着。其實她們還是互相相愛,只是因爲一些事和人,使她們變得話語和交流很少。

朋友是離開了的,但是走的比較從容,這個故事的結尾是他和妻子和好,繼續回去生活。

這個故事給我最深的就是他在徒步的過程中,一點點挖掘了過去的傷害,直接面對那個過去的自己,那個傷痕累累的自己。

重新讓世界走進來,讓生命充滿陽光,這是一場靈魂之旅,亦是一場救贖。幸運的是他做到了!

個人讀後感11

《戰爭與和平》是列夫·托爾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文學史上的一部不朽名著。作者以一天才之筆,遊刃於戰爭與和平、心理與社會、歷史與哲學、婚姻與宗教之間,主次分明,匠心獨具,閱罷令人震撼,值得細細品味。

小說以俄國的四大貴族家庭生活爲情節線索,氣勢磅礴地反映了十九世紀初到二十年代俄國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人們的渴望、痛苦、歡樂和追求。其中包括奧斯特利茨大戰、波羅季諾會戰、莫斯科大火、拿破崙潰退等。站在宏觀的角度描繪了19世紀俄國的社會生活。作者將各個人物的一舉一動放到當時社會的大環境中去,在給人真實感的同時,也讓作品的意義更加特別。

從故事一開始,戰爭與和平這兩條線索就“和諧”地交替進行着,之後這兩條主線交融在一起:彼得堡的宮廷正在舉辦沙龍宴會時,莫斯科的`居民正從將要被炸燬的城市逃出……作品有許多類似這樣的場景描寫,在讓人影響深刻的同時,也不斷地催人思考。當戰爭平息下來幾年之後,我們仍然能從“和平”這根線條中隱隱看到殘留的戰爭的影子。戰爭的場面經過描寫變得活生生起來,戰士們在戰場上的奔跑廝殺,簡直讓人喘不過氣來。貴族伯爵皮埃爾看到早晨的霧氣籠罩着灌木叢,忍不住讚歎這般美景,和平時期司空見慣的景色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中竟然是那麼難得!只有經歷過戰爭的人們才能深刻體會到和平的珍貴。

俄國人民非常喜歡《戰爭與和平》,因爲裏面塑造的人物不管初心爲何,都爲國而戰做出了貢獻,使得“戰爭”向“和平”時期過渡,爲當時的社會穩定作出了卓著的貢獻。但並不是鼓吹戰爭。相反,托爾斯泰對拿破崙和沙皇亞歷山大持否定態度,他認爲,戰爭中的失利者固然恥辱,但得勝者也無甚榮耀。托爾斯泰更多關注的是戰爭中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所謂戰爭中的正義,對他們來說意味着什麼?就像影片中說的一樣:“在政治上與拿破崙親近也好,疏離也罷,人們仍然生活,毫無相關。”

我不禁想到中國的歷史,作爲飽經滄桑的中華民族也是經歷了近代一百多年的抗爭才贏得了勝利,和平來之不易。有時候會想,爲什麼會爆發戰爭呢?戰爭就意味着犧牲,死亡,是一場毀滅生命的競技。爲了一個所謂的藉口去剝奪別人生存的權利,是殘忍的。今天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國家,世界的許多地方依然飽受戰火摧殘,惟願人們能停下武器,用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讓更多的人享受和平的生活。

個人讀後感12

《一個人的朝聖》情節並不複雜,主要記敘了主人公哈羅德步行去看望得了絕症的朋友奎尼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哈羅德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牽動了很多人的心,也回憶和反思了自己的人生,最終醒悟了很多事情,從而自身得到救贖。讀完此書,浮想聯翩,略記如下:

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幸和缺陷。哈羅德從小就缺少父愛和母愛,而最大的不幸則是二十年前兒子自殺,導致二十年來夫妻不和,鬱鬱寡歡。而在步行途中,哈羅德發現別人都各有各的不幸,自己並不是最不幸的那個。現實生活中確是如此,我們得不到所愛是不幸,得到所愛又失去是不幸。最不幸的是,這世界上沒有永恆,所有東西都將失去,包括我們的生命。

二、對於自己的不幸,我們需要反思。對於兒子自殺,二十年來哈羅德一直都在自責,直到在步行途中才反思到自己到底錯在哪裏。如果,他能在兒子小時能反思到,並改進自己對兒子的態度行爲,也許兒子能活得很幸福。如果他能在兒子試圖投海後反思到,並改進自己,也許就他兒子就不會自殺。在兒子自殺二十年後,他反思到了,也仍然不晚,至少他知道該如何面對妻子莫琳和即將離世的朋友奎尼。

三、不要沉浸在已經發生的.不幸和必然發生的不幸之中。哈羅德由於沉浸在失去兒子的不幸中,打壞了老闆的心愛之物,傷害了老闆,又間接傷害了朋友奎尼。莫琳沉浸在失去兒子的不幸中,同時傷害了哈羅德與奎尼,也讓自己得了心理疾病,並二十年來更加不幸的生活。沉浸在不幸之中會打破自己現有的幸福,只會讓自己更加不幸。奎尼得了絕症,她的去世是即將發生不可避免的不幸,哈羅德本來堅信自己的步行看望會讓她好起來,如果她好不起來,對哈羅德的打擊將是很沉重的。幸運的是哈羅德在步行途中領悟到如何面對不幸,接受了奎尼好不起來這一不幸的現實。

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幸福,我們需要關注和珍惜。幸福很簡單,簡單到就在“你好!”“當然”的對話中。如果我們關注和珍惜,幸福就會很多,如果過我們過於關注不幸,就會把幸福破壞,變得不幸。幸福很脆弱,也許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眼神就會破壞。哈羅德跟風別人嘲笑自己的兒子,就破壞了父子之間的幸福。所以幸福需要珍惜和維繫。

我們需要追求和創造幸福。世界上沒有永恆,幸福也必將逝去,在我們擁有幸福時,要珍惜要維護。如果我們擁有的幸福不可避免的失去,我們也不必執着,以免破壞仍舊擁有的幸福。既然幸福必將逝去,我們的幸福豈不是越來越少了,然而我們是有靈性的,我們可以不斷的創造新的幸福。我們從不幸中反思,而不執着於不幸,我們通過反思改進自己,追求更多的幸福,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個人讀後感13

零零散散地開始接觸這本書,每次有興趣地讀那麼一小點, 有一種很親切樸實的美,文 字充滿了哲理和自然的純淨、安寧 。 ,睡前慢慢品讀,總是心神寧靜。喜歡這樣的文字 , 字字 句句沉穩地撞擊人胸腔中的柔軟。喜歡這樣的人,生活在那樣一個村莊裏的人。

在鋼鐵建築中生活久了,就忘記了土屋裏的純樸和快樂。淡淡的記憶,熟悉的風景,卻有着別樣的感情。其實不得不說作者是一個極其幸運的人,他的內心 對土地的感情絕對是真 誠的.,然而也許正是這種對土地對鄉村的絕對真誠與信仰的原因,使他喪失了對土地對鄉村的批判性反思,沉湎於 “ 一個人的村莊 ” 裏不能自拔。他對一切生物與植物的想象性的讚美,讓人在感動之餘,也有一種懷疑:現實裏的鄉村也是這樣美麗嗎?但是像他一樣的還有多少 呢?在他的書中,我感受到的 是一股鄉村中的氣息隨着卷軸的開合撲面而來。在漫卷的黃土細細狗吠聲聲的背後,我還能聽到一個善於思考的靈魂在向我講述他對世間萬物的看法。在他的眼中,那狗、那牛、那馬、那驢,甚至是吸血的小蟲、一個直戳戳的榆木樁子也是有性有想的, 他不辭勞苦地爲黃沙樑裏的牲口們的一舉一動添上了註解, 也像是在爲自己的人生 記錄着些什麼、對讀者交代着些什麼。不老的黃沙樑裏記載着的不僅是一個人逝去的青春,也是一個人積累了許久的智慧。這一切,有的是作者這一輩子最難忘的記憶吧,那些最純真 的美好。

記得看寒風吹徹時,感觸挺深,總有一種心靈上受到很大震撼的感覺,觸動心底最柔軟的部分。寒風中有溫暖的氣息。他在用他的視角描寫一個鄉村,勾勒淳樸的鄉里氣息,刻畫樸 實的村裏生活,探索人、生命、自然之間的關係,用鄉里的人事物來映襯現實塵俗,諷刺人性的自大,批判人對其他生命的踐踏。看破紅塵對現實中熙攘人羣來去匆匆卻終究走不出一 輩子的悲憫。可能是我想的太多,可能這一切都不是這樣的吧……

是走或留、是喜或愁,一個人的村莊裏裝不下世界的全部。年復一年,落不盡的風沙殘酷的颳着,摸摸自己粗糙的臉龐,是這世界改變了我還是我改變了這世界?抑或是我們都在兜兜轉轉中忘了初衷,那麼大的一個圈子走下來仍舊停留在原地?沒有答案,本就不該有答 案,短暫的一生學不會世界上的一切道理。誰曾意氣風發地走出去,誰又曾猶猶豫豫的留了下來,誰曾想要擋住時間的流逝,誰的堅硬的心卻被鐮刀磨臼得長出了一道道柔軟的皺紋。

個人讀後感14

寒假裏,其中看了有一本書是畢淑敏老師(贊尊稱爲老師吧)的《每個人都有盛放的理由》,通過幾個遊戲來告訴我們一些道理,今天就先來說說第一個遊戲吧。其實“設備”很簡單,只需要一張白紙,一杆黑筆,一杆紅筆。就可以開始這個遊戲,在正面用黑筆寫下你最害怕的十件事,在另一面用紅筆寫下你最喜歡的十件事。但是我現在寫的不一定那麼多,就具體舉出幾個例子來,先寫害怕的事情:

1、怕考不上高中

國中的三年時光畢竟只剩下這有限的幾個月的時間了,時光匆匆,一去不復返,多希望能把時間停留在現在,讓我們在盡情的耍一番,可惜時間不等人。在這短暫的時光裏,你只有爲之努力,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感覺壓力也變大了:寫不完的作業,看不完的東西背不完的知識點。家人們給予了我太多的希望,我真的真的害怕把希望變成失望。

2、害怕眼鏡的'度數越來越高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眼睛就近視了,也慢慢隨着時間的變化度數變得越來越高,有時候也會抱怨自己爲什麼會近視呢?爲什麼聽別人說看電視,玩手機玩到很晚(常常)也不近視呢?但抱怨有什麼用呢?一切都要歸根自己。如果之前你不每天看電視離得很近,它也不會近視;如果後來你不在被窩趴着看手機,它(度數)也不會增加。所以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以後要像保護生命一樣愛護自己的眼睛。

3、害怕家人的離去

當然這種事情是任何人都不能阻擋的,在這個世界上人都終會有那麼一天,天意不可違。可能人在世的時候你不會感覺到什麼,家人就是在背後默默關愛你的人,他們的愛就像陽光,溫暖着我們的心靈。而若人不在了,就好像是以後的生活中沒有了太陽,就像在漫漫黑夜中找不到前進的方向。

4、害怕沒有毛的動物

在這裏沒有毛的動物就是比較泛指蛇,哦對,還有老虎,獅子它們都是帶毛的動物,但也不是就不害怕它們,畢竟它們都是我們平常一般見不到的就排除在外了。

害怕的事情就先說到這裏,再來說一下喜歡的事:

1、旅遊

這個在現在只能把它當成自己的願望。

2、睡覺+沒作業

現在每天要去上學,所以就要早睡早起,但是要早睡還有作業阻擋着呢,(現在在我的右手邊就有一大摞作業,哎)但是在現在這個關鍵時刻有的作業不寫就是不行,不寫自己就不會深刻。仔細想來,玩手機的時間過得很快,時間好像都浪費在了它的上面,所以要“把手機當成工具,而不是當成玩具”。

3、沒事的時候聽音樂

我認爲不同風格的歌曲就會帶來不一樣的心情。在悲傷的時候,聽一些歡快的歌,就會使你舒緩心情,音樂可以讓身體放輕鬆,好的音樂還可以緩解壓力。

就說到這裏吧!(腦細胞供應不足)

個人讀後感15

上週,當我得知即將在明年寒假光臨西班牙這片熱情神祕的土地時,我的心情格外澎湃。爲了讓行程更加順利,更有意義,我毫不猶豫地從表姐那裏借來了這本《一個人出去走走,就像旅行西班牙》的書。該書的作者韓國人崔度星至今已遊歷了全世界70多個國家,而他獨愛西班牙。封底的一句話“去你想去的地方,做你想做的事情,做一朵自由行走的花。”更增添了我對它的好感。

這本書分城市,分地域介紹了西班牙各個地區的獨特風景。書中介紹的城市名稱我十分熟悉,馬德里、巴塞羅那、科爾多瓦、巴倫西亞……都是因爲我所熟知的球隊名稱而有所瞭解。故事的發展跟着作者的腳步層層推進,內容新而不失趣味,節奏慢而不失典雅,描寫記錄時還不忘闡述背景,追加自己對當地文化和人民的瞭解。雖然是遊記,但作者的語言文字絲毫不缺乏靈動。“這真是一本世界級的好書!”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介紹塞維利亞這章。字裏行間,無不體會到作者遊玩的心情,一幅幅動態的美妙地圖似乎在我眼前打開。作者每到達一個景點,都會有歷史證明,有介紹陪伴。在奧斯本的公路上,一羣羣黑色的公牛活潑可愛。它們是塞維利亞的象徵,歷史竟然如此複雜!它們最先出現在《格爾尼卡》的電影裏,又被畢加索畫在了畫裏,最後還寫進了書裏。作者把鮮明事物的由古到今全記錄了下來,從現實反推到以前,和我們這些遊客的想法是截然不同的。也許我真正站在這條公路上時,看不到這樣的場景,但書上的內容一定會浮現在腦海中。這本書帶給我旅行前的遐想。

位於馬德里的埃斯科里亞爾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宮殿之一,它歷史悠久,紀念了法國展開的聖昆廷戰役的勝利,也爲了緬懷菲利普二世的父親和天主教殉難者。宮殿內部珍藏着許多名畫和名人的故事,和其他宮殿比起來,它堅不可摧。遠望這座宮殿,它的漆似乎已經掉光,但是人們對它深厚的敬意卻從來沒有減弱。它莊嚴樸素,充滿男子氣概,我徜徉在書中,腦海中想象着這座世界第三大的歐洲拜占庭式建築,對它充滿了嚮往。

旅行不是邊走邊吃,到了景點就拍照,這本書讓我體會到,原來在出行前閱讀遊記,瞭解歷史,體會文化,深入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實,我的夢想是成爲一名奔赴於世界每個角落的足球解說員,西班牙正是世界上目前爲止足球俱樂部水平最高的地方。讀了這本書,我對這個國家更加了解,也對它充滿敬畏和期待。穿越時間與地域的侷限,人生的彩圖不在於控制手中的筆,而在於控制自己行走的腳步和觀察世界的眼睛。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最初的夢想正是我光臨世界的理由。

標籤:讀後感